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范文1
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政府的监管界定为一种博弈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均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并以此作为双方决策的依据。通过构建企业与政府间的博弈模型,深入剖析两主体博弈行为的衡解,指出企业和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监管中的管理策略,为我国今后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政府监管
1. 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5年,利益相关者理论被美国学者Ansoff第一次引入经济与管理领域,他认为企业要综合考虑与企业相关的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员工、供应商、分销商等。
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相关定义很多。米切尔和伍德(Mitchell & Wood,1997)总结了从1963年以来的27种典型的概念定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弗里曼表示“利益相关者是可以影响到某一组织目标的实现,亦或受到某一组织落实其目标影响的人”。
本文中企业利益相关者囊括员工、股东、消费者、供应商、环境、政府、行业协会与社区,如图1所示。
股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控制着,股东向企业提供资金,该投资在企业运营中具有风险性,企业的股东应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并从中获得投资收益。
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基于契约的雇佣与被雇佣的经济关系,企业雇佣员工,享有劳动力价值,而员工享有作为人力资本投入的回报,即工资,包括固定工资和各种形式的奖金。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一方面企业通过向消费者提品来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求,并创造利润;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对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购买来获取生活各个层面的需求。
企业与供应商是一种联系紧密的相互合作关系。双方互相遵守商业契约,诚实守信,最终达到双方共赢。
企业和政府是不可分离的关系,企业在政府的政策下运作发展,为政府提供税收和就业机会,政府对企业有监督引导、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作用。
企业与社区之间互相促进、相互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社区、企业投资参与社区的建设活动、扶持社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解决社区人员的就业问题密不可分,而社区也可以通过其良好的公众基础,为企业提供消费需求信息、提高企业知名度等,有力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行业协会、团体是为企业服务的,根据政府的政策制定相应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规定,并对企业进行监督,而企业就要遵守行业协会、团体的规定。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同鱼与水的关系,彼此不可分离。企业的发展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企业在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这不仅仅是由于企业所产生的污染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巨大的破坏,而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单元在节能减排、降低污染、保护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群体作用。
2. 政府监管。由企业利益相关者模型可以看出,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具有积极的监管作用。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在履行过程中需要相关企业为其支付一定的成本,因此很多企业拒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尤其是在中国,很多企业的规模,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管理者的素质都没有能够达到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倡导企业社会责任,就要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监管,然而,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现实条件,决定了社会的监督难以形成,这就需要政府承担起对企业进行监管的责任。
三、 企业社会责任与政府监管的博弈模型及求解
1. 构建博弈模型。尽管现实中企业与政府间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博弈关系可能较为复杂,但为了能够清晰而准确的反应企业与政府间的博弈关系,本文一下将构建一个经过简化处理后的博弈模型,以期获得Nash均衡解。首先需要确定模型假设,具体如下:
假定1:博弈的主体有两个,即政府和企业,考虑到我国政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主导作用,我们假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完全,政府首先对于监管与否进行决策,在此基础上,企业进行关于是否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决策。
假定2:针对企业而言,企业的正常利润为I。一般来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短期内很难实现经济效益,所以本文假设,企业选择履行社会责任时短期内的收益为社会形象价值的增加S。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付出的成本为E;企业受到的违规惩罚为F。
假定3:由于政府实行企业社会责任监管也需要支付一定的管理成本,因此假定其相应成本为C;如果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未能有效监管,其所可能产生的声誉损失和问责惩罚为M;政府对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查处所得的收益为罚款F。
假定4:当政府选择“不实行监管”或者“监管但并未查处”时,社会上并不要求企业承担责任,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不会影响其公众形象,这也是目前我国的现状。
假定5:企业开展履行与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概率分别为x与1-x,而政府开展监管与不监管的概率分别用y和1-y表示,政府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管制的概率为p,政府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未进行管制的概率为1-p。
政府与企业博弈的策略矩阵如表1所示。
2. 博弈模型求解及分析。
(1)短期效益分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概率用x来表示,政府开展监管的概率用y来表示,若企业选择混合战略(x,1-x),那么政府监管部门选择监管(y=1)和不监管 (y=0)的期望效益分别为Ug(1,x)和Ug(0,x),
Ug(1,x)=-C×x×p+(-C)×x×(1-p)+(-C+F)×(1-x)×p+(-C-M)×(1-x)×(1-p)=(F-M)×(1-x)×(1-p)-C(1)
Ug(0,x)=0×x+(-M)×(1-x)=-M×(1-x)(2)
如果一个混合战略(y≠0,1)是政府监管部门的最优解,那一定意味着政府监管部门实行监管和不实行监管是无差别的,
令Ug(1,x)=Ug(0,x),
得出,x*=1-■(3)
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概率小于x*,即小于1-■,那么政府应该对违规企业开展监管;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概率大于x*,则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良好,政府没有必要实行相应的监管行为;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策略概率等于x*,政府相关监管部门随机地选择实行监管或不实行监管。
同理,若政府一旦开展监管策略(y,1-y),则企业履行社会责任(x=1)与不履行社会责任(x=0)地期望效益分别为Uc(y,1)和Uc(y,0),
Uc(y,1)=(I+S-E)×y×p+(I+S-E)×y×(1-p)+(I-E)×(1-y)=I-E+S×y(4)
Uc(y,0)=(I-F-S)×y×p+I×y×(1-p)+I×(1-y)=I-(F+S)×y×p(5)
根据Uc(y,1)=Uc(y,0),
得出混合均衡战略,
y*=■(6)
如果政府监管部门实行监管的概率小于y*,即小于■,企业行动策略的最佳方案是不履行社会责任;一旦政府采取实施监管的发生概率大于y*,则企业行动策略的最佳方案是履行社会责任;但当政府实施监管的概率等于y*,企业可以自由进行选择。
基于此,政府监管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之间进行博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为x*=1-■,y*=■,即企业如果履行社会责任的概率为1-■时,政府的监管策略将以■的概率进行选择实行监管方案。此均衡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有大量的企业存在于经济体系中,当有1-■比例的企业在实施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下,■比例的企业将会作出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方案。
(2)长期效益分析。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其所产生的短期收益,还要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经济技术实力等因素来预测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可能带来的长期收益,然后再进行决策。在分析长期效益时,企业作为一个理性的参与者,如果某个阶段选择不承担社会责任的t期,预期收益贴现值Uc(y,0)就会出现大于在企业承担责任情况下所产生的预期收益贴现值Uc(y,1),企业将会拒绝履行社会责任,反之亦然。
事实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会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假设由于市场空间的扩展和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发展,企业将获得总利润为L的回报(将企业的全部长期利得视为L,此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Uc(y,1)与不履行社会责任Uc(y,0)的期望收益将会如下:
U′c(y,1)=(I-E+S×y)+(I-E+S×y)×r+(I-E+S×y)×r2+…+(I-E+S×y)×rt+L×rt=(I-E+S×y)×■+L×rt(7)
U′c(y,0)=I-(F+S)×y×p+[I-(F+S)×y×p]×r+[I-(F+S)×y×p]×r2+…+[I-(F+S)×y×p]×rt=[I-(F+S)×y×p]×■(8)
如果U′c(y,0)>U′c(y,1),企业某个阶段选择不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占优均衡;反之,如果U′c(y,0)Uc(y,1),也会导致企业面临拒绝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压力和损失加剧。可见,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企业将更倾向于履行社会责任。
3. 博弈模型基本分析。一方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概率是与政府监管成本C、政府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查处时给予的惩罚F、政府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不予查处导致政府声誉损失和上级部门的惩罚M、以及政府进行监管时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查处的概率p有关。
一般而言,政府的监管成本C越高意味着政府主动的实行监管的动力越匮乏,政府的监管行为越难以实行,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其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就会不足,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全社会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广。当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没有给予查处时的声誉损失和上级部门的惩罚M比较大,即增大上级政府部门或中央政府部门对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失职的问责,则意味着政府更倾向于实行有力监管,而企业也会更加主动的履行社会责任。反之,若企业查处的概率或给予的惩罚F比较大,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利益诉求,将会主动积极的配合政府监管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如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需要支付的成本较高,则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概率就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积极主动的监管行为;如果企业因为履行了社会责任而获得了良好声誉,或因此产生了经济收益,则企业会更加主动的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监管就成为了辅助手段。但是如果此时政府相关部门实行监管时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查处的概率p比较小,政府给予的惩罚也比较小,则企业将会被动的履行社会责任。
四、 结论与建议
第一,建议奖惩结合的政府综合监管体系。若政府通过加大惩罚力度,使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所获得的信誉和声望以及所产生的潜在经济收益高于企业拒绝履行社会责任所受到的惩罚,就会进一步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同时,对于积极配合政府监管、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政府也可以通过税收、政府采购等方式积极支持其发展。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范文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企业应如何把控供应链管理中的破产风险开展了积极探索,其中风险管理问题作为稳定公司绩效的主要手段一向是公司发展的关键。企业绩效涉及到会计学、经济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等领域,其理论基础在研究深入中不断更新,开拓了企业绩效研究的新视角和新领域,也为我们研究企业绩效与破产风险之间的内在关系奠定基础。是以本文运用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探究物流上市企业社会责任与破产风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就企业绩效在社会责任与破产风险关系的内在机制上的中介效应展开探讨,以期有助于防范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导致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文献综述
现代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更受关注,对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研究也成为了热点话题。对比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和其他企业,其中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归纳总结现有研究文献,多数是以物流企业的功能要素为中心。Maignanet.al(2002)表明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時必须注重采购方面的社会责任。Carter(2004)提出以人为本的物流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较高水平的采购责任,主要表现在善于循环利用企业设施设备,高效节约能源资源。SheuJB(2005)等学者选取物流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废旧品回收率、组织和政府补贴等指标,构建了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得出物流企业积极履行对社区、环境的责任,构建闭环供应链系统能显著提高供应链净利润。总结现有文献对物流企业社会责任范畴的理论研究,主要立足于物流企业经营活动的功能要素,而其研究对象多涉及到供应链的利益相关者,例如政府、社区、供应商、顾客等。
在物流上市企业社会责任和绩效的关系研究中,Fried-man(1962)提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增加其成本,减少利润,并且承担社会责任不利于企业提高竞争优势,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沈洪涛(2005)通过实证结果证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刘琪(2010)将研究企业限定为交通运输业及其相关辅助业,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交通运输类的上市公司履行对股东及债权人的社会责任与其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对其员工和政府履行社会责任与其企业绩效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对于社会责任和风险的研究,Spicer(1978)最早开始进行此项研究,他将环境保护控制报告数据作为变量度量企业社会责任,分析得出企业社会责任与总体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是最早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履行能降低企业风险的论证。Heinkeletal(2001)认为如果资本市场能够获取与企业社会责任效率相关的信息,就能推断这些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将能补偿其相关的风险,从而对风险进行调整使股票收益保持在均衡水平。可见直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如何影响企业风险的文献较少,特别是国内,大多数研究都是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否提高企业价值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角度出发。
根据上述研究,本文针对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第四季度-2015第三季度跨度十六期的季度数据进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绩效和破产风险三者的内在联系。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综合前文国内外学者对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上市物流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员工、股东)和外部社会责任(政府、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是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责任的综合表现,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上市物流企业内部责任和外部责任的履行都对破产风险有正向影响。
上市物流企业履行内部责任及对员工和股东履行社会责任,分别通过员工工资和基本每股收益率来衡量。当企业履行内部社会责任时,有利于提高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工作积极性,帮助物流企业提升盈利能力。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2:上市物流企业绩效在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与破产风险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上市物流企业履行外部责任即对政府、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时,通过良好的信用记录、企业形象等不仅能获得政府、债权人、供应商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保证物流企业的供应链有效运行,还有利于刺激消费,提高购买率,提升企业绩效或者抗风险能力。同时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对抗风险能力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影响程度、如何影响都需要进一步分析。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上市物流企业社会绩效在企业外部社会责任与破产风险之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
四、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根据中国证监会2015最新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选取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板块中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及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股票市场71(剔除连续三年亏损有退市风险的*ST凤凰)家上市物流企业为样本,该板块一般流通股企业集中典型反映了我国上市物流业企业的运营情况,并运用其2011第四季度-2015第三季度跨度十六期的季度数据。上市物流企业的各类指标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数据分析处理采用了Eviews7.软件。
2.变量选取
根据以上研究,各变量的指标选择如下:
(1)社会责任履行(X)
对股东履行社会责任(x1):基本每股收益率
对股东履行社会责任(x2):员工工资/主营业务收入
对股东履行社会责任(x3):实际纳税/主营业务收入
对股东履行社会责任(x4):长期资产负债率
对股东履行社会责任(x5):应付账款比重
对股东履行社会责任(x6):销售增长率
(2)破产风险(Y)
Z-score破产指数=1.2*(营运资金/总资产)+1.4*(留存收益/总资产)+3.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0.6*(股權市价总值/总负债)+0.999*(销售额/总资产)
(3)企业绩效(M)
ROE(净资产收益率:m1)=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
TobinQ值(m2)=(权益的市场价值+总负债账面价值)/总资产的账面价值
3.模型构建
本文借鉴温忠麟等学者(2004)在系统分析Baron和Kenny(1986)提出的检验方法的基础上得出一种可以做完全中介检验及部分中介检验的方法,构建以下模型验证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
假设H1的检验:用物流上市企业社会责任对破产风险进行回归看回归系数是否显著。
通过构建如下的模型,将2012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使用以下方程进行回归,以验证假设H1:
Ynit=α0+α1x1it+α2x2it+α3x3it+α4x4it+α5x5it+α6x6it+εit(1)
同理进行假设H2的检验:用物流上市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进行回归看回归系数是否显著来验证假设H2:
Mnit=β0+β1x1it+β2x2it+εit(2)
Ynit=χ0+χ1x1it+χ2x2it+χ3m1it+χ4m2it+εit(3)
同理进行假设H3的检验:
Mnit=δ0+δ1x3it+δ2x4it+δ3x5it+δ4x6it+εit(4)
Ynit=λ0+λ1x3it+λ2x4it+λ3x5it+λ4x6it+λ5m1it+λ6m2it+εit(5)
Ynit为被解释变量,代表运用物流业上市企业Z-score破产指数。x1it~x6it为解释变量,代表第i个物流上市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季度期间第t期履行的社会责任程度,αi~λi是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对应的参数估计,通过前述分析,认为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破产风险有相同的边际影响,所以参数不变。εit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
五、实证研究
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表1的Hausman检验结果判断,更适合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从而拒绝了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因此,我们最终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作为回归模型。
表2列示了样本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的方程回归结果。对方程(1)的回归结果显示:将破产风险的Z-score指数设为因变量,将自变量企业社会责任放入层次回归方程,得出层次回归的结果(模型5)。
从模型5中可以看出,对股东、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破产风险有显著地正向影响,对政府、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对破产风险的正向影响相对较弱,假设1得到了充分认证。
采用Baron和Kenny(1986)对中介效应的分析步骤,通过层次回归分析法检验企业绩效在履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员工、股东)和破产风险之间起的中介作用。根据表4假设检验结果,履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对破产风险有显著影响(模型5)。同时履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m1、m2)也有显著影响(模型1、模型3)。当加入中介变量企业绩效后,履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对破产风险的影响变为不显著,而企业绩效对破产风险有显著影响(模型6)。因此,根据结果可以得出:物流企业绩效在履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与抗风险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支持了假设2。
根据假设2的分析步骤同理可得,物流企业绩效在履行企业外部社会责任与抗风险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支持了假设3。
六、结论
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物流上市企业2011第四季度-2015第三季度跨度十六期的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在现代经济背景下,基于企业绩效的中介效应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破产风险的内在关系机制。本文实证结果支持了我们的假设预期:若企业弱化对各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的履行将导致企业绩效的贬损,从而影响其对抗来自企业运营等各方面风险的能力。因此,本文给出如下建议:
第一,物流上市企业应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带动整个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国家大力支持物流行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物流行业发展,可以采用媒体宣传和线上网络等平台引导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应推动物流企业与政府之间、与其它物流企业间、供应链节点间的合作,帮助物流上市企业满足政府、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第二,物流上市企业应转变发展观念,将履行社会责任摆在企业战略的高度。根据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充分验证了物流上市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因此物流企业首先应该转变对社会责任的传统观点,真正将社会责任内化为企业的发展战略。
第三,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来看,物流上市企业绩效在履行社会责任和抗风险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说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是同盈同损的关系,这就要求物流上市企业能切实维护各相关利益者的权益,减少利益受损害的事情发生,把眼光放长远,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以提高企业“软实力”。
本文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未来还能继续开展如下研究:对于第三方物流行业,其面对的风险包含经营风险、法律风险、信贷风险等,因此对物流上市企业风险的研究应是全面的,但由于时间精力有限,需要下一步再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温宏伟.物流企业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2]Maignan I,Ferrell O C.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arketing: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4,32(1):3-19.
[3]Carter C R,Jennings M M.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 Transportation Review, 2002, 38(1):37-52.
[4]Sheu J B, Chou Y H,Hu C C. An integrated logistics operational model for green-supply chain management[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 Transportation Review,2005,41(4):287-313.
[5]Friedman M. A Friedman Doctrin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J].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1970, 32-33.
[6]沈洪濤.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业绩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5.
[7]刘琪.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交通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J].江苏商论,2010(6):146-148.
[8]Spicer B H. Investors,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 Empirical Study[J].Accounting Review, 1978, 53(1):94-111.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范文3
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话题,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期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如何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进而找到改进的有效措施,推动企业实现盈利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双赢模式”变得尤为紧迫。
一、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
中国企业界以及学术界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提出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观点。以下是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周祖城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应该承担的一种综合责任,应该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以及道德责等一系列责任。
张彦宁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企业对社会的认同和发展的配合,同时要对社会的长远利益负责。
朱贵平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持一致。企业社会责任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有直接联系,直接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企业、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地沟油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愈加清晰地呈现在社会公众,政府和企业的面前,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不仅要对盈利负责,而且要对环境负责、对人民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常常体现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够深刻,或者企业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管理和运作机制,导致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动态特质也是导致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节约的转型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有一定影响。
对于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环境的不稳定性导致的有关政府部门引导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以及社会责任的评价监督体系滞后。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也不够深刻,有些企业管理者素质不够高,以至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认识单一以及企业员工缺乏维权意识等等,都是导致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
三、对策研究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也已经逐渐从产品,服务的竞争转向企业社会公众形象的竞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已经成为直接影响企业声誉、企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对于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大致总结为政府,社会,企业三个方面。
政府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推动力量,应增强自身在引导、监督和评价方面的作用。在宏观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中观层面加强舆论宣传、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在微观层面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应发挥企业的社会监督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体制。社会监督主要包括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监督、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公众等方面的监督。在为企业提供各项服务时,应有意识地进行社会责任的宣传和引导。对那些存在严重的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进行曝光,从而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一个企业是否优秀,不光要关注企业的经济和技术指标,还要关注企业的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因此企业要强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从战略发展规划和企业文化上强化社会责任,主动把社会责任建设纳入到企业具体经营战略中去,在企业内部建立社会责任体系,融合到企业文化中,并转化为具体行动履行社会责任。
四、结语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 新形势;企业社会责任;应对策略;思考
一、相关文献回顾及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认识
“企业社会责任”(Company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国。管理学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认为CSR是一种承诺)、斯蒂芬・P罗宾(认为CSR是一种义务)、彼得・德鲁克(将CSR作为组织的中心问题)都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世界银行、欧盟、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都给CSR下过定义,却仍莫衷一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CSR理念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
国内学者大多认同了国际CSR理念,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应承担的经济、法规、伦理、自愿性慈善以及其他相关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比较一般的通俗解释是:在特定的管理环境(Management environment)下,作为社会子系统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承担的对员工、投资者、服务对象、环境、竞争者和社区居民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理论是用来指导社会实践。尽管现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越来越多,但真正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理念的却很少,许多企业只是迷迷糊糊觉得社会责任很重要,却说不清楚,更做不明白。
(二)从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探讨企业社会责任
1.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还不够清晰,责任观念很不全面
5・12大地震后,万科集团因“吝啬”的捐款(销售额460亿元,总部捐款200万)而备受指责;香港加宝多集团因1亿元的大手笔,全国一片称赞,打了一场漂亮的情感营销仗。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慈善就是社会责任,也有些人极端地认为企业做慈善不是社会责任,是“作秀”,是逃避责任。根据“公司社会责任金字塔”,企业社会责任由企业必须承担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非强制的、社会期望的道德责任、“无约束”责任组成,可以把慈善归于企业在主业以外自愿承担的“无约束”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不同于其他的技术标准,它超越了企业只强调技术性指标,把赚取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更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和对社会价值的关注,注重生产过程中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对传统的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的补充和修正。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有必要进一步摒弃传统做法,以社会为本位,除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之外,还应尽可能地维护社会利益。
2.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比较淡薄
据调查,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置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没有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专门的一项工作对待;相当一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履行也没有充分考虑企业本身的承受能力和公众的需求,也就无法实现履行社会责任的真正目的。与缺乏责任意识相对应,企业并非无所不能,责任也不能无限大。履行社会责任,必须与企业本身的能力相适应,社会公众总是希望企业尽可能多的承担责任,并形成舆论压力,这就对管理者正确处理企业自身承受能力和公众期望的关系提出了要求。企业履行法律和道德责任是有先后顺序的,必须遵纪守法、有好的产品、善待员工且有盈利,然后才能谈其他问题。企业责任的边界是个动态问题,因企业发展而发展。
3.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督引导力度不够
政府相关部门本身对企业社会责任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足够的认识,管理部门只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对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也缺乏必要的引导,对履行社会责任程度不同的企业不加区分,也没有对履行社会责任突出的企业进行记录或宣传,没有在制度和优惠政策上进行约束或鼓励。一些地方政府更是从发展地方经济的利益出发,对企业不负责任的行为不闻不问,以致一些地方恶性事件的出现,甚至激起了民愤,才去治理。许多官办NGO管理混论,效率低效,企业和慈善个人都对它们敬而远之,严重阻碍了社会责任的发挥。
4.公众、媒体、非政府组织及市场机制手段作用有限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动力和公众压力并存的结果。一般地,盈利与社会责任一致时,企业才会有履行责任的动力,企业社会责任背后真正的推动者来自消费者,在欧美国家,很多企业最初都是迫于公众压力来履行社会责任。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健全,市场进入、竞争和市场交易秩序也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公众意识、新闻媒体、行业协会及市场机制手段作用是很有限的。
5.法律规范不完善,约束性不强
国资委虽然在2008年初颁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对企业深入推广履行社会责任的试验,我国各类企业都应重视和研究,这类规范对其他形式的企业不具有现实的强制力。我国《劳动合同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从各个角度无形中已经给企业限定了一定的社会义务,这些义务的背后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些只是企业要履行的基本社会责任,很难对企业履行深层次的社会责任形成约束,需要道德宣传手段加以辅助。
6.缺乏企业间交流和国际合作
由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落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主要是引进,并渐成盛行的趋势,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上我国企业仍缺乏经验,企业间交流和国际合作不足。
二、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应对策略
1.树立和深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中国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困难、经营者素质不高、社会诚信缺失。企业应深入理解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社会责任责任意识,高度重视社会责任工作,把履行社会责任提上企业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努力形成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是增强企业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统一。公司规模、盈利能力等反映公司的硬实力,而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回应社会需求,无形中带给企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在公众心中赢得良好的口碑,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积累的一笔无形财富,这甚至比企业花巨资做广告都要强上百倍。一个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必会拥有丰富的企业质量文化。
2.建立和完善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和机制
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管理,融入企业发展战略,落实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要体现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方针进行规划。一是要进行制度创新,将社会责任管理制度融入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从制度上保证社会责任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即确保社会责任管理的有效性。二是要健全组织结构,如设立社会责任战略发展部或社会责任管理部之类的机构,统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管理职能,把社会责任管理贯彻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3.加强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引导和监督
政府作为一个特别的角色应该利用其特殊的力量推进企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加强对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公开化、制度化、规范化,并尽快与国际接轨。欧美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发源地,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政府可以借鉴、学习它们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营造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社会氛围,带动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的监督,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发生再挽救的道路。
4.充分发挥公众、媒体、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舆论作用
首先,公众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根基。消费者、企业员工等公众的参与至关重要。其次,媒体应该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影响,引导企业形成“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一致性”两种意识。再次,非政府组织应积极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引导,采取制定行业内会员企业的社会责任公约、倡议书等形式,进行行业自律。
5.规范和健全立法,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
《劳动合同法》、《环境保护法》,只是指导我国企业承担相关社会责任的行动指南,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公众生活安全、健康、质量、环保要求的深化,这些法律法规所强制的还远远不够,必须对公众的新需求和新期望加以体现和反映,对原有规定进行细化、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就显得十分必要。如承担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既是企业的道德义务,又是企业的法律义务,在促进公平就业方面,可以制定《反就业歧视法》或者《公平就业法》;在促进就业培训方面,可以制定《职业培训法》;在促进就业稳定方面,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制定《解约保护法》或者《就业稳定法》;在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则可以将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上升为《失业保险法》。在2008年遭遇乳业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危机和企业道德危机之后,有些人甚至呼吁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法》,虽然立法也要考虑企业的负担问题,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有关企业责任的立法势在必行。
6.加强企业间交流与国际合作
研究学习国内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开展与履行社会责任先进企业的对标,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改进工作。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的对话与交流,积极参与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的制定。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越来越多的公众和企业开始讨论和重视社会责任,然后发展毕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社会责任观念的深入和现实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时间。总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潮流,企业只有认真研究和应对,才能在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赵丽芬.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国资发研究[2008] 1号.关于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R].中国有色建设.2008
[3][美]彼得・德鲁克著.王永贵译.管理:使命、责任、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美]托马斯・S,贝特曼等著.王雪莉等译.管理学:构建竞争优势(第四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范文5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开始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关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研究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态度的研究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主流,但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购买意愿;品牌态度;企业能力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认知的变化,市场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消M群体,他们在做消费决策时会更多的关注企业的伦理行为。许多企业也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把企业社会责任当作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尽管关于CSR与购买意向的研究很丰富,但是学者们的观点未形成一个公认的结论。比较典型的研究结论有以下两种:Murray and Vogel(1997)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消费者了解一定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时,他们更愿意购买那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的产品。Brown等(1997)指出消费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的负面联想会降低其对产品的评价。在本文中,作者认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有正向影响,同时企业能力会调节CSR与购买影响之间的关系,这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整合更全面的视角,对商业实际活动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文献回顾
1.企业社会责任与购买意向。Grewal(1991)给购买意向下的定义是,消费者购买某种特定产品的主观概率。那么,企业社会责任与购买意向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Ross等人(1990)研究发现,在其调查对象中有49%的人把企业支持公益事业作为购买企业产品的主要原因,54%的人表示未来可能会尝试该企业推出的新产品或者新品牌。
相对于国外这一领域的研究,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相对不足。周延风等(2007)研究发现捐助慈善事业、保护环境以及善待员工三个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均有显著影响。张广玲等(2010)研究证实了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田志龙等(2011)和马龙龙(2011)再次研究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
2.品牌态度的中介作用。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消费者会对该企业品牌产生什么反应呢?一些学者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会引发消费者对该企业品牌的联想,进而影响其购买决策。Brown和Dacin(1997)的实验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联想会显著影响消费者的归因判断和其对企业的评价,进而影响消费者的产品态度。Olsen(1977)发现正面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会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信心,负面信息则会强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风险预期,进而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
3.产品创新的调节作用。企业能力和财务绩效等作为判断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这些信息正逐渐成为消费者感知CSR的重要参考因素。有实证表明CSR行为对消费者满意的影响中企业能力充当了重要的角色,Sen&Bhattacharya((2001)认为低创新能力的企业实施CSR反而会向消费者传递一种企业战略选择错误的消极信号,以借此隐藏其提高产品销售量的动机,从而导致消费者的负面购买意向甚至对企业和产品的抵制。
4.调节关系中品牌态度的中介作用。最后,正如本文指出的,企业社会责任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的作用机制的一部分是消费者对该企业的品牌态度。因此,本文认为,高企业能力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后会促进消费者对企业的品牌态度,进而提高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购买意向(Brown and Dacin 1997;Sen and Bhattacharya 2001)。
相反,当企业能力低时(例如创新不足,产品质量低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能不足以产生制度合法性,消费者――企业认同或者积极的品牌态度(Scott 1987)。因此,当企业能力低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能对提高消费者购买意向没有效果。
三、结论
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作用,具体表现为影响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购买意向,当企业的履行了社会责任时,消费者会对该企业的品牌形象产生好感,进而表现出对其产品的高购买意向。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能力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效应也不同,当企业能力强时,上述影响效应不存在,反之则存在。这对实际管理的启示是,企业要尽可能的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不断提升自身实力,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高碳企业;社会责任;钢铁产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102-03
一、引言
高碳行业,即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具体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所占比重较高,能源成本在产值之中占比较高的产业,也可以称为能源密集型产业。在传统观念中,高碳行业大多指石化、煤炭、钢铁、水泥、冶金、机电、造纸、化肥以及玻璃制造业等产业。根据高碳行业能源消耗量大、废弃物排放量大的特点,结合ISO26000指标的内容,高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应在劳工标准和环境两个方面。劳工标准包括就业和劳动关系、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社会对话、职业安全卫生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环境包括承担环境责任、采用有利环境的技术、循环经济、防止污染、可持续消费、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等。
早在1908年,美国钢铁公司和国际收割机公司就提出:公司愈是大型化,则它对全社会的责任就愈重。早期关于社会责任的理论大部分来自于企业公司治理的守则,到后期,相关组织和政府才开始重视社会责任这个话题。从西方国家的实践过程来看,企业社会责任不是单独由企业来制定履行的一种制度安排,而是由政府、国际组织、民间组织、跨国公司等多个主体共同制定、执行和审核的一个综合体系。
二、我国高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的调查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分类(见图1),本文选取了以下高碳行业作为高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的调查对象: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在选取实例来对我国高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时,本文选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即通常所称的钢铁产业。
(二)数据统计分析
本文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2)》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阐述当前高碳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情况。
1.按行业的指标表现。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共有10家企业上榜,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共有3家上榜,工业化学品制造业共有21家企业上榜,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共有31家企业上榜,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与加工业共有9家上榜,如表1所示。
(三)调查结果
1.从整体情况看,高碳企业整体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普遍不高,其平均得分为24.74分,大部分企业都还处于旁观阶段,对社会责任没有概念,还未开展相关的社会责任工作。
2.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明显低于国有企业,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高碳产业,在其他产业中也普遍存在。目前,全国已有2/3的国有高碳企业开始推进社会责任工作,并且其社会责任披露体系已经基本完善,少数优秀的国有高碳企业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而在民营企业中,尚没有一家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工作,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严重不足。
3.从分行业比较看,电力热力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为51.73,总体处于追赶者的阶段,在高碳行业中排名第一,并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可见,近年来电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管理和信息披露体系都走在高碳产业的前列。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90),石油与天然气开采及加工业(26.80),金属冶炼压延加工工业(23.76)都整体处在起步阶段,行业内企业刚开始重视社会责任并着手建立自己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而工业化学品制造业则处于旁观者阶段,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毫无概念,同时信息披露度严重不足。
4.从企业规模看,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程度与其规模密切相关,规模大的企业更倾向于履行社会责任。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的公司,其社会责任的平均履行程度都处于领先者范围,而营业收入小于5百万亿元的公司,其社会责任工作还未进入起步阶段。
三、钢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调查
(一)钢铁企业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情况调查
高碳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较好的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调查分析了2010—2012年全国钢铁企业安全生产较大事故。通过调查发现:2010年全国钢铁企业发生12起重大事故,伤亡人数88人,2011年发生7起重大事故,伤亡人数148人,2012年发生9起重大事故,伤亡人数122人。
(二)钢铁企业履行节能减排情况调查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实现工业化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户,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2009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钢产量为4.659亿吨,2005年为2.9939亿吨,2009年钢产量比2005年增长68.96%;2009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能源消耗总量为23832万吨标准煤,2005年为19427万吨,2009年能源消耗比2005年增长22.67%。全国重点钢铁企业能源消耗总量增幅要比钢产量增幅低46.29%。2009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694Kgce/t降到2009年的61943Kgce/t,下降1074%,相应各工序能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三)影响钢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因素
1政府因素
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对企业的期望和引导上,如政府力图使企业在提供就业、支付税款、履行法律责任、促进经济增长、确保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方面做出贡献。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引导使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一方面通过立法引导企业自觉承担利益相关者责任,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强制企业承担利益驱动不足的利益相关者责任。
2社会监督因素
社会监督是一种非国家性质的监督,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监督主要来自于公众监督、社会团体监督、法律监督以及舆论监督。这四方面的监督构成了对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的监督体系,每一个构成因子的变化,都会带动社会监督力度的变化,从而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
3企业自身因素
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企业对待社会责任的态度受制于自身状况,不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其态度和行为会有很大区别。但总体来说,企业资本运营及产权结构、高层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的竞争意识和企业文化四个方面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影响较大。
四、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政府因素是决定高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而社会监督和企业自身因素在高碳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目前,由于我国高碳企业缺少社会责任意识,且社会组织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因此不能完全靠企业自身的觉醒来履行社会责任。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健全、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政府的强制性拉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卉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2]李伟阳,肖企业社会责任的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11(10)
[3]马燕翔企业社会责任误区的厘清与约束体系的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