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知识范文1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形态学科,它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病理实验教学是其教学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观察病变的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得到对病变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特征的理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不断探索实验教学方法及途径是提高病理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 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训练
实验教学环节是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和交流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口头表达以及实验技能等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程度,影响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影响教师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在实验课前教师必须自觉地钻研理论知识,对实验技能进行训练和探索。对新教师严格考核,其内容包括备课教案是否合格、实验独立完成程度、是否能写出符合格式要求的实验报告,最后还要进行试讲,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教学的指导工作。只有这样,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2.1 精讲理论、紧扣实验:病理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实验课上,首先实习指导老师与学生共同回顾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复习要精简,要有侧重,不可全面重复理论课内容,以免影响学生的实验观察效果。让学生注重实验,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课终可采取实验小结让学生自己综合分析,归纳理论知识及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之所在,以免形成病理学实验与理论知识完全孤立的局面。
2.2 运用临床病例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多年的病理学教学中体会到:学生对病理学实验课感觉学起来很抽象、枯燥、乏味、被动,学习兴趣不浓厚。通过在病理实验课中运用临床病例讨论,同学感觉自己学有所用,使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变得灵活起来,使抽象的病理学知识变得更具体、直观,使相关的医学知识结合更紧密,增加相互渗透性。由于学生是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学生课后感觉印象深刻,有利于对病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强化了病理学的实验教学效果。病理学教学讨论,以疾病为中心,结合临床病例,提出问题,通过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教学,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及分析。首先向学生提供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各种检查结果、治疗过程和疾病变化情况)及病理检查结果(活检或尸检结果),让学生经过综合分析、推理和归纳等思维作出正确的临床和病理诊断,最后分析病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从整体上、从形态与功能变化上去认识和掌握某种疾病,在此过程中也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进而引导学生将所学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兴趣,真正体现病理学在医学学科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2.3 将组织学知识融入病理实验教学:组织学与病理学同属形态学科,组织学知识是学好病理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观察病理切片过程中,复习相关的组织学知识是病理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利于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加强课程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使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融汇贯通,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习指导老师为了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每张切片的病变,只好帮助他们回忆正常组织的形态结构知识。通过示教正常组织切片这一环节帮助同学们在大脑中构建其正常的组织结构和特点,便于学生对比观察,使病理变化更具体、清晰、透彻。例如在观察肝硬化形成假小叶的结构时,我们应先回顾正常肝组织的组织学结构以及肝小叶的形态特点,只有学生掌握了肝组织的正常结构,才能理解假小叶与肝小叶确切的区别,能够更好的消化和吸收病理学实验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从而提高了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
3 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及能力的培养
实验指导教师不仅应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病理学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在病理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掌握对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要注意学生操作是否认真,是否准确、规范。及时矫正错误操作;(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时,学生常常不知如何观察或者囫囵吞枣,因此,实验指导教师有必要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实习内容,在首次实习课开始就系统介绍标本的观察方法及要领。在教学过程中规范示教、规范语言,教会学生观察标本的要领。例如,观察子宫肌瘤的标本时,应教会学生观察其形状、大小、数目、颜色、质地、色泽、是否有包膜,还应细心观察其有无继发性病变。在观察组织切片时,首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然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全面观察整个组织情况,基本确定其病变特点及组织结构。最后,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更细微病变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特点,从而总结疾病的病变特征,并归纳、全面分析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同时为避免学生在镜下盲目寻找病变,花费更多时间。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如显微图像显示仪,教师将普遍问题和典型结构可显示在显示屏幕上,引导学生准确寻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习惯,才能作到有条不紊的观察,更不会将某些病变遗漏掉,影响实验教学质量。
4 加强考核制度、提高病理实验教学质量
病理学知识范文2
关键词: 病理学 教学质量 青年教师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青年教师在高校师资队伍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我所担任的医学基础课程――病理学,属于形态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进行病理学教学不是为了使医学生成为病理医生,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打好认识疾病的理论基础,培养对疾病有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建立诊断疾病的思维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临床课的学习。如何提高教学能力成为青年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我请教了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在这里谈谈一点体会。
1 课前认真备课
1.1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我所在学校的本科专业培养的主要是临床医护、检验和预防专业人员,而不是专业的病理科医生。因此,在讲授内容的选择上主要是对学生将来学习临床课和工作有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近年来,形态学理论课的学时有逐渐缩短的趋势,必须精选讲课内容。针对我校目前教学层次多、专业多、授课对象的基础水平不同的教学现状,必须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授课。而且不同的专业的学时数也不尽相同,更要区别对待,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确定具体的内容。
1.2立足教材加以扩展选择好了适当的教学内容后,首先认真阅读教科书,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则应查阅参考资料,包括与病理学相关的基础课和临床课,如组织胚胎学、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等,或请教其他教师。并且要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甚至暂时不会考虑到的问题做一预设与准备。如果教学内容过于局限,学生往往会认为书上都有,上课不用听,课后自己看一样的。这时候就要多看参考书,把一些最新的医学动态加进来。
1.3认真准备备课笔记和教案在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时数,明确重点、难点。拟出教案,认真书写备课笔记。备课笔记要条理清楚,符合学校的格式要求,突出重点和难点,并要反映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4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病理学属于形态学,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应力求多样化,在备课时就应该全面考虑。例如:讲课时要画简图,如何使用幻灯片、挂图及多媒体课件等;在课堂上要提问哪些问题、举什么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突出重点,讲清难点等,都应事先全面考虑和安排好。
1.5 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教研室有安排有集体备课时间,一般轮流由各位教师进行试讲。很多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都是我们年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也可以把一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这里进行提问,同行之间进行交流,对自己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2.1重点突出病理学的重点是病理表现,难点则因各章内容而异。如总论里一些的专业名词,教材中复杂的发病机理。找出主次,按前后顺序归纳成条目或简表,进行讲解。此外,讲课中要经常举例来讲解学习病理学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2灵活选择讲课方式讲解总论时,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病理学的内容,教师应详细讲;各论应结合总论的要点讲,指导学生应用总论知识学习各论的内容。内容要系统讲(如常见病) ,有的可用对比方式,有的可综合讲一般规律。这样既可解决学时有限的问题,又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讲课方式,学习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3板书图文并茂形态学科板书不仅有文字也有图示。重要定义、关键词,讲课中搭配的图示,学生可能听不清、听不懂的字词可放在特定区域,讲完后擦掉。在讲完后,留下一个完整的图文并茂的板书。
2.4讲课的技巧使用普通话,语言要精练、准确,还可以用必要的手势帮助表达。讲话速度不宜太快,语言要清晰、有节奏感,语调要抑扬顿挫。每次课开始时要简要复习上次课的主要内容,交待本次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听课前后连贯。在结束之前也要总结一下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重点和难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要多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讲课时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若有躁动、窃窃私语或其他听不懂和疑惑的表现时,应进行了解,对讲课内容及时做适当的调整或重复。
病理学知识范文3
关键词:专护理专业;模块教学;教学模式
近几年所推出的模块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对其实现方式与实践效果进行明确分析,特对此展开调查,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2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100名。所选取学生在年龄、入学基础成绩等无明显差异。
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根据教材内容对护理相关知识进行讲授。实验组:采用模块教学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1)模块整合。将教学内容整合为4大基础模块,其中理论课程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讲授,实训课程在相应的模拟实训环境或实验室进行培训。第一模块:呼吸系统疾病。在课程中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病理知识进行讲授,首先对呼吸系统的基础构成以及器官功能等进行讲述,后对护理系统的病理进行分解讲述,最终对护理系统的护理相关知识进行讲授。第二模块:心血管疾病。先对心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知识进行讲述,后对其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以及病理知识进行讲述,最终对疾病的变化过程以及相应的护理原则与护理注意事项进行讲述。第三模块:消化系统疾病。结合消化系统的构成、作用、疾病诱发因素、病理知识的顺序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述,后结合病理知识对相关护理原则与护理措施进行讲述。第四模块:泌尿系统疾病。对肾小球肾炎、肾结石、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引发因素与相关病理知识进行讲述,结合医学常识对护理措施以及护理原则进行讲述。
(2)教学方式调整。在对课程设计进行模块式整合后,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调整,在理论课程中可参与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更为立体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讲授。在一个模块的课程结束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实训课程教学,在实验室组建模拟仿真护理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的环境中,对阶段性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深化理论知识。
(3)建立考核体系。结合模块教学模式的特点建立分级考核模式,阶段性的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在一个模块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计划做出适时调整。
3.观察指标
对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学生以期中与期末考核成绩为主,实验组学生以分级考核成绩与期末成绩为主;对学生与教师进行教学方案回馈意见调查。
二、结果
1.两组学生培养效果对比
在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各项调查指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为:实验组学生对专业的喜欢程度、技能提升程度、实践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上无明显差异。
2.学生与教师的回馈意见调查结果
分别对学生与教师的回馈意见进行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中,少数学生对教学课程并未产生过多兴趣,甚至产生枯燥与厌烦等感觉;实验组多数学生在模块教学模式下专业兴趣有所提升,且对课程设计的满意度较高;大多数教师对模块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种模式的教学更适合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讨论
护理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成果均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较大差异,护理学的评价指标更多的是体现在实际应用能力方面。护理专业教学多年来一直延续着传统的理论讲授式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要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束后参与见习。随着现代护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学模式的逐渐调整下,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做出调整,其中模块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病理学的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次研究对模块教学模式的实现过程与实践效果进行了调查,模块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护理专业病理学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分模块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同时配合一定的实训,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模块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护理专业病理学的特点将课程分化为四个模块,分层次教学,其实践结果显著,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病理学知识范文4
关键词: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enior high vocational school nursing profession, pathology real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Methods In high school class of 2014.1~2014.8 class of 486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o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s such as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final exam of real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to carry out the effect. Results All students' final grades have improved, to raise th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Conclusion The nurs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pathology study adopts real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not only improve the students to discover problems,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help to promote the schoo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skilled nursing personnel, can meet the demand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Pathology;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Teaching mode
病理学作为与临床医学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为临床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1]。国外医学院校认为[2]病理学是引领学校学科发展方向的主要力量,承担着教学和医疗等任务。但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病理学学习中,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需求。其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在病理学课程开展中,理论与实践分离,无法突出职业院校以技能为主的培养模式[3]。本学科知识更新迅速,导致学科高度分化、高度集中,所以加强高职院校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因此,在病理学讲授过程中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今后临床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4级高护1~8班的48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教学环境的设置 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将显微镜实验室有效的运用起来,使教学场地既能满足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方便实验操作。同时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实施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清晰准确显示典型病理变化,结合显微镜观察实体标本,能使学生形象客观的掌握所学知识,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动脑不动手的上课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1.2.2专业教师的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实验展示,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较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还需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梳理,合理分配学时,完善课程结构。首先体现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上,课件必须具有实用性,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杜绝把课件当做课本的复制,把屏幕当做是黑板的教学模式。
1.2.3教学计划的调整 病理学计划应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制定 [5]。对护理专业学生应侧重讲授病理学临床病理变化,促使学生通过病理学的学习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并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强调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4翻转课堂的实施 课前向学生明确下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各小组的任务及要求[6]。以学生为主体,把理论知识贯穿到学生自主的实验过程中,通过边做边学,让学生既能学会操作既能,又能掌握理论知识。
1.3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通过课堂教学评估、问卷调查、期末考试成绩等方法客观评价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效果。
2 结果
所有学生期末成绩均有所大幅提升,所有学生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予以肯定。此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值得肯定。
3 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3.1 病理学学科性质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病理学作为医学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观察病变的大体标本或病理切片,加深对病理学相应理论和临床表现的理解,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3.2护理专业特点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护理专业作为高职护理院校的一个重要的独立专业,该专业学生在学习病理学过程中不但需要了解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也要熟悉病变的临床表现与转归,才能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因此针对该专业学生,需要强化病理与临床联系部分,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护理专业的专业特色。
3.3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特色[4] 高职院校的学生多见于一些高考成绩较差,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的学生,对于较为抽象的医学基础课程,学习难度加大,对相应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针对学生自身特点,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操作,通过实践从课程中获取最直接经验。
3.4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5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教学改革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探索创新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有效的将理论与紧密集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实现"边学、边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目标。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病理学学习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促进学校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
[2]Seung Park, Anil V. Parwani, Raymond D. Aller, etal. The history of pathology informatics: A global perspective[J].J Pathol Inform,2013,4: 7.
[3]张惠铭.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病理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并轨教学模式[J]. 医学教育探索,2010, 9(10):1352-1354.
[4]曹冬霞.边疆卫校病理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1(8):242.
病理学知识范文5
关键词:普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实验课程;教学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2.010
实践性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实践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认真的工作态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这符合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普通植物病理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随着全面人才培养的需要,日益成为农学、园艺、植物科学等大农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在课程体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4]。普通植物病理学实践性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和教学实习两个方面,实验课程随教学计划开设,与理论课程同步;教学实习为集中性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在野外进行标本采集、制作以及病害发生调查等[5-6]。笔者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学实验室工作期间,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了植物病理学实践性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具体环节,发现尽管目前的教学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于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植物病理学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达到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农业类高等院校相关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实验课程教学
1.1 加强开放性实验课程,增加开放性实验比例
目前面向植物保护、园艺、农学等专业开设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园艺植物病理学实验等实验课程,均以验证性实验为主[7]。验证性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较快地掌握一些病害的发生症状、机理等,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仅仅进行验证性实验教学,学生只是一味照书本按步骤进行实验,十分不利于学生开创性、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实验课中应该加开一些开放性实验,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试着自主设计、自主执行相关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全程操作,这样一个实验周期做下来,学生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验步骤,而且能够初步了解科研的过程,这样不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开创性、发散性思维,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以及团队意识,为进一步从事科研工作提供基础。
1.2 验证性实验课程应加强学生自主能动性,强化课前预习
验证性实验以教师引导为主,主要是让学生观察病原物玻片和病害标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该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的形态特点[8]。然而很多学生并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对于课堂上要观察什么并不清楚,有的即使观察到了,也并不能对观察内容作出正确的判断。更有学生“走马观花”,对教师准备的材料缺乏认真细致的观察,把心思都用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参照课本或教师课件画出一幅“漂亮”的形态、症状图,但课后对这些症状的印象很快就模糊了。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做好认真的预习,掌握实验中要观察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注意事项,力求在不翻看书本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实验过程,而且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增多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
1.3 对于不同性质的实验课程,应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践性教学实验性课程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9]。基础性实验以深入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为主,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素质和实验技能,是能力创新的基础。综合性实验涉及一门或多门学科,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多方面知识、多种实验方法手段和技能来解决问题。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能够自选实验内容,拟定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实验用仪器药品等,从而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及组织能力,为以后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奠定基础。在基础性实验的教学课程中,要督促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比如在实验课开始前可以提问本次实验中涉及的病害病症特点的理论知识等,课堂上教师要不断来往于学生中间以便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同时督促那些“走马观花”的同学要用心完成实验。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综合性设计实验,可以从由教师设计实验、学生操作完成的传统教学模式延伸到教师辅助设计实验、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进而还可以发展为学生完全独立设计、独立完成实验的教学模式,这样一个渐进过程,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到田间采集生产上发生的病害标本,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对该植物病害做出诊断。
另外,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还出现学生基本操作不严谨甚至不会的情况。比如显微镜的使用,很多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粗、细准焦螺旋,高低倍物镜的转换;不会调节光圈;不能运用徒手切片得到适合的薄片样本;甚至更有学生在实验完成后没有把破片从载物台取下,忘记关闭显微镜电源等,这不仅给实验管理人员增添了麻烦,更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科研态度。这就要求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素质。
2 实验室标本建设
植物病理标本是实践性教学中必备的直观材料,为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提供了原始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植物发病的原因及机理[10]。标本室建设不会因为年度和季节的原因而导致课程教学无法正常进行,而实验室植物病害标本的储备类型、种类及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病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近年来,本实验室在标本的使用和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大量腊叶标本在长期保存过程中易出现虫蛀、变色、损坏,或因查阅、搬运造成标本缺损等;活体浸渍标本长久放置会发生变色、保存液浑浊、性状改变等;玻片标本损坏、丢失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势必会对正常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不同的外部环境条件对植物病害的发生及流行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标本的搜集和补充具有很强的年度差异和季节变化。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以下改进措施,效果良好。
(1)编制数码彩照图谱。由于每种植物发病都有其特定的环境,不同年份可能会采集到不同植物病症标本,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认识各主要病害的特征,我们利用数码相机,将每次采集观察到的植物病害的各种典型症状、植物病原物形态结构以及该植物病害采集地、生态环境等做好拍摄记录,这样慢慢积累,将对植物主要病害有一个更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学生对该病害有更全面的了解。
(2)提高标本的制作水平和加强对标本的保存及管理。标本的制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因此,参与标本制作的实验技术人员应不断加强其制作标本的业务水平,学校应定期选派实验技术人员到相关学校或专门的标本生产企业去进修、参观、学习交流。在加强对标本的保存及管理方面,对于浸制标本应注意避光、控制其保存温度,及时更换保存液和标本瓶等;对于腊叶标本,应分类放于标本橱中,保持通风干燥,并使用钢制樟脑丸等,此外,还定期对标本进行消毒,以延长标本存放时间。
3 教学实习
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是将课堂“搬到”田间,使学生初步学会田间诊断病害的基本技术,掌握重要病害的大田发生发展规律,并深入了解生产中总结积累的、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理论联系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我校教学实习主要是以年级为单位,按班级分组进行。每个班级的带队教师1至2名,而学生却有30人左右,在田间实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跟着别人走,并没有对田间植物病害进行细致观察,甚至老师在讲解某一种病害时也无暇去听,还有些学生本人想听,但却因距离教师太远听不清楚,继而失去了兴趣也变成了“走马观花”一族。针对这种情况,应增加带队实习教师数量,减少每组学生数,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及时与任课带队教师交流。
实习过程中尤其是采集标本整理过程中,很多学生把不同病害的植物标本放于采集夹的同一张采集纸上,这样很容易造成病害间相互污染,同时污染了标本纸。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编号和分类,这样既避免了标本间污染,也减少了对标本纸的污染,还有利于学生室内整理。
另外,也要改革实习考核方式,目前教学实习课程考核以上交实习报告为主,很多学生对实习中见到的植物病害并不了解,只是盲目地去抄袭他人实验报告。这就需要在保留原有实习报告成绩的基础上,增加病原物鉴定、技能操作和田间考核的内容。比如,实习结束考核时,教师随机拿出几种学生采集到的标本,让学生指出该病害名称,病害的主要辨识特征等,这样才能真正检验出学生是否掌握了诊断和识别该植物病害症状的要点。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并促进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单一上交实习报告改为实习报告和病害辨认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实习过程,加深对植物病害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杜娟. 植物病理实验室教学标本的制作、保存和管理[J]. 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7): 213-215.
[2] 魏国荣, 王晓杰. 东南窑植物病理实验室管理问题及思考[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3(6): 53-55.
[3] 张淑颖. 建立植物病理学开放性实验室的探讨[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104(2): 25-26.
[4] 詹刚明, 钮绪燕. 植病研究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J]. 科技信息, 2010 (2): 383.
[5] 朱宏建, 周鑫钰, 周倩.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 价值工程, 2013, 20: 303-304.
[6] 台莲梅, 张亚玲, 靳学慧.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10): 118-119.
[7] 高峰, 彭小玲, 张伟. 植物病理学课程实验课教学体会[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 (8): 97.
[8] 高小宁, 黄丽丽, 谢芳琴,等. 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 (3): 7-10.
病理学知识范文6
1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不断为学生创建适宜的认知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良好情绪而选择性趋向认识某一事物的心理倾向,它往往对学生基于其学习需求而集中精力涉猎新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任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求知兴趣激发与否则势必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显然,只要抓好这一前提环节,使学生兴趣陡增,求知心切,就常常会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正是根据这种认识,我在病理教学时,始终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求知兴趣,具体做到了:①果断改革教法,及时运用置疑导学和目标教学等新教学方法,营造竞争性设疑答题和主动性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情境,引导帮助学生摆脱了“满堂灌”式传统教法的束缚,进而置身于既感趣味,又觉压力的求知氛围中,迅速激发了对病理学的求知兴趣,为提高病理学习效率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②针对教材内容以病理解剖学为主的特点,尽可能利用医学视听教育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即借助幻灯、录像、投影机等形式,通过经常观察、识别和比较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来反复刺激学生的第一信号系统,激发他们对人体病理形态的学习兴趣,克服厌烦、畏难情绪,逐步切实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病理学知识;③利用病理学紧密联系基础、临床的桥梁课特点,广泛收集典型实用的临床病例资料,经适当地归类整理后,有计划地充实更新病理教学内容,即用所授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并结合生动、丰富的病案讨论,努力维持、稳定这种有利于学习的情绪反应,使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处理能力得以逐步增强,概括地说,通过上述做法,在我所授的中专社区医学、妇幼卫生、护理、药剂、检验、电大临床医学等及普通专科药学、临床医学等不同层次专业的1 500余名学生中,的确较好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病理学的兴趣,相应取得了病理成绩考核总及格率95.4%,总优秀率(>90分者)28.4%的良好学习效果,尝到了遵循医药学生求知心理规律,应用心理学知识促进病理教学的甜头。
2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努力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以旺盛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获取新知
即客观根据病理学沟通基础、临床,内涵辐射面广的特点,针对这门学科因需从人类异常形态、功能角度来研究、阐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则易形成内容格调相似、疑点难点颇多、学习理解困难等实际问题,应从多个环节、不同层面调动学生求知积极性,以致不使他们滋生枯燥乏味、不思求知的厌学情绪,并支持、帮助他们利用激发的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借助教师的关怀和鼓励,走出困境。因此,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自觉成为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求知的动力源。在课内透彻剖析难点,适时设疑提问,激励学生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思考,大胆答疑,并及时用表扬、肯定的态度评价答疑者,努力保护他们求知的自觉性,使之尽量在自愿的心境下获取病理学知识。在课外坚持下班辅导,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后反映和学习效果,借助巡回释疑、个别指教、矫正反馈、同学互帮等渠道,一方面尽快促使学生消除疑虑,强化记忆,巩固所学新知识和已树立的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建立师生双向沟通网络,缩小师生人际距离,铲除因教师的冷漠歧视而造成学生产生自卑自弃、甘愿落后等变态心理的根源。总的来说,正是依靠以上措施,我所授课的班级中逐步形成了有利病理教学的心理环境,明确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动机纯、信心足,在力争获取最佳的病理学习效益中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
3联系实际,掌握学生求知心态,按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病理学习需求因材施教
事实上,不同专业学生不仅因各自的专业培养目标有异,而且对同一学科的求知需求也各不相同。然而,目前大、中专病理学教材往往多专业共用,难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各自的病理学习需求。因此,重视依专业调整教学内容,防止一律照本宣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基于这种观点,我在病理教学时,一直注意掌握所教专业学生的特点,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及时取舍、调整病理教学内容,使施教内容基本上能与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水平相吻合。如同样讲授“组织损伤与修复”章节,我对药学专业学生除讲清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和修复等基本知识外,还特意列举如何应用ATP、细胞色素C等药物保护细胞的实例,有机地将病理知识传授与该专业的临床用药内容联系起来,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而对临床医学、社区医学等专业学生,则在详尽讲解组织损伤发生机理、病变特征和结局的基础上,着重结合典型病例分析,讲透病理临床联系,紧紧围绕该专业学生今后诊治疾病的实际需求,来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结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病理教学成效。许多学生深有感触地表示:切合专业培养目标学习病理知识,不仅胸中有数,学中有劲,而且能真正体验到这门知识对我们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