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管理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管理内容

教育管理内容范文1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的由来

在激励理论中的激励(motivation)源于拉丁语“movere”一词,具有“引发”、“推动”意思。在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中,许多学者对“激励”的概念、内涵做出了不同角度的界定。例如,霍伊(Hoy,W.Κ,)等人认为“激励是复杂的力量、驱力、需要、紧张状态,激发并维持个人自愿性活动,以引导个人目标的达成”。赫兹伯格等人认为“激励是一种内在力量,亦即自我振作,自我控制和自我满足,不受外在环境的限制”。罗宾斯(Robbins,S.P.)则认为“激励是个体愿为目标努力的强度、方向及持久的过程”。我国学者范国睿将“激励”界定为:“领导者针对成员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有计划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员工施以刺激,以引起内部心理变化,使其行为反应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1]

激励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是经由哲学、心理学走向管理学的,在激励理论的分类上主要有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等三种,其特征、支撑理论及组织策略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激发人的动机因素,诸如需要的内容、结构、特征及其动力作用等;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由需要引起动机、由动机导致行为、由行为导向目标的各种机制;行为改造激励理论的研究重点是人的行为转化和改变的方式,以及如何使人的心理和行为从消极走向积极。其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了4种类型,即:马斯洛(Maslow,A,H.)的需要层级理论(need hierarchy theory)、赫茨伯格(Herzberg,F.)的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奥尔德弗(Aldefer,C.P.)的生存-关系-发展理论(existence,relatedness,and gerwth theory,ERG理论)以及麦克利兰(MC-cleuand,D.)的成就动机理论等。

二、内容型激励理论的分析

1.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

“需要层级理论”主要的观点是人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各种不同的需要,需要由低到高依次发展,具体可以分为五种不同的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又对以上需要进一步细化,将其分成生物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两类。在以上五个不同层级的需要中,尊重需要在我们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接触得最多,其内容主要是个人的自尊(如自尊心、自、自信心、成就感)需要和外在的尊重(受他人尊重,如地位、尊严、认同、受重视、赞赏等)需要。

图1 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

马斯洛认为,当人的许多需耍都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在某一时期定有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需要。也就是说需要是由低级逐步向高级延伸和发展的,当你满足其低级需要之后,其会受高一级需要驱使,因此,追求上一级需要就成了驱使其行为的直接动力。这一观点恰恰给我们体育教学管理提高了策略设计依据。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加以运用此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对其很难能找到具有共性的教学内容。而球类项目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具有共性的,例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项目的设置实现对学生的制约管理。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体育教学方法的种类比较多,常见的有讲解与示范法、整体与分解法、游戏教学法、比赛教学法、小步子教学法等等。通过对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的理解,我们可以选择比赛教学法通过其获取成功的不同程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再比如,用小步子教学法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分割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其需要。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可以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学生成绩评价上加以运用。学习评价标准的制定一直以来是教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能有效地加以运用,必定将促进我们的教学与管理。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我们可以对学习评价标准进行细化,通过不同层次的标准设定以满足学生对成功、被肯定的心理需要。

当然,在体育教学与管理中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的地方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不断的理解与研究中加以践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上面三个方面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时要做好一些准备和注意一些事项。也就是说在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时,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根据结果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学生始终处于极高的需要欲望之中。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是美国犹他大学管理学教授赫茨伯格(Herzberg,F.)等人于1959年在其《工作的动力》一书中所提出,其又被称为激励-保健理论。赫茨伯格在研究中发现:“在一个组织中,员工有好感受或感到满足的因素,都和工作本身(内在的、心理的)因素有关;员工不好的感受或不满足的,普遍都和工作环境的因素有关。”根据这一结果,他总结道:“能够满足员工‘内在心理成长需要’的因素,是激励因素或工作满足因素;能够满足员工‘外在工作环境’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或工作不满足因素。”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表明,使人满意和防止人不满意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提供保健因素只能防止牢骚的产生,消除不满,并不一定能激励员工;要想激励员工,管理者则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增加工作本身的吸引力上来,强调成就感、认同感。这一观点恰恰是我们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可以加以引用的策略。我们的体育课程改革中已经有成功范例,例如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我们在运用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能够从体育锻炼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感,爱上体育,这样就会使参与状态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给以多样化的设计,在教学手段上要进行多形式选择,在成绩评价上给以多维度、多机制的设置。总之,教师不能采用一味的表扬、激励,要适当地给以限制,重点放在学生参与的自我认同感和幸福感的培养上。

通过双因素理论中“在一个组织中,员工有好感受或感到满足的因素,都和工作本身(内在的、心理的)因素有关;员工不好的感受或不满足的,普遍都和工作环境的因素有关”观点内容的理解,笔者认为,我们在体育教学管理中要注重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体育教师要具备营造和维持一种有利于学生参与和活动的课堂氛围。因为,这种氛围的营造是面向被管理者的全部,其具有全面性。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教师在管理的过程中必将受到阻挠或者发生与自己意愿违背之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营造这种积极的氛围途径与方法上,被管理者的主动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功因素。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通过调查与了解、交流与判断以及尝试与修订等加强师生间的合作,从而构建出一种具有核心力的核心课堂。

3.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Mc-cleuand,D.)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麦克利兰(McCleland,D.C.)提出。麦克利兰研究发现人的许多需求并不是生理性的,而是社会性的,“自我实现”的标准也不尽一致。他认为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趋成功”和“力避失败”两大类。其中,具有“力趋成功”型成就动机的人容易被那些具有一半成功机会的工作所激励,而成功的概率太低而又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工作最让他们感到兴奋而跃跃欲试,而太简单或太难的任务则相对来说不怎么具有魅力。麦克利兰将其称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并建议管理者应把发现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作为管理的重点、契机、突破口,将其安排到有困难、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上,以充分激发其成就动机,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具有“力避失败”型成就动机的人喜欢简单轻松的工作,也喜欢尝试解决难度极大无望解决的问题,但不喜欢有百分之五十成功机会的工作。他们愿意承担不会失败的工作,或是即使失败了也不算不体面的工作。在麦克利兰看来,“力避失败”是一种成就需要较低的动机类型,具有这类动机类型的人适合承担一般性的、事务性工作。

“力趋成功”和“力避失败”两种类型的成就动机分析,给我们的体育教学管理带来的启示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体育教学的特点就是其学生身体的直接参与性,在参与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合理的练习目标设置将有利于保证我们教学的顺利完成,将有利于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参与。我们要依据上面的两种动机类型,对学生进行分析并给以相应的目标设置,实现设置的针对性、层次性。例如,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法。其设置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动作技能掌握水平、学习习惯等给予不同学习目标要求,从而使其参与的动机被最大化地激发。

4.奥尔德弗的生存—关系—发展理论

生存-关系-发展理论(existence,relatedness,and gerwth theory)是奥尔德弗在马斯洛需要层级理论基础上于1972年提出的,简称ERG理论。其核心内容是三个需要:生存、关系,发展。其中发展需要是最高级别的,它是指要求得到提高和发展的内在愿望,个人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为满足发展需要,实现既定理想,会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有所作为并取得成就。奥尔德弗理论是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但不同的是其具有创造性。例如,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的满足要循序渐进,较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而奥尔德弗则认为需要的满足,不必循序渐进,人们可以同时追求不同层次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个体会保留在某项需要层级上,直到满足为止;奥尔德弗则提出“挫折退化”的见解——当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人们退而追求较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反而会更强烈。

生存-关系-发展理论给我们在体育教学管理上的启示就是管理思维的创造性,我们不必拘于条条框框,要灵活开放。这一点同样适用在教学内容选择、教法设计、教学目标的分层上。例如,在教材的选择上就不必局限一种,可以选择多种供学生选择学习。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可以设置一些较高的学生很难完成的目标,这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不仅如此,在教学方法选择上也同样是这样。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教材体系,依据实际进行不同种类、层次的体育教材优化与整合,使其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容型激励理论只是四种激励理论中的一种,通过对其分析给我国体育教学管理带来许多的启示,这些启示可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的选择上,体现在教学目标、学习任务的设置上,体现在和谐课堂构建上。实践证明,体育教学管理需要像内容型激励理论这样的管理理论给予指引,需要我们有效地对优秀的管理理论进行吸收与创新并积极给予践行。通过对内容型激励理论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人是需要的复合体,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在体育课程改革正走向成功的征途中,作为具有现代意识的体育教师要积极而勇敢地对先进的管理理论进行研读,并能在教学管理中加以尝试。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而内容型激励理论又是激励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其研究结果也让我们看到了其应用范围的广泛性特征。总之,体育教学管理需要不断的提高,对于相应激励理论的运用也同样需要体育教师不断的思考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扬.内容型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意义与启示.科技创业月刊,2007(11).

[2] 冀先礼.内容型激励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3] 张经远.管理激励理论述评及应用.科学与管理,2006(4).

[4] 王东升.浅议双因素理论.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5).

[5] 王成.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应用.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5).

[6] 李巍,王玉芹.对“需要层次论”的深入理解与借鉴.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7] 蔡韦龄.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综述.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S1).

[8] 王雅楠.激励理论综述及启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

[9] 卓慧.中外激励理论比较研究.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1).

[10] 史文涛,邓淑莲.激励理论的逻辑分析.求索.2007(8).

教育管理内容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0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相应增加的前提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日益严峻。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如何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准确把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是切实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前提,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创业意识教育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等要素。2010年,“重庆市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对重庆市31所高校进行了较广泛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还十分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引导。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等”“靠”“要”的思想还比较严重,毕业时主要依赖学校、家庭的帮助来实现就业这一现实状况,高等学校应当重视创业教育,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引导其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

二、创业心理品质教育

所谓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创业时间活动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它与人固有的气质和性格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反映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主要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五种因素。健全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必备的前提条件。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大学生自信心、意志力、情感等健康人格的教育,健全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和人格。创业心理品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独立而理性思考的心理品质、敏锐把握机遇的心理品质、敢于冒险并善于驾驭创业风险的心理品质、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心理品质和善于合作的心理品质。

三、创业能力教育

所谓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把已知的信息、知识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创造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它是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是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包括领导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挫折抗压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决策影响能力。其中,领导沟通能力对创业能力的影响力高于其他四种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有利于缓解新形势下激烈的就业竞争的压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的步伐。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既是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又是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

四、创业精神教育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应有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活动的心理基础。创业者要自觉地、积极地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包括进取精神、风险精神、奋斗精神、实践精神、守法诚信精神等五个方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大力弘扬和培养创业精神。创业者应理想远大、勇于进取,不甘于平庸,不甘于现状,这是进取精神的体现。有些人多次跳槽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那不如自己鼓起勇气踏上创业之路。创业的过程总是曲折的。创业者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创业者要善于预防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创业者要能够“吃大苦耐大劳”,要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创业者要勇于实践,抓住机遇及时行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每个创业者都要依法办事。道德方面则要求创业者诚信待人,讲究“信誉”。

五、创业知识理论学习

要想创业成功不仅要有创业精神,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创业学学科理论知识是从事创业活动的理论基础和指导理念,它赋予创业活动科学的理性,减少创业的盲目性、风险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意见》(教办【2010】3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分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意见》的精神,高等学校可以将创业学科课程分为必修课课程和选修课课程两大类。必修课课程包括创业意识类课程、创业心理类课程、创业者素质类课程、创业基础类课程和创业指导类课程等,选修课课程包括创业技能类课程和创业知识类课程等。开设必修课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开设选修课课程,其目的是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拓宽和加深创业所需的相关知识。

六、创业实践技能训练

创业实践是为了实现创业教育目标,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的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训练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创业实践是创业素质的外显、创业知识的应用、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创业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创业实践技能训练可以分为模拟实践和创业实践两个方面。模拟实践是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虚拟的创业公司或创业教育训练系统(如大学生创业沙盘实战演练),可以让学生通过开设“虚拟公司”,模拟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竞争情况,经历创业的全部业务操作过程,即从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资金的筹集、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企业的运作与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由学生模拟操作,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础过程,增长创业的相关知识。丰富大学生所学的创业理论,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

创业实践可以通过创业中心或孵化器实习或借助各类创业基金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练的平台,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亲自去体验和感受创业的真实过程,还可以通过建立创业者联盟,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和创业成功人士或已经创业的学生一起沟通、交流和学习,通过该平台让创业者学习积累能力和知识。

参考文献:

[1]石英姿.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

[2]陈卫东.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刍议[J].内江科技,2006,(9).

[3]殷锡武,程江.创业教育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4]彭萍.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与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5]杨六栓.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05,(6).

教育管理内容范文3

关键词 理想二题 总结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lection abou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Two ideal Titles"

Abstract "Two Ideal Titles" refers to"What is the ideal" and "why people have ideals" two topics. First select the ideal the "Two ideal titles" courses positioning its two title worthy of reflection; "ideal title" teach content design arrangements worthy of reflection; Third, the "ideal title" taugh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achings set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and teach thos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the direction worthy of reflection. These reflections are taught the ideal two questions orientat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ought to give the author's feelings and inspiration.

Key words two ideal titles; summary; reflection

作为一名未来的高校教师,如何讲授好未来任教学科的课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选择“人的理想是什么”和“人为什么要有理想”这样两个问题即理想二题的有关内容进行总结与思考。

1 理想二题的课程定位及其选择理想二题讲授依据的反思

通过本专题的讲授,笔者明白了只有明确把握所讲授专题的定位,才能增强讲授内容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理想二题就是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理想问题中的:“人的理想是什么”和“人为什么要有理想”这两个问题进行系统讲授和探讨。此部分内容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教育对象是大一新生,目的是让大学生能够通过对理想内涵的科学把握和理想在人生中的必要性,进而从大一开始树立争取的理想目标并朝着这个理想迈进,为创造丰富的大学生活和辉煌的人生奠定基础。对此,笔者以为,任何专题的讲授都应首先把握讲授内容的课程定位以及摸清开课的学段和对象特点。

通过本专题的讲授,我明白了只有自觉把握住所讲授专题的现实依据,才能增强讲授内容的自觉性和实效性。从当前的现实看,讲授本专题是必要而重要的,因为目前很多大学生对理想的内涵以及理想的必要性缺乏了解,进而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知道,人的日常行为实践总有一定目标。不论此目标是内在还是外在的。内在目标是指目标是为了满足主体自身的需求,外在的目标是指行为的结果满足了主体自身之外的需求。我们为自己设立了一个在未来需要达到的目标即是理想。这个目标可能是满足自身需求的,也可能是满足外在需求的。只是如果这个目标是主体自己设立的,达到这个目标就成了自己的需求。因此,有理想在某种程度上是提高了理想的实践主体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就是快乐的。因而,笔者选择理想二题的讲授是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能够提高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质量。进而,我以为,就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今后,我在任何专题,任何内容的选择,都必须增强所选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找到讲授内容的现实根据,这样才能转变人们的思想,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2 理想二题的讲授内容设计安排的反思

在理想二题讲授内容的设计安排过程中,笔者先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来强调理想方向目标的重要性,并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开始向学生追问:“(1)回顾过去,促使我们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或者说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一名大学生?(2)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紧接着,笔者展现了清华学生陈崇冀进入清华荒废学业的故事,然后再次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再次进入关于什么样的追求决定什么样的人生的故事。通过这些内容,笔者试图让学生们明白目标是什么,目标对人生的必要性。上述这些内容的安排就为了最后回归本专题讲授的第一题理想是什么即理想的内涵,进而归纳出“理想=目标”,理想是人生追求的目标;目标具有理想的价值。同时,理想=合理想象,理想是关于未来的合理想象;理想与空想不同,二者虽都具有未来性、想象性、完美性,但理想是能够实现的想象;空想是不能够实现的想象。通过以上内容的回顾,笔者明白了专题讲授过程中,例子和材料的运用要做到恰如其分,须围绕讲授的内容进行,须合理地安排材料的内容和例子,紧紧围绕例子所蕴含的道理,来揭示讲授内容的道理。总之,笔者以为,内容的讲授和例子的选择,必须服从于教育内容的安排。

其次,在讲授理想二题的第二个题目,即人为什么要有理想,笔者是这样安排材料的。首先引入讨论环节,找了大约5个同学询问他们:人为什么要有理想,然后他们分别做出了回答,笔者还对他们的回答进行了概括和归纳。笔者想这个讨论的意义重大,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在引导学生讨论和我概括的基础上,笔者对人为什么要有理想进行了讲授。人为什么要有理想?(1)人有理性:人只有凭借理性的翅膀才能想象设计未来、预期结果。人的理性不仅是思辨和思考的能力,它必然包括想象未来的能力,使想象合理的能力,把想象变为现实的能力。(2)人有欲望:人有自己的需要,人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动机,而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改变世界,所以为了满足欲望就会有关于未来的想象。(3)理想的价值:定向价值、动力价值、提高精神境界价值。这是我对人为什么要有理想内容的设计和讲授,通过这些内容的回顾以及在讲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讲授的过程可以引入讨论环节,但如何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点评和归纳确实是一门技术活,二是,在讲授的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的引导和思想的转变工作,要同时做到传授知识与转变观念,三是,讲授者要具有亲和力,采取慢条斯理润物无声的方式讲授相关专题的内容。这些都是笔者关于人为什么要有理想内容安排的事后反思。

3 理想二题的讲授内容的课堂效果和讲授者应努力方向的反思

教育管理内容范文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目的。因此,针对此目标,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均需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是针对机务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限定选修课,主要讲授民用航空工程管理的概念、方法与相关理论。而原针对普通本科学生开设的《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课程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和考核不科学等问题,无法满足卓越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在卓越计划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课程组教师的努力,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更新,更重要的是,利用调研等方法收集了大量与工程管理相关的文件、资料及视频等,通过整理、制作了相关的教学案例,形成了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1 教学大纲的调整

课程教学大纲是实施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课程改革首先需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

原《航空维修工程管理》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和考核不科学问题,此次教学改革,在充分调动课程组教师的积极性基础上,通过向各航空公司的维修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调研,尤其是特别重视各高级管理人员的问卷与谈话,这对案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更加切入实际的工程实践参考背景。

该课程的重点应当是使学生掌握工程管理的各类相关文件的制订,并了解航空公司工程管理的组织架构与工程决策等相关内容。综合分析后,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5个部分。

第一部分,航空维修管理简介及民航规章对工程管理的要求:简要介绍民用航空维修理论的发展与民用航空维修的发展趋势,介绍航空维修管理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工程管理在航空维修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重点讲解CCAR-121对工程管理的要求,说明CCAR-121与CCAR-145对于工程管理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说明FAA与EASA相关规章的要求;民航适航规章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因为在前期课程飞机适航管理中,学生已经有所了解,但是适航规章又是难点,在本门课程中,将适航规章的内容规定如何运用到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中,是学生真正需要熟悉掌握的。

第二部分,维修理论:对于单一定时维修思想,重点分析其理论基础,使学生了解该思想在现代飞机维修管理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MSG-2原理的思想方法;重点掌握MSG-3的系统/动力装置分析、结构分析、区域分析及L/HIRF分析的方法;在现代维修思想中,MSG-3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以便制订管理当局、使用单位及制造厂家均能接受的维修审查委员会报告。维修审查委员会报告的详细内容将由使用单位、制造厂家和制造国管理当局的专家们共同制订。使用MSG-3方法,是为了确定初始预定维修要求,可用于制订航空器运行维修要求,确定所有预定维修工作和间隔以及这些要求的改进。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中,掌握MSG-3方法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某一系统、结构或者区域,将具体的实例引进,让学生主动去分析维修任务的内容,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比抽象地去说更具有实践性教学效果。

第三部分,工程管理相关文件:重点介绍工程管理的各类文件的颁发、作用,介绍S1000D与IETM技术。其中,S1000D与IETM技术本次大纲新增加内容。S1000D 是使用相互关联的模块化数据组织技术制作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的标准,其目的是解决数据重用和数据共享问题。IETM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nteractive Electrical Technical Manual. IETM)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技术手册,它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程序为载体描述传统的文字、表格、图像、工程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通过合适的平台将其以最优化的方式显示在电子屏幕上[2]。IETM是一种先进的维护保障手段,是技术手册的数字化表现方法。经实践证明,IETM在降低保障费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现代比较先进的维修理念,更能够了解现在维修新技术的发展。

第四部分,可靠性管理:此部分的内容重点讲解可靠性方案的作用,并详细分析可靠性管理与工程管理的关系;可靠性方案是持续适航维修大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管理维修过程的一套规则和做法,其中包括对维修方案的管理,它将使用经验与建立起来的维修管理制度真实而可靠地联系起来,用以改进维修工作。在讲维修可靠性方案时,比较理论化,可以基于某航空公司的维修方案制定的案例,从维修方案改进工作的背景出发去教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工程管理中可靠性的实际意义。

第五部分,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维修决策与维修成本:使学生了解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了解维修决策的方法与影响维修成本的因素。让学生能够对航空公司的经济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了解航空公司在保障安全经营的同时,影响其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2 教学方法的改变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航空维修工程管理》原来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课,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改革后,该课程组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视频、工程案例,采用大量的形象化教学的手段,如针对工程管理的意义,通过播放阿洛哈空难视频,使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刻理解工程管理在航空维修中的地位;在MSG-3中加强区域分析部分,对于为什么强调对于既有导线又有可燃物的区域检查问题,学生通过观看联合航空811空难视频很容易理解其中缘由。通过这些空难视频的观看,使得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其中的问题所在,并且印象深刻,更有利于探讨MSG-3中区域检查任务的问题。

对于航空公司工程管理的过程是通过对某公司的工程文件管理程序为实例进行讲解分析的。类似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实例,又如针对飞机结构设计思想中的破损安全设计结构,利用自己制作的虚拟飞机结构图进行教学,使得较难的课本内容能够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在课堂上极大地吸引学生兴趣。这种对于相关内容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加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另外,针对航空公司工程管理的程序,以工程指令的颁发为主线,分析服务通告、适航指令的评估流程等工作,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法[3],将课程与工程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提前进入到机务工程师的角色里,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 实验教学的加强

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的理念和维修管理的科学原理,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课程设置了实验课程。实验教学目的是在学习维修管理系统的基本职能、结构要素、持续适航、工程管理、质量保证和控制等原理基础上,获得组织和管理维修生产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应用的能力。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实验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航空维修中维修方案的制定流程,使学生掌握机务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作业所依据的维修工卡的编制,提升学生对现代维修理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航空维修企业中维修所使用的各类维修资料、手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互为依存,互为补充,共同组成《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课程的重要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实验和探索,更加有效的去学习工程管理知识。实验课程资料主要是波音737NG和空客A320的AMM手册以及相应的维护工卡。学生可以利用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特藏室的波音和空客的维护手册,了解维护手册的主要内容及章节编排方法,并利用波音和空客飞机的维护工卡,学习例行工作单卡的形式及其主要内容。本课程的实验报告成绩也会记入本门课成绩中。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于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这样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性强的课程,单凭一次期末考试很难做到全面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不能启发学生的讨论。结合本课程特点,综合考虑调研的结果,确定该课程平时采用作业与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项目分组,可以研究民航适航规章,例如66部、121部、145部适航规章等。也可以研究维修文件,例如MPD(维修计划文件)、SB(服务通告)、AD(适航指令)、维修方案等。也可以分析MSG-3理论,例如系统/动力装置维修大纲、飞机结构维修大纲、区域检查大纲等。项目组可从某一知识点出发去查阅资料进行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口头答辩。教师需安排适当时间,让各个项目组一起交流,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扩展他们的视野,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专业培养目的。这一部分成绩以及上述的实验报告成绩计划占期末总成绩的40%,期末的闭卷笔试成绩占60%,而且闭卷笔试的内容也是侧重于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教育管理内容范文5

关键词 成人教育改革;教学内容;管理手段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69-02

成人教育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其改革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手段等一系列具有联动关系的范畴。本文聚焦于教学内容与管理手段两方面,讨论两者之间关系,着力于解决成教改革中“教什么”和“如何管”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管理手段的内涵

教学内容要依据其服务的人群而发生变化,即考虑其实际需求。若教育对象为文盲,则教学内容是以语言基础知识为主;教育对象为社区成人,则教学内容为社区服务类的课程,如法律常识、烹调营养、妇幼保健、花卉栽培等;对于已经走上生产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或寻求掌握一技之长的待就业人员,成人教育则要提供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接近,学员使用的教材也是从自学考试或普教直接拿来,缺乏针对性[1]。

管理是维持成人教育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的管理手段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管理系统存在着浓厚的行政化倾向,随之而来的是教学管理质量意识淡薄。其次,对学生与教师的考核方式,存在照搬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情况。对学生的成绩认证,除了考勤和作业外,就是笔试,而笔试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的考核,违背了成人教育偏向于实践的原则。

二、教学内容与管理手段的关联性

教学内容与管理手段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统一在服务于成人教育的实践中。

教学内容是基础,而管理手段是教学内容的辅助。成人教育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在职从业人员,这类人群参加成教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除了部分只想获取学历的人,大部分人试图通过接受再教育来提升职业技能和补充相应的文化知识。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相比,成人教育学员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2]。因此,若成教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员的实际要求,成人教育也就失去了对学员的吸引力。

管理手段可以监督、调控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员的需求。管理层对教学的调控,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其一,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团队,通过巡查、观摩课堂教学来了解教学相关情况,对教学秩序、教师水平、教学内容合理性作出评价,从而达到监督教学质量的目的。其二,在每学期的固定时段,如期中、期末等,实施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反馈。学生评教的结果是检查教学内容与授课情况的重要参照。

三、教学内容与管理手段协调并举的具体路径

从社会需求出发,使教学内容与管理手段向更具针对性的方向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应专注于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成教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功能。在编写教材时,将内容划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和综合型,强化后两种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含量。由于教材的编写、成稿总是一定程度上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处于时代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介绍给学生,扩大教学信息量。在管理方面,则重在聘请优秀教师以及改革考核方式。要继续完善教师聘用制度,从企业生产第一线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完善对教师的岗前、在岗培训制度,使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完善对教师的考核制度,合理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此外,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对学员的考核应由传统的注重卷面考试向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转变。作业、学案、开闭卷考试与职业技能的考核结合在一起,综合衡量学员的学习结果。

从成人教育学员自身需求出发,教学内容与管理手段协调并举,向更具适应性的方向转变。成人教育学员大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根据美国成人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的研究,成人所获经验增强了其自身的认知能力,其学习具有主动性[3]。在学习过程中,成人倾向于以经验学习为主,而且其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更加偏重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

增加选修课程,以使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主性。因成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导能力较强,管理应向服务型转变。管理系统重在服务教师与学生,使师生有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管理团队尤其是教务管理团队,应树立师生是立校之本的信念,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曾艳萍,银德辉.当前成人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人教育,2013(8):96-98.

教育管理内容范文6

绩效管理实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通过本实训环节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绩效管理相关环节的各项工作内容,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能够熟练掌握制定绩效计划、绩效沟通与实施、运用绩效考评方法进行评价、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环节采用分组形式,以5~6名学员为一组合作完成实践环节的各项工作,需要完成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绩效考评表设计与绩效评价,运用课堂所学的绩效考评的相关知识,结合案例资料,正确认识绩效考评的目的,考评者对于绩效考评的客观认知,并能够设计绩效考评表。

2.考评量表设计,运用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案例资料,掌握绩效考评方法的三大类型并能加以运用,重点掌握考评中的量表的设计。

3.绩效面谈步骤与内容设计,运用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案例资料的分析,掌握绩效面谈的正确步骤以及面谈的技巧。

4.绩效管理调查实践,运用课堂所学的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深入调查一个企业,了解企业绩效管理的方式与方法,绩效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三、实验内容与安排(若本课程含有实验,则必须填写如下表格)

章节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备注

1

绩效考评表设计与绩效评价

结合案例资料,正确认识绩效考评的目的,考评者对于绩效考评的客观认知,并能够设计绩效考评表

6

2

考评量表设计

结合案例资料,掌握绩效考评方法的三大类型并能加以运用,重点掌握考评中的量表的设计

6

3

绩效面谈步骤与内容设计

结合案例资料的分析,掌握绩效面谈的正确步骤以及面谈的技巧。

6

4

绩效管理调查实践

深入调查一个企业,分析企业绩效管理的方式与方法,绩效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