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范文1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人才;能力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职能机构,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参与学习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学过程中要把对学生开展创新思维训练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建立创新思维前提

传统的教学观把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把知识看成是能解释过去、支配将来的一成不变的真理,这样就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死知识的储存器。而走上社会,学生面对现实,形形、方方面面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面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被动获取知识,而是应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去发现奥秘;不是只会解答一个个书本上的习题,而是掌握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究精神。现代创造教育观认为,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自然发展的过程。简而言之,学习并不是目的,而是认识科学的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的手段,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科学的素养才能得到提高。

二、加强学法指导,创设创造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创新思维

传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忽视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个性及创新思维难以得到发展,往往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而使其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创造力得以发展。要更新观点,加强学法指导,备课要备学法,上课要用佳法,辅导要教新法,小结要讲学法,变学生“学会”为“会学”,引导创新思维。

启发和激励学生产生浓厚的创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达尔文在他的自传中也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的性格来说,其中后来对我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了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这些都启发我们,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创造兴趣,从学生时代开始就要培养,求知欲要早期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性的欢乐”,增强创造的激情和信心。所以,教师教学要善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创设情境,或音乐、或道具、或悬念、讲故事、或以饱满的情感颇具感染力的语言……巧妙地贯穿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未来世界奥秘的动机,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改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开展教法讨论,激活创新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和创新提供最大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充当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和教学活动的评判者,而是在民主的氛围中,处在与学生同等的地位上,共同获取新知识,谋求发展。当然,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放弃做出最后决定的职责,不意味着放弃一切的规范和纪律。恰恰相反,他坚决反对一切以此为借口的极端自由放任主义,教师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善待学生就是撒播无私的爱。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展开讨论,这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的过程实质就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犹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如对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讨论,实验过程优化的讨论,实验误差分析的讨论,均能吸引学生思考,拓展思维空间,激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促进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进而发现真理。好奇心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起思,疑而生变。让学生学会创造,敢想,敢说,敢问,努力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巴普洛夫曾经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因此,我们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大胆质疑,喜欢寻根问底,敢于言别人未所言,敢于做别人所未做。如伽利略因对教堂内的灯质疑,研究出了单摆定理,瓦特因对蒸汽推动茶壶盖好奇而质疑,发明了蒸汽机等。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创设疑景,如设置悬疑、演示实验等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要目的明确,科学合理,难易适度,小而具体,新而有趣。同时对书本上的知识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向知识权威挑战,引起学生疑窦,常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这样,创新思维的火花时时在白热化的思考中迸发而出。

五、重视发散思维,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全世界都在争论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学习怎样思考”谈的就是进行思维训练问题,而尤以发散思维训练为最重要。那么何谓发散思维呢?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的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新信息的思维方式。它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提出超乎寻常的新观念。思维的独特性不仅代表了发散思维的最高水平,更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因此,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甚至异想天开,思维迅速向各个方向发散。

实践活动可以是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的专项实验,可以是观察式的见习活动,也可以是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全的人格,可以使学生重温科学探索真理的历程,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和探究能力。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直觉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去认识和分析问题,以培养敏捷的创新思维。

六、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创造个性,宽容学生过错,保护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科学成就,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个性是创新的前提,奴性永远不会有创新。“人的个性不仅是一个区别他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也是一个人心理品质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体现。人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也即是个性表现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善于发现学生潜在素质中的外在特征——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敢于冒风险、具有好奇心、有理想抱负,不轻信他人意见,喜欢求异,意志顽强等,给予及时肯定,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创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探索质疑状态,大胆想象,多向思维,主动认识新奇的事物,探求不同事物的关系,发掘自身内在潜能,进而产生勇于探索、不怕挫折、不断创新的强烈愿望。

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熏陶,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环境,使创新素质生成不可缺少的养料与气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宽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错误,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少当裁判,多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浸润着一种创新个性,可以极大地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锻炼其创新能力。实践表明,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靠后天培养。因此,我们必须牢牢地把握新时代的特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善于在教育过程中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我们处在新时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改变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思维,落实科学发展观,无论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都始终大张旗鼓地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大胆创新,不畏艰险和挫折,把他们培养成为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的创新型人才,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科技强国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陈克勤.中学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的实验研究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00.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人们用这套符号系统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同时也用它来进行各种思维活动。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较多地把语文课当作交际工具课,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被忽略了。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思维的训练主要是通过语言训练进行,语言训练过程中伴随着思维训练。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对学生来说,思维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必须革除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端,通过语文教学达到加强青少年思维能力训练的目的。笔者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深感语文知识多而杂,在教学中偏重于单纯传授语文知识。许多教师唯恐灌输少了,努力多塞一些东西给学生,长期存在着重讲轻练,以讲代练的问题。在学生学习中,则是以听代练,忙于机械化的记忆和背诵。而多种形式地运用语文知识的反复练习,正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条件。这个环节不扣住,学生得到的是一堆死知识,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本文重点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阵地,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好导语,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讲课用启发式,以启动学生的想象;设疑问难,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布置作业,以开拓学生的想象;拓展延伸富有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以发展学生的想象等。特别是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可以更有效地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如:学完《向沙漠进军》后,布置学生思考:假设派你去大西北改治沙漠,请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再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出数种治沙方案。学生除详细地列出课本上已有的植树种草等方法外,还有的学生提出引天山雪水、运冰块等办法,甚至还有的学生想象出大规模克隆耐旱植物等方法。随着一个个方案的提出,学生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阅读写作的技能,培养了创新想象的能力。

二、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情境是指问题情境,它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形成。创设思维的情境就必须倡导质疑。亚理斯多德曾经说过:“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质”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推动思维发展的开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质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爱因斯坦对牛顿定理产生怀疑建立了狭义相对论。由此可见“以科学批判力为根据的质疑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我们培养虚伪上最可贵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诱发学生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正如科学家所说“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到第一流的工作”。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一段富有哲理的话:“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目的的设问,创造性地解疑。

三、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思维无一定向,在头脑里是发散型,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具有大胆独创、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局限、束缚的特性,因此很有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获得创造结果。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有直接关系,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因此,老师就要给学生提供锻炼发散思维的机会,安排刺激发散思维的环境。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思维向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全方位辐射。如采用启发式教学,少用“是”、“非”、“对”、“错”回答问题。以作文一题多做为例: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以致落入窠臼。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如学完《扁鹊见蔡桓公》后的多角度作文,大多数学生能从五六个角度立意。这些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独到见解,就是创新能力的表现。一个问题、一种事物换一个角度,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答案,能使其思维更缜密更灵活,从而锻炼创新能力。再如:学完《愚公移山》后,学生写读后感,有写愚公挖山不止精神可佳,有写京城氏遗男助人为乐,也有反其道而行之,指出愚公工作方法不对头,挖山之苦完全可以换为搬家之乐,还有写智叟善于发现问题等等。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范文3

【关键词】化学教学 创新 意识 能力 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愿望。初中阶段是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等科学方法,归纳出“新”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初中中学化学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造未知的知识,而是模仿科学家的研究,亲历获取新知的过程,熟悉创造发明的规律,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结合新课程实施以来,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谈几点思考。

1.穿插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人:“化学科学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给予人的是智慧。”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化学科学新成果,与学生共同吸收他人失败和成功的教训和经验,经历他人的研究过程,与学生共同感受化学家严谨的治学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空气成份的发现,燃素学说的否定过程,原子、分子概念的发展,氧气、氢气、氯气、稀有气体、氟、溴等物质的发现过程,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元素周期表形式的变化,人类冶炼和使用金属(铁、铜等)的历史,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灵感。

2.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

良好的问题或真实的学习情景也能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融洽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是用什么物质?” “能否用稀硫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 “能否用碳酸钠等物质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装置可选用前面学过的哪种装置?”“二氧化碳能用什么方法收集?为什么?”在教师的设问下学生产生了疑惑和好奇,探究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然后师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制取。

3.渗透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激发。笛卡尔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尤其是科学的思维方法。以教学中以具体内容为依据,努力挖掘有利因素积极创设条件,做到教学方法与科学方法有机结合,相互为用。

例如,教学“二氧化碳的密度”时,教师做完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后可借机激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密度的大小需要控制变量――质量和体积。可以是在相同质量的条件下比它们的体积;也可以是相同体积比质量。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学生设计出了“用托盘天平比较同体积的二氧化碳和空气的质量”等很多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方案。

4.积极鼓励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的过程一般被认为有下列过程:发现问题制定方案进行验证形成结论,可见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事例,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在做饱和溶液降温结晶的实验时,某生突发奇想:“晶体是从试管底部往上长的呢?还是从上往下落呢?”为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我打破原定教学计划让学生通过实验去观察。结果出乎意料:晶体首先是从底往上长,一段时间后却是从上往下落的。这时,学生纷纷猜想原因并动手设计实验来证明他们的想法。最终没有得到圆满的答案,但得到圆满的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已被大大激发出来了。

5.开发活动课程

新课程方案增加了活动课的课时,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活动课教材,为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为发展个性和培养特长提供了相应的条件。

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的活动课,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把兴趣逐步发展成志向,发展为事业心,为将来献身科学奠定基础。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08-01

一 创新学习的概念及获得这种能力的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创新学习是指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发现性、探索性学习,是与纯粹的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类型。它和科学家的探索不可相提并论。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能力,而是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最早提出“创新学习”的是国际未来学会主席马哈蒂・埃尔曼杰拉。他主张用“创新学习”取代现在的“维持型学习”。他在《知识文明中的人类资源》一书中指出:“创新学习需要两个先决条件:参与、预见。”

创新学习的两个条件:参与、预见。参与就是不仅仅吸收现成,承认现成,更重要的还要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老师教什么就记什么,你自己要动脑筋。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又要在大量信息面前,具有捕捉信息、敏锐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如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对“游园不值”的原因分析,有的学生认为“主人不在家”,有的学生认为“主人闭门谢客”;并阐述各自的理由。“主人不在家”的理由可以有多个,如因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主人的心情自然是喜悦的,哪会放过更加美丽的大地“春色”?表现了主人放旷自然的积极心态;也可以从诗句“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苍苔”说明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人居住了,主人不在家。“主人闭门谢客”的理由也可以多个,如若主人外出,“门”自然要上“锁”,见“锁”客人自然不会“小扣”且“久”;也可以是主人正在欣赏“满园”“春色”,不想让客人打扰他欣赏“春色”的雅致。

通过这样的学习,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答案,由此可以预见学生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思维。社会的发展和语文教改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高中语文教学最能胜任这一时代重任,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1.改变教师传统的“人才观”问题,即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在课堂教学中的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学生

如果用狭隘的一种智力模式去对具有各不相同智力倾向的所有学生做好与坏、优与差的评价,或者让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只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意识,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批判思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活动的最重要的品质,是最宜培养、发展的个性,是创新精神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阿Q正传》中的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这种性格特征是鲁迅先生所不能容忍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阿Q们,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挺起腰杆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对此,有的学生认为,在那样的大环境下,阿Q们连三餐都无法保证,哪里谈得上“幸福的未来”?也有人认为,阿Q精神胜利法在现实中仍有它的积极意义,不能一概否认。因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身处逆境时学会自我安慰,等待时机成熟,东山再起,未尝不可。这些说法便是对传统说法的一种挑战、一种批判,不全是机械地接受,而是有创见性地学习。

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肯定学生批判思维中的合理成分。在这些思想中,往往有灵感的火花迸发,对于这些珍贵的“火花”,教师要给予呵护,不要用“冷风”将其吹灭。

2.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以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想象思维是经常用到的思维方式之一,想象能力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内涵。台湾作家李乐薇写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精心描摹了自己心爱的小屋。既写了外在景观,又写了内在精神。教学这篇散文时,可先让学生简要介绍自己居住的环境,然后构想心中理想的居所。有的学生喜欢蓝天大海,便把居所建筑在大海之滨;有的学生喜欢高山流水,便把居所构建在半山腰之中;有的喜欢田园风光,便把居所设计在方亩之边。在没有研读新课之前,学生已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海阔天高,任由驰骋。正当学生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各自的杰作时,我适时地让学生把自己的杰作与台湾作家李乐薇构建的“我的空中楼阁”作比较,学生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课文内容上。下面研读课文自然迎刃而解了。因为学生早已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激活了,也就开启了语文课堂通向文学殿堂的大门。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范文5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程改革;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加强培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及发展性。其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创新思维一般是指能从多方面入手、超越常规、富有创新意识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初中学生正好处于智力开发的黄金年龄阶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学科的优势,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我们在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本文就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进行总结,愿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深化课改,创新意识培养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

创新意识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态度。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创新意识来自于对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新的冲动。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就必然出现学生会不用教师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的现象,而且正确和错误都有可能出现。正确时,说明学生

能够理解基本的原理;出错时,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正说明学生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也说明学生具有一定创新精神。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意了前者,忽略后者。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设想,因为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造意识的体现。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经常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才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造动机可以来自学生的内在动机,也可以来自学生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外在动机有更加直接的激励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

教师应利用外在动机的激励作用,促进内在动机的发展。因为内在动机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动机还与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关。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有较强的毅力,富于挑战性,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热衷于担任富于开创性的工作,并在完成任务时敢于创新,即使遇到挫折失败也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展合作学习,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循序渐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离不开思维。教育家吉尔福特在研究智力结构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了聚合和发散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或传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有组织的思维方式。而发散思维则是既无一定方向,又无一定范围,不墨守成规,不因循传统,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吉尔福特认为:“经由发散思维而表现于外的行为即代表个人的创造性。”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有以下三个特点: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不同类型的课程,有侧重性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概念和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因为在这类课中,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组织和联络所需要的知识和观念,通过语言体现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方面,我们的体会是通常从简单题目入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能力较强的学生到能力较差的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能力,切忌不可操之过急。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品质范文6

【摘要】

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挖掘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创造实践活动中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班级活动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可见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人才素质的核心。作为21世纪的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创造性思维,有发明创新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在21世纪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而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

1. 挖掘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或解决问题、设想或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而创新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关键。科学研究表明:创新能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能力,每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创造潜能,只是在一般情况下,许多人的创造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罢了。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学生的这种创造潜能,给学生一个创造的思维空间。

在班级中,教师要努力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习惯。如:在班级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谁最聪明”、“脑筋急转弯”等主题活动,以比赛的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巧妙的办法,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只要学生能提出不同于他人的独立见解,教师就及时给予表扬奖励,这样学生创新欲望就会大增。此外还要充分发扬民主,每次班队活动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各拟已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集大家的智慧,就能把每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在班级中还可以经常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并在班级里设立创新奖,奖励那些敢于提出不同于他人的独立见解或具有创新精神、有创新发明的学生。好的想法、发明创造还可用学生的名字来命名。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增,遇到问题就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人人力争求新,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

2. 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个性品质等是各不相同的。而个性则隐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只有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使每个人的创造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班级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阵地,也是展现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舞台,因此,我们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利用班级活动这一平台,给学生一个发展个性的自由天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组建班委会时,教师要采取民主选举的原则,通过竞选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个性进行任用:发展全面且有魄力的当选正副班长,爱好文艺的担任文娱委员,成绩优秀的担任学习委员……使他们在管理班级中发挥作用,让民主选举的班委委员轮流担任值周班长,负责管理一周的全面工作,其余学生轮流担任“一日班长”,配合做好一日的工作。这样循环轮流,为充分发扬学生的不同个性创造了条件。此外,还要让学生大胆放手管理,在管理班级中不搞模式,没有统一标准,只给一个准确目标。此后每月评出一位最优秀的“班长”,并给予奖励。这样,能让学生人人参与管理,提高班级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激励学生的特长兴趣,在班级中还要经常开展“特长表演”、“我是小发明家”等主题班会,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在教室一角设立“聪明角”,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还设立“创作天地”,在“创作天地”里,有张贴书画的、剪纸的、编织的、雕刻的,全部同学都可以自觉自愿地不受任何拘束地把自己创造的东西展现出来。此外,在班级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组织各种特长小组:有书法美术小组、文娱小组、体育小组等等,让他们各自己发挥特长。如:举行节日庆祝会时,教师就让文娱小组的同学担任主持人,策划活动项目、程序、节目的编排等;要写字、画画进行宣传的,就由书法美术小组完成;在出墙报时,则组织书法绘画小组的同学,负责设计、美编、抄写等工作,让写作小组的同学提供文章……通过各种活动就能在班级中形成“人人学特长、个个有特长”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创造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活动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技能、实现创造理想。要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