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1
关键词:水利工程;因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当中,施工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位脚跟的关键,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在分析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是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很多水利工程建设企业建立了相应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质量管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但是从施工管理的角度来讲,要想真正做好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必须详细分析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
1.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人员、机械、施工材料等等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笔者认为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1人员因素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人来实施的,因此人员因素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只有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而要想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越高,责任心越强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也就越高,施工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1.2材料因素
水利工程建设从其本质上来说是由各种施工材料组成的,施工材料对水利工程建设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这里所谓的施工材料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所需的,能够进入施工现场的,在施工过程中是实际消耗的各种建材。在施工过程中从源头上把控施工材料质量管理,合理的使用及存储施工材料,严格的施工材料检验制度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的措施。
1.3施工机械和方法
施工机械主要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能够按照设定标准运行,对于工程建设本身也有着重要影响。除了施工机械之外,施工方法也能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施工方案、施工工艺、作业顺序、操作流程等对于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只有将技术、组织、管理等有效的结合起来,确保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切实可行,在经济上合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
1.4外部环境因素
在这里所谓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自然、劳动和保障系统等等,环境主要是指气温、湿度等方面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环境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施工规律。劳动和保障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工程以外的对工程建设的保障程度,包括交通等等。
2.如何强化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要想做好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一方面需要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另一方面则需要应用一些新的施工技术以提高施工技术保障水平,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2.1.1认真落实管理责任
在施工质量管理当中应该严格落实施工责任制,明确建设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施工技术人员和其它施工人员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责任,形成责任层层落实、具体明确的责任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业主和项目负责人应该加强施工质量监督检查,对于检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应该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及参与施工的人员应该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负终身责任,彻底改变当前一些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没人管,责任无人承担的问题,让施工责任人员真正肩负起施工质量责任。
2.1.2积极推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三制”
在这里所谓的施工“三制”主要是指项目法人制、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在这种制度之下项目该法人要切实肩负起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要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及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及要求组织施工,以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在招投标管理当中,要不断完善招投标管理制度,确保招投标过程的公平公正,还要严格把控投标单位的资质管,坚决查处和杜绝层层转包和工程主体分包等行为,要求分包商也需要向业主提供资质资料,聘请专门的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理,制定详细的监理计划改变项目管理中监理保护到位的现象。
2.1.3强化各项质量控制措施
在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当中,施工人员应该确保施工合同中确定的工程质量的实现,在此基础上严格做好事前主动控制、事中积极检查、事后严格把关的质量防控措施。在事前主动控制当中,应尽量选择合作时间长、施工质量信誉好,各类施工资质健全的施工企业,严把施工企业准入关。要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在合同当中明确工期,明确灾害性外部环境对工期影响好的相关处理办法。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根据施工要求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明确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明确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检验的基本方法。事中积极检查主要是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及质量管理人员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对施工过程中各个换季的质量运用各种检查手段措施进行检验,确保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事后严格把关主要是指对工程建设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或者存在质量疑问的部位进行事后复查,并可以按照质量评审的基本要求对单元、分部、单位工程组织研究,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以此来督促相关单位落实质量管理责任。
2.1.4严格落实技术管理制度
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明确工程建设技术人员的职责权限,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技术工作。在工程开工之前业主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不得隐瞒可能存在的技术隐患,让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全面了解该项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和技术要求,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负责人必须对各项技术环节进行认真的复核,如发现存在质量问题要及时组织施工人员纠正,并做好工程质量事故的预防工作。在施工之前和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按照工程建设材料标准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查检验,确保各种施工材料的质量能够符合水利工程的质量要求。
2.2运用新技术提高施工质量
2.2.1新施工技术使用
随着施工机械的发展,一些新的施工技术也开始应用到水利工程施工当中,对于提高施工质量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比如说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当中挤压混凝土边墙技术,挤压混凝土边墙技术是混凝土面板坝上游坡面施工的新方法。这种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确保垫层料碾压密实,施工安排灵活,边墙与坝体同步上升,用挤压混凝土边墙替代了传统坡面超填、人工整坡、斜坡碾压、砂浆垫层坡面护坡等工序,节省资源和投资,可防止雨水冲刷坡面,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尤其为安全度汛提供了保障,因而受到了坝工界的广泛关注,成为面板坝施工的一种新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到其它水利工程砼面板堆石坝施工当中,对于提高施工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质量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第一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业主及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组织施工,落实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责任,采取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2
关键词 建筑;室外空间;环境;功能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0-0059-02
在城市中,空间可以分为三种,即建筑内部空间、建筑外部空间和城市的开放空间,室外空间是介于建筑内部空间和开放空间之间的空间类型。由于城市中的建筑面积不断增加,单位建筑土地上的居民逐渐增多,居民活动的空间范围缩小。建筑室外空间就需要满足居民户外活动的需要,承担建筑一定程度内的使用功能,实现建筑与城市之间的连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1 建筑室外空间设计现状
1)建筑外部空间逐渐缩小。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中的居民越来越多,原有建筑与空间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城市中的临街建筑逐渐增多,建筑功能多样化,建筑面积逐渐增大,城市的外部空间一再缩小,居民休息娱乐的空间被剥夺。城市外部空间的缩小也限制了外部空间功能的发挥,绿地、广场不复存在,建筑室外空间没有了原始的吸引力;
2)建筑室外空间缺乏整体的设计。以往建筑内部与外部空间设计是统一规划的,各建筑外部空间具有较强的围合性,建筑外部空间具有规律性。但是现代建筑创作空间一再扩大,个性建筑逐渐增多,建筑之间缺乏整体的联系,建筑外部空间不再具有连续性,街道的整体感在弱化,建筑之间不再具有统一性和和谐性,建筑外部空间混乱;
3)室外空间缺乏人性化设计。近年来,国家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文本不仅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还要在建筑设计方面实现以人为本。建筑外部空间是专有性和公众性的集合,建筑室外设计既需要尊重建筑的私密性。也要加强建筑的开放性,实现人性化和公众性的设计。但是我国很多街道都存在比较矛盾的现象,大量的空地被圈禁起来,人们没有休憩和娱乐的外部空间,室外空间设计和施工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样矛盾的现象也使人们产生疏远感和排斥感;
4)室外空间环境保护。城市外部空间设计是一项综合的课题,外部空间既要满足居民休闲娱乐的要求,还要注重对室外环境的保护。由于建筑室外空间设计缺乏针对性,设计中照搬照抄的现象严重,不仅室外广场和休闲娱乐设施雷同,甚至是植被品种也一样,外部空间设计没有考虑环境的要求和承受能力。这样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地理气候不合适的植被生长还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
2 建筑室外空间设计思考
1)建筑室外空间构图。建筑室外空间构成要素可以分为主要和辅助要素,其中主要构成要素是建筑、植被以及其他构筑物,主要的构成要素决定着建筑外部空间的形态、围合程度、功能作用和类型,而院门、台阶、铺地和矮墙等辅助构成要素则可以弱化或强化外部空间特性。设计者可以通过对空间围合要素的改变,来协调、连接和区别建筑的外部空间,实现外部空间设计的韵律和节奏,加强空间景观的外部设计,使建筑内外部空间实现内在联系和外部统一,建立空间景观的良好序列;
2)加强建筑群体空间形态设计。目前我国城市建筑之间缺乏整体性和联系,建筑外部空间比较混乱,设计者需要加强对建筑群体形态的设计,通过建筑空间围合程度、尺寸、大小和形状的变化来实现不同的空间效果。建筑设计者可以在同一建筑空间内对建筑色彩、类型和尺度进行改变,实现不同的视觉享受。对于建筑之间的外部空间,设计者可以加强建筑实体或者是建筑与公共建筑之间的联系,实现建筑群体之间的有效配合。目前我国建筑外部空间主要有长方形、三角形、混合形和梯形,三角形可以增加空间的开阔性,充分利用建筑的透视规律,而长方形的建筑群体空间则比较容易布置,利用率比较高;
3)建筑室外空间围合度设计。围合度是建筑室外空间设计的要点,设计者可以通过围合度变化来实现不同的建筑空间设计。按照平面围合程度可以将围合度分为强围合、一般围合和弱围合,强围合空间具有内向性和自聚性,室外空间可以受到外部空间较小的干扰,空间封闭,安全性强。而弱围合的外部空间则比较开敞和自由建筑之间的渗透性加强,方便居民的交流。因此,设计者可以根据建筑不同的使用性能来采取不同的围合度设计,实现建筑的功能;
4)建筑室外空间的领域性设计。领域性设计也就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建筑室外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提升建筑外部空间的领域性,加强居民对外部空间的熟悉感和满足感。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要对居民的心理需要和建筑空间使用要求进行研究,在增强居民安全感的同时实现居民私密空间的设计。此外,设计者还可以在建筑外部空间多设置一些座椅,提高居民的居住舒适度,使居民在活动的同时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整体上提升外部空间的亲和性。因此,目前我国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还存在空间面积狭小和使用性能不足的现象,设计者要加强对建筑之间以及建筑内外部空间之间的设计,增强建筑的居住舒适度。
3 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面积逐渐增大,设计者在加强建筑设计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外部空间的设计,建筑群体之间的外部空间比较混乱,不能达到人们居住和使用的要求。因此,设计者要对建筑的使用性能和居民的心理要求进行充分考虑,加强对外部空间构成要素形状、质感和尺度的设计,提升外部空间设计的质量,实现外部空间以人为本的设计,增强外部空间的生气。
参考文献
[1]郝川,张晓娜.现代住宅小区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09(5).
[2]屈江萍.浅谈建筑室外环境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建筑,2008(35).
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3
哲学思想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自然科学、社会学和思维意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唯物主义强调思想应源于生产实践,指导并高于生产实践。而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更为人性、合理、科学和系统的设计方法,使之满足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立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实际情况,从本质上体现生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等现代设计理念。
哲学的本质特点是思考深层问题,其思维方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主动地把握事物的变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公共空间是围绕人这一主体,依托自然环境,以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为基础,有序运转的一个整体。设计的实用性和目的性决定了它的客观内容,要求设计不仅要进行充分的实地勘察、调研和分析等实质性工作,还务必遵循客观规律,建立严谨、科学、理性的设计系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人与空间其他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融合,既要充分实现空间的使用功能,又要注重城市已有的基本格局、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的能动性,还要体现城市的性格和形象,符合公众的审美,以实现人与城市空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完美和谐这一最终设计追求。
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对事物的认识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和意图理念是必定要通过种种客观本文由收集整理存在的形式来实现的,要使这些外在表象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容,就应该从更为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正确运用哲学观点能引导我们跳出以往设计过度强调设计感和艺术性的感性思维模式。这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应用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哲学方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是对立与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本质。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认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产生动力,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说矛盾的根本即对立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思维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使事物间的矛盾良性发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公共空间新的规划与旧有布局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时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地方性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是设计规划的构成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对这些本质问题和矛盾,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以求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满足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整体要求,保护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建立更为科学有序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建设艺术,其中体现的物质实体和精神表达、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在的使用功能和外在的表现形式、设计形式法则中的自然美与秩序美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我们需要从这些对立的差异面中寻找它们的联系和契合点,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化解矛盾,使之从对立走向统一,达到“和”的境界。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规律,在设计中针对事物矛盾相反相成的特性,因势利导,去制造矛盾和对立的抑扬关系,使设计更具突破性和创造性,达到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一方面,矛盾既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矛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矛盾要点与最终的统一目标也会各不相同;因此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矛盾和统一,一切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共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就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而言,功能与形式上的统一是普遍的设计原理,而每个具体的设计实践又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设计中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据不同城市的客观环境与设计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构思和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同文化的频繁交流,使城市开放性发展的需求日趋迫切,也对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更为多元化、国际化的要求。而太过迅速和急切的发展,直接导致出现了大量不顾实际的客观条件、功能需要和经济能力的设计,盲目攀比、模仿甚至抄袭的作品比比皆是,“教条化”与“程式化”设计泛滥。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往往作为“面子”工程出现,设计形式单一、重复,缺乏自身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底蕴,甚至超出公共空间的功能和需求限度,从而造成各种资源的无谓浪费。这些都是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深入研究地方的环境特点、人文特色以及实际需求,设计没有针对性造成的后果。
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这要求我们在设计实践中抓住重心,有主有次,主次结合,不仅要具备较强逻辑分析能力,还要有科学系统的设计发展观。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和信息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如此繁杂而庞大的设计工程必须进行有序的排列组织,确定设计的主要思路和目的,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归纳整合,围绕主导思想提取可用元素,否则必将导致设计主题在传达上的模糊,也必然会出现由于设计元素的杂乱无章而导致的视觉混乱。而我国在城市设计方面,设计师单纯追求形式构图,对人的行为心理和行为需要不进行深入研究,对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不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仅为观赏不为参与的设计也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整体观念缺失,使建筑与外空间规划各自为政、互不关照,主次颠倒;过分强调建筑单体的表现力,把设计重点放在建筑或者构筑物的外在形式上,忽略公共空间本身的存在意义,使空间沦为实体的附属品,导致其使用功能不明确,空间主题与设计目的出现偏差。
针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力图寻找最有效,也最贴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和实际矛盾。综合众多的观点和看法,普遍认为只有从分析不同地区的特殊性入手,明确公共空间的具体定位和规模,强调空间的个性化和内涵的体现,才能推动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良性发展,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民,实现人性化设计。加强对环境生态、人的心理及行为模式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具体城市的综合情况,才能确立一个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研究框架,同时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信息资料库,也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主体。唯物辩证法强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现象都不能孤立存在,相互间都会存在不同的关联,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反对孤立、片面或以偏概全的观点和思维方法,深入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间的必然联系。在中国,设计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命题,力在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它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人与自然最本质的关联。当然,现在提倡的“人性化设计”,具有更广泛和深刻的内涵,即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各种需求以及与人相关的不同要素,将人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上。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型的应用学科,强调实用性和社会效应,它涉及的学科包括自然环境、科学技术、历史人文、艺术设计、政治经济、建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广泛领域,由此不难看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不仅承载着巨大的信息量还具有强大的包容性。随着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更是时刻感觉到世界是一种“关系的存在”,正如某些宣传词所强调的“沟通无处不在”。因此,设计师一定要有全局观,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个局部看问题,而应将设计看作人与世界建立起来的某种关系而对其进行整体上的把握,“中西结合”、“古为今用”这些观点所体现的也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结合,而是思想领域的交流与联系。设计是从使用目的与形式表现的统一中取得自身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那些忽视根本单纯追求形式表现的做法,是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完美的设计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强调所谓的艺术性,而是把人与环境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使二者相互交融,混然一体。
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形式上来分析,城市空间建设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节之间,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设计师应从设计作品的内部与外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诸多联系中综合地把握设计对象,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就会像高度统一的生物体那样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具有物质性和具体形式的客观活动。只有我们正确地理论联系实践,将客观实际与社会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合理规划,才能够真正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渐提高,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追求使民众对公共空间(下转256页)( 上接211页)提出了更高的审美与评价标准;而经济与对外交流的发展,也使更多的城市规划将公共空间列为设计重点,视其为展示城市文明与经济技术的窗口。尤其是近些年,为配合城市的扩张和发展,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拆、改、建,市民广场、开放型公园作为服务民众的城市配套设施也大量出现,作为空间的使用者,民众考虑更多的是这些公共空间使用起来是否便利、配套的服务设施是否完善等实际问题,他们往往对使用功能和城市文化有更为切实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公共空间设计提出的想法和建议也更具实用和参考价值,这些都是用实践经验和使用经验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因此,公共空间设计应该更加重视人们的实际体验,尊重民众的意向,结合专家的分析和意见,总结经验,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作为指导,建立合理有效的设计体系,针对我们现在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现状,进行经济合理、具有前瞻预见的创造性设计是极其重要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既要体现城市的发展规划,又要符合大众的需要和审美。通过广泛调研,集思广益,就理论联系实际而言具有很多优点:首先不仅能调动民众的参与意识,体现城市规划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能确立更为实际的设计标准和目标,增加公共空间的亲和力。其次,可以减少设计规划中的失误和遗漏,让设计决策更加全面具体。再次,还可以给大众提供一个合理合法的文化交流平台,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能,为设计与规划部门提供更多的合理化建议和创意,使空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
要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须从客观条件与实际使用出发,真正深入到实践中去,才能使设计工作更加系统完善、可操作性更强,从而创造出独具魅力、耐人寻味的空间作品。
四是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中国古代的《周易》和现代物理学都把变化看成自然界最为本质的现象。《周易》的“易”字,其基本含义就是改变,也就是发展的运动。唯物辩证法也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动态联系,联系和相互作用又是产生和推动运动的原因。生产和创新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各个时期的设计与审美需求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因而设计的内在精神与表现形式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针对不同的人群,它的形态总是变化发展的。对传统元素和形式语言的简单模仿并
不能创造出真正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学会用发展的思维方法去发现不同文化中蕴涵着的智慧与情感,这些都是生动的、具有感染力的,是设计产生生命力的根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意灵感来源于有准备的头脑和活跃的思想,结合的知识点越多,联系就越多,设计的创意点与发展空间也就越多。因此,单一的思维模式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也不适于设计这种创造性工作。设计思维要求将客观和主观、理性和感性、分析和归纳、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创新等用辩证的方式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总结起来就是要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指导空间设计,而发展的观点在实际的设计应用中也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待。
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一定要从一个长期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既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面积扩张、人口增长、功能需求的复合性、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等客观情况的发展,又要考虑传统文化的延续、民俗的传承和艺术表现、审美观点的变化等意识形态的发展。
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4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空间艺术
1景观空间的概念及分类
对于空间,我们通常用长宽高或者大小来进行表现,它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可观存在。而所谓的景观空间,即景观园林中具有一定容纳量的空间,它由一种或多种景观元素构成,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人们停留或使用,更好的满足人们休闲生活的需要。景观空间艺术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空间环境为载体,通过艺术化设计,实现景观空间在尺寸比例、功能结构、平面布局形态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协调和统一,展现更突出的美学艺术,以达到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环境审美要求,丰富人们休闲生活活动的目的。景观空间是景观园林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景观空间的分类,根据参考的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划分。(1)根据使用人群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景观空间分为公共空间(如院落)、半公共空间(如厕所)和私密空间(如卧室)。(2)根据空间视线的围合性划分,可以将景观空间分为开敞空间(如广场)、半开敞空间(如廊架)和封闭空间(如密林),这是对景观空间进行分类的最常见形式。这三种空间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开敞空间空透、敞开、给人一种敞亮、明朗的感觉;而半开敞空间可以给人一种依靠,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封闭性空间,则让人觉得聚气、沉闷和有压迫感。(3)根据空间的态势来划分,可将景观空间分为动态空间(如溪流)和静态空间(如湖面)。动态空间形象、流动,可以增加人的自由感,而静态空间在形成视线焦点方面则比较有优势,能够缓解人们的情绪,给人一种平静之感。
2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原则
对景观园林进行空间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景观空间,因此,景观园林空间设计的一个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在进行景观空间设计时,对各个要素的设计都要考虑人们实际使用的情况。比如在确保景观空间的大小时,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的容量及常用人群等。要充分的对各种景观构成要素进行更好设计和利用,从而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空间环境。
2.2绿色健康原则
绿色健康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更要突出绿色生态、健康的原则。这在景观园林空间设计中主要体现为空间设计不能以牺牲园林生态来实现,比如说,为了追求更大的景观空间而缩减或直接省略掉绿化植被,这是不符合绿色生态的原则的。另外,就是在设计材料的选择上也要低碳环保的设备与材料。
2.3和谐统一原则
景观空间设计是对园林中的各个景观要素进行有效的利用和设计,所包含的景观要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园林植被、路径、水景、建筑、山石等等,因此,在对这些景观要素进行融合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使景观园林空间给人一种内容丰富却又不显杂乱之感。
2.4功能多样化原则
假山、花圃、指路牌、解说牌、座椅等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基础设施,景观园林是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统一体,因此,在对园林中的基础设施进行设计时,在提升审美性的同时,还要确保设施的实用性和功能多样性,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审美上和使用上的需求。
3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设计
3.1地形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地形是影响整体设计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设计的骨架基础,而我国地形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且优势突出,有些地形只要稍加修改,就可以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因此,在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对地形优势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在地形进行设计时,首先,要遵守自然界地形变化的规律。在设计时,不应对原本地形进行过大的改变,而是应该充分发挥自然地形的特征优势,根据地形的自然形态设计出不同的生态景观空间;其次,合理安排利用地形优势进行设计,如对于比较平坦的地形,由于比较开阔明朗,那么在空间设计上可选择廊架或广场等开放式空间;而如果是坡度较缓的地形区域,就不适合设计成硬质活动的空间,可以考虑台地式的景观空间或缓坡草坪式的休憩空间,这样可以为游人带来更好的景观视觉和触觉体验;而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陡坡地形,虽然说存在着不利于游人活动的特点,但是却具有较好的视觉敏感性,可以利用地形设计视觉焦点,打造山体空间,让游人体验空间的压迫围合感。
3.2植物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植物是景观园林绿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元素,也是空间设计的一个主要软质元素,对于空间艺术的打造有很大的作用。植物空间艺术的设计关键在于根据植物的基本特点及设计中不同植物的种植方法对景观环境进行打造。对于以植物为主的空间进行艺术设计,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植物来进行设计,绿乔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在空间艺术的设计上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其次,由于植物存在着季节性,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所体现出来的空间形态也是有所不同的,而不同的植物也有不同的景观特征,如天迎春花、夏天荷花、秋天桂花、冬天梅花等,所组成的空间艺术也是各有千秋的。此外,应该根据不同的景观空间主题选择植物,比如在纪念性的园林景观中,为了营造压抑庄重的空间艺术效果,常绿松柏是最佳选择;而对于道路园林景观,采用色调鲜明的丛植花卉则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开敞愉快的空间艺术之感。另外,植物种植方法不同也会带来不一样的空间艺术感受,只有合理选择,才能更好的进行空间艺术打造。
3.3水体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空间设计中,水可谓是一个活跃性和可塑性最强的景观元素,也是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充分的利用水的流动性,在景观空间艺术设计时,可以让空间在动态和静态之间自由切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空间艺术感受。
3.4建筑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建筑是一个中要的服务性设施,也是景观园林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而由于建筑造型及功能的多样性,在空间艺术设计中也会组成不同的空间艺术形态,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常常可以成为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的点睛之处,如景观亭、艺术文化廊等,就是充分的利用建筑的功能特征来实现景观空间的丰富。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艺术设计是一个重点,合理的空间艺术设计对于景观园林的品味与环境空间使用情况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要根据不同景观空间类型的特点,遵循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原则,根据不同的景观空间元素进行针对性设计,以充分发挥景观空间要素的优势,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有效设计和统一,设计出内容、形式丰富的景观空间艺术形态,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景观园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崔岩岩.浅谈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J].艺术科技,2013,8:255.
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5
关键词:美术馆;公共性;空间组合;空间设计要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美术馆的展览内容与形式、社会职能及角色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馆需要不断地升级自身的建设理念满足越来越多的参展者的需求。分析美术馆的空间组成要素与空间组成形式,希望带给人们更多思考的同时也给之后的美术馆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空间设计的组成要素
1、展示空间
展示空间作为美术馆最基础的公共空间,具有展示作品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根据展品的类型和展示方式的不同,展示空间将是美术馆所有空间中最灵活,最变化多样的存在。在展览作品时,想要展示空间达到完美效果,需要通过展示形式与其内容的相互配合,还有多样性的展示方式。例如浙江美术馆整体设计明朗、开阔,选取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做立面和屋顶的建筑材料,使空间更加的通透宽敞,内外景色连成一体。其中书画类展品多是在空间较大的区域,以竖直或平铺的方式陈列;而雕塑类展品则相反独立的空间更有利于细节的观察。进入21世纪,现在情景化展示逐渐成为美术馆历史再现类展示的需要,在带给参观者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引领全新的展示模式。例如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厅的敦煌展览,整体空间仿照莫高窟的形式建成,墙壁和天花板的材质都选用仿真砂石,力求从各个方面去还原藏品所处的地理环境,以此希望引导人们对展览进行深思。根据展示方式的不同可将展厅的展览分为以下几种,线性展示方式是通过几何形的动线引导形式,让参观者的参观过程更具有目的性。游散性展示方式对人的参观动线没有明确的规定性,人的参观行为自由发生,空间动线更加的灵活多变。体验性的展示方式,是近几年逐渐出现的,将艺术品以触摸或是聆听的方式展现给公众,空间动线以聚集和环绕为主,这样的展厅将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并拉近艺术品与参观者的距离。
2、公共空间
作为各展示空间之间的联系与纽带,公共空间是美术馆空间设计的重要环节,其设计直接影响到美术馆的整体形象,公共空间主要体现在门厅与中庭的设计中,是美术馆带给参观者的第一印象之所。在观展的整体过程中,公共空间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例如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公共空间是一个的三角形中庭,较大的中庭设计即可举办各类社会活动,起到休闲、娱乐的作用,又具有及时疏散人员的功能。
3、交通空间
通过对参观人流的组织与疏导,交通空间多以线性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观众参观的流程,是一次性浏览区域,主要包括走廊、楼梯,电梯等其他通道。交通空间作为过渡空间的重要部分,其面积有限、空间狭小,不易引人注意的特征反而在设计过程中独具一格,许多的设计师采用天窗、玻璃幕墙、灯光等独特的方式融入到交通空间,将其设计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局部空间。例如柏林犹太博物馆,高耸入云的狭小通道,尖锐的墙面设计都给人以反思与沉重的心情,更易将参观者带入展览的主题中。
二、空间组合形式
美术馆经常每个空间或是几个空间展示不一样的主题,致使其空间将要进行组合和划分,使得观赏过程更为流畅的同时让参观者充分享受空间变化的乐趣中。
1、序列化组合方式
序列化组合是将相似或相同的单位空间按照几何动线的形式组成展览者所需的空间系列,空间之间具有明确的循序性和明显的节奏感。整体的参观模式较为固定,在动线的引导下进行有序的参观,如十和田美术馆,将草坪两边散落的单元空间相互串联,建立起展品、室外空间、参观者三方的交流。古根海姆博物馆采用环形连续的空间组合,横向与竖向的动线相交融,增强观展的连贯性,满足参观者娱乐的心情。
2、中心放射组合方式
中心放射式组合是采用由中心向四周发散或是四周向中心聚拢的结构模式,形成各空间围绕放射中心的布局。中心放射式多以几何图形为核心区域,通过门厅、中庭或主展厅的组合,给人以紧凑的视觉倾向。中心放射式组合的核心空间一般会是参观者交流或休息的聚集中心,并且起到疏导人流的作用,在空间功能上具有丰富的弹性。如东京国立新美术馆,通过巨大的波浪形中庭做为过渡区域,连接美术馆的外部空间与室内空间,使各个展厅相互串联,具有较大的震撼性。
3、自由组合方式
整个空间组合在布局上受立体主义影响以整体设计为主,在具有较大可支配区域的基础上,根据展览的主题和内容进行灵活多变的布展形式。由于空间组合形式的自由,参观路线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才能做到空间使用和表现效果的完美统一。如以“打破传统设计框架,敞开文化的大门”作为设计要求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将管道与功能部件设计在建筑物外立面,采用框架结构使内部空间最大化,同时办公室和卫生间的可移动性,加强了美术馆内部的自由度,也赋予了展览者更多的设计空间
4、网格化单元组合方式
利用建筑结构的轴线平面网格,把空间分隔成若干部分,最终组成空间网格单元,使单元之间具有一定的秩序性和连续性。网络化组合是相对细分化的组合形式,具有均质并置的特征,可降低动线空间之间的等级与秩序上的差异。虽然空间的引导性较弱,但参观者可根据自己需要进行路线划分,做到最大程度的自由,所以网格化单元的有序性和灵活性是其他组合形式无法比拟的。如金泽21世纪美术馆,美术馆中散落着盒子似得展厅,通过相互拼接、组合而形成了迷宫一样的网络结构,参观者在选取浏览路线时具有较大的可变性。
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素范文6
色彩广泛存在于万事万物中,它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人时期,那时候他们通过岩画、生活器具来展现色彩的魅力,为生活增加了无限趣味。色彩作为一个装饰元素,运用到建筑当中是在二战之后,从此色彩进入人们的室内空间当中,并且成为室内空间设计和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设计思维融为一体,体现着人们生活的品质和质量。以下是本人色彩在室内空间装饰设计中表现与运用的几点思考。
室内空间设计准备阶段的色彩考量
每个人对不同颜色有着不同的喜好,每种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不同人群、建筑物功能、室内空间大小决定着室内空间装饰的不同色彩要求。因此在进行色彩设计时一定要对室内空间使用主体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其中包含使用者经济水平、收入、居住面积等客观因素的分析;也包含对使用者性格、喜好、品味、理想等内在因素的分析。对使用主体的考察是色彩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比如,一个喜欢挑战、充满激情的客户在为其进行室内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运用积极、向上,充满热情的暖色调,而不适宜用冷色调。
室内空间设计考察阶段色彩的考量
设计之前要对设计空间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建筑物历史文化特点、周围的色彩光线、周围建筑物的设计风格等外部情况,同时注意观察室内空间布局、空间大小、空间布局等内在情况。每一个空间的用途是不同的,必须经过实地考察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在此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到空间要素本身的色彩。例如对一个面积比较小的家装室内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室内面积狭小这一因素,运用视线设计提高室内的明亮度、通畅度。
室内空间设计阶段色彩的运用要点
1.色系协调
色系协调在室内空间装饰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室内设计的成败。在色系处理中一方面要防止同类色系搭配上的单调,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止对比色系搭配的混乱。
同类色系在设计当中难度比较大,稍有不慎就会有搭配单调、乏味、朴素之感。此类色彩设计的关键是在统一中体现差异,在大同之间体现不同。例如:一套以褐色为主色的室内设计当中,室内所有的桌椅、靠背、坐垫都是褐色,但是又不是完全一致的褐色,既有偏冷色的褐色,也有偏暖色的褐色,在整体统一当中,每个元素的褐色又各不相同,彼此统一又相互独立。
对比色系作为对比鲜明的色系,在室内设计使用和搭配中,难度最大。一旦设计不当就会有杂乱无章之感。但是这种色彩搭配的强烈对比性能够反映出某种基调,极具创意感、时尚感,在现代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在此类色彩搭配中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每种色彩元素的应用面积来突出重点,从而有效的避免给人带来杂乱无章之感的视觉冲击。
2.室内空间与色彩的关系
室内设计当中要考虑到室内每个空间的功能各不相同,在进行色彩设计时要针对其功能突出其特色性,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各个空间色彩设计在整体上统一性。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通常将室内分为三个功能区:公共区、私人区、辅助区。
公共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外开放的,在这一区域接待客人或是家人集体活动,通常包括餐厅、大厅、客厅等。这一区域的色彩设计要带有公共色调,反映大众需求。
私人区,是使用者的私人空间,包括卧室、婴儿室、书房、更衣室等,这一区域的色彩设计完全依据使用者的个人喜好,反映使用主体的风格及思想。
辅助区,包括厨房、卫生间、盥洗室等,这一区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功能特性,使用材料便于清洁,且颜料选取上要有较好的防水、防火性。
3.室内要素与色彩的关系
室内设计的色彩要将室内各要素和自然光线、颜料有机的统一起来,营造一个和谐统一的氛围。在进行色彩设计之前可以先对室内各要素的色系进行归类分析,根据各自功能及其本身色系进行合理设计。
总结
色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艺术元素,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开始注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室内设计更多的运用色彩反映出使用者的某种理念和追求,已不再单单作为装饰元素而独立存在。因此,研究色彩在室内空间装饰设计中的表现与运用,符合人类对生活理念的追求,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