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温与气温的变化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温与气温的变化关系范文1
关键词:淡水鱼;养殖;水温变化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105-02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面积较多的国家之一,总面积约为2 000万hm2,其中可供鱼类养殖的面积约占1/3。我国的水产品消费中,鱼类占50%以上;在消费的鱼类产品中,消费量超过200万t的有鲢鱼、鳙鱼、鲤鱼、鲫鱼和草鱼,这5类大宗淡水鱼占淡水鱼消费量的70%以上[2]。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养鱼先养水,良好的水质环境是实现水产养殖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1]。而适宜的水温不仅是鱼类自身生长、繁殖及抵抗疾病等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水温在水产养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因此,了解水温变化规律及其对大宗淡水鱼水产养殖的影响,对指导淡水鱼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1 淡水鱼养殖水体夏季水温规律
夏季水体温差变化较小,水体温度受当日及前5d气温的影响较大。邓爱娟[4]等研究发现,对当日平均水温预报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前1d的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其次是当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且表层水温日变化大于深层水温日变化,深层水温更趋于稳定,浅层水温较深层更易受到当日的气温影响,深层水温则更易受前1d气温影响,体现了深层水温变化存在相对滞后性。马建波等[1]研究发现,水体昼夜温差较小,水深0.5~2.0m温度差小于5℃,白天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逐渐上升,并在气温达到最高点后约1h,水体温度达到最高值,说明当日水体温度升高相对气温存在滞后性。
2 水温对淡水鱼的生理生长的直接影响分析
水体温度是水生生物环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3]。淡水鱼类是冷血动物,其体温及一系列生理活动均与水温的高低有密切关系[5]。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体温,并对其生存和生长产生影响。各种鱼类都有其自身生长的最适温度及适温范围,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大宗淡水鱼类有鲤、鲢、鳙、鲫,其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4±4)℃,产卵适宜水温18~30℃,最适温度为(25±3)℃。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可以加快鱼类的代谢强度,增加鱼类的摄食量,加快生长。上述鱼类在水温低于15℃和高于32℃时食欲降低,生长缓慢,水温低于10℃时,摄食量急剧减少,低于5℃停止摄食[6]。
淡水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其生长速度不同,在不同水域(水温)生长速度也不同。性成熟前,生长最快,水温高,性成熟早,生长速度提前减慢。因南方水温高,铒料生物丰富,淡水鱼生长期长,长江、珠江种群生长优于黑龙江,但珠江水温高,性成熟早,生长速度提前减慢,故长江种群>珠江种群>黑龙江种群[7]。
因此,采用水积温结合鱼类的生理习性,可判别各地热量资源对鱼类生长的适用性,有利于实现鱼类的快速生长及较高的经济效益。
3 水温对淡水鱼的间接影响分析
3.1 水温对水体中溶解氧、pH及氨态氮等水环境因子的影响 水体中溶解氧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溶量均与水温有关[6,8]。夏季水温升高,鱼类新陈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大,由于浮游生物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水中溶解氧也随之发生变化,晴天较阴天含氧量高,白天较夜晚含氧量高,晴天下午含氧量最高,黎明前含氧量最低,当水中溶解氧量低至0.3mg/L,鱼类即开始死亡。因此,夏季应特别注意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可采用增氧设备增氧,使水中溶解氧量保持在4mg/L左右。另外,水温还是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8]。温度较高有利于水中植物及浮游生物生长,而水中pH变化主要由水中CO2的含量变化引起,白天植物及浮游生物在光合作用下消耗CO2的速度大于鱼类等生物因呼吸产生的CO2的速度,pH值上升,晚间光合作用停止,CO2含量快速上升,pH值随之下降。含氮有机物分解,水生生物(包括鱼类)代谢以及反硝化细菌还原可以产生水中氨态氮,水中氨态氮含量与pH及水温成正相关关系,氨易溶于水,并对鱼类有毒害作用。因此,夏季高温时可以采取降低养殖密度、减少饲料喂养次数以及换水等方法,对水中的氨态氮加以控制。
3.2 水温对鱼类感染疾病的影响 夏季由于水温高,水质较肥,水中病原体大量繁殖,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池水负载量大,可能会降低鱼类本身抗病能力,使其干扰病原菌[9]。进入高温季节后,淡水鱼类易发暴发性出血病,该病是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弧菌等细菌感染引起,水温持续在28℃以上最易暴发流行,感染早期鱼体体表各器官均出现轻度出血,严重感染时,鱼体体表严重充血。因此,必须做好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药物消毒、换水保持水体清洁;降低养殖密度;使用质量较好的饲料或适当减少饲料投喂;使用增氧机及时降低水体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含量[10]。
4 结语
综上所述,夏季是鱼类生长的黄金时期,投饵施肥多,最易导致水质变坏;同时水温高,寄生虫与致病菌大量滋生,易引起淡水鱼暴发性疾病的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对夏季淡水鱼养殖进行科学管理,包括水质状况的检测以及鱼类疾病的监控等,这是实现夏季淡水鱼养殖稳产、高产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马建波,蓝宗坚,李永锋,等.大宗淡水鱼夏季混养池塘水质理化因子的昼夜变化[J].河北渔业,2011,03:15-19.
[2]刘佳.我国淡水鱼产量将会持续增长[J].农业知识,2014,15:14.
[3]张志勇,张志伟,张曹进,等.江苏南部沿海养殖池塘水温时空变化规律研究[J].海洋通报,2010,06:674-677.
[4]邓爱娟,刘敏,刘志雄,等.洪湖地区养殖鱼塘春夏季水温变化及预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61-68.
[5]童裳亮.鱼类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83-292.
[6]叶建生.养殖水环境因子对淡水鱼类的影响[J].渔业致富指南,2008,09:26-27.
[7]李思发,王瑞霞.长江、珠江水系鲢、镛的性成熟速度及其遗传分析[J].水产学报,1990,03:189-197.
[8]刘乃壮,郑美秀.淡水鱼类水温区划的气候生态探讨[J].水产学报,1991,01:9-16,26.
水温与气温的变化关系范文2
关键词:濮阳井;水温观测;动态特征;干扰因素排除;仪器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0-0171-02
前言
地震前兆异常变化是地震预报的依据。在地震前兆观测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对观测资料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产生影响,出现不同情况的异常变化。要对前兆观测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掌握观测资料正常的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正确识别前兆异常性质,做好地震预报的基础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地震预报水平。
本文对濮阳井水温观测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现观测室温度变化对水温观测产生较大影响。温度升高,水温下降,反之亦然。因此,温度变化是水温观测的干扰因素。计算了温度对水温观测的影响系数,对水温数据进行了定量处理,开展了对比观测,排除了温度对水温观测的影响,得到了水温的真实动态。
产生水温观测数据变化的真正原因是观测仪器不稳定造成的,温度变化不应该引起观测数据变化,因此,该仪器为不合格仪器,濮阳台应维修或更换水温观测仪器。
1 观测井概况
濮阳井位于濮阳市地震台院内,是水位、水温、地震观测井。该井处于市区范围内,周围为居民区和办公区。濮阳井井深500m,最大井斜30',采用泥球固井。0~80.27m为244mm套管(外径),80.27~491.13m为130mm套管(外径)。398.08~441.3m位置上下有两层筛管。采用泥浆泵循环潜清泥浆后抽吸至水清,沉砂19cm。根据测井资料和周围地层资料,解释了各层岩性。0~439.55m为粉细砂与亚粘土互层,亚粘土单层厚度为3.5~31.5m,砂层厚度为2.5~31m,439.5m以下为巨厚层亚粘土。该井地下水水位、水文动态观测采用了双层含水层,上层含水层位于396.55~413.05m,厚度为16.5m,下层含水层位于425.55~439.55m,厚度为14.0m,两含水层的总厚度为30.55m。
2 水温观测资料动态
2003年9月,濮阳井进行了水位观测仪器的改造,安装了LN-3型水位议,开始了水位数字化观测工作。同时,水位探头安装了水温探测元件,也开始了同层水温的数字化观测工作。观测数据结果表明,水温观测曲线呈现出夏低冬高的动态特征。一直以来,认为这种动态特征是濮阳井水温的正常动态。
3 水温观测资料分析及干扰因素判定
2003年9月开展水温观测以来,濮阳井水温观测数据呈现出夏低冬高的动态变化特征。对此变化特征一直存有疑问。2003年9月开始观测时,水位深度为17.45m,水温探头在水面下2~6m(随水位下降而变化)。探头位置在地面下约20m处,水温日变化达0.5℃以上,年变化1.5℃以上,对于水温观测来说,这么大的变化是不可能的。
近几年来,水温观测结果不时出现大幅度的跳动,观测数据变化剧烈。对此现象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发现出现水位观测数据大幅波动时,观测室温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室温升高时,水温观测数据下降,室温下降时,水温观测数据上升。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气温突然变化、冬天供暖时暖气的开停、夏天空调的开关等时候。一次次的观测结果变化情况证实了这种变化关系。
4 引起水温变化的真正原因及仪器的稳定性分析
水温观测结果是由观测仪器产生的。该仪器的不稳定性还表现在仪器的匹配问题上。2011年底,“九五”观测仪器安装与“十五”数据并轨的数据转换协转器。协转器安装后,水位、水温观测不断出现停机、死机、坏数等情况,使观测无法进行。为正常开展水位、水温观测工作,2012年1月4日起,断开数据转换器,采用人工调数的方法,再把数据转入数据库,解决了仪器出现的故障。这是观测仪器不稳定的又一证据。
5 水温观测数据的温度校正(干扰排除)及真实动态
由以上分析可知,濮阳井水温观测结果受温度影响,呈现出夏低冬高的年变动态特征,该变化特征与温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根据水温、气温(室温)观测结果,计算温度对水温的影响系数,a=0.088。以室温20℃为标准温度,对水温进行定量校正,计算公式:C水温=C测+(C室温-20)*0.088。图1为濮阳井室温、水温、校正水温曲线图。
由图1可知,通过温度校正,濮阳井水温观测曲线的夏高冬低年变动态消失,观测曲线基本为一直线,波动明显变小。曲线上的个别突跳为仪器其他故障所致,如出现的坏数、停电时发电供电出现的数据突跳等。
因此,濮阳井水温的动态特征应为较为稳定、变化波动不大的直线型动态。
6 水温对比观测
为验证上述结论,我们开展了濮阳井水温对比观测。购买了数字显示的温度测量仪和摄像头,下载了录像抓拍程序,于2014年7月15-18日,对濮阳井进行了水温对比观测。
2014年7月15日8点30分开始对比观测。首先测量了井孔内不同深度的温度,每5分钟测量一次。深度为5、15、25、30m米,温度为20.2、18.8、17.9、17.5℃,从井口向下不断降低。濮阳井静水位为30.5m,将探头下入33.0m,探头吃水深度2.5m,进行水温测量,水温温度为16.8℃。期间,井房温度28.1~28.6℃。下午14点55分检查测量结果,井房温度33.5℃,水温温度为16.9℃。此后,设置1分钟自动记录1次。虽然井房温度从28.6℃变化到35.7℃,但水温温度一直保持在16.9℃,并未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上述对比观测证实了LN-3型水位观测仪器的不稳定性,受温度影响使水温观测结果发生变化。同时证明,濮阳井水温动态为稳定的直线型动态特征。
7 结束语
(1)濮井水温观测结果受气温影响,呈现出的夏低冬高的动态特征是伪动态,不符合水温变化的实际情况。(2)水温观测数据可进行定量处理,排除气温的影响。通过数据处理,水温数据的动态特征表现为直线形的变化动态,数据更为稳定,变化幅度很小。对比观测表明,水温是稳定的,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其变化小于0.1℃。这才是水温的正常动态。(3)气温变化对水温的影响,是观测仪器不稳定造成的,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应对仪器进行维修或更换,以取得准确、可靠的观测数据,更好地应用于地震分析预报中。(4)观测数据是由观测仪器得到的,观测仪器要稳定可靠,才能取得准确、可靠的观测结果。(5)2014年水温观测结果较为平稳,未发现地震异常变化。
水温与气温的变化关系范文3
关键词:库水温度;垂向水温结构;水温分层;预测方法
引言
水电站拦河大坝由于其自身特性,对外界温度变化敏感,因此大坝建设到运行期控制外界温度变化对大坝整个寿命周期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而在运行期,库水温度是坝体接触时间较长,影响也较为深远的外界温度之一。在水工建筑物设计阶段,需要对坝前库水温度在不同蓄水深度下的温度表现以及不同时段下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以便作为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初始温度边界条件进行大坝在各个运行阶段状态分析和评估。如在计算混凝土坝内部稳定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时,需要坝前库水多年平均水温,年变化幅度等作为基础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为了确定拱坝在运行期的温度荷载,还必须知道库水温度的相位差;对于大坝基础温度和温度控制标准,计算中都不可避免将坝前库水温度考虑其中等等。可见研究水库水温对大坝从设计阶段到运营阶段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随着大体混凝土各项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世界各地建造大型水利工程突破以往各种技术瓶颈,在建坝高度和建坝类型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早在20世纪30年代起,库水温度作为大坝内部温度应力分析重要外界边界条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许多国家都开始对坝前库水温度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分析。
大多数水库因为拦河大坝的存在,水流速度变得很小,基本不存在水的紊流,由于水体的密度和水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深层水库水体从库底到水库表面形成的温度梯度会抑制对流,因此一般来说,水库水体在水平面上有着相差不大的温度表现,也就是说大部分水库从水体垂向结构来说,具有水体水温分层现象,水库越深,表现越明显,这是大部分水库具备的重要特征之一。水库水体因为水库上游来水温度、水库水体表面温度、太阳辐射、风浪剪切、垂直环流、垂向对流、河床基岩温度影响等环境因素进行与外界边界条件之间的热交换,这种热交换导致坝前库水温度在垂向上有着不同的温度表现,坝前库水温度可以根据其垂向温度表现的不同,大致分成三种类型:(1)水温混合型;(2)水温稳定分层型;(3)介于两者之间的水温过渡型。水温过渡型集合两者的特点,但又有区别。混合型一般出现在小型水库,这种类型在水体垂向没有出现明显分层水温结构。稳定分层型水温分层现象最为明显,为一般水库所具备的特征,因此文章以稳定分层型水库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水库水温分层判别方法介绍和水库水温预测方法的分析。
1 水库温度分层的判别方法
水库温度分层判别通常采用经验公式方法[1]:径流――库容比指标法和密度佛汝德数法。
1.1 径流-库容比指标法:
径流――库容比指标法又称为?琢,?茁指标法及库水替换次数法。其判别指标为:
式中:w-年平均径流量(m3);v-水库总库容(m3);w-一次入库洪量(m3);?琢,?茁-判别指标。
当?琢?燮10时,水库为水温稳定分层型;?琢?叟10时,水库为水温混合型;10
对于分层型水库,?茁表示洪水对水库水温结构影响程度,当?茁?叟1时,洪水影响显著,为临时混合型;当?茁?燮0.5时,洪水无影响;当0.5
1.2 密度佛汝德数法
密度佛汝德数法是美国Norton学者等在1968年提出用密度佛汝德数判断水库分层特性的方法。密度佛汝德数法是水体断面平均流速代表的惯性力与水体因不同密度引起水体浮力的比值结果作为指标来判别水体水温分层情况,即
(3)
其中u为断面平均流速,H为平均水深,?驻?籽为水深H上的最大密度差,?籽0为参考密度(kg/m3),g为重力加速度(m/s2)。当Fr
当水库为水温混合型时,水库水体在垂向结构上水温分布比较均匀,而且一年当中有明显的季节性,水库底层的水温年变化幅度可达到15~24℃,水温混合型水库水温梯度不大,而且混合型水库水主要热源是太阳辐射,水体温度随库水表面温度变化而变化,水体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循环流动,热量交换也是这几种类型中最多的。水库为水温稳定分层型时。在夏季中,库水表面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温度将大大超过深层水体温度,水库水温梯度增大,库水温度在垂向上出现水温分层现象,特征最为明显,而深层水体特别是距离水库表面60~80m以下的水体,由于受季节气温变化的影响较小,加之密度较大的低温水体下沉,将会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低温水层,温度年变化幅度不超过15℃。稳定分层型水库按照垂向结构的水温变化规律不同,分为表温层、掺混变温层、稳定低温水层。当水库较深而且有异重流时,底层还有异重流高温水层。表温层受上游来水、风浪剪切、垂直环流、垂向对流和太阳辐射影响并且和空气直接接触,容易吸收能量,导致水体温度上升,并和相邻水层进行热量交换,将热量逐渐传递到下一层;掺混变温层内处在表温层与稳定低温水层之间,水温在靠近表温层较高,靠近稳定低温水层较低,因此掺混变温层水温度梯度大;稳定低温水层水体水温比较稳定均匀,温度也最低。水库为水温过渡型时,水库的水温结构将部分带有水温混合型和水温分层型的特点。
2 坝前库水温度预测主要方法
坝前库水温度预测方法可分为三类:经验公式法、数学模型法和工程类比法。
2.1 经验公式法
经验公式法是前人在基于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得出的比较符合实际工程的公式方法,它在实际使用工程中比较简便,所以采用较多。在大坝设计阶段,需要确定大坝重要边界条件之一的坝前库水温度,为了克服这一难关,我国学者提出了许多经验公式法模拟确定库水温度分布情况,常用的有三种方法:一是朱伯芳提出的水库深度和时间的余弦函数经验公式法[2];二是东北勘测设计院张大发提出的方法[3];三是中南勘测设计院《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编制组提出的统计法[4]。
朱伯芳提出的方法推行最为广泛,已编入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是这类方法的代表。库水温度T(y,?子)是关于水库水深和时间的余弦函数多项式,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T(y,?子)=Tm(y)+A(y)cos?棕(?子-?子0-?着) (4)
Tm(y)=c+(b-c)e-ay(5)
A(y)=A0e-?茁y (6)
?着=d-fe-ry (7)
C=■ (8)
式中,T(y,?子)-水库深度为y、时间为t月的水温;Tm(y)-水库深度为y的年平均水温;A(y)-水库深度为y的水温变幅;A0-水库表面水温年变幅;A0=(T7-T1)/2;T7、T1分别为当地7月、1月的平均水温。?着-水温相位差;Td-库底水温;b-库表年平均水温;b=T气+?驻b,T气-当地年平均气温;?驻b-温度增量,主要由于日照影响。H-水库深度。
2.2 数学模型法
美国Orlob和Selna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深层垂向一维水库水温WRE模型;Huber和Harleman进一步用数学、流体理论优化垂向一维水温模型,提出了MIT模型[5]。我国学者在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对库水温度进行观测和研究,徐汉兴对梅山水库水温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库水温度资料关系曲线法等提取与整理方法并简要阐述坝前库水温度预测方法[6];80年代我国开始重视水库水温一维计算模型,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扩充,水科院丁宝瑛等针对水库水温一维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其后综合水库众多要素开发了《水库水温数值分析软件》,被广泛应用[7]。
2.3 综合类比方法
我国修建了众多高坝大库,而且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原因,在西南地区修建的水利建筑物明显多于其他地区,在如此集中区域内,如果两个或者多个水库的地理和环境因素相类似,就可以通过其中一个或多个水库数据分析另一个水库的库水温度结构情况,综合类比法就是在此原理基础上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来确定拟建水库库水温度分布情况。
3 结束语
(1)在天然河道修建拦河大坝,改变了原始河道的水体运动状态,水流从紊流到相对不流动,只有取水建筑物等才有水体较大变动,这样形成的水库,分层现象一般比较明显,水库分层一般分成表温层、掺混变温层、稳定低温水层三层。三层水体中,表温层温度最高,且一般高于气温,稳定低温水层温度最低。当水库较深而且有异重流时,还可有异重流高温水层,这层一般在夏季汛期形成,水体温度将比稳定低温水层温度要高。(2)在坝前库水温度预测方法当中,经验公式法以其简便性和快捷性被广泛使用,而数值模拟方法和综合类比法从原理上入手,加上采用的初始边界条件和各种运行条件的辅助计算,在结果上肯定更加精确,在大型水利工程多才用此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D278-
2002[S].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2002.
[2]张大发.水库水温分析及估算[J].水文,1982.
[3]朱伯芳.库水温度估算[J].水利学报,1985.
[4]岳耀真.水库坝前水温统计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1997.
[5]Petts Geoffrey.蓄水河流对环境的影响[M].黄金池,王兆印,曾庆华,等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
[6]徐汉兴.梅山水库水温特性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64,6(2).
水温与气温的变化关系范文4
关键词:池塘养鱼;池塘条件;水质
池塘是鱼类生活的环境,其条件决定着养鱼的效益,一般来说,影响鱼类生长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水的容积、水温、透明度、水体运动、溶解气体、ph值、营养盐类、溶解有机质、饵料生物、病虫害等,这些因子不仅与池塘的基本条件及所有增产措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养鱼技术的实施也直接受到池塘条件的影响[1]。因此,鱼池应该尽可能做到有利于改善上述环境因子。
1池塘条件与池塘改造
1.1池塘必需的基本条件
1.1.1水源。水质良好而又可靠的水源是池塘养鱼必需的,因为养鱼池塘要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一定水量及调节水质,从而实现密放精养,高产稳产。水源以无污染的江河、湖泊、水库水、井水为好,这些水的溶氧量高、水质好,有条件的最好过滤一下,除去敌害等水源的水质要求溶氧量能在3~5 mg/l以上,ph值7.0~8.5,有机耗氧量在30 mg/l以下,没有硫化氢。
1.1.2面积。养鱼池的面积要适中,一般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为便于管理和操作,以0.33 hm2左右为宜。设备和技术条件较好的鱼种池也可在0.67 hm2左右,成鱼池可在2 hm2左右,目前由于养殖技术和各方面条件都较成熟,在实际养殖中成鱼池面积可达3.33 hm2以上。池塘面积大,受风和日照面积大,风浪促使池水对流,使上下水层混合,可提高底层氧量,从而改善水质,促使物质循环,减少或避免池底氧债的形成,有利于养大鱼。但过大面积也有不利的影响,它会带来投饵不方便,容易形成鱼类吃食不匀,捕捞困难,堤埂易倒塌。
1.1.3水深。池深水宽是密放混养的基础。池水过浅,水体小,水质量变化,鱼类活动范围小,饵料生物少。池水过深,不但费用高,而且对养鱼也没有什么好处,深水处浮游植物数量少,光照弱,光合作用产氧少,风力不易使上下水层混合起来。一般情况以鱼苗池水深1 m左右,鱼种水深1.5~2.5 m,成鱼池2~3 m为宜。
1.1.4池塘的形状和方向。池塘最好是东西向的长方形为好,长宽比为2∶1或3∶2,这样的池形优点是池埂遮阴小,水面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和水温的提高,在养鱼季节偏东风和偏西风较多,受风面大,有利水中溶氧量的提高,可减少鱼类浮头。长方形鱼池便于拉网操作,注水时易形成全池水的流转[2]。连片池塘要求规格化,这样便于饲养管理,而且有利于统一规划。池底要平坦,或略向排水口倾斜,以利于干池捕鱼。池埂脚和池底间应有1 m宽的池滩,底质要坚实,便于下水杆网操作。池埂要坚固,池堤要高出供水位0.5 m以上,以防洪水。堤坡可种植饲料作物或栽桑,不仅可生产养鱼的饲料和肥料,而且有利于招引昆虫,增加天然饲料,也有利于保护池堤,减轻雨水的冲刷,但堤坡不宜栽种高大树木。
1.1.5底质。池塘的底质从多方面影响水质,对养鱼非常重要[3]。池塘的底质首先要求保水性能好,才能保持一定的水位和肥度。池塘的底质通气状况不良,土壤间隙完全被水浸没,氧气来源主要是水中的溶氧。有机质分解较慢,池塘经过养鱼后池底会积存一层淤泥,这样池塘原来的底质对水质的影响就逐渐减弱,其作用被淤泥所代替。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具有保肥、供肥和调节水质的作用,新修建的池塘施肥后,肥度和水质常不稳定就是因缺少淤泥的缘故。但淤泥过多,有机物耗氧过大,造成底层水长期缺氧,甚至形成大量氧债,容易引起鱼类浮头。因此,池塘的淤泥不宜过多,以保留10~15 cm为宜,若淤泥过多应每年清除。
1.1.6池塘环境。池塘的周围不能有高大的树木和房屋。池边不应有窝藏敌害、消耗水中养分和妨碍操作的杂草及挺水植物。如果池四周障碍物多,不仅操作不便,还因遮阴挡风,影响池塘的氧气条件和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影响养鱼生产。因此,从养鱼增产的角度出发,池塘的周围应以开阔为好。
1.2池塘的改造
良好的池塘条件是获得养鱼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如池塘达不到养鱼高产的要求,就应加以改造,以改善鱼类的生活环境,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池塘改造的具体内容是:小塘改大塘,浅塘改深塘,死水塘改活水塘,低埂窄埂塘改高埂宽埂塘。
2养鱼水质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其不仅直接影响鱼类本身,还影响到饵料生物的数量、组成和分布。养鱼水质包括的内容很多,涉及面广,各因子之间又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依存。
2.1水温
温度不仅直接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生存,而且通过水温对其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间接对其发生作用,几乎所有的环境条件都受到温度的制约[4]。
鱼类和水生生物对水温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有它所需要的最适生长温度,同时又有最高和最低的忍耐限度,超过限度就会导致生理失调而死亡。温水性鱼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划分为3个范围:水温10~15 ℃为鱼类的弱度生长期,鱼体重缓慢增长;15~24 ℃为鱼类一般生长期,鱼的增长和增重速度一般;24~30 ℃是最适生长期,增长和增重速度最快。池塘水中的溶氧量与水温成反比关系,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减少。而鱼类的代谢强度和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高,因而高温季节应尽量减少有机耗氧,一般停止使用有机肥。池塘的水温随气温变化,因此,池塘水温出现季节和昼夜差异。但水温变化幅度要比气温小得多,一天的平均水温高于气温,一般白天低于气温而夜间则高于气温,正常情况下在14∶00—15∶00水温最高,清早日出前水温最低。
2.2溶氧量
池水中溶氧量的多少是水质好坏最重要的指标。晴天,池塘溶氧量的90%左右是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补充的,从空气中溶入的氧占10%左右。池塘中溶氧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显昼夜变化,白天光照度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多,下午溶氧超过饱和度而出现氧盈,产生氧盈的水层称为氧盈层,一般最大深度为90 cm左右。夜间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有时就会出现鱼类缺氧而浮头现象。此外,池塘中溶氧量还存在水平变化和垂直变化的特点,这是由于风力和光合作用造成的。一般成鱼阶段,可允许的溶氧量为3 mg/l以上;低于2 mg/l会发生轻度浮头,降低到0.6~0.8 mg/l时会出现严重浮头,而降低到0.3~0.6 mg/l时就会窒息死亡。池塘中低氧或缺氧,不仅对水生生物和鱼类有直接的危害,而且会毒化水环境,降低池塘鱼产量。
2.3二氧化碳
池塘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由空气溶入水中和二氧化碳量很少。水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利用。池塘中游离二氧化碳在一般正常情况下是很少的,在开放式的情况下,都不会构成对鱼类的危害,只有在水被封闭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才会积聚到对鱼类有危害的程度。池水中的二氧化碳的变动随水生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情况而转移,
表现为昼夜、水平和垂直的变化,其变化情况一般与氧的变化相反,傍晚时下降到最低点,而黎明前升到最高值,二氧化碳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会影响饵料生物的繁殖。
2.4ph值
ph值表示水的酸碱度,当ph值等于7时水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大于7时为碱性。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9,因此,凡是ph值低于5.5或高于10的水都不能用来养鱼。ph值对水质、水生生物和鱼类有很大影响,ph值过低时,光合作用不强,水体生物生产力不高,鱼类生长明显受抑制。因此,酸性水不能养鱼,需要进行调节和改良。
2.5浮游生物
池塘的浮游生物对养鱼水质影响最为重要。俗话说“看水养鱼”,就是以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所反映的水色为依据的。水色可以判断池水的肥度。肥水具有“肥、活、嫩、爽”4个特点:“肥”是池水中饵料生物丰富,水色淡浓适中;“活”即池塘的水色一天内有变化;“嫩”即水肥而不老,池水颜色鲜明,而不发灰发暗;“爽”即水质清爽,水肥而透明度适中,溶氧量高,生活环境适宜。
2.6细菌和有机碎屑
池塘中细菌和有机碎屑是鱼苗和滤食性鱼类的重要饵料。在人工投饵、施肥的过程中,有机碎屑就成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重要食物,池塘中的细菌有50%可被鱼类摄食。池中有机物质是以溶解的状态存在,是水中营养盐类的重要来源。
3参考文献
[1] 瞿汉宏,何义维.种草养鱼及池塘养鱼高效放养模式[j].畜牧兽医杂志,2010(1):81-83.
[2] 王建飞.池塘养鱼水质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2010(2):163.
水温与气温的变化关系范文5
秋天钓鱼技巧一 秋钓的特点
秋季,昼夜温差大,气压高,以晴为主,早晚及夜间较凉。夜间温度一般在10-15度,白天温度可高达25-30度。水温一般在20-25度。秋季特别适宜鱼类觅食和生存,是鱼类生存觅食的高峰期。其摄食量比夏季大,且吃食较猛,春、夏较难钓到的鲤、草、鲢鱼,此时也纷纷咬钩。这个季节的鱼不管是荤饵还是素饵都比较偏爱,一般不挑食。秋季的鱼较肥且大,即便是春天的鲫鱼幼仔此时也生长到30~50克。秋季鱼的活动规律是“七上八下”,农历的七月鱼会从下游向上游游动,白天会从深水向浅水和岸边游动;而到农历的八月鱼会从上游向下游、从浅水向深水游动。
秋天钓鱼技巧二、钓位的选择
钓谚曰:“鱼有鱼道,鸟有鸟道,找到鱼道,连连上钩。”一般钓点的选择规律均适应于秋钓钓点的选择。如池塘投饵处的左右两侧,水草缝,进水口,回水湾,下风口,铧尖、荫凉、脏乱处,都是秋钓的最佳钓点。
秋天钓鱼技巧三、钓具的选择
由于秋季鱼摄食较猛,上钩后挣扎也较猛,所以线组的搭配要合理。如果所钓水域的鱼个体较小(500克以下),主线一般选择1.0-1.5号线,脑线可在0.8-1.0号。鱼钩可选4-5号的伊豆、伊斯尼等。对象鱼个体较大,手竿主线可选择2.0-2.5号,脑线1.2-1.5号;海竿主线用3.0-4.0号,脑线2.5-3.0号。专钓白鱼可选1-2号的袖型钩,主攻鲤鱼钩号还要大一些,一般在6-8号。在水库钓鲤、鲢钩甚至要选8到10号才比较稳妥。选择鱼竿要根据水域不同作适当调整。深水域主钓鲤鱼要使用5.4米以上的手竿,钓鲫鱼选择3.6-4.5米的手竿。浮标的选择可根据个人视力和钓法不同,因人而异。
秋天钓鱼技巧四、钓时的选择
掌握钓时是获鱼多少的关键。要选择最佳钓时,还得以初秋、仲秋、深秋而易。初秋的最佳钓时是早晨和傍晚,夜钓还可继续进行。仲秋钓鱼,有“金秋时节小阳春,不冷不热好钓鱼;秋高气爽鱼儿肥,钓翁钓得笑哈哈”之说。深秋由于北方气温、水温相差较大。南方气温、水温适宜,仍是钓鱼的较佳时节,可全天施钓。北方一遇寒潮,大雪纷飞,冰天雪地,除中午能钓,其他时间出钓,获鱼无几。在此季节,立秋之后要钓阴,秋分之后要钓阳。要勤钓雨雾日,莫钓骤变天。
秋天钓鱼技巧五、钓饵的选择
秋钓用饵一般要偏腥,香饵效果也不错,在选用上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选择具有腥香味道的鱼饵。2 在鱼饵里加入一些虾粉或鱼骨粉,增加鱼饵的腥味,提高鱼类摄食的欲望。3 选择荤饵,使用蚯蚓或红虫钓鱼。4 根据季节的变化,可选用当季粮食作鱼饵。如使用红薯丁作钓饵,红薯加颗粒料揉合一起作诱饵,在自然水域效果很好,在一些鱼塘里也很有效,可以一直用到晚秋。
秋钓潭
潭者,深水也。当天气渐冷时,地温却是热的,因此,许多以浮游物为食的鱼类便到深水中觅食,大鱼也在深水中觅食各种贝类、水生植物。故深水中大鱼多。秋钓潭,水深三米左右为宜。
秋钓宽
秋钓的钓场应选择宽阔的水面,宽阔的水面氧气充足,食物多。鱼儿在育肥期要大量进食,食欲旺盛,东奔西跑找吃,尤其是大鱼,多在宽阔的水面游弋。打窝子后,鱼易集中,格外好钓。秋季鱼力气大,挣扎力强。在宽阔的水面,大鱼上钩后有充分的水面与之周旋,可不受各种障碍物的干扰。
秋钓暗
秋后白天气温较高,草鱼、鲫鱼喜欢游至杂草中,但往往在它们隐藏的水域上面还有一小片无草区,以利于其浮上来换气。只要寻找到水域草丛中有小块无草的水面,而且水清亮平静,在此下钓,多有收获。
秋钓荤
秋天钓鱼,应以荤饵为主,线虫、蚯蚓、虾、螺蛳肉、蚬肉、蚌肉、面包虫、米蛀虫等鲜活饵是淡水鱼的主要荤饵,这些荤饵可钓肉食性、杂食性鱼类。秋钓也可用素饵。将红薯煮至七八成熟,草鱼、鲤鱼都喜食。
秋钓黄昏
入秋以后,虽然高温已过,但经常受到日光照射的地方水温还是很高的,鱼儿怕强光,不敢到岸边来觅食。因此,秋日垂钓最好的时间应在黄昏。
秋钓寒潮
初秋或仲秋,鱼儿从水表、浅水处接受到寒冷到来的信息,食欲会骤增,吃钩率会很高。因此,寒潮到来之前和寒潮袭击之中,钓鱼效果会不错。但在寒潮过后的一二天里不宜钓鱼,因寒潮过后,水表变冷,鱼儿会向深水区游去,不易钓到。
秋钓五窍门
1、秋季后期(温度20度以下),鱼群随日期的总体走向是由浅到深。
很多钓友都知道这个规律,但怎么个走法,也许很多钓友还不太清楚。在天气没有很大的变化过程时,前半段,鱼有大范围的觅食回游特性,早晚集中在1~2米的深度,有时午间就会跑到一尺不到的浅水活动。后期的鱼就会蹲坑,活动的范围很小,你找不到它就钓不到它,而且早要钓坑,午要钓坑边。
2、朝阳稳水是首选。
这是指相对大的水面,有暗流。这样的地方水温相对高那么一点。在前期随便选是不会错的,后期,就要选与深水相近的地方。这时鱼身体在温度的作用下,体力已经开始下降了,所以不会走得太远去费体力捕食。
3、抓住变温机会。
其实这才是钓好这季节鱼的关键,时机掌握好,渔获会大出意料。在这个季节,冷暖气流交替频繁,在冷空气即将到来的前1、2天,温度都会很高,而且水温也很高,此时出钓,鱼儿狂咬。鱼瘾特大的钓友还可以试着在气温下降的当天出钓,那时的鱼儿也会很和情调的出游,这是因为,鱼在已经适应的相对低的水温下,受到一点温度相对高的水温刺激,就会变得活跃。而在温度变化的当天,水温还没有降下来,再加上上面开始下降,也一样会刺激鱼下底觅食。
4、阴天到处都是鱼。
这点只适合于前半段。水温上下差不多。。
其实对于自然水域来说,深秋和春末,都是水温偏低的季节。鱼是变温动物,所以温度是影响鱼的主要因素,抓住了温度特点就可以钓好鱼。
5、钓法
深秋的鱼一般口弱,轻,但很实。由于温度的关系,鱼体力很差,可在前期狂吃的惯性下,它们对饵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吞饵力量很小,顿口很软,不注意接着就会黑漂。但如果饵不对口,吐掉了,大家也很难发现。
a大漂钓深水,在找到深水鱼层后,(不是越深就越好)。要大一点的漂,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漂尾一定要用细的。主线不大于1.5号,钩3.5袖就可以,调几钓几,搓饵钓。大一点的鱼一般都没有问题的。
水温与气温的变化关系范文6
海洋中存在的许多自然现象如台风,人们从海洋中获得利益如浅海养殖,获取海盐等都与海洋水文的要素有很大的关系,人们要想最大效益的使用海洋,就必须对海洋水文的要素进行详细的观测和探究,最大程度的掌握这些要素的性质和变化,因此此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海洋水文测量的要素
2.1温度
1、海水温度的影响
在海洋水文要素中,一个基本的需要测量的要素就是温度,在海洋中发生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温度对海洋声学中对声速的计算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对海洋的温度测量前,要了解海洋温度的变化:海洋温度与纬度成反比,纬度增高,海洋温度呈现出不规则的下降态势;等温线在暖寒流交汇处密集,而且梯度也大。
海水的温度与台风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能量、环境、地球自转偏向力,这三个条件关乎的台风的形成,其中能量可以理解为海水温度在26-27℃以上。在这三个条件中,地球自转偏向力在一年四季中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其他两个条件。海水的温度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形势为:天气由冬天转为夏天时,太阳队海面的照射强度变强,海面从太阳辐射中接收的热量多余海面本身所散发的热量,这使得海水温度逐渐升高,而从夏天变为冬天时,情况则正好相反。然而夏天是台风形成的季节,而且数量很多,因此可以看出海水温度对台风形成的影响。当海水逐渐升温后,因为温度的升高使得海水的流速加快,带来的非常大的水汽循环,当海水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热带气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台风开始旋转,这样台风就形成了。通常海洋表面海水温度达到78到82华氏度(26到28摄氏度)之间才可能引发强烈的水汽输送,急剧上升的气流形成的风暴会生成热带气旋。形成水汽对流的温度极值与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密切相关,这是由于大气温度的变化会涉及到海平面以上数英里的范围。
2、海水温度测量
目前在海水温度测量中常用的方法就是表层水温表测量,其主要测量的是表层温度,量程在—5~+40℃。表层水温表在测量海水温度时要注意测量位置要远离监测船0.5m,并且要沉入海水1m左右,在沉入3min后,将水温表取出,快速读取水温表上显示的温度,读取后再测量一次,两次取平均值,即为海水表层的温度。
2.2盐度
1、盐度的影响
以化学方法为基础的盐度定义:为在一千克海水中,所有碳酸盐转化为氧化物,溴、碘一氯置换,而且有机物全部氧化后所含所有固体物质的总克数。(单位是克/千克,符号S‰,又称绝对盐度)。
海水的盐度对海参的养殖有很大的关系。海水盐度为24度到35度时,是适合海参养殖的,但是如果海水盐度低于20度,就不利于海参的存活,对海参养殖带来影响。但是,海参长期生活的海域盐度如果出现剧烈变化,而且变化幅度超过千分之5,那么海参就无法适应了。
2、盐度的测量方法
光学测定盐度法。目前使用的仪器有:通用的阿贝折射仪、多棱镜差式折射仪、现场折射仪等。
比重测定盐度法。根据国际海水状态方程 ,当测得海水的密度、温度和深度时,就可以反算出海水盐度。该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室内,在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可直接用该法测定,如制盐场和渔业系统。
2.3海洋透明度
1、影响
海洋透明度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主要有:海洋交通运输、军事、捕捞以及海水养殖等;影响人们观测海流和流隔的分布;影响海洋渔场的确定和开发。
2、透明度的测量
人们将直径为30cm的白色圆盘垂直沉入海底,直至开不见白色圆盘的深度,即为海水的透明度。在主甲板的背阳光处,将透明度盘放入水中,沉到刚好看不见的深度,然后再慢慢地提到隐约可见时,读取绳索在水面的标记数值(有波浪时应分别读取绳索在波峰和波谷处的标记数值)。读到一位小数,重复二到三次,取其平均值,即为观测的透明度值,记入水温观测记录表中。若倾角超过15°,则应进行深度订正。当绳索倾角过大时,盘下的重锤应适当加重。透明度的观测只在白天进行,船到站观测,观测地点应选择在背阳光的地方,观测时必须避免船上排出的污水影响。
另外,常用的透明度观测仪器有透明度仪、光度计等。
2.4潮汐
海洋潮汐:海水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吸引力作用,产生一种规律性的升降运动,这种海面升降现象叫做海洋潮汐。产生潮汐现象的主要原因:地球上各点距离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潮汐主要分为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半日潮、不正规日潮、正规日潮、风暴潮。
1、潮汐的影响
潮汐能是一种不消耗燃料、没有污染、不受洪水或枯水影响、取之不尽且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在各种海洋能源中,人类对潮汐能发电的技术研究最为成熟,利用规模也最大,在很多具备条件的国家,潮汐能被广泛应用于发电领域。
利用潮汐造成海面升降的现象可以增大港口中船舶的通行能力,且海港码头的建设与潮汐有关,即海港码头的高度要大于此处潮汐的最大高度。内陆河流都会带有一定的泥沙,这些泥沙在进入海洋后,会在港口的航道上停留,这时就可以利用潮汐的力量,“以水攻沙”,将泥沙推入预定的位置。
潮汐还对海洋中的捕捞作业有影响。潮汐的大小与鱼群的聚集有关,因此掌握潮汐的运动,对于捕鱼业确定捕鱼定点、选择张网高度、航线等都有影响。另外潮汐上涨时,会使得高盐度的海水进入盐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潮汐的测量
目前常用的测量潮汐的方式就是水尺验潮。在水尺上标有最小刻度为cm的度量刻度,水尺的长度一般为3m-5m,使用时将其固定在码头壁、石壁或者海滩上面,测量人员直接读取数据,即可测得这一时刻潮汐的高度。另外常用的潮汐测量的仪器有井式自记验潮仪、超声波潮汐计、压力式验潮仪以及船载(浮球)GPS验潮。船载(浮球)GPS验潮采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作为定位基础,利用大地高反算潮位。
2.5海流
1、海流的影响
海流影响最大的就是海洋养殖。世界上四大渔场,其中有三个是因为海流的流动,带动鱼群随着其流动而形成的。海流可以使得海水搅动,带动海洋底部的营养向海洋上部移动,这些营养促进了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为鱼类的生存带来了丰富的饵料。同时在海流交汇处为不同的鱼类提供的各自适宜的生存环境。
海流的气候也会产生影响。海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经过时沿海的温度高,寒流经过时沿海的温度低。海洋占了地球表面积的一大半,是个巨大的储热库。海洋最上面3米的海水里贮藏的热量,比整个大气驻藏的热量多。每秒钟能运送1.27亿平方米被太阳晒热的海水,这比烧50亿吨煤产生的热还多。海流经过的地方,气候起了变化。湾流的终点是英国,冬天平均温度是0下12度到9度,比同一纬度但湾流不经过的加拿大拉布拉多的气温要高
2、海流的测量
海流的测量包括两种,一种是测量流向,一种是测量流速。常用的测量海流的仪器就是ADCP,即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其他的仪器还有机械螺旋桨式海流计、电磁海流计、声学海流计等。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浮标漂移测流法、定点测量法、走航测量法等。
3、结论
本文对海洋水文要素的测量进行了研究,主要有温度、盐度、透明度、潮汐、海流等水文要素,这些要素都与人们使用海洋有很大的关系,这些要素的准确测量对人们使用海洋会带来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