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控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管控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管控技术

能源管控技术范文1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电子控制 关键性技术 研究

在1970年代,全球石油危机爆发后,欧美跨国汽车公司就开始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国内,从“八五”开始到“十五”,三个五年之间对于新能源汽车也加大了研究和生产力度,然而却没能完全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物,产业化项目数量极少。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传统的石化能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工作日益受到关注。新能源汽车以节能和减排为核心目标,具有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环保的特点,这也使其成为了汽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电子控制技术是其性能以及使用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大对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研究,也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探索深受国家政府关注。早在1995年国家便开始研究蓄电池新能源汽车,并经过探索,累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对于蓄电池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开发,最早是由中国远望集团以及清华大学等单位发起的。到了“十五”,国家将新能源汽车纳入重大科技项目中,激励了更多人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纯新能源汽车开始生产,并得到了应用;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实现产业化;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具备国际水平。“十一五”的时候,由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快。到了08年的5月份,“十城千辆”计划提出后,新能源汽车开始进行生产和运行。

二、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的关键性技术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电子控制单元的性能与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能源利用率以及控制策略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见,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电子控制单元的开发和研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电子控制单位是其核心,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了能源再生制动以及能源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了控制策略系统、电控系统、传感器、信号处理系统、指示电路以及诊断电路等。对于不同新能源汽车而言,其电子控制单元存在差异性,然而整体上,其电子控制单元的主要构件还是包括了几个核心元件,即能源再生制动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动力总控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以及能源管理系统。

对于能量管理系统而言,其主要构件包括了功率限制单元、充放电控制单元以及功率分配单元等。在原理上,主要对电子控制单元中数据采集电路收集的电池状态信息等进行处理,从而生成相关的指令,并将其发送至功能模块。能量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汽车蓄电池的工作进行维持,使其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另外,其通过对各个子系统运行信息采集,对子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监控,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系统的充电进行控制,同时还能够显示剩余能量。由此可见,对于能量管理系统而言,其在数据采集模块上要求具备较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实现电池的无损充电和充放电监控,有利于保证电池的正常运行。

对于传统的汽车制动,主要通过摩擦降低汽车动能,从而控制汽车的速度,结合能量守恒定律,降低的动能主要转化为热能。汽车的制动主要利用牵引电机到发电机的转化,实现对电机的拖动,实现对汽车速度的控制,降低的动能主要转化为电能进行储存。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过程中,再生制动能源回馈系统是开发内容之一,其研究需要结合汽车的动力学、电机特点以及电池安全性等因素。

在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上,主要构件包括了电机、数字控制器、传感器以及电力电子变流器等。新能源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中,目前主要采用开关磁阻电机、感应电机以及永磁同步电机。在控制原理上,主要包括了电枢电压控制法、直流电机励磁控制法等。

对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而言,结构上主要包括了电机、传感器以及电控单元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控单位通过对转向盘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包括力矩、转动角度以及车速等,从而对电机运行方向以及电流进行调整,并对电机发送相关的指令。然后再结合减速器以及离合器对转向系统补充动力,有利于助力转向的控制。电机助力转向系统在开发工作上以研制出低成本高性能的传感器以及助理电机为主。

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主要由动力总成控制单元、发动机电控单元、AMT控制器、电机控制器以及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组成。通过明确电机的输出功率比例,动力总成控制系统能够使汽车性能持续处于最佳状态。

电子控制单元系统的核心主要为工业处理器硬件平台,其具有高性能性,包括了中央处理器、DMA、高速CAN、IAVA/DSP指令加速器、A/D、以太网以及USB等,这些元件的共同结合,能够加强对汽车的控制水平。软件主要引进了开源的嵌入式LINUX实时多任务平台系统。系统开发存在以下几个任务:电磁兼容环境下的硬件设计;软件选择和内核裁减改善;再生制动能源回馈系统的设计;系统通信;自动控制巡航技术的设计。

三、结束语

新能源汽车具有高能源利用率以及环保节能的特点,因此深受世界各国的关注。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上,电子控制单元是其重要核心内容,其性能好坏与汽车的质量和功能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在开发工作中还需要加大对电子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登峰,刘洁,程楠.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网络的内涵、演化及其取向[J].重庆社会科学,2012,3(02):123-124.

[2]梁玉娟.基于坡道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能耗研究[J].广西科学,2011,2(01):131-132.

能源管控技术范文2

    一、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概况

    集团管控是指母公司通过子公司董事会来影响子公司制度安排,从而对子公司运作产生规则和源头上影响的行为,其重点在于促进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加强规范治理,以达成母子公司的协同效应。人力资源管控作为集团三大战略管控体系之一,在规避子公司经营管理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用人的集、分权关系以及在实际运用中母子公司的人事管理控制,可以将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分为直管型、监管型和顾问型三种。为更透彻地理解人力资源管控的实际操作情况,文章将深入阐述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

    二、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现状

    A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A能源集团”)是主营能源投资、开发与管理的中部某省省属最大的能源企业,2010年实现整体上市后成为我国能源业务品种最全的整体上市公司。集团着力打造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天然气、煤炭和金融等业务“6+1”板块,同时投资参股多家企业,其下属子公司包括17家全资及控股企业。

    A能源集团对公司所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控采取监管型与直管型相结合的管控模式,积极构建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政策、服务、信息三大职能平台,在人力资源六大板块的基础上展开。主要现状如下。

    1.人力资源规划的集中化管控

    (1)A能源集团实行母公司自上而下和子公司自下而上的双向人力资源规划制定过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定期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五年)下发到各子公司,对公司所属企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集中化控制。各子公司根据公司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规划人员需求,负责具体落实母公司的规划。

    (2)公司在对比同行业标杆企业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定员标准已建立起自己的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化模型。

    2.人员招聘集中化管控

    A能源集团已遵循“集中招聘、分组实施”的原则,建立规范化的员工招聘体系。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是员工招聘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编制集团公司员工招聘计划、组织年度校园招聘和其它社会招聘工作。子公司人事主管部门是实施部门,配合落实公司员工招聘办法,拟定本单位员工招聘需求计划,协助集团人力资源部做好本单位员工招聘的具体工作。

    3.人才培养与开发集中化管控

    (1)两级培训体系。A能源集团建立起集团公司级培训体系和子公司级培训体系的两级培训管理体系。集团公司级培训由集团人力资源部带头组织实施,总公司各职能部门提供所负责业务的培训项目需求并负责组织相关培训;子公司级培训由各子公司自主组织实施本单位培训。

    (2)人才差别化培养。A能源集团的领导班子成员培训、领导班子后备人员培训、重要管理岗位培训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实施;重要管理岗位培训、重要业务岗位人员培训、其他员工培训根据具体情况由子公司自主组织,总公司指导完成。

    (3)培训流程环节集中控制。每年年初,子公司将各自的年度培训需求和培训计划上报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总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各单位培训计划统一制定下发公司年度培训计划。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不定期对各单位培训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评价;各子公司培训经费使用情况也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备案。

    4.考核、薪酬集中化管控

    (1)分别考核,加强监督。集团总公司员工(部门负责人及以下员工)及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具体负责;所属企业员工(非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工作则由子公司按照与集团公司总体目标相一致的原则独立完成。

    (2)总体控制、监管检查。各子公司的工资总额、福利标准由集团公司集中控制,各子公司员工的工资、福利等货币化项目发放情况在总公司的控制范围内完成。总公司人力资源部会定期对各子公司执行年薪的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各种违规现象会纳入年终考核体系。

    5.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集中化管控

    A能源集团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板块的统一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控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了人员进出流程化、薪资发放网络化、员工培训远程化和员工招聘筛选自动化的目标。

    三、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现存的问题

    目前,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具体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及组织结构不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目前,公司业务种类逐渐增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子公司数量日益增加,各子公司发展参差不齐。集团公司目前采取的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不再适应其“打造国内一流区域综合能源集团相匹配的人才品牌”的人力资源管理总体目标,如集团现有的“直管与监管”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选择混乱;在“直管”与“监管”之间界限不明确;对各子公司的管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

    2.子公司岗位管理呈现较大自主性,集团范围内“人岗匹配”尚未实现。因历史原因,集团内部“因人设岗”现象普遍存在,集团人力资源部缺少统一岗位说明书标准来指导各子公司的定岗定编和标准化岗位管理。部分子公司虽然有自己的工作分析制度,内容形式各不相同;一些子公司则完全没有岗位说明书,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呈现较大的自主性。3、子公司后备人才选拔任用标准模糊,关键岗位后备人才队伍的集中化管控有待加强。集团范围的调查显示,在后备队伍建设问题上,60%的参与者认为所在公司除领导班子外的关键岗位后备人员不足。目前,集团仅制定了各子公司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而各子公司其他重要岗位后备队伍的建立和培养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子公司独立操作的空间大,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打上各子公司自己的烙印。

    四、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完善

    成为省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标杆、打造与国内一流区域综合能源集团相匹配的人才品牌是A能源企业未来五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为依据进行人力资源管控、选择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合理进行母子公司间的权责划分并形成协同效应将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和支撑。

    根据企业目前人力资源管控的现状与问题,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控、实现其战略目标,必须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理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选择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

    (1)根据企业能源业务板块建立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目前企业已形成“6+1”业务板块,集团组织结构模式应由直线职能式向“产业板块式”的事业部式转变,对产权管理幅度和经营层次作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水电板块、火电板块、核电板块等,加强业务板块间的战略协同和资源共享。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以进一步加强集团化管控力度为方向,逐步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2)以公司组织结构和子公司特点为依据,进行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的权衡选择。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应依据集团组织结构的变化作相应调整,同时根据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程度以及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集团管控模式。在构建综合统筹的人力资源管理共享平台的同时,创建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

    2.以集团层面的能力素质模型为依据,通过定岗定编进行标准化岗位管理

    (1)优化工作分析,实现集团范围内的“人岗匹配”。集团人力资源部通过业务流程分析和岗位优化设计制定整体定岗定编管理方案,为各子公司全面推进定岗、定编、定级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同时定期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实现集团范围内的“人岗匹配”。不断推进岗位标准化、规范化,明晰岗位职责和评价标准及其价值。

    (2)形成集团层面的能力素质模型。母公司根据工作族群的不同建立相应的领导力(中高层岗位)模型、管理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以及专业技术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等,为集团范围内的岗位设置提供依据,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正确的职位选择提供帮助,为人才素质的客观评价提供统一量化标准。

    3.建立集团人才培养储备制度,加强关键岗位后备队伍的集中化管控

    (1)拓展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立“三通道”发展路径。在集团总公司内部建立任职资格体系,设立不同职类、职种的职业发展通道,各子公司依此制定本公司的岗位序列对应表,激励员工按照本职种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同时,着重对后备人才跨职种的锻炼和培养,建立一支多元化的后备人才队伍。技术、技能、管理三条通道的平行层级结构中,相同层级人员具有同样的地位。管理、技术和技能人员既可以在自己所在的系列发展,也可以在满足任职条件的前提下,转入其他系列发展。

    (2)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继任计划。集团核心管理岗位和重要业务岗位按1:2的比例形成后备梯队。根据后备人员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打破单位限制,通过工作轮换或者“上挂”、“下挂”等实行集团统一调配、交流使用,使后备人员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准位置。

能源管控技术范文3

关键词:低碳经济;房地产;法规政策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粗放型发展模式,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保低碳型经济结构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流,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集中管控和综合处理,以期利用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提高绿色发展的时效性。

一、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1.低碳经济会增加房地产经济成本

在房地产项目建立过程中,低碳经济是新兴经济模式,并没有完全达到标准化要求,和国际市场也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运行模式下,如何有效构建完整的资金管理模式和运维系统,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进行集中调控。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低碳经济会直接影响房地产项目的经济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低碳经济本身就是利用新能源替代传统高耗能源,不仅要重构基础设施和资金,还要调整经济发展模型,就会直接影响到房地产项目的经济成本,一些规模较小的房地产企业由于不能有效进行扩充,就会在发展中失去竞争力。

2.低碳经济会进一步增高房价

在实际工程项目建立过程中,由于要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和目标,就会大量使用新能源和新技术,正是由于低碳经济会影响房地产商的经济利益,经济成本的增加就会在房价上有所体现,开发商利用高房价回收资金。甚至有一些开发商打着低碳环保经济的幌子提高房价,有损于整体房地产市场的平衡运行,一些经济条件并不高的民众就会放弃买房,这也严重影响了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3.低碳经济会制约非环保性房地产项目

在传统房地产项目中,煤炭、木材等都是消耗较大的能源,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给予高度重视,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并没有如预期般有效实现,在实际管理项目中,经济发展模式还不能有效得到转变,若是要有效推进低碳经济,就要减少能源消耗,这就会严重制约房地产经济结构的建立和发展。也就是说,能源消耗项目会严重制约整体经济结构的发展层级,对其长期发展,尤其是房地产项目中的能源储备结构和非环保性房地产项目影响较大[1]。

二、促进房地产行业平衡发展的对策

1.进一步制定相关法规政策

要想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具体项目的运行质量,就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差别化处理,并且建立健全完整的法律法规管控模型。要有效完善并合理化分析相关问题,在法律法规的监管机制作用下,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排放进行系统化处理,有效控制相关参数结构和运行稳定性,确保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整体房地产经济也能实现良性升级。

2.进一步科学化管控房地产企业成本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房地产企业的高效发展,就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系统化处理,保证从房地产成本结构和运行维度出发,进一步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目标。第一,要选取适宜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始终坚持最优化原则。第二,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系统化处理和管控,减少排放量和降低能源损耗程度。第三,要积极运行有效的预算机制,保证采购过程和运行维度之间能形成良好的处理关系和层级运行关系,保证前期成本控制项目的有序进行。

3.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经济管理机制

在房地产经济运行和管控项目建立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问题建构针对性管控条款,确保管理机制切实有效,且要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推动相关项目有序进行。为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产业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除了执行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外,还要运行具体的管控机制和管理制度,确保项目运行模型能贴合实际需求。只有真正践行节能减排的项目发展模式和运行维度,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证整体管控结构的完整度。除此之外,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调整房地产产业的财税政策,确保资金需求量和经济发展诉求之间能建立一种平衡态关系,进而为我国房地产项目的有序运行提供基本的管控参数[2]。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房地产项目运行过程中,要积极落实有效的低碳管控体系,在优化能源处理结构的基础上,保证节能环保结构和运维参数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并且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能源使用率,提高节能环保意识,减少不符合标准的污染物排放,为房地产项目的优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荣娟,赵道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1):8-14.

能源管控技术范文4

建筑工程设计及实践阶段中,应采用有效的动力能耗节约策略,可提升暖通空调冷冻水体系与冷却塔水体系的实践运行温差,也就是水系统应用大温差方式,进而降低水量,节约输送耗能,并降低管径,实现良好的投资节约目标。

由于风机与水泵的能量消耗同管路体系流速立方为正比例关系,因此可利用低流速实现良好节能目标,并利于水力工况实现良好的稳定性水平。通常来讲,利用水输送热量以及冷量的消耗能量水平较空气输送低,同时传送等量热量以及冷量应用水管管径较风管低,占据空间也不大,为此应科学利用高效率传送载能介质实现良好的节能目标。暖通节能系统运行阶段中,还应强化监督管控,做好节能管理,实现管控模式缺陷、能源设计自身不合理等环节的良好弥补。只有强化对各类运行设备的管理控制,方能令能源应用更为节约并精确消耗。

楼宇自控体系功能在于对建筑物之中包含的各类设备,例如机电设施等做好有效测控监督与综合管理,进而实现安全、高效、可靠、节能与省力的科学目标。暖通系统管控运行阶段中主体节能手段,最为理想的便是借助优质完善的楼宇自控体系实现经济目标,做好节能运行管理。然而,当前较多既有建筑工程却呈现出低水平智能化运行效果,暖通体系运行管控水平不高,欠缺自控体系,且包含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为此我们应继续探究智能化节能技术的科学应用,构建自动化楼宇暖通节能体系,创设良好的应用效益。

4 做好暖通节能应用技术优化,明晰其科学发展趋势

4.1 科学应用蓄冷技术,提升节能水平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炎热,其用电量在该季节迅猛提升,因此令较多区域在用电高峰阶段中进行限电拉闸成为常见现象。为此,为有效减少用电峰谷阶段差异,一类节能有效的蓄冷空调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蓄冷技术是我们在应对能源危机阶段中促进资源良好配置,做好生态环境优化保护的技术革新,可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该技术原理不是较为复杂,主体应用夜间使用电能的低谷阶段进行制冷,将冷量基于水或者冰模式位于蓄冷装置中进行储存。当电力离峰时,则可将事先存储的冷量予以释放并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应用,进而实现电网移风谷、降低能源消耗,节约电费、环保高效的目标。

伴随蓄冷技术的应用发展,目前我们却发现,其并没有实现全范围的推广普及。冰蓄冷以及区域供冷不仅可实现环保节能目标,还对社会资源的整体优化应用极为有利。目前,我国主体通过火力发电满足能源应用需求,其发电机调配水平不强,因此较难对其发电总量进行自由随意的管控与变更。倘若应用冰蓄冷技术,便可令电厂发电设备机组利用夜间时段进行高效服务运行,进而节约单位煤量消耗,提升电厂发电机整体工作效率。另外,冰蓄冷以及区域供冷应用技术规避高峰用电,其占用电力资源总体范围有所下降,进而全面释放社会资源,可基于相同电力资源水平条件,供给服务更丰富项目,并缓解我国电力建设发展投入的相对紧张状况。基于蓄冷技术诸多优势,我国政府单位、电力企业应对该项技术应用研发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与技术倾斜,做好全面推广应用,提升经济支持,进而实现良好的节约能源目标,实现可持续的电力生产运行与全面发展。

4.2 借助太阳能优质暖通节能策略技术,实现节能目标

太阳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不存在地域条件限制,无论在海洋地区或是陆地、岛屿或是山地,均能享受阳光普照。因此对于太阳光能进行广泛开发应用尤为重要。太阳能具有显著的洁净能源特征,对于当前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可体现良好的抑制作用。传递到地球表面总体太阳辐射能源则同130万亿t煤量能源相当,足以见得太阳能源的庞大性。

为此,在暖通系统开发应用阶段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太阳能,令其合理转变为热能,借助即热设施做好太阳光中的热量采集,并利用热导循环体系令热量传至换热中心,而后令热水再传人地板采热体系之中,在电子调控仪器设备的管理中,实现室温调节目标。该体系还可在雨雪天气执行切换为燃气锅炉加热模式,进而实现寒冷冬季太阳能的科学供暖服务。我们还可借助太阳能即热设施形成较多免费热水,节约水能源应用。通过实践验证,太阳能供暖节能工程其平均寿命高于20年,而在5年便可收回成本,因此体现了显著的节能经济效益。我们应在建筑工程暖通系统中,科学开发应用太阳能收集技术,做好循环控制、集热装置、温度调控系统的科学设计,令其引入地热、生活用热水体系中,实现节能目标。

4.3 地源热泵规范应用

针对我国当前能源应用逐步严峻的客观形势,在推广应用节能技术手段阶段中,应科学慎重,全面做好各类技术经济标准的科学论证,不应盲目规模化应用,否则会令原先可节约能源的手段技术与工程项目反而加大能源消耗。例如,在地源热泵处理技术实践应用阶段中,应树立合理、节约、规范节能目标。倘若不区分应用场合、地点,不做好项目调研论证,不注重其特性规模,而是盲目应用该类技术,便会形成负面效果。地源热泵策略技术,涵盖的空气源及水源热泵手段均有其适用范畴,并非各个区域地点、各类项目工程均适用,而是包含一定条件限定。

简单来讲,地源热源节能技术,将土壤视为蓄热体,通过其实现热能的存储与释放应用。倘若项目工程规模过大,则需较大空间的地下场所进行蓄能。同时当冷热存取不完全平衡时,其消耗的电力能源则会变相提升。为此,我们应制定规范应用策略,做好全面考察衡量与研究,才能令该项节能技术体现优质效果,创设显著应用效益。

能源管控技术范文5

关键词: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信息化

引言

当前,在中国经济整体迈入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无法再继续走落后的粗放型发展道路。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节能减排虽然意味着短期的“阵痛”,但最终可以帮助工业企业实现健康、绿色的可持续发展,并面向未来。这就要求工业企业大力开展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技术升级和相互融合,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创新力度,在企业的能源生产、传输和使用等各环节开展实时的、在线的监测和管理,重点关注能源平衡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全局性、系统性的节能降耗。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组网运行,一方面在确保生产流程稳定进行的前提下,可以实现能源介质的在线监控和调整优化,并能够实时监控能源设备的运行状况;另一方面,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可以从中获取全方位的能源信息。工业企业应挖掘战略拓展潜力,投身供给侧改革的大局,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努力实现能源集中管控[1]。

1能源计量信息系统

能源计量信息系统作为工业企业整体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向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提供管理所需的全方位能源信息;对生产过程所需能源流进行优化调整合分配;对实时的能源消耗做到在线监测,确保生产过程平稳有序;对能源设备运行工况、状态全面掌控,并做到统一管理、自动化调控。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是凸显工业企业节能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能源计量信息系统应能够确保生产用能的稳定供应;充分利用低价能源代替高价能源,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对能源集中管控与自动化操作、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发展清洁生产和实现循环经济应起到关键性作用[2]。概括来说,能源计量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全方位、一体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能源信息流能够做到实时监测、定量分析、集成管控、智能预测以及高效优化。能源计量信息系统作为企业整体信息化和全面自动化的主要组成单元,为企业能源管理及节能降耗提供全面整体的解决方案。

2基于数据采集的能源计量信息系统

由于当前各工业企业所采用管理理念以及所在发展阶段各不相同,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所覆盖的范畴、其架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其所涉猎的技术范围和产出的管控效益也有所差异。概括来说,其系统架构主要分为两种:基于完全扁平化管理支撑的和基于不完全扁平化管理支撑的,以总体管理思路作为区分,后者相对较为灵活,更加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因厂而异。基于不完全扁平化管理支撑的能源计量信息系统,其生产调度和总体管理仍延用分层管理模式,但对于能源管控实行集中管理,能够实现数据收集与处理、分析与研判、调控与分配、平衡预测和综合管理等功能的汇总和集成,其能源利用效率和相关指标领先于行业标准,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并且在二次能源的回收方面,也能够达到较高水平,基本上实现了零排放。基于数据采集的能源计量信息系统作为不完全扁平化管理支撑系统的代表,其数据采集网络覆盖了工业企业的各个角落,所需的全部数据均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获得,包括全部能源介质数据,辅以少量的生产过程数据。根据目前工业企业各子系统现状,数据架构大致为三层:第一层是基础数据采集层,第二层是汇聚数据处理层,第三层是集中监控管理层,从而逐步形成集中的数据采集系统架构[3]。系统总体形成了较完备的数据采集、处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基本能够满足两化融合初期管理需要,其优越的节能效率和稳定的运行效能,成为工业企业新建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首选。下文的论述均围绕着这一类型的能源计量信息系统展开。

3设计原则

按照先进的运行管理和能源管理的理念,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模式,并在应用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全面的落实,确保将设计思路与管理理念有机的组合起来,以达到为节能、减排和环保服务的目的,并实现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4]。基于数据采集的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如下:(1)坚持企业需求为根本原则。企业为推动能源计量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应加强引导,广泛宣传,将项目建设提高到尽可能高的优先级,尤其是日常生产工作更要适当的为之让路,充分发挥各技术管理部门、生产车间的主观能动性。(2)坚持高起点原则。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尽可能按照国内外同类系统的最高要求开展设计工作,推动能源优化技术水平大幅提升。(3)坚持全面推进与分期实施相结合。方案的具体部署推进应根据企业存量资金状况、面临的国内外营销环境以及日常生产运营情况,坚持全面推进、稳妥布局,并分期、分阶段组织实施,确保能源计量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稳步有序推进。(4)坚持新技术落地与企业改革和振兴相结合。应与时俱进的根据国家产业战略调整和相关振兴规划方案,灵活结合、有的放矢,推动供给侧改革,加快能源计量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提高企业节能降耗水平和能力,促进企业业务转型,助力相关产业振兴。(5)坚持平台化与标准化的系统建设原则。应采用工业信息化、工业控制和管理信息化领域的国际先进的标准化接口和平台,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4系统定位与总体框架

4.1系统定位

基于数据采集的能源计量信息系统通过能源介质和能源流,将全厂与能源介质相关的生产设备的过程控制系统PCS(ProcessControlSystem)、先进控制系统APC(AdvancedProcessControl)、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以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办公自动化系统OA(OfficeAu-tomation)等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由于要全面实现对能源生产的实时调度、数据分析、指标分析、流程管理等应用功能,并需要支持ERP系统的成本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因此,能源计量信息系统在企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体系中的定位是跨越PCS、APC、MES、ERP及OA系统,并与各个系统有机联系的系统。

4.2总体框架

基于数据采集的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总体框架的建立遵循“资源整合、信息互通、架构共享、业务协同”的原则。应用系统采取功能导向、分层架构的方式,通过数据采集层得到的能源信息经由网络系统上传、以及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平台呈现的能源流在线状态,实现了以能源信息流为主要关注源的系统资源、信息和服务的共享,实现了能源业务层与展现层的分离,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的开放性。总体框架中如图1所示,包含6个层次:(1)基础设施层:是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硬件基础之一,包括能源管理中心、监控大屏幕、能源网络系统、能源管理中心服务器群、数据存储集群、能源管理中心调度电话、能源管理中心视频监控等。基础设施层作为能源管理功能的实现基础,其中服务器群的设计是架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能源管理中心的服务器群包含了专为实时调度系统配置的数据采集服务器、趋势报警服务器、和历史数据库服务器,并为基础能源管理功能配置了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报表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同时应着重为固废综合利用系统和预测优化等高级功能配置独立的服务器。为了实现系统安全,还应设置域服务器、防病毒服务器和网管服务器等。(2)数据采集层:与基础设施层共同构成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硬件基础,数据采集层应依据企业的数据采集现状开展设计工作,通过数据采集站和数据采集服务器实现能源计量数据采集与数据集成,其中包括与电力调度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与能源计量网的数据接口及改造、自动化系统的接口改造以及与生产指挥系统和设备管理系统的接口。根据能源计量信息系统对能源数据的需求,能源计量数据采集主要有网关通讯(基于OPC协议)和直接I/O采集两种方法,具体方法的选择应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以及规划设计情况[5]。网关通讯的方式可借助原有自动化网络,通过升级改造实现功能需求,适应性广,品牌兼容性好;直接I/O采集的方式需要新建多个I/O采集站,成本较高,但采集效率更高,且后期维护成本较低。由于历史沿革,大多数企业现场的自动化环境纷繁冗杂、设备有新有旧。本着经济、节约的原则,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实施升级、改造,以减少新增设备所带来的成本消耗。所以,采用网关通讯(利用原有设备)为主,辅之以直接I/O采集(全新购置设备)的方法无疑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完成基础数据采集层的架构之后,只需要一套成熟的架构于汇聚数据处理层的SCADA系统(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与汇聚层下属全部数据采集站进行通信及数据交换,从而打破了品牌和厂家的壁垒[6]。(3)数据中心层:数据中心层汇总了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所有实时数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能源标准、政策、法规等资源信息,同时也保存大量的能源报表。数据中心层也是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必经之路。在数据中心层,包含了历史数据库、应用数据库、资源信息库和数据接口等组件。(4)支撑平台层:支撑平台层是一系列系统开发和运行平台和中间件的统称,他们是整个应用功能实现的基础,由于这些平台的支撑,才能实现组态化的开发,配置化的编程,以及所见即所得的绘制画面等。在支撑平台层,包括:实时监控与调度平台,历史数据库,绩效管理平台,工作流平台,报表开发平台,高级算法平台等。(5)应用功能层:应用功能层包含实时监控、基础管理、报表等多个方面,在支撑平台的基础上,本项目将实现以下应用功能:能源实时监视、远程调度、应急预案、预测优化、供需实绩、平衡报表、综合平衡、计划管理、实绩管理、绩效指标、分析报告、质量管理、停机管理、设备台账、基础数据、调度日志、运方单、停复役、标准管理、文档查询、物料定义、固废计划、以及固废报告等。(6)信息层: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实时画面、管理表单、平衡报告等将通过信息层进行,同时也是系统标准、政策、制度到等信息查询的门户。除此之外,贯穿六个层次的还有系统安全管理、系统配置及维护管理等功能,这些功能模块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系统安全管理包括硬件系统的安全措施,以及通过域、防病毒服务器以及网管服务器等提供的软件保护措施。系统配置和维护管理功能主要在系统单独配置的工程师站上完成。同时,系统应严格遵守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标准、政策、法规等文件。能源管理制度建设以及业务流程梳理也是项目至关重要的部分。为了实现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设计专门的技术支持计划与培训体系。

5结束语

当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工业企业想要推动供给侧改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是重中之重。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完备的、大型的基于数据采集的能源计量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业企业能源信息流的高度整合及预测管理,从而大幅度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改善环境,同时为进一步全面、多角度、实时、在线的计量和管控各种能源信息提供了现代化手段。这也是在我国资源、能源相对不足的现状下推动工业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江宁川,李祥,赵喆.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方法综述[J].冶金自动化,2012(S2):5-8.

[2]李广军.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在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

[3]陈辉,刘贤堂,吴宝健.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1(4):20-23.

[4]胡燕.面向中小企业的能源管理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2(4):38-40.

[5]韩香玉,张丽娜,刘亮.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信息系统技术框架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2):17-20.

能源管控技术范文6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管控体系 对标管理 理念 方法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还普遍存在着融资成本不断增加、成本控制意识和观念落后、人力资源成本增长过快、成本管控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成为企业的发展的瓶颈。因此,企业必须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战略成本控制,积极拓宽成本控制途径,着力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不断提升成本控制科学化水平,促进企业良性健康发展。

一、制造业成本管控现状

(一)生产布局和产品设计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制造企业绝大部分生产成本在产品的设计阶段确定,产品投入生产后,降低成本的空间并不大。企业设计部门与设备、生产和财务管理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只关注所设计产品的结构性和可用性等技术方面的情况,对于产品设计成本等经济性方面考虑不多;企业成本管理人员普遍缺乏技术方面的知识,对设计环节的成本控制也缺了解,无法形成合力,造成生产衔接不畅,次品率居高不下,能源途损大,后续降低成本管理的空间不大。

(二)采购观念陈旧,采购控制设计不合理,增加采购成本

由于采购制度和控制程序不够完善,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仓库管理部门、异地子公司与采购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材料积压,占用资金,或材料采购进度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导致停工待料,延误发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采购信息不通畅,由于对进口奶粉的价格趋势的误判,较高价格囤积期货,待材料到达国内时,因市场价格不断下跌,反而增加企业成本,吞噬企业利润。

(三)成本管控意识和观念落后,体系不够健全

严谨的成本管理体系不仅需要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还需要企业对于生产、仓储、销售、物流等多个环节的严格把控。生产部门关注产量和生产效率的传统意识较强,在效率和效益的科学性上缺少研究,积极主动性不强,对成本开支必要性、合理性、投入产出比等缺乏有效地分析研究,对成本开支缺少过程控制,成本管控意识淡薄。比如饮料行业普遍采用德国和意大利等厂家的先进高端设备,单件进口备件价值高,没有合理的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致使备件等机物料消耗居高不下。

二、针对制造业成本管控现状,进行价值分析、对标管理,树立系统全面的战略成本管控理念

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一种基本的竞争形式,要求企业成为所在行业低成本的生产商,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获得市场占有率、盈利,并最终获得竞争优势。娃哈哈集团数据2014年度完成饮料产量1148万吨,实现营业收入720亿元,实现利税129亿元,上缴税金59亿元,继续领跑中国饮料行业,是饮料行业乃至制造业的优秀战略成本管控标杆。通过研究标杆企业的各项作业活动,以识别企业关键的成功因素,制定自身战略成本管控标准体系,建立竞争优势。

(一)加强布局和设计人员的成本管理理念,从成本的经营性控制向成本的规划性转变

一是中国幅员辽阔,饮料产品比如矿泉水,属体积大、分量重而低价值的商品,恒大冰泉“一处水源供全球”的宣传,作茧自缚,供全国乃至全球的运费是相当高昂的,吃掉了很大一部分利润空间。农夫山泉则认识局限性,逐步在全国建立了水源地,弥补了自己的短板。其他饮料产品则根据自身定位合理布局,实行“销地产”,有效地降低产品运输费用。

二是对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辅料、外购配套备件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普通材料代替高价材料,以新材料代替老材料。比如果葡糖浆的甜度与蔗糖相当,由于不受地区和季节限制,设备比较简单,投资费用低,饮料行业使用果葡糖浆代替白糖的甜味成本较低,具有极高的替代效益。

三是对材料消耗进行材料利用率分析,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选择最佳工艺流程,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对于基地内生产布局,也要综合考虑人流、物流、能源流的走向,降低途损和无效作业,降低生产成本。

(二)规范材料采购程序,控制采购节奏,降低采购成本

制造业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一般在65%左右,因此应完善采购制度,形成采购优势,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一是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提高采购效率。合理设置业务岗位,落实不让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对采购人员进行廉政教育,施行定期轮岗制度。

二是建立供应商准入评审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选择信誉佳的供应商与其签订长期合作合同,进行预防性控制,根据供应商资信情况、供货效率反应能力、质量检测情况综合评审决定采购量。

三是做到厂供销联动,提高存货、资金等资源周转率。实行“销地产”的同时,采购和销售仍需要集团统一管理,以提高综合议价能力,降低违规风险。着眼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分析周期性变化及市场趋势,控制奶粉、白糖、聚乙烯等大宗材料买入时机,把握最佳采购时机,选择合理采购渠道,降低采购成本。

(三)强化意识转变,从注重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的转变

生产过程中采取措施控制成本,从静态的成本管理向动态成本管理转变。建立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系统),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按生产班次、生产订单核算和归集成本,及时对材料和能源消耗进行考核,以及时的动态信息指导生产管理,做到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

一是采购部门根据销售计划及企业实时库存制定采购计划,生产管理部门按照MES系统自动计算的领料量向仓库管理部门领料,超量领料在必要审批后方可进行,从源头上控制材料的使用。

二是为调动生产员工的积极性,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应制定生产车间承包方案。实施后道监督前道的质量控制体系,既保证了产品了质量,又能以合理的数据考核到各岗位,强化节约意识。生产剩余的下脚料也是企业公司的利润,作为垃圾还要产生清理费用,企业应该对车间确实不能利用的下角料,经有关部门现场确认后,按废料退库,废料再进行招标出售,不留死角。

三是针对饮料制造业制瓶关节能源耗用大,不易控制的特点,企业应制定专门的水、电和蒸汽消耗控制办法,完善能源计量和分配,对能源费用节超按约定比例进行奖惩。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