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1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忽视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偏重对教学材料的教学,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偏重对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生阅读心理的了解:忽视学生主体性原则等特点。
2、阅读教学设计过于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依赖教科书,较少结合实际充实一些和时事挂钩的教学内容,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等,也很少利用教科书上的阅读材料结合考试题型设计一些题目,使教学失去了弹性,也失去了许多功能性和时效性。
3、过度强调语法教学
语法教法有助于学生对句子(特别是复杂的长句)的分析和理解,但在阅读课上过度讲解语法知识,使老师已经偏离了阅读的教学目的。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合理利用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结合课外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掘合适的阅读资源。英语报、英语画刊、英语故事书、影像、图片等等。
2、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前,教师要对材料中可能引起学生理解障碍的生词和句型进行预教,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顺利开展阅读活动搭建台阶,另一方面使词汇、句型的学习具有层次性,为有效的语言知识学习打下基础。阅读过程中的任务设置,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并努力完成任务。阅读后的信息重组、加工和内化。在阅读后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根据阅读中对文章分析的结构图对所读信息进行口、笔头转述或根据笔记写出梗概等输出性语言活动,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3、淡化语法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英语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现在英语阅读课教学的误区,仍然注重语法教学,导致学生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
4、教学中不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数学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既不全盘否定接受学习,同时又强调要改变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学习方式。
一、重视数学阅读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阅读不像语文阅读那样引人入胜,很少有学生会把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所以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数学教材中的阅读资源,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不愿读到愿读、会读、乐读。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例如,教学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时,课本中出现的是一幅“可爱的校园图”,这么一幅图怎么读,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或结合自己在校园里看到的谈一谈,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材的阅读过程,在看、说、听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新教材图文并茂,文字呈现的内容越来越少,大量的图片取代了文字。教师在钻研教材基础上,从少而精的文字中去领会阅读信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学一年级数学《整理书包》时,课本中文字就两句话“我们整理一下”和“说一说他们都是怎么分的,你呢?”这么简短的两句话,学生读起来没意思,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如“我们整理一下”,“整理一下”整理什么?怎么整理?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通过引导学生回答有关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创设故事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教材选材广泛、形式丰富,如,数学史料、经典数学研究问题、拓展性知识、趣味数学、数学万花筒、数学故事的阅读等。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设计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如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教师要了解故事背景,查阅资料,翻看典故,再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听。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重视数学阅读方法的引导
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阅读,语文阅读往往是以课文、篇章的形式呈现,具有完整性。数学教材中的文字往往是只言片语,却具有提示性、总结性、概括性。因此,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是进行有效数学阅读的关键。
1.问题导读法
我在教学《中位数、众数》时,考虑到“中位数”概念的特殊性,拟定阅读提纲:(1)教材引入了一个什么数?(2)这个数一般用来表示什么更合适?(3)你能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中位数吗?学生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初步感知它的意义,进行分析与理解。学生在交流后,知道如果在一组数中出现偏大数或偏小数时,用平均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就不合适了,就需要引出“中位数”这个概念,从中逐步体会到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
2.释疑读书法
即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惑、困难、障碍时,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通过对教材的阅读,点拨学生解疑。如,学习平角的概念以后,有的学生受平角表象的干扰,认为平角就是一条直线,直线也就是平角。此时,教师要求学生再去阅读教材中平角的定义。通过阅读,进一步明确:平角作为一个角应该有一顶点;它的两边是从顶点引出的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
数学阅读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数学阅读,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与能力。
三、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有了阅读的兴趣与阅读的方法,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通过反复的指导与训练方有成效,数学阅读应着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看图说话能力
数学教材大多图文并茂,载有大量的图片,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看图说话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中的画面,说一说图片中的内容,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实现与阅读文字一样的阅读效果。如,《认识物体》中,对于物体分类,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分法,但分完后,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看图,结合自己的分法,说一说分成几类,是怎样分的,那么即使学生会分了,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咬文嚼字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有的是提示性的,有的是总结性的,有的是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因此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反复推敲,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如,《倒数的认识》中:“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阅读后,“互为”的意思和“0”的倒数,学生有知识基础,能理解。但“结果是1”与“乘积是1”,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举例说明?这样紧扣结论细琢磨、深推敲,不但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学生心中的“为什么”,而且也使学生领悟了蕴含在其中的阅读方法。
3.融会贯通能力
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阅读,语文阅读内容可以是相对独立的,而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要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深入思考,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如,蛋白质含量,250克黄豆中,蛋白质约有多少克?教材呈现两种列式后,有一段启发性文字: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就可以计算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阅读起来其实大有文章可做,比如,百分数为什么要化成分数或小数,是怎样转化的;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内容是什么?只有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阅读思考,才能增强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的教,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探索,自求解决。”数学阅读是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参考文献:
[1]李瑾.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03-15.
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3
化学教材中,标题以外的黑体字一般都属于概念性的范畴,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
1.概念提出之前的叙述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认识新问题,通过联想、讨论、推理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与讨论结果。
2.化学基本概念的文字阅读,着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字和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概念用语几个方面的阅读。
(1)化学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应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地读,要让学生明白概念有它自己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不得任意删改,只能深入地理解,明确其中的化学涵义,实质上是要了解概念产生的条件与要求。
(2)概念之间的区别。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不清的问题,可以通过阅读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加以判断。有些概念往往只有罗列在一起,通过比较,才能加以区别和联系,也只有对化学概念进行类比,才能加深对化学概念的认识。
(3)概念用语。化学教材的用语,书写都有严格的要求。通过阅读,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二、图形方面的阅读指导
1.对于理论图的阅读,由于内容抽象,用图可以使理论形象化,增强感性认识,便于理解概念。在引导学生阅读时,着重指出与概念密切相关的部分,阅读的注意点应随教材内容而变化。
2.对于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的阅读,要引导学生阅读以下几个内容:
(1)实验内容;
(2)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
(3)实验装置图的原理;
(4)实验要求的条件;
(5)推测实验时的正确现象,并回答:①化学实验的原理;②实验结论;③对实验中各种化学现象的解释。
当然,有关实验图的阅读必须与实验的操作结合起来,要把阅读教材与观察实验现象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初三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往往把描述现象和结论混为一谈,他们往往只注意理论,而忽视实验。要指导他们勤于观察,提高观察能力,特别是要使他们能迅速而敏锐地注意到有关事物的各种极不显著,但非常重要的细节和特征。
3.对于曲线图的阅读,这方面多属于一些综合知识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知识广度。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坐标的应用。要了解在每一条曲线中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化学意义,同时,还要了解图上的点、线、面的化学意义。
三、数据方面的阅读指导
化学教材中的数据都是经过科学家们的实验积累而得出来的。数据的引用是为了说明某一概念。因此,要在教材的阅读中,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分析问题,导出概念。在阅读时,要帮助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比较是思维的一种重要的基本过程,不经过比较就不可能分辨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就不可能确定事物的关系,也不可能区别事物的异同。
1.在指导方法上要着重比较以下方面
(1)看数据的大小。
(2)看数据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
2.阅读中的注意事项
化学教学中还有有关表格的阅读、化学方程式中各种条件的阅读、实验现象的描述阅读等等。在阅读过程中我认为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做出简要的标记或笔记。对重要的概念、论述以及关键的字、词、句等,要学生以勾、画、圈、点等方式做出必要的标记。或者写出简要的读书笔记,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阅读能力 方法 全局教学
一、科学的阅读方法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必须通过直觉、联想、想象、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把顺次进入视觉的一连串文字信号转换成概念和思想,完成阅读过程。教师可以根据高考阅读题的设题特点,采取以下合理的阅读方法指导训练学生。
1.略读 (skimming)
略读又称跳读(reading and skipping)或浏览(glancing),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阅读,获取文章大意。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高考主旨大意理解题可以采取略读的阅读方法。此类题目一般不易直接找到答案,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仔细研究文章开头的一、二句,因为它们经常是文章的主题句,然后,快速浏览文章首句和结尾句。如果第一句的主题不明,可注意结尾段是否有概括总结,对选项要注意全面性和概括性。常见的高考主旨大意理解题题干有:
(1)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_______ .
(2)The conclusion we can get from the story is _____.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4)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ory is to tell us _____ .
2.寻读 (scanning)
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寻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项具体事实或某项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运用这种方法,读者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掠过尽可能多的材料,找到需要的信息。作为一种快速寻找信息的阅读技巧,寻读既要求速度,又要求寻读的准确性。具体地说,寻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的答案。因此,可以把整段整段的文字直接映入大脑,不必字字句句过目。高考细节理解题可以采取寻读的阅读方法,做题时要在短文中快速找出与答题内容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选择答案。找到关键词后最好在下面画线,以便检查。常见的细节理解题提问方式有:1)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ho / what / which / when / where / while / how / how many / how much / how long / how soon / how often… 2)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 NOT true? 3)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4)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true EXCEPT _______ .
3.细读 (aborative reading)
细读就是仔细去阅读文章中的材料,从字里行间或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去把握词语的确切意思和作者写作的态度与意图。高考阅读的猜测词义题和推理判断题可以采取细读的阅读方法。
猜测词义是英语阅读的重要技巧,也是高考中必考的题型。高考中常考的词一般为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就方法来说,主要根据上下文线索(through context clues)和构词法等来推断。高考阅读文章中更侧重前者。因此,学生一定要仔细去阅读画线词所处整段的内容,根据生词前后词汇的意思或整句、整段的意思猜测生词。要求学生要记住:不管这个词多超纲,根据上下文都能得出其意;不管这个词多熟悉,都要通过上下文得出其在特定场合的意思。例如:The family had just moved and the young woman was feeling a little melancholy on that Sunday in May. After all, it was Mother’s day and 800 miles separated her from her parents in another state far away. 根据上下文的陈述,“刚刚搬家,远离父母,正好是星期天,又是母亲节,而两代人却天各一方”等事实,可以推断出年轻妻子当时忧郁、伤感的心情,并由此猜测出生词melancholy的意思。
二、重视语篇教学
语篇结构知识规律是高度抽象化的篇章模式,它揭示了不同语篇的本质特征和主要特点。不同的语篇结构规律给我们教学提供了相应的阅读模式。抓住这些语篇结构规律采用相应的阅读模式,有利于我们简明扼要地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语篇结构,找准获取语言信息的切入点,从关键词中整合出语篇的内容、主旨、观点、作者态度、作者的意图等信息。同时,教师要对教材的语篇资源展开外延性挖掘,可以增加任务的梯度,把理解型教学与开放型教学结合起来,促进新旧知识的相互融合。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掌握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了解阅读主旨的事实和细节;利用上下文猜测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判断和推论;领会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尤其对于作者观点、意图、态度的把握和信息的捕捉,更要善于从间接含蓄的流露中,从整篇的关联中对比、分析、归纳、推断中排除仿真的判断。并通过高效率、高质量的阅读巩固和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句法结构知识,让学生体会阅读学习的真正乐趣。
三、有效扩大阅读量
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5
【关键字】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能力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必经之路。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却是发育的最好时期,这期间学生的记忆力、能力的发展都是最好时期。老师要把握这段时期,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一、精心的引入
小学生的特点是多动,注意力无法高中集中。倘若课堂无聊,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无法把精神集中在课堂上,自然就无法获取知识。因此老师要在课前做精心的预设。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课很好的引入,就能成功的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课堂生动有趣,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如在讲《詹天佑》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在讲课之前先给学生看看中国早期的铁路,让学生谈谈铁路对我们的作用,如果没有铁路会有什么危害。让学生意识到铁路对我们的重要性,这时就可以引入文章正题:“那么大家知道中国建造铁路最有名的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他的故事。”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很好的吸引到课本上,也提前知道这节课主要是要讲什么。
二、增加表演,变文字为立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程总目标中规定: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小学生面对枯燥的文字的时候,很自然就会觉得无聊乏味,而且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的时候也能真正的读出感情。但如果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展现课文,学生就会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很新颖,并且能够主动的探究文章的内涵,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在讲《升国旗》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表演。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升旗手的那种自豪爱国的心境,也能知道任何事情的成果都是需要不断的磨练和联系。这样,一堂课下来,老师不需要讲课,学生就通过表演领悟了文章的主旨,而且完全理解了做人的道理,正确的培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再如《伊索寓言》这课时,老师可以适当的延伸,让学生不仅可以表演课文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自己在伊索寓言中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可以在本节课上学到更多的伊索寓言,获得更多的道理。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拉近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小学生在好强、竞争意识强、表现欲明显等特点,也会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和背诵,同时课堂气氛很好的被活跃起来,学生更喜欢语文课堂,也就更喜欢语文,并且还自主加强了阅读能力,通过表演将文字立体真实化,突出了课文的特点和主旨,增加了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主创造能力,而且通过这种表演的方式也能让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善恶美丑,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课内外有机结合
仅仅是课本的文章,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课内外就要有机的结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无限的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种结合,不仅可以是找课外的阅读参考物,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续写或者是仿写。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就需要更认真更仔细的去了解文章的内涵、主旨并且能够潜移默化的增强阅读技巧,同时写作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如在讲《老师,你好》之后,可以让学生写下一些想对老师说的话,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课文内涵的拓展,并非是假情假义,无病的表达,是一种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是对文本情感与人文内涵的再次升华。通过这样的写作,与课文很好的结合,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所提高。但老师需要注意的是,对每次的课外延伸都需要立刻给予评价和评论,还要学生间互相比对,这样学生就能找到差距,找到问题,也能在还没有忘记自己所写的东西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时就很好的得到巩固和提高,这样学生的阅读、写作、理解、评论等能力都有所提高,也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眼前一亮,更吸引学生的眼球。
总结:小学生的年纪虽然小,但是却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能力发展,因此在这个阶段小学老师要打好学生的学习基础,在阅读课堂上老师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写,增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阅读的文本结合现实合理有效的安排阅读课堂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发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郑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基础教育.2011(08).
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阅读能力
阅读不仅是我们感知外在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在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有同感: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在词汇量、写作能力等各方面都较强,相应英语成绩也好。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的放矢地强化训练学生的各种阅读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提高学习的英语成绩和英语水平。
一、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面前,任何技巧都是苍白无力的,特别是相较于对学习功利性认知并不高的中学生来说,要想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首要前提就是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了,那么,这种兴趣就可以主动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反之,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包袱,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比如,在选择课本以外的阅读材料时,可以选择内容健康的娱乐新闻、情节吸引人的小故事、小幽默、小笑话等等容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文章;也可以在阅读教学时,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方式,把上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找阅读材料。然后自己设计阅读课,设计题型,设计答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保证
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要养成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要养成全神贯注,专心阅读的习惯。专心体现了一个人在办事某件事时的态度,这个态度往往对最终效果起决定作用。就阅读而言,其本质就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当学生以专心的态度进行阅读,就可以有效地获取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并将材料所传达的内、外在信息内化,最终对自己产生帮助。因此,教师要将专心培养放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首要位置。
2.要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中遇到生词,一定不要放过,要善于借助工具书,这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对今后的阅读产生帮助,同时可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获取的信息内化读者自身能力,思考就是这种内化的途径。教师在指导进行学生阅读时,可以预先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最终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做阅读理解类题有很大的帮助。
4.要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能力的最终形成,其途径还是要靠多读多练。因此,教师除在英语课堂上定期安排阅读训练外,还应该要求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还要做到广泛,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材料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给学生适用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要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适用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是必要的。在英语阅读中,常用的阅读方法是以下几种:
1.略读。顾名思义,略读是一种简要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思想的快速阅读方式,也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进行略读时,我们不必在意内容细节,也不必对生词和难句进行分析,只需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就够了。一般来说,英语文章及其段落大多以中心句或主题句开头,然后围绕这一中心或主题分层次进行阐述,每个段落和句子都与中心句或主题句有关,段落的最后一句不仅是对主题句的照应,而且又引出后面一段的意思。所以,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首尾两段以及每一段的首尾两句,因为他们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或是段落主题句。
2.查读。查读是一种根据问题寻找答案的目的性十分强的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式非常适用于解题时。学生在粗略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通过先阅读问题,然后带着采用自上而下、一目数行的方法速读与问题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就能很快找到答案。
3.精读。进行精读,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而且还要通过推理、判断等思维方式弄清文章的隐含意义,了解作者意图。在进行精读时,遇到生词,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已掌握的背景知识来推断其意义,也可以借助工具书,进行词汇积累;对于难懂的长句、复合句等,也可以借助语法手段进行分析,以达到理解的目的。
四、注重对各种解答技巧的培养
解题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各种题型都有自己的设问形式。英语阅读题型最主要有四种,训练学生解答技巧时,要教学生根据不同的题型去寻找、选择答案。
1.细节题。细节是基础,对推理题和主旨题有很大帮助。细节题常见设问形式有: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2)What time does the writer think is…?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4)The author mentions that…
在训练中,要教学生快速辨认和记忆事实或细节,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2.主旨大意。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概括中心。主旨大意题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The first paragraph mainly tells us .
(2)What is mainly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
(3)What does this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
(4) What is the subject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
(5) The main point of the passage is .
(6)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针对这种题型,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领会文章的立场、情感,确定主题句。但切记不可以偏概全,以文章讨论问题的某个方面的篇幅大小,来确定文章的主旨大意。
3.推理判断题。这类型题较难,需要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信息,进行思维转换,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推理判断常见的设问形式有:
(1) The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text is to .
(2) What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from the passage?
(3) The passage is most likely a part of .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text?
在做推理判断型题时,要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通过所掌握的信息,运用逻辑思维,并借助一定的常识进行分析、推理,以得出正确答案。
4.词义猜测题。也是学生较为害怕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在文章中很容易辨别,它有下划线。在做这种题时,要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意思进行大胆猜测,或者根据生活常识进行猜测。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他们对英语阅读的信心大增,阅读的速度会更快,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读、多练、多记、多思。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莫雪.阅读与学习心理的认知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