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际关系对社会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际关系对社会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劳工标准;SA8000认证
【中图分类号】F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1-0107-03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批准号:05YJ2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苏小玲,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壁垒;周裕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李峻峰,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江西南昌330013)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的富裕程度、教育水平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社会关注意识日益增强。人们不仅关心自己需求的满足,还进一步关心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和长远的利益。这必然要求企业在生产时不仅考虑到眼前的效益,还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由此,SA8000应运而生。社会责任管理体系(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以下简称SA8000)是一种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动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其宗旨是确保生产商和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
SA8000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认同和首肯下迅速获得了广泛支持。一些跨国公司为了避免其品牌形象受到影响,已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它们要求产品配套企业和合作企业均要遵守这一标准,从而迅速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扩展到作为生产制造基地的一些发展中国家。
一、SA8000对江西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
SA8000将社会责任和管理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组织尤其是企业的道德行为,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劳工权益,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SA8000对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影响还是比较大。江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经济的外向性色彩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较弱,故而受SA8000的影响目前还不是非常明显。通过对江西相关出口企业的调查,以及与中西部省份经济贸易发展的比较,SA8000对江西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耗费企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更多的管理费用和成本以满足SA8000的要求,从而削弱了企业的传统竞争优势
国际竞争力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它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因此,企业的竞争手段可以划分为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也就主要取决于成本和产品差异性这两个因素。
据估计,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1/30-1/50。江西作为中部内陆省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也是其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较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廉价劳动力是一个两面镜,一方面说明我们具备较强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劳动力比较优势也折射出企业对员工生活福利、生产条件等劳工权利保护得不够与不重视的状况。
现阶段,与中国总体情况相似,江西在服装、纺织、制鞋、化工原料等主要出口行业的部分企业还存在着工作时间较长、职工福利较低、生活环境较差等现象。而这些企业利润空间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这些企业要达到社会责任标准,不仅要大幅度提高职工工资,而且还要加大技术、环保和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投入力度,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从而导致产品成本的增加。更何况要实施SA8000的认证和维护,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申请和更新,这无疑将大大增加成本,传统的竞争优势会大打折扣或者不复存在。
2.直接导致对劳工标准敏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困难
近年来,在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的强势推动下,江西省外贸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继2004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35.32亿美元后,2005年,江西省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出口突破24亿美元,同比增长20.5%,再创历史新高。但从贸易结构、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构成上看,江西省对外贸易还处在成长基础较为脆弱、增长方式相对粗放的阶段,出口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不高。即使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大部分是组装的外国商品,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很少,低价竞销,以量取胜仍是江西省出口产品竞争的主要手段。
随着SA8000标准的实施,受影响较大的当属那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服装、玩具、鞋类和化工原料等,而这些都是江西省现时的出口重头产品(见表1)。
3.降低对外资的吸引力
近年来,江西吸引外资的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2005年全省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40家,合同外资金额38.76亿美元,同比增长24.5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4.2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04%,完成年计划的104.81%,再创历史新高,连续3年保持中部地区第一。同时,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截至2005年底,美国微软公司、沃尔玛、德国麦德龙、法国达能、日本友利电、富士胶卷等世界500强企业先后投资江西。随着重大项目的入驻,实施了一批填补空白的大项目,引进了大量先进适用技术,有效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了企业的配套能力。
江西吸引外资步伐的明显加快,除了潜在的经济发展速度促进因素之外,廉价的劳动力也是外商投资的动力之一。如果将劳工标准提高到SA8000规定的水平,劳动力成本必然要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将下降,跨国公司也会担心其分包商不能达标而不愿来中国投资,从而影响江西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和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与发展。
4.劳动力优势可能因SA8000而变为劣势,影响就业和经济发展
在“十五”期间,作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省份,江西就业的巨大压力依然存在,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仍处于增长高峰期。预计江西城镇平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员达到100多万人,加上农村向其他行业转移或外出务工的至少100万过剩劳动力,就业总量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因此,如何发挥江西作为制造业基地的优势,为制造业的广大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创造就业岗位?如何结合实际发展适用技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适用技术和先进技术之间形成合理有效的组合?做好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等问题,都是关系到江西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头等大事。
充分就业是经济增长源泉。如果达不到SA8000的要求,则劳动力的优势可能丧失甚至变为劣势,过多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安置也必将对江西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政府和企业的应有之策
(一)政府对策
l_制定经济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贸易也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追求出口增长的数量,还要追求出口增长的质量;不仅要追求投资增长的数量,还要追求投资增长的质量,及其与生态环境保护、劳动条件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政府应加快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扶持部分在出口可持续发展上尤其是在劳工管理方面作出贡献的典型企业,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予以支持。
2.建立SA8000的预警机制。国际标准化机构和各国政府及其标准化机构经常对其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如果企业信息不畅,不能按照已经变化了的法规和标准要求生产产品,在出口时就会遭遇壁垒。因此,建立一个包括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专业服务部门和出口企业在内的高效运作的SA8000预警机制,积极关注社会责任标准的发展态势,全面收集SA8000的预警信息;建立SA8000信息中心和数据库,方便企业查询,为企业和有关行业提供预警服务。
3.加强国内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工管理,改善国内劳工条件。政府应合理借鉴社会责任审核中的具体方法,广泛吸纳工会、行业协会和相关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管理,逐渐建立起开放的、有社会代表性的劳动保障诚信制度。政府应支持国内企业改善劳工条件,必要时提供培训、资金等方面的资助,对企业在改进劳工条件、提高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的投资给予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劳动工资成本,改善工人的劳动待遇。劳动监察机构应当依据我国目前已有的相关行业和工业劳动标准,如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l8001)、《劳动法》等,加强劳动监察力度,查处违法行为,特别要加强对社会责任运动重点关注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劳动监察,及时公布劳动监察结果,对于使用童工、违反工资和工时规定、存在严重职业安全的企业处以重罚。
4.加强对SA8000知识的宣传、培训。当前,在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的同时,应加大对其宣传力度,使企业界和社会各界对这一标准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积极意义与不良影响有明确的认识。并且,还应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训,培养企业主和政府官员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使企业自觉提高劳工标准。让企业认识到不仅要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更应该学会以社会责任为战略点来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指导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积极通过SA8000认证,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企业对策
1.充分认识SA8000的客观存在和重要性。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是市场经济中自利的基本经济组织,其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而十分强调对股东权益的保护。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也开始注重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然而,长期以来,企业对员工的权益却关注甚少。在经济落后、产业结构层次低的发展中国家,因就业压力大、经济发展急迫等因素的影响,对员工权益保护不力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企业现在应当看到SA8000的兴起反映了现代企业存在价值的演进,体现着当代社会对企业的一种期望,提供了一个社会组织的规范运作模式,代表着企业将社会责任当作自己责任的先进管理理念。企业应该超越单纯的经济活动,担负起更加广泛、更加体现人本精神的社会责任,以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实现长远、持续的发展。
2.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严格执行社会责任标准的规范。与传统经济学理论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利润的观点相反,国内外实践证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绩效呈正相关的关系,在经营管理中执行SA8000标准并贯彻企业社会责任还可以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重新设计制造成本结构的目的。企业应当调整经营方针和策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将SA8000规范的各项要求融入企业的管理体系之中。同时,要对供方加强控制和约束,保证企业产品从原料采购到生产的全过程都能符合规范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冲击。
人际关系对社会的影响范文2
一、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
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却存在一些不良倾向与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自我中心倾向。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对别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而对自我要求过低。这种自我为中心的态度,给他们的人际交往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以至于部分大学新生很难真正适应大学的环境和集体生活。
(二)功利化倾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深化,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重人际交往的物质实惠。“有用即真理”的实用功利价值观在当前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占有一定的市场。
(三)消极闭塞倾向。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交往的主动性,甚至将孤独作为了一种“时尚”,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人际交往问题。由于缺少交流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消极闭塞,不与别人沟通,常常容易导致性格的偏执,从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危机之中。
(四)虚拟淡漠倾向。网络虚拟交往具有两面性,在扩大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与对象的同时,也易使大学生出现忽视了现实的人际关系,表现出逃避现实的心理现象。大学生一旦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受阻,就会转向虚拟社会寻求安慰和满足,淡漠面对现实人际环境,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他们更加沉溺于网络,脱离现实,最终导致退缩孤僻、自我封闭,人际关系出现淡漠与疏离。
二、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不适原因分析
(一)社会的因素。一方面,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和社区环境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加上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情感的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物质利益的交换,带着功利的色彩与同学交往等。
(二)家庭的因素 。在进入大学之前的中学阶段,家长、学校和学生的全部心思就是升学,过分注重他们的学习成绩,忽略了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造成交往面的狭窄,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也很难改变,尤其对异性之间交往的非科学教育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大学新生的交往。
(三)校园环境因素。大学具有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吸纳多方面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矛盾。与中学比,大学的管理模式较为松散,强调个人的兴趣与发展。大学是走向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社会人员交往,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象成分较为复杂。
(四)大学生自身心理因素。当前校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的特殊时期,已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大学生自身心理不健康,是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主要原因。
三、调适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不适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性,引导他们积极适应从原初较为简单的人际关系向新的较复杂的人际关系过渡的过程。对大学生来讲,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不仅是环境的要求,也是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并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对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其摆脱社会的一些不良因素对其人际关系的影响。学校层面,对大学生的教育应从一味的知识灌输转移到注重其能力的培养。如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家庭层面,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与父母的关系上。父母或是大学生都应主动与对方进行交流,探讨,以增进彼此的亲切感。
(三)培养完善的人格品质,增强自我认知能力。人的个性品质在人际交往中会直接影响人们之间的吸引程度。因此,大学新生应加强自我教育修养,完善个性结构中的优秀品质,克服其不良因素,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关系对社会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体育运动;人际关系;交往;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006-01
一、体育活动与社会适应
人具有两重性,即人既是有着细胞器官等组织系统的生物人,又是有着丰富情感和独特个性的心理人。从本质上看,人生存在这个社会,扮演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因此,人是离不开社会的,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适应社会环境。而体育活动就如同人进入社会环境前的“模拟场”,是对人能力的最好的检验工具。体育运动技术和运动方式的高量换率,对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由于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很有可能今天的尖端科技一夜之间就被淘汰,知识更是如此。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拓宽人的知识面,不断地培养人的应变能力,使人在社会环境中乐于和有能力接受新知识。体育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这一动态系统的最大表现是运动技术和方式不断追求最佳效用的有序进程。
二、体育活动能培养竞争与合作能力
竞争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根本性的巨大动力。竞争越多,竞争体制越完善,发展速度越惊人。通过体育活动,能培养人的竞争意识,体育竞赛的瞬息万变和环境气氛的变幻莫测,是培养人适应社会竞争环境的一种模拟训练。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培养人的竞争意识犹为重要,体育活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激烈的竞争性是现代体育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体育运动之所以被人们狂热崇拜,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以最直接,最不加掩饰的竞争方式,呼唤着人的原始动能,激发人体潜在能力的发挥,体育活动可以激发人对竞争的热忱,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驱除懒散,焕发热情,追逐成就,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遵守游戏规则,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对培养人的竞争意识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作用。
三、体育运动、人际关系和交往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进行的;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所以说,体育运动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往往折射出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人只有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建立一种特定的关系。在特定的关系下才能进行特定的交往;与此相对应,良好的交往能稳固或改善人际关系,进而使其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下发展得更完美。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
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相对的静态标准;而人际交往是建立在一定人际关系之上的动态过程;但它们的存在都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人际关系的特点是具有情感基础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即是以人为本位的思想;人类在不同的追求过程中建立了种种关系,在这种互动关系之中加强了相互往来。体育运动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是建立在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交往基础上而存在和发展的;体育运动与人际关系和交往之间也同样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为了更好地从事体育活动以获得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我们有必要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从而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以及科学的方法。
四、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营造良好和谐的人际交流环境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素养,还应当具备很好的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和谐、积极、平等的气氛,注重学生的共同参与,以活动中的体验为基础,强调情绪感染和共鸣,让学生愿意交流乐意交流。
(二)积极开展合作学练,增加交往频度
合作是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体育教学与活动中,大多数是集体形式,因此,必须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教师应认真构建课堂进程努力创造条件增加师生、生生间的交往频度,促进他们共同、开放、包容地学习,培养惠人合作精神。
当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平等交际、、理解信任、互尊互助的原则,这样才能产生积极作用。
(三)采用多种教学评价,让每个人体验成功
学校体育目前均采用以运动成绩作为教学与考核的主要依据,以运动能力代替身心素质。即通过一些量化的数据将学生分成几个等级,使体育学习不良生一直遭受挫折,体验不到成功,即使再努力也不如人家轻轻一跳,进而对体育产生“厌恶”的情绪。这无疑对构建良好的师生、生生交往产生障碍。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灵活的评价方法,只要他们努力了,有了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另外,还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评价者要充分尊重他人,从客观实际出发,以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形成。
人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前进,社会属性日显突出,能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共同目标。大学体育对这一目标的实现有着突出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体育教育,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学会与人友好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一个人的教育来自于方方面面,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是学校、社会与家庭共同努力的目标。
人际关系对社会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和谐;人际关系;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32-01
1.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的必要性
1.1 现代社会呼唤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目前,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国家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地位,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职业教育已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职业院校中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的构建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呼唤。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年青一代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学生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个成功人士,专业技术水平占40,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占60%。因此,培养大学生与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质十分重要。
1.2 学校的发展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需要优良的育人环境,健康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这是学校发展的内部条件。如果校园人际关系不和谐,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时有矛盾发生,互相攻击,正常的教学秩序得不到保证,学校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长期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学生为人的基本道德教育的缺失,导致一部分学生在日常交往中不懂得如何待人接物,不懂得与人为善、和睦相处。许多学生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弱,心理承受力差,矛盾、摩擦、冲突时有发生。学生由于性格懦弱,不善交流,最终导致忧郁症,甚至于心理崩溃走向极端的现象也偶有发生。这些事件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学校发展的进程。所以,加强对学生人际关系教育是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1.3 学生的现状渴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今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养成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固执,甚至蛮横、霸道、目中无人的个性。加上现代封闭的居室,高科技的玩具(电脑、手机),使学生与社会、与自然、与他人交流甚少,人际交往范围小、能力弱,与现实社会相差甚远,人际关系先天不足。
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除了满足物质层次需要外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即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心理需要。人们总是希望加入某种群体并为之接纳,从而获得归属感。学生的青春期特点决定了他们迫切需要交往,强烈渴望友爱。但由于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重视感情,甚至以感情代替理智,加之于人际处理能力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引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交往能力。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人际问题。为形成良好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奠定基础。
2.营造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方法与路径
2.1 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学艺术的人多才多艺,学校要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示的平台,开发学生丰富的文艺资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艺术学院教学楼的墙壁可不停变换着师生的艺术作品,不定期地在过道或走廊上展览学生的习作,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相互交流、展示与促进。
笔者所在的艺术学院每年都有"文化艺术节",这是一种大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艺。学院将各类艺术比拼中脱颖而出的优胜者汇集,推出了一台精彩的喜迎新年联欢会。舞台上表演的学生满脸的自信与自豪,舞台下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同班同学出场,满脸的自豪与羡慕。此刻学生的感情最容易产生共鸣,从而会彼此欣赏与接纳。
学校是一个大舞台,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展示"美"的机会,学生中"丑"的现象就会减少。有利于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和艺术类校园的文化特色。
2.2 教给学生人际交往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1)尊重的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人际交往中最愚蠢的做法就是伤害别人的自尊,这往往是引发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冲突的直接原因。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尊重学生,把"尊重、平等"等理念输送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让学生知道,只有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才会真正地得到别人的尊重,从而形成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好、和谐的关系。(2)宽容的艺术。宽容是人类的美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在犯错时心理上的渴求是得到宽容。一个不懂得宽容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快乐的人。宽容与友善是同行的,人与人难免发生磕磕碰碰,这个时候,双方都要以宽容、友善的态度,一方真诚地赔礼道歉,另一方要宽容、谅解别人,只有彼此做到宽容、友善,就能"化干戈为玉帛"。一个人只有学会宽容与友善,才会有真正的快乐,人际关系也就必然和谐了。(3)赞美的艺术。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希望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一个人决不会对鄙视自己者有好感而会对重视自己的人有好感。赞美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既善于发现美。这也是艺术生必备的素质――发现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素质。
得体的赞美还能引导对方发展自己的优点,因为你的赞美会焕发他的热情而朝着你赞美的方面努力。如果你想在同学朋友中受欢迎,就要学会赞美与欣赏他人。一个自负、唯我独尊、不懂得赞美的人是不会有真朋友的。
2.3 学以致用,及时肯定,稳步提高。生活是个大课堂,无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教师必须注意让学生学以致用。笔者每上完课就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大胆应用所学,并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实践的效果。
针对学生的实践应用,及时肯定并鼓励他们多与身边的同龄人交往,学会珍惜身边的资源,这样你每天就会得到许多实实在在的快乐。一个人如果连与自己人都打不好交道,将来如何立足于社会呢?教师解答学生的疑惑,有时"情景再现",让学生现场互动,加深理解,学生从中会得到启示,不断增强了生活中的交往能力。
总之,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和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冯兰主编《人际关系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李兴国主编《公关礼仪》M,线装书局,2002年版
[3] 江畅著《幸福与和谐》M,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人际关系对社会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高职生 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
一、高职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高职生入学后,由于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许多新问题,特别是人际关系问题。就目前高职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来看,普遍存在着缺乏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凭借自己的认知来处理、新的学习带来的焦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等,都会产生此类问题,导致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不和谐。高职生普遍和老师的关系处理方面问题较多,让许多学生产生心理恐惧。
高职学生面对众多的人际关系,存在不少心理误区。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自卑心理。有些学生因为经济条件、外貌特征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影响,容易产生自卑感,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因而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随声附和,缺乏主见,不能充分发挥自己人格魅力。这种心态易造成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魅力和独特的个性。
2.怯懦心理。主要在于一些大学生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的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3.猜疑心理。有猜疑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当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在讲自己的怪话。还有一些猜疑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而挑起事端,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4.排他心理。高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负效应和排他心理。若忽视了这些,会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自己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5.逆反心理。一些大学生年轻气盛,总爱与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说不好或不够好。你说东他偏说西,你说辣椒很辣,可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厌恶。
二、高职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的稳定的,可觉察到的人与人的心理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结果,它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市场上的买卖关系、学校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等,人际关系的实质是情感的相互卷入、相互联系、相互拥有,其基础是交往双方必须有共同的情感。高职生人际关系具有如下特点:
1.直接现实性。人际关系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后天交往活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没有交往活动,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情感交流,就不可能形成人际关系。
2.情感体验性。人际关系伴有鲜明的情感体验,直接表现在心理距离方面,就是关系好的相互亲近,关系不好的相互疏远。
3.个性调节性。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交往双方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点基础上的心理联系。个性倾向和个性特点是影响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调节因素。一个人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总是与他的需要、价值观等个性倾向联系在一起,要受到个性倾向性的调节,还要受到性格因素的制约。
4.相对稳定性。偶然的、随遇即迁的人际接触,即使是相互产生了好感,但由于缺乏进一步的交往,也形不成人际关系。一般而言,人际关系具有稳定和重复起作用的特点。
在校高职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发育正处于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的人际关系正处在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踏入大学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之间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为此,学生迫切寻求着建立更新、更多的人际关系,进而保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适应社会。因此,掌握更多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高职生合理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教育策略
针对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加强相应的教育,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培养良好品质,提高个人素养,为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学生应加强自身素质培养,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心胸开阔,避免产生自卑、冷漠等不良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注重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体现如真诚、信任、克制、自信、热情等个人品质的良好方面,有利于增进交往的实现。其中,主动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不断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人际交往中真诚的态度,是有益于对方的接纳和喜欢,往往能有效达到交往的目的。同时,良好的个人品行也会对人际交往产生重要影响。个人学识的增强也会对人际交往产生很大的作用。
2.建立起自信心,学会与人主动交往,自信可在学生交往中赢得有力位置,也可以促进交往的成功,获得很好的印象。自信总是给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的感觉,让人产生好感,益于建立人际关系;热情在大学生的交往中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待人热情往往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友情,促使人际关系改善。
人际关系对社会的影响范文6
一、信心――开启社会大门的钥匙
大学毕业生在刚步入社会进入单位时,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种畏难、徘徊、退缩、回避的不良心理倾向。这跟他们缺乏对社会进行深入细致、全面客观的了解认识分不开,他们更多的是仅凭浅层的感知和不切实际的想象一相情愿地放大社会的复杂性,对社会持有一种怀疑戒备的心理;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知识结构 、能力水平、专业优势等也没有认真剖析,不知道真实的自我是谁,常常是低估自己,把自己放在较低的位置。这样,无疑给自己主动积极地打开社会大门融入单位与社会设下了心理障碍。置身单位与社会常常是身心分离,尽管从形式上来讲已成为单位人、社会人,但从心理角度来讲还没有融入社会,其心还高悬着,其脚步尚未踏实。要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大学毕业生就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社会,相信单位与社会是真心实意地在向自己敞开双臂,相信真心付出一定会有真心回报;同时,要充分相信自己,只要融入单位与社会中大胆探索、不断实践,也一定能干出成绩,一定能证实自己不是平庸之辈。大学毕业生只要坚定信念,就能主动开启社会这扇大门,进入单位与社会大家庭,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
二、虚心――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先决条件
大学生思维敏捷,具有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走在社会的最前列。但是,由于受人生经历的限制,在许多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在用专业理论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人际矛盾冲突的有效化解能力 、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要及早适应工作环境,缩短社会适应磨合期,就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样才能不断弥补这些不足,否则,就不会产生主动向单位同事和其他社会人士学习的内在动力,单位的同事及别的社会人士也就不可能主动地将他们工作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财富传递给大学毕业生。所以,大学毕业生在刚涉入人生职业生涯时,要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要谦虚谨慎、虚怀若谷,不断吸收他人的宝贵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牢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做人之道 。
三、包容之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谐人际关系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个体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大学毕业生要尽快适应社会,缩短社会适应磨合期 ,就必须设法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让自己有一种平和而安全的心境和愉悦谐和的人际氛围;若人际关系紧张,不仅影响自身心理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自身聪明才智在工作岗位上的充分发挥,进而影响自己的职业人生。可见,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对大学毕业生来讲是何等的重要。然而,影响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的因素是多维度的,其中,是否拥有包容之心是影响他们和谐人际关系能否得以顺利建立的基本准则。
相对来讲,时下较多的大学毕业生存在自负倾向,自我意识较强,听不进他人的不同意见 ,常常固执己见,以为“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片面地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想法、做法才是正确的; 认知方式的局限,也常常导致他们听不得领导和同事的批评意见、不能接受单位规章制度的约束,稍有不顺心就可能情绪化甚至发生冲撞,乃至自己炒自己的鱿鱼,对所在单位进行全盘否定,偏激地认为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于是乎干脆卷好被盖逃之夭夭另谋出路。这种现象,其实是大学毕业生缺乏包容之心的不理性表现,若不及时矫正,危害是很大的。因此,大学毕业生要缩短社会适应磨合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就要心胸宽广,豁达大度,就要有“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气概,真正拥有一颗包容之心。善待并包容他人,这是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 ,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四、恒心――求得社会认同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