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范文1
0 引言
有人说艺术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继而产生有之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视觉工作者开始改变传统的以纸和笔记录社会变化发展的方式,开始使用电脑与数字科技来描述生活、表达思想、传播信息。一种被称为数字媒体的新艺术形式应运而生并在上世纪末获得了迅猛发展。是一个年轻、多元、高速发展着的新艺术领域,数字媒体艺术不是特指某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而是基于现代计算机数字平台创造出的多种媒体艺术形式。
1 新时期数字媒体艺术界定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新艺术形式,信息技术是数字媒体艺术产生的先决条件,同时也为数字新媒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技术支持。目前学术界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范围界定基本可以概括为:以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为支撑,革新艺术方式,打破传统艺术创作手段、传播途径与承载媒介,由功利到审美,继而在伦理界发生深刻变革的一种新型艺术形态。
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是人们对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的结果,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版画。雕塑等只能满足人们的视觉需要,但是视觉只是人们多种感知方式之一,还有味觉、触觉、嗅觉等。对于传统艺术形式的作品而言,永恒性与静态性是其明显特征,人们对于作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只能被动接受,正是在这样的原有资源不能满足审美需求的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它不但能够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更高更快的传达信息,同时人们可以加入到其中进行艺术的创作,并且他们的参与体验作为作品的一部分被记录下来。
2 新时期媒体艺术的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包含了多种学科的元素,导致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区别越来越不清晰。新时期的媒体艺术特点表现在:
2.1 技术特征明显
所谓技艺,传达的信息是技术与艺术是分不开的,艺术的发展需要技术来做支撑,传统艺术由于其强大的感染力,技术的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与发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日益密切,技术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技术,甚至发展到关注技术本身,因为这是实现艺术创作的必经途径。随之而来的是现代艺术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技术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数字化创作与表达方式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与展示都离不开技术,计算机的软件是实现艺术创造的工具,计算机硬件与投影设备是展示艺术作品的手段,与传统艺术作品不同,数字媒体艺术是以0和1构成的虚拟数据为承载媒介,而非实际存在的自然界物质元素。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在作品的创作与展示上都有很大区别。
2.3 信息传播途径多感官化
目前在电影院看故事片的人越来越少,视听感受强烈的动作、科幻电影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追求多感官享受与真实空间感的数字化立体电影是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多感官信息传播途径不是将人体感受机械撮合,而是在融合之中保留各个器官的不同。数字媒体艺术的多感官信息传播途径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音乐学、影视学、艺术美学等多种学科的艺术创作形态,最终协同为一体。
2.4 数字媒体艺术的偶发性与交互性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有时是由计算机操作程序进行控制,在此可以将计算机理解为创作者与观者的对话媒介,二者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观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创作者,参与方式不同,感受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不同。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由于其交互性有偶发性的特征,这种偶发性的特点改变了传统艺术作品一成不变的形式,实现了艺术创造的多样性。
2.5 数字媒体艺术的超越时空性与沉浸特征
沉浸感是和交互性处于同等地位的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特征,人们在观看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时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使用虚拟内容代替实像,依然可以使人获得真实的感受。同时数字化技术大大拓宽了艺术家的创作视野,使艺术创作范围得到极大拓展,甚至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进行艺术创作。
2.6 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走向平民化
传统的艺术形式需要创造者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与特别的创作风格,而数字媒体艺术的诞生使创作大大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群体认知,出现了平民化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艺术创作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
3 数字媒体艺术出现偏离艺术本体的现象
3.1 数字媒体艺术的风格趋向标准化和同质化
处于数字时代的当今社会用写作管理模式思维,将包含人在内的客观世界作为征服与控制对象,为实现管理的方便,导致世界日益趋同,丰富性与多样性减少。数字时代用封闭性网络进行构架,统领对人类发展有益的资源,在这个构架内,有已定标准引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所有的创作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而任何与协议标准不符的内容都会被过滤掉,数字时代的这种限制大大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们的创作渴望,减少了艺术创作的独创性与多样性,艺术创作风格趋向标准化和同质化。
3.2 过度信仰技术,偏离了艺术本体
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并不是艺术家的强项,因此他们在技术面前可能会不知所措,导致过分追求技术制作的完美而忽视了对艺术本身的关注度。尽管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并不清楚信息对他们自身有什么价值以及获得这么多信息做什么,但已经相信整个社会已经处于信息时代,我们身边的每台计算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冲击下,人们开始怀疑自我独立存在的价值,甚至开始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系统将主宰未来世界,人们再难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分辨开来。
3.3 艺术创作出现模块化问题
科技的发展对艺术创作有利有弊,计算机操作的便捷性与模块化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很多人认为创作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有想法与创意就能够就行创作,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很多人在艺术创作之前不再进行积累与思考,而是希望利用计算机获得意外的创作效果。人类在人工智能中逐渐失去了独立的存在价值,思想越来越多的受到技术的制约,随着计算机实现合成功能越来越强大,创造性在艺术中也越来越少,艺术创作过分依赖技术会使其变成机械生产,有人预测,按照这样的形式继续发展下去,终有一天艺术作品也会像普通商品一样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4 总结
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技术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成为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关键部分,但是数字技术有机械性的特征,如果将其作为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实现形式,会导致艺术创作的多样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观念受到影响,艺术创作应回归到艺术创作的人类本体,打破观念束缚,实现思想的解放,使艺术创作不再受技术的束缚。
参考文献:
[1]朱润.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C].山东师范大学,200904.
[2]李若岩.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与本体研究[C].艺术探索,201202(01).
浅谈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范文2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起源
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推进,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80年代,数字媒体艺术类软件日趋丰富。90年代,在计算机和网络快速发展及带动下,数字媒体艺术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并广泛在设计、广告、教育等领域中应用。90年代后期,发展速度愈来愈快的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出明显的商业化发展态势,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展,表现方式更为多样,民主化和平民化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以数字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结构框架,属于艺术思维和理想思维的碰撞与融合,表现为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与其他类型的艺术形式不同,数字媒体艺术不仅具有艺术性的美学价值,而且兼具科学技术价值,其中尤以科学作用为主。[1]数字媒体艺术实现了二维图像向三维图像、空间向动画等方面的巨大飞跃。目前,数字媒体艺术已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的多个领域。尽管数字媒体艺术的实际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发展速度却相当快,其依凭数字媒体标准对数据进行综合考量,目的是让数字系统更为标准化与完善化。与此同时,基于不同视角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分类也存在差异,其中以媒体性质与服务对象可将其划分为传统媒介数字延伸产品设计、数字娱乐领域、交互产品领域和时基媒体领域,这是最为常见的分类方式。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虚拟性。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是对虚拟场景的表达,即借助虚拟场景折射客观世界。现实事物或想象事物均可以凭借数字媒体艺术予以展现,恰恰是数字媒体艺术的独特虚拟性,促使人类可以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作更多优质的作品。互动性。数字媒体艺术的互动性是指艺术鉴赏者和艺术创作者间的交流与互动。其中,艺术鉴赏者能够依据数字媒体艺术对艺术创作者的实际艺术表现方式进行学习,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水平与能力;艺术创作者则能够结合艺术鉴赏者的评价或建议等持续提升自己,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融合性。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媒体与传统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丰富多样的数字媒体促使数字媒体艺术多姿多彩,因数字媒体的多样性特征,使得数字媒体艺术为广大受众和创作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艺术交流形式和机会。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价值
(一)表现风格“多样”
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持下,影视动画以更具触感与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在众人面前。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使影视动画的表现风格更加“不拘一格”,多样化、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视觉效果给广大观众带来了诸多新鲜感;另一方面,多种多样的表现风格也更加“活灵活现”,注入数字媒体艺术的影视动画创作往往能够给观众营造一种“触手可及”的场景感,仿佛一个未知世界之门正在向观众缓缓打开,动画设计质量与效果取得了显著进步。
(二)传播途径“延伸”
新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新媒体的诞生更是加快了信息传播步伐,促进了信息的实时共享。[2]比如,当一部影视作品创作完成之后,可以同时在多个新媒体平台予以展示,以供网络用户及时观看、分析、讨论、交流与转发该作品。就目前而言,诸多网络用户习惯在影视APP上快速浏览或者分享自己认为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影视动画短片,而这也给影视动画创作者提供了强大的创作动力,使其不断档、不停更地持续推出新作品,以此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从宏观层面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不但促使影视动画更为多样化地满足公众需求,而且搭建了很好的作品展示和彼此互动交流的渠道,同时也为动画短片和动画艺术创作的商业化目标实现提供了更多的模式与路径。
(三)动画创作“本色”
数字媒体艺术为影视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库,也为采用混合介质进行拼贴动画提供了技术支撑,促使影视动画创作可以跨越传统的固有形式桎梏,呈现动画的最为原始样式。例如,日本的电影动画作品,善于借助数字媒体艺术以简单、细腻的场景设计为切入点对剧情推进。最典型的就是《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片中出现的药浴牌、彩玻璃、红廊柱等场景设计,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充分应用,营造了独特的日本民族风情,不仅展现了千寻的神奇经历,而且将日本民族特色最为原本地呈现出来。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构建路径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动效应用,提升影视动画创作的真实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功效在影视动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功能。其中,在影视动画的后期形成环节,动效制作技术运用直接关乎整个影视动画创作效果。除了适当音乐和必要对白之外,动效还包括与主题内容相贴合的声音,如动作音响和自然声音等。[3]动画制作过程中需要实现动效技术的效能最大化,从而为影视动画作品创作的优化与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紧扣动画设计“角色”,围绕导演所思所想,真正做到多角度、全方位呈现视听艺术。另外,在影视动画制作的结尾环节,采用动效制作技术可以对任何一个场景进行模拟或改变,进而实现整体场景效果的调整与改善。比如,在对角色声音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与角色个性更为适应的动效技术。实际上,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听到采用动效制作技术展现电器、电话、马蹄踩踏及熙熙攘攘的人群、喧闹的公园等多种声音,而这也大大增加了影视动画创作的吸引力与真实性。另外,数字媒体艺术中的网络拼贴技术应用,也极大地丰富了影视动画的制作风格与呈现效果。[4]例如,王波创作的影视动画作品《白日梦》,就是借助网络拼贴方式,把背景照片和人物等多种元素进行相互拼贴,进而展现出更具强烈的年代感与现实感,尤其是日本浮世绘风格的融入,更为有力地表现了芸芸众生为求生存而承受的所有压抑与苦难。还有斩获布达佩斯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动画通过择取《山海经》等多种上古传说和我国少数民族建筑场景,以及将两者有机结合,向观众娓娓讲述了海棠花生长掌管人———少女椿,为了报恩而与命运抗争的神话故事,整部创作不仅视觉效果极佳,而且故事编排引人入胜,观众给予了极高评价。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三维数字动画应用,彰显影视动画创作的立体感
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三维数字动画技术是以计算机图形处理和成像技术为基础的全数字型的一种图像生成动画制作技艺。与以往的二维动画技术相比,数字媒体技术的三维数字动画展现效果更强烈,可以进一步凸显人物和场景的立体感及真实感,更易于让观众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5]比如,迪士尼公司在1990年播放的《拯救小英雄澳洲历险记》就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完全数字化影视动画作品。它通过采用电脑特效把野外广阔无垠的场景呈现得生动且震撼人心,尤其是主人公Cody载雄鹰俯瞰大地的一幕场景被视为经典。还有之后该公司推出的《玩具总动员》第二部,通过运用CG电脑合成技术,将场景画面设计、背景音乐搭配、故事情节表现等技术运作推向了,让全世界观众都欣赏到了数字媒体艺术时代无与伦比的一场视觉盛宴。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效果不容小觑,促使传统线性电影剪辑方式向数字图形和影像的非线性剪辑方式成功转变,突破了传统电影动画的现实性画面特征的局限,使创作者天马行空的动漫世界也能够借助电脑特技予以实现。不管是美轮美奂的世外桃源,还是无比神秘的远古传说,又或者是色彩斑斓的万米海底等,都得以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撑下呈现给广大观众。[6]还有我国2001年上映的首部数字电影作品《青娜》,虽然仅有5分钟时长,但通过采用数字媒体艺术的跳跃手法将音乐创作、战斗场景、歌舞画面等表现得栩栩如生,给观众带来了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也正式开启了我国影视动画的数字媒体制作技术之路。随之,《大闹天宫》《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国产影视动画纷纷涌现,显示了我国影视动画中开始逐渐掀起应用数字媒体艺术的浪潮。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场景应用,增强影视动画创作的带入感
1.数字媒体艺术的空间表现技术应用。一幅优秀的动画场景设计首先必须具备真实的、形象的空间感。空间就是与实体形态相对应的虚构形态,虽然触摸不到,但其产生的视觉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数字媒体艺术通过在动画场景表现空间过程中对距离远近的调节,加剧了物体色彩与虚实的变化。距离能够有效地延伸镜头的近景、中景与远景的层次性。人类的视觉是有一定范围的,在可视范围内人们对景物的视觉感受是由清晰、明艳到逐渐模糊与灰淡。所以,根据人类的视觉客观规律正确掌控空间场景的“近距离实、远距离虚;近距离鲜艳、远距离灰暗”的变化原则,进而科学合理地处理电影动画作品中场景设计的空间表现。2.数字媒体艺术的构图表现技术应用。构图是动画场景设计的关键环节,构图的优劣直接反映出了创作者的专业水平与文化素养。在动画场景的构图设计中,创作者要综合考虑整个画面的均衡、节奏以及结构等因素,对影片的主题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精准的表达。动画场景中的构图设计通常包括焦点透视、三角形、均衡型等多种形式,这就需要创作者树立全面性、整体化的造型设计观念,根据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对物体的实际形态与结构进行处理,做到科学合理的取景与色彩的巧妙搭配,进而促进场景画面的统一感、均衡感与节奏感。诸如,《破坏》这部动画片通过造型粗犷化、线条简洁化的场景设计,打造出了特有的素描一样的场景整体效果,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3.数字媒体艺术的色彩表现技术应用。色彩是造成视觉冲击的关键因素,一部成功的动画影片制作,必须具备对色彩进行经典的配置进而产生美妙的视觉效果,而数字媒体艺术为其提供了可能性。画面中的色彩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特征,如果借助数字媒体艺术将几种色彩合理地配置在一起,则能够产生鲜明的对比作用,给人焕然一新的感受。[7]因而,动画场景创作者要从观众的生理反应与审美标准出发,结合影片的剧情、角色、基调等综合因素,对色彩进行科学选择与合理配置,努力使画面在第一时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与好奇心。
四、结语
综上,影视动画作品中的数字媒体艺术应用,要求动画创作者具备扎实的数字媒体艺术应用能力与创作能力,还要具备对艺术进行综合且合理的再创技能。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科学应用,不但要围绕整部动画故事开展,而且要严格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动画电影作为动态的空间与时间的一种艺术,各环节与各部分的设计对整部作品的质量与效果呈现具有极为关键的影响力,其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纵深感与透视感直接决定着影视动画的视觉效果,同时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还起到故事剧情的贯穿与场次的转换等衔接功能。因此,构建更具创新性与艺术性的数字动画场景是新时代动画创作者的新目标与新追求。
参考文献:
[1]陈媛媛,李晓黎.互鉴设计艺术,厚植文化自信:数字媒体艺术双语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设计艺术研究,2020(05):70-76.
[2]张宵临.影视动画中的数字媒体艺术———评《数字影视短片创作(第二版)》[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125.
[3]覃丽,王鹏威.浅析影视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关系与应用[J].戏剧之家,2020(05):89-90.
[4]韩秀萍.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在电影和动画中的应用[J].记者观察,2020(06):121.
[5]张宵临.影视动画中的数字媒体艺术———评《数字影视短片创作(第二版)》[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125.
[6]仝令宇.在影视动画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05):128-130.
浅谈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范文3
旅游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力度要不断加大,让旅游地的吸引力及魅力提高,要把旅游地特有的文化挖掘出来,进行有效的传播,让大众真正感受到旅游文化的灵魂。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语境;旅游文化
不管是传播旅游文化,还是让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都要抓住最好的时机,利用数字媒体进行传播,让旅游文化传播得到更多的方法及思路,要不断的挖掘旅游地的内涵文化,让旅游文化传播的深度及范围得到拓展,让旅游的经济及文化效益得到提升,让旅游文化传播更加有效。
一、旅游文化中数字影视的立体化透视
(一)多样性的旅游文化
旅游地的灵魂就是文化,任何可以吸引旅游者的事物都是旅游文化的资源。一种资源是自然物,比如动物资源、气候条件、自然景观等,另一种是人文资源,比如节事活动、节日庆典、风俗习惯、民族艺术、民族历史、宗教庙宇、文明遗迹、历史建筑等。旅游文化的内容及资源可以说非常的广泛和丰富,既能是人文的,也能是自然的,既能是现代的,也能是历史的,既能是无形的,也能是有形的,特征非常的多样。旅游文化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想要饱览需要很多的精力、花费、时间,即使说有了这些充足的条件也不一定能饱览全面,可以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进行旅游文化的浏览,这也是了解旅游文化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及数字技术运用非常广泛,在放映方式、表现手法、影视制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数字影视目前已经成为影视传播中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数字影视将以往制作电影的手段及方法做为基础,再将播映技术、发送、网络传输、储存技术、处理技术等综合在一起。传播过程的制作进行数字化的处理,拍摄前所用到的数字摄像机,后期处理加工声音、影像的数字设备,编辑合成电脑图像及实拍素材,最后通过数字传输、压缩、保存等技术把影像画面通过数字终端呈现在大家面前。与以往的影视制作相比,数字影视能为大家营造出更多的合成景象及虚拟空间,不仅成本很低,而且效率高。通过数字影视所呈现出来的旅游文化容量高、数字化,带给人们的声音及影像都是高质量的,所呈现出来的旅游文人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二)“形”的旅游文化
一般来说,旅游文化中旅游者的审美对象侧重于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而旅游景观中所说的“形”是由众多的要素构成的,如工艺、材料、质地、造型、色彩、线条等,这也是景观的一种呈现方式,比如,山体的线条轮廓刚直或柔和、不同地貌地形的丘陵山谷、四季之色的森林、不同结构造型的建筑等。景观中的“形”是比较直观的,人们容易感知,也是旅游者了解和感受景观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形”能直接的影响到呈现形式、唯度结构、空间规模等不同的外化表象,还能将气度、气势、意境、韵味等内涵很好的体现出来。一般旅游者在游览景观时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静观”,由于人的视域是局限的,所以进行多维度或近距离观察景观的“形”时有一定的难度,而以往旅游文化通过影视所呈现出来的人文景观及自然观也同样有局限性存在,只能通过二维或三维空间来展示景观的物象。在影视艺术中运用数字技术,能不断提高艺术的展现力及造型,运用不同的视觉语言及数字三维技术,将园林、建筑、自然景观等更好的呈现出来,让人们能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建筑物的材质和构造,让旅游者得到视觉上的丰富,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审美需求。例如,利用三维软件呈现出多角度的屋顶材质及构造、屋檐结构、古建筑斗拱等,还可以展示出建筑的局部、建筑过程等,让人们进行多角度透视,对古建筑的建筑过程及结构细节等进行直观的了解。
(三)“意”的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中的“意”指的是旅游景观中所蕴藏着的文化内涵及意识,“意”的存在是精神性的、无形的,与“形”所包含的物质性是相对的。有句话说的好“七分内涵三分景”,景观文化中的“意”能让景观更具有生命力。数字影视中利用数字技术形成相应的数字焦距,让人们从超常视角去感受旅游景观的“形”,这种影视语言具有非常强的震撼力,能更好的体现出景观中的“意”。旅游景观中的“意”也就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让旅游者能更好的体验及认识到景物中所蕴含的文化感召、艺术真味、厚重历史等。景观中的人文内涵来自于历史及文化背景。如果只是单纯的观赏景观中的“形”而不与历史背景文化相联系的话,那么其文化意义的传播会受到影响。文化内涵能让旅游者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人文旅游属于异地性的活动,是以“乐生”为目的的,所包含的制度、艺术、风土、庙宇、园林、文化遗址等能吸引大量的旅游者。这些不仅是组成游览活动中的一部分,更是社会与文化、现实与历史的鲜活教材。要把景观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呈现在旅游者面前,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景观的审美价值及人文价值。数字影视能通过非线性编辑技术、数字合成技术、数字生成等,将景观的历史典故、时代背景等真实的呈现出来。与传统的静态传递方式相比,数字媒体传递出的文化内涵及信息更深刻及丰富,把人们带到历史现场,让人们的想象空间得到激发,进一步了解景观的文化及历史。
二、旅游文化通过数字网络进行感性化导览及表达
(一)文字的感性化
计算机目前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也有了新的网络文本语言特点,在网上进行交流时,为了简便及快捷,以将原本严肃规范的文字转换成简易代码、习惯语、日常口语等。这些文字的转换让网络文本的神圣性、高雅性有所削减,增强了文本的日常性及通俗性。网络文本语言的特点是随意及口语化,人们的表达变得更有人情味、个性化、自然性,这也是大众化的旅游传播及审美,满足了旅游者在表达上的需求。网络虚拟环境下,语言不受时空的限制,也渐渐成为一种语言游戏,语言的接受及交流变得不再神圣。在这种语言游戏里,能更充分的进行语言的交流及表达,这种网络语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信马由缰。旅游者的精神交流空间变得更自由,在网络媒体中,大家的存在可以是匿名的,是非常自由的,不受限制,将传统语言特点中的束缚性及规范性抛开,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以童稚化、感性化、直接等语气,将旅游的感受及经历更率性的表达出来,让语言变得愉悦舒畅、风趣幽默。作者通过个性化的文字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更好的流露出来,把那些平淡无趣的东西变得轻松幽默、情味十足、生动形象,让人们的兴趣及向往得到激发。
(二)图片的感性化
文字媒体可以说是一种符号媒体,是抽象的,要运用相关的文字语言中介进行感官的诉诸。与文字相比,图片能带给人们更直观、更具象的视觉信息,让人们的感官得到诉诸,如旅游目的地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的精美图片,让人们的视觉得到激发,有种想去这个地方旅游的欲望。现在的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快,旅游摄影也得到了普及,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旅游摄影变成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旅游图片的交流、分享、保存、拍摄等变得更加便利和经济,旅游图片能让旅游文化中的视觉意义得到强化,在旅游文化传播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图片能带给人们更生动、更直观的视觉效果,不仅能体现出外形,还能体现出内涵,呈现出完美的光影、色彩、构图,让视觉形象变得感性化及立体化,这种视觉形象能让旅游者获得视觉感知,不断激发他们的联想,对图片中的内容产生情感认同。旅游图片其实是旅游地各种文化特色的浓缩及定格,也是合乎旅游者眼光逻辑的延伸及展开。随着智能拍照手机及大众化图像编辑技术的普及,旅游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在网上上传旅游中拍摄到的图片,把自己的旅游感受与大家一同分享及交流,此时旅游图片和旅游者都变成传播旅游地文化的人,图片可以无限的复制,也让旅游地的文化得到无限传播,
(三)导览的感性化
设计网络界面是相当重要,不仅影响到大众能否接受,最终的传播效果也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想要让网络界面具有良好的感召力,那么网络界面中的内容一定要是有用的、有效的,并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存在,呈现方式也必须是人们都能接受的。在设计网站时,要注意感性体验的设计,让大众能感性化的体验到信息的内容性、功能性、可用性等。在设计旅游文化的网络界面时,要把旅游者的视觉感受、使用习惯、需求等问题考虑进去,最终形成人性化的网站界面。设计时要求有良好的识别性、易读性、功能明确、清晰简明,这种网络界面设计更能吸引大众,让人们在旅游文化网站中更好的进行互动、选择等方面的操作,能及时的获取所需的旅游文化信息,不断追求界面设计的人性化,让大众更直观、更形象的进行体验和感知认识,让旅游者不同感性层面上的需求都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旅游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及空间。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出现,让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得到进一步改革,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娱乐、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人们信息接受的思维方式也有所改变,人们对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文化传播不仅要不断的适应新的发展方式,更应该随着信息方式的转变而有所改变,对其传播方式及表现形式进行不断的改革,更好的满足大众的需求。
作者:于颖 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柳红波.数字虚拟艺术的当代审美维度[J].艺术探索,2008,(10):134-135.
[2]齐海英.浅谈旅游的文化传播效应[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8):96-97.
[3]李若岩.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与本体探究[J].艺术探索,2012,(02):45-46.
[4]陈昕.新媒体时代赣州旅游传播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4:12.
浅谈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服装表演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207-01
作者简介:陈玲(1984-),女,汉族,重庆人,学士学历,助教,四川传媒学院,研究方向:形体艺术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我国大量生产,并普遍使用于教学中,对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职业教育中的服装表演专业也不例外。对于本专业来说,必须在教学理念上有所更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融入全新的教学元素,才能适应服装行业市场化的需求。而多媒体技术集图文、音视频资料于一身,并通过计算机融为一体的技术。与其他媒体设备相比,具有很强的综合与包容性,能够通过精彩的图文和动态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强的特点,来辅助服装表演教学,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真正掌握,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笔者从本专业教学的实际出发,总结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个性导入
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情景导入是比较新颖的导入方式。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课,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教学的效果是值得怀疑的。通过多媒体的运用,用动态的形式来展示模特服装表演的一些技术动作和要领,给学生以非常直观的感受,学生也易于接受,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让教与学都富有激情。
二、训练演示,形象教学
对于技术动作的训练,可以将训练动作的整体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有些技术要领,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口头表述或者动作示范是很难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必须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述很难领会一系列动作的完成,整套完整的动作就无从学起,教师的重复动作演示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如果利用多媒体视频资料来展示,教师可以通过慢动作的显示或者是回放等功能,让学生掌握整个技术动作的要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使教学过程简单而又不浪费时间。学生在观看整个视频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还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使服装表演技术讲授课的质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三、练习反馈,活跃气氛
对技巧动作的及时练习可以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在服装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手机和摄像机等工具,把学生的练习过程拍摄下来,并上传到多媒体设备中,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然后带领大家对学生的表情、动作和造型等进行评价和纠正,这样可以发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动作走样。学生在课后可以对照反复的练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对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两点,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反馈与评价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利用网络,开展课外教学
网络共享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网络资料的数量倍增,很多教学网站都有很多教学所需的资料,网络教学平台也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方便。各种风格的服装表现手法都能在网站上搜索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如法国时装会的分析讨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欣赏名模的表演,再分析其艺术特点,然后组织讨论。除此之外,教师要加强学习,树立新教学观。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服装专业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以理论的学习为先导,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同时,运用现代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仅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还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来整体设计教学过程,构建起科学、完整、合理的教学结构,并且反复推敲对学生思维引导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五、结语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展示出普通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强大功能,但是,它只能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辅助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我们必须要把多媒体的优势转化为能够帮助提高课堂效率的因素,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主导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绊脚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互补,打造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鄢霞.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方法和手段研究[J].包装世界,2013(06).
[2]林洪芹.《服装材料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J].山东纺织经济,2013(05).
[3]刘荣平.多媒体技术在《服装材料学》教学中的运用[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0(04).
浅谈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范文5
关键词:艺术设计、语文教学
【中国分类法】:G633.3
引言: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互动。教学内容很死板,而且课堂大都是老师主宰一切,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语文教学,学生怎能会喜欢?在国家广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教育工作者不改变教学方式,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艺术设计这个概念,广泛的被教育工作者运用到教学当中,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揭开艺术设计的神秘面纱。
一、艺术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语言的艺术可谓是博大精深,掌握这门艺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课堂教育一方面起着传授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起着启迪人智慧的权力,而且后者的作用更为重要。孩子们是学习的主动者,并不是被动填充知识的机器,他们是充满活力的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学语言的多样化更显其重要性。语文教学语言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展现语言教学的艺术之美。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是不能被忽视的,应该加以利用。教师要想让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在自己的授课上,就必须使授课的语言具有生动的艺术性。因此,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将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用艺术的语言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变说教为艺术,从而让学生能饱含着兴趣去听课,这样课堂效率自然高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讲课的语言。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把模糊的事情讲清楚:把枯燥无味内容讲生动;把静态的现象讲活起来。那么他的讲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就很难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偏差或产生新的疑点。
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评讲习题、或者归纳总结,教师都应该注意组织自己的语言,使其达到凝练、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如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不断提到自己的语言修养和文化素养。
二、艺术链接课堂
语文教学中,课堂讲课内容的衔接很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再备课的时候要根据课堂的45分钟时间来合理安排课堂的内容,以致使课堂教学闲的衔接而自然。
语文教学中的过度衔接艺术,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便于学生理清思路。教师可由以下方面进行课堂内容的衔接设计。
(一) 由一句名言引入话题
一句名言或者谚语引出授课主要内容,只是当今语文工作者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此时的这句名言,就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然后教师在将一些要点板书在黑板上,这样一堂课的框架就出来了。这样就算那些没有提前预习的学生,也能很快跟上老师的授课脚步。
(二) 改变授课方式
语文教学如果一直是由老师来讲,那么课堂会显得很死板,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这样的教学也是失败的。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可以通过把课堂的交给学生,来让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重要作用。此种方式,可以做到很好的衔接课堂内容的作用。师生互动,还给学生,良性的循环。
(三) 发散思维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一些提问来发散学生思维,从而衔接出更深刻的内容。而且可以将课文重点内容,一环扣一环的引出来。这种过度,需要教师选好切入点、突破口,同时可以通过举例等,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来理解重难点。这种衔接过度要求教师深入浅出、有的放矢的进行授课。
三、使用电子设备等科技产品让语言教学与艺术链接,易于提高教育质量
传统的语文教育,主要有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来阅读。这样不仅影响了课堂效率,而且教师长期使用粉笔,容易得职业病。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下面我们就媒体的艺术性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用电子教学产品播放音乐,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生的神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健康的音乐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能陶冶情操。有研究表明,音乐可以通过听觉作用于人的大脑,使人产生或紧张或轻松、或低沉或激昂、或喜悦或忧伤等多种情绪体验。语文也是一种美的艺术,语文教学能给人心灵的启迪。将语文与音乐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以一段优美的音乐开始。不仅能使学生浮躁的心平静下来,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再者,教师可以根据本次教学的情感基调选择合适的音乐,来营造一种好的意境,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如在教一些描写自然风景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对自然赞美的音乐在课前放给学生听,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好的开头,当然也少不了好的结尾。一个好的课堂,结尾同样重要。教师可以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以一段与本次课有关的文章来结束此次课程。这样可以让此次课程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在教一些写父爱、母爱的课文时,结尾以一段歌颂父母的音乐结束课堂,无疑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能育人,莫忘父母恩。
(二)用电子科技产品偶尔播放一部影视,吸引学生的眼球。
影视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具有极高的价值,已经被广大教师广为接受与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影视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研究表明,影视作品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远高于语文作品本身。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从在语文阅读本身的内涵变为浅显易懂的影视。因此在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适量的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视频,教育,娱乐身心,两不误。如在学习文言文涉及三国演义时,教师可选一些改编的三国电视剧给学生看,这样能使教学更加生动。
(三) 使用幻灯片教学,教学效率高。
语文教学大都抽象,难以理解。仅用语言教学已略显单调,可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手段,在语文教学领域里使用,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语言。如图片、图表、、幻灯、、投影等,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的智慧成长,多样的对话方式,使语文课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明确使用幻灯片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板书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在制作幻灯片时,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及训练的要求,决定制作、使用什么样的幻灯片。
使用幻灯片要得法。什么时候用比较合适,怎么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都要考虑周密。根据教学的要求,确定使用幻灯片的时间。有的是在讲解重点、突出难点时用,有的是在指导朗读、复述、背诵时用。
未来语文教育趋向于现代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媒体艺术的时代气息,对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极大方便了语文教学的过程,而且可以使单调的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
四、感情艺术
俗话说,感情是人类的又一灵魂,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中起了一个纽带的作用。感情艺术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门艺术,也是最复杂的一门艺术。感情艺术的合理运用,对语文这个富含文字色彩的课程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们就感情艺术的运用做简要的说明。
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比较侧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而忽略了情感过程。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大都很死板,而且缺乏创造力。要知道情感是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纽带,巧妙的运用情感因素,可以是语文教学变得亲切而富有生命活力。将情感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是当今每个语文教育工作很有必要去做的一件事,它将影响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语文教科书中,多是情与景的交融,充满着诗情画意,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其中蕴含的情感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说,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将这些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元素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教师可以用教学语言美的形式、美的内容,将文本与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能够从心灵深处引发与文本内容的对话与交流,最终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除此之外,教师应该运用语言的艺术,生动形象地表达文本的内容,充分表现出教学的语言的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情感与教育的完美结合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语文教学就是一个情感教学的过程,通过感情的渗入,从而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可以把文章中渗透的情感结合自身的发挥,完美的表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与思想巧妙的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唯美的语言表达方式,多样的语言表现形式,多种途径的触及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获得情感的交流与对话,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达到心与心的交融,灵魂与灵魂的交汇。
有研究表明,在语文教学中善于运用感情艺术的教师,一般都善于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他们以自身丰富的情感,挥洒自如地创设一个又一个巧妙的情境,强烈的感染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内心深处情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气氛也会因此高涨。而且这样的教师也都非常受学生欢迎。
结语:教育,这个永恒的话题,一直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我们的母语语文的教学,显得更加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艺术设计的合理运用,不仅能使语文教育变得多姿多彩,而且对于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就艺术设对语文教育的作用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浅层次的研究,存在很多不完备的地方。在目前终身教育的大环境下,艺术设计对语文教育的作用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成龙;;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2] 祝建军;潘革新;;让文化互动植根于语文教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王建军;;对语文教学中“文”“道”关系的再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李仁琼;钟富彬;;探寻语文教学本真,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提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