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深林绿化;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研究

前言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森林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以及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也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应着重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因为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紧密相关,并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有效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全面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对于森林绿化、生态建设、保护这三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森林绿化

森林绿化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保障。森林绿化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森林自身具有美化环境、蓄存水资源、抗风固沙的功效,它和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摇篮[1]。森林绿化隶属于生态林业事业,它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近年来,我国面临的严重的河流泛滥问题,这不仅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构成严重威胁。植被破坏、乱砍滥伐是引发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进而出现水土流失。而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功效,它在洪灾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二)森林、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系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反,经济的发展还能优化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开展,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为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毫无节制地向生态系统索取,这不仅会破坏自然资源,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时严重可能出现经济倒退[2]。

三、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因素

现阶段,我国与发到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因为我国生态建设水平并不高,影响因素众多,例如,国家的整体实力、生活水平等,具体因素如下:

(一)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人均森林面积较为理想,大约为世界水平的五分之一,但人均森林蓄积量较低,几乎名列世界末端,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生态建设不完全。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可知,相关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这是因为,虽然实现森林绿化的面积较多,但质量几乎都不合格。例如,在森林绿化中存在品种单一、成活率不高、养护不到位等问题,无法达到保持水土的功效。

(三)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规范不完整。一直以来,人们均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而导致与之相配套的法律规范不完整,外加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尚未形成有效、可行的奖惩与鼓励机制,这大大增加了森林绿化、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系数。

四、有效开展生态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一)从长远角度出发规划生态建设。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愈发关注经济效益,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现阶段,我国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破坏,其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我们应从长远角度出发,科学规划生态建设,全面分析,循序渐进。另外,还要紧密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可在现有林区内设置自然保护区,依据生态系统的实际类型合理划分、科学布局。对于国家珍贵、稀少的动植物,应加强保护。同时,在规划的过程中,还应有效考量[3]。

(二)加强宣传。宣传是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关键,加强宣传,不仅能增强社会各界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可以印发宣传手册,也可以组织观看环保视频,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来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明确生态环境是我们全人类唯一的,也是共同的生存环境,不可替代,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三)加大扶持力度。政府作为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的主要资金来源,应加大扶持力度,并将相关投资列入财政预算的范畴,提高关注度,优先开展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工作。这是因为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资金支持,经济资源是其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例如,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科学研究和防火等各种活动均需要资金支持。同时,还应全面管理在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中的投入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金,并编制合理的自然资源开发管理补偿规范,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的长远发展。另外,制定科学的优惠政策,有效发挥政府在生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积极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对于长期贡献于荒山开发的人员,应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鼓励,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使其切身体会到政府的重视度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四)注重管理。行政管理是有效开展生态建设以及全面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应注重管理。为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我们应制定具体、规范的管理职责,明确自身职责,实施逐步管理。在生态系统中,成立专门的保护管理部门,且主管部门应定期检查保护情况,同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构建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对于表现积极的人员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并严肃惩处表现消极或者犯错误的人员,如若违反法律,应对其实施法律制裁,借助法律处手段来规范和约束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工作。与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相关的各部门之间,应加强交流沟通,协调合作,全面落实生态系统重建工作,快速恢复生态系统。

(五)全面种植阔叶树。现阶段,人工生态林种植、砍伐以及修复过程中面临较多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应全面种植阔叶树,且完成种植工作后,禁止采伐,这是因为阔叶林不仅具有抗风固沙的功效,还具有较强的蓄水功能,绿化配置较为合理,大大推动了林业生态建设进程。另外,种植阔叶树时,国家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并且在特定的年限后会将其划给集体。

结语

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我们应为子孙后创造一个不存在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从森林绿化着手,有效开展生态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并妥善处理森林绿化、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保护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永续。

参考文献

[1]伊学清.森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19-26.

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范文2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是近几年才发展兴起的一种理念,他与生态学的发展是相伴而生的,并且在当前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工农业生产也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不仅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大量能源,同时也能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可见森林生态系统对人来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也将重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趋势,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趋势;可持续发展

引言: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最早开始于林业资源的管理,是从上世纪初开始兴起,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一种管理。尤其是工业大力发展时期,人们为了获取森林资源,保障工业生产对资源的需要,大面积的开采森林资源,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极大破坏,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森林生态资源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因此提出了森林生态经营理念,上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都开始实施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法规制度,人们也深刻地意识到了森林生态环境对于人类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现如今,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已经成为各国所重视的重要管理内容。

1.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概述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为人服务为原则,用开放性的方法来实现森林资源的经营发展,森林资源不仅是有机生物体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非生物体的保障,森林生态环境不仅是是资源的管理,也是生态环境的管理,虽然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还没有形一套统一的、明确的、公认的管理概念,但目前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可以按照森林树木的年龄、动植物种类、层次结构、林木的生长、更新来划分管理等级,笔者认为,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和加强对林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林木资源病虫害的防治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必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2.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趋势与发展策略

2.1加强政策性保障

首先国家应该尽快出台一系列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经营的法规制度,从法律方面给予更多的保障,另外也应该给予地方政府一些特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现状出台政策法规。地方政府应该充分重视起对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保护国土生态安全、构建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协调关系,通过政府的政策性手段,保障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2.2加强资金费用保障

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普通的民间组织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这就需要国家在此项工程中加强投入力度。国家应该尽快建立起以公共财政为主体,民间投资为辅助,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投入渠道,国家应该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的资金纳入到常规财政支出中,同时地方财政部门和林业资源部门应该紧密合作,积极配合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作为日常的重要工作内容,多宣传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好处,争取获得很多民间资金的支持,落实好国家的相关财政补贴政策,同时也要完善生态公益林的补贴机制。最后要加强金融支持,减轻林业税费负担。

2.3实施、监测和建立自适应机制

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绝不是国家的事情,也绝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他应该作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国民工程,因此,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以林业资源管理部门为主体,其他如财政部、监管部、执法部门等应该积极配合林业部门的有关政策或措施,各部门之间应该形成一个共识,加强相互理解和支持,另外,各部门之间应该多沟通和交流,尽快建立一个监测项目和信息系统,不仅可以保障各部门之间的及时沟通,也能做到相互监督,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其次在此基础上,也能进一步引进和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进一步开发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同时也能促进大家积极性的提高,加强和部门之间密切合作,从而有效的实现对森林系统的经营管理。

3.现有问题与展望

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理念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管理理念和法规制度,也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在理论和方法上还不成熟,因此这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法规和制度并不健全,我国也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健全的法规制度,以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一些研究工作还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对一些非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比较落后。另外国家在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不高,缺乏对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投入。森林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要重新认识森林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今后,我国应该尽快落实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从经济角度和生态角度来考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现状,探索建立能够综合各学科知识、协调各方利益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实施组织或机构等。通过实施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物种多样性,遏制病虫害的发生,防止地力退化,维持其长期生产力,创造出健康、稳定、能满足人类对森林产品和服务需要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林业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结语:

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目前森林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因此,要尽快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这就需要国家作为主体,尽快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投入更加集约的知识技术和设备,加强对信息的采集,从体制、法规、资金、技术和政策上入手,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作者:赵世来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滩歌林场

参考文献

[1]孙晓峰,郭蕾.浅谈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30.

[2]龙百余,刘敏,尹红艳,等.攸县黄丰桥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现状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13,36(2):97-98.

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陆生生态保护;环境监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21

水利水电工程是为适应人类防治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需要而修建的工程,在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自然环境的破坏,打破生态平衡等环境影响。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又是生态环境破坏与影响比较复杂的行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的陆生生态保护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环境监理重点工作。

1 陆生生态保护环境监理目标与原则

陆生生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分成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陆生生态系统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包括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及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等。

工程项目施工期陆生生态环境监理目标是,全面保护区域的生态系统整体性结构和生态过程,重点保护工程建设所涉及或影响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敏感目标与其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保护工程影响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滩地和沼泽等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使区域和流域生态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得到保护、补偿、改善、提高。

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原则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按照预防、恢复、减缓、补偿过程实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相结合,一般性常规措施与特殊性重点措施相结合,妥善处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功能的可持续维持。

2 陆生植被与植物保护环境监理要点

植被与植物对维系陆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生态濒危物种是指生活在特殊生境中、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极易受到自然因素或人类干扰等原因,导致其生境消失而形成的濒危物种。

2.1 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保护

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措施。受工程影响的珍稀、濒危植物,地方特有植物,名树木,都要实施有效的就地保护。在无法实行就地保护时,应进行异地移植。在植物迁地保护时,要根据工程区受保护植物的特殊性、典型性、代表性及植物生长现状、地点以及受工程影响的面积、数量等,制定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保证移植成活和可以长久地生存、生长。

根据水库淹没处理设计规范,水库蓄水前要进行清库,以保证库区水质。同时,在清库过程中关注对珍稀野生植物的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影响珍稀、濒危和特有陆生植物,不易迁移栽培的,可采取就地保护措施,主要有避绕、围栏保护、挂牌保护等措施。

建立专门的珍稀、濒危和特有陆生植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或树木园。这类具有特定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一般是残存的保护对象的集中分布区。加强对残存的珍稀和特有植物的保护,也是一种补偿措施。

对因特殊的工程建设需要而必须进行自然保护区调整的,必须按照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管规定》等有关法规执行。

珍稀、濒危和特有陆生植物保护的管理措施,主要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划定管理范围,制定生态建设规划,制定本工程陆生植物管理实施细则。

严格工程施工环保监理和移民安置区环保管理,如严禁砍伐、损坏植被和保护珍稀、濒危和特有陆生植物等。

2.2 森林、草原植被保护

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是保护植被。根据森林、草原主要种类、群落、覆盖率现状,明确影响因素、面积、数量和程度,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工程区现有的森林、草原植被保护。任何工程建设都要侵占和破坏一定范围内的植被,造成生态功能的的损失,因而需要改善其余植被的质量以补偿这类损失。制定和落实切实可行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幼林抚育规划及草原保护规划,合理调整评价区的植被结构,提高植被盖度和改生态功能。

库区要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坡度在25°以上的地段要种草、植树,实现全覆盖。坝址附近的山坡要作为重点,恢复和重建植被,不仅实现高覆盖盖率,而且要注意景观美化,四季有花有绿。

在工程施工期间,采用巡山和O卡方式进行森林管护。严格管理管护禁伐区内的森林、灌木林和限伐区的森林、部分灌木林和商品林区的部分林地和禁牧区草原。根据森林草原资源的分布、林草布分结构、生态地理位置等因素,划分管护片、责任区(或地块),使资源保护落到实处。

对可能恢复为耕地的施工迹地,必须恢复为耕地,大力造耕地以发展种植业,对工程建设施工中形成的次生裸地要及时覆土,还林还草。

2.3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和管理

在工程建设施工期,进行生态影响全过程环境监理和监测,环境监理区包括主体工程建设区、移民安置区等及施工有关的区域和涉及敏感保护目标的地区。施工期主要监测水环境河流水质变化及噪声和空气污染影响。监测野生动植物生境的变化,区域植被动态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整体变化,敏感环境区情况和重要敏感保护对象的生存发展状态,采取的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工程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

3 陆生动物及其生境保护措施

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学研究价值的受工程影响的珍稀、濒危、特有陆生野生动物,都是环境监理重点保护对象。

3.1 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

施工期间的野生动物保护的就地保护,是根据拟保护动物的特殊性、典型性、代表性及重要性,按分布现状分析确定保护动物与工程相距位置及影响程度,按其生态习性,尤其是繁殖的习行环境要求和食物来源情况,提出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

对无法实施就地保护而受影响野生动物又具有异地生存能力的,可采取迁地保护措施。迁地保护措施方案还要在试点或科学试验基础上确定。应选择在动物迁徙时期进行个体捕获、运输、栖息地安置,在新的栖息地要配备饮用水供给,修建防护栏,进行食物供给、疾病防治等养护管理工作。

建立“生物通道”, 陆生动物采用就地保护措施确定其保护范围,建造专门通道、护栏、警示牌等工程。野生动物种群普遍衰退和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生境“岛屿化”。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就必须打破阻隔,使野生动物“岛屿”式生境相互联系起来,建立“生物通道”。

3.2 工程施工和移民安置区严禁捕猎野生动物

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施工期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保护动物。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地势比较平坦、水流缓库汉进行有效的管护,严禁捕杀水生经济动物。严禁任何人对鸟类进行猎捕。严禁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捕杀两栖和爬行类动物。

3.3 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

水库蓄水期,库区的野生动物和自然疫源疾病的传播者(部分鼠形兽),将向非淹投区转移,在库周其密度将有所增加。此时,既要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关系,又要重视对非淹没区的人、畜和工程施工人员的自然疫源疾病防治和防疫工作。

3.4 减少施工爆破对动物的惊扰

要减少工程施工爆破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做好爆破方式、数量、时间的优化。在鸟类繁殖期,尤其须防止爆破惊扰,对爆破施工应规定避开动物繁殖期。

参考文献

[1]张保利,杨林.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监理100问[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张保利,杨林.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实施要点[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3]王伯铎,刘旗龙.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规范[M].北京:《陕西环境优秀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

[4]邓彦,葛鸿,康海涛.输变电工程施工期环境管理要点[M].北京:《陕西环境优秀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

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范文4

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一)加强保护是中国和世界的共同要求

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态文明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最独特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省环境承载能力较为脆弱和人口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有序和合理开发生物、矿产、水能和景观等自然资源,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当地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且是中国和世界的共同要求。

(二)***生物多样性独特而丰富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是指:在自然区域上属于喜马拉雅山系东部的横断山脉纵谷区,行政区域包括迪庆州的德钦、香格里拉、维西县,怒江州的贡山、福贡、泸水、兰坪县,大理州的大理市和宾川、剑川、鹤庆、洱源、云龙县,丽江市的古城区和宁蒗、玉龙县,保山市的隆阳区和腾冲县,共5州(市)18县(市、区)。

这一地区地形地貌特殊,气候复杂多样,拥有中国三分之一左右的高等植物和动物种数,是全球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属中国三大特有物种起源和分化中心区域之一,分布着丰富而多样化的基因资源和动植物类群,保存有大量古老的生物类群,是中国原生生态系统保留最完好、垂直生态系列最完整以及全球温带生态系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地处亚洲四大江河的上游,既是生物多样性宝库,又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已被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列为全国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优先重点保护地区。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初步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编制相关规划,颁布了一批地方性法规,不断加大投入,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以建立保护区为主要形式的保护措施得到贯彻落实。***现有3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碧塔海、纳帕海和拉市海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三江并流保护区”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创建了统筹兼顾保护与开发的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模式,建立了一批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生态监测站点、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场和收容拯救中心。***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金丝猴、白眉长臂猿、羚牛等数量明显增加,秃杉、红豆杉等珍稀植物人工繁育取得较大成效。

--转变发展方式日益受到重视。在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省政府出台《云南省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审批制度》等文件,提高了重大项目的环境标准和准入条件,加大了执法力度。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强化环境整治和节能减排,减少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

--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有所提高。充分发挥和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公众参与度增强,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率;编写出版动植物志书,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指导;积极开展与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交流合作,提升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野生物种种群小、数量少、地理分布狭窄,区域内生物种群的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十分脆弱。二是受利益驱动,盲目采集、猎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贫困面大,生产方式粗放,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过度依赖,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四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仍然不足,全民保护意识仍需加强。五是保护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能力建设滞后。六是体制不顺,管理多头,缺乏统筹保护的长远规划和明确目标。

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要求

(五)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的要求,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坚持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坚持运用综合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坚持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进一步丰富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独特优势,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保护目标

到20**年,基本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保护能力得到加强,保护区面积达到区域总面积的13%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左右,18个县(市、区)主要城镇配套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均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以上,5个州市跨界地表水断面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规定的水质要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个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必须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总量指标之内。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得到有效保护,重要物种得到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损失进一步降低,原始和典型的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维护。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得到普遍提高。

到2020年,形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管理高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所有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绝大多数特有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参与程度明显增强,区域内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能力明显提高。

(七)处理好四个关系

--保护优先与合理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实现更好的保护,牢牢把握开发利用的底线和保护的红线,坚持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以生态修复扩大环境容量,以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重点防范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破坏,以良好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统筹协调保护与开发中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物种实施重点保护。

--科学规划与分类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引导调整经济布局,指导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按照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做好生态功能区划,针对不同资源的特性和敏感度,对各地区的保护与发展实行分类指导。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强化投入和引导,确保政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统一管理。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社区志愿者和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争取国内外的支持,形成全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格局。

(八)保护重点

重点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生物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完善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护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保护网络,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物种绝迹和生态功能退化。以各类保护区、保护地、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为载体,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对***有分布的物种给予重点保护。对尚未纳入重点保护名录的濒危珍稀野生生物也要严格保护。

以各类保护区和其它野生动植物主要原生地、栖息地、迁徙地、生物廊道以及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区域为核心,努力维护现有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功能,切实保护好生态系统多样性;积极抢救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加强特有物种保护,有针对性地开展就地、近地和迁地保护;加强动植物离体保护工作,保护好遗传基因多样性。

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湿地公园;湿地;保护;恢复

【引言】:湿地是地球上的重要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调节气候、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非常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但随着我国越来越大的人口压力和随之而来的资源压力,和部分人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国内不小面积的湿地遭到破坏,被无节制的掠夺式开发,转变成耕地或建筑用地等,是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湿地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因此,保护湿地已成为世界各国进行环境保护的重点方面。

1、新疆湿地公园概述

新疆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大部分经国家批准开展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以方便进行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再加上新疆的气候特点,多沙尘的特性,湿地保护成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新疆地区的湿地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三大山系和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各类湿地总面积将近400万公顷,其中面积大于100公顷的湿地有400多个,截止2015年,新疆共计试点建设湿地公园42个,占全国5.9%,总面积896214 hm2,湿地面积602726 hm2,分别占全国面积的28.0%,28.3%。建成的湿地公园有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温泉博尔塔拉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多个。

2、新疆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2.1生态效益方面

建设湿地公园能够减缓湿地退化的趋势和速度,将湿地纳入日常保护管理,对容易受到破坏的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扩大湿地有效保护面积;湿地公园的合理布局和科学管理将有效制止湿地质量下降、面积减少的趋势;能够保护和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为湿地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繁殖和栖息场所;能够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湿地有良好的调节气候的功效,大面积的湿地建设能有效改善区域环境,一定程度上调节区域气候;保护水资源,大多数湿地建设在水源附近,能有效保护区域内水资源的水质,维持水量,保护周边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2 经济效益方面

湿地公园的建设同时开展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湿地知识科普等活动,促进地区的旅游收入;提供就业岗位,湿地公园的建设能够提供大量的旅游业、建筑业、饮食、交通业等方面的就业岗位,缓和地区的就业压力;拉动其他产生发展,湿地的开发能够拉动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包括旅游业、交通业、建筑业、饮食业等,构建特色的湿地经济,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提供优良的湿地产品,每个湿地公园都有自己的特色物N,比如说藕、鱼、水产、植物等,带来较大的经济收入,同时还可人工培育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物种。

2.3 社会效益方面

湿地公园的建设能够提高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尤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态教育基础,提高群众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意识和认知;为群众生活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湿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气候,减少灰尘和噪音等,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保护健康成长;另外,还能够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提高区域知名度,推动区域的景观结构变化和建设发展;为湿地方面研究提供场所和平台,为各个湿地之间和地区之间在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研监测等方面提供良好的交流和合作条件。

3、新疆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的主要措施

3.1水系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水源的污染和水系破坏是当前湿地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湿地区域附近的工业污染、农业生产污染、周围居民生活污染河湿地公园内部污染是威胁湿地环境,影响水质的主要方面。针对这个问题,湿地公园要加强上游及附近地区的污染控制,加强周边地区污染的治理,减少外源污染,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禁止向湿地范围内倾倒污水、垃圾、或富含N和P等营养物质的东西。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制定环境破坏行为的惩罚措施 ,严禁游客乱扔垃圾、吐痰、随地大小便等行为,建立密度合理的垃圾箱和公厕等基础设施,及时清理公园内的垃圾,控制内部污染。建立完善的生态过滤系统,采用无污染的水处理工艺,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提高湿地公园本身的水质净化能力。

针对水系破坏问题,公园应加强河道管理,严禁破坏河道的行为;开展水系疏通,积极清理河道中的淤积,优化河道采砂迹地;重点保护现有的水岸,保证其拦截泥沙、消减洪峰、消减污染等的作用,并运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模式积极修复受损的水岸,提高水岸的生态缓冲功能。

3.2生物多样性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生物多样性的退化是湿地保护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湿地公园应积极修复退化的植被、草地,程度较轻的区域实行休牧,使土壤逐渐恢复肥力,植被得到休养生息,扩大植被生长,提高种群密度,改善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对植被退化严重的地区实行禁牧,积极补种适宜生长的植物,并对土壤进行松耙、施肥,以外力干扰促进植被的恢复。严格保护和保育芦苇沼泽,移植一些耐污、生长要求低、根系发达、美观的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不仅为水中鱼虾等提供饵料,为鸟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还能提高沼泽的净化能力。对河道中退化的洲滩湿地进行修复,种植乡土湿地植物,完善湿地生态结构,禁止人类活动,构建良好的生物栖息地。针对各个湿地特有的湿地动物,建设和修复典型的水禽栖息地,根据不同水禽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要求,建立不同类型的栖息地,营造生态鸟岛,投放人工鸟巢,吸引鸟类栖息和觅食,为水禽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

【结语】

新疆湿地公园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有助于开发和保护湿地资源,改善新疆地区的气候,保护生态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舒勇,唐梓钧,陆鹏飞,宿明.类乌齐紫曲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6,35(3):29-32.

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城市湿地;保护;可持续利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 S3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湿地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城市湿地保护也已成为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新的资源利用方式的采用和传统资源利用方式的改进创造增加了收入流,并产生了减轻资源压力的间接效应。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城市财政收入的增加,又提高了城市管理方对受城市湿地保护影响的社区居民给予补偿的能力。因此,城市湿地保护日益得到重视,并获得财政支持。必须要明确的是,城市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互相排斥,关键在于实现城市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寻找一个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城市湿地作为公共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其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自我再生。如果每年使用量不超过资源存量的年增加量,资源的长久利用是可能的。资源再生的速度越快,城市湿地的可持续利用越可行,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大。城市湿地保护的关键是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城市湿地保护则应基于对城市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护。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对国土功能区的划分,城市管理者可将城市湿地规划为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合理配置、利用资源,及时掌握湿地的演变趋势并适时地进行动态调整。对湿地的开发利用应注意保持湿地的基本结构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加以利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城市湿地的概念及其特点

由于湿地性质的复杂性、种类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广泛性,科学界对此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国际上使用比较广泛的是《湿地公约》中关于湿地的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这是一个以管理为目的的广义的湿地定义。从定义可以看出,湿地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的生态交错带,最突出的特征是由水因素主导的生态系统。城市湿地是一个新的概念,诞生也就十来年,它是城市化进程中针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提出来的。对于城市湿地的内涵有多种理解,但其共同的观点是:城市湿地是分布于城市(镇),受城市影响,在生态学属性、景观格局和功能服务等方面已明显不同于自然湿地的人工、半人工或城市建设中残留的自然湿地。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城市湿地包括了城市区域之内的海岸与河口、河岸、浅水湖沼、水源保护区、自然和人工池塘,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具有水陆过渡性质的生态系统。

城市湿地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与乡村或荒野的“自然湿地”相比,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社会和生态服务功能为主。物质生产功能弱化,非物质生产功能相对增强。二是安全防护地位突出。由于城市人口聚集、经济发达,城市湿地在环境调节和自然灾害防控方面的意义更为突出。三是文化教育优势体现。提供体闲娱乐和环境教育方面服务。因此,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或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安全的保障和城市文明的象征。城市湿地保护与恢复不仅影响到城市的水安全和生态安全,而且可以充分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二、以生态效益为根本,充分体现湿地功能的重点责任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湿地功能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首先,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作用。它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物种保存和物种多样性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能显著,是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的重要载体;在降解污染物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有毒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第二,湿地具有强劲的经济功能作用。它为人类生活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重要的水资源、独特的矿物资源和能源、水运等重要资源。第三,湿地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作用。它既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直接功能,还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总体来看,湿地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功能主体,是其三大功能交替作为的自然综合系统。

三、城市湿地保护与城市湿地退化

城市湿地保护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与城市湿地退化密切相关的。湿地退化是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与生态系统相关联的生境的破坏和丧失。城市湿地的退化是指由于人类对湿地资源过度或不合理的利用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得湿地生态系统结构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功能衰退、湿地生产潜力衰退以及生物生产力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态势和现象。城市湿地保护的目的是防止湿地退化,因为处于城市化地区的湿地资源未被利用或其价值未被充分认识,只能说明人类还缺乏利用湿地的能力,及未能正确认识湿地资源的效用。如果人类有能力选择更有效的城市湿地利用方式之时城市湿地退化已经发生,这就是自然资本的浪费。从全国与重点区域城市湿地退化的历史与现状来看,湿地退化的影响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不合理利用、管理因素和技术因素。不同因素发生的主要区域与主要影响方式并不相同(表1)。除湿地开荒明确受到政府限制并有相应的退田还湖等措施外,其余各种影响因素仍在起作用,这将对湿地退化造成严重威胁。可以说,近期湿地退化的趋势仍难以迅速扭转。

三江源地区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同时降水量逐年减少,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了“三江源”地区的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

城市湿地退化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一览表(表1)

城市湿地退化的人为因素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对表1城市湿地退化的人为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对城市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城市湿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技术缺陷、管理不善是使得城市湿地资源退化加剧的管理因素。城市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技术缺陷和管理不善往往与城市经济发展相伴随。威胁城市湿地资源的两大因素,是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和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所有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城市湿地作为废弃物的垃圾堆和廉价资源的来源地。如果法令或政策不禁止这类湿地破坏的话,经济增长可能会更快。但是,城市湿地吸纳废物的能力及提供资源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而且随着收入的增长,可接受的城市湿地污染水平呈下降趋势。城市今天的快速发展如果对湿地退化造成重要影响,就将减少未来的社会福利,并带来治污和修复的费用支出。因此,城市湿地保护有其迫切性。

四、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目前,对于国内外城市湿地保护的研究集中在建立湿地生态保护区及湿地公园、开展生态旅游、加强湿地立法建设等方面。但仍有一些不合理的湿地开发行为导致城市湿地面积减少、污染严重和湿地功能退化,削弱了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1、快速城市化与湿地保护的矛盾日益激烈

20世纪初至今,城市人口增长了近10倍,城市人口比例从14%增长到50%。快速城市化不仅使湿地面积减少,生境破碎化情况加剧,也导致了城市湿地生境的丧失。快速开发建设、城市建筑、垃圾、噪声、水体和大气污染都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威胁。另外,众多的堤坝阻断了湿地内水体的水力联系,使湿地的水环境状况发生了物理改变和重组,将湿地的功能人为地紧缩于堤内,削弱了湿地的天然功能。

2、城市观光旅游对城市湿地的破坏十分严重

近年来随着湿地开发及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接待的游人量也在不断增加,这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另外,从游客的构成情况可以看出,作为城市型湿地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本地游客比例较大,这使其旅游市场的波动性减弱,在旅游季节,只有高峰而没有低谷,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使受损的生态系统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恢复。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若干扰超过生态阂限,将使整个生态系统趋于崩溃。

3、经济利益使湿地利用过度,破坏生态平衡

保护湿地近年来才提上日程,大量的城市湿地因追求暂时的经济利益而遭到破坏,部分湿地被改造为耕地或鱼塘,湿地植被过度采伐利用造成湿地物种锐减,频繁的水系清淤、滩涂改造使得湿地水陆环境发生改变,湿地生境被破坏。

五、城市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措施

1、合理规划保护城市湿地资源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应列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把湿地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推动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加大湿地调查研究力度,建立系统的湿地信息库,依据不同的城市湿地功能特征,确定不同的治理目标和措施;采取前瞻性的规划理念,以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达到维持城市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和确保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按城市湿地所处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进行综合规划,科学的提出最佳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方案、整治目标和可操作措施,正确指导城市湿地的开发利用,实现城市湿地的功能性开发,发挥城市湿地的综合功能效益。

2、推动公众参与有效保护城市湿地

湿地复杂的生态系统为生态教育提供了极佳的场地,休闲和娱乐是城市湿地主要的功能之一。利用湿地进行生态教育是国际通行且广受欢迎的做法。只有让公众参与到湿地保护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湿地保护。因此,要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湿地、认识湿地,想尽各种办法、利用各种机会,把湿地的重要作用告诉社会大众,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湿地生态文化教育的内容包括生物、生态、地理、土壤、水文、环境、乡土文化等,既可作为大众化科普教育,也可作专业化教学,在城市湿地可规划建设自然馆、湿地馆、生态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积极融入生态文化内容,从整体上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湿地科普宣传要重视大众媒体的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书刊等广泛宣传湿地的重要功能作用和保护意义,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如每年通过湿地日主题进行大力度的宣传,让大众感受到湿地的价值。

3、以适当的制度安排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湿地保护

除了以经济利益为诱因,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城市湿地保护的积极性外,还可采取合适的制度安排,以非政府组织为依托,鼓励民众参与城市湿地资源的保护。根据科斯定理,环境的不同使用者之间会就资源的配置进行谈判和讨价还价,从而实现自然环境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由此可以设想,市场中存在三个利益集团:民众、企业和政府。具有生态消费理念的民众监督政府,防止其失灵,并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督促其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政府严格履行环境监控的政府职能,督促企业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道路,并对民众增收生态消费税,实现政府基于生态保护的第二次分配,为大众供给诸如环境教育等更多的公共品;企业则要实现产业技术升级,以更有效地保护城市湿地。这三个利益集团重复博弈,最终将实现帕累托最优。在这个利益三角中,民众为“顶角”,而政府和企业则分别是三角的两个“底角”。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民主的进步,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作用日趋明显。相对于政府而言,非政府组织与基层民众和社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能够更便利地对城市湿地保护的热点问题进行探索,继而完善政府的政策体系,并由政府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当前,民众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因此,政府应建立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赋予非政府组织更多的社会职责和参与城市湿地保护的权力。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引导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城市湿地保护。

结束语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改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和恢复退化湿地,建立良好的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吕宪国.城市湿地概念和功能及中国城市湿地保护[J].生态学杂志,2007.

[2]张永泽,王恒.自然湿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01(2).

[3]李春晖,郑小康,牛少凤等.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