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文1

关键词:绿色观念 初中化学 教学工作

一、绿色化学的概况

(一)绿色化学的含义

所谓绿色化学是指以先进的化学方法去实现化学产品制作,生产过程中的最小化污染,尽量使得化学产品与环境能够和谐相处。

(二)绿色化学的特点

其一,绿色化学的可持续性,也就是说绿色化学强调的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其在思想上,理念上都比较先进,符合当前环境保护的趋势;其二,绿色化学的预防性,相对于环境保护的后发治理来说,绿色化学往往是在化学污染产生之前,开展措施避免污染的出现;其三,绿色化写的专业性,也就是说其是在对于化学知识的充分掌握的前提下,开展各项工作对于技能,理论,经验都有着专业化的要求。

二、绿色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案例:在开展化学燃料教学的过程中,氢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炭都是化学燃料,其在燃烧的过程中会对于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课堂开展:首先,从燃料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理论入手,询问生活中有哪些化学燃料;其次,总结学生和建议,并提问上述几种燃料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大小。

三、如何更好的将绿色观念渗透到初中化学教学中去

其一,积极开展绿色观念的渗透工作,保证在课堂中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的含义有所理解,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绿色化学的实际事件,以不断深化学生对于绿色观念的理解程度。其二,积极开展化学实验,实现绿色化学与实践操作的相融合,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合理的处理各个环节,并实现化学污染的最小化,避免其对于人体和周围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绿色观念融合到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教学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绿色化学观念在自己课程上的渗透,一方面不断夯实自身化学知识理论,深刻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特点,另外一方面,不断强化自身教学工作方式的转变,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去实现绿色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融合。

参考文献: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文2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绿色文化;绿色课堂;学科思想;母题拓展;减负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19-2绿色课堂旨在通过“绿色智慧的引领、生态文化的濡养、科学合理的规划、高效低耗的设计”,更新教师的教育观、教材观、课程观、课堂观、学生观,同时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思维观,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思维行为方式,丰富课堂、课程、教育、评价的多样性,创设联接自然、接通艺术、贴合学科、适合身心、适度紧张、伴随创新的教学样式(而不一定是模式),形成与生态文明、绿色文化理脉相承、文脉相通、个性彰显、特色鲜明,又具普适性和推广价值的减负机制和实践路径。同时又反过来丰富绿色文化的内涵,拓展生态文明的厚度。

一、课业负担的定义与根源

通过对我校学生发放《绿色课堂的有效参与性和课业减负的调查表》150份,回收143份,剔除无效卷3份,获得有效卷140份。统计发现,在“你如何定义目前的课业负担”时,3806%认为“很重”,53.22%认为“一般”,6.72%认为“不重”;回答“课业负担过重在哪个方面?”时,生理负担占10%,心理压力占55%,作业过多或科目过多的占35%,说明通过新课程改革包括考试制度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业过多或科目过多的现状有所缓解。但还是看到了学生“心理层面”的压力过大。原因何在?

1.根源在于教师的教。陶先生认为“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也就是说把“活”的知识、“生活”的知识当成死知识来教。教师只考虑怎样迫使学生抠教科书,而不知道怎样去与生活和实践联接起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力吸引过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减轻负担。

譬如,风向,这是每天都能感受到的东西,为什么学生会难懂呢?于是我让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注意一下风向,在理解上风向时,我让学生将教室想象成城市区域,那么风吹来,先吹到哪个方位,那里就是上风向。通过“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的生活化教育使本来需要大量记忆的东西简单化了。

2.根源在于学生的学。在绿色课堂调查中回答“你想过如何将知识掌握得更透彻、更有效?”时,有57.14%的同学愿意“通过与生活、实践的高频联接”,但事实如何呢?在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时,有3137%~49.02%的同学选择“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这可能是“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什么学生的意愿和实际行为之间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还在于教师没有将方法论和认知工具教给学生,而学生也缺乏与生活、实践和体验的常态联系的自觉、自主和自悟。

二、课业减负的思路与策略

我校借鉴生活教育、范例教学进行减负尝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德国的范例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减负思路,通过范例阐明以“个”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再归类、推理、迁移到“类”的学习,探究规律、原理、定律等,获得个体与世界的经验联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减负。

1.学科思想及其思维延展策略。学科思想即知识体系中的“母题”,是贯通学科整体、揭示学科本质、促进学科发展的哲学思想;学科思想往往是上位、集约的知识,是学科之“道”。[1]绿色课堂充分利用学科思想“上位、集约”的功能和揭示本质的力量,统整整个学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高中地理为例,其学科思想有人地关系、整体性原理、时空事象统一规律等。

高中地理学科必修Ⅰ前言部分“地理学学科体系示意”中表达了地理知识体系主要由“自然、人文、区域地理学”三部分组成。在此展开“自然―人文”知识结构,将“地球表层是由岩石圈……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的巨系统”中抽取要素形成自然地理要素建构成“图谱”,这个图谱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网络系统构成,我们在教学中俗称“五星图”,如从“必修Ⅱ教材的目录”中将人文地理要素一一抽取,形地理要素“图谱”;“自然――人文”要素图谱具有想象载体和分析框架的作用。

学科思想既是地理知识,还是地理学习的方法原理。如运用整体性原理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点式思维,无论多么复杂的知识都能简化成“点”、连接成线、拓展成体系,针对不同的问题赋予不同的“值”,可以高效解决一揽子问题。

2.母题及思维延展策略。在调查中有27.82%的同学希望“通过经验和想象建构高效的认知工具”,因此建构认知工具,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是减轻学生的脑力负担的重要途径。我校将绿色文化的“中庸适度特质”、“黄金分割律赋予的和谐、优美、科学和高效特质”、“自然、生命、生长特质”[2]赋予课堂,实施母题策略、思维延展策略,母题是“具有自我增殖功能、牵涉知识整体结构、演绎出普适性思维结构的问题或习题等”,具有“个”的范例特质,通过“母题”及其思维延展策略将其提升至“类”的高度,“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3],从而切实减少作业量。

例如,传统的试卷讲评课,或报答案,或简单地讲过程,没有脱离“个”的范畴,缺少对解题结构和内在思维模式的挖掘,以致“类”的缺失,陷入“个”的“题海”而不能自拔。笔者基于“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的绿色理念,将题海中的“个”或“母题”进行范例地讲解剖析,提升到能解决一揽子问题的解题结构,使学生获得个体与世界的经验联接,到达“类”的境界,在长期的绿色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减负增效诠释。

3.“类”的提升:思维纵横延展建模。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纠正答案,那么思维还停留在“个”案上,因为学生还没有解决“问题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解题的思路结构如何?……”。关键是如何通过讲评,从“个”案的分析中得出普适性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

首先进行概念的上位搜索。用英文表达分别为“what”、“why”、“how to(怎么样)”、“how do(怎么办)”;其次,进行关系的纵横延展,建构逻辑关系模(横向)。whywhathow tohow do,学生对“how do(对策措施)”的思维处于弱势、游离状态,因此必须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基准点”。再次,通过逆向思维求证。由答案反思答题的逆向思维过程发现:“how do”与“why”存在高对应关系,形成“(原)因――(对)策”结构,如“毁林”对应“植树造林”;“燃烧”对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等。如果上述措施是“硬件”的话,那么“加强立法执法监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节能意识;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就是“软件”。

综观上述分析,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循环“,即图所示的“4W”逻辑关系结构。

4.扩容建模:解决一揽子问题的思维模型。如上图结构使问题之间的关系昭然若揭,将其进行要素扩容、思维建模,就成为了解答问题的思维着落点和答题收敛区。将这个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单位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心智演练,还可以演变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一是“what”扩容。时间(when)和空间(where)构成地理知识的事实前提,兼并于“what”之下,进一步探究发现“3W”存在着“同一性”或“共时性”规律,因为时间的规定性是由地球与其他天体(如太阳等)的空间位置关系决定的,而不同的时间和区域决定地球上各种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如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气候变化、农事活动等),我们谓之“时空事空高度统一规律”。利用这一规律思考地理问题、学习地理知识非常有效,事半功倍。

二是“why”扩容。分析区域地理特征、产业发展区位条件、产业布局合理理由、地理事象形成原因等都属于地理原理范畴,安置于“why”之下,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区位条件一般基于“自然与人文”二元分析结构;布局理由一般从“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框架下建构思路。

三是“how to”扩容。任何地理事物或现象都有“结果输出”,表现为作用、影响、功能、特点、效益或意义等,分析多从“积极与消极、利弊、优劣”二元分析。

四是“how do”扩容。当前人地关系不协调,人类面对诸多问题,必然寻求对策,趋利避害,分析理路一般基于“why”,我们谓之“釜底抽薪”。

最后是结构的扩容。将相关要素归并到相应的“W”下,并将理路分析框架收纳其下,形成“6W:知识――问题――思维三位一体”广谱结构(如图所示)。

绿色课堂从人体经络获得教学智慧,如将上述结构与人体经络穴位进行类比,纵向成“经”,横向成“络”,交点成“穴”,打通彼此之间的关系,使知识原理“气通血畅”,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绿色课堂又从中医药的配伍理论获得减负智慧,如五星图类比为“六味地黄丸”的“基础方”,针对不同的问题通过“要素”加减,应对几乎所有关于区位条件、形成原因等地理问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绿色课堂还将地理学习进行反思获得哲学智慧,如通过地理整体性原理等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世界万物都是相通相关”的哲学智慧,培养学生的关系思维、联想思维和想象能力,使学习变得有趣、高效,充满自然、生长的生命体征,绿色课堂能够坚持让学生进行持续高效和结构性的心智训练,实现减负目标是完全可期的。

[参考文献]

[1]张建春.绿色高效课堂的哲学之维[J].江苏教师,2013(06).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文3

原绿色:作为一名校长,要想建设好学校,心中首先要有一座自己的殿堂,要弄清楚自己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这既是学校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校长个人的办学梦想。校长就是带着老师和学生圆梦的那个人。校长既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需要找到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现在与未来的最佳结合点,让梦想照亮现实,让行动成就梦想。

记者:那么,结合学校的实际,您是如何找到最佳结合点的呢?

原绿色: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让人幸福健康地成长,而非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累积,这是教育的终极旨趣。当前教育的最大弊端是过度功利化,只见分数不见人,只关注考试和输赢,忽略了人之为人的基本品质的培养。很多学者都提出,教育的根本在于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宗旨是学为人、学做人,助力优秀人格的自然形成。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沃建中主持的“中小学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这两项问题的比例分别为14.2%和2.9%,高中生分别为14.8%和2.5%。这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为未来埋下很多隐患。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学校不再是知识的高地,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从单纯地关注“人才”到全面地关注“人生”。学校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转化为人生的培养,强化学校社会化的功能,要让学生通过教育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幸福。基于以上思考、调研,我提出了“人生教育”理念,就是希望教师变成学生人生的导师,通过人生教育把学生送上健康成长的人生高速路。可以自豪地说,我在2013年提出的“人生教育”概念,提出培养学生一生幸福需要的核心能力,比当下正在热议的“核心素养”理念早了三四年。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思考,我认为,“人生教育”是指在科学的人生理论指导下,坚持以学生的健康幸福成长为本的育人观,对学生进行“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对学生进行阳光心理、健壮体魄、美好品德、理想信念、良好习惯、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自主发展等核心素养的教育和养成。

“人生教育”的三个关键词是“幸福、出彩、有意义”。“幸福”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幸福,既有当下幸福的童年,又有长远幸福的人生;“出彩”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都找到自己的强项,都找到成长的自信,成为最好的自己;“有意义”是让每一个生命都有意义,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都有价值,有积极的影响。这些年,我们学校积极引领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六种核心能力――健康的能力、向善的能力、学习的能力、生活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幸福的能力,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习惯、扎实的学识、清晰的人生追求等基本素质,从而使“人生教育”得以细化、落实,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记者:人们常说“大道至简,知易行难”,提出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容易,要真正落实到师生的日常行为上,并产生预期的效果,是很不容易的。请您具体谈谈是如何细化、落实“人生教育”的。

原绿色:教育确实是一个缓慢、优雅的过程,教育对人的影响有时候要等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但教育理念却是要通过具体可感的行动来落实。我喜欢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教育意境,希冀通过改变师生的行走方式来实现我们的人生教育。具体讲,有四条途径。

一是人生德育活动。这是从人生视角开展的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德育,是帮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德育。我们通过对学生的日常习惯养成和德育活动,让学生“日行一善,见贤思齐”,从而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美丑观,拥有积极向上的追求。我们从卫生习惯、文明习惯、行为习惯、课堂学习习惯、作业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等方方面面,有计划、有层次、分步骤给予训练;通过自主管理和社会实践与体验,让学生自我成长;结合读书、讲故事、寻找自己的人生偶像等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寻找健康向上的人生偶像。

二是人生课堂建设。课堂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主地,也是人生教育实施最重要的场所、途径和落脚点,所以我们明确提出打造“人生课堂”的理念,改变课堂重教学轻育人的倾向,重新确定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操作流程,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和六种核心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习知识和人生成长的和谐统一。

三是人生课程开发。在人生教育理论指导下,我们探索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的活动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美好人生的知识和本领。我们开发有情绪调控课程、安全课程、人生体验课程、生命课程、人文素养提升课程、科技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体育健康课程等,通过这些校本课程,让学生的人生更丰富、更全面,让学生的成长更健康、更阳光。

四是人生家教实践。人生家教是指家庭对孩子进行的人生教育,也指在家庭中进行的人生教育。家庭是学生原生态的人生成长环境,而且是伴随终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训练是一个人一生的起步,像社交、审美、心理、情感、理财等很多方面,都是家庭生活奠定的基础。为了让家长真正成为人生家教的主角,我们努力让“家长成为教育的有机成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掌握人生家教知识和技巧,拥有人生家教能力。

记者:原校长,据我所知,您已经做了13年的校长,并且把自己的名字也融入了教育理念,对此您是如何解读的?

原绿色:是的,13年的校长生涯,不算很长,但也不算短了。我执掌过优秀的学校,我努力让它持续优秀,形成品牌,走向卓越;我也接手了相对普通的学校,我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浸润它,赢得了师生的信赖、家长的认可、社会的肯定,学校正在成长为区域品牌学校。有位朋友曾拿我的名字开玩笑,问我教育是什么颜色。我说,教育当然是彩色的。他又问我:教育的本色是什么?我深思熟虑后说,教育的本色应该是“绿色”。因为绿色是生命茁壮生长的颜色,代表着成长,标志着健康,彰显着纯净,充满了生机,孕育着希望。你说,我的名字是不是很适合搞教育?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文4

关键词: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

中图分类号: TU985.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06-1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房屋的高度越来越高,城市房屋的密度越来越密,城市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城市的现状变得越来越拥挤。如果不想办法改善城市的绿化,那么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的城市里,人们会有窒息的感觉。本文围绕这个问题着重论述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的意义及前景,试图探索提高城市绿化率的有效途径,以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1 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的做法

(1)在城市房屋的阳台窗台上栽种绿色植物。(2)在城市房屋的屋面上栽种绿色植物。(3)在城市房屋的侧立面上栽种绿色植物。详细做法请参照笔者发表于吉林农业2010年第05C期总第243期第106页的《试论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的构想》一文中所论述的做法,本文不再重复阐述。

2 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的意义

2.1 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能改善环境

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使得城市里的绿色植物增多了,意味着增加了大量的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城市里的空气得到了净化,城市的环境能得到很好的改善,这是必然的。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绿色植物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大量的绿色植物组成了一个天然的氧吧,能起到稀释城市二氧化碳等废气的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减少,空气变得清新舒适。绿色植物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人心情舒畅。绿色象征着生命,绿色寓意着朝气,人们看到这种富有生命力和充满朝气的植物,定能赏心悦目,心情舒畅。

2.2 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能节约空间和资源

城市虽然方便,但空间十分有限,尤其是供栽种绿色植物的空地极其有限。而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用地的问题。当平面的空间有限时,可以利用好立面来弥补平面空间的不足,大大节约了城市空间。由于绿色植物庇护着整个城市房屋,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可以减少空调、风扇等制冷保温散热电器的使用,从而节约了大量的电力资源。

2.3 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能美化城市

绿色植物能美化环境。在城市房屋的每一个阳台上、窗台上、屋面上、侧立面上栽种绿色植物对整个房屋是一种装饰,对整个城市是一种妆扮和点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以生活在城市森林的感觉。绿色植物的栽种可以根据城市房屋的不同造型而设计,包括不同品种、不同花样、不同风格等等。只要人们想得到的式样,都有可能得到很好的呈现。每一栋城市房屋如同一幅幅由绿化植物妆扮的风景画,一幅幅绿色风景画组成一个城市,我们畅想一下,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城市哟!在城市房屋上栽种绿色植物,对城市的美化是毋庸置疑的。

2.4 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能促进就业

目前,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我国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如果能在城市房屋上栽种绿色植物,那么这个绿色植物是需要大量专人维护的。例如:浇水、施肥、修剪等等。这样一来,能增加不少就业岗位,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就业,能起到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积极作用。

3 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的前景

3.1 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的探索阶段

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房屋的阳台上、窗台上、屋面上、侧立面上如何设计栽种绿色植物的凹槽而不影响墙体的质量,如何设计栽种绿色植物的凹槽而不影响墙体的美观,城市房屋的屋面栽种绿色植物如何做到不渗漏等等系列问题,建筑专家和设计专家都可以尝试和探索,早日拿出较为成熟的可行的方案,以供使用。

3.2 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的推广阶段

当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方案出来后,可以加大宣传力度,也可以形成规范。可以采取对在建的房屋进行改造,对新建的房屋直接套用新的规范,对不遵照执行的单位予以处罚等等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的构想逐步实现。

3.3 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的应用阶段

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除了行政干预外,我想谁都不会拒绝这个绝好的创意,谁都不会拒绝绿色。当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得到普遍应用的那一天,城市的空气将会更加清新,城市的面貌充满生机,整个环境都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3.4 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的提升阶段

当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后,可以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把实践过程中一些好的经验及时总结运用起来,把一些弊端和不足之处加以分析和改良,最终达到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的最佳效果。

常言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城市房屋的阳台上、窗台上、屋面上、侧立面上栽种绿色植物,对国家倡导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是一种合理的补充,对提高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对改善全球的气候环境也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利用房屋打造城市森林,是完全可以尝试和实现的,前景也是无限美好的,由此带来的利益将惠及子孙后代,期待利用房屋打造城市森林能早日实现,早日迈向低碳环保的长久之路。利用城市房屋打造城市森林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这个创意能够得到认可和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闻骥.论在城市建筑物阳台窗台上栽种绿色植物的尝试[J].吉林农业,2009,(9).

[2] 张闻骥.基础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及防控措施[J].现代交际,2010,(1).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文5

[关键词] 生态教育 小班化 生态圈

什么是真正的“小班化”教育,其教育成效究竟如何,关系到我们对现代教育的本质理解。目前,将小班教学单一策略提升到综合性“小班化”教育,从注重数量、规模、速度的传统授知教育转向注重质量与效益的现代智能教育,使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发生本质的变化,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小班化”教育模式,现行的课题研究必须依据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凭着“实践出真知”的精神与勇气,走出一条艰巨而充满创新激情的发展新路子。

什么是生态教育发展观?它与“小班化”教育有何联系?我可以先从一个前提谈一点认识。无论哪一种教育,如果能够实现自身的教育理想,则其必须合理,和谐,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合理发展,是说要按国情与事物规律做事;和谐发展,是说要团结协作、互利共赢做事;均衡发展,是说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做事。

如果说20世纪是物理学大作为的时代,那么21世纪便是生物工程学大作为的时代。因为基因理论的创立,开创了一个以“大分子”主导的崭新的时代,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视野。批判性思维告诉我们,以往的发展,没有站在现代生态学说的思维制高点,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形成的某类“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后现意义上的到退。这类例证极多,我们可以自己反思体会。近时期,随着环境生命学科的崛起,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我们又有新的感悟,并且在2005年作出集体决策:对学校原有的发展规划作整体调整。同年至次年,我写出《树立“为生命而奠基”的现代德育观》与《以先进文化引领,走特色发展之路》两篇专题论文,提出教育要关注生态,教学应该为生命奠基的观点。当时,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创建“绿色精品学校”来引进生态教育,构建一种新型的、更有发展空间的办学模式。随着“创绿”工作的渐进,学校于翌年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学校,生态教育开始扎下根子,并且引起同类学校与社会的日益关注。尤其近几年,在素质教育的强势引领下,“绿色生态教育”越来越被教育行家和社会所重视,全国也出现一批重量级的绿色学校,给现代教育发展作出极好的典范。

所谓生态教育,在如今中国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有着怎样的发展空间?“绿色生态教育”又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意义?

教育发展是多元的,各有着不同内涵。而生态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关注生命过程与发展的教育,也就是常说的“以人为本”。其核心理念是注重与维护人的生命(或生活)的质量,注重人性的内在发展。“绿色生态教育”是“绿色文化”的一种衍生理念,所谓生态观点,是借助生态学研究生命主体与其所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及关系的理论和方法。“绿色生态”,是形容合乎生命发展规律的最佳生存方式。按照生命生成、生长、生衍、衰亡的原理来设计与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即“绿色生态教育”,其内涵是合理、和谐、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所谓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明白生存与生活常态的道理,包括人的社会道德涵养,最终使自然人变成有教养的文化人。人生存于自然与社会环境之中,要生存,就必须学会学习;学习的能力,也就是生存的能力。学会了学习,也就具备了生存的条件与技能。人驾驭生活的本领,是从认知与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因此,人的学习行为,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是由外部条件与内在需求两个基本因素所确定。当学习行为在某个特定场合发生时,内外两者就生成相互影响的特定关系,我们称之为“场”,如“会场”、“气场”、“磁场”等。“场”的概念,是物理也是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它包含了“核心物”和“环境因素”两个相对的概念,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对应,互为依赖,互为循环。生命的本源就出乎于此。

生态学意义上的“场”,指互为影响的双方在特定条件的作用与反作用下,形成某种稳定的存互关系,我们叫做相为衔接的“生态环境圈”。这种“生态圈”,可以分解为“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心理生态”等环境,它们对整个生态系统互为调节整合,构成一个大生态圈,环流反馈,生生不息。引伸到教育科学,“教育生态”就是指学习者与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校园、社会的种种关系,概括地说即人与自然、人与人际、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总和。

具有教育生态意义的“场”,通常是指在教室里活动的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的“三态”(心态、情态和行态),其中,任何一种态势都能够影响学习的质量与效果。生态教育学者认为,从外部环境引发某种信息趣向,以特定方式刺激内在的学习需求,从而生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习行为成为一种能够有效调控的技术。我们可以从整个学习环境的各个要素如何组合以致影响学习个体,通过多项比较来研究一种最适合每位学生有差异的学习方式,最后归结出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模式。这种模式一旦被确立起来,将会对现代教学论产生深远影响。由于“小班化”教学特别适合这种类型的研究,我们的课题就是以环境因素的有效整合,利用有趣味的情景导向,来积极影响学生学习心态而取得教学成效为研究内容,以期得到理论上的成功突破。

因此,我们预想,有意取向的校园建设风格、走廊和教室的物态环境设置,将会学习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课堂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生态场”,学生学习的特殊需求是一种“核心物”,把它置于各种教学要素(教师、教室、教材、教具与教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环境系统之中,进行多维的比较与综合考查、分析、旨在于施教过程中研究各类生成的学习情态,进而找出良好的教学策略和兴趣成长的最佳法则。这种特定关系“场”又可以用生成、循环、变异、衰竭四因子的判别眼光来作观察与分析,了解师生在积极、互动的“教学互动反馈流”中如何构成一种新型互补的学习共同体,使“教”与“学”双方在零距离的“心灵”对话过程中得到相互提高,从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绿色生态课堂”就是要把这种先进的教育文化容纳到“小班化”课程改革实践中,把学生的全面发展融合于和谐的氛围中,并在“绿色人文”的关爱下蓬勃成长,从而达到素质教育减负提质的目的。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文6

工作思路: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资源和条件。然而,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减轻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仅要宣传环境保护,更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以身作则,以感染身边人做环境保护的执行者、守护者。近几年,随着浦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原本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乡村小镇,如今因工业大肆兴起,水晶工艺品厂的肆意搭建,废水废气到处排放,尤其是硅金属的污染,已经被世人重视。选择这样一个实践地点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奠定了的基础。

案例做法: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着“绿色环保”为主题展开,以五个一为活动主线进行,即一份民生和环保知识调查问卷,一次走访参观,一场环保进企业与工人同乐联谊晚会,一个环保游园嘉年华,一场绿色低碳科普宣传;最终完成,一份调研报告,一本实践日记,一本活动成果册,一次活动成果报告会,一次感恩教育。

此次实践活动倾注了同学们太多的心血,对于初次组队外出的我们来说,既没有经验又没有人脉,光有好的想法和鲜亮的策划书还远远不够,如何将顺利完成任务,又能出成绩,亮亮点是关键所在,在如此陌生的环境下,只能到处摸索着前进。围绕着活动主题,同学们群策群力,分析现状,根据同学自身特长,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例如,我们此行最成功的一项内容就是“低碳生活 绿色环保”――之环保进企业与工人同乐联谊晚会。场地,资金短缺,没有理想的合作单位,没有媒体支持,种种困难摆在我们面前,将如何一一化解。面对困难,我们不屈不挠,首先,我们将所有同学分成三组,宣传策划组,外界联络组,实施操作组。其次,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我们找到了浦江县环境保护局办公室,将我们的策划书递了上去,由于前期的充分准备,主题也正符合他们的意图,于是合作项目马上就谈妥了,他们的领导会出席我们的晚会活动且他们能解决媒体和记者。接下来,面临的是活动场地和活动经费的问题,原本我们打算放在城区最热闹的广场举行我们的晚会,可是面对只有几千块活动经费的我们的来说,除了吃住、车费之外,活动经费已所剩无几了。浦江县经济开发区离我们的实践基地不远,于是我们找到了一家名为“祥童”的童鞋厂,由于有政府部门的支持,且由于政府部门重要领导的出席吸引了电视、报社等多家媒体参与报到,这对企业宣传带来益处,于是经过商谈之后,他们愿意给我们出场地,并所有舞台布置和活动奖品都由他们出,这样一来,我们只要出人出力出一些准备材料就可以了。在大家的努力下,期盼已久的晚会如期来临了,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然而我们的种种创意,如废物利用环保SHOW,清理河道活动游戏等,赢来全场阵阵掌声,尤其是晚会渲染带给大家更多的环保理念冲击力,激励大家更加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环境。

案例效果: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得到各界的关注,浦江日报、浦江电视台对我们的活动进行了报道,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经营管理系赴浦江实践小分队(指导老师金云燕)获得了2010年浙江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