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社会变革;政府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2
一、引言
近年来物联网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将物联网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美国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我国也在温总理的指示下全力打造“感知中国”。众多企业纷纷进入物联网产业,各级政府也开始规划并建立物联网产业园区吸引投资和就业。物联网的发展不仅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还会对社会的诸多方面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政府管理在物联网时代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国的政府在管理上就需要结合实际国情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应对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的各种挑战,才能利用物联网的优势更好的为公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从而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二、物联网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物联网的发展概述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物联网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随着传感技术的成熟、网络接入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大幅提高、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前景,物联网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美国已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地球”的发展,上升至其国家战略层面,总统奥巴马也将物联网和新能源技术称为美国经济重新起飞的双重动力。欧盟已经将物联网作为实施其《欧洲数字计划》的重要平台之一。我国也在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并提出建设以物联网为核心技术的“感知中国”长期规划。日韩等国家也提出了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战略。
(二)物联网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物联网现已在诸多领域有所应用且技术也逐渐成熟,主要涉及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智能家庭、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等领域[2]。在智能交通方面,智能公交在我国北京、成都等城市已经开始应用并且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也正在全国普及。在公共安全方面,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以及上海浦东机场均使用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围墙。在环境监测方面,无锡市将物联网应用在了对太湖的水质的实时监控。此外,在食品安全监测领域,成都市建立并应用了猪肉溯源追踪系统,实现了对食品安全的精确监管。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及各领域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需求,物联网将会逐渐进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并将充分发挥其作用。欧盟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的报告中分析预测, 2010-2015年能够实现物体互联;2015年至2020年实现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三、物联网对政府管理带来的改变与挑战
物联网对政府管理创新的影响与作用。物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将会使社会的各个层面受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会产生变革,政府在其内部及对社会的管理上也必然需要改革和创新。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质正是进行政府内部及政府与社会的重新整合[3],因此物联网的兴起将会成为继互联网之后又一政府管理创新和改革强有力的助推剂。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创新的影响涉及了政府管理的整个体系,包括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多个方面。
1.宏观层面。宏观层面,是指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战略的创新,以及观念的创新[4]。
政府管理模式,如果说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政府的管理模式由传统的金字塔式向网络状水平式的模式的转变,那么物联网技术在未来的普及和应用将会真正的促使网络状水平式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形成。
政府管理的战略,多个国家将物联网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也希望借助物联网的发展,掌握与引领未来影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实现国家经济的战略转型,而不再像过去在很多核心技术上落后并受制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也在积极的参与物联网的建设与发展,也是为了实现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由此也进一步说明了物联网对政府管理战略方面的影响。
政府管理观念,传统的政府管理多为基于官本位即管制型的管理观念,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政务的普及与应用推动与促使了政府管理向以人为本即服务型观念的转变,而物联网技术将来在各行各业的兴起与普及将会促使政府管理的观念转变为以精准信息为基础,以人为本为理念,以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智能化管理观念。
2.中观层面。中观层面是指构成行政体制诸要素的创新,主要包括基于职能的管理创新,基于组织的管理创新、基于资源的管理创新、基于过程的管理创新[4]。
物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5G;网络;应用;场景
引言: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各行业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现代信息技术,对高速数据传输和更大宽带的需求推动了5G通讯技术的诞生。5G网络相比4G网络的传输速率快数百倍,超快网速和超低时延能带来更佳的体验感。5G时代是一个充分展现人性化的时代,更加注重关注人类并为人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5G时代也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了互联网变革。其中,新兴的人工智能可在提高日常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智能化的完善与升级,为社会发展找到更适合的方向并发挥带动作用,由此可见,顺应人类与社会发展要求的5G通讯技术时代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一、5G的应用场景
1.1增强型移动宽带
5G技术应用首先体现为增强型移动宽带,需要在满足4G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来实现提高网络速度、增强用户体验等更高要求。简单来说,增强型移动宽带是确保4G基础上的热点地区的高容量需求,保证人与人之间良好通信的实现,同时增强用户的个性化体验,以此应用5G通讯技术,不断提高体验性能。
1.2超高可靠与低时延通信
为了确保车联网以及工业控制等多方面的需求,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超高可靠及低时延通信可成为现实。5G通讯技术将打破时空限制,为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提供可靠的交流平台并实现通信控制。当然,应用5G通讯技术还可以提高整个业务操作的可靠性,确保用户可以得到更优质的服务,这得益于该技术带来的毫秒级端到端时延的优越性。
1.3大规模机器类通信
环境监测、森林防火、智能农业以及智慧城市等各个领域都会应用到大规模机器类通信,这使得众多领域都朝着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并逐渐实现物与物之间的通讯需求。在大规模机器类通信中使用5G通讯技术,可以促使数据高效交流与共享,这对于成本消耗的降低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将大有裨益。
二、面向5G的承载传送网关键技术
2.1高精度同步传送技术
5G时代的到来对人的影响是是深远的,5G技术将为人们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并提升人们日常生活的舒适度。与消费电子、公共领域相关的传感、分析、控制等精确信息被传递至有关部门并得到及时地处理,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利用5G通讯技术,可实现对有效信息的高精度同步传送,利用先进机器完成各项复杂的工作任务,有效提升自动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2.2低时延全光组网技术
在社会的发展中,低时延全光组网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无人机勘察事故现场上,无人机可以及时有效地传递事故现场信息,帮助救援人员准确地分析地形,科学地实施救援行动。随着社会的发展,5G通讯技术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随着人性化的5G通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行业,无人驾驶汽车已不再是天方夜谭的话题,5G通讯技术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大步发展。
2.3实现全方位的万物互联场景
5G时代将增强互联网和其他行业的互通和关联,最明显的一个行业就是电力行业,电力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电力行业还对工业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电量的使用大幅度地增加,电路常年裸露在外,导致电路经常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保障人们正常用电,电路的检修成为了电力工作人员的一项艰巨任务。5G时代的到来,将大大减少电路检修人员的工作量。5G通讯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可以有效加快电力行业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步伐,为人们的工作及生产提供便利。我国的远程监控、污染警告、污染源的分析与抑制,工艺技术更替等生产生活各方面,均已经逐步进入5G时代,生活空间、生存环境都将迎来颠覆性的变化。
物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 政府治理 流程再造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眼下,全球信息化正在朝着高端方向发展,主要特征是在数字化和网络化基础上,智能化正粉墨登场:企业的经营模式被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O2O、分享经济、跨界整合等诸多新的经营模式以及移动出行、互联网金融、移动医疗等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有可能会颠覆传统的企业概念、社会生活内涵、政府治理方式等,进而重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模式。政府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手段来宣传政策法规正被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取代,政府用实体手段提供服务和管理也让位于互联网服务与管理。在这样的环境中,政府若要实现华丽“转身”,就必须依赖大数据支持,打破现有的数据分割体制,构建共享平台,实现政府流程的再造。
互联网改变了政府治理环境
首先,政府公共服务外部性被赋予新的内涵。按照传统公共管理的理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责任和职能,因为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如路灯、灯塔,任何人都是可以使用的)。这是公共管理理论长期坚持的基本观点,也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税收理论的基础。但现在,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网络平台,诸如百度、谷歌尽管是私人公司创办的,但任何人都可以上网搜索和使用,并不必为此付费。拥有数亿用户的微信也是免费提供的,它甚至成为当今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由此要问,在这些领域,公共与私人公共服务的边界在哪里?谷歌、百度以及微信为什么可以具有外部性?微信中形成的社交群体,通常被人们视为社会组织形态,人们之间互换信息、提供服务,也呈现出了外部性。在这里,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边界变得不是清晰了,而是模糊了。在模糊的基础上,重新界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职能预示着公共管理、市场管理和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及其理论都将发生革命性的进步。
其次,组织方式日趋平台化。著名企业家史玉柱曾提出:“在我看来,未来公司就是一个平台,公司组成的大平台,然后让很多小的团队在上面跑,谁跑赢了谁就成功了。”一语道破公司的平台化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社交网络、传感器网络以及企业、学术部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储存了巨大的数据,那里面有人、有时间、有地点、有事物、有事件,国际国内,古往今来,彼此之间还相互关联。大数据每年以6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在数据储存和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计算机的各种认知能力不断扩张,如触觉、视觉等,它将与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一同发展,并与人类互动。过去人类通过个体和集体以及传统的通讯方式建立的市场体系正在发生变化,互联网改变了市场的外部场景和内部认知系统,随身不离的手机已经成为人类认知系统的延伸。
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预见到了“网络企业”的出现对就业、工作方式的影响。他写道,“网络建构了我们社会的新社会形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性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未来“网络政府”的出现也不是没有可能,在社交网络基础上的政府,也需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来创新治理模式和服务供给方式。政府将主动公开信息与市场社会分享,激发企业和居民的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开放和分享型政府”。
互联网环境下的政府流程再造
第一,适应互联网环境的决策模式。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消息灵通、选择空间大、消费需求苛刻,加上企业之间竞争激烈,这就要求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便利。“数字打假”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并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目标。“数字打假”成功地节省了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美国医疗系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正在改变人们原有的消费需求模式。数字时代的新消费模式正在打破原有的旧模式。这是当前认识互联网对政府决策影响的前提。
第二,应对互联网环境的“马背原则”。政府角色是互联网时代的角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政府角色。互联网时代,政府是要给互联网立规矩。问题恰恰在于,网络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法律、法规和政策变化,以过去规避风险的经验来约束未来的行为,在传统社会往往是可行的,特别是在那些不流动和变化缓慢的社会中是可以的,但在互联网时代却不适应。政府决策如果在“马背原则”下实施,可能会比传统意义上的决策实施更加奏效。“马背原则”讲的是在美国许多西部大片中看到的情景:骑在马背上的牛仔将住,对周边情景进行一番观察,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因为他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变化的互联网、消费者以及企业来说,政府要想使自己的政策奏效,就必须成为马队中的一员,而不是临时叫来救火的“消防队”。许多新事物、新业态,与其马上规范,不如给它们一个发育的时间和空间,待趋势明了再做决策,岂不更好?
第三,构建互享信息、互信互利的合作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政府部门必须建立一个为自己决策服务的,目的在于寻求更好决策方法的超级大数据系统。把层级节制的政府决策转变成无缝隙的决策过程,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一整套不同的组织原则,即政府流程“再造”,通过“再造”使决策机制充满新的活力,这是适应新形势的强有力工具。当前我国搭建统一数据平台的关键问题是,政府各部门、各地区之间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大数据在当前遇到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体制机制问题。国家治理体系依赖于制度建设,应当从制度建设入手来重构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协同治理体系。要紧紧围绕“透明、参与、协同”的原则来完善制度体系和政府的治理水平,提高企业信息的开放水平和全社会的参与水平。政府应当更加关注信息公平、共享,保护民众的参与,同时加强企业和民众的合作,以此打破行政壁垒,转变干部作风,建立开放共享的服务型政府和政府治理与服务平台。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
【参考文献】
①[美]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物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非正式群体;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
中图分类号:D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217-02
非正式群体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基本上都是组织内的,对社会上广泛存在的非正式群体,无论社会学者或政治学者都很少给予关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各种非正式群体的增长速度极其惊人,因此,对组织外的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非正式群体、非政府组织与公民社会
非正式群体是相对正式群体和组织而言的,它是基于人们在社会态度、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一致性而自发形成的,以个人的喜爱和好感为基础,以交往为桥梁形成的,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编制,没有经过法定程序的群体组织。它能够弥补人们在某些正式群体中得不到充分满足的需要,如情感、友谊、兴趣、爱好、信仰、信念等等,因此,非正式群体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正式组织形成并存的格局。非正式群体的特点表现在:(1)从属性;(2)自由性或松散性;(3)高情感;(4)群体压力。
非政府组织即日常所称的“民间组织”或“社会团体”。它指的是那些具有组织性、非政党性、民间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中介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与经济组织之外的非政府组织形态。现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迅猛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共同特性表现在五个方面:(1)组织性;(2)私有性; (3)非营利性;(4)自治性;(5)自愿性 [1]。
公民社会“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并由社会成员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2]公民社会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1)私人领域;(2)志愿性社团;(3)公共领域。在这三个特征中,志愿性社团是团体成员基于共同利益或信仰而志愿结成的组织,为公民提供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和手段,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和水平。此外,公民社会还包括一些基本的社会价值或原则:即个人主义、多元主义、公开性、开放性、法治原则等。
非正式群体、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三个概念中,从政治参与和组织程度来看,三者之间在逻辑上存在着一种递进关系,如果给三者从低到高排个顺序,处于最低层的属非正式群体,公民社会的印记一定程度上已从其身上体现出来。其次为非政府组织,该组织是公民社会建设的最重要的力量。最上层者为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的形成有待于非正式群体和非政府组织的充分发展。当然,在现实中,三者之间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交叉关系,最为松散的非正式群体在某种意义上其政治与社会的参与程度有时可能更高,这一点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已有充分的表现。而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在很多论者那里,是从同一意义上来使用的,因为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相对于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只有保持这种独立性和自主性,公民社会的上述结构和文化特征才能得以维持,而要实现这一特征,公民社会则需要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并帮助其实现,这一形式最典型的方式就是社团组织的存在和发展。
二、网络时代非正式群体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民利益需求的增多,公民结社的内在动力增大。与此同时,民主政治的进步更使公民外部自由活动空间增大,公民的结社活动日益变得活跃。现代的信息技术又为公民结社提供了先进的科技条件,这些都促成了民间社团的剧增。此外,在各种社团之外,一个颇具公民社会特色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各样的社区“组织”、QQ群、俱乐部等在全国各地已成普遍趋势,网络使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那么,网络时代非正式群体为什么会得以迅速发展呢?根据迪尔凯姆的“群体―群体”的关系理论,在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机械团结”是指由于其成员相似甚至同质才形成的团结,“有机团结”则是指由于其成员分化出现异质而形成的团结。他认为,前现代社会的机械团结基于各社会成员的相似之上,现代社会的有机团结是由于社会成员各自的分工不同才形成的[3]。在“群体―群体”的关系方面,可以看到,网络社会是对前现代社会的回归。网络社会的团结完全是一种“机械团结”。在这一社会里,人们进行的是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它们之间只会由于彼此都关心同一领域、同一问题而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机械团结”,如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各个社区和部落等。当然,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利用更加广泛,网上群体与群体互动的内容本身也更加多样化,这都对网络成员的“机械团结”提供了条件,并促使了网民“机械团结”的快速发展。这些“机械团结”的表现形式就是各种各样的网络非正式群体的出现。
这些“机械团结”中,既有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且区域性“机械团结”所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已有相当一部分开始从网民向网络公民演进,从网络公民向网络公民社会演进。近些年来由互联网的“机械团结”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公民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自由的公民和民间组织,在当前的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有着共同利益追求的公民自愿组成的类似的非营利性的网络群组和论坛,这些都可以被视为互联网民间组织的雏形――非正式群体。
这些非正式群体,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公民的“结社”,结社自由是中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目前,各地由于互联网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之多难以统计,其中部分非正式群体已具备了公民社会的某些特质。以笔者所在的洛阳为例,在当地知名的洛阳信息港BBS里,以一些板块为主所形成的松散型非正式群体,如“河洛史话”、“驴行天下”、“河洛志愿者”、“洛阳城市”等都在当地的文物与环境保护、城市志愿者及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其中个别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已经被选为市政协委员。
当然,网络时代的非正式群体是良莠不齐,如何引导这些非正式群体向公民社会过渡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三、网络时代构建公民社会的途径与必要性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离不开公民社会的构建,而公民社会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现代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就成为构建公民社会的有效途径。当前网络状态下非正式群体虽然还没有形成正式的“非政府组织”,但是政府要充分认可这些网络民间群体的存在,并引导这些非正式群体向着具有公民社会特征的非政府组织发展。
第一,加快非政府组织发展是完善中国公民社会的必然选择。非政府组织是公民社会中最活跃、最积极的部分,并因为其发展迅速、日益活跃、承担相应权责、沟通顺畅而成为公民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就整体性而言,非政府组织是一种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道义力量,其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活动能力的增强,使它们在公民社会内部成为主要角色和决定力量。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缓慢,对社会的影响力较小,也由此影响了中国公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加快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就是加大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力度,这样,可以使政府逐步从社会领域里直接的操作性事务中解脱出来。通过建立、培育和扶持民间的社会组织,使其承担各种社会职能,从事各项社会服务活动,可以极大地弥补国家能力的不足,并促进以官民合作为特征的治理和善治。
第二,引导网络状态下非正式群体向非政府组织转化。改革开放以来,利益和社会的多元化造就了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快速增长,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和政治参与的程度上与现代公民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然而,网络状态的下非正式群体与社会其他群体相比受教育程度较高,加之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他们更具全球化的视野,因此,在环保、反腐、公民权益、社会治理、社会志愿者等众多领域,他们已经成为了一支有力的力量。
第三,加强非正式群体与政府的伙伴关系,舒展公民社会的内在张力,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和谐发展。非正式群体在向非政府组织转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支持、反对政府的政策,影响政府的决策。政府则通过与非正式群体间的双向沟通(比如网络对话)与交流,培育信任与互助关系,协同致力于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和解决社会问题。
此外,网络状态下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为各种社会成员提供了较宽松的活动空间,为社会成员满足多样性和多层次的愿望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提供了多种途径,非正式群体还能够起到排解社会怨气、释放社会压力的作用。通过沟通政府、协调社团、公益诉求等活动,还使社会内部张力在这一伙伴关系中得到舒展,达到与政府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总而言之,党和政府对网络民间组织应当既积极支持、热情帮助,又正确引导、合理规范,营造一个有利于公民社会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防止网络民间组织成为政府的对立面,使网络公民社会更好地与政府合作,齐心协力建设一个民主、公平、善治、宽容的和谐社会。同时,一个强大的、活跃的、参与式的公民社会将使国家更加负责任地对公民的需要更快地做出反应,公民社会的成长壮大已经成为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贾西津,魏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4.
物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范文5
监狱企业是为罪犯提供劳动改造的场所,是伴随着国家劳动改造罪犯的实践而产生的。监狱企业主要是为有劳动能力的罪犯提供劳动机会和劳动改造场所。监狱企业达到了将监狱中闲置劳动力利用起来的目的,是对社会资源的一大利用。监狱企业虽然也称为企业,但是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有其独有的特殊性:监狱企业的职工都是罪犯,他们没有人身自由;监狱企业所取得的收入除了部分需要缴纳税款外,全部用来作为罪犯劳动改造的资本;监狱企业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赚取利润,而是为了服务社会。同时,监狱企业与监狱又有着很大的区别,体现在其组织管理和使用制度上,不能混淆。
二、监狱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监狱企业经营管理存在问题
顾名思义,监狱企业既肩负着社会使命,有着完成国家改造罪犯的目的;又是一个企业,是企业就要有其特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市场模式,企业存在就必须建立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基础之上。所以,新时代的监狱企业将自己置于两难的境地: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谋得生存之道,深谙企业的发展之道,不断寻找企业发展的动力,不断为监狱企业注入新的血液;要抓好自己的本质工作,那就是监狱企业的生产经营即监狱生产,而改造罪犯就是监狱生产的主要任务。对罪犯的改造活动又是国家司法机关所严格要求、需要高度统一的事情,监狱企业的自主性并没有那么强,需要遵守一些固有的规则。这两项对监狱企业生产经营的要求对监狱企业的发展始终是矛盾的存在,需要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加以解决。
(二)监狱企业发展与区域发展不协调
监狱企业其实不只是扮演的劳动改造的职能,有一些监狱企业也行使着政府的职能,比如:承办学校等。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单位,不同于单独的企业可以独立运营,其发展显然会受到各方力量的共同阻碍,这使得监狱企业在其发展道路上困难重重,并不是一帆风顺。监狱企业除了自成小社会单位外,同时它也是大社会组织中的一部分,监狱企业也要顺应整个社会的发展步伐。不同地域有着各自的区域特色,监狱企业统一于国家刑罚执法机关外,还要注重区域经济的特色。将本企业融入到这个社会组织中便成了监狱企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只有和谐协调发展,监狱企业和整个社会才会从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三)监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低
为了符合监狱企业的最初使命,监狱企业只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通常是体力活或者初加工技术;另外,监狱企业所从事的行业也比较简单直接,一般是种植饲养或者是原料制造、来料加工等不需要脑力的任务。这些工作通常创造社会附加值较低,难以同社会组织中的企业形成比较,竞争力低下。对于监狱企业来说,它们缺少一些复杂、精密的加工生产任务来提高本企业的相对竞争力。
(四)监狱企业发展与劳动改造的目的不相适应
劳动改造实际上是监狱企业存在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监狱企业的职能所在。劳动改造,顾名思义是通过强制性地对罪犯分配劳动任务,达到反思自我,服从管理又服务社会的目的。罪犯从事的活动应该以在室内为主,使其大力从事劳动生产。而一些监狱企业完全不顾及此目的,盲目地将一些不符合罪犯改造要求的业务引进到企业的内部,并且设置了一些不符合劳动改造目的的职务和岗位,使得罪犯没有受到相对应的教育,劳动改造的目的不明显,有悖国家的号召和初衷。但是,如果过分地一味注重劳动改造目的又会使监狱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对于企业自身和社会来说都不是进步的。当前,监狱企业劳动改造目的和企业发展问题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其现阶段存在的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三、互联网+对监狱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使监狱企业的多元价值取向更加明显
多元价值取向指的是监狱企业肩负的两大使命,劳动改造和企业效益提升。互联网+对监狱企业的这两个存在意义同时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互联网+的创新思维使得劳动改造的方式不再单一,而是也趋同于社会的发展;同时,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使得监狱企业改变其生产经营模式以达到提升效益的意图更加明显。互联网带来的双重冲击加上监狱企业为其生存发展自身的努力,使得其多元化价值取向更加明显。
(二)监狱企业更加合理地利用政策
从前,监狱企业的运营模式单一,也不会适当利用国家的各项政策对企业的发展加以调整,以至于监狱企业的发展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总是滞后的,对社会和国家来说都是一种损失。事实上,从前由于信息不畅加之监狱企业认为自己的目的就是单纯的劳动改造,使得监狱企业不具备解读政策的能力。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国家政策和市场信息的了解对监狱企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随之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进步,同时合理利用政策对企业的发展确实尤为重要。
(三)有利于调动罪犯劳动改造的积极性
互联网+的到来,使得劳动改造不再是单纯的埋头苦干了,而是结合互联网的工业生产。对于罪犯来说更有吸引力。监狱企业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使用罪犯这一劳动群体,而是为了使他们从思想上彻底的改造以达到减少整个社会犯罪几率的目的,所以罪犯的积极性对劳动改造任务是否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带来的创新也不单纯是生产的创新,更是管理的创新,监狱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也是罪犯合法权益受到合理保护的机会。
四、在互联网+视角下监狱企业的发展对策
(一)优化发展环境,运用科学的监狱企业管理模式
加快完善执法制度环境。立足于监狱企业的公共性、企业性和非营利性,明确监狱企业的目标与任务、权利和义务。通过建立职权明确、制约有效、分工明确、规范有序的体制,才能保证监狱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切实有效地提高改造质量,促进监狱企业更加规范的运行。加快构建适合新形势要求的绩效考核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监狱职能发挥、符合监狱企业特点的考核激励机制。
科学的监狱企业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在新时代下注重监狱职能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不同劳动手段的运用结合成为可能。随着现代企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越来越趋于正规化,而监狱企业虽然是劳动再造的场所,但仍然可以效仿普通企业单位,在监狱中分部门、分层级、分岗位管理,为监狱企业中的员工提供标准的、规范的劳动场所和技术要求,也要满足监狱企业中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当然在正规化中同时达到教育改造的目的。互联网+为监狱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手段,使得其坚持本职工作的同时兼顾企业经济发展的职能。
(二)重视战略管理,协调监狱企业与社会发展进程
战略谋划是监狱企业的灵魂,关乎监狱企业的发展方向。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战略创新方面下工夫。企业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要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今后,企业的竞争主要是围绕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来开展。企业必须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以实现持续发展。
互联网+的存在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监狱企业当前阶段可以将其自身发展从之前的独立封闭转为与社会总体发展相适应,追赶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首先,监狱企业与普通企业一样也要熟悉掌握政府和社会的发展动向,在政策和市场信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请专业人士协助制定监狱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的规划一定是要本着在本区域协同发展的目的进行的;其次才是考虑企业局部的发展目标,在自身发展目标与社会总体协同目标不冲突的情况下做一个长期发展战略和短期发展战术选择。总之,监狱企业也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精神就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发展的眼光使企业变得更好,更符合时代的潮流,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理由。
(三)调整产业结构,规范运行,增强企业竞争力
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的同时,跟随其衍生出来的大数据、信息也是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一项福利,对于监狱企业来说也不例外。事实上,互联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做到了改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目的。监狱企业从前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现在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技术,对原有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加以改进,同时在此基础上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也不再是天方夜谭了。同普通企业一样,监狱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工业,将简单的机器大生产同互联网设备相嵌入,使得生产变得容易一些,使劳动改造对象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追赶时展的潮流,学习新的生产技术;除此之外,利用互联网也可以使生产更适于社会需求,因为数据的及时交换和计算使得监狱企业很容易就能获悉更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数据以便及时改进生产,达到最大效益。
要创新规范运行的手段和方法,实行生产经营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和管理,增加企业工作的透明度。要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准确把握环境适应、分类适宜、进退适当和规模适度等四项基本原则,主动适应市场竞争形势变化,推动产业结构由“适应型”向“主动型”调整,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引导产业集聚,扬长避短,抓住发展重点,统筹发展全局,促进监狱生产与劳动改造、教育改造工作的协调发展。
(四)调整组织结构,改变劳动改造理念,创新监狱企业存在目的
目前监狱企业管理环节多、管理成本高、企业效率低等。为此,必须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劳动改造的目的明确,并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已经延续了好多年。但是,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一样,被如此多的信息冲击着,市场如此风雨突变。所以,劳动改造是必须的,但是劳动改造的思维和方式也可以随着互联网+的影响而改善。从前,监狱企业只知道单纯劳动,但是这样就能达到改造的目的吗?利用新的方式,使罪犯在劳动改造的同时从心理上真正服从管理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完全像企业职工一样有人身自由,他们仍然有思考的权利,用“一朝天子一朝臣”来形容互联网时代和罪犯之间的关系也是恰当的,在互联网时代仍然用老的眼光来看待罪犯也是不科学的。劳动改造的同时,适当的加以互联网辅助便是新的劳动改造需要的思维。
物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范文6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之一。社会和谐根源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人的能力、需要、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的内在要求。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如今,网络已经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促成了现代人交往的革命性变化———网络交往。信息、知识作为人的发展最重要因素之一,成了衡量人的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它为人们个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群体环境,有利于实现了个人需要和个性发展,个人在获得丰富社会关系的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自身的社会本质。
二、网络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全新挑战
(一)从参与网络文化的主体构成来看,青年人的网络社会化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存在一定的潜在影响。当前网络媒体主要的宣传、传播、引导的对象,大部分是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年轻受众。他们是推进改革开放大业的希望所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有活力、最积极的一代。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西方敌对势力所蒙蔽和利用的一代,也是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最难于引导、说服和教育的一代。由于网络提供的是一个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虚拟社会,对于青少年来说,它很难形成像现实世界那样强烈的社会规范,在网络中完成的社会化过程很可能附带网络影响的消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谐社会的建设还应包含建设主体主体意识的培育,它加大了和谐社会建设的难度和复杂性,改变了以往人们文化的传播途径,要求将社会的主流文化传递给青年个体,使个体接受主流的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从网络文明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看,它对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全新课题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网络参与。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提供人们表达意愿渠道、促进个人发展等方面,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功不可没。同时,又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引领网络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如何净化网络环境,如何更好地加强网络管理,回答这些问题是新时代下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环境,引导网络文化,强化网络管理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从上网群体与不上网群体的构成看,易形成信息分化,不利于中国社会结构的优化及和谐社会建设我国互联网分布的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是十分严重的。尽管我国网民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从互联网普及率上看,各地区的互联网发展差异依旧明显。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省份,以及直辖市,互联网水平发展较好,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中西部地区,互联网水平发展较为滞后,网络普及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信息分化,不利于中国社会结构的优化。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是第一资源,城市中的知识分子,政府机关和大型的工作人员等一小部分人不仅掌握着经济资源、管理资源,而且还掌握着为现实社会服务的信息资源。而其它较低的社会阶层由于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很难参与到网络文化中来。这不利“五个统筹”的实现,更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和谐网络: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加强虚实和谐建设
对虚拟现象的认同,首先需要观念的更新。如前所述,网络和谐社会是是建设现实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和谐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执政者转变执政视角,从关注现实中的社会建设转移到现实和谐和网络和谐的共同建设。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领导干部不关注网络社会的呼声和网络文化的建设,就不能全面地、真正地理解和谐社会建设,就不能彻底地、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
(二)倡导和谐管理
首先,“和谐”表示不同事物“相应”且“配合得当”,多种要素相统一,本身蕴含着,而不是求同灭异,这就要求执政者对网络管理抱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抵制错误和腐朽”的积极态度。其次,要认识到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一定会在网络上显现甚至被夸大,另一方面,网络管理和网络文化的建设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是这种矛盾和冲突大多属于人民内部的利益冲突,和谐社会理论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治国理想和治国方略的一次大飞跃。
(三)寻求积极主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