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的任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的任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的任务

病理学的任务范文1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任务 创新 设计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101-02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中使用语言,而以任务型教学活动为模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任务去学习,学生是任务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日常学习中许多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集体活动中,通过互动、互助,都能很快得到解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还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展现学习者学习的潜能。那么,如何利用好任务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创设情景,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在导入新课之前,我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猜“The most popular and happiest topic this summer, and the most popular but angriest topic last summer in our city.” 因为中学生最擅长于猜测,而且也喜欢这种活动,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如:“You are very clever.” “Wonderful” “You did a very good job.”等等。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发言是安全的,自己的意见是受重视的,体验到参与猜测自我表现的成功感,这样的自由与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环境。

二、进行小组合作,激起学生的创新动力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为几个竞赛小组:G1,G2,G3,G4,并将小组竞赛贯穿全堂,或运用在某个活动和任务中。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列出“The importance of saving water”,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What would our lives be like without water?”,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意见,并根据这些不同的意见,列出“The importance of water”,在交流时学生各自把成果展示给其他组。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都是对小组的贡献,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组员的共同努力,这也成为学生自觉投入的动力。这种以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能发挥其优势,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开阔思路,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创新动力,有利于创新思路的培养。

三、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通过完成生活中具体任务来练习目标语,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的效果就能提高。本节课的话题是“The importance of saving water”,这是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所以学生就会有话说,就会乐于开口。况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遭受停水之苦,遭受干旱之灾,这时,让学生谈“The importance of saving water” “How to save water”自然就会畅所欲言,言而不尽,会获得另外一种更深的体会。在这种更贴近生活、更真实自然的任务型活动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

四、布置学以致用的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Learning by doing”。使学生在做事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设计的任务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学生在将来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需要,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所以要布置学以致用的任务。如上面设计的任务“How to save water”, 这就是他们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解决了这个任务,也就是解决了生活中碰到的难题。

五、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体验成功

教师设计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可以给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材料,执行共同的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各尽其职,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完成任务。比如,让学生制定一本小册子关于“water”,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设计封面或装订;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写出内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在此内容上进行补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鲁子问.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2).

病理学的任务范文2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围产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9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39-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严重威胁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我院对11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11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患者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为(24.5±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单胎101例,双胎11例;经阴道分娩76例,剖宫产3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1.2.1 常规护理 建立患者档案,并做好患者的每次产检记录。保持病房的通风,保持病房舒适的温湿度,并保证病房的安静。让患者取左侧卧位,每天应卧床8h以上。另外在病床上加上床档,避免患者坠床。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保持床单的干净整洁,并帮助患者活动身体,以防出现压疮。每天给予患者常规吸氧2次,30min/次,预防胎儿宫内窒息,另外胎心率>160次/min或

1.2.2 责任包干制护理 以患者为中心,护士长重点安排责任组长负责孕中晚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护理,对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整体护理,与患者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责任关系,即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还要负责孕妇的生活护理。为了更好提高护理的质量,护理人员要多了解对所护理患者的疾病及护理要点知识,并多观察患者的病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拉近护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通过分工合作,使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更明确,提高了自身的认识水平,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优质的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2.3 健康指导师挂牌服务一对一健康指导 在医院内部开展健康指导活动,组织患者前来学习,通过采取一对一的健康指导,如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以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识,降低疾病的发展率。①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钙、高钾与低脂食物,并不严格控制患者的盐份摄取量,因为长期低盐会使患者体内的钠离子减少,从而容易引起产后血液循环衰竭;另外,低盐还会导致患者的食欲下降。而钙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保护因子,能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2]。②用药护理:在用药过程中要对以下指标进行监测:血镁离子变化;膝腱反射是否存在;呼吸频率>16次/min;1d的尿量>600ml。同时还要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中毒现象,若有,应及时停药,并采用10ml10%葡萄糖酸钙进行静脉推注治疗。

1.2.4 心理护理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疾病影响,通常表现出敏感、沉默寡言以及易怒等心理情绪,在治疗中往往不配合,拒绝治疗或者护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他们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她们保持愉悦的心情,以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并有效缓解心理压力,以此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取得她们的信任与依赖,使她们愿意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5 分娩时护理 在第一产程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自觉症状等,并对患者的子宫收缩、血压、脉搏与胎心情况进行监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以保持患者的情绪平稳。在第二产程中要尽量缩短产程,并给予患者持续吸氧、血压监测与胎心监护。同时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宫缩情况,以做好接产准备。在第三产程中要尽快娩出胎盘胎膜,分娩后及时给予患者宫缩剂治疗,并于患者的上腹部放置砂袋,并对其血压进行监测。

1.2.6 术后护理 术后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以防出现产后大出血。产后给予患者持续吸氧与心电监护,每15-30mm测量1次血压。自然分娩产妇在产后2-4h内指导患者排尿,以防膀胱充盈对子宫的收缩造成影响,并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会阴垫,以防尿路感染。仔细观察剖宫产患者的切口情况,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子痫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妊娠期独有的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头痛等症状[3]。尤其是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容易导致孕妇脑出血、心肝肾功能损害及子痫,对孕妇与围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的还会导致母婴死亡。因此,对该病不仅要有良好的治疗方法,还要采取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子痫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能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安全度过围产期,在临床上的意义非常大。

参考文献

[1] 何燕妃.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12:110-111.

病理学的任务范文3

关键词: 病理学 《病理实验技术》课程 实验教学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实验性学科,近年来学科发展很快、教材翻新也很快,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也在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调整改进,步入现代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开辟一条新的途径[1]。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主要开设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实验,包括病理切片的读片和病理大体标本的观察,通过这两类训练巩固病理学理论知识。近年来,我室的病理学教学已经由单纯的学生被动式学习型教学转向学生参与式的主动学习型教学。我们通过开设病理实验技术课,让学生学习病理实验室常规的制片技术、染色技术、免疫组化技术,训练动手能力,不仅强化了理论教学,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学生日后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前期基础。

1.《病理实验技术》课程的开展

病理学属于形态学学科,病理医生的任务是阅片观察病变,切片制作主要由病理技术人员完成。近年来,随着医学生越来越多加入科研队伍,基本的病理切片制作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成为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开展《病理实验技术》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切片制作过程中培养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初步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具体实施如下。

1.1教师队伍配备。

《病理实验技术》课程和病理学实验教学一样,首先由教师讲授基本知识,然后分小组完成操作部分。教师均为有多年丰富制片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完全胜任实验的教学任务。

1.2课程设置安排。

《病理实验技术》课程隶属于《病理学实验》课程的一部分,共20学时,包括常规HE切片的制作;特殊染色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三部分。学生分小班上课,每次2学时,前1学时由讲师课堂教学讲授,后1学时动手操作。操作过程分小组进行,保证人人有机会动手,人人必须动手。除三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实验技术人员带教以外,本室的硕士研究生也一起参与教学。因此,不仅训练了本科生的技术操作,而且巩固了研究生的操作水平,培养了研究生的教学能力。

1.3课程考核。

《病理实验技术》课程不单设考试。学生上课严格考勤,每个学生经过20学时的学习和操作,需至少独立完成一张常规组织学HE切片;三张特殊染色切片和一张免疫组化切片。五张切片作为作业上交,亦作为本课程的评定标准。教师只给予“合格”与“不合格”两种评估,不给具体分数。不合格的学生需利用课外时间自行来实验室完成切片制作直至“合格”。

2.《病理实验技术》教学中的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变化,医学本科生毕业后加入研究生行列的人数日益增多,医学生本科毕业后进行硕士阶段的科学研究已成大势所趋。我室在本科生病理学实验教学阶段开设了《病理实验技术》课程,让本科生进入实验室接触科研阶段的实验技术,为日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2.1实验室环境保证实验进行。

作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我室的设备仪器完全满足了课程需求。我室已开展了多年的临床工作,硬件上的条件完全胜任教学。软件上,带教老师均有多年临床制片经验,技术扎实。硕士研究生也都有1年以上科研经历。我们采取老师带教为主,硕士生监督为辅的方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按照教学计划的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制作高质量的切片。

2.2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病理学实验的阅片属于被动型学习。相比被动型学习,《病理实验技术》课程中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阅片与制片相结合的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均表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对《病理学》的学习热情,对科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以往的“盲目考研”转向为有目的、有兴趣的考研。

病理学的任务范文4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探讨

R392-4

医学本科生在学习病理学过程中,由于刚从高中毕业,对大多数疾病的感性认识很少,普遍感到病理学内容艰涩难懂、枯燥零散, 难于形成系统的记忆,久而久之,形成对病理学学习厌倦的态度,进而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形成不良的影响。

为了激发医学本科生的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增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 总结了一些重视临床与病理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 明确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达到预期目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得让学生对病理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首先要以明确的学习目的鼓励学生学习,要让医学本科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病理学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把内、外、妇、儿科学等临床课学好就行了,不必要学好病理学,只是认为病理学是基础课,只要考试过关拿到学分就行了,岂不知只有把病理学、生理学等这些基础学科学好了,才能更好更简单的学好其他临床课程。因此,在给学生讲第一节病理学课的时候,老师就需要把这些思想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学好病理学的重要性,不至于在学习临床课程时费脑筋、似懂非懂。

二、 适时导入病例、活泼课堂气氛

不能否认,大部分本科学生都喜欢临床医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稍不留神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老师们就可以适时的导入一些经典的病例,让学生们也参与进来,进而活泼课堂气氛,让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们重新拉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课前导入,在做家兔空气栓塞实验课前可列举某诊所一30岁成年男子因静脉输液时不慎入空气导致不幸死亡的案例。学生们很吃惊、很疑惑,一30岁的青壮年男子都能因静脉输注空气而死亡,那么老人、小孩等就更危险了。进而在实验课开始后,学生们会对实验过程观察特别仔细,为什么对家兔静脉注入5~10ml空气时,家兔就会死亡呢?解剖前后,家兔会出现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做小兔死亡前后的比较,一起讨论分析家兔的死亡原因,进而引入空气栓塞实验,让学生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使课程丝丝入扣、步步引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病例与病理的紧密结合,让医学本科生们深刻认识到病理学科的桥梁作用与重要性,通过病例讨论,让医学本科生们学会了举一反三,了解如何运用各种思考方法剖析一个新病例,这对学生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思维分析力、判断力的培养和运用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1]。课中及课末导入病例的重要性,道理亦然。

三、 紧跟时代科技、密切师生联系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科技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在我们的本科教学领域,应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方式将课堂内容更系统地展现到学生面前,使以前靠想象才能得到的病变组织或标本更生动地让学生身临其境,老师们应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病理学让学生们学习起来更加有味。老师们在讲解PPT和组织标本的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到首要位置,让他们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注重他们的独立观察能力,老师们多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自己解答问题,根据组织病理变化的特点让学生自己作出初步诊断,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增强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搞好校院关系、拓宽教学空间

病理学实验课的讲授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们应与教学医院的医务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随时掌握有关科室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课时的安排,适时带领学生们分批进入科室,利用事先挑选好的特殊病例服务于近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需要在进入科室前完成,例如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不是太好的情况下,患者是否同意学生们进行观察并了解病情等,这就需要老师与医院的医务人员事前都要与患者搞好充分的沟通工作等。老师或本科室医务人员应就挑选好的典型病例向学生们进行病例的分析讨论, 特别是涉及到病理学实验教学内容时。由于是分批进入临床科室,不同的学生们可能面临不同的临床病例,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课下互相分享见到的病例,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学生们通过身临其境的观察和体验, 能够及时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及时将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改进考评方法、培养实事求是

病理学实验课的考试基本上分为两部分: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病理实验成绩占30%。基础理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老师们也要多次向学生们强调实验课学习的必不可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采用阶段测评的方法对学生们进行考评,明确告知他们每次的考评都会计入最后的30%的病理学实验课总成绩上,这样就会引起他们对此次考评的重视。具体的操作方法简单介绍如下:每次实验课留出一定时间抽考5-10名学生观看切片和标本,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切片和大体标本做出诊断,并且写出诊断依据,老师们可当场对他们的考试进行讲评并计算分数。在讲评的过程中,重点讲解怎么通过观察标本和切片病理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在考评中学会正确的理性思维方式,促进学生观看标本、切片的自觉性和考评的严谨性。这样不仅可以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培养了学生们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

总之,病理学的本科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探索性工作,老师们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改革,使之更适应本科学生们的学习与掌握。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这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而老师应始终在医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至于每堂课选择讲授哪些内容和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讲课的时间、讲授的地点、学生们的精神健康状况等综合考虑。只有不断的探索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对医学本科生的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剑锋,彭绍华,谢平平,等.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3):15-24.

[2]张国芳,李平.病理实验课的教学初探[J],职教论坛,2007,9:47-48.

病理学的任务范文5

关键词:病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30-02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和载体,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以适应现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是目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化规律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病理学又是诊断疾病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病理学也属于临床医学的一部分。临床病理学也称为外科病理学或诊断病理学,是病理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病理诊断对许多疾病的确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意义,被誉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不仅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医学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这对促进我国高层次病理研究生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和适应社会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病理学科发展及社会对病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探索和完善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造就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要求的高素质临床医疗队伍,我们对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整和尝试

一、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特点

目前医学研究生培养一般分为科研型和临床型两种模式,然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这种分类没有完全体现出各自的优势,甚至给许多培养机构造成误解,认为科研型主要侧重于对基本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往往忽略对临床诊断能力的基本训练,使基础的研究生缺乏临床工作技能训练,而临床型研究生缺少基础扎实的理论和科研技能训练。由于对研究生培养类型的差别认识不足,导致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形成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的脱节[1,2]。

长期以来,国内多数院校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主要从事实验病理学研究,投入临床病理工作的时间很少,对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大多只注重强调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对临床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这些研究生毕业进入医院工作后,其临床实践技能明显不足,不能得心应手地从事临床第一线工作,这种“高文凭低能力”的现象应引起高度关注。过去我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根据导师工作的重点不同,临床病理科工作的导师以临床型培养为主,基础工作的导师以科研型培养为主。近年来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数量大幅上升,医学生的质量和社会适应性越来越多地受到医疗和教育界的重视。然而,现有的病理专业毕业后的研究生就业去向没有因分类上的不同而不同,科研型研究生大部分进入临床从事临床工作,只有少部分进入科研单位和教学岗位。这就造成科研和教学单位的人才不足,而进入临床的部分研究生又不能及时地发挥效力。目前医院在选择毕业生时,更多的是注重其临床病理的实际能力和基本素养,有单位用病理组织切片考试,有的要求独立地动手切实际的病理标本,并作出病理诊断,一个没有经过临床病理诊断专门训练的研究生是很难面对这样的考查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没有经过正规的病理诊断训练的病理学教师,从事病理教学就会纸上谈兵[3-5]。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缺乏临床病理知识技能的病理学研究生,将很难适应今后的科研和临床病理工作。

二、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

我们从2007级硕士研究生入学开始按照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首先根据病理研究生专业特色,将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一定科研能力、教学经验和临床病理实际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由于研究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工作经验、性格特征参差不齐,导师首先依据个人特点,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分三个阶段(版块)培养:

(1)第一阶段:集中授课阶段(第一学年)。除完成学校统一安排的公共课程外,学科根据自身特色,加强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专业课和选修课,此外通过参加读书报告会、学术会,促使研究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拓宽知识面。

(2)第二阶段:科研能力训练和教学培训(第二学年)。通过科学文献的查阅,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研课题的设计、科研实验,撰写阶段性论文等,培养其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要求研究生参加四个月的本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全过程,完成一定学时的实习课教学任务,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学表达能力。此外研究生要进行尸体解剖过程的实习。

(3)第三阶段:临床病理诊断能力训练3~6个月(第三学年的第一或第二学期)。研究生根据自已的科研进展,在第三学年的第一或第二学期,任选3~6个月到医院病理科学习外科病理,导师制定相应的临床病理诊断训练计划,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达到初级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这些计划的制定在时间上要科学调整,不要让科研和临床病理训练在时间上造成冲突。研究生在学习中可以初步熟悉疾病的病理学分类,掌握疾病病理诊断的程序和规范,学习常规的病理学诊断操作、各种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子病理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等知识技能。学科安排教师给学生开设诊断病理学系列讲座,鼓励学生参加病理科的疑难病例讨论,浏览常规病理诊断切片,基本达到对一个病理医师的基本病例数观察的最低要求。

三、效果和体会

我们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加强临床病理诊断基本功的训练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在侧重临床型研究生的临床能力锻炼的同时辅以科研能力的训练,在加强科研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同时不放松临床工作的实践,使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科研能力、教学经验和临床病理实际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有效地推动病理学研究生培养教育模式的转变,对提高我国病理队伍的总体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对研究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研究生们一致认同目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尽管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我科研究生就业率一直很高,导师们也认为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解决了原来基础型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以及临床型研究生科研和教学训练不足的问题,推动病理研究生教育由过去的仅注重培养科研型人才向注重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力,闵苏.谈教学医院科研型研究生“三位一体式”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288-290.

[2]敖启林,王国平.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6(6):526-527.

[3]赵涌,曹友德.病理学研究生进行临床病理诊断能力基本训练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4):366-367.

[4]王昭.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0):152-153.

[5]王阁,张志敏.肿瘤学研究生培养方式思索与探讨[J].重庆医学,2010,39(16):2150-2152.

病理学的任务范文6

【摘要】目的:在病理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多媒体课件与单纯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结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有利有弊,并非百利而无一弊。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多媒体课件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病理学;教学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为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后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1]。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有人称病理学为“医学之本”,可见它在医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要环节。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其专业课程为护理专业,病理学作为一门非专业课程,面临着课时少、任务重、实验室设备薄弱;学生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状。面对如此现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病理学的教学效果,是病理学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深入的应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应用、更新和完善,尤其是近年来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但也带来一些相关问题。下面就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初浅看法。

1多媒体课件应用的优势

1.1便于相关基础知识的复习医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反复的、环环相扣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病理学的学习,涉及到很多相关学科的内容,例: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微生物免疫学等,而现在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文化基础弱、逻辑思维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等原因,易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医学知识记忆不牢固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进行病理学新课学习之前,完全有必要把相关的基础知识再复习一遍,增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在短时间内要复量的相关内容,靠老师在黑板上的讲解复习,势必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病理学的正常教学。这时候,多媒体课件就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例如:在心肌梗塞、心瓣膜病之前,利用多媒体、横向链接心脏的组织结构、血液供应等知识,既形象生动,又省时又省力,复习效果也好。

1.2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病理学又称之为解剖病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侧重于从形态上观察和研究疾病。肉眼观察和光学显微镜水平的形态观察是病理学传统的、基本的观察方法。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方法是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进一步来领会、理解理论知识,但这样做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多媒体课件在制作中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应用于课件制作,制作成动画,学生可以直观观看屏幕,配以文字和解说,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了教学效果。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一方面避免学生因对教师长时间的单纯语言叙述讲课方式造成的疲劳、厌倦感,使学生能在新颖、愉快的接受信息传播中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边观看图像、动画边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我校四年制初中起点中专班病理学教学时间为54学时,面临着学时严重不足的现状,但讲授内容却不能减少太多,因为医学各学科、各内容之间都是密切联系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节省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粉笔板书、画图的时间,相应增加了教师讲解、举例说明和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从而扩充了课堂的知识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课件的诸多优势,其在病理学课堂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不是越多越好,也有其不足之处。

2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弊端

2.1不注意知识的更新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知识也不断有新的进展。例,新病因的发现、新的诊断标准的确立等,而部分教师由于多方面原因,不注意对原有的课件内容进行补充、修改和更新,一次课件制作,反复多次的重复使用,使教学内容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容易养成教师懒于学习、懒于备课的坏习惯。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教师照“课件”宣科的现象,不注意知识的讲解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样反而使教学过程更枯燥,学生更提不起学习兴趣。

2.2学生只听不记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音、动画、视频等于一体,鲜活、形象、直观,给学生强烈的感观刺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过多、过强的动画和视频的刺激,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只注意动画视频本身的新奇,而忽略了动画视频所表达的知识内容;或由于教师播放课件速度较快,学生来不及记、不知道该记什么,最终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落实。另外,长时间的动画视频刺激,也容易使学生头晕眼花,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烦躁情绪,失去学习兴趣,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记住了个别新奇的画面,笔记本上、脑子里根本就一片空白,结果是适得其反,达不到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目的。

3改进问题的办法

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教学的中应用,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在演示课件的同时,还应把本节课的标题、重点及难点内容列在黑板上,以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课后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落实心中有数,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对带课教师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充电学习,除对本学科新内容的充实学习之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边学习、边实践,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