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文化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文化概述范文1
一、变革电力企业文化是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两个转变”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初期,电力长期处于紧缺状况,企业由于不担心产品的销路,所以根本谈不上市场战略,企业的营销措施不是为了扩大用电量,而是千方百计地限制用电量的增长。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的一切工作都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也因此形成了具有强烈生产导向的电力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的主要优点是:
1、长期半军事化管理形成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企业员工对企业有很强的归属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力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有:
1、来自市场的压力。市场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行业生产能力增长超过用电量增长带来的销售压力,二是在一些细分市场上替代产品的竞争压力;
2、来自政府的压力。由于电力行业具有天然垄断性,且对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而市场经济讲竞争。政府为克服垄断带来的低效率,官商作风、价格居高不下等种种弊瑞,必然会对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价格机制等以打破垄断,引进竞争的一些强制性改革措施;
3、来自顾客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顾客对电力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针对环境的变化,近些年来,尽管电力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一些能打破垄断的领域,还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还不能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已有的一些改革措施缺乏现代企业文化的支持。
虽然传统电力企业文化包涵了组织纪律性强、企业凝聚力高等积极的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许多企业中,企业文化也表现出许多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消极因素,这些消极因素的外在表现主要有:经营管理理念落后,不适应市场的变化;盈利能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忽视顾客的利益和投资者(国家)的利益;固步自封,自我感觉良好等。
一般来说,企业的战略应与企业现有的文化基本一致,这样才能确保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但是,电力企业现在所面临的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所实施的新战略在许多方面与企业传统的文化有冲突。传统的电力企业文化是一种生产导向、过于注重内部的内向型文化,而现在电力企业要实施的新战略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为确保企业改革的成功,必须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电力企业文化。
二、新型电力企业文化是以市场导向的开放型企业文化
每个企业的内部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地位都不相同,因此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企业文化,当然也不可能存在一种对所有企业都适用的企业文化。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从其它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吸取营养。一般而言,新型电力企业文化必须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性,其核心价值观和主要的共同行为规范应包涵以下内容:
1、企业领导和管理层十分关注股东利益。对大多电力企业而言,股东即是国家。如果企业经营不能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企业就不可能得到其经营活动所必须的资金。
2、企业全体人员必须十分重视顾客的利益。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只有通过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建立起与顾客长久的互利关系,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3、十分重视企业员工的利益。企业各种经营活动都是靠员工来完成的,再好的策略最终也要靠人来实现。企业只有重视员工的利益,使员工在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实现其自我价值,这样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4、锐意改革,感于冒险。市场经济中,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必须不断进行改革来适应这种变化,企业文化应能为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5、齐心协力,奋发进取。企业是一个集体,要实现企业的目标,就离不开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
总之,新型电力企业文化应是一种重视顾客、投资者和员工等企业构成要素的市场导向的企业文化,它强调团队精神,能对企业为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所进行的改革提供支持。
三、变革电力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员工的头脑之中,有极强的惯性。因此,变革企业文化注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超级秘书网
虽然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享有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但企业文化变革却需要从上至下地进行。这是因为:首先,传统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阻碍变革的倾向,要克服这些阻力,需要极大的权力支持,这种权力只属于企业最高决策层;其次,企业内部各机构总是相互依赖的,这种依赖性决定了局部的重大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企业文化变革必然是全局性的,能够实施这种全局性变革的人只能出自企业最高决策层。企业文化变革过程中,企业管理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变革取得成功。
酒文化概述范文2
【关键词】蒙元文化 旅游景观 特色创新 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203-01
1 蒙元文化概述(蒙元文化定义和基本精神)
蒙元文化是草原文化、中原文化、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边塞文化的聚集、融合、传承和积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体系。其中,蒙古族帝王文化、宫廷文化、祭祀文化、民俗文化,正是蒙元文化的核心部分。每个民族的文艺理论思想和审美意识,无不积淀着该民族的文化精神。蒙元文化的基本精神。
其一,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之一的英雄精神,乃是由普遍流行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的英雄崇拜上升凝聚而来的。在那样的时代里,人们需要英雄人物的保护,这些英雄化的神不仅能从精神上给他们以安慰,同时更能使其从心理上得到激励和鼓舞,让人们在体验着英雄经历的同时,也在努力想要成为英雄那样的人物,受到尊敬和崇拜。
其二,蒙元文化中的自由精神是从其社会、经济、文化内部自发形成的,蒙古人在生存空间上的自由行动为其内在自由精神的形成奠定了一个客观的物质基础,自由的生活方式和以个人为主体的文化生活又为其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保证和精神上的享受。
其二,务实精神对于古代蒙古人来说,即是反对玄想空谈,崇尚脚踏实地。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冲击下,面对现实,直面人生是他们最基本的人生信条。古代蒙古人能够极好的适应自然环境,为自己选择一种最为恰当的生存方式,这体现的是一种务实的生活态度,无论是作为主业的畜牧业,还是作为副业的狩猎业,都是他们基于现实环境需要、及生存需要而做出的最切合实际的选择。
其三,开拓精神。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性格特征:好奇、冒险、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断地寻找机会并且创造机会,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开拓精神。对于蒙古人来说,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从生存的角度来讲,迁徙活动是开拓精神最初的行为基础,为了寻找合适的牧场、水源以及居住地,牧民不断的进行着迁徙,这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开拓行为。另外,从发展的较高层次来讲,这种开拓精神则体现在一系列征服战争中。通过这种战争,他们既获得了广大的生存空间,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所以,战争行为早期是以经济目的为主,后来才发展至政治、军事等方面。靠着这种精神,蒙古人不仅为自己开拓了生存之路,而且为部落、民族、国家开拓出了发展壮大之路。
2 蒙元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历史地位
“蒙元文化”的多元性特征造就了这一地区人民具有宽阔的胸怀、对异文化包容,并主动学习和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元朝统一中国后,中原与边疆地区关系日益紧密,南北文化相互交融,彼此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的多民族文化和谐并存、共同发展,形成了蒙元文化一大特色,因此被欧洲人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
蒙元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它不仅没有从官方角度提出“避违"制度,而且蒙元时期的文化禁令相比较于明清两朝,仅是它们的几十分之一。另外,它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明确提出自由的朝代,萨满教是匈奴、突厥、蒙古固有的生态宗教,是古代蒙古高原传统思想的基石。在十三世纪蒙古人仍信仰萨满教的同时,接纳了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并在蒙古高原形成了具有地区特点、民族特点的综合性宗教体系。
蒙古族善于同兄弟民族相互学习,成吉思汗利用维吾尔人创制了回纥蒙古文字,元世祖忽必烈利用人创制了八思巴蒙古文字,额尔德尼利用回纥蒙古文字创制了满洲文字。蒙古语曾经是世界上第一种国际语,十三世纪用回纥蒙古文撰写的世界名著《蒙元秘史》还保留至今,这是一部研究古代游牧文明的独一无二的珍贵史料。
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元曲(散曲和杂剧)也是在兼容的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元曲的诞生与繁荣,主要得益于蒙元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文化政策的宽松。元曲包括散曲和戏剧(杂剧、南戏),在元代文学中成就最高,被视为元代文化的精华。自此,后人把元曲、唐诗和宋词并列,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在建筑方面,规模宏伟、富丽堂皇的上都城,就是一座具有汉式宫殿楼阁和草原毡帐风格的新兴城市,充分反映了两种建筑文化的特色。蒙古宫殿的建筑形式和基本结构完全吸收了汉族的传统,但在技术、结构、材料以及建筑装饰方面都有了新的创造,普遍运用色彩绚丽的琉璃作为建筑的装饰,宫殿平面一般均采取“工”字形,即在宫殿与宫殿之间用柱廊连接。殿内布置普遍使用壁衣和地毯,凡属木结构的部分都用织造物遮盖起来,具有浓郁的蒙古宫帐的特点。此外,在鄂尔多斯等地方所新建的许多佛寺、庙宇,也都吸收了建筑艺术的精华。将寺庙中的佛像、壁画、唐卡装饰与蒙、汉、藏的雕塑和绘画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
蒙元时期,东亚、中亚、西亚、欧洲的部分地区相继纳入蒙古汗国的统治之下。战争带来消极影响的同时,在客观上也带来了积极影响。它使欧亚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壁垒被打破。官方鼓励通商的开放政策,便利安全的交通驿站,拉近欧亚之间的距离,使各种文化之间的直接对话成为现实,各地区之间缩短了因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文明进程的差距,尤其是文化交流让中国认识了世界,世界也认识了中国,东西方间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世界文明史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 结语
穿过历史的尘湮,审视“蒙元文化”这朵中华民族百花园里的奇葩,会发觉它是如此悠久、绚烂、独具魅力。蒙元文化吸纳多种文化的有益成分,达到历史性的高度,具有了显著的多元性和空前的繁荣。蒙元时期,中华版图横跨欧亚地域和众多民族的大一统局面使得文化的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厚内涵。作为元王朝的主流文化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和人类的文明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历史文化景观与旅游策划规划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 P3.
[2] 萧启庆.蒙元的历史与文化 蒙元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学生书局.2001.
[3]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P34.
[4] 乌云巴图、葛根高娃.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1997.6 P70.
[5] 齐・斯秦巴托.蒙元文化之学问.元上都文化网站.2006.12.26.
[6] 陈巴特尔.试论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变迁及其特点[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5.P66-69.
酒文化概述范文3
关键词:概念隐喻;隐喻表达;文化术语;英译
1 引言
隐喻的理解是翻译的基础,影响隐喻理解的因素有文化、语境等。隐喻与文化之间具有
不可分离性。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隐喻不仅可以反映说话人/作者的思想理念,而且还可以构建一定的观念或现实,影响听话人/读者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认识。本论文在George Lakoff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下,把中国传统文化术语中的隐喻表达作为研究对象,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并揭示了蕴涵的中国文化模式,本论文同时也对隐喻概念理论研究现状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概括。
2 隐喻概念理论研究现状概述
20世纪80年代,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隐喻的研究出现了向认知的专项,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概念隐喻理论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的提出。1980年,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 出版了《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标志着认知观的隐喻研究全面开始。该定义的具体内容是指隐喻是人类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和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统一理解;使源域到目的域的直接映射,在映射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意象图示结构(invariance hypothesis)。
(1)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在国外,与隐喻翻译相关的研究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规则性限定,即要求隐喻的翻译依据特定的规定性方法进行,Newmark(1980)最先提出的几种隐喻翻译方法得到众多研究者的认同。它们包括:直译、明喻;对等议、意象重现、解释性翻译等。第二类研究将隐喻翻译方法与文本类型联系起来。Newmark(1995)将隐喻分为死喻、标准隐喻、改喻、新隐喻及创新喻等若干种,译者可依据它们包含的信息量确定在不同文本类型中的处理方法。第三类研究将隐喻翻译与文化联系起来。概括来讲,第一类研究列举了隐喻翻译的处理方法,而后两类研究则涉及隐喻翻译中策略使用的限定性条件。隐喻的翻译既受到语篇的制约,也受到文化差别的限定。
(2)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国内也有较系统的评述,如林书武(1997,2001)的《国外隐喻研究综述》、《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及趋势》,束定芳(2000, 2002)的《隐喻学研究》、《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李福印(2000)的《研究隐喻的主要学科》等。束定芳(2011在《论隐喻的运作机制》一文中谈到:隐喻涉及两个处于不同领域(范畴)的概念,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概念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这一互相作用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在映射过程中,属于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即隐喻意义。王斌(2002)在《隐喻系统的整合翻译》中从交织的角度解释翻译中的隐喻结构,通过对隐喻结构源语(域)与目的语(域)的整合分析,论证了隐喻结构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在于泛化个别整合模式;若能发挥其动态整合功能,为翻译的全面解释提供契机。
3 中国传统文化术语的隐喻翻译策略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术语的隐喻表达研究中,作者发现隐喻翻译过程中意象的不对称极为明显,时而丢失、时而变换、时而添加,形成一种有趣现象。根据 Newmark(1980)的隐喻翻译理论,下面将结合实例,探讨中国文化术语翻译中的三大策略:即直接对等译法、意象代替翻译法和意象转换法。
(1)直接对等翻译法:直接等喻法是保留相同的隐喻意象,即进行直译,这意味着在目标语中重造一个相同的意象,即在译入语中再现相同的喻体和比喻手法,条件是让译语读者感到自然。例如:“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译为:Four Virtues (golden heart, refined language, civilized behavior, green environment)。
(2) 意象代替翻译法:不是所有的隐喻都可直译,毕竟在中英两种文化背景中都存在着大量特有的隐喻.隐喻不可避免的被烙上鲜明的民族特色,拥有一些独特的文化特征。当我们遇到这些找不到等同意象的隐喻时,就要用目标语中的常用意象来替代源语中的意象。例如:“红人” 译为:sb’s man of hour;“台柱教授”译为:star professor;“交际明星”译为:our social butterfly “提心吊胆”译为:on pins and needles 等等。
(3)意象转换翻译法:在处理传统文化术语的隐喻翻译时,也会遇到意象转换的情况,会使用意译。意译是直译的一种补充手段.这种译法传递了原文的意思,而未保留原文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段。这种译法多运用于一些文化标记鲜明,某一文化特有的隐喻.例如:“爱吃醋,吃不相干的醋”译为:being jealous, and it’s over nothing。
4 结束语
隐喻的翻译过程, 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隐喻翻译如果没有深刻而多元的思维,就不可能反映原文的文化意味,也不能真实达意。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我们在翻译隐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化、语境等因素,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有效的交际,并为中国文化的翻译研究带来一个较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酒文化概述范文4
【关键词】多元文化 西方音乐史 教学 改革研究
“多元文化”这一术语20世纪20年代首次在西方出现,其核心是承认文化的多样性。音乐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目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开始在各国崛起。西方音乐史是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重要的基础科目,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综合艺术院校的专业优势和艺术资源,对西方音乐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必将具有重要的实践性意义。
一、构建围绕多元音乐文化的西方音乐史系列课程群
西方音乐史是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重要的基础科目,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综合艺术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06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指导纲要》,对相当一部分课程进行调整,其中涉及到西方音乐史课程部分的调整方案是将原有的两门课程,即西方音乐史、音乐欣赏,调整为一门综合课程,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调整后的课程更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提高学生理解、掌握和吸取音乐知识的能力。长期以来,内地艺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受表演专业“重专业轻教育”课程模式的影响,不利于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中小学校对音乐教师的需求并不单纯追求专业技巧如何高超,在实际工作中,各项艺术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的高低以及多元化的知识架构才是最需要的。因此,要重新审慎地思考课程定位,在艺术教育专业西方音乐史教学中应加入多元文化音乐内容,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合多样性的音乐文化资源,逐步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音乐传播与研究平台,以西方音乐史为标志性课程,增加钢琴艺术史、歌剧艺术史和20世纪西方音乐概述等课程,建立起相关的课程群,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架构,更利于实现艺术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当前全球网络化的条件下,西方音乐史本科课程中的许多知识性内容大多可以在互联网以及教科书上轻易获得,课堂教学与网络来源等专业知识的高度重叠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导致课堂教学缺少吸引力,很难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西方音乐文化本身就是多元的,它既有欧洲文化也有美国文化,既有古典音乐也有当代音乐,还有流行音乐。音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会显示出不同的内涵,只有将音乐放在相关的文化语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理解。西方音乐史系列课程群的建设,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兼顾了解西方的音乐文化历史,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而这些课程与西方音乐史课程内容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必然也会促进西方音乐史学科的发展。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西方音乐史的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中心的,传统的理论教学很难充分展示课程丰富的内容,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的有效参与,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因课堂时间受限没有足够的欣赏时间,无法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审美体验。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后对经典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可以接受完整的西方音乐教育过程,最终达到完成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西方音乐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以往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尝试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获得结论”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引导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启动学习内驱力,从而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内容庞大繁复,涵盖了从古代音乐到20世纪早期漫长的音乐历程,虽然有相当多的作曲家的创作意义深远值得深刻理解,但毕竟与当代生活差距甚远,许多创作方式以及音乐的表现手段会让初次接触的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也就谈不上审美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演唱或演奏作品,如艺术歌曲、咏叹调以及一些钢琴作品等,都是艺术院校的学生比较容易把握的体裁,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的思想内涵,对作曲家及其作品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三、丰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资源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的教学如果没有具体的音响资料,就缺乏直观的艺术形象,学生所获得作曲家的作品和风格特征信息仍然是较为抽象的。由于国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起步早,相关资料丰富,一般配合教科书都附有CD等音响、音像资料。与之相比,内地的相关资料除了少量的国外引进版,其他资料来源只能依靠网络,而网络资料大多音质及图像质量不能保证,这也对学校提出了要求,相关部门应及时获得并更新教学所必须的音响资料,这些资料在课堂教学中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把最新的专业信息直接合理的应用到实践教学中。
结语
优秀的艺术教育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多元文化思维,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教育人才的高标准要求。新形势要求新发展,要打破旧观念,在课程的设置上采取课程群建设的方式,扩大学生的视野;在教学方式上也要不断探讨新方案,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人一本书灌满一堂课的方式,要将学生引入到课堂讨论中,并且尝试由学生自己演奏、演唱作品,直接参与到作曲家的创作中。这些方式会直接促进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会“教”,对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打好基础。随着多元文化的观念越来越普及,教师要及时顺应时代的发展树立起多元文化教育的观念,这也是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艺术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注:本文为吉林艺术学院2014年教研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综合艺术院校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黄虹.借鉴・扩展・深化・重构――史学新观念对西方音乐史教学研究的启示[J].音乐艺术,2005.
酒文化概述范文5
在当代,酒文化与影视剧相互渗透,特别是在白酒生产异常发达的四川,方言剧对酒的利用表现得异常突出,酒作为一种题材,已成为编剧塑造人物形象、传达情感的重要工具。酒是导演手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独具特色的道具,从西周开始,酒的社会化进程就已经开始,其精神价值也在日益扩大。在影视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离不开人物的言行,而展现人物言行又往往要借助于酒,通过表现人物酒后的言行,来凸显人物形象,从而传情达意。为了理解艺术作品,必须理解艺术形象;而为了理解艺术形象,又必须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符号,在卡西尔看来,符号作为对象的指称形式,它的统摄功能具有生成人性和塑造人类文化的作用。酒作为一种符号,在影视剧中也起着塑造形象、生成人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善于运用酒元素的四川方言剧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四川方言剧《三喜临门》中,有多处以酒传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场面。如第二集中,申会计在体制改革中被迫下岗,无奈只有自谋职业,一个人喝闷酒,力图通过酒精麻醉的方式来摆脱现实苦闷,这正与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消愁解闷的酒文化相暗合,人生得意之时可以饮酒尽欢,失意之际又能借酒消愁。李白的“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②正是其中的显例。人们通过饮酒至醉,可以忘却现实烦恼,以获得暂时的欢乐,申会计喝闷酒,不仅是为自己消愁解闷,也通过喝酒过程中痛快的交谈,暴露了国企的体制弊病。如果说,人在清醒的时候还会用理性来束缚自己的言行的话,那么,喝酒之后,人的天性中某些野性也会随之释放,对于喝酒的人而言,醉是一种情感心性的放纵,是日常生活中一种苦喜交织的生命状态,它可以让人解除束缚,直面人生的痛苦。比如申会计的酒友说:“现在的厂长,其实什么都不懂,只有当官在行,弄垮一个地方再到另外一个地方……”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国企都如此,但编剧却巧妙地借剧中人之口,表百姓内心之愤,充分表现了体制改革中下岗工人的痛苦、愤懑、无奈。这种借酒语来表达普通百姓对特定历史时期体制改革的看法的方式,恰恰迎合了普通观众的审美趣味,从而形成观影,获得审美享受。从这个层面上讲,四川方言剧中的酒文化就绝不是那种醉生梦死的人生理解,相反却带有了一种浓烈的四川地区的地域性特点,四川人的火辣、善良、智慧和面对挫折的坚韧与川酒的醇、香、辣、回味悠长在此正好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剧中的另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是工商所刘所长。闲暇之余,虽然他的最爱不是喝酒,而是和三五戏友混在一起唱川剧,但即便如此,他的人生命运也和酒有着密切关联。在生活中,他是典型的“耙耳朵”,甚至还有些贪小便宜;但在工作中,他是受人尊敬的干部,面对市场上不法商贩任意哄抬物价的行为,他能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处理。但因其老婆爱慕虚荣,将房子出租给卖假酒的不法商贩,不法酒商便利用刘所长家存放假酒,躲过工商所工作人员的追查,大肆进行假酒交易,使市场陷入恐慌,最后假酒事件查清,刘所长因假酒事件引咎辞职,毅然投身民营企业,发挥自己的管理特长,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因为假酒事件,刘所长的人生命运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也因为酒壮人胆,使他在酒后敢于吐真言,在声泪俱下地道出婚姻不幸的同时,使自己的妻子顿悟,重新赢得了自己做人的尊严。
另外,在该剧中,以杀猪卖肉为生的小商贩,一出场是以小人物的面庞出现,但在剧中他们所做的事却意义重大,面对强大的倒卖假酒团伙,凭借平民生活的智慧,协助公安机关智擒犯罪分子,让观众看到了平民英雄的诞生;吃“皇粮”的工商所长,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因为假酒事件辞职下海,重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些无不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力量。《三喜临门》以写实的方式刻画酒,并以酒传达人情,它将酒与浓郁的四川民风、与形形的四川人交织在一起,在展现喝酒人言行的过程中,挑战留存在四川人头脑中的那些陈旧意识和劣根。酒让申会计摆脱旧观念,从下岗的迷惘中清醒;酒让刘所长丢了官,又让他冲破了生活的制约和束缚,找到了新的人生定位。在一个个喝酒的场景中,酒助推人转变心态、改变观念,剧中人物的性格因而得以立体化展示。换句话说,在该剧中,酒作为一种重要的元素,参与并重塑着方言剧,方言剧也因为有酒文化的参与渗透,在表现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情感时也显得更加游刃有余。该剧表现的是最普通的社会事件,最普通的家庭情感,最普通的人物,但因为酒文化的渗透,使剧中人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完全展露,进而使得剧中的那些日常生活事件,具有了一种在诙谐外表之下隐含的悲剧性,这与那些超出民众生活之外的大制作电视剧相比,更为符合我们真实的存在。同时,因为“电视是一个影像展示,是象形媒介,而不是语言媒介”③,四川方言剧充分发挥了作为象形媒介的优势,善于借助“酒”这个特定的影视语言符号、用影像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用谐趣、调侃的表现形式,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人生本相,传达生活情感。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方言剧借助酒元素极为微妙地反映出了林林总总的人生形态和方方面面的人生情愫,四川人思想行为、生活情感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印痕。④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近几十年来,在影视艺术中,酒作为一种重要的表情达意元素,起着特殊的作用。
四川方言剧的叙事特征与酒的叙述功能
四川方言喜剧《三喜临门》以幽默诙谐的轻喜剧风格,通过三个主人公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事业、家庭所经历的种种考验,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展示了现代都市人为适应新形势而重新调整心态的痛苦过程。该剧通过大量贯穿在其中的“酒”元素,将那些盘桓在人们的思想、情感与心绪里的意识存在,和大片生活现实的景观,用“酒”作为叙述手段,一一呈现在影像中。“任何叙述都建立两种时间性:被讲述事件的时间性及讲述行为本身的时间性。”⑤当编导想对漫长的故事时间采取概括的形式,去掉故事中“无用的细枝末节”⑥,并且要加快叙述节奏时,最常用的叙述方式就是省略或者概述,影视艺术的这种表现手段直接受到小说艺术的叙述方式的影响,在影视剧情节组合的过程中,有意地省略某些情节部件,制造一定的情节空白,激发读者结合自己的知识、经历来补充它、完善它,这就是省略。比如影视剧为了加速情节,直接用“几个月后”或“三年后”的字幕,便对剧中人三年的生活时间,进行了直接过渡。概述,就是对剧情的一种概括表达,省去对主题无多大用处的枝节,留下情节主干,在该剧中,酒对故事情节的概述功能体现在对整个故事叙述节奏的调整,通过变换不同的喝酒场所的镜头切换方式来巧妙推进故事情节,达到概述事件的目的。在第二集中,国企改制,许多职工面临下岗,申会计也陷入下岗困境,借酒浇愁,为了使情节尽快推进,该剧并没有花长时间纠缠于下岗工人的苦闷,而是镜头一转,让办乡镇企业的张厂长出场,张厂长是申会计以前的学生,求贤若渴,正是用人之际,至此,情节快速推进,人物命运发生变化,张厂长在酒桌上的一番话,掀起了申会计内心的波澜,最后申会计在矛盾斗争中终于实现了艰难的观念转型,投身民营企业。可见,通过喝酒,既解决了剧中人物的现实困境,又避免了大篇幅渲染下岗工人困境的沉闷,使剧情紧凑,不拖泥带水,这就是概述功能在该剧中的体现。除上述概述功能外,酒在该剧中的叙述功能还表现在酒已经成了一种线索,串起了大大小小的事件,所有的事件都围绕酒来展开,并以欢庆的喝酒场面收束。#p#分页标题#e#
《三喜临门》共十集,几乎每集都有酒元素。第一集中,有庆祝魔芋公司成立开业剪彩的庆祝酒。第二集中,有两处喝酒场面,一是下岗职工喝闷酒;二是以酒会友,申会计喝闷酒时遇上自己多年前的学生,命运出现转机。第三集中,朋友小聚也喝酒,因为普普通通的酒,三五邻居在闲暇时间聚在一起,通过散漫的酒语,道出了经济转型期普通老百姓内心的憧憬和无奈,特别反映出老百姓在经济转型期,对进“国有企业”和对进“私有企业”的问题上,存在着极其矛盾的心理。第四集,孙厂长邀请别人加盟时离不开酒席,觥筹交错中,事情得以办妥。从第五集开始的后面几集,基本围绕“假酒事件”来展开,到第十集,与新加坡商人的商业谈判也离不开酒,最后假酒事件告破,新人结婚更离不开酒。该剧中,从家庭到酒吧、从路边小餐馆到酒店、从好友相聚到通过饮酒改善人际关系、从吃喝的生理到人物复杂心理的流露,酒已经成为戏与戏之间的串联和推向的不可或缺的构成要件。虽然该电视剧只有短短十集,但就在这紧凑的故事中,酒参与并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该剧以酒为线索,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极具四川人文特色的风俗人情和社会矛盾。众所周知,酒一直是四川重要的产业,目前,四川正积极打造中国的白酒“金三角”。长期以来,四川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酒文化,而四川方言剧,也成了表现地缘文化(包括酒文化)特质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四川方言剧中的酒,与普通四川人的日常生活相伴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它既是人物命运的某种渲染,又是连接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的纽带。川人酿酒,历史悠久,一代一代传承,独特的地域环境酿就了独特的川酒文化,也造就了川人独特的个性。影视剧来源于社会生活,必然离不开和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酒,影视剧中,围绕林林总总的酒行为,便形成了个性独特的酒文化形态。而酒作为一种表达意义,叙述情节的重要手段,或者说一种影视剧中不可或缺的道具,承担着独特的表意与叙述的功能,大大地拓展了影视话语表达的空间。随着影视艺术的勃兴,方言电视剧作为大众传媒文化中的通俗艺术,已被社会中的各个阶层所喜爱,并取得了在美学上合法的文化产品的地位。有批评家曾断定,“通俗艺术的审美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朝向于艺术和生活的重新组合。”⑦从某种角度说,《三喜临门》是酒元素与影视艺术的结合,而这种结合,正是理查德•舒斯特曼所谓的艺术与生活的结合与重组。该剧中,酒无疑充当了重组生活现实的重要手段,单就该剧的剧情来看,当具有特定意义的酒元素融进具体人物形象和剧情中时,酒便不再只是作为一般物质意义层面的酒,而是对特定故事情节的一种陈述性表达。
四川方言剧的文化蕴藉与酒的折射功能
酒是时代和环境的折光。除了能推动电视剧剧情、塑造人物形象,还能通过创造特定的环境氛围,来折射鲜明的时代环境。酒是在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生活的广阔性决定了酒必然成为文艺创作中别具特色的一个方面。在盛产白酒的四川,方言影视剧中的酒自然成为社会生活逻辑的一种必然反映,具有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强烈的渗透性,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特定历史时期时代环境的折光。四川方言剧《三喜临门》的故事发生在开放的村镇(边缘化城市),一个具有典型四川民居特色的普通四合院,几户普普通通的人家,其中有小知识分子、基层官员、个体户。在这个车如流水人如浪的小城里,十个行人九沾商,市场经济的大潮也席卷了巴蜀小城,冲击着这些老平房里住着的人,这是该故事发生的社会时代环境。《三喜临门》全剧围绕经济体制改革这一典型社会环境氛围,通过剧中主角之一申会计在国有企业改制中下岗喝闷酒,发泄心中不满,到以酒会友,转变思想观念,再到市场放开后经济领域出现假酒事件,最后打击假酒事件取得成功,整个剧情围绕酒这一元素使人物关系始终处于一种微妙的纠葛中,生活气息浓厚,既有市井的智慧,又有方言的幽默,题材直接来自本土,夹裹着最底层的气息,剧中人物生存的环境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市镇,不游离剧情,具有天然的四川地理特色。该剧中,酒与时代环境互为依托,传达出了市场经济初期,普通四川人的情感冲击和思想冲击,揭示了社会转型期必然出现的社会矛盾。
“酒”作为该剧中的一种符号,其折射功能突出地表现在围绕“酒”这一系列事件,折射出了 20 世纪末的四川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滋生出的底层百姓的真实生活形态。不同的时代环境,不同的地域特点,会催生酒文化的多样性;反过来,哺育酒文化产生的地域也会因酒的渗透而折射出特定的时代环境气氛。电视剧只有给观众想要的东西,才可以得到市场占有率。《三喜临门》以普通的“酒”作为窥视社会的窗口,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观念,产生了丰富的审美价值,给予了观众极大的审美满足。众所周知,“大众艺术的价值是依据其‘功利’的程度来评判的,也就是说,有利于日常生活,而不是与之保持距离。”⑧四川方言剧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其建构的时代环境,也必须有利于表现那个特定时代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有利于表现那个时代老百姓的日常生存经验。酒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必然会反映在影视作品中,并重塑环境,影响大众,而观众在接触、观赏四川方言剧时,就可能将酒文化作为一个切入点,按照自己的个性差异,对剧情进行意义解读,从而使观众在观赏过程中完成对电视剧的再创造。由此可见,酒文化是特定时代的艺术折射,《三喜临门》通过酒的特定折射功能来营造时代氛围,对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人生百相做了真实的记录。影视中的酒文化以其特有的媒体传播优势,对特定历史时期的四川人的世俗人生进行了审美观照,而影视艺术也因为酒元素的介入,成为了一种与大众生活、人类心灵贴得最紧的艺术形式。正是因为酒文化和影视剧都与当下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所以方言影视剧才得以借助具有多重符号意义的酒,来反作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从而增强观众对影视艺术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结语
酒文化概述范文6
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大背景下,中国知名企业走出去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以河北省知名企业衡水老白干为例创建企业语言文化资产库,旨在推动河北省名牌企业国际化,并以此为典范,将其推广到河北省其他知名品牌,进而推广到中国其他知名品牌。这对于我国知名企业走出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知名企业;语言文化资产库;衡水老白干;创建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06303
1企业语言文化资产库概述
企业语言资产(Enterprise linguistic assets)是指企业在进行产品全球化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语言资源,它是企业从事产品语言服务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企业语言文化资产库是以企业的语言文化资产为内容,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载体,将企业语言文化的基础资源进行整合,并以企业文化资产库为支撑,实现产品宣传、销售一体化。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着的,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它不仅包括企业简介、产品介绍、品牌故事、广告语等等一系列企业发展中所使用中或即将使用的企业语言资产,还包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企业文化。
笔者从当前学术界研究现状、消费方式变革、企业国际化发展等角度阐述构建企业文化资产库的必要性,阐明构建企业文化资产库的原因。紧接着又从衡水老白干商标标语翻译、品牌故事、英文网站等方面论述企业文化资产库的内容。最后再次强调构建企业文化资产库的现实意义。
2构建知名企业语言文化资产库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资产库的形式来系统化管理企业文化资产已成为一种企业管理新方式。
2.1打破当前研究现状,另辟研究新方向
据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对企业文化库的研究,有些学者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数字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企业文化,这就为构建企业文化资产库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关于企业文化的建立,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国企在企业文化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有色金属重工业企业文化的研究、诚信文化的建设。鉴于以上研究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对企业文化资产语料库的研究尚待加强。此外,对食品企业品牌翻译的研究方面,有些学者(如王战峰 2009)研究中国茶品种的翻译,有些学者(如吴勇毅 2002)研究啤酒行业的翻译,但对中国传统白酒的翻译研究有待增强,多家知名商标的翻译还停留在汉语拼音阶段,如茅台酒音译成“Mou-tai”,因此也鲜为外国人所知。
对比当前的国内外研究不难发现,现有的研究成果只停留在理论方面,对理论落实到实际层面涉猎较少。综上所述,论文以衡水老白干为例提出创建我国知名企业语言资产库的构想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的。笔者从构建企业文化资产库的角度(如衡水老白干的商标标语翻译、品牌故事等),研究我国知名企业文化,不仅有利于打破我国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而且还能为我国研究领域开辟一条新道路。
2.2适应消费方式变革,转变产品营销策略
如今互联网已发展成为“第四媒体”,随着电脑的普及,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网上查询商品信息、网上购物。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其主要年度报告《衡量信息社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全球目前有30多亿人可以上网,且几乎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信息通信技术都在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该报告指出最新数据表明,互联网使用人数持续稳定增长,2014年全球增长率为66%(发达国家为3.3%,发展中国家为8.7%)。据英国Kantar Worldpanel报告显示,预计到2016年,网上快消费品销售额将从现在的360亿美元增至530亿美元,增幅达到47%。据《中国网络购物市场需求调研及投资定位分析报告(2014-2018)》指出,中国网络用户网购习惯已经养成。
鉴于上述调查结果,笔者认为,构建衡水老白干企业语言文化资产库一则有利于开拓国内市场,寻找新的消费人群。如有饮酒习惯的在华外籍人士,可通过文化资产库更深入地了解衡水老白干,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购买欲。二则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更广泛扩大国外市场知名度,让更多的对中国酒或酒文化感兴趣的海外人士了解衡水老白干,进而增强企业的海外市场竞争力。
2.3实现企业走出去,推进企业国际化进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企业一直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思想。长江国际商会副会长、美国史带集团总裁钮小鹏接受扬子晚报于2014年10月28日采访时曾明言:双向国际化“走出去”可以达到更好地“引进来”的目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新金融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在中国企业要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河北省知名企业走出去已成必然趋势。衡水老白干是河北省中具有代表性的知名品牌,是河北省的象征符号之一。因此以衡水老白干为例探讨河北省知名企业走出去战略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构建衡水老白干企业文化资产库,可提升河北省在中国酒业发展中的地位,不但有利于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增强河北省在酒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另外,鉴于河北省大多企业并未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化资产库这一事实,笔者考虑若将该资产库的相关资料挂放在衡水市企业发展的相关网站或者河北省政府的官网,也可为河北省同类或相关产业知名品牌提供推广宣传模式,供其借鉴。
2.4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语言文化资产库既可以宣传衡水老白干酒系,提升中国白酒知名度,又可以宣传中国传统的酒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做贡献。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及作用。中国酒文化不仅渗透在古代人生活的各种领域之中,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代表着一种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又影响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人文的发展。无论是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等艺术领域来看还是从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生活领域来看,中国酒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始终占有重要的位置。以这种方式宣传中国酒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知名企业语言文化资产库的构建内容
构建知名企业语言文化资产库,要做好“四化”工作。其一,实现数据化。据维基百科解释,数据化是将均匀、连续的数字比特结构化和颗粒化,形成标准化的、开放的、非线性的、通用的数据对象,并基于不同形态与类别的数据对象,实现相关应用,开展相关活动。曾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要实现企业文化资产库数据化,就要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如对中西方酒文化研究的文献),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其二,实现信息化。据百度百科解释,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化生产工具(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构建企业文化资产库,要以电子信息技术为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将企业语言文化资产信息化。其三,实现国际化。国际化是指衡水老白干企业能够跨越国界,在国外生存发展,其产品品牌能够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接受、喜爱的品牌。以全新的发展的眼光寻求企业发展新方向,开辟企业发展新道路。其四,实现普及化。普及化是指由衡水老白干单一企业语言文化资产库的构建,推广到河北省其它多家知名品牌企业语言文化资产库的构建,进而推广到中国知名品牌企业语言文化资产库的构建。
笔者以衡水老白干为例,简单介绍企业语言文化资产库的主要实践内容,如下所示:
3.1拟译恰当的商标、标语
商标是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专用标记。一个独特的商标已成为无声的广告吸引着消费者的注意力。现今汉英名词常见的三种翻译方式有三种:音译、意译和音义结合。商标则多为音译,比如中国名酒茅台音译成“Mou-tai”,采用这种方式的商标翻译未免缺乏创新性。李淑琴老师曾指出一个好的商标应具备:有实意、较短、新颖、与商品有联系。随着国内语言学尤其是翻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商标翻译方法开始摆脱简单的直译、意译或音译、意译,系统的翻译理论也逐步运用到了英汉商标互译研究中。研究者们开始考虑文化差异以及民族心理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并提出了许多商标翻译的技巧、方法及原则。比如说较为著名且广为人所接受的奈达“动态对等”原则。此外,还有其它的较为实用的翻译原则:(1)有原名有实意的意译,无实意的应在尽量保证译名与原名读音相近的前提下使之具有实意;(2)采取删减音节的方法,长名短译,但也并非是胡乱臆想、信手拈来。商标译文给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要与原语给原语读者产生的效果一样,感受相同。即商标译文必须引起异地消费者的心理认同,激发其购买欲望。因此,笔者欲摒弃传统汉语拼音翻译法,在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翻译理论,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为衡水老白干旗下品牌拟定恰当的可供选择的英文商标及英文宣传标语。
3.1.1商标翻译
(1)母品牌商标翻译。
“衡水老白干”的英文商标可设计为“HiBest”,缩写为“HB”。字母“H”取自“衡水”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字母“B”取自“老白干”中“白”字的首字母,“HB”有衡水白酒之意。此外,“Hi”给人一种轻松欢快、乐观向上的感觉,“Best”有最好之意,可指衡水老白干品牌酒水质量是最好的,选择衡水老白干是最好的,亦可指选择衡水老白干的消费者是最好的,一语双关。
(2)子品牌商标翻译。
衡水老白干品牌下的“今生缘”英文商标可设计为“LOV&LUC”。“今生缘”主要是婚庆用酒,是爱与好运的象征,“LOV”是“LOVE”的缩写,有爱的寓意;“LUC”是“LUCK”的缩写,代表着好运,并且两个词押韵,会让人印象深刻。
3.1.2标语翻译
(1)子品牌标语翻译。
根据衡水老白干英文商标“HiBest”,相应的宣传标语可以设计为“HiBest――Be Best”,在有效地传达信息的基础上还具备音韵美。另外,在“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的最初产品概念基础上,提供另一种英文标语,即“HiBest――Highly Believable,Highly Credible,Highly responsible!”,体现了衡水老白干激情澎湃、义薄云天、历经沧桑、沉着稳定、忠实诚信的精神内涵。
(2)子品牌标语翻译。
子品牌“今生缘”,因为它象征着爱情与美好,“LOV&LUC――Meet your Love and Luck”,“LOV”与“LOVE”、“LUC”与“LUCK”一一对应,又体现了“今生缘”的美好含义;也可以设计为“Cherish the Moment――LOV&LUC”(爱在当下――今生缘),这里的“moment”一语双关,既可以指在享用“今生缘”的时刻,也可以指在甜蜜热恋的时候,同时这样的时刻需要“今生缘”来分享恋人间的喜悦;此外,衡水老白干系列酒水素来以“醇香清雅、甘冽丰柔”著称,而英文标语“Sweet and Pure,Clear but Strong――LOV&LUC ”将品味与寓意有效结合,一箭双雕。
3.2拟定相关品牌故事
好的品牌故事不仅能够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而且对品牌本身的营销和企业发展,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知名化妆品玉兰油,感动万千消费者的原因之一是隐藏在它背后那段绝美的爱情故事;知名汽车品牌劳斯莱斯,令大多爱车人士爱不释手的原因之一是品牌创立者那段凄美的童话。
衡水老白干酒历史悠久且品高质佳,除有可考的古籍记载之外,在民间也有许多优美的传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乃是酒井的传说。可据此,将古籍记载的衡水老白干酒的由来与特色的民间传说融合到一起,推出衡水老白干的英文版品牌故事,令万千消费者了解该品牌。这样,有利于在情感上征服消费者,从而令消费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衡水老白干这个品牌,进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可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有利于宣传衡水老白干的企业文化,增强产品知名度。
3.3建立企业英文网站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时代标签,在贸易往来、商务洽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有助于树立企业在科技信息时代的完美形象。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其特点就是可以跨越时空。网站则是企业与用户跨越时空交流的媒介。通过网站,企业可以向用户展示产品、技术、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企业形象,树立现代企业形象,增值企业无形资产;而用户可以跨越时空了解企业。
因此,构建企业的英文网站是企业实现走出去的重要一步。融合中西方知名酒业网站特色,建立企业英文网站,需遵循以下原则。
3.3.1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
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推出符合当地人消费习惯的英文网站。以海尔集团为例,它进军英、美国市场,采用的是不同的英文网站,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英国的海尔官网中,栏目板块较多一些,如products,commercial products,Facebook等六大板块,而美国则较为简洁,只有products,service&supports两大板块。因此,以海尔为鉴,在设计英文网站时,要充分考虑地域色彩,在不同地区要设计不同网站宣传商品。
3.3.2突出产品东方特色
融合中文版企业网站的特质,在英文版网站中突出衡水老白干的产品特色,充分吸引消费者眼光。比如用图画形式突出衡水老白干的酿造历程,原料、技艺、水源等东方特色,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再如中国比较讲究意境美,这一点在中文版的衡水老白干官网中体现较为明显,在英文版网站中也可以突出衡水老白干酿造之美感。
3.3.3借鉴西方经验
对比帝亚吉欧中文版和英文版,最大的特点是网站首页关于帝亚吉欧旗下所有酒品牌的图片,一目了然。鉴于此,设计衡水老白干英文官网时,也可采用此种方式,便于消费者了解该品牌。
世界名酒威士忌所在集团在年末会官方发表威士忌年度报告,供广大消费者检阅。鉴于此,设计网站时可增设英文版年度报告这一板块。
3.3.4保持与时俱进
注重创新,以新的眼光去构建企业英文网站。关注产品动态,及时更新,让消费者第一时间了解产品最新消息。比如说可以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及时更新符合消费者意愿的网站信息。相比于静态画面,消费者更倾向于动态,鉴于此,设计英文网站时可以增设衡水老白干旗下品牌的英文版宣传视频等内容。
综上所述,构建企业文化资产库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如何管理企业文化资产,变企业无形资产为有形资产成为企业能否适应时展的试金石。构建企业文化资产库是促使企业实现将无形资产转变成有形资产的有效途径,是在越来越激烈地竞争中夺得先机重要砝码。在当今信息就是生产力的时代,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需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可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取得良好效益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崔启亮.企业语言资产内容研究与平台建设[J].中国翻译,2012,(6):6567.
[2]惠宁.基于数字档案馆环境下的专题数据库应用流程构建[C].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
[3]李晓华.国内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
[4]廖作鸿.国内有色金属企业文化研究综述及对赣州矿业文化建设的启示[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
[5]刘芳.坚持科学发展观打造诚信民营企业[J].经济研究导刊,2009,(8).
[6]李淑琴,马会娟.从符号学看商标词的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0,(4):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