治理洪涝灾害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治理洪涝灾害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治理洪涝灾害的方法

治理洪涝灾害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洪涝灾害;CiteSpace;研究力量;热点;前沿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4-39-3

Analysis of Hotspots and Frontiers of Flood Disaster Research Field in Beijing

Li Chun Xu Yanl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Beijing 100032)

Abstract: Taking fifteen years' SCI papers of flood disaster research field in Beijing district from 2001-2015 as objects, with CiteSpace as tool, the research agencies, hotspots, frontiers and future tendency of flood disaster research field in Beijing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encies carrying out flood disaster researches in Beijing were mainl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d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The research hotspots were regional flood disaster, climate and flood disaster, flood disaster caused by related activities, and related fundamental research. The research frontiers were mainly Yellow River, climate chang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decline tendency.

Key words: flood disaster; CiteSpace; research strength; hotspots; frontiers and tendency

洪涝灾害是世界上最主要、且频繁发生的灾害之一。我国地形地势复杂,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较大,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匀,导致洪涝灾害突出,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总体来说,北京地区处于持续干旱状态,但汛期降雨时间短强度大,给城市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部门带来全新的挑战[2]。近几年来,运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软件对特定专业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是一大研究热点[3-6]。

本文拟以CiteSpace软件为工具,以《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中所收录的北京地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文献数据为样本,对北京地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的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行分析,以期为洪涝灾害领域科研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为相关管理部门精准把握北京地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的资源状况提供情报支撑,从而提高研究成果对北京社会发展的应用价值。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均来源于《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数据库。SCI数据库为国际通行指标,它在评价高校院所的研究实力,衡量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10]。本研究以Flood、flood control、flood disaster、rainstorm等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研究数据采集时间跨度为2001-2015年,然后从中筛选出北京地区科研人员发表的学术论文,也包括北京地区科研人员与外省市或国外人员合作发表的论文。共检索到SCI论文总数442篇,共有204家科研机构(包括与北京地区机构开展合作研究的相关单位)参与了相关研究。

2 北京地区洪涝灾害领域研究力量分布

研究表明,北京地区在洪涝灾害研究领域开展研究的机构主要有6个,分别是: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 Sci)、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北京大学(Peking Univ)、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hinese Acad Meteorol Sci)、中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China Inst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Res)。除此之外,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 Univ)、中国石油大学(China Univ Petr)、国家气象局(China Meteorol Adm)、中国地质大学(China Univ Geosci)等机构的SCI发文量也较多,同样是北京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在该领域的主要科研机构均为中央在京单位,充分体现了该领域“国家队”的科研实力。

另外,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与其它机构的合作较多,尤其是北京师范大学,与其它机构的合作最多。

3 北京地区洪涝灾害领域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是指在某个时期内,广受科研工作者共同关注和共同探讨的科学问题或科学专题。通常来说,文章的关键词是文章内容的核心和精华,因此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出F频次高的关键词通常被看做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11-13]。本研究即利用关键词,借助CiteSpace软件来确定北京地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分析表明,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分别是“防洪”(flood control),出现的频次为29次;其次是“黄河”(yellow river),出现27次;“气候变化”出现19次,位居第三;频次高于10的18个高频短语详见表1。从这些高频词归属的类别来看,大致可分为四类,分别是:一是区域问题与洪涝(如华北、华东、东北、黄土高原、长江、黄河);二是气候与洪涝(气候变化、天气研究、大雨、自然灾害、降雨强度);三是相关活动与洪涝(人类活动、自然灾害、汶川地震);四是相关基础研究(水文模型、土壤浸蚀、土壤湿度)。据此可以认为,北京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上四个方向上。

从中心度这一指标来看,“防洪”、“黄河”两个名词的中心度在0.1以上,进一步说明了这两个方向的研究在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此外,长江、水资源、气候变化、水文模型和华东等短语的中心度也都在0.03以上,说明这些问题与洪涝的关系也比较密切。

4 北京地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前沿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所提供的词频探测功能,考察某时间段内词频的变化,将其中频次变化率高的词(突现词,burst terms)从大量的关键词中探测出来,从而确定某一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未来研究趋势 [14]。本研究将检索到的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得到北京地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研究前沿。结果表明,出现频次最高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防洪(flood control)、黄河(Yellow river)、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其次分别是长江、华北(north china)和华东(eastern china),表明关于这些主题的研究在此前一段时间内受到研究人员的较多关注,参与研究的人员较多,从发展趋势上看,这些主题的研究未来仍有可能持续受到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

但从“突现”的角度来看,突现强度较高的则是黄河、气候变化、汶川地震和递减趋势(decreasing trend)等主题词。虽然学术界对这些主题词所代表的方向关注的时间或长或短,关注的科研人员数量有多有少,但不例外的却是它们的“突现性”,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定时间内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有关于气候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关于华北平原的研究、关于相关问题递减趋势的研究等等。关于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研究热潮开始于2011-2012年,在至今为止的几年内持续受到了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关于华北平原的研究,在2013年突然达到了一个较高的高峰并有望持续一段时间;关于降雨强度、干旱期递减等相关问题递减趋势的研究从2011年来也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度。可以认为,以上四个方向为首的研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得到更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取得更多更深入的科研成果。

5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在洪涝灾害领域开展研究的机构主要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除此之外,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国家气象局、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实力也较强,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最多。根据主题词出现的频次进行分析可知,北京地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主要为区域洪涝灾害、气候与洪涝灾害、相关活动(如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洪涝灾害以及水文模型、土壤浸蚀、土壤湿度等基础研究。北京地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主要为黄河、气候变化、汶川地震和递减趋势等。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SCI论文只是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不能全面代表北京地区在洪涝灾害研究领域开展的所有研究工作。因此要想更全面的了解北京地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状况,则应该对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 田国珍,刘新立,王平,等.中国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及其成因分析[J].灾害学,2006,21(2):1-6.

[2] .北京城市洪涝灾害的主因和对策建议[J].中国防汛抗旱,2011,12:27-28.

[3] 张凌.基于CiteSpace的竞争情报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1(10):1-8.

[4] 陈超美,陈悦,侯剑华,等.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3):401-421.

[5] 刘则渊,王贤文,陈超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及其在科技情报中的应用[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10):14-34.

[6] 王婷,付爽,王瑞焕.国内外云计算研究的可视化对比分析[J].情报探索,2013(9):20-24.

[7] 孙会军.我国高校园艺学科SCI论文产出力与影响力比较研究[J].北方园艺,2012(20):194-197.

[8] 袁天峰,李广德.SCI收录中国医学高校论文的统计分析与比较[J].情报业务研究,2003(10):106-108.

[9] 郑泉水,杨卫.从SCI论文统计数量看中国力学学科的国际地位和趋势[J].力学进展,2000(1):145-148.

[10] 郑祥,姜大千,张凯,等.从SCI统计数据看近15年MBR在环境领域的研究状况[A].2005年国际城市中水回用暨园林景观水治理技术研讨会[C].2006.

[11] 赵蓉英,徐灿.信息服务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情报科学,2013(12):9-14.

[12] 赵蓉英,许丽敏.文献计量学发展演进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60-68.

治理洪涝灾害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河流治理 规划 重点 策略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内陆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众多的河流也使我国经常性的发生水灾。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政府的努力治理,洪涝灾害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效果,但是其中还有着很多的隐患。因此,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出更加科学的规划,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基础。

一、河流治理规划的现状

(一)治理范围有所限制

目前尽管已经把众多的中小型河流纳入规划范围内,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限制。比如一些乡镇或者面积在万亩以上的农田,在河流治理的时候要以防护为主,以及单个的项目花费要在三千万以上。因此防洪工程要列为河流治理的前期重点项目,范围也大多在城镇地段。在山区地带河流治理往往达不到条件,很少有得到实际的治理,因此分片治理就无法做到,治理的实际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

(二)治理资金难以到位

在河流的治理过程中,有相关的政策规定,中央政府发放的资金要使用在河流治理工程的主体工程中,其他可能涉及的拆迁以及占地等工程的资金都要由当地的政府解决。但是不同地区的财政问题都不同,在实际的治理中资金很难到位。当地政府往往会根据资金情况对治理规划的方案进行设计,因此会产生很多的限制。

(三)与生态要求的冲突

在治理的河流的两岸往往都会有一些自然的生态森林,在进行防洪工程的时候,往往需要拓宽河段,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河流的治理规划中,环境保护的国策也与其发生矛盾冲突。

二、河流治理规划的重点

(一)关于防洪标准的确定

中小型河流是大江大河的组成部分,中小型的河流进行治理的时候,要符合流域的防洪标准,这个标准除了需要考虑本身洪水灾害的特点以外,还需要与大江大河的防洪标准一致。

河流治理需要符合流域的防洪标准,这个标准需要从安全的角度进行确定,如果已经明确防洪的治理标准,在进行再次核查之后,就可以直接的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随意的升高或者降低。此外还要充分考虑河道的上下游以及左右岸的标准,对其承受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以免洪涝灾害的风险发生转移。对于跨界的河流,在治理的过程中更要严格按照防洪标准,杜绝发生水事纠纷。最后还可以进行分区设防,参考各区的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河流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洪标准。

(二)设计洪水成果的检查

河流治理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就是设计洪水成果,偏大会导致工程发生意外,偏小则会导致资金浪费。中小型的河流缺少其流量的数据资料,往往采用的是由设计暴雨来推出设计洪水的策略,这个办法比较繁杂,因此需要更加重视设计洪水成果的检查。

设计洪水成果的检查具体包括,计算方法、参数以及采用成果等等。比如计算方法是不是满足该方法的可采用范围以及前提;对河流上下游以及相邻的区域的设计洪水成果进行收集,检查各参数是否协调一致;综合以前的洪水资料以及近期的调查成果,来进行分析对比。

三、河流治理规划的策略

(一)完善检测性能的方案

在洪涝灾害未发生的时候,水利防治工作就很容易懈怠,时间长了就容易导致治理工作缺少生机,所以在河流治理的工程中,一定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防洪标准,制定一个可以应付突发性的洪涝灾害的高性能的方案。具体的就是每当有河流涨潮的征兆或者是水量聚集的时候,就必须进行河流工程的防洪性能的检查。该方案中还要明确对该项工作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总而言之,制定该方案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河流治理工作中的警惕性,保持高效率、高时效。

(二)防洪堤的设置

防洪堤是河流治理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措施,河水暴涨超过河岸的高度就会发生灾害,对城镇建筑以及大众带来灾难。防洪堤的作用就是将河流挡在城镇建筑之外,不影响到内部。防洪堤的设置也是需要经过计划的,要根据当地河流的涨潮规律以及河水爆发的高度,综合考虑进行防洪堤的建立。

(三)工程建设标准要严格

(1)工程目标要明确。实际参考当地的河流真实情况,以此为基础建立有能力阻挡洪涝灾害的防洪堤。另外,还需要建立能够抽取水样的对应水库。这样一方面可以抽水进行节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河流的水质进行监测,防止污染现象的发生。尽力建成安全、使用、防范性能强的防洪堤以及相关的其他水利设施。

(2)水利部门要实地考察。水利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需要深入到工程施工的现场,目的是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偷工减料以及数据差错进行避免,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专家进行监督工作。对于治理过程中的一切错误,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制止,并纠正完善。

(3)工程细节进行规范。河流治理工程开始之前,必须要签订严格的建设合同。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切细节,都要分配专人进行监督负责。工程中每一个环节也需要有直接负责人。只有这样才可以对施工方进行督促,落实每一个建设的细节。此外,对河流治理的工程进行招标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选择,选出最好的施工企业进行工作。

(四)河流附近的区域服务工作要重视

一般河流的附近都是乡村,河流的治理工作直接的关系到人民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因此,不单河流的治理工作要做好,还要在工程的施工期间与村民培养良好的关系。在工程的施工期间可以选择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以及素质良好的村民,加入到河流的治理工作之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还可以保证村民熟悉河流治理的重要性,以及简单的治理维护技能。

治理洪涝灾害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防洪减灾;现状;防洪设施;除险加固;防洪措施

随着城市的不断进步,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的各项问题在发展中也日益突出。其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就包括城市防洪工作。城市的防洪工作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就会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极大地威胁。因此,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加强城市防洪工作的同步建设,做好城市防洪的工作规划,加强城市自身的防洪能力建设。所以烟台城市防洪部门应该及时发现防洪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做到防患于未然。本文就烟台市的基本防洪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表述,然后针对其城市防洪中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可行性方法的探讨,以期烟台市的城市防洪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进展。

一、烟台市城市防洪基本概况

烟台市位于胶东半岛的中部,市内有多座大中型水库,这些水库不仅保障着烟台市的用水状况,还承担着相应的河道防洪任务。因此烟台市防洪任务的安全状况不仅仅和这些水库和河道的安全挂钩,还对整个烟台市的安全都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烟台市的地形比较复杂,由低山和丘陵为主构成,平原的占地面积比较少,因此在其境内的地貌类型也比较多。

烟台市的防洪工作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当洪涝灾害状况出现时,往往会给整个烟台市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失。由于受季节性河流的影响,烟台市每年6-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这个时期常常是洪涝灾害的多发时期。全市的多座水库都有不同程度的溢洪状况出现,这些险情不仅给烟台市的道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造成了泥沙淤积和路基塌方的状况,还对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都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威胁。因此在烟台市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应该对烟台市的防洪工程建设进行相应的加强。由于烟台市的河流占地面积很大,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该根据现实需要来对烟台市的河流进行相应的防洪规划建设,把烟台市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考虑,不仅能够发展烟台市的城市特色景观建设,而且还能够提升烟台市的防洪能力。这对于烟台市的城市建设和防洪能力的提高都极具现实意义。

二、烟台市城市防洪现状中常见的问题

由于烟台市位于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的胶东地区,因此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烟台市的防洪安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烟台市城市防洪安全工作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总的来说,有以下常见问题:

1、烟台市部分小型水库、河道防洪标准较低

自建国以来,烟台市相继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以保证烟台市的蓄水调洪工作。这些工程在当时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仅保障烟台市免受大规模洪涝灾害的影响,而且还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烟台市许多小型水库已经难以满足当今的需求。一旦受到大规模洪涝灾害,部分小型水库和防洪标准比较低的河道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防洪作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烟台市应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年代久远的部分水库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对于防洪标准低的河道重新规划进行整治。在大力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保证城市防洪规划和防洪设施都能获得相应的更新,消除安全隐患,以增强烟台市城市防洪的抗灾能力。

2、城市防洪意识和防洪体系的建设有待加强

以往烟台市城市建设中对于防洪设施工程并没有采取同步建设的步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烟台市的内河网比较广,各个河流间的上下游以及干支流中都存在相互制约的状况。在城市建设的同时没有对烟台市的河道进行整体统一的规划建设,导致河道不够顺畅,河流的泄洪能力不足,造成洪涝灾害的状况。还有些城市居民的防洪观念有待加强,往往图一时方便而把生活垃圾随意的倒进河流,这种做法不仅导致河流污染严重造成下游水域污染,而且堵塞河道会造成河道难以发挥应有的泄洪作用,烟台市每逢中到大雨时,都会造成许多路段马路严重积水。因此,应该重视起防洪意识的普及和加强防洪设施体系完善化的建设。

3、城市防洪预警工作和应急机制水平不高

由于洪涝灾害往往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极大的破坏性,因此作为全国重点防汛城市之一的烟台市,应该重视防洪工作中的气象水文站点和洪涝灾害预警机制的建设工作,保证尽可能准确的获得洪涝灾害的信息,及时准确的获得洪涝灾害信息,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力。而就目前而言,烟台市的城市防洪预警工作和应急机制的水平在洪涝灾害面前仍然是亟待提高的。这就需要烟台市的相关部门在加强城市建设的同时,及时的运用现代化科技成果和高的技术设施来武装城市防洪体系,以保证城市防洪的预警、应急机制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最大效应,尽可能减轻洪涝灾害带给城市的不利影响。

三、烟台市加强城市防洪能力建设的相应对策

1、加强防洪工程的科学规划,提高防洪抗灾的能力

在加大城市建设的步伐时,应该对城市的防洪规划来进行相应的考虑。首先应该根据烟台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其相应防洪设施来确定合理的、长远的防洪规划,保证把城市建设的发展步伐和城市防洪工作的矛盾降低到最小。其次是加强防洪减灾的相应工程建设,以便于提高城市防洪抗灾的能力。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位于整个防洪减灾体系的核心,因此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对城市防洪体系进行相应的规划,保证防洪工程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建设能够得以有机的结合,以提高城市防洪抗灾的能力。

2、加强城市排水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在烟台城市规划中,城建部门负责排水规划,水利部门负责防洪规划,人为地将排水规划与防洪规划截然分开,而且在水文计算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致使城市排水与河道洪水计算不能衔接,总布局也不合理防洪工程的。因此,在编制城市规划中必须把城市排水与城市防洪工程结合起来,统一标准。

3、加强城市旅游建设,提高防洪工程的利用价值

烟台市的河流是季节型河流,每年的6-9月份是洪水发生的时期,历时比较短,城市防洪工程利用率较低;从时间和空间看,它的利用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河流面积较大,根据实际需要,在建设时就要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景观、生态环境景观紧密结合。 如夹河公园、沁水河公园等,集绿化、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景点。

4、加强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大力治理城市排洪河道

加强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城市防洪减灾工作中的一项重点措施,这是因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城市河道淤积从而给城市的防洪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烟台市应该注重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在河流周围大力开展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一方面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河道拦截洪涝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防洪的安全威胁因素。还应该对城市的排洪河道进行定期的清淤处理,针对烟台市积水严重的路段加大收水口的改进,以提高河道防洪排涝的能力。

总之,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应该对城市防洪能力的建设与加强进行相应的提高。只有与时俱进的完善城市防洪体系才能加强防洪能力的不断提升,以确保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满足社会经济与文明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于纪玉;刘方贵;城市化与现代城市防洪减灾问题研究[J],海河水利,2003年

治理洪涝灾害的方法范文4

中图分类号:TV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急剧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为使城市(城区)性质、规模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适应以环境保护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小城市及县城都在对现有城区进行新的规划和建设。水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承担着城市防洪、供水、排水、航运、水环境等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城市及县城建设中,对水利建设,特别是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一、匀前小城市及县城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1、小城市及县城防洪标准偏低,排涝能力不足 小城市及县城几乎都依河而建或河流贯穿其中,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的辐射作用,人口与财富大量集中在城市,由于城区现状防洪标准低,据有关资料,在我国641座有防洪任务的设市城市中,防洪标准低于国家标准的就有431座,而目前小城市及县城的防洪标准更低,仅为五年一遇―十年一遇,有些县城几乎不设防;同时由于城区扩张,大面积地面硬化,使得暴雨产生的径流量成倍增加,峰值更为集中,加上受外河水位顶托,使得内水排不出,外河又倒灌,而目前大部分城区几乎没有排涝设施,造成市内排水系统不畅,排涝设施不足,城区经常遭受洪涝灾害,损失十分严重,一些小城市、县城几乎年年受淹。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浙江省嘉兴市一个市洪灾损失就达40亿元,除4亿元为城市中心区的损失外,其余大量损失为分布在市辖城镇,可见,小城市及县城遭受洪涝损失之大。 2、盲目侵占城区河道,减少水面,导致洪涝灾害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随着城市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勃兴和对环境的忽视,在小城市及县城建设中,土地利用价值高,受经济利益驱使,为了多争一块土体,盲目侵占河道和蓄滞洪区,将城区河道排水改为管道排水,在上面兴建街道和商业城等设施,使得城区水面积急剧减少,天然调蓄功能不足,内河排水不畅,易淤积、堵塞洪水通道;因蓄滞洪区面积被侵占,造成原有满足设计排涝要求的排涝设施排涝能力不足;由于上述的原因,使得暴雨时,人为产生新的洪涝灾害,街道被淹成为常见病,加大了城区洪涝灾害的发生。当城区河道被侵占后,内河易被垃圾等杂物淤积,不易清除,大量污水的排入使得水环境恶化,违章建筑等使得沿河环境脏乱差,城市生态系统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3、城区水利缺乏专项规划,城市水利功能得不到整体发挥 在小城市、县城建设过程中,对城区防洪规划较为重视,特别在“98洪水”后,各地编制了或正在编制科学、可行的城区防洪治理规划,并开始实施,而对排水以及作为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特殊载体的城市水利,则没有专项的整体规划,仅对某一小区域内水系进行景观设计,缺乏对整个城区水系的滞洪排泄雨洪、为工农业供水和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的综合考虑,使得城市水利的减少洪涝灾害、净化环境、提供公共绿地和旅游休闲等各项生态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城区防洪规划和城市道路、排水等市政工程规划分属不同的部门,水利部门只进行河道的防洪规划,城建部门负责城区的排水及用地规划,市政部门排水标准与水利部门要求的排涝标准不一致,使河道防洪治涝与城区防洪治涝截然分开,难以协调。1998年,某市实施城市防洪治涝工程,根据内河中蓄滞洪区的面积和排涝要求确定了排涝站装机容量,并实施完成。可在工程建成后,因城区面积扩大,将该蓄滞洪区所在地划为新城区,新区建设中将蓄滞洪区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一,造成原有排涝装机容量不足。 二、解决小城市及县城水利问题方法探讨 1、对城区进行专项水利规划 水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与道路等基础设施一样,围绕城市或县城总体规划的总目标,同步规划,同步协调,并以专项规划报告作为城市(县城)总体规划报告的附件,正式列入总体规划内容,报有关部门批准实施。 专项城市及城区水利规划应以城区为主,兼顾农村,城乡一体化。要确保防汛安全,不能让城区的经济文化生活因洪涝灾害而遭受损失;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改造整治内河水系,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满足城区引水、排水和生活环境的需要,建立多功能、高效益的水保护综合体系,促进城市开发和品位提升。 主要规划项目为防汛、引水、排水、水环境等。防汛主要是根据城市、县城规模和国家防洪标准确定的防洪治涝标准,采用加高加固现有防洪堤等工程措施,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引水和排水是城市水利规划的重要内容,要统一规划水源,合理调度水利工程,引入高质量的水;通过暴雨峰值和径流量计算,确定城区的排水出路,完善排涝设施,保证有水排得出去。水环境的治理则保留水面积,通过清淤疏浚、截污、亲水护岸、水利设施改造、立体绿化等措施,控制水环境,实现水清、流畅、岸绿、美观的目标,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 2、加强城区河道水系的综合治理河流是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由于城区发展以及管理上的不善,使城区内河道成为城市排污沟,集污水和洪水为一身,恶化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制约城市发展。目前,对城市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得到了人们的重视。1998―1999年,北京市对市中心区的水系进行了综合治理,实现“水清、流畅、岸绿、通航”的目标,取得了社会、经济和环境多方面的效益。1993―1997年,成都市对府南河进行了综合整治,以防洪、治污、绿化、文化、安居等项目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融合,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得到了人们广泛认同和赞许,荣获1997年度联合国人居奖。这些做法值得发展中的小城市及县城借鉴,切不可走上先污染后治理、先侵占后拆迁的老路。城市建设初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建立起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绿依水,水依城,将城区建设成与水融为一体的特色景观环境。

加快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步伐

现代城市水利是一项综合工程,承担着防洪治涝、供水排水、排污治污及生态环境的建设。目前,水资源管理体制仍是水利部门管水源和防洪治涝,城建部门管城区供水和排水,环保部门管理污水。管水和防洪治涝的不管城区供水、排水和治污,管供水和排水的不管水源、防洪治涝、治污和河道上下游的关系,甚至出现河道排涝和城区排水标准不是同一体系,块块管理,各自为政,不能统筹兼顾,全面规划,使水利设施难以合理安排,并充分发挥作用。应加快水务一体化管理步伐,借鉴上海、深圳等地城市水务改革成功经验,将涉及水事务的统一管理,使城市水利实行统一、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由水利部门对城区的防洪治涝、供水、排水及水环境治理统一规划,研究防洪减灾措施,保证高质量供水,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加大对城市水利的投资力度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城市(城区)的供水质量、生态环境的协调美化要求越来越高,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对水利建设要求也相应提高,其所需资金较大。要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社会办水利的办法筹集资金。政府要加大对城市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导向作用,并制定一些扶持政策,向受益企、事业单位集资来支持城市水利建设。

参考文献:1.城市防洪课题组,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防洪规划,水利规划设计,2001

治理洪涝灾害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喀什地区;中小河流;存在问题;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P9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等大河治理工作一直被社会上的人所广泛的关注,而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却发展缓慢,大多数的中小河流的治理措施落后、工程质量较差。造成近几年洪涝灾害频繁的发生,特别是农村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侧重于中小河流的治理。

一、 概述

喀什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特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距离海洋较远湿热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形成的河流属于内陆河流,其特点季节性河流,河流短小,水流较急春季冰雪融水水域面较广但来势较猛,夏季河水暴涨两者都易引起洪涝灾害。据统计,人们的聚居地大多数沿河、沿路分布,在喀什地区共有11条河流,都是居民聚点并且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和经济较发达的城镇。由于西北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不健全防洪设施贫乏,落后。遭遇洪水时没有抵抗力,财产损失较大。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对喀什地区的中小河流的治理势在必行。

二、 中小河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低,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薄弱,向河水里倒垃圾阻塞河道,沿河胡乱开垦土地种田,加之不合理的踩石、踩沙、伐木获取经济利益,长期以来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加上暴雨山洪,导致洪水灾害频繁,人民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加重了经济负担。

(二)喀什地区经济欠发达地质条件复杂

山区和城镇是中小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没有足够的资金治理河流加上山区交通闭塞,河流的治理工作得不到充分的开展。喀什位于我国西北部地质条件复杂,喀斯特地貌显著土质疏松,土壤沙化严重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些自然因素都影响着中小河流的开展。

(三)防洪设施落后水库年久失修

由于喀什地区经济落后大部分水库多年运行,水利设施损毁严重加之防洪意识不强,水库大多年久失修。水利设施超负荷的运行其实际的防洪能力与设计标准能力相差较大,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下游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加大的威胁。

(四)水利设计技术有限,管理机制不完善

虽然我国有明确的水利法,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群众投入水利建设力度和组织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水平还比较落后,水利建设专业技术力量较弱,具有高水平的水利建设队伍还尚未建成。

三、 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的具体措施

(一)贯彻落实水利设施制度

对于加强水利建设我国颁布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对进一步加强水利监管有了明确的规定,有效的针对水利工程项目质量检测管理规定、项目建设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为喀什地区的水利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切实的保障了喀什地区的河流的治理,提高了水利利用效率,促进我国水利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根据地质环境的不同制定治理方案

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地质结构,以及喀什地区河流防洪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的制定改建措施。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采取保护植被、种植草木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重点治理的河段要经过详略的商讨采用经费低、效率高、安全适合的治理措施,对喀什地区的地貌、地形、气候要进行细致的研究避免自然因素影响喀什地区的水利建设。

(三)加强水利建设队伍的专业技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为科技人员才华施展提供宽松的平台,积极的引进学历层次高、专业技能强、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的水利建设人才。定期的组织科技人员到其他的水利建设队伍中进行考察学习,提高科技人员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业务素质,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科技人员,为喀什地区的水利建设贡献力量,保护喀什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水利建设发展。

(四)发动群众的力量共同建设水利工程

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积极的投身于水利建设的工程中,组织群众进行共同维护河道堤坝,严谨乱开垦土地,乱砍伐树木的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鼓励群众退耕还林还草,建设护堤林。政府也要关注民生,加大对喀什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关注力度,积极地寻找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的方法协助喀什地区的人们脱贫致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

(五)统筹兼顾防洪与抗旱

喀什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较特殊,典型的干旱大陆性气候,春夏多洪涝灾害,秋冬则缺水、干旱,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也要充分的考虑的这方面因素,使现有的水利工程发挥巨大的效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有效的统筹兼顾防洪与抗旱,在洪水泛滥的时候能够治理洪水并储蓄水,在干旱的时候能够将储蓄的水资源合理的利用度过干旱时期。

(六)明确治理目标

在对喀什地区的河流进行治理的时候,针对各个需要治理的河段,要对当地的河流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调查得出有效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究充分利用已有的治理经验,从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环境效益三方面明确河流治理的原则、任务、治理提出治理措施。

结 语:根据喀什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地理环境、气候状况以及河流防洪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探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的治理喀什地区的中小河流。首先河流的治理要从人们的切实利益出发,保障当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前提。加大财政拨款对喀什地区的河道梳理改签、工程队伍的建设、水利设施的建设维护充分的保护好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水利资源开发利用并统筹兼顾喀什地区城镇的建设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真确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鸿飞.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措施探讨[J]. 中国水利. 2009.(06)

[2]李宏亮. 广西中小河流治理初探[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1(15)

治理洪涝灾害的方法范文6

一、全面整合教材,把握课标要求

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打破课本的章节顺序,重点以我国区域为背景,讲解主要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干旱、洪涝、沙尘暴。提炼出四点课标内容:①运用地图说明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分布;②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③结合地理环境特点分析同一灾害对不同地区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④针对重要的气象灾害提出具体可行的应对方法及防灾减灾措施。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课标的要求,针对课标的要求选取典型的配套习题训练。

二、重点分析灾害的成因,把握本质

气象灾害的复习和自然地理联系比较紧密,在分析讲解时,成因是重点。下面以台风和寒潮为例举例分析。在讲解台风时,可从台风是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入手,分析气旋的气流运动状况,从而分析出台风的三个结构及台风形成的三个条件,这样,学生在掌握台风形成的三个条件基础上很容易分析出形成台风的地区在哪里,非常简单地理解了台风的形成和分布,而不用去死记硬背台风的知识点。

三、危害和措施体现差异性、区域性

自然灾害的减灾措施虽有共性,但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不同的自然灾害强调其减灾重点。①时间跨度大、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等,其减灾措施除了平时的防御措施及预警外,应强调遭灾时的抗灾。②时间跨度小、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等,其减灾措施除平时的防御措施及预警外,应强调灾后的救援。③时间跨度小、影响范围小的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其减灾措施重点是工程、生物措施的实施。④同一灾害的不同地区措施要有差异,如洪涝灾害不同的河段措施不同: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四、辩证地看待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在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好处。

(1)台风:①携带大量淡水资源,缓解旱情;②在一定程度上降温,缓解酷暑;③维持着地球的热量平衡;④增加捕鱼产量(使江河湖海底部营养物质上泛,鱼饵增多,吸引鱼群聚集)。

(2)沙尘暴:①加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延缓全球变暖趋势;②中和酸性气体,降低北方酸雨发生概率;③形成黄土高原;④给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