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解决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交通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交通解决方案

绿色交通解决方案范文1

今年展会的主题是“传承‘C&C’底蕴,创新引领信息化新时代”。展会中,NEC从绿色地球、平安城市、高效运营和美好生活等这四个主题,展示了NEC在环保、公共安全、信息化提升竞争力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

会上,NEC全球总裁远藤信博发表题为《创造新时代的NEC C&C云计算---为实现对人与地球友爱的信息社会》的主旨演讲,并承诺NEC将通过C&C云计算服务为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安全放心的信息社会、同时为提高企业效率而贡献力量。

灾害预防解决方案

通过对地震、泥石流、火灾、台风和海啸等灾害进行监控、提供早期预警,在灾难发生后的混乱情况下,可立刻恢复通信,实施灾情收集、救灾指挥和应急处理,防患于未然,为重要信息和数据提供自动化备份与恢复,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提供早期预警、救灾指挥和灾后恢复等全面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提高救灾反应速度和效率。

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NEC通过安装在地面的感应终端测量车流数据,使中心可以实时了解交通路况;车载GPS和无线通讯终端实时收集车辆的速度信息,通过数字地图提供学校和商业区等重点区域的交通状况信息,智能识别各种交通违规,实时抓拍违规车辆,在逆光,强光,弱光和摄像角度较偏斜等条件下,正确识别出车牌号码,为中国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管理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以实现信息收集、综合指挥、信息和自动违章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管理。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NEC基于RFID技术,通过智能感应车闸、门禁、电梯等的出入安全管理方案,以及基于车牌识别和RFID技术的停车场综合管理方案、基于人脸识别和智能图像分析技术的智能视频监控方案,为中国日益增长的高端社区管理提供全面IT解决方案,可覆盖智能楼宇、停车场管理、出入管理和安全监控等各种业务需求。

汽车制造执行解决方案

面对汽车行业的制造执行软件,其中包括ALC(生产顺序、知识以及实际管理)、场内物流、质量收集及分析、质量追溯、车辆跟踪、质量管理以及设备监控等功能。可实现车辆生产的平准化、混流化,同时保证零部件提供的同期化。对生产车辆在生产线的位置可以进行跟踪和准确定位。提供“不接收、不制造、不传递”的质量保证平台。对生产用的设备进行实时监视与控制。

高端医院数字化解决方案

智能电子病历,实现了纸质病历中那以实现的“诊疗信息的时间组合系列显示”以及“设定条件的筛选”,以诊疗过程为轴,整合患者各类临床信息,在大画面上轻松查看和比对,注重诊疗过程的安全管理。同时,可多视点捕捉患者状态,关注患者的就诊状态,关注患者的诊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

健康管理支援解决方案

06年4月,劳动安全卫生法修正案严格要求企业针对过重劳动、精神健康开展自主安全卫生活动;08年4月,高龄者医疗法正式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企业必须建立志愿健康隐患管理体制。NEC的该套解决方案面向从事自我保健、公司保健管理工作的一般职员和管理者,可对隐患管理所需的信息,如职员属性、考勤信息、体检结果信息、疾病信息、指导记录等进行一元化管理,是用户能够很容易地查看重新判定和指导业务所需信息,为促进职员健康、管理职员身心健康提供对策。

绿色交通解决方案范文2

在高交会会上,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正式宣布,由新大陆发起的福建物联网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这是中国第一家由中国政府出资,而由物联网先行企业发起成立的物联网基金。该基金首期规模为2.5亿元,由财政部出资5000万元,福建省政府出资5000万元,其余由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并吸收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据了解,该基金属于物联网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将在物联网领域以先进技术企业为投资标的,进行系列产业整合和并购重组,旨在发掘培育中国物联网的未来巨人企业,推进物联网产业化进程。

随着新大陆物联网基金的获批以及全国首家校企物联网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全面进军物联网创投产业和物联网教育产业。新大陆在物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如物联网重大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全球首颗二维码条码芯片,以及一直以来在国内物联网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先行优势,使得新大陆电脑股份限公司已经在全国率先完成物联网全产业链的布局。作为中国物联网领域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新大陆从物联网的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到技术、知识产权、技术商品化、官产学研合作、行业应用及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在物联网创投领域进行产业培育、资源整合方面开始了新兴产业的探索之路。

在此次高交会“物联网时代的新大陆”主题展上,新大陆物联网感知层核心技术、七大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示范应用、九个高科技主题的成果展示与现场互动体验,全面地展示了新大陆的物联网产业理念、“中国创造”自主创新成果、典型物联网应用以及创新商业模式,生动地描绘了物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效、便捷、绿色、环保、低碳的产业发展与生活方式变迁画卷,给亲临现场的参观者带来了全新的物联网体验与感受。

一、物联网感知层核心技术

“感知层”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最基本差异。物联网感知层核心技术展区带来了基于全球首颗物联网应用二维码芯片的各类产品级应用与体验,包括中国独家自主二维条码识读引擎系列产品、系列条码识读设备、智能数据采集器。新大陆物联网感知层核芯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技术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它的问世与产业化,大大降低了二维码机具应用成本,提升了我国二维码技术的应用水平。感知层核心技术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和有力的支撑;为参与物联网产业的所有企业提供有力的配套;为各行各业各类物联网应用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契机。

二、电子凭证应用

新大陆电脑公司与中国移动集团总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发展数据业务产品“电子回执”。这是二维码被读电子商务应用的最成功代表,目前已在众多行业广泛应用。基于电子凭证构建的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模型,能够把人流、物流变为信息流,使营销和消费更环保、更快捷、更便利。

本次高交会新大陆展出了“移动定票”、“积分兑换”、“电子VIP”、“电子提货券”、“电子优惠券”、“自助值机”等多项“电子凭证”产品的业务应用解决方案以及业务运营支撑服务。在展会现场,观众可以通过现场配备的验证设备,将刚刚收到的凭证短信进行验证,体验电子凭证应用的全过程。一个手机二维码凭证,可以到全国任何一家麦当劳换领到实物商品,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

三、移动电子商务应用

2011年4月,新大陆首次在全国提出“易动支付”概念,并不断完善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移动电子商务是利用手机、PDA及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将二维码技术、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短距离通信技术及其他信息处理技术完美结合,整合物的信息流(商品信息)、商流(货物信息)、物流(配送信息)、资金流(支付信息),实现线上线下(Online-Offline)、虚拟和实体、平面和立体信息共享和应用的精准营销平台,使得对物的资讯和交易的无处不在成为可能。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的购物与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交易活动、商务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等。

作为移动电子支付最重要的亮点,新大陆展区的“易动支付”为用户带来极其便捷的支付体验,真正做到“支付随时随地,支付随心所欲”。不论你是在公交站、百货大楼,又或是小区门口……任何你想象得到的地方,一只可以拍照的手机(移动设备),一张报纸、公告牌或者电视上的二维码,便可以帮您轻松完成支付。它是整合了平面媒体、移动智能设备以及支付服务打造的一体化的移动商务解决方案。

四、智能溯源应用

随着中国首台智能溯源终端的诞生,新大陆在全国首家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中国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中;2010年又是首家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肉菜追溯管理体系中。在新大陆“智能溯源应用”展区,智能溯源应用沙盘生动地演示了肉品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和动物标识与疫病可追溯体系,大大提升餐桌安全系数的应用场景。肉品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是商务部、财政部根据目前国内食品安全状况,为保障全国13亿人民餐桌安全而开展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动物标识与疫病可追溯体系是农业部为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而建设的重要追溯体系。

新大陆智能溯源可追溯体系,是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解决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防控、商业流通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可对生猪屠宰、蔬菜等流通和销售环节实现质量安全信息追溯,构建高效、统一的政府信息监管平台。目前,作为商业部食品安全追溯的示范工程,正在建设中的杭州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和福建省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已投入实际运行。该项目是关系民生健康的政府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复制到全国各地。

五、智能交通应用

新大陆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域高速公路一卡通统一联网收费系统。新大陆智能交通解决方案覆盖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交通系统机电信息化,自主开发的智能交通统一收费软件系统、监控与通信系统、OA系统、统一数据中心和综合业务应用平台等产品在国内高速公路等交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在福建省高速公路系统参与了全国首次机电工程标准示范项目。

新大陆2G GPS行驶记录仪车载终端在全国首批通过国家四部委联合颁布标准的认定,新大陆3G 视频车载终端是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四部委联合颁布标准认定的车载终端。“车联天下,网联交通”,新大陆智能交通展位展现了“车联网”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独特的公交车造型、实时视频数据回传、车辆行驶状态、客流数据、智能调度系统;通过手机查询车辆信息、车内视频;通过触动报站器体验电子导乘系统;通过3G视频实时展示行车状况……这套系统将使城市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掌握行驶公交的实时情况,包括公交线路、车次、站点、周边环境等信息,对提高现有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轻交通管理、道路建设压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公交运营单位来说,实现了单纯人工调度到智能化动态监控、实时调度的飞跃。

六、冷链物流应用

RFID(射频识别)是物联网应用的主流感知识别技术之一。随着国家对生物制品安全的重视,建立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平台成为当务之急。作为科技部“十二五”规划的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大陆冷链物流温度监控平台,通过先进的传感和移动通信等技术革新了现有的冷藏药品的物流管理方式,尤其是在温度监控方面,彻底杜绝了生物制品在整个流通环节,由于温度失控而发生药品变质现象;同时通过中心数据平台,提供公共信息窗口,便于政府、企业和市民监督和查询。

新大陆冷链物流展位的全景应用沙盘,系统地展示了药品、疫苗生物制品在公路、铁路与水路运输过程中,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冷链控制系统与温度控制平台。展会现场还提供观众现场冷链温度查询互动以及“PC机实时监控软件―便携式手持终端―RFID温度记录仪”组合互动,给参观者带来冷链物流物联网应用的深度体验。

七、票据防伪系统应用

二维码作为一种高安全、低成本的物联网感知识别技术,为物联网票据防伪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应用空间。门票防伪、机票及火车票防伪、发票防伪等等票据防伪系统的推广应用,将在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卓有成效的管理手段的同时,也将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展区所展示的“实名制铁路客票快速检票及验票系统”是票据防伪系统的典型应用。该系统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以一台可同时识读有效身份证件上的数字信息(OCR)和客票二维码信息的设备,从售票、检票、客票稽核三个环节入手,为实名制火车票的快速检验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使旅客出行轻松享受购买实名制车票、缩短上车前的检票时间以及列车驶离车站前查验的全过程。

八、物联网教育应用

2011年11月 全国首家校企合作物联网学院―福州大学新大陆物联网学院成立。新大陆物联网教育是从对物联网行业的深刻理解出发,结合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物联网产业人才培养,构建高起点、立体化、多层次的物联网产业人才培养合作平台;推出了物联网专业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学生实训、人才就业等一系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将积极参与物联网行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参与国家教指委物联网教材的编写。

本次新大陆物联网教育展位,展示了依据物联网产业中的行业典型应用浓缩设计的物联网教学实验室实训设备及提供的高校实训室建设方案,以满足高校教学、实训、科研的要求。

绿色交通解决方案范文3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所董事长丁荣军介绍,这种正式名称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ART 系统,下称“智轨列车”)的全新产品,集成了虚拟轨际跟随、永磁驱动等尖端技术,是全球首创的一款新型城市交通工具。

这辆虚拟轨道列车长达30多米,最多可乘坐300多人,虽然路面没有实体轨道,整列车却沿着一条虚拟的轨道前行,就像是一列开在路面的地铁,现场体验颇为震撼。 中车株洲所研发的全球首列虚拟轨道列车。

一个项目申请30多个专利

中车株洲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冯江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拥堵非常重要的一种交通方式,“我们逐渐发现,要破解现在公共交通难题,传统轨道交通装备制式面临不少难以跨越的障碍。”

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主要构成为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公交车、BRT(快速公交系统)等。地铁和轻轨虽然运力强,但建设成本巨大。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地铁16号线,每公里成本已经超过10亿元。如此高昂的成本,给地方政府带来极大的财政压力,中小城市更是望而却步。

有轨电车也不便宜,综合建设成本约为每公里1.5亿~2亿元。同时,有轨电车需要专门的力系统和轨道配合设计,维护成本高,而且必须建设专线,限制较多。当前,我国有轨电车总规划线路长达6000公里,实际运行线路却只有200余公里。

冯江华介绍,从2013年开始,株洲所意识到,亟须探索一种经济、绿色的新型公共交通工具,来解决中小城市公共交通方式中存在的运输力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高、线路调配不便三个“老大难”问题,化解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带来的公共交通压力。

其设想的创新思路是:能否摆脱轨道的约束,同时又实现物理轨道的主要优势?一种没有轨道却能像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的虚拟轨道车辆概念在冯江华的脑海中浮现。

2013年5月,虚拟轨道车辆项目正式启动。时代电气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尚敬表示,这是一种全新的方案,全球从基础理论到关键技术都是一片空白。要实现这个目标,株洲所只能单打独斗,从最基础的数学算法开始探索,一步步攻克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可以说,这是一场挑战科技尖峰的大会战。”

2015年底,从最初的车体轻量化设计,到后来融入了双向行驶、多轴转向与轨迹跟随技术,中车株洲所完成车辆的整车制造及轨迹跟随系统相关调试工作,实现了35米轨迹跟随列车直线跟随误差小于10cm,圆周跟随误差小于50cm的目标。

2016年底,株洲所一鼓作气完成了32米智能轨道快运列车工程样车的研制。样车采用复合材料和铝合金车身结构,液压转向系统集成化设计,减重30%,体积缩小30%,实现轻量化设计。

“我们抢占了多个前沿技术高地。”中车株洲所研究院基础与平台研发中心主任许峻峰表示,中车株洲所研发了国内第一个多网融合实时以太网控制系统,有效实现工程样车传动控制与网络控制功能融合,并且还突破无轨导向控制、无人驾驶、双源双充高可靠储能系统、低地板全铝车身系统集成等5项核心技术。

基于该项目,中车株洲所申请了轨迹跟随控制策略、整车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技术等30余项专利。

充电10分钟可行驶25公里

一列天上没有电线、地上没有轨道、集合了现代有轨电车运载能力和公交车灵活性的跨界智能轨道列车究竟是什么样子?

最为引人注目的技术,无疑是“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资料显示,它通过车载各类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线路,将运行信息传送至列车“大脑”(中央控制单元),根据“大脑”的指令,保证列车完成牵引、制动、转向等正常动作,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实现智能运行。

冯江华解释,相对于有轨道的列车,“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是一种柔性控制技术,“就像甩动一根柔软的面条,要让面条的每一段都在同一轨迹上,很难。我们能做到的是,所有的轮子都沿着一条轨道前行,误差不超过10厘米,这就能够降低因车身变长造成的事故率,既确保整体通过性能,又提升整体运输能力。”

在对比试验中,依靠虚拟轨道跟随技术,虚拟轨道列车比传统的12米公交车拐弯还要灵活,且不需要减速。研发数据称,在转弯半径15米的弯道上运行时,12米大巴的通道宽度为5.8米,而虚拟轨道列车为3.83米。在弯道遇到需要倒车的情况时,公交车司机只能小心翼翼地倒车。虚拟轨道列车却采用与高铁列车一样的双车头设计,司机直接走到反方向的车头就可将列车开出去。这意味着,凡是公交车可以通过的地方,虚拟轨道列车都可以运行。

无人驾驶技术是虚拟轨道列车的又一亮点。在虚拟轨道列车运行时,《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看到,司机放开双手后车辆依旧沿着既定路线照常行驶。不过,冯江华也表示,尽管可以做到无人驾驶,但现在受制于技术之外的多种限制,无人驾驶技术更多地的提高虚拟轨道列车的安全性能,“它可以智能地感知环境,自动分析车辆行驶状态,替代人工操作,有效减轻驾驶员疲劳,提高行车安全性。”

牵引传动系统在业内被称为“列车之心”,其性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列车的动力品质、能耗和控制特性。2015年6月,中车株洲所研发成功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高铁永磁牵引系统技术的国家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该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电机额定效率达到98%以上,将电机损耗降低至原来的1/3,显著降低了高速列车的牵引能耗。

这一次,株洲所将其自主研发的永磁牵引控制技术用在了虚拟轨道列车上。同时,冯江华还介绍,虚拟轨道列车还采用了分布式动力协同控制技术,能够实现13%的爬坡能力。

虚拟轨道列车还用上了超级电容,是纯电动车,首末站充电,单次充电只需要10分钟,可满载行驶25公里。车辆头顶上不再有电网“大辫子”,这也就节省了供电网络建设的成本。

市场空间或高达万亿元级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所董事长丁荣军表示,虚拟轨道列车综合了有轨电车和公交客车的特点,既可以作为立体化交通解决方案的补充,也能够担当区域交通线路的骨干。在公共出行需求与城市交通运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虚拟轨道列车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出行选择。

除了黑科技云集所带来的技术优势,低成本是虚拟轨道列车的杀手锏。中车株洲所研究院基础与平台研发中心主任许峻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辆有轨电车的价格约为2500万元,中车株洲所的虚拟轨道列车售价可能也将超过2000万元。不过,冯江华称,与有轨电车运力相同的情况下,虚拟轨道列车只需简单的道路改造就能投入使用,整体线路的投资约为现代有轨电车的1/5,建设一条10公里的线路,成本至少能节省10亿元以上。按现有的6000公里有轨电车规划线路计算,这将是一个超万亿元的市场。

建设时间短是虚拟轨道列的另一大优势。许俊峰介绍,与现代有轨电车相比,因为不需要铺设钢轨,也不用架设电网,一条虚拟轨道列车运行线路从启动规划至开通运营,只需一年时间。“实际上,大部分时间是花在各种程序上,路网改造时间非常短。”

6月2日,株洲市市长阳卫国宣布,株洲为虚拟轨道列车量身定做的全国首条智轨列车示范线路正式进入实质规划阶段, 线路规划全长约6.5公里,建成以后将与已经规划的中低速磁悬浮线路对接。根据规划目标,该条示范线有望在2018年投入商业运营。

专家点评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ART系统是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新解决方案

传统轨道交通的基本特征是钢轮车辆在钢轨上通过人工或自动控制导向运行,钢轮钢轨承担着承载、导向及约束的功能。随着智能控制、图像识别、卫星定位等新技术的成熟,车辆行进中的导向技术趋势朝着柔性化、智能化及多样化方向发展。其主要的技术形式有:轨迹跟随技术、磁导向技术、光学导向技术、卫星导向技术等。采用这些导向技术的运输车辆可以脱离钢轨的导向约束,并采用胶轮承载。

绿色交通解决方案范文4

中国北车的发展与变迁,也映射着中国百年崛起的历程。2012年,是中国北车的又一个丰收年。这一年,中国北车以146.9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位居业内第一,继2011年后蝉联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之冠。而根据德国轨道交通权威机构SCI Verkehr咨询公司统计,2007年至2011年的5年间,中国北车的电力机车、地铁车辆和铁路货车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分别占据全球28%、21%和12%,均位居世界第一。根据预测,排名前五位的轨道交通巨头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且市场份额还有上升空间。也就是说,中国北车的市场占有率还有可能继续提高。

那么,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中国北车是如何在轨道交通产品制造领域,适应现代的城市轨道交通多样化、高品质的要求,步入国际领先行列的呢?

创新引领企业未来

中国北车的发展史代表了中国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史,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国时成立的 铁道部厂务局,后来改为铁道工业局。不过,北车龙头企业之一的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唐车),则历史更早。始建于1881年的唐车,是中国第一家轨道装备制造企业,以制造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而闻名于世。1881年,时称胥各庄修车厂的唐车,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粒种子,在“”、“实业救国”的感召下,伴随着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而萌生,开启了中国铁路装备制造业的先河。130多年来,唐车致力于轨道交通装备设计、制造和维护保养等工作,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业的无数个第一。可以说,北车从创建开始就蕴藏着创新的基因。

而从2000年中国铁路车辆工业总公司与铁道部脱钩重组,分立为南车、北车两个集团公司以来,北车紧紧抓住中国加快发展铁路的黄金机遇期,依靠自主创新能力,成功走过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三个阶段,也成为了中国轨道交通“智造时代”的先行者。

唐车曾先后为北京地铁13号线、天津地铁l号线批量提供了先进、高档、成熟、可靠的新型城轨车辆,唐车研制的B型地铁车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70%低地板车等产品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并具备成熟的整车制造经验。100%低地板轻轨车是唐车最新型先进产品,与国外同类型车辆相比,在技术、性能及性价比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而公司的另外一家重点企业——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客),也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车辆的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目前“长客制造”的身影已经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沈阳、香港等城市的轻轨、地铁以及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沙特、巴西的城铁列车。其依靠着创新的动力研制出国内第一辆地铁车、第一辆25型车、第一辆单轨车、第一辆磁悬浮列车、第一列动车组,也创造了国内轨道车辆单项出口金额最大的记录——一次出口澳大利亚626辆不锈钢双层客车3.1082亿美元。

作为车头的动力之源,电机传动系统就像是列车的心脏。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就是这样一个为地铁造“心脏”的电机生产企业。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是中国最大的铁路牵引电传动设备研制企业。公司先后引进美国GE、EMD、日本日立、日本东芝、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等公司的动车、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电机和变流装置产品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创新。而凭借着包括历年来在研制电传动装置方面形成的核心技术体系、工艺水平以及相配套的国内一流的技术装备,永济电机先后在1997年为北京地铁l号线提供配套电机,在2002年为北京地铁1 3号线提品,在2004年中标北京地铁5号线电传动装备。于此同时,在新能源、轨道交通、工业变频、智能电网等领域广泛应用的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产品也有了重大突破。2011年12月,永济电机首批最大功率IGBT产品成功下线,使企业成为世界第四个(继瑞士ABB、德国英飞凌和日本三菱之后)、国内第一个能够封装6500V以上电压等级IGBT的厂家,并且在2013年8月向瑞士ABB公司成功交付45套大功率IGBT产品。这是国产大功率IGBT产品首次实现向海外市场输出。

成功的企业能在未来的市场中看到希望。在2012年,全国30个城市在建轨道交通线路,已批准建设规划的城市35个,规划里程近6000公里,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3000亿元左右。而目前已经有16个城市累计开通64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含地铁、轻轨线路,不含磁浮),总运营里程达到1980公里,运营车站1291座。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国外的轨道交通巨头如庞巴迪、西门子、阿尔斯通、克诺尔、法维莱已及国内的企业如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中国通号、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都参与到激烈的竞争中。

而北车之所以能够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且成功地进入国际城轨高端市场,依靠的还是当代国际一流的城轨车辆技术平台和勇于技术创新的使命感。也正是这些特点,才使北车成为中国仅有的一个能够生产世界上所有牵引方式、所有车体材质城轨车辆的企业。

紧跟时展方向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在伦敦开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各国根据不同城市特点、经济承受能力和多样化的交通需求研制了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而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其形式可谓丰富多样,每种轨道交通形式都有白己的特证,相互之间又有着复杂的关系。比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类型可划分为城市市郊快速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单轨交通、有轨电车、新交通系统等几种,每种系统又根据路段和信号控制的要求进行不同车型的匹配。

此外,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逐步增加的城市客运量,一些技术也在融合之中。如地铁就不断吸收轻轨的新技术,目前地铁在高架路上行走已经不奇怪,地铁和轻轨的差别也越来越小,而这些趋势也要求轨道交通系统在结构形式、线路位置选择、输送能力、运营组织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改进。

中国北车也紧跟时代的发展方向,不断推出新型的轨道交通工具。

2013年8月,由北车承建的中国首个现代有轨电车网——沈阳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成网运行。而之所以北车选择了现代有轨电车作为行业新的战略据点,就是看到现代有轨电车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良好的发展前景。其实从2011年开始,北车就开始觉察到轨道交通发展中的这一趋势。在那一年,沈阳浑南新区作为2013年全运会的主赛场,开始研究大浑南地区总体交通规划。而浑南新区推出的把现代有轨电车交通系统作为大浑南地区未来交通的骨架的设想也引起了北车极大的兴趣。仅4个月后,浑南新区即与中国北车集团举行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合作的签约仪式。其一期规划线路连接桃仙机场、高铁新南站、全运村、奥体中心等重要节点,总里程约为65公里,为全国最长。而浑南现代有轨电车网的建成,也作为崭新的“样板城市”,引领了中国现代有轨电车的新浪潮。

于此同时,北车立即启动了在全国的现代有轨电车布局计划,分别与珠海、泉州、六盘水、合肥等城市签订了现代有轨电车建设意向或战略合作协议。其中贵州六盘水市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今年年初也完成了勘察工作,这条全长21公里的骨干线路预计将在2014年末实现正式通车运营。而北车接下来准备未来以贵州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其他省市。初步测算下来,可以在贵州形成一块“300亿元产业蛋糕”。

在泉州,中国北车唐车公司与泉州市政府签署了“海西绿色智能人文一体化交通产业项目”一揽子合作框架协议及合作意向书。2012年6月7日,北车泉州公司第一辆轨道客车成功下线,标志着福建不能造轨道车的历史从此结束。而北车泉州公司二期工程建成后,将再增加年产修城轨车500辆、年架修城轨车80列的生产能力,并具备地铁列车、城际列车、磁悬浮列车、高速车、100%低地板轻轨车等多种轨道装备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总体规模将达到年修造各型轨道客车1200辆,轨道装备产品研发能力、修造能力、工艺装备、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在海西地区首屈一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而在合肥,北车在2013年5月与合肥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成为落户合肥的又一个百亿级产业项目。此项目由中国北车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建成后将形成地铁300辆/年、城际车辆300辆/年、现代有轨电车200辆/年的生产能力,可辐射华东及整个中部地区。

此外,北车还整合了旗下各公司的优势和生产能力,进行对现代有轨电车的集中包围。目前,中国北车所属长客股份公司、大连机辆公司、唐车公司已具备了接触网供电有轨电车、超级电容供电有轨电车、地面供电有轨电车、跨座式轻轨等各种制式全系列的现代有轨电车研发和生产能力。以此来看,也正是这样紧跟现代城市需求的正确策略,使北车在为城市提供多式联运、互联互通、无缝衔接的轨道交通解决方案中逐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优势。

“走出去”的典范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超越政治地理界限的全球统一市场的出现,经济全球化的政治障碍基本上被扫除。而经济全球化潮流改变了全球范围企业竞争的环境和竞争规则,大型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更需要走出去进行生产、研发和金融资本的全球整合。而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来说,走出去的重要性还不仅在于企业这一层次,这更是中国破解国企改革的出路之一。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也将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向了走出国门。而要走出国门,就意味着要参与到全球性的竞争中。

北车是老字号企业,为国家贡献了60余年的力量,但是10年前,其基本的市场还是在国内。要走出去,就意味着不仅要做到产业、产品结构优化,还要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层级,打造知名品牌。而在这方面,北车可以说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典范。依托核心技术优势,北车的产品已经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转变。

2008年,北车长客中标西港岛线地铁车辆,2009年和2010年,北车长客在全球公开竞标中获得巴西里约EMU电动车组和1A线地铁车辆的销售合同。2011年,北车长客又取得西港岛线的加车订单以及南港岛线无人驾驶地铁车辆订单。由于香港市场一直被欧美同行占据,主要是香港地铁的众多技术指标均采用世界顶级标准,而北车的车辆能够进驻到香港,说明了其列车不俗的表现。

果然,在2011年之后,北车的产品在世界上遍地开花,其中在中东、南亚、东南亚、中亚、澳洲、非洲、拉美地区的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中国北车都成为最具有优势的企业。而在泰国,长客不仅取得了持续的订单,还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机构BTS公司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拓泰国市场。而为了将研究和制造基地向海外拓展,北车在德国、伊朗、墨西哥、波兰成立了合资企业,实现了技术与资本的同步输出。北车还在澳大利亚成立独资公司,这将有助于北车绕道进军美国货车市场,并有助于北车向节能环保产品、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拓展。

而北车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学到了真本领。“世界一流轨道装备制造企业要有一流的风险管控能力,”“为了最大程度控制风险,长客灵活选取运作模式。比如,在供货形式上,根据需要可选择整车交付;可选择整车和散件结合,附带技术转让和技术输出;也可以选择完全的技术输出和服务上的输出。”北车长客董事长周传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