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生产的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生产的案例范文1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对“颠覆性”进行了详细定义。他说,简而言之,颠覆性产品能够开辟一片新市场,即新市场颠覆;或者能给现有产品提供一个更简单、更低价或更方便的替代品,即低端颠覆性。
分享几个案例,来看看不同类型的颠覆会有些什么特点。在手机行业,苹果手机的出现,让手机从严格意义上说不能再叫做手机了。除了电话和短信等核心通讯功能外,它还发挥了电脑的功能,变成了一个智能终端;数码相机的出现,让图片储存更加方便,成本更低,胶卷时代被彻底颠覆;沃尔玛对于传统零售来说,可以使商品信息最快速地与供应商对接,从而减少库存,提供周转,同时拥有与之相匹配且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这两方面的优势是传统零售业无法比拟的。
纺织行业在“十三五”规划中对产业定位有了新表述: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内需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行业在发展层面也面临着两大直接挑战,一方面来自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减弱,一方面来自交易、生产等成本的不断加大。而这些新定位和挑战也在呼唤行业的颠覆性创新。
从现实来讲,当前行业的确在不断创新发展。今年3月的2016/2017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其主题就是“颠覆与创新”。业内专家认为,入选趋势的纤维品种有的在原料应用上进行颠覆,从牛奶、玉米、虾蟹壳等食品、农林等废弃物中提取资源,开辟了生物基化学纤维的新路径;在生产工艺上进行颠覆,突破原有生产工艺,另辟蹊径,让纤维生产效率更高、更绿色环保;在应用领域上进行颠覆,打破传统,将工业用纤维通过科技创新应用在了服装上,让市场更加多元化。
去年就已经投入使用的江苏大生集团生产的“数字化纺纱车间”就是一个颠覆创新的典型案例。它改变了机器轰鸣、线坨飞转,纺织女工在一排排机器间来回穿梭换锭接线的纺纱状态,呈现出了操作人员只要手握一只手机或者IPAD,就能“掌”控车间生产的“一举一动”的高科技场景。
绿色生产的案例范文2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保护 农产品 出口
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绿色壁垒阻碍
随着整个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国际间的农产品贸易已成为各类环保规则及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一个例子就是WTO框架下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及《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适当措施,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所携疾病的损害。这些例外条款赋予成员国根据本国环保水平制定对本国产品和进口品同时生效的环保标准的权力。这些制度层面的变化客观地支持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世贸组织成员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对进出口商品制定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但须遵循两个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对发展中国家成员设立这些措施时应予特殊考虑。在此基础上,世贸组织对于“正当绿色贸易壁垒”予以肯定。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且对所谓“正当绿色贸易壁垒”并无规范和公正的评判标准,这一权力不可避免地被许多进口国滥用。
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到最后的消费都与环保问题息息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必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说来,绿色贸易壁垒只对发展中国家起作用。发达国的经济基础好、技术水平高、环保意识强,环保标准比较严格,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在短期内无法与发达国相比。为了竞争的需要,发达国家常常制定过分苛刻的环保标准。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利用世贸组织协议下允许的游戏规则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手段。其结果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能顺利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往往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被拒之于发达国家之外。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环保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法及过程、包装贮运、产品成分及性能等与先进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是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国家。据联合国统计,2002年我国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价值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绿色贸易壁垒受阻。以养蜂业为例,我国是世界蜂业大国,蜂蜜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今年年初,欧盟以我国蜂蜜所含氯霉素等抗生素超标为由,中止进口中国蜂蜜。欧盟国家的许多商场陆续将中国产蜂蜜撤下柜台,停止出售;已运抵欧盟国家的中国蜂蜜被执行退运。欧盟甚至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另外,中国成为受到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实施了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合理应对国际贸易中日益苛刻的绿色贸易壁垒,是走出我国农产品出口困境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
我国农产品出口受绿色壁垒阻碍的成因分析
客观地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陷绿色贸易壁垒困境,其原因来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竞争压力下产生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我们自身。
外部因素
世贸组织中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协议和规则,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存在诸多漏洞,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例外规则滋生机会主义行为。如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就比较模糊。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把这些并不完善的规则当作制定歧视性政策的依据,为限制进口的手段带上合理合法的面具。在WTO目前的框架下,缺乏应有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的协调沟通机制,一旦出现某种变化,进口国往往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遭受巨大损失。如青岛海关2002年1至3月被退运冻鸡505.4吨,就是因为进口国实行了新的检疫标准。
内部因素
我国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缺乏一套统一的环境认证体系。在现有的19278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标准,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存在滞后期,周期也长。国内较低的环保标准和落后的环保贸易法律体系,使得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陷于被动地位。
农产品外贸体制不完善。改革开放后,国有外贸公司进出口专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但我国农产品出口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通常的做法是,拥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公司通过收购或者事先签订的订单从农村获得货源,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和包装,然后出口。其弊端是生产与出口主体分离,负责生产的管不到出口,负责出口的也难以参与生产。这种分离造成了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性,致使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滋生。
缺乏服务于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中介组织,造成农产品市场信息无法及时获取、传递和扩散。经常出现某家企业在遭遇绿色壁垒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国内其他企业重蹈覆辙的现象。如2002年欧盟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由于信息不畅,企业各自为战,以至接二连三地遭遇退运,损失惨重。
土地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一项产权制度安排,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其弊端也逐步显示出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就是其生产分散性。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方式缺乏协调统一性。如造成病虫害防治的不同步性,导致防治的不彻底,从而增加农药喷洒的次数和数量,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存量超标。缺乏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农业投入不足,难以生产出高标准的绿色环保产品。
农产品生产的税收和财政制度不完善。如当前农业补贴采取的常用方式是直接把补贴款交到农民手里,其实施效果与目的产生了偏差。对农户来说,人均分得少量的补贴款并不能对其生产带来多大的支持,农户更缺乏的是技术,更急需的是市场。因此,在税收和财政补贴上,应该向从事农业一体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及中间组织倾斜,向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倾斜,对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和绿色无公害产品开发的机构给予财政支持。目前我国对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很少。据统计,1996年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数(2.37%)的1/10,也不及30个最低收入国家简均数(0.65%)的1/3,大大低于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
对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产品生产缺乏金融支持。二元经济下的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导致大量资金通过金融系统流出农业部门,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推算,1979-2000年,通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金融资金净流出量为10334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净流出8722亿元,邮政储蓄净流出1612亿元。从事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中小民营企业缺乏抵押资产,很难获得信用贷款;就直接融资来看,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从事绿色技术研发的投资的风险资金也没有退出的渠道,限制了绿色产品研发的风险资金投入。
跨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
以上笔者从国际贸易规则、环保标准、外贸体制、中间组织、农业土地制度及财政金融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关税壁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
针对内因
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生产导入绿色农业的轨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实施收缩战略;对符合环保潮流,采用新型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的生产进行大力扶持。我国入世后,在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基地4000多万亩,产值100多亿元,这些绿色食品的出口还没有被退回的案例。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推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建立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
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
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农产品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它们反映企业的要求和问题,收集企业所需的信息,使之成为农产品出口绿色标准、技术成果等相关信息交流和的平台。此外中介组织还应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关系,以民间组织角色与国外有关部门交涉和协商,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良服务。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包括重新构造农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以及金融支持来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村财政金融制度,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农户、绿色农业经营企业、绿色农业技术开发单位增加财政补贴并实行税收减免;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对其进行信贷支持;鼓励和扶持有潜力的绿色农业经营企业通过二板市场上市,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支持。
针对外因
按照世贸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迅速设立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和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同时,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新体系。引入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绿色贸易规则的制订及建立同外国贸易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政府应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家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在国际的多边贸易组织中,充分发挥贸易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国际环保标准,或者在一些国际标准中附加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
积极与他国交涉协商,争取建立有效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协调沟通机制,使我国可以及早获得进口国的新环保标准,及时通报相关企业和出口商采取补救措施,并且估计本国所受影响程度以及达到新标准的能力的速度,与进口国进行协商谈判,争取有利于我国的实施标准和时间安排。
参考资料:
1.陈泉生.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
2.王学真.中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2(6)
绿色生产的案例范文3
[关键词]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探索
一、绿色营销的中心含义
一是市场营销的观念是绿色的。它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强调污染防治、资源的充分利用、新资源的开发和资源的再生利用。二是绿色营销企业的所属产业是绿色的。绿色营销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绿色的,其产业和产品应该有节约能源资源,或新型资源利用或促使资源再生利用等特点。三是绿色营销强调企业服务。它服务的不仅是客户,而且包括整个社会;考虑的不仅是近期,更包括远期。四是强调对大自然的保护。绿色营销不仅要从大自然索取,更要强调对大自然的保护,即企业从生产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采用、生产程序的制定、包装方式的确定,废弃物处置、营销策略的运用、直到产品的消费过程,都必须注意对环境的影响,体现营销过程方方面面的“绿色”形象。
二、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探索
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主要根据对消费者(Consumer)、竞争(Com-petitor)、企业自身(Company)和环境(Climate)进行分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4C研究”和产品(Product)策略、价格(Price)策略、渠道(Place)策略、促销(Promotion)策略,即“4P组合策略”进行研究。因此,笔者尝试性提炼出一套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探索性理论——CIFC。CIFC是4个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单词的缩写,它们分别是Connectiondegree(联系度)、Innovation(创新性)、Focus(聚焦力)、Consistency(持续性)。4个元素相互依存,形成一个闭环,指导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实践。
Connectiondegree(联系度)是指导企业自身情况跟体育运动本身的关联度,这是一个企业做好体育绿色营销的关键所在。找到一个组织(企业)与体育的切合点,通过对企业及产品进行立体式的分析,提出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包括:企业产品分析、企业品牌分析、企业文化分析、体育载体选择性分析、预期效果分析等。本环节旨在为企业找到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定位,找到了定位其绿色营销策略已经成功了一半。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自诞生以来一直是智者的游戏,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不是直接的推销实物,而是营销一种回忆,一种联想,一种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审美情趣。
Innovation(创新性)是指组织(企业)在我国体育市场实施绿色营销活动要从模式上推陈出新,运用别人没有用过的体育绿色营销策略。在进行联系度分析的基础上,要对企业将要进行的体育绿色营销活动进行全方面的策略,得出企业在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整体模式规划报告,而这个报告必须具有个性——也就是创新性。创新性的模式规划报告应该包括:体育载体的创新性分析(赛事选择要有新意),企业关于体育载体资源运用方面的创新性分析,企业借助体育载体进行绿色产品推广、具体方法上的创新性分析,对社会绿色教育的目标等创新性分析,即普及绿色知识、增强绿色意识、树立绿色道德、培养绿色行为、提高绿色技能,进而为企业找到创新的高校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模式。
Focus(聚焦力)是指相关资源的系统整合,也是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主要特征。整合就是在模式创新性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的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报告将绿色营销过程中涉及的资金、人力、媒体、体育社会活动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并提高市场影响力。整合的对象包括资金、人力、媒体、体育社会活动等;整合的核心是体育载体;按照时间的承接性、资源的利用率整合依据,进行体育载体和产品文化推广的整合、体育平台宣传和其他宣传渠道的整合、体育载体的前期培育和实施过程中如何运用的整合、社会绿色教育的整合。社会绿色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具有普及性、综合性、实践性三个特征,进而形成对社会绿色教育的总体认识。整合的目的就在于选择最有效的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手段,使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活动与企业的其他营销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
Consistency(持续性)是战略价值的体现。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是一个长期战略,企业应有宏观规划。且长期的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战略应该是动态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具体策略。持续性体现的战术价值体现在广告周期不断保持、继续保持对相关我国体育赛事的关注,组织后续的品牌推广活动等。持续性要求企业进行长期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和不断围绕核心进行支持,起到绿色教育为主线的作用。社会绿色教育,是一个民族绿色意识的基础,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础,一个国家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发展的基础,也将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CIFC4个元素的正确运用是组织(企业)成功开展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关键,当然,由于企业所在领域、企业文化、企业产品等的不同,CIFC4个元素在各个企业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比例是不同的,但是通过CIFC这个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操作工具的原则和指导,可以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方案,使企业能够更好、更准、更易地开展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现品牌的迅速提升,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绿色生产的案例范文4
1、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
由于当前行业市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对作业队整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严峻形势,我队经常组织职工学习各级文件精神,分析形势,让大家认识到三基建设的重要性,走出那种应付检查,流于形式去搞现场的误区,实现各项制度从强制手段实施上升到自觉执行的重大转变。通过学习,使每名职工工作有方向、行动有目标。结合分公司开展的“知荣辱求和谐,争做新型试油人”活动,将荣辱观教育与自尊心教育相结合,从自尊心教育入手,严格按照作业质量、环境卫生、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标准,形成凝聚力。
2、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努力打造“绿色作业队”。
我们队党支部首先健全了支部议事制度,加强了党支部参与队伍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力度,强化了班子成员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党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做到分工不分家。为打造“绿色作业队”,党支部还注重引导职工自觉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执行标准落实制度上,我们把“执行标准一点不差,差一点不行”的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中,样样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同时,结合“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党支部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引导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为提高职工执行能力,我们认真开展“一日一题”、“一周一练”、“一月一考”、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项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职工技能素质。截止目前,我队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党支部在“安全生产,清洁生产”中发挥作用。我们深刻认识到实现“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安全会上,向职工讲案例、谈责任,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党支部成员深入班组,与职工一起查安全隐患,找安全漏洞,共同研究整改方案,并形成了班前、班后例行检查的良好习惯,大大提高了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为了建立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的长效机制,我们党支部严格在重点安全部位实行了责任到人、责任到岗,并通过建立HSE日查考核制度,把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工作落到了实处,实现了工完料净场地清,物品摆放有秩序,设备设施保养好,环境优美又干净,在公司基层建设现场管理考核中,连续两月考核为优秀,人均奖励300元。
3、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积极做好队伍的稳定工作。针对试油队的工作环境,我们克服野外作业不利因素,想尽办法,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有限的时间,组织职工自娱自乐,开展了诸如拱猪、跳棋比赛等活动,让职工感到温馨。我们还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对困难户实行定人承包,定期跟踪,及时了解家庭困难状况。职工有了困难,队里坚持做到及时帮助,经常了解职工家属的困难和疾苦,为职工解决问题,排忧解难,使职工安心本职工作。为了使职工在现场吃得好、住得好,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我们根据井场现有条件,从工人中选拔出做饭技术好的职工担任炊事员,专门为住井施工人员做好一日三餐,并负责生活区、厨房的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杜绝从前作业队和生水、吃凉饭的现象。
积极开展“队务公开”工作。我们从职工最关心的队务公开抓起,凡涉及职工利益的事情、队上主要事项、工资、台帐均坚持张榜上墙公开,让职工心明眼亮。每月进行一次班组长、队部人员的分析讨论会,针对当月发生的费用、油料等材料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拿出下一步的可靠措施,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每月工资发放,都由班子讨论分配方案,奖罚到人,多劳多得,对每月的成本费用,工资分配,奖惩如实公开上栏。
积极开展职工技术培训。为了提高职工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我队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工作,每月制定出学习计划,利用生产间断时间、班前会和完井后的间歇时间,采取目标培训、岗位交流、导师带徒、每日一题等多种形式,加大岗位工作人员理论、技能培训力度,在今年井下技术服务公司的作业工技术比武中,选送的5名选手均进入了前十名。
4、开展亲情化管理
如何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日常管理中去,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们在分公司的安排支持下,深入每名职工家中,表达在对家属支持亲人安心工作进行感谢的同时,为他们讲述一线工作的艰苦与安全教训,要求家属让亲人在家中休息好,并经常嘱咐,提醒亲人工作中注意安全,使职工以好的情绪,饱满的精神状态工作。我们还为他们拍一张亲情照,让家属为亲人写一句工作中注意的安全嘱托语,并与照片合成,制成像框,挂在职工在井场宿舍自己的床头,让职工在辛苦工作休息时,第一眼就会看到最亲近的人和叮嘱。为了体现团队意识,我们把全队、班组人员的孩子、家属的照片合成展牌,挂在井场的会议室里,每天开会时,职工都能看到自己孩子和亲人的照片,使自己意识到安全生产不只是职工个人的事,也是为了孩子和美满的家庭。
以上是我队在基层建设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不足之处请检查团的领导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悉心整改,促进以后工作更好的发展。
1、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
由于当前行业市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对作业队整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严峻形势,我队经常组织职工学习各级文件精神,分析形势,让大家认识到三基建设的重要性,走出那种应付检查,流于形式去搞现场的误区,实现各项制度从强制手段实施上升到自觉执行的重大转变。通过学习,使每名职工工作有方向、行动有目标。结合分公司开展的“知荣辱求和谐,争做新型试油人”活动,将荣辱观教育与自尊心教育相结合,从自尊心教育入手,严格按照作业质量、环境卫生、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标准,形成凝聚力。
2、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努力打造“绿色作业队”。
我们队党支部首先健全了支部议事制度,加强了党支部参与队伍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力度,强化了班子成员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党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做到分工不分家。为打造“绿色作业队”,党支部还注重引导职工自觉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执行标准落实制度上,我们把“执行标准一点不差,差一点不行”的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中,样样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同时,结合“安全环保基
础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党支部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引导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为提高职工执行能力,我们认真开展“一日一题”、“一周一练”、“一月一考”、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项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职工技能素质。截止目前,我队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党支部在“安全生产,清洁生产”中发挥作用。我们深刻认识到实现“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安全会上,向职工讲案例、谈责任,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党支部成员深入班组,与职工一起查安全隐患,找安全漏洞,共同研究整改方案,并形成了班前、班后例行检查的良好习惯,大大提高了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为了建立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的长效机制,我们党支部严格在重点安全部位实行了责任到人、责任到岗,并通过建立HSE日查考核制度,把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工作落到了实处,实现了工完料净场地清,物品摆放有秩序,设备设施保养好,环境优美又干净,在公司基层建设现场管理考核中,连续两月考核为优秀,人均奖励300元。
3、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积极做好队伍的稳定工作。针对试油队的工作环境,我们克服野外作业不利因素,想尽办法,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有限的时间,组织职工自娱自乐,开展了诸如拱猪、跳棋比赛等活动,让职工感到温馨。我们还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对困难户实行定人承包,定期跟踪,及时了解家庭困难状况。职工有了困难,队里坚持做到及时帮助,经常了解职工家属的困难和疾苦,为职工解决问题,排忧解难,使职工安心本职工作。为了使职工在现场吃得好、住得好,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我们根据井场现有条件,从工人中选拔出做饭技术好的职工担任炊事员,专门为住井施工人员做好一日三餐,并负责生活区、厨房的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杜绝从前作业队和生水、吃凉饭的现象。
积极开展“队务公开”工作。我们从职工最关心的队务公开抓起,凡涉及职工利益的事情、队上主要事项、工资、台帐均坚持张榜上墙公开,让职工心明眼亮。每月进行一次班组长、队部人员的分析讨论会,针对当月发生的费用、油料等材料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拿出下一步的可靠措施,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每月工资发放,都由班子讨论分配方案,奖罚到人,多劳多得,对每月的成本费用,工资分配,奖惩如实公开上栏。
积极开展职工技术培训。为了提高职工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我队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工作,每月制定出学习计划,利用生产间断时间、班前会和完井后的间歇时间,采取目标培训、岗位交流、导师带徒、每日一题等多种形式,加大岗位工作人员理论、技能培训力度,在今年井下技术服务公司的作业工技术比武中,选送的5名选手均进入了前十名。
4、开展亲情化管理
绿色生产的案例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课程改革;学习方式;教师角色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新课程的教学应当是课程创生的过程,师生创造性的过程。地理课堂的案例教学正是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的教学方式。地理的案例教学是借助地理事例实施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下面以本人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中选用的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一、案例教学中的课程资源
案例1、乡土案例――莆田壶公山种植水稻、蔬菜、果树、林木的地区特点有何不同?感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发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下图为壶公山地形图,你打算在甲、乙、丙三地安排何种农业部门?理由是什么?
案例2、课本案例――课本中泰国湄南河平原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的农业景观,构建区域各区位因素的联系和系统分析农业区位的方法。
案例3、任意案例的区位选择――知识的延伸。迁移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材料: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是我国商品粮、蚕桑、蔗糖和淡水养鱼的生产基地。近十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逐渐向花卉、蔬菜、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生产发展。
思考:历史上的珠三角形成“基塘”农业的区位条件是什么?近十几年来,影响珠三角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案例4、课外阅读案例――课堂的延伸。补充“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阅读资料,拓展知识和思维。
A. 寿光位于黄河三角洲,清朝时,专门给宫廷供应韭菜。
B. 1989年寿光人王乐义和16名村民一起建了中国第一批17个反季节蔬菜棚,10月18日播种,12月24日第一批反季节黄瓜刚一上市,就被一抢而空。现在,寿光有机蔬菜实验基地正在超越地域的局限:这里可看到美国微型黄瓜、荷兰甘蓝、以色列樱桃西红柿……
C.寿光裴岭村是种植胡罗卜的专业村。这里的菜农说:没通车前,赶着毛驴上寿光卖菜,一天卖一百多块钱。现集装箱车可以直接到村里拉菜,一天几千块钱没问题。这里的筑路工人说:寿光的蔬菜卖得好,最累的不是种菜的,也不是买菜的,而是我们这些修路的。
D.寿光蔬菜检验中心检验蔬菜是否达到绿色蔬菜的标准……
上述的课程资源中,1案例来源于学生生活,2案例来源于课本,3、4案例来源于其它社会领域,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了。案例教学已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本知识”到“生活知识”的课程资源的整合。
二、案例教学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
如果上述案例的教学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那么那些丰富的课程资源所起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罢了,而应有的自主性、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却不存在了。为此,针对各案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构建分层次、多侧面、系列化的探究活动:
案例1属学生生活经验,配以学生的自学能力,确定讨论:当地种植水稻、蔬菜、果树、林木的地区有何不同并结合课本《农业区位因素》思考影响这些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案例2出自课本,基于课本的提示和1案例的学习基础,确定独自思考-随机讲述-集体补充-归纳方法的教学活动;案例3是1、2的延伸,采用独自思考-个别点拨的教学活动;案例4为课堂的延伸,采用阅读反思:有何启示?
由于教学中以生活经验为铺垫,本着已知―未知、具体―抽象、开放―收敛―开放的原则,教师“讲”得少,学生“想”得多,“学”得多,“参与”的多。既注意接受和掌握知识,又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构建知识和方法,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
三、案例教学的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程的教学已经不再是单向的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案例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
1.学会搜集、整合最适合的教学案例。资源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乡土、时事热点;最新发展动态;异常现象等。
2.学会选择最佳的教学途径。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熟悉到生疏、部分到系统,合理安排案例的教学顺序;以文字、图像、语音等形式,借助媒体、板图、学案等手段展示案例;根据案例特点和学生学情的差异,确定最合适的课堂教学策略。
3.学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进行交流。教师是旁观者,要积极观察学生知识的不足、生活的经验并及时疏导,养成良好的自律能力;教师又是倾听者,要随时给学生激励,一旦发现有新的思维,就加以正确引导,组织全班思考,科学的引申出新的知识。
4.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做一个新型的综合型的教师。
总之,一个好的案例教学,它既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也实现了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教育发展研究》.2002-01-15
[2]钟荣桃.课程改革与教师.《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09-30
[3]郭立霞张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农业区位因素”一课为例.《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3期
绿色生产的案例范文6
食品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必需品,人要生存下去,就离不开食品。正是由于食品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我国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每天只要你打开电视,翻看报纸,你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食品广告。随意走上街头,不论是在商场、超市还是街摊,食品都是主角。那么,这些食品质量到底怎么样呢?
最近一个时期,食品质量问题频频见诸于报端。从劣质火腿肠到各种方便食品,甚至人们每天要饮用的牛奶,都出现了安全问题。这不禁使广大消费者心存疑虑,我们身边还有安全食品吗?
其实,谈起食品安全问题,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和质量问题,我们所关心的通常也是这方面的问题。食品变质、食品达不到各种营养指标等等,这些问题只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还是能够控制的。但食品安全的另一个方面,却被人们忽略了。那就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天然、纯洁性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事实上,正是这方面的问题更加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譬如,食品生产环节。许多农作物大量使用农药,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却将农药残留在粮食、水果、蔬菜内,实际上这部分食品已经被污染。笔者曾在农民的一个菜园里亲眼看到,农民把剧毒农药“1605”浇在韭菜上,据说这样浇过的韭菜不仅不生害虫,而且生长期短,长得又粗又壮,几天就可以长一茬,从而相应地提高了经济效益。但试想,如果人们食用这样的韭菜,怎能对身体有利?在城市蔬菜市场上就出现过这样的新鲜事情:有的消费者购买蔬菜时,专挑有虫子的买,而那些没有虫子、干干净净的蔬菜却受到冷落,这是一个令人听起来有点心酸的笑话。
除此之外,过量使用化肥、使用催长素、催熟剂等,也会通过食物的摄入,影响到人体健康。比如,一些不法厂商在饲料中加入“瘦肉精”以提高猪的瘦肉率的违法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震惊。何谓“瘦肉精”?瘦肉精的学名叫盐酸克仑特罗,这种物质滞留在猪肉内,只有在172 ℃度以上的高温才会分解,人摄取一定量的瘦肉精后就会中毒,出现呕吐、腹泻、心跳过速和神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会危及生命。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人为利用添加剂,形成有毒食品的案例。
在食品加工环节,问题同样不少。大的有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引发的“肾结石婴儿”事件;山西发生的用工业酒精兑成白酒,造成人们饮用后死亡事件;广东发生的用工业油对大米抛光上蜡,制成有毒大米事件;石家庄发生的使用地沟油制作油炸食品事件……件件触目惊心。此外,用工业油冒充食用油,在食品、饮料中滥用色素、防腐剂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最近,食品市场在“瘦肉精”事件尚未平息之时,“注水牛肉”又响警报。据介绍,东北市场上不断出现注水牛肉,个别不法分子利用小型水泵或注射器为牛肉注水。由于牛肉纤维组织丰富,比较“吃”水,150千克左右的牛肉可注水25~50千克。按目前市场价估算,每头牛可非法获利200~500元。尤为恶劣的是,执法人员还发现有些人竟往牛肉里注雨水。更有甚者,把明胶注入牛肉。据说,这样的牛肉看上去肉质鲜嫩,反而更容易让顾客误认为是高档牛肉。此外,食品运输、储存、销售环节也存在着食品污染、变质问题。譬如不少中小城市,人们习惯在食品摊上吃早点,而这些地摊普遍卫生条件较差,食品防蝇、防尘条件不足,这同样也给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街头巷议,媒体曝光,人们在对食品安全划上一个大大问号的同时,也在渴望着健康食品的出现。
关键在于监管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食品安全高层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指出,从目前统计的数字看,中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病例约为2~4万人,但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40万人。同时,中国农产品、食品的出口也因卫生问题而出现了一些被进口国退货的现象。近十年来,中国的肉类产量越来越多,但出口却没有同步增长,甚至一些主要品种还不断下降。可以说,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呢?
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立法。目前我国在食品立法上还比较落后,标准体系也不尽完善。虽然《食品卫生法》在食品的若干生产、销售环节做了不少规定,但许多标准制约性不强,已不能适应当前食品市场治理整顿的需要。对食品安全问题必须痛下决心。这其中应有两个方面,一是对食品质量控制标准应相应地提高。比如,我国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食用油、肉、蛋、水产品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残留量,共含291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对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 439条农药最高残留标准,可见我国的食品标准制订工作应进一步完善。此外,对老百姓特别关注的常用食品质量问题,应该采取一些果断措施。比如,禁止在牛奶、奶制品、肉制品、豆制品、面制品、水产品中滥用添加剂;加强对畜、禽、蛋、肉、水产品等生产的监控,提高上市的食品质量;整顿牛奶市场,提高奶制品质量;加强蔬菜、食用菌农药残留检测等等,都应该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下来。二是对食品市场治理整顿应痛下狠手,从源头抓起。各职能部门,如工商、卫生、技术监督等部门应真正负起责任,不能等事件出来以后再课以重罚,而应防患于未然。譬如,地摊早点应坚决退路进场,相应地提高其卫生监管标准,包括消毒、防疫等。
绿色消费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