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1
[关键词]阅读教学;低年级;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49-01
低年级学生正是处于学习知识的起始阶段,帮助他们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果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时下的低年级语文课堂产生一种人为拔高的现象,并没有立足于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读好书,写好字”的基础,以至于课堂教学差强人意。如何才能真正提升低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感受语言的美好,爱读书读好书
低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校大门,他们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因此,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好,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学生知识经验较浅,教师要善于通过帮扶的方式,使学生爱上阅读。
如,教学苏教版语文《青蛙看海》一课,在学习课文第二段的时候,在读“‘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这些句话的时候,学生虽然反复朗读,但还是读得不到位。为了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笔者先采取范读的方式,让学生听听教师读得怎么样。这样,在教师的范读下,学生听出了青蛙惊叹的语气,感觉到自己读得没有感情。再有,教师在读“没有……也没有……怎么上得去呢?”这句话的时候,读出了青蛙无奈但是又渴望的心情。在听悟的基础上,他们再次进行试读,一个个读得津津有味,享受到了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采取了多种形式引领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把课文读得入味、入情,享受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二、发现文字的奥秘,主动习得语言
“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在语文教材中,许多文本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魅力。而每个学生在心底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文本的奥秘,去习得语言,提升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产生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
如,苏教版的《蚂蚁和蝈蝈》一文有这样一段描写:“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自己去发现文本语言的奥妙。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从“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中发现了蚂蚁和蝈蝈在夏天里的不同表现。在学生发现文本语言的奥妙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句子的进一步理解,教又让学生再仔细读,看看自己还有什么发现。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发现了采取“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有韵味。这样教学,学生不仅习得了语言,而且为他们运用语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己去发现文本语言的奥妙。这样,当学生从文本语言中真正发现了文字美、节奏美、韵律美后,他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教学中。这样能有效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习得了语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张扬阅读个性
由于生活经验、个性情感等方面的不同,使学生能力存在差异。在阅读教学时,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选择出适合学生接受理解的起点与终点,才能真正使个性化的阅读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只有从尊重学生的差异出发,才能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
如,苏教版《蚕姑娘》一课主要讲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在教学的时候,笔者是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见过蚕吗?哪位同学养过蚕?说说你养蚕的经过。”由于有些学生已经有了养蚕的经历,他们的兴趣特别浓厚;而没有养过蚕的同学听着同伴的介绍,他们一个个也都睁着大眼睛,好奇地望着讲述的同伴。这样,为学生的进一步阅读做好了有效的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对课文展开阅读,使他们对蚕姑娘的变化产生探究的欲望,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着眼于学生知识、能力的生长,展开了有效的教学,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2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首先必须全面分析影响低年级阅读教学开展的现实因素。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影响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因素有这样几方面:
一是学生识字范围狭窄
低年级尚处于启蒙教育时期,刚刚开始接触汉字,从拼音字母中逐渐向汉字认知上转化,这个转化的过程,是学生对拼音音节从认识到理解掌握的深化过程,对汉字的认识尚处于一个简单感性的程度上,没有真正理解字义、词义的具体含义,对所阅读的文章、字段缺乏理解能力使得即便是内容丰富的阅读内容也很难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由此开来,识字不多是影响阅读教学开展的主要障碍。
二是学生理解能力偏低
由于低年级学生毕竟阅历有限,生活经验不足,所以普遍存在理解能力较差的现象。理解能力差不但影响了学生阅读效果,同时导致低年级学生对阅读目标的选择甄别上缺乏科学性和目的性。学生往往只关注于一些能够引发自身兴趣的图案,而忽略了文字与图案结合起来所表述的含义。图案的表述是基于学生的想象而表达内容的,会因学生生长环境、思维方式、观察习惯的不同而发生偏差,单凭图案理解内容与文字叙述内容会因人而异,这样就会直接影响教师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是学生阅读兴趣不浓
由于一直习惯于看图思考的学习习惯,一旦接触到文字阅读会有抵触情绪,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字词、句段不能够理解,会感觉到阅读的枯燥而失去阅读兴趣。同时低年级学生对学习上存在的被动心理,导致对阅读教学开展的实际意义无法理解,对阅读的重要性没有成型的认识,这样也导致了阅读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是阅读也会不加思考,入目不入脑,入目不入心,对待阅读只是敷衍了事。
二、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发挥阅读作用,就要在阅读指导上下功夫,而要提高阅读指导教学效率,就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上着手,让阅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将思维集中到阅读过程中来。基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心理状态,要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就要把握素质教育的主线,采取寓景于教、寓情于教、寓理于教的措施来适时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是寓景于教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情境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文字的阅读缺乏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势来作为过渡以强化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正是从学生对图景的理解比对文字理解更加直观这一点上考虑,将现实存在的自然景象引入到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比直白的阅读更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江南》课文时,如果单纯地将课文“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直接引入,学生在对文章毫无感觉的情境下很难引发阅读兴趣。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不是直接引入课文,而是首先由教师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引入教学做好铺垫,以给学生讲述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为引导,在学生脑海中首先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独特意境,引导学生进入江南水乡的意境当中,通过描述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然后适时导入阅读,这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经历从未知到熟悉的过程,通过外部渲染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阅读的焦点上,才能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动地进入到阅读内容的情境中来,沿着教师阅读目标的思维主线来达到阅读教学目的。寓景于教的阅读引导策略是实现低年级学生从图案认知到文字认知过渡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是寓情于教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状态
阅读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阅读古典文学是与古人的思想进行碰撞交流,阅读现代文学是与现代文学家进行思想交流,尽管这种交流的介质是文章,交流的方式是单方面的,但这是一个吸收借鉴的过程。低年级阅读尽管不能够达到思想交流的层次,但对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必须带着丰富的感情,让学生在感动中向往阅读,在阅读中体验感情,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状态的健康成长。例如在引导学生在阅读《升国旗》一文中,低年级学生不可能体验到这种内在的含义,只是认为这是一种简单的动作行为,或是作为一种仪式性活动来观赏。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充分抓住升国旗仪式的内涵主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升国旗仪式的丰富内涵,把热爱祖国的浓厚感情融入到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申讲解饱含感情地进入阅读。比如给学生讲述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吐木秀克镇栏杆村年逾七旬的胡达拜地•依明老人十九年如一日坚持升旗的故事、 日喀则99岁“国旗老阿妈”次仁曲珍44年坚持升旗的故事。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感情,带着这些故事对学生感情的熏陶进入阅读情境,这样学生更能够从内心接受,并带着浓厚的感情来跟着教师进入阅读状态,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逐渐培养起健康的心理状态。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必学科目,它在其他科目中所排的课程也相对多很多。但就对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和了解,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仅依照课本内容逐字逐句地读,缺乏重点,致使小学语文枯燥乏味,无法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目的。故在新课改下,学校和教师必须改善这种语文课堂教学状态,让语文教学教有所重,学生学有所得。阅读能力是在社会生存中必备的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学校和教师必须在低年级这个最基础的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将从新的思维角度出发,并结合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特点,以探索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策略,供广大小学语文教育者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和习惯
对于低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对其进行阅读教学,学生都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会时不时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在对孩子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要做到热爱阅读,并多与孩子交流阅读的情况,让孩子在模仿中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多与学生分享阅读时的感悟和心情,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朗读、细读、精读等,让学生能有多种途径进行阅读,并在进行各种方式阅读时,教师应多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指导、引导,以带领学生正确地阅读,达到示范教学的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和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能力培养
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来教学,才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兴趣,用孩子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协作,才可以让教育更好地进行下去。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不但能让孩子轻松地学习,而且能顺应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那就是更直观,让孩子能直观地学到知识。充满色彩的图画和新奇简单的文字,能勾起孩子阅读的好奇心,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通过想象展现自己,体验快乐。
比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时内容中的插图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带领学生去观察并进行差异对比,注意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插画上的叶子、葫芦以及人的表情动作等,让学生分析出结果,并就结果引导学生去追溯原因,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激情,从而达到自主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另外,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在情景中学习,扩大学生的视野空间和想象空间,加深阅读能力培养。比如,在教学《小兔运南瓜》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观看小兔运南瓜的视频,从而在视频中体会小兔的特点,理解课本的内容,进而提升阅读兴趣,在阅读和视觉冲击下,掌握重难点,提升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这个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教学的重点、时代的要求等进行思考研究,并不断地突破出更新的方法,才可以有效地达到目的,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更快地发展。当然,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还需要教师灵活地使用多种途径进行教学,加强训练,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语文功底。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4
关键词:低年级;教学目标;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处理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力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一、识字——阅读教学的重要基础
阅读就是读书、看书、边看书边思考,并最终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但是学生如果连识字关都没顺利通过,那又如何谈自主阅读呢?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本来一件美妙的事情可能会成为其沉重的负担。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先识字再学文,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一定要重视识字教学,教师要在认真落实汉语拼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圆满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任务。课文中的生字要及时并且反复地加以巩固复习,因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在课外,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多认字多识字,比如开展识字大王的评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学生的识字量大,必定能为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朗读——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我想,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首先是要求他们读正确。所谓正确,首先要做到每个字发音正确,特别是要读准生字的字音;用普通话读,要杜绝地方音;还要读好轻声、儿化等。其次要做到不一字一顿地读,要能按句逗停顿;也不每个字都拖长声音地唱读。最后要进一步做到长句子中和段落之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要自然停顿。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朗读。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会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还要采取各种方式,比如自由读、分角色朗读、比赛读等形式,教师一定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能够读得流利,读出感情。
三、默读——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默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默读不出声,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既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也可以让学生找找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做上记号,要逐步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想。课堂教学是一个方面,默读的训练还要一直延伸到课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的要求,报纸、杂志这些都是低年级学生很喜爱的读物,阅读这些读物最好的方式就是默读。教师要采取一定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的必要方式
背诵是指不看原文凭记忆而念出读过的文字的读书方法,它是读书的基本功之一。背诵不但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佳篇名句。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这样的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学会“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不过很多学生或家长反映,对于学生来说背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背诵也是有方法的,教师要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比如,像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这篇课文就要抓住关键词句,文章一共有五个小节,每个小节都采用了类似的结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背诵。
五、习惯——阅读教学的重要保障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任务,又是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形成一定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学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比如,早读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读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寓言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也可以请学生当小老师,将故事读给大家听,这对学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很多学生都愿意当小老师。可以在每天中午吃完饭后,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自己喜爱的课外书。在班级中,还可以设立图书角,每个学生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加入班级的读书角,同时挑选两名负责任的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让学生在看书的同时养成爱护书本的好习惯。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5
关键词:阅读;语文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54-01
教学实践告诉人们: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阅读的实践活动。也可以说:离开了朗读,语文课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在当前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朗读情况非常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课上朗读的时间少;教师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能朗读得琅琅上口的少;学生朗读兴趣缺乏。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要读通
“读通”,即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课文,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字词。这是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的首要环节,一般可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学生试读。在学生自由试读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明确“读通顺的朗读目标”,自主思考“达成目标的方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读”的方法,养成试读的好习惯:(1)边看拼音,边读汉字。(2)读正确每字、每词、每句,一句一句慢慢地读。(3)试读课文至少两三遍。随着学生“试读”能力的发展,自主性的养成,教师可逐步培养学生“课前试读”的好习惯。
第二步:合作对读。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逐个试读。因此,为了能达到全体学生读通的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试读的兴趣,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合作对读,让他们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试读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汇报反馈,教师指导。在学生自己试读,伙伴合作对读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促使学生体验读书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在班内自愿示范试读。待学生试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评议反馈,再相机纠正指导那些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易读破的句子、难读的长句、词语间停顿等学生不易把握的句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示范。
第四步:学生再读,达到“读通”要求。通过“反馈、矫正、训练、示范”可以相信,即使那些出错较多的学生也会尝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把课文读通了,一可以减缓识字教学的坡度;二可以为“读熟”作铺垫。
二、要读熟
“读熟”是在“读通”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朗读时做到通顺流畅,有一定的速度。通过充分熟读,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进入课文情境。“读熟”的教学步骤一般也分为四步:
第一步:示范朗读。教师可以抓住重点句段自已亲自示范,也可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示范朗读。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示范朗读时都要注意速度和节奏感,便于学生在阅读时模仿。
第二步:学生自读。学生自读时,要求学生只看汉字,不看拼音,并注意读出一定的速度。
第三步:合作对读。
第四步:汇报反馈。
通过充分地熟读,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通过充分地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为“读懂”课文铺路搭桥。
三、要读懂
所谓“读懂”,就是要求学生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做到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激发孩子的思考;具有开放性,能引起孩子的思维兴趣;具有趣味性,有引起孩子对话的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然而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对初学的儿童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个学生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进入教学过程的。每个正常的儿童都有相当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识特点,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重点句”、“从课题入手”等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培养学生掌握“读、思、划、议”等解疑释难的策略,在自主探究中读懂课文。
四、要读好
“读好”就是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再次回读课文,做到读出感情,读出语气,读出语调。在倡导多元化朗读的今天,更有必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已的理解,读出自已的感悟,读出自已的个性,达到熟读成诵。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范文6
一、准确把握阅读训练目标,训练到位而不越位
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对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训练目标,每个年级阅读训练的具体要求全面把握,是阅读教学有的放矢开展的保证。每个年级段的阅读训练目标是有差异的,训练要本着循序渐进的过程。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达到了识字、学词的目的,我们就算完成了这个年级段的训练目标,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则不应过度强调和要求,学生只需要大概了解课文内容即可。而实际教学中,有些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过度关注课文所蕴含的意思,不遗余力地讲解课文内容。这就是对低年级阅读训练的这一目标要求的认识不到位造成的,做法越位,训练的重点有偏差,效果可想而知。而在中高年级中,识字、学词已不再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而理解课文、概括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了解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等成了训练的主要目标。教学中,有的老师又把识字、学词和低年级一样搬到课堂上,花大力气解决,唯恐放手,学生会掌握不牢固,这样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时间不足,训练就不扎实。当然,中高年级也要做到目标训练的层次性,没有识字、学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不会有后面其他目标的实现。
二、深入挖掘和利用教材,抓住训练重点,提高阅读训练的实效性
1.阅读训练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某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则为讲明之。”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围绕“不易领会”的问题去发现、去思考、去研究,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气氛才有可能由沉闷变活跃,才有可能使学生享受到学语文的乐趣。而那种不管学生是否领会,不管有无思考价值,只是一味地讲,一味地问,必然会使阅读教学陷入窘境。
2.阅读训练应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叶圣陶认为:“积累得越多,阅读能力越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来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运用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有位教师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悟、议、写,来体会老人与海鸥的感情,抒发自己读文的感受。这样的环节设计,一举数得,可以说是集理解、积累和运用于一体的训练内容的较好范例。
3.阅读训练中应渗透指导写作的意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作则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叶圣陶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叶圣陶认为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根,阅读教学决定着学生作文水平,故阅读教学训练时应注重指导学生写作,这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