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范文1
笔者现就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在猜想中发展思维
猜想,最常运用于对新知识的探索起步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猜想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这样做,更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猜想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手段,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果巧妙运用猜想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抓住不同的时机,创设猜想的情景,让学生去大胆猜想。学习新内容后,可以让学生猜想以后会学习什么内容,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如学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后,学生自然会猜想到接下来要学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这样有利于激起学生对后学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猜想知识的运用,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可以让学生猜想自己住的小房间的面积,吃饭桌子的面积。这样的猜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二、在观察讨论中培养思维
思维培养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
三、引导“争论”,通过读说训练来培养思维
小学生好说好动,善于模仿,开口读的记忆方法比默记的效果好,多种感官同时参加学习的效率高。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情况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反过来,由于语言的经常磨练,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这个特点和根据思维的发展与语言训练的辩证关系,注意加强说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让“争论”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所谓的“千人千面”。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方式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应创造出一个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在争论中寻找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到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尽好引领者的职责。在争论中,完全是学生自己去争论和交流,事实证明,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
四、让“生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自己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五、重视操作,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培养思维
—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通过量身高,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利用好这方面;通过实际操作让每一位学生养成爱想问题、问问题以及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创造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诱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获取知识。学习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用故事形式把数学题表现出来。在复习旧知识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能力;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41-01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教会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当学生拥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学习中更积极,更善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比小学生,初中生的心智更健全和成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而教材内容的升级也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如果初中生能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便能学会思考,学会理解,因而更容易掌握初中生所需要学会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绕着教学大纲转,使得学生的知识也好见识阅历也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学生具备了思维能力,便摆脱了传统教育的桎梏,思想会更加活跃,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会觉得轻松,不需要再手把手地去教,只要适当引导一下学生,学生便能按照老师所讲的主线延伸开来,不仅理解得更透彻,同时记忆也更深刻。
二、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过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影响,老师机械的教,学生机械的学基本是一个固定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过去的模式严重的制约着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初中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基本都是灌输式教学、填鸭式教学,在以应试教育为背景的大环境下,一切围绕考试进行,一切唯成绩论。所以,初中语文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教学生基础知识上,恨不得把知识灌到学生的脑子里,生怕漏过了哪一点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基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结果就是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缺乏创新精神。(2)教师对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式欠缺。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使得中学的师生一切围绕考试进行,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是花在填鸭式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基本很少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理解,留给学生的自由时间比较少。即使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都被教师轻易地带过,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初中生独立性还不是很强,如果欠缺教师的引导,很容易变成听话照做的“乖孩子”。教师由于教学任务在身,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很难形成培养思维能力的体系。
三、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建议和措施
语文是一门很有内涵而又优雅的学科,很多知识如果发挥丰富的想象,便能形成优美的篇章,动听的话语,深情的诗歌。而前提便是学生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才能有更多的创造空间。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呢?主要从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1)培养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是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能根据具体的东西联想到其他许多东西,因此,它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培养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时,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通过具体的事物,引导学生尽情想象。比如给学生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两个人,一副刚见面的样子,双手紧握,热泪盈眶。面对这幅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图片中的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故事的开头、发展、、结局都是一些什么情况。通过引导学生去想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2)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是指培养学生清晰的思路,让学生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层次性、逻辑性。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脱离课本,有条理地把故事情节复述一遍。在讲述人物事件的课文中,可以让学生找出人物出场次数,看每次出场有什么不同,了解故事情节发展脉络,从课文整体上来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依据现实情况改变原有东西或创造原来没有的东西。创新能力建立在形象思维能力之上,在丰富的想象空间里,激发人们创造新事物。社会之所以进步,科技之所以一日千里,都是因为许多研究者具备创新思维。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去认知事物、了解事物进而掌握其发展规律,然后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新思路和新观点,从而突破常规,创造新事物。
四、结束语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语文教学需要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阶段,除了让初中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培养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从而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其能力的要求,也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张达红.语文学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新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5(08).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范文3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
4.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范文4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79-0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成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应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进行思考。”其中,对总目标进行阐述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数学思考。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学习和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我们也不能就此以偏概全,不能因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忽视了知识的接受。二者应该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三、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范文5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范文6
当今世界是一个数学知识和技术成为社会通用技术的世界,要求必须以数学知识去武装学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素质教育的潮流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智力的核心是思维,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数学教育去开发人脑的潜能,提高人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考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激发数学学习动机的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开展思维活动,调动学习的自觉性和乐趣,自主学习,获取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并以此带动发挥学生的其他相关能力。通常的方法有:一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这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丧失方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创设问题,通常可采用结合生活实例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三是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一致的原则
该原则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新知识时要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通过自我理解、吸收,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发展学生在个性、智力、情感等方面的能力。要做到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一致,首先要明白学习要经历认知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这一过程。在教师的教引下,让小学生亲身经历概念形成、发现问题、论证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让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知识来加工新知识,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这也能使学生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培养方法
(一)加强学生数学思考训练,促进数学思考能力提高
思维训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教学内容。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与数学教学是同时进行的,数学知识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素材,而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因小学生智力发展程度,教师要明确数学教学目标,注重数学知识结构的整合,分析教材中含有哪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在培养思维能力上侧重哪些方面,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思维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