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资源管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资源管理方法

水资源管理方法范文1

一个地区地下水位变化是该地区的地下水储存条件、自然补给、迳流、排泄和人工开采利用等复杂的自然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能真实反映地下水资源状态。由于地下水位容易实时网络施测,可实现与地下水资源相关的量化管理与评价。而地下水资源量是一个很难直接施测的量,一般是通过对各种补给量和排泄量分析计算确定,而各种补给、排泄量的确定,又要通过对各种参数勘测选定,都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很难精准。因此,用控制地下水位管理与评价地下水资源方便得多,准确得多。

对地下水过量超采,导致一些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这不仅反映地下水资源的减少,在干旱地区还能造成地表土壤水分干涸,植物凋萎,植被退化,甚至死亡等,出现荒芜化、沙化生态景观;又能产生地面沉降塌陷、裂缝,海(咸)水入侵等地质水文环境变化。用“抬升型”和“下降型”地下水控制性水位分别控制管理补给过量、开采量不足和由于补给量不足或过量开采的诸多问题的发生。而用资源量控制就很难体现如此全面的控制管理内涵。即使用资源量控制还是需要水位的变化来校核。

二、用地下水位管理地下水资源的方法

中国水利水科学研究院叶勇、谢新民在“地下水控制性水位分区研究”中,提出采取两种类型、两色线控制水位和三区管理形式。

即采取“抬升型”与“下降型”两种类型,以“红线”与“蓝线”水位控制,以蓝、黄、红三区管理。“抬升型控制性水位”是补给过量或开采不足引起地下水位上升,产生对资源、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程度的一系列数或阈值;“下降型控制性水位”是补给不足或过量开采使地下水下降,同样产生对资源、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一系列数或阈值。由影响程度把控制地水位定为“蓝线水位”和“红线水位”。蓝线水位或水位区间系指资源、生态、环境功能协调。在抬升型中,地表水位所处位置,即可实现采补平衡或排补平衡、又能防治涝渍盐碱灾害、又有利土壤改良、作物生长(尤其根发育)、有利土壤与地下水库建设、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和生产率,即把这种临界地下水位定为抬升型蓝线水位。而地下水位上升,表现补大于采(或排水不足),达到或超出渍涝和盐碱发生的临界、甚至污染环境、道路反浆、耕地不能机械作业、土壤冷桨、影响作物发育和产量的临界地下水位为抬升型红线水位。水位上升又不致产生涝渍与返盐或无效蒸发的地下水位作为控制水位为下降型蓝线水位。而地下水持续下降,引起地下水资枯竭,如疏干含水层1/2以上,或达到使地面沉降、地表裂缝、塌陷、沙化,或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的各种临界水位(如生态需水临界水位、地质灾害临界水位,海水入侵临界水位)为下降型红线控制性水位。

表1控制性水位类别及管理分区体系表

三、用地下水位评价管理地下水资源初探

我省地下水类型有潜水,弱承压水,承压水。三江平原主要开采利用潜水和弱承压水。松嫩平原主要开采利用潜水、弱承压水和承压水。抬升型控制性水位,对于三江平原潜水,主要防治涝渍,在雨季或丰水年地下埋深不能少于0.5m,所以一般要求地下埋深水位不能小于2m,所以2m应定为抬升型红线水位。而地下水位处于一定埋深,可使地下水无效蒸发等于0,还有一定地下储水和调节库容,则可把4m作抬升型蓝线埋深水位。对于三江平原弱承压水,由于地下水不参与(或影响少)成涝,所以在抬升型控制可以不设红、蓝线水位和三区管理。对于松嫩低平原潜水、主要是防治盐碱和涝渍,所以要求地下水位不仅雨季汛期地下水埋深不少于0.5m;而且干旱季节埋深不能少于可返盐埋深3m以下,又由于可能受冻融影响,故把埋深5m作红线埋深水位。而地下水位降至一定埋深以下,可以使地下水蒸发等于零。且还有一定储水库容,故把埋深10m作为蓝线埋深控制水位。对松嫩低平原的弱承压水和承压水不能参与地表成涝和盐碱,也可以不设抬升型红、蓝线控制水位。

对于下降型控制性水位,三江平原潜水在埋深在6m以上,便于开发利用,还具有一定储水和调节库容,可作为蓝线水位。而埋深大于6m,可能要改变泵型,对于簿含水层≤20m,疏干率达50%,视为超采,故可把10m作为红线控制性水位,对于厚含水层,可以斟酌加深。

三江平原弱承压水(主要指建三江地区)由于地表有7~20m粘性土复盖,且弱承压水头部分地下水释水率低,在10m内很难保证开采量,且形成的储水与调节库容也有限,故定15m为蓝色控制水位。至于红线水位主要考虑减少抽水能耗和可开采量与可能维持采补平衡埋深为限,暂定20m为红线控制水位。因为本地区不牵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若地质环境条件允许,还可以根据需要加大下降型红线控制水位。

松嫩低平原下降型控制水位潜水与弱承压水、承压水由于缺乏研究,暂定埋深15m为蓝色控制水位,而潜水厚度约40m,弱承压水和承压水厚度60m以上,也分别按疏干50%含水层计,定20m与30m分别作为潜水与弱承压水和承压水下降型红线控制水位,主要视地质条件定,再作增减。三江平原与松嫩平原地下控制水位和管理分区详见表2、表3。

表2三江平原潜水与弱承压水区地下控制水位和

管理区初拟表 (单位m)

特注:评价与表1相应管理区相同。

表3松嫩平原潜水与弱承压区和承压水地下控制水位和管理区初拟表(单位m)

水资源管理方法范文2

(水利部海委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山东德州253009)

【摘要】漳卫南运河堤防长、宜林面积大,但多年来的堤防绿化工作存在绿化资金不足、绿化管理及各项保障措施滞后的现象,本文通过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各管理单位能够借助堤防维修养护物业化改革的实施,充分利用自身的水土资源优势和环境区位优势,积极推行堤防绿化和工程管理同位一体的经营管理承包责任制,有效地解决投入渠道单一、管理积极性不高、绿化资金短缺和绿化效益低下的问题,增加绿化经营收益,使堤防绿化工作走上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堤防绿化;承包责任制;依法管理体系

Thoughts on Promoting Zhangweinan embank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He Xiao-qiang,Lv Xiao-jing

(MWR IOC Zhangweinan AuthorityDezhouShandong253009)

【Abstract】Zhangweinan long embankment, forest area, but over the years, Greening dike deficiencies green funds, green management and safeguards to lag phenomenon, this paper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management of each unit able to use dike repai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ervation property of reform, full use of their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embankment afforestation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located one of the management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effective solution into a single channel management initiative is not high, green capital shortage and greening the problem of low efficiency, increasing green operating income, to make the greening embankment into a virtuous path,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Green dike;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According to the management system

1. 堤防绿化工作的重要性

堤防绿化是开展堤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改善堤防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堤防水土资源、调整和稳定堤防群管队伍的组成结构、激发并拉动堤防养护人员劳动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增加经营收益的保障手段,直接关系到工程面貌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鉴于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转变经营观念,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走集资办绿化的路子。同时,在用足用好现有绿化管理政策的基础上,积极解决绿化基础性问题,倡导和发展高效、成材期短和适宜地方气候特点的立体化经营种植模式,使绿化工作稳步推进。

2. 堤防绿化运作形势及措施

近些年来堤防绿化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如气候严重干旱,浇灌条件恶化;周围苗木产区加大,承包收益降低;高杆树短期见不到效益干扰承包积极性以及绿化投入减少,承包经营户得不到绿化贴补等等,都对开展的绿化活动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总结以往经验和做法的前提下,认清形势、把握优势、转换机制,重新调整工作思路,按照´谁承包、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充分树立水土资源是商品的思想意识,围绕´土´做文章,采取多元化投入机制,努力促成和完善以沿河群众投资投劳为主题的绿化经营承包责任制。主要措施包括:

2.1研究并用好现有的堤防绿化政策和群众基础,确立开展绿化工作的基本思路

在思想上,我们正确把握好四个原则:

(1)形式多样化的原则。立足目前的水土资源情况并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分块搞活,综合发展,不论老树木更新还是空白堤段的绿化,都选择比较适宜的改革形式,多种形式并举,宜股则股、宜租则租、不搞一刀切。

(2)群众自愿的原则。更多采用政策引导、观摩互带、市场机制和利益推动的办法,积极发动,鼓励和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大力保护承包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互相兼顾,体现公平、公正和效益的准则。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适度掌握,尽力而为,求实效而不搞浮夸。

2.2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建立健全堤防绿化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

针对绿化季节气候干旱、绿化经费没有保障等不利形势,要树立起水土资源的商品意识、经营意识和市场意识,抓住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这一有利时机,突出围绕市场和面向社会求发展。同时,组织绿化承包经营大户深入沿河村落开展宣传动员并进行现场观摩帮教,实施´龙头´带动策略,强化规模化发展和规模性效益。

2.3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绿化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并找准搞好绿化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亮点

近年来,绿化工作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干旱因素直接影响承包积极性;各基层单位不同堤段的绿化发展水准差异较大;新品种苗木资源的推广率不高,中低档苗木种植仍占有一定比重;部分堤段难于承包甚至人为毁林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管理经营方式相对粗放,经营收益产生流失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深入分析和加以解决。主要解决思路是:

(1)早动员,强化宣传效能。以近年来绿化成功示范点段或堤防经营收益高的承包户为准绳,利用其效应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上堤承包绿化的积极性。

(2)积极解决绿化基础性的问题。在单位各项经费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帮助绿化经营户解决诸如引水配套、弃土平整、补贴高质量苗木购进或选育等基础性问题。一系列的措施使一些靠近村庄、多年难以承包和因浇灌难而长期空白的绿化承包问题得到解决。

(3)加快高新苗木品种的推广工作,大力实施堤防绿化市场化运作,向市场要效益。

(4)积极实施堤防老树木的更新换代和高科树种的辐射种植工作。结合绿化工作实际情况,对已生长多年且不具备成材价值的老树木进行分段、分批和分年度采伐,收入资金全部用于易新换代工作的循环投入。

(5)建立依法管理体系,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巩固堤防绿化成果。为确保绿化成果的安全和健康发展,严格落实职工分队包干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定期检查和巡逻制度,建立护林公约和绿化安全奖罚措施,制止各类毁林现象的发生。

(6)完善绿化经营合同,根据绿化环境条件,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和效益分配协议。在充分调动经营承包积极性的前提下,以协议约束的方式防止经营收益的不合理流失。

(7)建立以绿化经营承包为基础的国家扶持,个人、集体或多户联合进行开发经营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绿化投入机制,解决绿化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2.4积极培植既适合当地绿化特点又能反映整体管理形象的窗口性绿化林区。

(1)堤防绿化工作首先要把好苗木质量关。以速生树种为首选树种,杜绝效益低下、生长龄期长的原始品种混杂其中。在保障工程标准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增加浇灌频度和浇灌范围,保障土地墒情的长效性,提高成活率。

(2)坚持宏观、中观和微观相结合。宏观上把握堤防绿化的整体效果,在所管辖的横向范围内,建设一定宽度的、树种优质的和边线整齐的绿化林带,体现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中观上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尤其是堤顶硬化段、重点道口两侧等,种植一些风景性树种,建设有风格的、具有园林特色的景观性绿化林区,强调窗口和形象特色。微观上主要体现在,对树种的选择上注重当地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有机结合,从保护自然和保护堤防绿化多样性的角度,充分考虑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规律,以速生杨绿化为纽带,以防止病虫害和防止气候、土壤不适宜为目的,确保绿化效果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可观赏性。

2.5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合理高效的运行管理体制和分配激励机制

通过推行堤防绿化经营承包责任制,一方面有效确保绿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逐步牢固群众基础,奠定将绿化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潜力和基础条件。在严格采伐申批制度和接受本局直接管理的前提下,积极推行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林权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投资形式、分配比重及管理方式等,不仅要调动群众承包积极性,而且要使绿化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2.6点面结合,大力实施规模化种植经营

实施规模化种植可以更加有效地明确、完善和落实承包责任,对加强和方便绿化各环节的管理,提高经营户劳动积极性和重视度等都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2.7以绿化促管理,实现绿化和工程管理的有机结合

建立绿化经营和工程管理同位一体的承包责任制,谁承包绿化谁就是承包堤段的物业化管理人员,并在经营承包协议中具体明确开展工程管理活动的职责、任务、标准和实现目标等,形成一种新型的协议性群管队伍,方便了管理、优化了队伍、调动了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绿化经营和工程管理的同步发展。

2.8做好中长期规划,服务绿化可持续发展

按照绿化工作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的的原则,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绿化管理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定绿化产业发展战略。

[文章编号]1006-7619(2015)08-25-381

水资源管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榆阳区;水资源;管理; 配置

Abstract: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yuya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defects is discussed deeply,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trengthening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afeguard regional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yuyang;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TV2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榆阳区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管理一般分为水资源的经济管理、流域管理和需求管理。在水资源管理中,榆阳区主要在思路、体制和技术上存在问题。

1.1思路层面问题

榆阳区水资源管理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六重六轻”,即重大型轻小型、重建设轻管理、重水量开发轻水质保护、重工程轻效益、重生活生产用水轻生态环境用水、重末端治理污染轻源头治理污染。造成“六重六轻”的原因:一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榆阳区财力不足,水利工程作为社会公益性工程,主要由国家统一投资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建成后发挥效益明显,所以形成多向中央争取的思想,自然就重大型轻小型、重工程轻效益。二是过去我国就业的主要特点是低收入、高就业,水利管理单位是事业单位,水是“福利水’,不收取水费,管理办法模式比较单一。三是重视了经济建设,忽视了水生态和水环境保护。四是落后的生产不可能从源头上治理污染,必然是重末端治理污染轻源头治理污染。

1.2体制层面问题

最显著的特征是榆阳区水资源由多部门分割管理,水利部门负责农村水利和防洪,建设部门负责城市供水,地矿部门负责地下水勘察,环保部门负责监督地面上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并控制污染物排放量,运用行政与法律手段保证达标排污,废污水管理等。水利部门与环保部门的职责界定为:“水利局不上岸,环保局不下水”。现行的水管理体制是将城市与农村、地表与地下、工业与农业、水量与水质、供水与排水、用水与节水、污水处理与回用等许多涉水管理职能,分别交给各个部门负责,实行多部门分割管理,从而形成了多“龙”管水的格局。在这种体制下,由于各部门认识不统一,利益不一致,职责分不清,具体工作中出现科学规划难、同步建设难、统一调度难、管理协调难等诸多问题。这一切都进一步加深了“水危机”的严重程度。其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一是水资源供需失衡。二是难以真正节水。三是无法有效地控制污染。四是河道积累污染和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五是无法建立统一的管理法规。六是容易破坏水资源,不利于进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1.3技术层面

一是水资源权属管理滞后,水权制度尚未形成,影响水资源的市场运作和发展。二是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与贯彻不完善,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尚未全面实施。三是用水方式落后,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和污染并存。四是水资源管理仍处于粗放、落后状况,缺少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保证防洪安全,保证水资源供需平衡,保护水生态环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榆阳区水资源管理与合理配置的建议

2.1转变治水思路

榆阳区在注重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考虑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技术经济能力,采取有力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强化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是应对今后榆阳区水资源紧缺状况的必然选择。水污染,水环境恶化已严重地影响榆阳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威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榆阳区各方面用水的节水潜力较大,是水资源管理应加强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要彻底扭转“六重六轻”。“六重六轻”说到底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建立并日趋完善的今天,所有的水事活动只有被完全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水权和水市场,才能利用价格杠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必须实现从“福利水”向“商品水”的转变,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强水权管理,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和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水利工程的产权归属、产权收益和产权经营,以及水权、水价、水市场问题。尽快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制度。建立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利用良性运行的水价形成机制,实行容量水价与计量水价相结合的水价机制,计划用水,定额管理,超额累进加价。建立污水排放定额制度,把污水排放控制在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征收污水处理费。逐步建立水权交易、水权转让制度,利用场机制推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保护、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2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

水资源管理是在国家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下的水事管理,涉及水资源的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属性,影响水资源复合系统的诸方面,因而,榆阳区管理方法必须采用多维手段、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达到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目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综合手段在管理水资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法治水是根本,行政措施是保障,经济调节是核心,技术创新是关键,宣传教育是基础。我国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和统一收取水资源费,维护水资源供需平衡和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满足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基本用水要求,支持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水资源的基本方针政策。为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必须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

2.3进行经济社会宏观布局调整

榆阳区水资源开发历史悠久,生产用水压力较大,其中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7%。鉴于此,建议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特别是调整农林牧结构和研究生态移民问题,以粮食自给为原则,按照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逐步减少农田灌溉面积,修复应有的生态系统。石羊河流域内一律不得扩大灌溉面积,严禁开荒。同时要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确保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用于生态建设。在城市和工业发展中,要贯彻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严格控制兴建耗水量大和污染严重的项目。

2.4逐步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促进节约用水

水权的界定和获得与转让是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法律依据和经济基础,获得和超过了额定水资源就相当于占用了他人的水权,应当付费,超过更应多加付费;反之,出让水权,就应受益。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我国管理水资源的基本政策。

2.4.1按照国家《水利产业政策》的要求,供水价格要逐步到位

要按照有关政策,根据满足运行成本、费用的原则重新核定流域供水中农业用水价格;根据满足运行成本、费用和获得合理利润的原则,重新核定榆阳区流域供水中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价格,逐步到位,以后根据供水成本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争取尽快达到成本水平。

2.4.2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水价管理体系

榆阳区流域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水价管理目录、水价管理原则和水成本核算,实行“统一领导”。水价审批管理应以物价部门为主,实行“分级管理”。推广分类水价、季节水价、浮动水价等经济水价形式,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用水的计划管理,制定各行各业用水定额,定额内实行基本水价,超定额部分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对超计划用水,也要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

水资源管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利用;重要意义

吉安市地处江西中部偏西,位于赣江中游,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3°46′-115°56′,北纬25°59′-27°58′之间,全市国土面积25271平方千米。全市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553.8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24.2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4266立方米,高于我省人均水资源量3446立方米。

1 吉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水资源量:2015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956.0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25.9%,属丰水年份。地表水资源量281.3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25.5%。浅层地下水资源量64.7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8.8%。入境水量364.19亿立方米,是全市年产水量的1.3倍,出境水量626.76亿立方米。

水库蓄水量:2015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24.4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水6.66亿立方米。

水资源利用:2015年全市总供水量30.19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10.7%,其中:地表水供水量29.33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0.81亿立方米;其他供水量0.05亿立方米。总用水量30.19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21.10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0.8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5.57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0.31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2.18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17亿立方米。总耗水量13.87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46%。人均用水量616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27立方米,渠系水利用系数0.495,灌溉定额533立方米/亩,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含公共)197升,农村居民人均日用水量92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含火电)100立方米。

总体来讲,我市水资源量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由于降雨存在时空分配不均及年内、年际变化大等特点,我市工程性缺水、季节性、管理性缺水并存。

2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形势分析

当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可以说,水资源是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与各方面均产生联系。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前重点课题,能够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重点因素是人口、资源和环境,那么就需要不断调整这三方面工作,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这三大影响因素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发展中,城镇建设水平提高,加大的水污染程度,水资源供需矛盾显得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城市工业化进程速度的加快,是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在工业化发展中水质污染显得日趋严重,人类生存过程也会出现生活废水和垃圾,这些因素也极大的影响到了水资源状况。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法规不健全,利用与保护工作面临较大阻力,虽然推行出台了《水法》,但执行起来不到位,没有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在实际操作中,受传统思维定势和宏观环境影响,对水资源的管理上存在重重阻力,导致法律执行不到位,无法发挥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一是群众对水资源的保护观念落后陈旧,无法形成全民保护的良好意识,使水资源管理长期得不到贯彻。人们以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这种陈旧落后的观念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淡薄。二是利益驱动导致的水资源流失,一部分生产型企业和单位,在使用过程中,严重浪费水资源,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无限制、无约束,常常在生产与生活中违反水资源管理法规相关规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的导致了水资源的流失。三是经济条件制约,导致水资源管理手段落后。一些管理单位管理能力不强,资金投入不足,使管理手段落后、装备水平不高,不能行使管理职能,严重影响水资源的管理效率,使水资源管理工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需求。

3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与方法

我国《水法》重新修订并颁布实施后,进一步强化了水资源管理能力,同时也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注入了全新的动力。法律的实施,全面实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水资源统一管理思路,不断突出对水资源整体综合性的配置,加大了节约和保护观念导向,使水资源管理纳入了法律体系,监督与检查手段初步建立。通过法律制约,全面保障了水资源与人口、经济、环境共同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要想确保水资源管理不断深入与发展,必须由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制定长远规划

经济迅猛发展和城镇建设加快,各地对水的需求量全面增加。把握好治水指导思想,节约用水,实现饮水思源的良好意识,通过对当前水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反馈,制定好未来发展计划,形成良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方向;建立明确的治水目标,使水资源保护与保护环境同步推进,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保证社会经济良性协调发展。

3.2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实际开源节流并举

当前水资源使用不合理,用水管理不善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我市农业是主要用水户,约占用水总量69.9%,但目前渠系水利用系数仅0.49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程度不高,因此要加强用水管理,对农业用水要实行计划用水,推广微灌、喷灌、滴灌等节先进灌水技术,搞好渠道衬砌,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对工业要进行设备更新和工艺改造,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3.3 不断提高水资源行政管理能力

创新治水手段,加强水资源管理执法力度,把用水安全放在首位,形成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全面综合治理工程,满足全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形势要求。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充分运用法律武器、行使法律赋予职权,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在检查时,要敢于碰硬、勇于担当,对严重影响水资源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必要时形成媒体攻势,加大曝光力度,确保执法能力。

3.4 形成良好的宣传导向

要从全社会范围提高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多方面宣传,不断贯彻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自媒体等多种形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工作导向引领,以重点节日如"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为节点,形成集中宣传攻势。把握好面向领导、面向基层、面向用水户的宣传原则,加大水法规相关法律的宣传,提升全民忧患意识和用水户守法意识,彻底改变陈旧观念,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检查与处罚,不断减少利益驱动导致的水资源浪费,为全面实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5 减轻水环境污染

只有全面对水资源进行保护,才能确保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这是水资源利用的必要条件。只有全面调整规划工业生产,加强控制,才能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工业结构,使工业生产用水更加科学化,加强对生活用水的管理,避免出现工业与生活用水对环境的污染,全面节约水资源。

4 结束语

水资源关系到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是城市进程中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只有不断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力度,形成刻不容缓的危机意识,才能保证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更好地发挥水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窦秀东.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几点认识[J].北京农业,2012.

水资源管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321-01

一、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意义

1.1 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基于此,笔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1.2 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开采地下水缺乏统一规划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城市用水一年比一年增多。由于地表水污染严重,以致造成地下水开采量逐步上升,国家一些大的能源和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也使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已造成地面沉陷、水利工程防洪标准降低,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2 体制和政策上存在弊端

水资源的国家级管理体制上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未建立以经济手段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形成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第二,我国水资源管理目前处于分散的,没有形成一个有权威的中央统一水管理体系。这种对水资源的分散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病,水的开发是国家投资,用水却是无政府状态,造成了用水浪费、水体污染、产业布局不合理等现象。

我国目前出现的水污染和水源紧张问题,大都与政策有关。长期维持的用水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政策上,导致了全国水价过低,普遍用水浪费。在城市中缺乏强有力的节水政策措施,使城市工业和民用水量逐年上升并部分超量。水利用和水污染治理长期缺少明确的结合性政策,加剧了我国部分地区水体污染。虽然有“谁污染谁治理”的说法, 但除了不能严格执行外,还缺少政策的完整性。

2.3 未能实现水资源的市场配置

我国虽然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步入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人们一直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水资源一直被无偿或低价使用,价格背离价值,不仅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水价偏低。现在对农业用水免征水资源费,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偏低。水价过低直接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二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由于用水计量设施安装不到位,农业水费仍然按每亩计收,用多用少一个样,造成缺水和浪费水的现象并存。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水资源规划计划管理

对水资源使用要做出科学合理全面的规划计划,统一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城市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合理调剂丰水期与枯水期用水,制定科学的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对地下水的开采要严格限制,从严审批。严格执行“先地表后地下、效率优先”的原则,发展什么、限制什么,要讲求水资源的投入产出比,实施效率最大化选择。农业、工业、商业用水要有区别,用地表水、地下水要有区别,用优质水、劣质水要有区别,而生活用水在节约和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必须优先给予保证,环境生态用水也要给予一定的保障。这样,才能使有限的水资源永续使用。

3.2 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降低工业用水量的主要途径是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提高循环用水率。如炼钢厂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不但提高了钢的质量,而且用水量降低了86~90%。现在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把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作为解决城市用水困难的主要手段。有的国家还辅设了专门供工业循环用水的管道,效果很好。我国近几年来,对水的重复利用也逐步开展起来。在一些水源特别紧张的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如大连市为79.5%,青岛为77.3%,太原为83.8%,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20~30%。 如果把全国工业用水的平均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20%提高到40%。每天可节水1300万t,相应地节省供水工程投资26亿元,节水量和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仅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而且减少了工业废水量,减轻了废水处理量和对水体的污染。

3.3 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全世界用水的70%为农业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有37%的灌溉水用于作物生长,其余63%都被白白浪费。因此,改革灌溉方法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最大潜力所在。渠道渗漏是世界各国在发展灌溉事业时遇到的共同问题。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的统计,灌溉水渗漏损失量一般为15~30%,高的甚至达到50~60%。我国渗漏损失一般为40~50%,高的甚至达到70~80%。因此,防渗渠道和暗管输水等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明显的节水效果。灌溉方式的改进,是农业节水的重要途径。60年代在以色列发展起来的滴灌系统,可将水直接送到紧靠植物根部的地方,以使蒸发和渗漏水量减到最小。当前,国外灌溉节水技术的发展趋向是采用完整的灌溉排水管道系统,它具有能源消耗少,输水快,配水均匀、水量损失小,不影响机耕等优点。此外,一些国家还研究了新的灌溉技术,如涌流灌溉、水平畦田灌溉、采用自动升降竖管等。我国最新的研究表明,覆盖滴灌对水的利用效率更高,是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型灌溉技术。

3.4 实现水资源信息化管理

可以建立三维仿真地形地貌,包括流域地形、地表结构等,显示水文站、雨情站、水文测点等位信息,河流、公路、铁路等矢量线属性,水库、湖泊等面状信息,楼房等块状信息?清晰地显示流域的水资源总量、分布;可以测量距离、面积、缓冲区计算、空间信息查询、剖面、水淹面积计算、蓄水量计算、库容量计算。实现gis支持下的扩展的地理数据管理、分析、可视化和各种数学模型与科学计算功能,能支持空间信息查询和属性库查询和检索,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和统一管理,保障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健康和有序发展起到良好的辅助决策作用。

3.5 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探索和寻求一种更加适合中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制度,首先可以通过总结国内的水利工程管理的经验,列出优点和不足,再通过各种专家的研究和论证,建立一套完全满足自己需要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可以通过向国外的水利工程管理学习它们的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汲取其中的精华,剔除其中的糟粕。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所谓学习就是消化吸收的过程,而不囫囵吞枣的走马观花和生吞活剥,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知识的目的就是要刺激我们的灵感,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水资源管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水务管理工作;转变;分析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主要关注在治水(除害)和用水(兴利)两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水越来越变成一种重要的资源,仍然使用原来的思路来进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上世纪1980年代以后,各国都在探索水资源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旧有的体制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经济发展,日益繁荣强大的中国给水资源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国内外成功和失败的两方面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水情,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做出了重大调整,正在完成由传统的“水利”向“水务”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越来越变成一种重要的资源,仍然使用原来的思路来进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上世纪1980年代以后,各国都在探索水资源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旧有的体制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经济发展,日益繁荣强大的中国给水资源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国内外成功和失败的两方面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水情,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做出了重大调整,正在完成由传统的“水利”向“水务”的转变。

1 城乡统筹,必由之路

以我国的幅员和人口来看,我国水资源都应当说是相当贫乏,以《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5255亿立方米。考虑到当年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亿立方米,约占世界的6%。人均水资源更是被列为“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并且这种贫乏还要考虑到空间不均衡性(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不均衡性(夏秋多、冬春少)、因水致灾(旱灾和水灾)等等,综合这些情况,我国的水资源矛盾已经相当突出,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盲目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水资源保护导致的问题也越来越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难度。

到上个世纪末,我国还一直沿用建国后建立的分级分部门管理体制,形成了水利、城建、地质、航运、农业、卫生等多部门共管的局面。人为的把水资源的整个利用过程分解为“水源――供水――用水――排水――处理”等多个环节,链条上的任意一个部门因为自身利益都可能破坏整个链条的完整性和顺畅性。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保障部2008年底的统计数据,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44.9%,城镇人口达到5.9亿,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部分城市的水资源都有不足,工业污染导致水环境较差,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过去采用的城乡分割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造成水源地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排水,排水的不管回用,多个部门都在管,但没有一个部门真正对城市水问题负责,客观上,只有实施城乡水务统一管理的体制,才能在更全面的视野内,统筹考虑城市水问题,通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变化中的水利和水务

随着我国从水利局到水务局机构调整的不断进行,从机构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原来归属于市政部门的自来水公司和水利部门的水利局进行合并,但从全局来,这种变化是十分深刻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利局和水务局服务的主要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水利的服务功能也相应发生变化,由过去主要服务于农业,转变为服务于城乡一体化,偏向城市的格局,这就要求由原有的部门在工作中不断调整,逐渐适应从主要依靠技术手段转变到主要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制度这一方面。

工程建设的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水务建设和农田水利、水电站的建设都不同,受季节影响较小,但由于对市民的生活影响较大,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用的同时还要考虑美观和便利。

执行更高更严格的标准。城市的人口密集度大,任何小的纰漏都可能导致无法想象的损失,无论是防旱防涝,还是水质水量问题,任何失误都可能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不同的追求和目的。正如前文所述,水务管理主要为了适应城乡一体化的新形势和新局面,水资源的整个生命周期已经完全交由水务部门负责,这就要求水务部门必须摒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必须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始终要以社会效益为第一要务。

3 新机构,新任务

依法管水。从早期的治水、用水到今天的管水,水务部门角色的转换决定了未来将更多的承担起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完成由“运动员”到“裁判员”角色的转变,而把一些工程性的工作交由事业、企业来完成,作为裁判员,首要的职责就是制定游戏规则,即法律法规。在法治的轨道内完成管理水资源的工作。政府、企业、个人发生的任何与水有关的活动都应当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任何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行为,都应通过法律的手段予以纠正和处罚。

进一步提高水质水量,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在城市用水紧张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泛着绿藻和恶臭的城市河流长期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理,使得城市的水环境日益恶化,而工业企业缺乏治理污水排放的积极性。宁肯被罚也不愿意提高污水处理水平,一方面暴露了传统水管理部门分割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去思考如何把污水也看做一种资源,借鉴国际上对碳排放的管理机制,通过对这种资源的占有、分配和交易来实现改善水质的目标。

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水务工作,水务工程的投资十分巨大,而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对水务工程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资本市场可以盘活这部分资金,一方面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另外一方面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提高效率。通过使用金融、财政、税务等多种手段可以引导部分资金流向政府无力顾及的领域,让水真的变成一种“资源”。

大力加强节水改造和节水教育。事实上,在节水问题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比如新加坡公用事业局的经验(《关于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水务管理的探讨》吉林水利,王镇彬,2009年2月),另外其他行业也可以给水务管理工作提供很多可以思考的方法,比如市政管理中引入的太阳能路灯、节能灯推进计划,电力部门引入的峰谷电价机制。农田水利中的滴灌技术也可以推广至城市草坪、植物的灌溉。

4 加强水务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都拥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分别管理各自职能范围内的水资源信息,但相互之间的资源信息处于割裂状态。为了保证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性利用,我国水务企业必须从“经验管理”、“图纸管理”向“科学管理”、“电脑图文动态管理”转变,通过建立“水务信息协同管理平台”,将各部门的水资源信息集成到同一个平台为自己所用,实现水资源从源头、生产、输送、回收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更好、更有效地进行管理。

当然,水务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涉及内容多、实施周期长,同时还具有信息化建设和水务行业的基础设施(如水厂、管网、无人值守泵站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的特点,因此对于我国水务公司来说,信息化建设前必须进行总体规划,并制定详细可执行的阶段行动计划,保证整体规划的落实。

5 结束语

我国水务工作应该说还是刚刚起步,问题多且复杂,水务工作者应当思考如何让水成为名副其实的“水资源”,和煤炭、电力、石油一样,通过商业化的运作,实现即利用又保护,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