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1
[关键词] 语文阅读 阅读理解 思想价值 价值取向 多元理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强调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于是,多元理解被老师们纷纷引入阅读教学实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不少偏差,有的教师顾此失彼,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不和谐的现象。
一、“价值取向”的来源
任何文学作品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有其客观的规定性。这是因为作者创作一部作品,总有一定的大体明确的创作目的或有比较明确的价值取向,这就使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或艺术形象在诞生时就具有了一种比较固定的属于它自身的属性,也就给读者的再创造提供了一定的规范性。另外,文学作品一经选入课本,就有其特殊的客观规定性,从教材编写的角度看,再开放型的教材也会有一个或严密或松散的体系,要做好这个工作,编者自己心中对作品有一个明确或基本明确的与作者的价值取向基本一致的结论。
例如,把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匆匆》选取入六年级语文下册,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感悟时间的匆忙,从而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时间。这种选编目的与文本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教学中,要探求这种价值取向。由此看,价值取向源于作品的客观性和编者对作品的认同性。
二、“多元理解”的产生
任何人阅读文学作品,不是纯客观的、消极的、被动的,总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每一个读者都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因此,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往往与作家在创造形象时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并不完全一样。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读者中,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甚至很大不同的感受、体验和认识,从而产生不完全相同的影响。如《红楼梦》,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就是读者主观能动性造成的差异。由此可见,“多元理解”源自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三、“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价值取向”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在对话过程中得到的共识,具有共性。“多元理解”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独到感受和体验,展示个性。教学中,即要追求共性,又要张扬个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做好组织者,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得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而且作好引导者,要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文本所呈现的价值取向。
1.多元理解,切合文旨
切合文旨,是多元理解的灵魂。多元理解,应当紧扣文章主旨,利于深化对文意文旨的认识,或使人物角色的形象更丰满,或使情感的体悟更深刻,或使思维的领域更宽广……多元理解不得远离文本,个性飞扬不得随心所欲,思维驰骋不是胡思乱想。
一位老师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课末进行多元理解的拓展,“此时,你想对小鱼说些什么?”学生纷纷指责:“小鱼不应贪玩,以致被海浪冲上浅水洼;小鱼不应乱跑,要守纪律;小鱼不应离开妈妈独自乱闯;小鱼不应不听妈妈的话……”先且不说这种种“不应”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时代精神,是否利于学生的成长。更遗憾的是,课文的主人公是小男孩而非小鱼,课文的主旨是赞赏小男孩“富有爱心,珍爱生命”的举动与精神,而非小鱼的种种“不守规矩”。这样的多元理解偏离了文旨,失去了意义。
2.多元理解,顺应文理
顺应文理,是多元理解的命脉。人有人脉人气,文有文理文气,文理要通达,文气要通畅。多元理解必须整体把握文理文气,不悖文理文气。
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一位教师独具匠心,顺着“奚落”的线索,从角色的动作和神态入手,紧紧抓住表现陶罐的“傲慢、轻蔑、恼怒”和表现铁罐的“谦虚、争辩”等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朗读,品味感悟角色形象。至教学第七、八自然段时,富有创意地要求学生敞开思维多元理解,补全“陶罐( )说,铁罐( )说”。
然而,关于陶罐,当学生纷纷说出“温和、温柔、亲切、针锋相对、有点伤心、心平气和、冷静、平静、苦口婆心”等词时,教师高兴地一味加以肯定。
对于铁罐步步升级蛮横无理的奚落,无论从陶罐“谦虚――争辩――不再理会”的过程看,还是从陶罐说话口气中的反问句和感叹句来看,陶罐一方面并非懦弱可欺和毫无原则,另一方面又是理性和宽容的,“温柔、温和、亲切、针锋相对”等词显然不合文理文气,不合陶罐角色基调和情感发展变化。若用上“提高声调、有些不悦、严肃、责怪、正色、据理力争、语重心长、好言相劝”等似乎更为合适。
关于铁罐,当一些学生相继说出“有些生气、脑羞盛怒、满腔怒火、怒气冲天、忍无可忍、怒不可遏、火冒三丈,义愤填膺”时,教师同样大加赞赏。如果多元理解不顾褒贬,不分轻重,不顾语境,一味点头称是,不仅有悖文理文气,更可怕的是传播了谬误,造成学生是非不明。
3.多元理解,辨明主次
辨明主次,是多元理解的指针,不少作品涉及的角色形象,涉及的人物品格虽然是立体的、多维的、丰富的,但毕竟有主有次,多元理解教学应当充分把握这一点。
像《西门豹治邺》一课,关于“你怎么评价西门豹”这一问题,学生有的说,西门豹善于调查研究,从“摸清底细”可以看出;有的说西门豹是个城府很深的人,从他说“我也去送送新娘”可以看出;有的说西门豹是个造福百姓的好官,从兴修水利可以看出;有的说西门豹是个聪明的人,有的说是个不信鬼神的人,有的说是个很有计谋的人,有的说是个铲除恶势力有术的人……教师一一给予肯定,并大加赞赏,教学就此画上句号。
应该说,学生的理解均没有错,学生能细读文本,从文本中抽象如此的品格特点,反映了学生相当强的语文能力和广阔、深刻、灵活的思维。然而,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教学过程仅止于此是很不到位的。试想,善调查、兴修水利等是西门豹的主要特点吗?是文章反映的主旨吗?显然,文章主要反映的是西门豹的不信迷信、驱邪除恶和过人谋略。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即使理解再多元,也是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现状;教学方法
当今世界,语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我国小学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主要讲解入门的基础性的语文知识,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就显得很重要。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的一个大模块,在整个语文体系中非常重要,本文就小学的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进行探讨。
1目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存在的现状
1.1对阅读理解的学习缺乏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目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阅读理解一般来说文章较长,考察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也较多。很多学生缺乏耐心,不喜欢读很长的句子,不喜欢读很多段的文章,对阅读理解的学习有排斥感。阅读理解往往表达着作者的一些思想,小学生本身文学知识匮乏,再加上生活阅历浅薄,就很难读懂阅读理解,对阅读理解的学习缺乏自信心。
1.2学生缺乏文学常识,不能很好的理解
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有难度的一门学科。在笔者看来,很多在中国生长了一辈子的国人,也很难有勇气说参透了中华文化。那么小学生来说,想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好语文知识确实是难上加难。小学生才开始接触语文知识,处于磨合期,对语文的学习还有很长一段适应期。阅读理解考察的语文知识比较综合,很多小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学常识和阅读技巧,觉得阅读理解很难,对阅读理解的学习缺乏信心,长时间这样心理的积累,学生就会彻底排斥阅读理解的学习。语文阅读一般包含了作者自我的思想和看法,与作者自身的经历和环境等有着很重大的联系,文人思想独特,有独特的观点与看法,进行事情剖析和描述的方法与一般人不同。对于与进行阅读理解的时候,很容易掌握不了文章大意,对做题产生极大的影响。
1.3在阅读的过程中易主观臆测
根据笔者的相关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会很容易犯主观臆测的错误。当小学生了解不了文章大意时,很容易以自己的想法来进行答题。多数学生对语文的阅读理解部分很排斥,因为较难,一般在考试中的得分率也较低。所以,很多学生读不懂文章,就直接看后面提问的题目。学生没有理解文章的含义,很容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猜想来进行答题,犯了主观臆测的错误,没有以作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思考。
2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
2.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理解的兴趣
针对语文这门特殊的科目,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科目针对其他科目来说,虽然是我们本国的五千年的国语,但其实把语文学好却很难。俗话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和文字可以代表多种含义。所以,很多学生觉得语文的相关知识理解起来很难。教师在阅读理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克服困难的心理状态,鼓励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2.2加强语文文学常识的强化训练
阅读理解考察的语文知识偏多,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改善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教师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大量的强化训练。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记忆理解语文基础知识,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阅读理解涉及对文章中字词句的理解,语文教师要强化语文字词句的强化训练,掌握字词句的用法。讲解语文词汇的时候,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讲解单词,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词汇来讲解枯燥的词汇,或者编造一个有趣的背景故事,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学习阅读理解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改变社会,创造社会,使自身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学习不仅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方法。很多学生觉得阅读理解很难,他们不仅仅是缺乏语文素养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需要从小培养,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未来学习是有很大好处的。在阅理解的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的加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强化,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对我们后面的答题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每篇阅读的同等特点,从而更好的抓住文章大意,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3结论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对小学生而言,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们需要想办法改善教学方法,传授相关学习方法。希望广大学者参与到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探讨中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现状,增强小学生的文学能力和理解能力。
作者:黄文珍 单位:广东省博罗县泰美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3
一、高效运用多媒体,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1.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虽然新课改以来,对于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实现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不少阅读文本已经超出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范围。不符合小学生阅读取向的文本不仅会使学生在漫无边际的阅读中丧失兴趣,还失去了阅读教学本身的意义。在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诸如多媒体技术,已经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设备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生动、形象的再现阅读文本的相关场景,而且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感受阅读文本内容的感情。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为例,在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的课程教学时,比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先利用课前时间,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了开国大典的真实盛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民族感,然后,文本精读,将情感融合在文本阅读中。再如,在进行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的教学时,可将角色对话制作成小的音频,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
2.通过多媒体讲解重难点
由于一些阅读文本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相差甚远,而且课上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单纯依靠教师口述只会本末倒置,学生对于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也会感觉云里雾里。但是,我们发现,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助于抓住重点。现在,老师都具备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技术素质,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老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制作成幻灯片或者是音频,在课上具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多媒体的制作要始终以文本教材为依据,生动形象地展示出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为例,笔者在进行六年级下册《将相和》的教学内容时,由于这篇文章略有文言文的色彩,因此,无论是在句子长短,还是在生词等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有一定的理解和阅读难度。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形式,将这些重点展示出来作为学生预习或者复习的资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掌握学生规律,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1.挖掘规律所在
受学生成长环境、认知水平以及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局限,学生阅读的途径以及思维与成年人有着较大的不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才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条。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究学生各自的认知水平,在阅读教学中以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加以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教师要如何具体挖掘学生各自的认知规律,制定出带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呢?首先,教师要深入学生,关心以及掌握每位学生实际的阅读水平以及存在的阅读问题;其次,笔者要布置导学卡任务,根据阅读文本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独立完成阅读任务。比如笔者在进行六年级下册《老人与海》的教学内容时,笔者设置了以下几个阅读问题:本文对于老人的细节描写有哪些?本文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找出描写老人与大海斗争的具体细节等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有效的提升了阅读能力。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实现教师、学生以及阅读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该内涵无疑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在开展阅读教学中扮演着媒介的作用,是实现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不容置疑的是,单一的教材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相当有限。因此,教师就要考虑到如何持久正向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呢?教师要抛弃一蹴而就的想法,在阅读教学中始终秉承着“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阅读教学方式,还要将阅读延伸到课堂之外,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营造出一个充满阅读的校园环境,不断感染学生自发的参与到阅读中来。笔者所在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每年都要投入成千上万元来购买新书。
三、积极转变方法,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1.合作教学深化阅读理解
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发现,如果一位学生阅读,那势必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容易感觉困倦和乏味,但是如果许多学生和自己一起阅读,那么其中的乐趣又会增添许多。而且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阅读文本的开展都是以对话的方式来开展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形式的阅读文本,实现小组合作式阅读教学。比如笔者在进行六年级《理想的风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要求每个小组开展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各个小组的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更为深刻的理解了角色设定的内涵以及体会到了阅读文本的思想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情境中去,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小组合作阅读也有利于解决学生个体在阅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
2.游戏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处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内心崇尚“娱乐”,不甘愿“坐冷板凳”。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得不考虑如何将阅读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在一起。而开展游戏化阅读则是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而且小学教材也不像其他教学阶段教材那样古板,大多数情况,可以开展情景化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角色,然后制定出游戏规则,在小组游戏阅读中,体现出游戏阅读的价值。笔者经过实践发现,游戏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比如笔者在进行六年级下册《夸父逐日》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设定角色,扮演夸父,路人等角色,也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丰富任务的对白。学生在表演中发现了阅读语言文字的乐趣。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4
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当,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1)教材的掌控目标不明确,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对教材的教学目的认识不足,仅仅按照大纲的教学要求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解书中的知识,而没有结合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无法判断学生是否真正了解所讲解的内容。(2)目前很多小学生对教材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譬如大部分学生除了能够读写词句之外,对课文内容的中心思想等,都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进行死记硬背的,教师很少根据教材的内容举一反三,使得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思维局限在教师的“标准”要求范围内。(3)朗诵教学成为教材掌握的主导形式,古训“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俨然成为教师教学的主打理念,大部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被朗读的时间所代替,在朗读之前没有具体要求,在朗读过程中没有有效指导,在朗读之后也没有评价反馈,使得朗读指导机械生硬,而不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教材内涵。
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合理掌控,是小学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针对目前教材的掌控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教材掌控方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正确认识教材的教育目的
小学教材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在运用教材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应该正确认识教材的教育目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1)在应用教材的时候,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先对教材透彻研究,通过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目的、思想内容等,并查看相关的教学参考书、查阅相关资料,以便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2)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对班上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接受能力、智力水平和差异等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对教材的施教方法进行量身定制的设计,让教材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合学生,并结合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就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分析教学的目的,然后根据教学大纲找出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内容。(4)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某些对教材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适当表扬,提高学生对教材的兴趣,避免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多,必须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教学质量方可得到进一步提高。关于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方法,有如下几点:(1)引导学生领悟基础知识的掌握规律。譬如拼音的平舌和翘舌发音规律,形声字的前后鼻韵规律等。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生填写声旁相同形声字的声母和韵母,让学生辨识音节的发音规律。笔者认为,通过让学生增强基础知识的辨析能力,可以减少死记硬背现象,提高学习的效率。(2)基础知识的巩固方法。在了解基础知识的掌握规律之后,设计课堂的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巩固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譬如课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生字和句子之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参加战斗的影像资料片段,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生字和句子。(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在提出复习的要求之后,引导学生检查已经掌握的教材基础知识,并根据教材要求展开小组交流和检查,提高教学质量和复习的效率。
三、改善阅读的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探索路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小学语文阅读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本文以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探索的三种路向为基础,对三种路向给小学阅读教学带来的启示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种路向
1.1传统路向:评点与感悟路向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授课的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路向就是评点与感悟。教师首先会引发学生发现阅读的动机,联系实际的生活,表达自己感悟到的真实情感,然后,教师以提问等方式对文章中重点的内容进行一个理解和掌握,之后就是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体会,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进行汇报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内容,让教师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更好的指导。
1.2技术路向:策略与引导路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就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技术路向,也就是策略与引导路向。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相关内容运用猜测等教学策略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进而让学生更好的参加到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相关的策略性引导进行自主学习,掌握阅读文章的重点,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率和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1.3展示路向:汇报与表演路向
汇报与表演路向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比较新颖的路向,其主要的内容为在学生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我汇报或者是自我表演的方式来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向适用于神话故事、诗歌以及散文等阅读文章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将阅读文章改变成相关的音乐剧或者是诗歌朗诵等方面的材料,让学生用表演的方法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演绎。这样可以让学生对阅读内容理解的更加深刻和透彻,同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2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以上的三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向展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风格,从不同的侧面对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三种不同课型路向进行充分的展示,可谓是各有千秋。但是其中也有着自己的不足,这为教学工作者更好的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较为有意义的启示。
2.1重视教学经验与方法的结合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教学的观念,充分的认识到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将教学经验与新型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型的教学手段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让这两者在小W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均有体现,更好的发挥两者的优势,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的理解和学习,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
例如,教师在对《不用谢,爸爸》这篇阅读文章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经验与方法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先进行教学的引导,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概括出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让学生带着丰富的感彩来阅读人物的对话,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事情经过中未清楚描写的“爱因斯坦为什么吧眼镜弄掉了以及他为什么没有找到?”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更加深刻的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了解。将教学经验与良好的方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的更好学习和发展。
2.2重视表演与展示的教学意义
说起课堂表演与展示大多数人会感觉这是做作、虚假的,但是随着对教学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工作者逐渐的认识到课程本身就是一种表演。但是这一表演形式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学的内容,将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加直观和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均有更好的一个提升和发展。这样可以避免阅读教学方法的单调性和枯燥性,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蓝裙的故事》这一授课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对表演与展示的重要意义进行重视。首先教师先明确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讲解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小组的方式表演或者展示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其知道要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去影响其他人。这样教学方式的运用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更好的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让其对文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2.3重视现代化阅读策略的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教师的要求使教学工作者们越来越重视教学策略的重要性。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完成阅读的任务,提高教学的有效率和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掌握能力,进而让学生具有阅读策略的运用能力,重视现代化阅读策略的运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然趋势。
如,教师在讲解《一串快乐的音符》这一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现代化阅读策略。首先教师通过题目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的猜测“这群快乐的音符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学生写下来并分享,之后对故事的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构思,让学生感觉谁想的更加有道理,之后学生在教室的带领下对原文进行阅读,与自己的猜想进行一个对比,并让学生说出文章带给他的整体感受。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充分的运用了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好奇心,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阅读、理解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教师在实施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其基本的路向,并从中找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总结出一套符合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需要的方法,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庄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分析[J].学子(理论版).2015(01).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范文6
关键词: 自主学习模式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逐渐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手段、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学生缺少阅读兴趣,特别是实用类文本相对枯燥,学生无法静下心来阅读;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讲授内容过多,对正确答案较为看重,不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挥。因此,需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模式,并加以科学应用,从而逐渐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为了凸显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需要教师首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激发高中生阅读兴趣,需要学生了解阅读理解能力对其写作水平的提升有重大帮助,也是其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认识到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参与到阅读理解教学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学生自主阅读的篇目最好在学生感兴趣的范围内,结合教学需要做出选择,保证学生积极、认真地阅读文本,并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多角度感知自己喜爱的事物。
例如,在学习现代新诗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赏析更多的现代新诗,更全面地理解现代诗的主要流派,诗歌中常见意象,作者主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如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卞之琳先生的《断章》等诗歌,大部分高中生都有所耳闻,在系统讲解过现代诗单元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这几首课外现代诗。这样选择学生相对熟悉的作品,对学生来说难度较低,学生会更乐于思考与探究,发现现代诗中蕴含的深刻内涵。高中生具备了较为强烈的阅读欲望,才会更主动地自主学习,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并不是所有高中生都擅长语文学科,许多高中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不够高,应用自主学习模式还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探究环境,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并提供给学生必需的背景资料,尽可能帮助学生降低阅读理解难度。在学生自主学习出现困难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通过互帮互助开拓思路,为正确理解阅读文本找寻切入点。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本身具备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分配自主探究任务时尽量根据学生不同语文素养布置不同的任务,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努力思考下解决一部分问题。
例如,文言文阅读一直是困扰高中生的一大难题,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读文言文本,多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固定句式,并学会灵活运用积累的文言常识解决文言阅读问题。为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从古代叙事散文入手,其情节较强,理解相对容易,鼓励学生探究其中的叙事手法和行文思路,分析人物形象。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树立了语文阅读自主学习信心,在阅读过程中更积极地思考,解读文本,给出合理的答案。
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为其设计出合理的自主学习方向并做好引导工作即可。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随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状态,及时发现学生阅读理解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出改进。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了解文本的行文思路,感知作者独特的语言,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教师尤其要注意认真听取学生的思路,从中发现学生出现理解偏差的部分,并向学生说出正确的想法,与学生共同讨论,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教师要注意不能直接否定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要对学生提出的独特看法予以肯定,这样学生才能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阅读问题。教师充分发挥阅读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不打消学生自信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深入理解文本。
四、结语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模式,可以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学会科学地、深入地分析文本,不断提高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