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云安全信息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云安全信息管理范文1
[关键词]医院;信息网络系统;运行;安全管理
提高网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对于任何领域而言都极其重要,对于医院来说同样如此,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但其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着问题需要及时解决,鉴于医院信息网络系统运行中存在的种种安全管理问题,想要使系统得到完善,从而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带来更大的帮助,就必须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其中对系统物理安全的保证、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的实现以及对IDS等网络通信防护措施的应用均能够起到较好的管理效果。对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安全管理策略的研究是提高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关注的一项重点问题,研究策略的实施对于医院、管理人员以及患者三者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1医院信息网络系统概述
1.1医院信息网络系统构成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构成应与医院职能相适应,这是系统建设所凭借的关键点。目前,根据我国医院的组成以及业务情况,信息网络系统中主要包括急诊与挂号系统、收费系统、医学影像系统以及针对患者信息进行管理的系统等[1]。上述系统涵盖了医院各方面的业务内容,是医院各项工作实现信息化的主要体现,同时也为其工作效率的提高带来了极大的保证。但是,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构成并不是刻板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医院本身以及患者服务[2]。
1.2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用户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用户主要包括患者、门诊医师以及信息管理员。患者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对一系列信息的查询工作,其中包括治疗以及住院等费用的信息,查询过程可以通过自助的形式实现,大大减轻了医生的压力,在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大的就诊便利[3]。门诊医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对种种信息的输入、修改以及查询工作。以患者信息为例,在患者就诊时,医生要针对其年龄以及病症的进行记录,并将其输入到系统当中,从而实现对其信息的管理。在上述信息需要修改时,门诊医师有权限对其进行修改,如有需要,医师还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实时查询,查询信息类型即包括患者信息也包括药房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相对于患者而言,其对于信息的查询时间有所限制,只能在工作时实现[4]。信息管理员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对访问规划的制定、对访问记录的审计以及对系统本身的维护。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由信息管理员来完成,因此,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信息管理员应做出极大的努力[5]。
2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现状
2.1医院信息网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用户群体较大,这是导致其面临的安全威胁增多的主要原因。按照安全威胁的来源划分,医院信息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威胁主要包括内部与外部威胁两种[6]。首先,外部威胁主要体现在非医院工作人员对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所造成的影响。一部分外来人员会出于某种目的,通过使用非授权电脑的方式,去入侵医院的网络系统,并在系统中传播病毒或窃取信息,这不仅会导致患者信息被泄露,同时也会使医院遭受非常严重的损失,对于医院的顺利运行十分不利。其次,内部威胁主要来自于医院工作人员。存在一部分工作人员会将私人电脑接入到系统中,这是导致安全威胁产生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一部分工作人员为访问In-ternet,会对电脑线缆进行随意的插拔,由于Internet访问过程存在极大的风险[7],因此医院电脑便很容易受到病毒的入侵,由此所带来的影响与外部威胁所带来的影响类似,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医患纠纷的出现,对于医院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2.2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包含的管理内容有很多,其中对电脑的杀毒、对系统补丁的更新以及对IDS入侵检测系统的设置均属于其中的重要部分,上述措施的实施对于系统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的保证具有重要价值,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部分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在上述方面均存在着严重问题[8]。首先。对电脑的杀毒以及对系统补丁的更新需要及时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电脑能够长期的正常运行,目前,很多医院虽在电脑中安装了杀毒软件,但却并没有对其进行使用,这是造成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容易被病毒入侵的主要原因。其次,存在一部分医院,为了防止外部威胁,会通过对IP以及MAC地址绑定的方式来对外来入侵者进行组织,理论上讲,上述措施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在操作方面却具有很大的困难[9]。在上述措施下,为了使避免安全威胁的发生,管理人员需要对每台交换机进行单独操作,这不仅增加了操作困难,同时也并不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再次,IDS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能够使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受到威胁时发出警告,并提醒有关人员威胁的存在,但由于这一系统仅仅能够实现警告的功能,无法真正地实现对危险的防御,因此大部分医院均没有对这一系统进行采纳。最后,在数据库的审计过程中,实现对每一位访问者IP地址的定位能够有效避免安全威胁的出现,若已经出现了安全问题,则可以通过对IP地址的查询实现对问题根源的追究,这能够极大地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属于安全管理过程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手段,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国内医院还并不存在这一技术,由此可见,对信息网络系统技术含量的提升也十分必要。
3提高医院信息网络系统运行中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3.1物理安全管理措施
保证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是促使其能够发挥价值的关键,对此,主要需要做好对中心机房与服务器的安全维护工作以及对工作站与硬件结构设备的管理等工作。首先,中心机房是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的核心,为保证系统能够得到顺利运行,首先必须做好中心机房的维护工作。对中心机房室内温度以及湿度的控制属于维护工作中的主要部分,除此之外,还要严格禁止非专业人员进入到机房内部,以为机房运行提供更好的环境[10]。另一方面,鉴于机房的运行需要电源的支持,因此保证电源不中断也非常重要。其次,服务器故障会导致医院信息以及数据的丢失,对于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点,有必要加强对服务器的维护工作。可以采用双服务器的方式为系统运行提供支持,一旦其中一与服务器出现问题,另一可以实现正常运行,从而避免系统数据丢失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服务器的电源可以设置为UPS电源,并采取冗余配置的方式为供电的连续性提供保证[11]。最后,针对工作站以及硬件结构设备的管理而言,管理人员一定要严禁医生以及护士将个人设备与医院电脑连接,并禁止其利用医院电脑访问Internet,从而切断病毒来源。除此之外,还要保证路由器以及光纤等接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这样才能为系统的运行提供物理方面的基础。
3.2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3.2.1身份认证加强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是避免系统被外来人员入侵的关键策略。传统认证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改革过程可以保留原有的认证方式,并通过在其基础上加入信息绑定过程的方式来实现。即,传统的用户名+口令的认证方式可以保留,与此同时,将IP或MAC绑定的方式与其结合,从而使系统能够得到双重的安全保证。需要注意的是,利用这一方式实现身份认证,在操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针对这一问题,有关人员一定要加强研究,从而使其应用过程能够更加便利。3.2.2访问控制用户对系统的访问时间需要受到限制,在传统的访问控制程序下,这一限制过程无法实现,这是导致医院信息被大量泄漏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造成系统出现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为提高访问控制的有效性,从而使外来人员能够被有效的隔离,需要从技术角度出发,对访问控制策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升级。基于时间与空间环境制约因素的角色访问控制模型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此,医院需要将这一访问控制方式引入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这样才能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模型构成情况如下。3.2.3网络通信防护措施为使安全问题发生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的防御与修复,仅仅利用IDS系统无法达成,将其与安全策略服务器相连接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安全管理效果。两者结合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困难,首先,IDS需要发挥其流量监测的工作,一旦发生流量异常的情况,要将其反馈给安全策略服务器;在这一基础上,服务器能够有效获取有关威胁的来源以及类型等一系列信息,因此也就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御策略,以实现对威胁的防御,从而达到保护系统安全性的目的。3.2.4构建备份系统随着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的不断深入应用,医院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加[12],一旦系统遭遇过大的威胁,信息以及数据非常有可能大量的丢失,这不仅会造成患者隐私泄露的问题的出现,同时也会对医院造成重大损失,为了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需要构建一份长久的备份系统,要保证在源数据丢失的情况下,备份系统能够发挥其功能,使数据得以完整的保存,这一系统的构建对于医院的运行具有重要价值。鉴于一台服务器很容易存在单点故障,因此有必要应用两台服务器实现集群,从而为备份系统的构建提供基础性的保证。
4结语
云安全信息管理范文2
[关键词]:电力通信系统 运行管理安全
一、关于电力通信站电源的配置
随着电力通信系统的迅速发展和传输信息量的不断加大,在500kV等重要变电站中,通信系统传输的继电保护等重要信号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而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又是变电站中通信站通信系统的关键。一旦电源系统出现故障全停,通信站内所有通信设备将停止工作,其后果不堪设想。
国家电网公司下发了《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以下简称“十八项反措”),其中相关内容对通信电源系统安全运行提出了要求。“十八项反措”中指出:直接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同一线路的2套继电保护和同一系统的2套安全自动装置应配置2套独立的通信供电电源,2套通信设备和通信电源在物理上应完全隔离,故通信站电源配置应根据“十八项反措”要求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来确定。
1.1骨干通信站及地区中心站电源配置
现代通信组合电源系统一般由交流配电单元、直流配电单元、整流模块、监控单元和蓄电池组组成。对于骨干通信站:500kV变电站中通信站和地区中心通信站等是传输保护信号的重点站,通信设备一般均采用-48V供电,按“十八项反措”要求其较好配置为:电源系统采用双重配置,即2路独立交流输入均经2套交直流(一体化)配电系统经过整流器转变为-48V直流对设备供电,2套直流配电系统加装各自的蓄电池组(蓄电池供电时间一般不少于8h)。建议在2套直流配电装置中配备联络开关(刀闸)。
1)电源运行方式分析:系统正常运行时,交直流配电I由ATS(自动切换开关)人工设置为交流I供电,交直流配电II由ATS人工设置为交流II供电。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如交流I发生故障,只有交直流配电I的ATS自动切换到交流II上供电;如交流II发生故障,只有交直流配电II的ATS切换到交流I上供电。当某一直流系统的整流模块发生故障时能通过联络开关K对设备进行供电,这种配置要求每个整流模块的容量上有很大的冗余度,能满足切换要求,并对电源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实现远程监控,发现故障及时发出告警信息,使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处理。
2)通信设备(负载)接线方式分析:对双重配置的通信设备分别接不同的直流电源,即这类设备为单电源运行,符合“十八项反措”中提出的要求。对单交流供电的通信设备的情况,该通信设备仍只接1路直流电源,当该路直流电源系统发生故障时,为保证抢修期间信息不中断,可以通过闭合开关K对其供电。需要指出的是在闭合开关K之前,蓄电池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继续保障设备运行,闭合开关K必须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这种运行模式也符合“十八项反措”的要求。
1.2 220kV及以下通信站电源配置
按要求通信设备应具备独立的通信专用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供电时间一般不少于4h),供电比较薄弱或重要通信站应配备柴油发电机,不允许采用厂站直流系统经逆变给通信设备供电。一直以来通信站均配备了专用电源系统,考虑资源利用和通信业务的重要性,按“十八项反措”的要求,其比较理想的配置为:采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配备2路交流输入通过ATS进行切换,可以只配置1个直流屏,同样也需要配置蓄电池组。
1)电源运行方式分析:电源系统运行时,交流I和交流II同时为供电状态,交直流配电屏由ATS人工设置选择由交流I供电,当交流I发生故障时,ATS自动切换到交流II上供电,同样电源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实现远程监控,发现故障及时处理。
2)通信设备(负载)接线方式分析:这类通信站,因直流输出为1路,所以通信设备一般都是1路接线。考虑到个别整流模块故障问题,应该配置备用模块,使故障模块的负荷能及时转移。这样也能达到“十八项反措”的要求。
二、电源系统的防雷和接地保护配置
在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设计上,目前成熟的保护配置方式为电源系统采取三级防雷措施,在机柜外部(即交流线由室外进入机房的入口处)安装有交流配电系统的第一级防雷;在系统的交流配电电源处安装有交流配电系统的第二级防雷;第三级防雷主要吸收残压,安装在整流模块的内部。由于一般通信电源考虑防雷主要是感应雷电流,因此应选用相应的防雷装置。通过多级保护把外来的过电流、电压抑制在安全水平,以保证运行中的通信设备的安全。
在通信站防雷规程中对直流配电屏的防雷提出直流电源的“正极”在电源侧和通信设备侧均应接地,“负极”电源侧和通信设备侧均应接压敏电阻。通信机房的接地方式通常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即工作地和保护地共用一组接地体。结合运行情况,这种模式对保护电源系统非常必要的。
三、电源系统的运行管理安全情况分析
3.1电源运行情况的网络化监控
由于现在变电站中通信站大都已实现无人值守,因此对通信电源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尤为重要。
1)电源状态信息采集:电源系统运行状态信息采集后由中心站集中监控,状态信息必须能反映机房环境状态、交流电压状态、直流电压状态、负载电流情况和蓄电池电流等数值,以便于分析运行状态。智能电源系统的各模块状态指示也应接入集中监控,以实现对电源设备性能的监控。电源系统应有相应的采集点,如,智能电源系统应提供串口和采集设备连接(数据一般需要协议转换为采集设备支持的格式),如果没有串口则应采用直接采集方式(加装相应的采集设备)和网络设备连接,提取信息。
2)电源系统故障管理:集中监控必须24h有人值守,电源监控系统应具备声光等提示及故障记录查询、性能分析等功能,确保及时发现电源故障,按故障预案流程进行处理。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上述措施为电源系统运行管理提供了快捷和准确的信息,对故障判断和处理意义重大。
3.2电源机房环境要求
为确保电源机房的安全,环境要求不容忽视,对机房封堵必须严密,防止小动物进入。机房温度和湿度必须控制在电源设备及蓄电池正常工作范围内,可以通过安装空调设备自动控制温度和湿度,并定期派专人巡视。
3.3蓄电池维护措施分析
蓄电池的作用是在交流输入失电或整流模块出现故障时,对通信设备继续供电,为不中断通信业务提供保障,因此蓄电池能否正常工作至关重要。蓄电池投入运行后,必须定期检查其运行状态,需要测试单节电池电压值和总电压,进行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并按规定对蓄电池组进行定期充放电试验,确认其是否能满足通信放电时间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蓄电池组要及时更换,以提高电源系统的总体安全可靠性。
云安全信息管理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 煤矿 安全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经常见诸报端,矿工生命安全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话题。如何切实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我国矿难多发不同,美国、德国等国煤产量很高,但是安全事故极少,仔细分析原因,除了其法律规范和监管制度较健全以外,其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自动化安全设备的大量运用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要实现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一个重要捷径就是走信息化之路。
1、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随着煤炭行业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相应地对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也在显著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步明显。由于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我国煤炭产业每百万吨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对比世界上一些产煤大国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我们还有较大的不足,特大型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频率较高,影响恶劣。基于这样一个煤矿安全管理现状,落实好煤炭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势在必行。
2、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系统构成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核心内容有安全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与集成。虽然市面上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种类繁多,但是按照主要的功能模块来看,可以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信息管理四个主要部分。细分下来包括如下模块:
(1)安全信息收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途是往计算机中录入从事安全工作的员工在日常安全检查中收集到的数据。本模块功能有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2)交接班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途是方便安检工作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记录本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隐患、“三违”人员、挂停止作业牌、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及相关人员的信息。
(3)安全规章制度模块。作为煤矿生产工作中执行运用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集合体,安全规章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为煤矿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可供查询及学习参考的依据。煤矿生产,安全规章制度是体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是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因此,必须严格制定及执行安全规章制度。
(4)安全防务模块。该模块可以对系统安全进行防护,确保系统免受外来计算机病毒的侵害。
(5)安全综合报表管理模块。安全综合报表作为安全信息的综合报表,通过它管理人员可以对煤矿安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以日报、月报的方式递交给各级领导审查,方便各级领导第一时间掌握煤矿安全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
(6)煤矿事故管理模块。该模块用于记录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调查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记录事故分析处理内容。对安全事故进行如实地记录、分析、处理,能够给各个部门予以安全警示,可以作为各个部门安全评比的事实依据。
(7)安全标志管理。安全标志可以提醒员工,起到预防事故的作用,在有关场所给出醒目的安全标志非常重要,尤其在矿内部安装的安全标志更是重中之重。本模块对整个煤矿所有安全标志的安装位置、标志内容和使用状态进行详细记录,并可以查看安全标志的具体内涵。
(8)安全生产考评奖惩模块。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培养离不开适当的奖惩措施,所以要对各个部门和个人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的考评,给与奖惩。通过该模块是对各个部门和个人奖惩情况进行总体把关,自动对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的部门或个人进行系统警告,系统告知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和部门,做出处罚。
(9)人员定位查询模块。此模块对某工作人员此时刻是否在井下工作以及在某段时期的井下工作记录情况提供查询功能。这些模块除了单独能单独工作,发挥作用以外,部分模块之间还可以结合使用。
3、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的优化完善途径
在目前的信息化背景下,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一方面要转变思想,重视信息化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在技术上寻求支持,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各种方法来实现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完善。
3.1 对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体系进行优化
煤矿安全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具体的细节工作,虽然才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措施,但是对现有技术体系进行优化还是必要的。我们要努力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力度,以煤矿的安全生产为目标,把安全信息收集模块、交接班管理模块、安全规章制度模块、安全防务模块、安全综合报表管理模块、煤矿事故管理模块、安全标志管理模块、安全生产考评奖惩模块进行有效的优化整合。
3.2 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渠道进行扩展
煤矿企业的多处于复杂的生产施工环境下,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难题。我们要在现有的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拓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渠道,不断丰富、优化、完善管理水平。
3.3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煤矿安全生产
虽然我股的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国际产煤大国在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完善和优化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必须和国际高水平的煤矿企业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
4、结语
要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免除国家财产的损失,就必须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而要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就比须把信息化技术放在首要位置。加强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意识,把煤矿信息化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才能最大程度免除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利明信息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
云安全信息管理范文4
关键词:电力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安全;措施
一、引言
目前,安全与经济并重成了电网运行的重中之重,但是人们往往在忽视安全的前提下注重电网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人们的日常生活事务和国家的正常运行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甚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难以保证,所以现阶段非常受人关注的话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安全运行电网。
随着飞速发展的特高压大电网技术,我国也在重点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我们一定要努力把握好安全这一重中之重,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加大管理力度,对于电力管理信息系统也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保障措施,努力升级电力管理中重要的技术装备;加强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专业化、高素质队伍的建设。一定要充分利用电网运行管理中的有利前提条件,努力为用电系统提供最为优质的高效的服务,尽量树立国家电网规范、高效、优质的品牌服务形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二、电力管理信息系统
人们对在现代化企业中越来越重视信息管理,而信息管理在市场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自从爱迪生发明了点灯开始,电力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了当今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因而,只有不断地改善电力企业的MIS,并对公司企业内部进行严格管理,使员工能够积极、高效率的完成各自的工作,才有可能建立国际一流的供电企业。在现如今的时代,我国的电厂电力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以电力企业为对象,以国家部级管理规则、规范为基准而开发的一套完整的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因此MIS系统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各个部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同时管理的科学化也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该系统具有两大非常值得参考的特征:一是网络化。先前的企业大都以纸介、传真或电话的形式为主,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把以前效率低下并且过程复杂的信息流转化为快速高效的电子网络化的信息流,这一转变使电厂得到了质的改变,同时更加安全、高效,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二是集成化。电力管理信息系统中各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数据环境的主体是数据库,这可以确保信息的安全及有效利用。电力管理系统的完善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改善,如信息管理的规范化等。电力MIS 综合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INTRANET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这就为用户提供了可靠性非常高的系统环境、灵活的扩充能力、强大的系统功能和易于观察的操作界面,由于采用了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这就成功地实现了网络共享,可以对电厂的经济运行、市场前景、电力生产和销售、利润目标、负荷预测等诸多方面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在电力MIS系统中,各个系统的组成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所有模块都可以在各自条件下单独运行,因而具有非常方便的可缩放性和扩展性。它可以进行控制和监视现场运行设备的运行情况,从而完成设备控制、数据采集、参数调节、测量以及各类信号预警等各项功能。
三、存在问题及措施
(1)在电网的不断改革进行中,电网的现代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电力管理信息系统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电网的运行情况,在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工作中,由于一些电力管理信息系统上的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在工作中等、依靠的思想较为严重,缺乏对工作的责任心,这些情况很容易导致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工作中人为事故的发生。在电网电力工作中,员工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这是因为这种管理工作是一种重复性工作,非常单调枯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员工有很大的耐心,否则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大对电网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相关流程制度的落实度,并根据落实情况实行奖惩制度,并且提高考核力度,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力和对于规章制度的学习,降低电力管理的失误量。在电网电力管理系统中,整体机能的提高离不开个人能力的提高,因而要不断加强个人的业务水平,积极参加组织的各种演练和培训,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做到有效及时的处理。当今社会信息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因而企业非常有必要安排员工进行培训,这一方面保护了软硬件设备不受损坏;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质量,保证了信息采集的质量和日常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2)现有系统中的厂站级的信息确认与网络控制技术还需进一步加强。为进一步确保信息的安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控制策略,如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授权存取以及数据备份等等。此外,对防黑客入侵策略的开发也是重中之重,其中物理隔离也是一种必要手段,尽最大的程度消除了在线检测系统中的安全漏洞。
(3)要加强和完善个别厂站防雷的措施。应该在站里安装上最新技术的防雷装置,尽量降低雷害损失。
(4)增加大容量的硬盘,来满足新的变电站和综合自动化站的不断投运而产生的大量数据量。同时进行数据备份,来确保有可靠的信息和完整的数据。
(5)从安全角度考虑。由防火墙连接MIS网络与SIS网络。另外,SIS网络不允许普通客户端直接相连,要想访问SIS数据,必须要通过MIS网络。
(6)采用当前的通信方式,一旦遭受外力破坏或者光端机出现故障,都可能造成大量RTU 离线,严重影响电力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为此,要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并加强保护电力设施宣传的力度,一定要减小由于外力而产生的不必要损失。
四、结束语
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工作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有着很大意义,也是整个电网供电工作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的操作困难而导致错误和电网运行环境的及其复杂性,是十分容易引起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出现不安全问题,从而导致发生电网事故。对于供电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完善的预警方案,尽可能减少工作人员在操作电力管理信息系统时的失误,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努力做好安全的电力管理。与此同时,在控制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还应该不断加强信息化的建设,用先进的科技设备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作为电网供电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了供电企业关注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真正地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参考文献:
[1] 柴永明,吴秀丽,孙树林等.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探讨[J].计算机工程及应用,2006,40(12).
[2] 马腾飞.强化电网电力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的有效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2(16).
云安全信息管理范文5
[关键词]信息系统;运输安全管理;数据
[中图分类号]U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31-01
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于2006年7月正式组建安全运营管理系统项目组,全面负责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部署实施工作。项目组由企业的安全、机务、运务和企管等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并邀请了浙江省交通厅同类项目中标企业浙江方苑科技有限公司参与项目的开发,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项目组在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后,进行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定义系统的整体框架及关键技术的设计,系统地整理出了大量的管理需求,编写了10余万字的系统需求说明书,包含100多份业务表单,全面覆盖了客运企业对安全、机务和运务工作的系统化管理。在历时四个多月的系统前期研发设计阶段后,立即进行了系统的流程建模、系统概要设计,并完成系统的原型设计开发工作。最终于2007年6月,完成了详细设计工作进行系统的详细设计和系统集成测试及实施。
1 共享信息数据,提升客运站场安全管理效能
从客观上分析,单纯的依靠客运站场采用人工检查的方式,即便是检查人员认真负责地对所有进站车辆和驾驶员进行安全检查,在客流高峰期也难免存在漏检或疏忽。为此,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依照省运管局提出的25项门检要求,设计了安全运营管理系统并将该系统分别部署在了客运站场、运行公司和车辆安全检查站。通过区域联网和数据交换,实现了管理信息的资源共享。驾驶员只要在发班前进行指纹验证和刷卡,系统就会在数秒的时间内自动识别其个人信息数据和车辆信息数据是否有效,以此来判断车辆和驾驶员是否处于合格状态。
2 流程清晰,操作简单
系统操作简单,只需简单的刷卡及指纹验证和数据录入,执行方便。系统结构采用典型3―N层B/S和C/S结合方式,利用数据库管理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实现部门之间和站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IC卡和指纹识别技术及相应的管理软件,规范了站场内车辆、驾驶员、安管人员的安全管理流程,并对每一道检查环节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弥补管理漏洞,避免工作失误。同时系统通过对车辆和驾驶员档案管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及培训教育管理、安全事故和保险管理、车辆维修及油耗的检控,实时掌握生产资料状况,提供决策分析统计图表,正确优化生产经济定额指标,从而全面提高了运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 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从2007年8月1日至2008年11月30日的系统统计数据发现,共有88578台次车辆回场报班,88497台次车辆进行门检检查,75420人次驾驶员(不含外单位)进行指纹报班,88341台次车辆合格出站,237台次车辆因报班不合格消除隐患后合格出站。以上数据能够反映两个问题,一是系统统计数据精准,能够及时发现系统覆盖区域的动态管理信息。二是消除隐患及时,便于管理者及时发现具体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车辆和驾驶员报班进行的步骤在系统界面上实时不断的被刷新,管理者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随时对报班情况进行查看,很简单的就能了解当天全部的门检信息。
云安全信息管理范文6
1. 建立管理网络,进行责任分解
总负责(校长)――具体负责(分管领导)――分块负责(司务长、厨师长)――各环节安全卫生责任人:采购――运输――仓库(验收)――粗细加工――半热加工――熟(烹调)加工――餐用具消毒――保洁――就餐环境等。
2. 制定学生营养餐加工工艺流程图
学生营养餐一般根据营养要求,制定1周的食谱重复使用(根据季节和市场、蔬菜的变化及时调整,尽量吃时令菜)。每天的食谱基本不重样,食品有15种左右,基本种类为荤菜、素菜、主食和汤(禁用冷菜),学生营养餐涉及的食品原料包括肉、禽、鱼、豆制品、蛋、蔬菜、米、面、油、调味品等几十种。学生营养餐基本烹调的方法为炒、烧、蒸、炸。鉴于中餐的加工工艺复杂多样,如要制定详细的学生营养餐加工工艺流程图有一定困难。这里笔者粗略地归纳了学校食堂食品的基本加工制作流程图。(图1)。
3. 分析潜在危害,确立防范措施。
以预防食物中毒为中心,我们重点分析营养餐中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根据权威部门关于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资料,学生营养餐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有蜡样芽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等,可能存在的化学性有害因素、有菜豆中的毒素、猪肝中的盐酸克仑特罗、误加亚硝酸盐、蔬菜中的有机磷农药。
目前,学校食堂常见的食物中毒发生原因为:(1)细菌性食物中毒依次是熟食品存放时间过长、未冷藏、器具污染、加工人员带菌、烹调加热不当;(2)动植物食物中毒主要是烹调加热不当和误食;(3)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是误食有毒物品和养殖家禽家畜时滥用饲料添加剂、种植蔬菜时滥用农药。(4)肇事环节主要是容器洗刷消毒不合格、存放时间过长、加热不彻底、食品来源不安全等。根据学校食堂食品加工流程和以上分析,制定各个步骤的危害分析和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表1。
4. 确定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
危害分析所确定的关键控制点,即:食品采购、食品粗细加工、食品烹调加热、容器餐盒碗筷洗刷消毒、分餐员、时间间隔、储存与保管、环境等8个。依次来制定每个关键限值、监控程序、纠正措施、文件记录和验证程序表2。
5. 验证结果
5.1 食品原料采购验收情况调查
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施HACCP前后相比索证情况、验收情况、感官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
5.2 餐用具消毒效果调查
根据防疫部门历年检测结果,通过表4分析,实施HACCP前后,餐用具消毒合格率都有明显提高。
5.3 操作人员手消毒及个人卫生情况调查
通过表5可以看出,操作人员手消毒及个人卫生情况有了提高,说明通过实施HACCP,操作人员卫生意识有很大提高,卫生习惯有所改进。
由于学校营养餐的加工过程不同于其他食品工业的加工过程,产品及生产过程经常变化,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产量不断变化、加工时间紧。加工过程非常忙碌,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因此建立完整的HACCP系统有一定的难度。但借鉴HACCP食品理念和管理方法,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推行HACCP的管理体系,促使学生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制度化。HACCP管理体系是全过程、全员化参与实施的科学防止食物中毒的食品卫生管理体系。所以,HACCP的实施,就要对食堂每个环节作出规范性的要求、规范操作,对每一位操作者的行为作出约束。落实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和监管措施,来确保食堂食品加工全过程的安全,从而推动学校食堂管理的进一步制度化。
2. 推行HACCP的管理体系,促使学校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科学化。在传统的食堂卫生管理中,管理人员多年来从事的是点菜加工的经验,对食品卫生认识,特别是点菜加工过程中容易引发食物中毒事故的潜在危害、关键环节没有深入系统地了解分析。炊事人员同样也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各行其事,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科学认识。HACCP管理模式则对点菜加工的每一个环节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这些危害的关键限值和措施,使食品卫生管理有章可循,有科学的理论指导,用科学的手段操作,从而使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科学化。
3. 推行HACCP的管理体系,促使学校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全程化。传统的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是以卫生检查的形式来管理,卫生检查看到的只是某时某地某一环节的卫生状况,不可能控制到点菜加工的全过程,是一种被动的、事后管理的模式。而HACCP的管理要点是预防为主。对点菜加工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和制止,从而有效地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4. 推行HACCP的管理体系,促使学校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全员化。HACCP体系的实施,是基于食堂每一位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参与的。HACCP的实施过程首先是对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的培训、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职业道德的教育过程。所以,HACCP管理体系将食堂卫生管理进一步全员化,有助于提高食堂全体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