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社会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的社会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的社会意义

创新的社会意义范文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饮料市场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对于饮料机械设备生产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克朗斯将如何应对?面对饮料生产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克朗斯将如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2013年CBST第六届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上,本刊记者采访了克朗斯董事长宫喜德先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记者:饮料分为很多种类,比如说碳酸、纯净水、果蔬等,您觉得在中国饮料市场上饮料产品将呈现哪些发展趋势?

宫喜德:按照欧睿咨询公司的市场数据,2013~2017年,中国饮料行业的发展持续保持上升的趋势。其中,瓶装水复合增长率为7.1%,功能性饮料复合增长率为11.7%,即饮茶和咖啡饮料复合增长率为9.8%,含乳饮料复合增长率为9.2%,果蔬汁复合增长率为3.9%,这些饮料的增长都是相对较快的。碳酸饮料将基本保持现有的发展水平,复合增长率为0.2%。克朗斯处在一个值得庆幸的行业,因为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饮料行业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增长,并继续朝着产品多元化,健康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记者: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天然、无添加的饮料受到欢迎,天然饮料在灌装及包装技术方面有哪些特殊要求和障碍,克朗斯是如何解决的?

宫喜德:克朗斯无菌冷灌装技术已经发展了多年,拥有行业内水准最高、最先进的技术。在灌装过程中,既可以保证产品的卫生要求,又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持产品天然的风味及口感,保持产品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维他命C的含量。根据客户需求,克朗斯可提供干法和湿法两种杀菌方法,并且可以对高酸、低酸及敏感性饮品进行无菌灌装。另外,在此次展会上展出的克朗斯两步法灌装技术,更适于大颗粒果肉的灌装,果粒尺寸达到10mm×10mm×10mm。可最大程度保持果粒的完整性,果汁及果肉的营养成分,以及纯天然的风味。与此同时,果肉和果汁分别进行灌装,可精确控制灌装量,最大程度上为客户降低由灌装精度造成的损失。

总之,克朗斯的先进技术保证了中国客户不断推出的各种健康饮品以最安全的方式完成制备及灌装、包装。

记者:据了解,在中国市场上的包装材料中PET占有绝对份额,这说明其他包装材料,如金属包装、玻璃包装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或者说其他包装的优势还没有呈现出来,这对克朗斯的定位有什么影响?

宫喜德:目前,PET瓶在中国饮料包装市场上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以及中国饮料市场不断地发展,使得其他包装形式也出现增加势头。其中,尤其是金属罐包装,在中国显现出很高的市场容纳度和增长潜力。

目前,克朗斯的设备可应用于对PET瓶、玻璃瓶,以及易拉罐的灌装及包装,覆盖了大部分液态食品的范围。

记者:随着PET塑料使用量的增加,废弃的PET塑料瓶成为环境中随处可见的包装,一方面增加了环境的污染同时,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您对这种现象怎么看?克朗斯为改变这种状况做了哪些努力?

宫喜德:PET回收是克朗斯的另一个重要课题。该技术实现了瓶到瓶的回收利用,这就意味着经过克朗斯设备回收的PET瓶可以安全地被再次用于食品级包装。这也是克朗斯对环境保护所做的重要贡献。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克朗斯已经售出了6套PET回收系统。但是,鉴于各地法规政策的不同,在世界范围内整套回收业务还没有充分地得到发展。例如在中国,尚不允许回收利用的PET材料再次用于食品级的包装。

记者:在本次展会中,贵公司带来了哪些技术和设备?能够满足客户的哪些需要?

创新的社会意义范文2

1.1无争议,但却能给困难群众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事项。包括:1)法律文书、审查或见证法律文书和民事合同;2)工伤、医疗、交通、国家赔偿等各种人身损害的伤残鉴定、赔偿数额计算及相关理赔办理等;3)向行政机关和其它组织申请或确认法定权益事项等(如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1.2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受案范围或需要专门行政机关经过法定程序处理的纠纷。包括:1)劳动(人事)争议、行政或民商事仲裁(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的行政裁决等);2)各类符合法律援助范围的行政复议、复核、确认等;3)人民调解组织、部门受理的申诉控告、涉法上访事项,在调处中需要符合援助条件一方,并协助调解或和解的纠纷。

1.3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被采取强制措施以后,提起公诉之前,需要咨询会见、控告申诉等方面的法律事务。

1.4各类法律援助工作站针对特定群体开展的有针对性、预防性的法律指导和协助。

1.5其它法律服务事项。包括为办理农民工群体性的工资清欠而需要的前期调查取证和协调等工作。

2哈尔滨市近两年法律援助业务的拓展情况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哈尔滨市法律援助中心于2011年6月,通过与公、检、法三机关联合行文的方式,制定并颁布实施《哈尔滨市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办法》,开启了在刑事侦查阶段和审查阶段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新篇章,改变了过去只有在案件进入到人民法院审判阶段时才能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的状况,进一步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实现了与2013年1月1日实施新《刑事诉讼法》的超前对接。2012年5月,市司法局举行了市属监狱劳教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授牌仪式,标志着监狱、劳教所法律援助工作正式启动。工作站将积极为服刑人员和劳教学员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事务。2012年6月,哈尔滨市法律援助进军营启动仪式在机场路武警一支队召开,由此开启了法律援助服务现役军人和军人家属的序幕。2012年7月,市司法局在局接待大厅设立法律援助律师接待站,为涉法案件当事人免费提供面对面的法律援助服务,从而使涉法案件有了明确的疏导渠道,大大减少了案件矛盾激化的几率。2012年8月,哈尔滨市法律援助中心颁布实施了《哈尔滨市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援助暂行办法》,《办法》规定法律援助机构派出执业律师常驻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从而可以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通过律师用非诉讼的方式引导并分流后,以一种非对抗性的方式予以解决。我们还与全国45个城市签订法援协作公约,积极开展了城际间法律援助协作,为我市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更为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支持和保障,实现了援助地域上的拓展。

3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保障法律援助业务拓展工作顺利开展

3.1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动员包括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以及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法律援助工作,扩大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影响。

3.2非诉讼援助事务有利于社会法律援助志愿者的参与。法律援助志愿者整体专业素质一流且成员稳定,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热情很高,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只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实效。

创新的社会意义范文3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构起一个统一的价值观体系,但是在实践中,其恪守的价值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仁爱”作为价值观基础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早期的宗教慈善活动,所以基督教所宣扬的“博爱精神”成为西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基础,并成为西方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社会工作者投入专业助人活动的精神支柱。与西方的宗教传统不同,中国的助人活动是以儒家的“仁爱”思想为价值观基础的,一方面,“仁”所强调的是血缘纽带关系,即要求要关心爱护自己家里的人;另一方面,以“仁”为基础的爱不仅要求爱自己的家人,而且要求以宽广的胸怀善待和帮助全天下的人。“仁爱”之说成为协调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原则,也成为许多社会工作人士热心于救济贫困、无私助人的基本信念。(二)对“助人自助”理念的高度认同从社会工作实践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是以服务为本的。在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仅要提供救助和帮助,而且要特别注重服务对象能力的发展,即所谓的“赋权”增能,从而通过受助者能力的增强使其能够更加有效的面对困难,这就是“助人自助”的理念,也是国际社会工作的基本要求。我国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都受到了国际社会工作的重要影响,对“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也有高度认同。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在管理创新中的意义

(一)使社会管理的目标更加贴近民众的需要并得到民众的接受与认同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社会管理”并不是简单的“社会问题管理”或“社会危机管理”,而是“社会问题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综合体,因此,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实践中不应该局限于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而应该是将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的自制逻辑贯彻到社会管理中,正如社会工作中所强调的“为服务对象提供平等的服务”、“尊重个人的尊严与选择”“、责任心”,秉持这些伦理原则,社会管理中的举措、规划才能贴近人们的生活,才能避免社会管理中只见组织不见人的政策,也才能得到人们的接受与认同。(二)加速社会管理者思维方式与工作习惯的变革随着民主社会的建设,人们关于自身的主体意识逐渐加强,越来越难以接受政府以往依靠行政手段调配资源、以刚性手段实施管理的方式。而且长期以来,服务对象自身的尊严常常被忽略,使他们在接受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自身的能力没有得到增强,自身改变不足,以至于“有问题找政府”的依赖期望更高,这使得政府部门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认识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有助于社会管理人员价值理念与工作手法的转变,例如,社会工作中蕴含的“以人为本”、平等、接纳、差别化的理念,使社会问题的解决中更关注其背后的成因,避免了政府刚性管理的缺陷;在社会救助中,社会工作更注重能力建设与平等发展机会,这就避免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更体现了对社会变迁过程中公平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的需求的回应。

三、部门管理创新需要价值观建设

创新的社会意义范文4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 学生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小学德育工作越来越难做。在网络时代下,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并未成熟,“三观”极其容易受外界影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如果小学生看到一些负面信息会严重影响小学生健康发展。在现实中,我国很容易见到小学生去网吧、游戏厅、抽烟、染发、炫富、打架等现象,并且这种负面现象愈加严重。针对此类现象,我们必须要加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让小学生能够形成一种负责、认真的态度,进而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创新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更是我国未来的社会生产力,小学生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强弱与祖国未来发展有着直接关系。二胎开放不久,目前在校小学生大部分都是之前的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造就当今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装口等一系列不良行为、现象,因此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势在必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基础做起、从小学做起,一步一步加强小学德育创新工作。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促进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含义,进而逐渐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能够为祖国发展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保障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创新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目标,让学生能够书记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理念,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一改传统德育教育模式,避免德育教育流于表面,以养成教育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爱祖国、劾投、爱学习、爱人民等社会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初步了解法律意识、树立集体意识,不断引导学生能够养成诚实守信、感恩孝敬、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的良好道德品质。

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创新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渠道

(一)低年级小学教育重点以养成教育为主

(1)学会爱护自己。很多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家长照顾较少,或家长过于照顾,一旦家长没时间打理,便出现了孩子在上课时头发凌乱,脸也洗的不认真。针对此类问题,我们通过展开主题班队会活动;教师示范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会自己梳头发、洗脸、剪指甲、打扫卫生等。让学生从小就能够养成一定的自理能力,在生活中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爱护自己。只有学生学会怎么爱护自己,才能够学生怎么爱护他人、爱护书本。

(2)遵守社会基本公德。公共场合人们的行为表现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重要渠道。很多小学生基本公德欠缺,大声喧哗、乱扔果皮、乱写乱画的现象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小学生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口大叫。给予此,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基本公德,树立学生良好的公德意识,要加强小学生的基本公德教育。例如在新生入学时,要做到“三个一”,即一分钟完成集队、队列要是一条直线、各班级要一片安静。并给予此来扩展公德教育知识,要求小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做到“快”、“整”、“静”。

(二)中、高年级要强化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1)开展“每日一孝”教育活动。孝道是我传统文化观念之一,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孝道,“百善孝为先”更是我国耳熟能详的文化理念。现如今,由于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并且由爷爷、奶奶等看管,爷爷辈通常都比较孙子、孙女,这就给孩子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笔者之前看到一个网络视频,其内容大致是:孙子想要一个玩具,但由于价格太贵,奶奶就没给孩子买,这时视频中展现出孙子扯着奶发大口大叫。通过这个视频可以看出,我国孝道正在逐渐被现代化社会所淡化。基于此,学生可以展开“每日一孝”的感恩教育活动。这种体验式教育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该主题,制定出一系列的方案,并由教师、家长来知道学生完成这一体验式活动。通过“每日一孝”活动,让学生每天能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说一些心里话、为父母庆祝一次生日、为家里做一些家务活动等。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家长的辛苦,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日常技能与知识。

(2)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我们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各项活动以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例如清明的扫墓活动、端午解吃粽子的风俗等节日的活动来,通过多种德育教育手段落实民族文化教育,例如文艺汇演、讲故事、知识问答等,同时也可以营造出民族性的校园文化,例如宣传走廊、黑板报、校园广播等。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教育中

(1)德育教育与其它科目融合。德育教育直接关乎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果仅凭借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每周两节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教育中的各个方面。例如在语文课堂教育中《在家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孝敬意识,让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体育教育时,由于一些体育项目需要展开团体游戏,教师可以在体育驾驭中渗透团队合作的德育观。只要教师能够深入探究、积极思考,能够在所有科目中挖掘德育教育点。

(2)展开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历史文化展开德育实践活动。例如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展开烈士纪念活动;重阳节展开公益活动,到军烈家属展开慰问活动;农忙季节时,下乡进行帮助农民做一些农活等。

结束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内容,更要让学生应用到实践,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要能够有所侧重、有步骤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中的各个方面,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铮,刘新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索[J],求索,2014(05):22-23.

创新的社会意义范文5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艺术设计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艺术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绘画造型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艺术设计。

为了适应现代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人才,必须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与专业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使绘画和设计基础课更趋科学、规范。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培养出一批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且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要求该专业的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要与实践结合,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面对这样的培养目标,作为该学科的绘画与设计课程必须把握好它们的异同点,提高绘画与设计学科间的交叉与互动都会让我们的眼界更加扩展,着重培养学生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更易产生灵感、激发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一 、探究绘画与设计的关系

1、探究绘画和设计的区别。

a、绘画和设计的不同的个性表现我们说绘画是展示个性的艺术,是作者通过对形式美的领悟和理解,来创造新的美的形式。设计与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商品的依附性上。

b、绘画和设计对美的不同追求对于绘画我们可以说艺术家追求的是一种“模糊的朦胧美”。在我们生活中应该是指不确定的耐人寻味的状态。对于中国绘画来说:这是指绘画中的含蓄美,是说的一种难以描述的意境。那么西方写实绘画中表现的对自然的真实描述,虽然其应用极其细腻的、逼真的方法表现实物形态,但是最终追求的还是要表现悠远深奥的精神境界。而现代的各种艺术流派则追求的是标新立异的多变、追求的是超现实的不确定。这些状况都是在表现绘画的一种精神的、个性的、模糊的状态。设计不同于绘画体现在对秩序美的追求上,现代设计对实体的进一步把握是形式法则。从上述的例证来看,设计的美感体现在有秩序数理的韵律上,这一点与绘画有着本质的不同。

c、绘画与设计实现方式上的不同由于绘画与设计存在着巨大功能上的差异性,因此在工艺制作的实现方式上也就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绘画在制作过程中技术的成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作为设计其产生与发展和商业行为结伴而来,是随着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而出现的。

2、探究绘画和设计的共性。

a、绘画是设计的基础绘画,是设计的基础。绘画也是设计的源泉,绘画语言在设计中的价值更主要地取决于绘画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视觉文化积淀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化的、审美化的符号体系。设计是从绘画艺术中派生出来的,设计与绘画艺术可谓关系十分密切。设计离开了绘画艺术就会失去生命力,绘画对于设计而言存在着对造型语言和形式语言的原发性意义,更重要的是张扬艺术个性,表达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

b、绘画是设计的生命渊源忽视绘画艺术对设计的内在意义,设计最终只能走向概念僵化、没有生命力的拼图排字游戏。对绘画艺术语言的把握是对艺术气质的修炼,也是视觉艺术语言寻求原创性的必要条件之一。可以说,绘画艺术是一切艺术活动的始端,也是开启艺术活动的使者,对设计更是如此,它可以激发设计视觉艺术的更多可能性。

二、培养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人才

绘画与设计的意义在于创新,设计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只有通过“个性化”才能够得以实现,重复的绘画没有生命力。

现代绘画与设计个性化的表现还体现在五花八门的创新手法上。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界,如何反映这一时代特征,是教育者、艺术家和设计师思考的问题。近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正从“理论型”向“创新能力”方面转变。作为担负培养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专门人才的艺术设计教育而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1、创新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绘画与设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创造性工作方法的系统。在设计创造中应重视设计创意定位的正确性和表现形式的综合评价力,注重设计元素的联想、选择、修改、组织等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创造境界与创造目的相关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设计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应用的完美结合,仅有形式上的创新而无应用价值的设计是毫无意义的。设计艺术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性活动,应用目的十分明确,不能脱离社会应用。这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基础理论研究是不同的。设计艺术从创造开始就必须明确其基本功能、应用目的、市场需求和服务对象等各方面的要求。

2、多元化的思维渠道和设计的个性化意识。综合多元的思维渠道是设计教育思维方法的主要特征。单元线型思维很难应付设计的问题,只有多元的思维方式才能产生可供选择的方案。多元化与其它教育体系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教育模式,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个性化设计。培养个性发展是一个思想观念的变革,尽管一些人思想上已认同,实际行动上却还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依照学生不同的需要和兴趣,实施特点各异的教育,建构弹性化的教育体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由知识传授型向个性化教学方式转变。我们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掌握和运用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应尽快更新观念,适应现实,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现代的启发引导型的个性化教学方式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我们只有不断增强设计艺术教育观念的创新意识,同时对教育本身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新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创新的社会意义范文6

上午好!我第一次看到本次论坛的主题时,觉得非常感叹。追求卓越是大陆这些年来大学一直在讨论的议题;协同创新,如果狭义地来理解,这两年大陆的很多校长,尤其是“985”“211”学校的校长为协同创新伤透了脑筋;大学自主,涉及政府下放高校自以及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制度管理已经成为大陆大学改革发展的一个主旋律。

学科评估不仅对高校,而且对一些地方政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大学回归本位,真正把人才培养工作做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其他方面也很重要,但是人才培养是大学有别于其他任何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独特的功能,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回想这些年的发展,我发现还有很多的问题,大陆高校都在摸索,包括北师大,我们希望台湾的大学能够就某些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今天我想讲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重新思考大学的责任和定位。这个问题现在逐渐被很多人意识到,但还有更多的人没有意识到。这些突出问题的严重存在对政府的管理,对政府的投入,对大学怎么办学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相信这次论坛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追求卓越、协同创新的水平,但是仔细想一想,这与大学制度有什么关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四者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现在想来,大家的理解确实有所不同。比如说,学科建设究竟是什么?大家可能会说有学科处。学科处是干什么的?我仔细一看,就是教务处、研究生院干的活,再多一点就是和产学研结合应用合在一起。再有,我们讲的这个学科,学科的概念现在也比较多元化,界定不是很清楚。社会服务,狭义的来讲,是否指的是产学研结合,直接为社区、为区域经济发展转型提升服务,服务社会创新,等等。实际上,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理解,导致了政府层面各个部委有太多的项目,同一个部委、不同司局的项目名目繁多,横竖交叉,工作人员每天忙于写申请书,没有时间干活。此外,也没有统一的平台对各个项目进行审查,大家把题目改一改就交上去了。这个问题不解决,“985”和“211”高校怎么区别,“985”和“211”高校有什么区别?如果进行非常细致的讨论,总会存在一定的重复、交叉。这些问题不解决,会产生很多问题,不仅是效率的问题,也不仅是浪费的问题,而且会产生一系列其他的问题。在大学层面,同样的问题也很突出。大陆的大学过去一直有很多分工,要应对各种的项目、计划、工程。大家内部有一种职权的划分,拿到了以后都不愿意放,造成个体的突出。在项目执行的时候,交叉、重复、低效、资源分散的现象严重,很多项目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在北师大也非常强调这一点,学科建设肯定要抓,这是大学很重要的任务之一。但是我们要清楚,学科建设要抓什么内容?是科研的,还是人才培养的,或者是社会服务的?从大学顶层来讲,无论是科研处、社科处、科技处,还是教务处、产业处、社会活动办公室,或者是学科处,都要放在顶层来。

第二问题,是一个北师大正在大力推进的内部改革的问题,否则,大学自身的目标,国家的目标,很多重大项目工程的目标实现不了。但是,这个统筹的改革涉及到部门的利益,涉及到部门的调整,也涉及到工作流程、学制、机制变化的问题。大学确实需要重新明确自己的定位和功能,这几方面的任务,尤其是这几方面任务的关系以及与这些任务相对应的科室管理体系、管理制度需要变革。当然变革的方式有很多,院系也需要变革。只有把权利下放到各院系,院长才能真正做规划,才能更加安心地做管理、安心地做学问。我们确实到了应该思考评估大学的标准的时候了。今天大陆的高校,包括北师大,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次论坛的主题很好,叫追求卓越,而没有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没有错,但是我更喜欢用追求卓越这个词。为什么?什么叫追求卓越?学科建设要追求卓越,人才培养要追求卓越,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都要追求卓越,问题是这几个卓越之间不是一个方面做好了,其他方面都好。那么,现在我们出现什么问题了呢?大学要积极开放,和世界进行交流、合作,借鉴世界上好的经验、好的管理方法。但是,现在很多世界一流大学都遇到了一个评估标准转换的问题,一所大学在大陆可能是最好的,可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你可能就不是最好的。这个标准的变化就有点类似于我们加入WTO对中国企业的变化。但大学不完全一样,而且关键是现在并没有评估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现在的过度评估有很多,但是大家通过认真分析,会发现这些过度评估各有不同,很难判断哪些是绝对的对还是不对。另外,各类评估都将自己的指标摆得清清楚楚,关键是大家怎么看。

如果从全世界来看的话,各个国家的文化不一样,传统不一样,教育的体制、机制不一样,有的是可评的,有的不好评;科研相对来讲好评一点,人才培养就不好评,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更不好评;在科研方面也有差别,理科好评,文科不好评;在理科方面,为社会作出的重要贡献也有好评和不好评之分;发表文章,尤其是那种影响大的高水平文章好评。因此,一提到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想到可比性,指标的可比性。想到指标的可比性就必须集中在科研,想到科研就只能集中在理科,只能集中在理科某些能够在杂志上发表的成果,当然也有其他的指标。但是,我认为,所有的这些指标都与评估一所大学的完整标准相距甚远。现在,各个国家、各个地方的大学应该怎样为社会、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老百姓服务,是一个大学必须承担的责任,否则你凭什么花纳税人那么多的钱,凭什么找各种理由、借口向政府要钱,可结果却收效甚微。因此,大学现在一定要关注评估,无论是国家内部的还是全世界的评估,对高校产生的严重的不良影响,以及对学校办学的某些负面导向作用。因此,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有这么一种标准。按照教育部袁部长提到的标准,就是满足重大需求。我认为,满足重大需求的问题要好好地进行研究,要纳入到评估的指标里面,这就涉及到指标的重建问题。大家可能意识到,只要提一流大学就要看可比指标,但是,也要关注这个方面对于行政决策,包括项目设计的影响。从政府的项目设计到大学的项目设计,还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我想简单说一下,追求卓越、协同创新也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推动也好,确实需要制度保障。建好一所大学首先要有愿景。我认为现在我们不是没有愿景,而是提的太高了,无论从标准还是原则方面都是如此。第二点就是要有人才,有最卓越的师资,有最卓越的学生。第三点就是资源,尤其是钱,当然也包括空间等其他资源。第四点就是管理。如果认真分析的话,大陆的大学在过去几年里已经对愿景的问题讨论得很多了,不是一个大问题,只是有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几年,大陆大学的师资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资源投入和政府投入也在逐渐增加,尽管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改善,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管理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讲到的大学制度问题。这个问题是目前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其他三个方面在不断地完善,但是管理跟不上去,制度、政策跟不上去,效率就无法提高,大陆很多大学已经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大陆做这项工作,面临着太多的挑战,难度也很大。第一,大陆处于一个非常快速的发展变化期。如果在座的校长30年前来到大陆,或者20年、10年前来大陆,哪怕今天来大陆,每五年、十年再来一次大陆,都能感受到这个变化确实是惊人的。在这种快速的变化下,我们过去的很多政策没法适应今天高校的发展、高校跟社会的联系,以及高校的调整。但是总的来讲,大陆的发展还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资源总体不足。以人均GDP来讲,大陆的人均GDP和台湾的人均GDP有一定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发展学校尤其要有一流的师资。现在,大陆大学师资的内部差异比较大。如果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学校以新的人来建立新的标准,但是没有人怎么办?因此我们必须以人为本,为大家提供发挥创造性的空间。但是现在大陆高校的人事制度比较单一,评价比较单一,这些问题都需要改革。我将其中某项改革的特点概括为双股制。大陆大学的内部和台湾的大学不一样,台湾的不同大学之间,同一所大学的内部,也是不一样的。

我所在的国家实验室,连续有两位成绩很突出的同事到了另一所大学工作,我非常理解。因为原来的工资就30万,换个工作单位马上就60万、70万,条件也很好。这样的话,就对大陆整个大学之间的生态平衡,以及大学内部的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早来的教师不如新来的教师,干一样的活,早来的教师可能还比新来的教师发展空间更小,拿的工资更少,这就引发了很多问题。此外,大学还面临评估标准的变化,录取程序的变化,团队建设等问题。过去,我们别说科研、社会服务了,单是人才培养工作都非常困难。近十年,人才培养经费和科研经费成倍地增加。过去,教师们总是自己干自己感兴趣的小课题,哪儿有钱就跟着去哪儿干,课题不断变化,内容繁多,呈现出小、散、低水平、重复、低效的特点。现在,大家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前面几位台湾校长也讲到了,无论是文化方面,还是经济方面、科技方面,你必须在像大陆中科院这样比较有组织、有规划的系统里面才能保证学术自由,以更大的规模来推动学术的发展,在某些领域进行更有规划、更有组织的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