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的必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的必要性范文1
摘 要:
加工贸易是国际分工的产物,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必然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鉴于此,在回顾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后,论述了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比较优势、中场产业、国内采购
点击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的必要性范文2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翻转课堂;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的出现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重视,2015年总理提出“互联网+”,使这种线上学习,线下知识内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不断发展,很多学校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探索,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学者对翻转课堂的概念、特点等进行大量的研究,而对高校具体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较少。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的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贸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即以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为例,探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
1“翻转课堂”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1.1“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革新,2011年兴起于美国。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初步吸收,课上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完成知识的内化。
1.2“翻转课堂”相比传统课堂的特点
(1)角色转变。“翻转课堂”将教师从传统课堂的大量授课时间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设计、教学课堂组织、教学引导上;将老师从知识的讲授者变为引导着;将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2)教学方式变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的课上知识讲授,课后知识内化变为课前知识传授,课上知识内化,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3)课堂形式变化。传统课堂的课堂形式主要是课堂学习,即老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少。“翻转课堂”的课堂形式、课堂学习、课堂讨论以及课堂互动等多种形式,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大。
2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必要性
首先,在知识传授方面。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知识讲授,由于时间有限,传授的知识也比较有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如进出口贸易流程、国际贸易术语、货物运输保险、货物运输方式等,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时着重对“是什么”进行讲解,而对“为什么”和“怎么样”则涉及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果。其次,在学生知识内化方面。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对知识是被动接受。国际贸易课程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传统课堂上教材语言和实际的操作相脱节,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比较困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知识传授和内化掌握两方面的不足,无法完全满足人才培养需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很强的必要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它非常适合国际贸易实务这样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2.2可行性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硬件和软件资源的丰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可行性。首先,在硬件方面。随着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基本都有自己的数字学习用品,学校的计算机房等设施也能随时供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使用,保证了师生都具有满足“翻转课堂”需求的硬件工具。其次,在软件方面。除了免费的学习网站外,还有如课程管理系统等学习系统,以及视频制作软件等工具和技术,这些都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软件支撑。
3模式设计国际贸易实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按照课前知识传授,课上知识内化的模式设计。
3.1课前知识传授
(1)创建学习视频。创建高质量的学习视频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将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内容分模块和板块制作成学习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间、内容和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时间上,每个教学视频时间不长于15分钟,时间太长不利于学生吸收掌握。二是内容上,视频的教学内容要侧重“短和精”,一个视频内容可只讲一个知识点,但要将这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可结合相应的案例进行讲解,每个知识点后布置下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三是视频设计上,多用动画、动图、PPT、板书等,力求生动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将视频创建好后放在相应的学习平台上供学生课前学习使用。(2)整理上传辅助学习资料。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教师要搜集整理相应的辅助资料上传至相应的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查阅,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资料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案例资料。教师除了在学习视频内容上结合相应案例进行讲解外,要在教学平台上放置更多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和掌握。二是延伸学习资料。在学习平台上整理出该课程的延伸学习资料,供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理解,如各国的经济文化概括,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条文等。(3)线上练习。一方面,教师在学习平台上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完成。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系统里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操作,将所学知识加以具体运用。
3.2课上知识内化
课上知识内化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效地组织课堂,引导和启发学生。“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翻转课堂”可以通过以下形式组织。(1)学生进行学习展示。每次课让1~2名学生对课前视频学习的知识点在课上进行8分钟左右的展示,展示形式可为PPT、视频、板书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理解所学知识,拓展思维空间。学生展示完后,教师可以先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展示、学生讲评、教师讲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够检验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督促学生自觉完成课前学习和准备。(2)解答学生疑惑。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翻转课堂”课前学习着重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课上完成对知识的内化,着重在于教师与学生进行“为什么”和“怎么样”的探讨和交流。如在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的公司在进出口业务中应选择哪个贸易术语,什么样的结算方式,投什么样的保险,可以进行怎样的融资等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3)学生角色扮演。国际贸实务课程中涉及到进出口贸易流程和相关当事人,在课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可选择不同的贸易术语、不同的结算方式、不同的运输方式、不同的角色在课堂进行角色扮演完成进出口贸易流程,可以自由发挥,也可以模拟实际生活的进出口业务往来等多种形式呈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知识传授将传统课堂有限时间变得无限,将讲授知识次数的有限变为无限。线上视频可以重复播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掌握后,学生可以进行线上练习,加深对知识的巩固。课堂上通过知识展示、角色扮演等形式不断强化课前学习效果,最大限度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进出口业务中的具体问题,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4结语
随着“翻转课堂”的出现和普及,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特点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实务理论课程有实行“翻转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国际贸易理论实务课程的“翻转课堂”的模式设计:通过创建学习视频、整理上传辅助学习资料以及线上练习完成课前知识传授和通过学生进行学习展示、解答学生疑惑以及学生角色扮演完成课上知识内化。通过“翻转课堂”,能有效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相关知识,并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作者:吴文平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2014(7).
国际贸易的必要性范文3
一、重视国际贸易的综合风险管理
传统国际贸易在获利观念上的“价格驱动”和在实践流程中的“纸上贸易”的理念使商业信用的风险由来已久,也产生了诸如信用证、国际保理、出口信用保险等信用保障机制,其主要目标是保障出口方的收汇风险;出口方本身的交货信用风险通常是外生的法律和惯例管辖的范围。“马肉风波”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警示,即随着现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异质性的日益凸显,越来越需要一种内生化于贸易标的物之中的更加优化的信用保障机制,将出口方对贸易品的责任直接与贸易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挂钩。这种信用保障机制应当以市场运作为特性、以综合风险管理为目标,对“价格驱动”下的贸易商形成足够有力的信用保障和欺诈制约,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动态均衡与协调发展。金融危机留给人类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不管是对一个企业来说,还是对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学上讲的“成本—收益分析”都必须建立在对风险源、风险容忍度以及风险可控性等问题认真、深入、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减少成本、获取收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基于现代国际贸易风险的综合性、交叉性、动态性特点,我们应当尽快建立起一套综合风险指标体系和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使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分析当前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潜在和显性的风险因素,建立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风险指标子系统。对各种风险的载体、主要风险诱发因素、风险的传导机制、风险的容忍度等进行认真研究,探讨防范、控制和管理风险的各种有效措施,由此为完善现代国际贸易的信用保障体系提供系统的思维框架和可靠的科学依据。
适应现代国际贸易异质性特征需要的综合风险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识别、防范和管理国际贸易风险,从而对贸易商的恶性利益膨胀形成有效的制约,对相对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形成合理保护,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马肉风波”揭示了当前国际贸易的风险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首先,高度复杂、联系广泛且信用保障机制并不健全的贸易体系无法保障现代异质性突出的国际贸易健康发展的需要;其次,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世界经济困境冲击着国际贸易的道德底线,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国际贸易秩序可能恶化乃至崩溃;再次,不协调的发展和失衡的结构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从而使国际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缺乏长久的动力。基于以上分析,当前国际贸易中有效的综合风险管理机制应当具备以下功能:第一,以全球化的视野和高水平的监管识别风险点,建立风险防火墙,例如在经济危机严重时期,应提高综合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水平。第二,辩证地认识风险,动态地识别、防范和管理风险,具备与时俱进的自我更新能力,结合生产、消费、贸易的适时特征,调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力度。第三,以高效率的协调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形成超越国家发展程度的综合风险管理社区,缓解国家之间不平衡发展的矛盾,增强贸易发展的动力[2]。
二、综合风险管理的模式选择与信用提升效应
顺应现代国际贸易异质性的特征,综合风险管理要为现代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应当选择异质社区风险管理模式。为此,可以在传统国际贸易信用保障机制下强化异质性特征,对不同信用等级的贸易商形成合理的奖惩分明和自我完善的制度,同时激发信用提升效应。在综合风险管理机制的选择上,国际货物保险具有独特的优势。国际贸易的流程中通常会涉及保险,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和补偿原则为综合风险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最大诚信原则出发,投保人应履行主要事实申报的义务:投保时应将自己知晓或在通常业务中理应知晓的有关保险标的的主要事实如实告知保险人,以便保险人判断是否同意承保或决定承保条件。从补偿原则出发,保险社区内被保险人正当行为过程中的损失、费用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偿。在传统保险原则的基础上引入对贸易商异质性的界定和信用评级制度,并以保险费率、投保加成等直接的保险利益形成信用保障的内在动力,在一定保险社区内促进信用提升效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具体而言,在传统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中,如果能够强化投保贸易合同双方的信用评级,并将之与保险费率、投保加成等直接利益挂钩,就能够有效地促进贸易商的资信保障和信用提升[3]。
国际贸易的必要性范文4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贸易;对策;理论
教育部办公厅2001年9月3日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而在我校众多的专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最应实施、最能实施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定义
在英文中,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及Two languages,译成汉语即为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其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中。而在《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中将双语教学定义为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而通过教学和环境,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在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后,能代替或接近母语水平。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指用一门外语(目前绝大部分为英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除外语学科以外的其他知识性学科的教学。
我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强的汉语专业知识,相比之下,相应的专业方面英语能力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创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英汉双语教学情境,从专业词汇入手,更有利于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方面的交流、洽谈。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征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以培养有国际视野、能在进出口贸易公司、金融投资机构、跨国企业等从事国际贸易的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本专业的学生不仅要通晓本专业的基本学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新近的发展与成果,而且还应能熟练掌握一种外国语言(以英语为主),能够与外国厂商交流和谈判;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英语)写作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
教育部公布近两年本科招生、毕业生就业情况表明,国家机关接收最多的专业、金融单位接收最多的专业、三资企业接收最多的专业、出国最多的本科专业、自主创业最多的专业中都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勿庸置疑,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毕业生必然会备受重视。
但同样是该专业的毕业生,在我校的实际情况却是学生的就业前景并不十分乐观。究其原因,应该说主要还是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特别是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正在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就业。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特点
目前,许多院校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列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是由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政策变化紧密结合而成的综合,尤其要注重对国外进、出口政策的密切追踪。而学生只有对专业知识与英语有准确地掌握,才能做到对此方面运筹帷幄。而双语教学又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实用性、实践性等特征。通过该课程的双语学习,一方面学生会掌握扎实的理论、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写作、交流能力,为以后学生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三)外界因素驱动
1.目前,我国与世界各国国际交流更加频繁,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而具有产品出口资质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而此时,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只是掌握扎实的(汉语)专业知识应当说毫无竞争力可言。一名合格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应当是具备扎实的英、汉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双语教学开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急切的。
2.近几年,用人单位对相关专业学生要求条件越来越高,只是能拿出英语六级证书是不够的。许多用人单位在面试时开始注重学生运用英语熟练表达专业知识、用英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只是采用中文进行知识讲解,客观中使专业与英语知识脱节,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用英语处理国际贸易业务的能力,因而无法适应企业的要求。
而在此情形下,选择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进行双语教学,进而不断将其他专业课中引入双语教学,不仅会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也能增强学生的相关知识英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用英语自由地表达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自身对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要求。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过《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应该说具备专业知识和双语学习的基础。
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双语教学效果提高的对策措施
(一)对学生进行细分
在进行双语教学尝试之初,可以将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加之考虑师资情况,建议对英语好的学生实行双语教学。等条件成熟,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情况进行分班、分层双语授课。对外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授是以外语为主,汉语为辅;对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采用汉语为主,外语为辅。
(二)选取适宜的教材
目前,在双语教学的建设过程中,教材应该说已成为瓶颈问题。对于该课程而言,市面并没有有针对的双语教材出售。为了弥补不足,一方面我们可选用原版外国教材,或者教师可选用国外高校的网上课程资源。
(三)加强师资培训
目前,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任教师大多具有硕士学位、年富力强,英语水平较高,具有了讲授双语专业课程的能力。同时,系、院应当加强对相关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能不断受到鼓舞、激励与鞭策。
参考文献:
[1]关键.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5):196-197.
[2]张建平,俞惠.对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97-99.
[3]肖红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双语教学实践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2005(4):60-61.
国际贸易的必要性范文5
论文摘要: 高等教育要适应国际化要求,适应当前的社会合理要求,培养应用型的国际贸易人才。因此,高校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从模拟实验的角度出发,提出开设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的必要性,并对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交往不断加强。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逐年大幅增加,从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到业务经理、涉外律师、商务谈判师等,各种国际经贸职位一直保持需求旺盛的态势。因而,高等教育要适应国际化要求,适应当前的社会合理需求,培养应用型的国际贸易人才。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是构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又是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开拓新知识的本质。因此,开设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外贸业务知识的应用能力,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2 开设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的必要性
2.1 模拟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物资学院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利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能很快掌握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与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且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
2.2 模拟实验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国际贸易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共同的语言是交易双方进行沟通的前提,也是顺利达成交易的基础。当今国际贸易中最通行的商业语言是英语,所以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就成了一个工具。在模拟实验平台的操作中,学生利用英文来处理各种业务函电部分与外贸单据,这对学生专业英语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2.3 模拟实验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上,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通过使用电子邮件系统建立业务,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对网络的使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的教学方法探讨
3.1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国际贸易的实务、实事、活动现场及过程向学生展示、演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又提高了实际教学效率,改善了实际教学效果。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利用课程建设经费,请实际从事外贸业务的毕业生制作外贸全过程的录像。这样在教师讲到每个环节如报关时,会首先给学生播放海关等的录像资料,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进行报关环节的模拟。
3.2 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方法分为真实的实验和模拟的实验。真实的实验就是去访问一些现实的网站,通过信息的浏览获得最新的资讯。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中讲解公司的注册部分时,要求学生访问北京市工商局的网站,切实了解公司注册的原则和程序,将真实实验与模拟实验相结合,提高仿真度。
3.3 双语教学法对于外贸人员来说,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运用英语与外商交流、谈判及书写传真、信函等。如果专业英语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胜任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因此,任课教师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可根据授课内容需要进行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进出口业务中经常用到的英文词句、英语函电的书写及各种英文单证的制作与填写等。
3.4 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一定的情景,让学生面对该情景进行相关岗位的技能操作。例如在进行进出口业务流程的实验教学时,就可以专门布置一个场景模拟实训室,在实训室设置商检、海关、银行、保险公司、货代公司、工厂等各国际贸易相关单位,并配合相应的图片和单证,使学生能感受到比较真实的业务氛围,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实验教学的效果。
3.5 任务驱动法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前提,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任务要求,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交易准备阶段的“产品广告”教学设计时,可让学生完成一则目标产品的广告设计任务,学生在完成广告设计任务的驱动下,认真查阅广告设计基本要素、创意、表现技巧、设计原则与要求,通过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完成广告设计任务。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6 诊断治疗式教学法诊断治疗式教学法是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学生存在学习困难和出现错误时,采用适当的方法,判断和查明学生发生困难和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教学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实务模拟教学中,指导教师可以像医生治病一样,先从学生的表现中诊断出每个学生的“病情”,查明每个学生的“病因”,再对症下药,从而促使他们更加注重细节,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预防“疾病”和配合教师“治疗”疾病。
3.7 开放性实验教学法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时间上向学生开放,而且教学内容上也要向学生开放,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样,学习较差的学生随时可以补做一些基本训练的实验,学有余力者可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实验。因此可以这样说,开放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国际贸易的必要性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师;顶岗实践;国际贸易专业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来源
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团队的构成大致是:第一,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应届研究生或博士生。第二,部分学校虽有少量“海归”教师,但仍属于国外学校的应届毕业生。这两部分教师都是从校门走进校门,且接受的是普通高等教育,缺乏企业的工作经历。第三,在高职任教多年的“老教师”。这一部分教师虽曾有企业实践的经历,但因市场环境和背景的变化,这部分教师拥有的部分实践经验已过时。第四,少数兼职教师。由此可知,大部分高职教师不太了解社会和企业的新动态和新技术,这与高职教育对教师的特殊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顶岗实践的必要性
近年来,电子商务和全球贸易不断发展,许多传统企业与外贸工厂正在蓄势进入外贸电商领域。互联网环境下,国际贸易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跨境电商逐渐成为市场转型的潮流。作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有必要到企业顶岗实践了解新型贸易模式的特征,掌握跨境电商的操作平台与操作流程,并将顶岗实践的收获融入到教学中,转换成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市场和企业的新信息和新经验,缩短毕业学生与企业的差距,从而更好地向企业输送合适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顶岗实践面临的问题
(一)能接受高职教师顶岗实践的企业不多。随着职业教育的逐步发展,才提出“校企合作”这一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模式。但由于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外贸企业加入到“教育队伍”中的主动性不强,在承担对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顶岗培训上的积极性不高,多数外贸企业在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甚至有外贸企业委婉拒绝教师进入企业参加顶岗实践。
(二)接受教师顶岗实践的企业良莠不齐。在寻找能接受教师顶岗实践的单位上,因学校缺乏专门机构统一组织,再加上国际贸易专业的特性,外贸企业不便一次接受多个教师进行培训,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社会关系找企业,导致教师顶岗实践的外贸企业极其分散。
(三)教师顶岗实践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紧张,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顶岗实践多被安排在假期。由于实践时间短,不能全面了解外贸企业的运作。企业大多将参加顶岗实践的教师作为客人而不是员工来对待,因此,在外贸技能学习要求上有所放松。另外,在顶岗实践过程中若涉及到企业生产技术和商业信息等保密问题,企业一般对这些岗位工作不会让教师涉及。这导致顶岗实践教师无法真正深入了解与吸收新技术、新技能。
四、保障教师顶岗实践顺利进行的建议
(一)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政府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是国家、省厅要出台高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具体且操作性强的指导文件;二是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调动企业主动参与到高职教育中来;三是政府应拨专用经费以支持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与更新。
企业要转变观念,主动加入到人才培养的队伍中来。一是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二是接纳高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教师将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转换为课题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实际上缩短了企业对新人的培训时间。
高职学校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教师顶岗实践政策和组织机构。一是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强化高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意识;二是学校组建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教师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为教师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三通过该专门机构对教师的顶岗实践进行有效跟进与管理,以保证顶岗实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校企合作建立长效的教师顶岗培训机制。一是学校的专门机构要明确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岗位与任务。首选与学院建立合作的企业,这便于对教师顶岗实践的管理与跟进。二是教师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外贸企业顶岗,及时掌握企业的新动态和新技术。在目前跨境电商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完全可以在学校甚至是家里完成企业交待的外贸工作任务。三是外贸企业可以参与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制定,甚至为解决某一难题,可以与专业教师进行理论研究、共同完成科研论文。四是为合作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对接纳教师顶岗实践的外贸企业,专业教师优先向其推荐品学兼优的毕业生。
毫无疑问,教师顶岗实践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紧密联系企业了解企业最新动态和把握企业对人才需要的最有效途径,在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效的教师顶岗培训机制的同时,也要向外贸企业输送优质人才,让企业体验到对教师的付出就会有人才的收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