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行业需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政服务行业需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政服务行业需求范文1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家政服务作为新兴行业迅速发展。当前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存在企业经营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家政服务人员权益难以保障等现象,社会各界应当采取有力措施,为家政行业创造良好生存环境,提高家政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促进家政服务市场发展。

家政服务业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家庭生活需求为目的,以向家庭提供劳务为内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城乡居民对家政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全国家政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行业规模逐步扩大。但是,我国家政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家政服务业发展与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家庭服务需求还不相适应,家政服务业自身还存在不足。了解家政行业市场状况并提出对策,对家政行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家政行业现状

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统计,家政服务业中已有近60万家企业、网点和连锁店,近2000万人在该行业就业,全国家政服务业的年营业额达到1600亿元。家政服务业中的就业总人数,仅次于安排农民工就业的建筑业。

从事家政服务工作人员主要来自农村,还有部分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女性占85%以上。家政服务业大致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涉及到一般家务、看护婴幼儿、护理老年人、照顾病人、护理产妇与新生儿、家庭教育等各方面。

由于我国家庭行业起步晚,发展不够完善,当前家政市场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经营不规范,行业监控力差。

家政企业一般规模小,所需投入少,设备简单,总成本较其他服务行业低,可入性高。而行业准入制度和企业资质认定制度尚未建立,导致家政行业内参差不齐,家政服务鱼目混珠,行业间竞争激烈。我国家政服务企业多属于中介型组织,公司只负责介绍,不能对服务人员和顾客有效的约束,导致了家政服务人员工作的不稳定和家政服务行业的不规范。

(二)家政服务人员素质较差,进一步培训困难。

目前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大部分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素质偏低,亟需通过培训来提高自身素质。但受教育程度不高,制约了培训管理的发展。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更不懂企业管理,本身职业素养低、服务意识差,使现有员工无法胜任培训的工作。缺乏多方面、高素质的人才,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三)家政服务人员权益难保障。

由于家政行业发展的不成熟,缺乏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导致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从全国范围看,法律对家政服务行业规定过于模糊,不够明确,没有一部法律对家政服务工作和家政服务员的法律定位做出明确规定。无故克扣工资,工作期间受到伤害,不合理的工作量等问题亟待解决。 转贴于

(四)社会对家政服务业的认识不够。

社会对家政服务的理解还不准确,很多人认为家政服务是买菜、做饭等家务劳动,家政服务员就是保姆,看不起家政服务人员。家政服务员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自身也认为工作不体面,工作会被人瞧不起,很多人把工作当成一项不得已的工作,对从事家政服务工作感到自卑,不愿意选择家政服务行业就业,很少人愿意把它当成终身的职业而为之奋斗。

二、完善家政服务行业几点建议

(一)加强家政行业人员权益保障。

目前家政企业主要有会员制、员工制和中介制三种经营类型。会员制和中介制两种经营模式在实践中问题多,不仅家政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雇主和家政服务员合法权益也不能得到保障。在规范家政服务行业公司化运作、规范化经营的基础上,引导家政服务公司与家政服务人员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成为公司正式员工。北京推行“家七条”鼓励家政服务实行员工制,家政服务人员可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社保待遇,对于雇主来说将直接与家政企业协商签约支付费用,发生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等纠纷时也由家政公司解决,家政行业将更加规范,企业也将朝着职业化、规模化发展,家政服务行业也更有利于吸纳高层次人才。

(二)加强家政服务行业宣传,深化人们认识。

家政服务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其发展和壮大需要全社会正确认识和支持,改变人们对家政服务“脏、累、贱”的偏见。由于家政服务职业特殊性,家政服务员与家庭成员直接接触,心理压力大,导致从事该行业工作人积极性不高。目前国内已有家政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大胆探索,如华夏中青家政服务连锁公司推行的“智慧社区”模式。在智慧社区,家政服务人员不再入户,而是有设立在社区的办公室,平时白天客户不在家时入户工作,晚上住在社区办公室,改变了原有工作模式,在观念上也更容易让家政服务人员接受。

(三)加大家政服务人员素质培养,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对家政服务人员培训是推动家政服务走向技能化和标准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家政服务人员技能缺乏,素质不高导致工资水平偏低,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家政服务人员在上岗前,要加强管理,狠抓家政培训,通过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从事家政服务必备技能,同时帮助他们端正心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赵树海,王喜云,刑林和.北京市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状况的研究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1)

家政服务行业需求范文2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当前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激发了广大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组织事业新局面,促进各行业健康发展。

“引入SA8000标准,规范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北京家政业走在全国的前列。”北京市家政服务协会会长李大经表示,目前,北京有大约37万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她们90%来自农村,且绝大多数没有基本社会保障。为进一步促进家政服务企业对家政服务员的权益保护,最终达到促进就业、维护家政服务员权益的目的,推动北京家政服务业规范发展。

据了解,中国约有2000万名家政工和60万所家政服务机构,家政从业人数居世界首位,主要由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以及城市的下岗工人组成。发展家政服务业已成为缓解就业矛盾、拓宽就业渠道、保障劳动者就业权益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要。

2010年2月23日,“SA8000企业社会责任培训班”在北京召开,本次培训班在“SA8000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管理研讨会”的基础上,对家政服务企业如何加强对家政服务员的权益保护进行了探讨,为家政服务企业如何依法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实用工具。

通过介绍和推广SA8000标准,促进家政服务行业实现自身社会责任,在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保护家政行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推动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家政工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全国总工会保障部副巡视员银玉清表示,家政服务业面临着家政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法律法规不健全、家政工权益的维护机制缺失等问题。

在日前结束的“在京外来务工女性就业促进与权益保护项目”总结大会上获悉,主办方代表赵中屹介绍,通过举办SA8000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管理研讨会,结合目前中国国情和家政服务行业的特点,为从事家政服务的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

家政服务行业需求范文3

【关键词】 国内外 家政服务 发展经验 启示

一、国内外家政服务的概念

近代家政学起源于美国。1804年,美国皮契尔女士的《家庭经济学》是家政方面最早的书籍。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家政学正是起源于“家庭经济学”理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教授加里贝克尔(Gary’S.Beeker)广泛研究了家庭行为,如生育行为、婚姻市场、家庭成员的就业决策以及家庭劳务分工问题等,被统称为“新家庭经济学”。“家庭经济学”为“家政服务”概念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外学术界对“家庭服务业”的定位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并且以家庭各种事务作为服务内容的第三产业,主要包括社区导购、房屋租售、法律服务、维修服务、家庭服务、人才招聘和生活百事等七类相关服务内容。

相对于国外,国内对“家政服务”概念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将从事“家政服务”与“保姆、佣人”画上等号。这种狭隘的认知随着服务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深化而有所改变,“家政服务”的概念进一步扩展。现今,国内对家政服务的概念基本得到普遍认可,即家政服务是将部分家庭事务社会化、职业化,由社会专业机构、社区机构、非盈利组织、家政服务公司和专业家政服务人员来承担、提供的一种服务产品。

我国家政服务发展至今,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保姆家政”模式,尤其在大型城市,越来越多的家庭要求社会提供高质量、多元的家政服务。家政行业“服务需求多样化、服务方式个性化、服务质量标准化”的需求日益凸显。

二、国外家政服务发展的特点

1、多样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130年前,美国的大学已开设了家政学的专业课程。综观现今美国3800余所大学中,有780所大学设有家政系/科,每年有数百万的年轻人和成年人在公立或私立学校、学院与大学中接受家政方面的训练。现今美国和欧洲的家政服务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提供服务的种类多样,涉及多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包括儿童发展与家人关系、食物与营养、家庭布置、家庭管理等。发达国家家政服务市场呈现出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人员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在菲律宾,家政服务人员主要是拥有较高素质的菲律宾妇女,她们不仅要接受完整的义务制教育,而且需要在专门的家政班培训两年,除了技能培训外,还要接受相应的语言培训。以“菲佣”为例,她们懂烹饪、会插花、可护理老人、还会教小孩说英语,这样高素质的家政服务大军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市场,仅香港地区的菲佣人数就已超过20万。

2、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大多数发达国家家政服务已经形成产业,从就业前培训到就业后监督、管理以及各种问题协调都已经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这不仅从数量上扩大了家政服务人员在家政市场的从业率,也从质量上提高了家政服务的标准,还从行业内部加强了从事家政服务的就业观念,从外部就业环境上提高了家政服务品牌的知名度。

有关研究表明,劳动力过剩的发展中国家,在其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经历一个家政服务的快速发展时期,以解决产业调整带来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上世纪初,美国18岁以上的从业人口中,从事家务雇工的比重达15.2%,日本在20世纪30至40年代也出现过一个“家务雇工时代”,今天的发达国家几乎都经历了家政服务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过程。

3、规范性、强制性的资格管理

由于家政服务对于服务提供者的经验水平和可信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由权威公正的第三方评价,才能引导和督促家政服务业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增强家政服务供给者的可信度,培育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信任感。基于这一点考虑,许多国家重视家政服务员的资格管理,不断完善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如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对看护人力的资格管理。除部分教育课程外,各种地方自治团体也承担了绝大部分培训机构的监管和职业资格管理。日本相关的看护资格种类繁多,最主要的看护人力是看护福利师和访问看护员,规定(2012年起)只有积累三年以上看护经验以后,通过每年一度的看护福利师国家考试者,方可获得看护福利师资格证,其非常重视看护经验对获得看护福利师资格的作用。

4、系统、专业的从业人员培训

由于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大多比较低,从业人员培训的难度和需求往往大于其他行业。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重视家政服务业的培训。目前,美国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不仅要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还必须接受专门的家政服务培训。美国面向家政服务业的教育培训已形成系统、成熟、规范的课程设置和管理体系。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推广家政服务企业的内部营销工作。具体方式有开展岗位竞赛,评比、奖励行业标兵和业绩突出者,推行公司文化和发展理念,鼓励团队合作,帮助员工解决私人问题和困难,引导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出策,甚至给员工必要的决策权等。

5、全面、完善的行业法律法规

菲律宾的家政服务很早就纳入了菲律宾劳动法的范畴。它决定了雇主与家政服务人员的平等地位以及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动合同关系。菲佣在国外工作时,国外当地政府也有许多法律从各方面保护劳务人员的权利。例如在香港,《雇佣条例》发挥着保障家政服务人员福利安全和调节雇佣关系的作用。《雇佣条例》规定所有家务助理均可享有法定假日、不受歧视、工资保障等权利;如果家务助理连续四星期工作或每星期工作超过18小时,雇主还需提供休息日、带薪法定假日、带薪年假、疾病津贴等保障;当家政助理因公受伤或死亡,雇主需进行赔偿,并强制依照该条例规定赔偿以及提供有效工伤补偿保险单;雇主如果没有按时付薪,必须支付相应欠薪利息并且可以被检控,若定罪,最高可被处罚款20万元或者被监禁1年。

三、对北京推进家政服务市场建设的启示

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政服务企业达到3800余家,从业人员40万人,然而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仍不能满足需求。本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北京市家政服务市场现状,认为推进北京市家政服务市场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推进服务市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北京家政服务市场上的家政服务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多属于只负责介绍的中介机构,服务市场的混乱以及有关各方之间缺乏有效的约束等问题直接导致服务行为的无序,带来严重的诚信问题。家政服务的标准化和家政服务市场的规范化应该是解决这一混乱现状的必要途径。一方面,规范家政服务市场要明确雇主、家政服务人员、家政服务机构三方的责、权、利关系。另一方面,对家政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同样不可忽视。当前家政服务门槛过低,几乎没有太多的从业要求,大多数从业者的素质相对较低,家政服务机构又无法完全承担起培训的职责。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责,建立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机制,为家政服务行业输送合格的持证上岗人员。市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包括制定家政服务行业的相关法规、提高家政服务公司的准入门槛、建立持证上岗制度、编制培训教材、认定培训机构、考核鉴定培训人员等多个方面。只有将市场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保证家政服务市场良性健康的发展。尽管由于不同家政服务企业的异质性,在完全实现标准化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如能根据其产业特点,积极而又适度地推进部分家政服务领域的标准化,也会增进家政服务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提高消费者对供给者的信任度。

2、打造行业品牌,推进“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

打造品牌是促进行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家政服务业遵循同样的规律。北京虽有大大小小注册登记的家政服务企业3800余家,但多数属于作坊形式,行业中没有形成广泛知名度的品牌,没有引领行业发展的知名企业。因此,数量达40万的家政人员得不到市民的信任和接受,导致市场流动性大,家庭“保姆荒”现象频出。

推进北京家政服务行业品牌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家政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升服务质量最为有效的途径是推进现有大部分“中介制”家政服务企业向“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转变。在“中介制”模式中,家政服务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过于薄弱,市民仍需自己辨别家政人员的素质,而家政服务企业在其中的作用十分有限。“员工制”是一种企业化的经营运作模式,是未来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在“员工制”模式下,家政服务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将按照公司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企业以整体形象对外开展业务,从而增强责任感,逐步提高服务质量;家政人员则像其他企业员工一样,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保险,享受相关福利待遇,在提升社会地位的同时能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更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下,家政服务企业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家政服务人员以员工的身份为客户提供服务,服务标准明确,内容规范,公司对其员工进行过程监督和管理,保证服务质量,可以有效促进行业发展。

3、加大行业扶持力度,促进家政服务业有序发展

任何一个行业市场逐步发展成熟都是长期努力的结果,发展基础较薄弱的家政行业更是如此,需要在政府的扶持下逐步发展。菲律宾作为全球家政服务最大的输出国,为了扩大家政业的影响,提高工资水平,政府大力开展免费培训,提升菲佣综合素质。此外,建立政府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全国劳工输出和世界各地用工需求信息实时,为家政从业人员提供了极大便利。北京家政服务的目标与菲律宾不同,当前阶段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需。然而,菲政府大力扶持家政业的相关做法值得借鉴,政府的扶持对初期家政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考虑到北京当前家政服务业尚未形成系统,建议政府首先搭建行业体系框架,引导行业发展方向。体系框架应包括家政从业人员的输入体系、素质和技能培训体系、人员推介和管理体系、行业监管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等。其次,建立家政服务公共信息平台,整合行业的各类动态信息,及时指导意见等。再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业力量编制家政服务发展的行业规划,明确发展的目标、规模和任务,并落实责任分工。

北京市家政服务体系通过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和鼓励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发展等多种措施并举,长期不懈地推进家政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必将带动整个家政服务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德旭: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6:加快发展生产业[Z].2008.

[2] 袁建设:成都市家政服务业的问题及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 荣宪屏:家政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J].辽宁经济,2001(2).

家政服务行业需求范文4

[关键词]家政服务 人员技能 培训 优化配置

传统观念认为,家政服务主要是向客户提供单一的保姆服务,以解决其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需求问题。新时期经济体制逐渐开放,家政服务不再仅限于生活保姆,而是扩展为职业保姆、幼儿教育、水电维修、送货搬家等多项服务。业务规模扩大对家政服务公司的人员技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建立系统性的技能培训方案是不可缺少的。如何稳定现有的人力资源,发挥出最高质量的家政服务水平是企业需要积极考虑的问题。

一、家政服务人员技能培训的作用

家政行业是服务产业的构成之一,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并未形成大规模的企业群体。尽管家政服务是向客户提供不同服务的产业,但其对于家政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十分严格,每一项工作都会有相应的质量考核标准。服务人员工作不到位,将会影响到公司在市场经营中的信誉形象,给后续长期经营发展带来更多的阻碍。人力资源是一个新兴产业可持续运营的保障,家政服务人员注重技能培训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1.稳定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是最为基本的条件,缺乏足够的人员力量则很难把企业经营起来。家政公司是服务行业的典型代表,员工在服务客户时常会遇到各种难题,如:客户故意刁难员工,恶意投诉员工,随意辱骂员工等,这些行为极大地削弱了家政人员参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近年来,家政公司员工因多种因素而频繁地选择跳槽转行,造成家政公司人力资源缺失严重。建立科学可行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使家政人员掌握专业服务技能,使个人价值职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稳定了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的流通。

2.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不仅关系着家政公司的市场信誉,也决定着服务客户群体的数量,对企业乃至整个产业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专业决定着服务质量,只有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服务团队,才能让客户获得最大的满意度。家政服务公司对内部人员实施培训计划,可从多个角度提升家政服务水平,为企业经营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如:增强服务人员的技能水平,按照客户提出的服务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客户需要的各种服务。当家政公司的服务质量得到改善,逐渐在市场上树立自身的品牌,推动了行业的持续发展。

3.扩大经营规模。行业调查分析,我国70%左右的家政服务公司均属于小规模经营,其内部调控运营比较方便,也有助于减小市场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但小规模经营也限制了家政服务公司业务范围的扩大,由于人员力量不足而无法提供更多的家政服务。现有家政人员的服务技能薄弱,整体职业素质水平偏低,解决这一问题是扩大公司经营规模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工作,能够把最新的家政技能传授给服务人员,引导其灵活地运用操作技术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公司业务项目的多样化,带动了经营规模的扩大。

二、从法律准则完善人员的技能培训体系

家政服务不再被认为是伺候人的、不体面的工作,而和所有其他职业一样被看作是社会分工下的一种行业。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认定“家庭服务员”这一职业,家政服务踏上自身的“职业化”发展道路。由于服务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家政服务公司应当深入分析员工培训的积极作用,立足于经营需要而拟定科学的技能培训体系。笔者认为,培训师要从家政人员的行为准则方面完善培训体系,使其掌握“最专业、最先进、最完善”的服务技能。

1.树立法律意识。法律可以规范家政服务公司的正规经营,对完善员工技能水平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培训师需引导家政服务人员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在法律规范指导下提高个人的职业技能。如: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自尊自强,爱岗敬业;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对于服务人员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2.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衡量家政服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关键指标,重点培训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是必不可少的。服务人员需尊重消费者生活习俗,主动适应消费者,视消费者如亲人,不虐待所照看的老、幼、病、残人员;不泄露消费者隐私;不参与消费者家庭及邻里的矛盾纠纷,不传闲话,以免激化矛盾;不向消费者借钱或索要财物;在离开消费者家庭时,要主动打开自己的包裹让其检查,以示尊重。

3.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公司拟定的经营规范及客户服务的需求,培训且指导员工认真履行职业责任,以防止服务过程中出现各种纠纷。如:培训期间指导员工遵守合同条款,不无故违约,不无故要求换户或不辞而别。如与消费者发生矛盾,出现消费者侵犯家政服务人员合法权益,或变更服务地址、服务工种等,无论何种原因家政服务人员均应先行告知经营者,不要擅自处理。

4.增强专业技能。家政服务行业多元化经营,其涉及到的服务项目也在不断地变多,增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是执行培训方案的根本目的。总体上来说,家政服务人员技能培训措施:努力学习服务技能,完成经营者和消费者安排的工作任务;对不会使用的器具,未经经营者指导和消费者允许不要使用;未经消费者同意不使用其通讯工具和电脑等设备,遵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

5.维护个人利益。引导家政服务人员维护个人利益,也是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面对家政服务工作的各种困难,服务人员频繁地跳槽转行,这与个人切身利益受到侵犯是密切相关的。培训时要提醒服务人员:不要与异性成、青年人同居一室;不带亲朋好友在消费者家中停留或食宿;不擅自外出或夜不归宿,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要征得消费者同意;要注意防火、防盗,切实做好自身保护工作。

三、基于培训体系的人力资源巩固措施

家政服务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虽然缺少国家参与投资建设,但依旧能够凭借着自主经营能力的改善,根据现有经营模式的需要进行合理分配,使人才力量得到了最优化控制。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尤其是人才力量缺失往往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营风险。“员工跳槽”现象是所有家政服务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家政服务公司的经营性质及待遇水平存在着直接的关联。基于培训体系的人力资源巩固,要求家政服务公司从薪资待遇、工作条件、服务设施、服务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既能够为服务人员个人价值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也能在培训体系的指导下全面发挥人力资源作用。

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所有岗位人才力量的集合,涉及到不同岗位层次的工作人员,对整个家政服务行业可持续经营有着显著的推动意义。新时期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各种人力资源相关的政策得到了普遍实施,推动了不同产业结构之间的优化经营。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无论是国有传统行业或者新兴产业都将面临着新的人力资源调整,这些都是对经营者管理能力的一种考验。

结论

综上所言,家政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对家政服务这一服务行业的规划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家政服务公司应当改革早期的员工培训模式,以法律规范、职业道德、工作职责、专业技能等多项标准为指导,优化现有的员工技能培训体系。此外,为了防止员工跳槽造成的人力资源缺失,家政培训体系中还需注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欧少平.浅析家政服务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J]. 科技与人才,2010,41(20):11-13.

[2]金子文.服务企业经营竞争中如何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J].经济与管理,2011,18(12):6-7.

家政服务行业需求范文5

 

当前,随着我国家庭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过渡,家政服务业正处于黄金期,极具发展潜力。家政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迅猛发展的态势迫切需要专业化和职业化人才。高等教育学校家政学专业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断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注重其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家政服务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为家政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命力。

 

一、家政服务行业发展需求分析

 

(一)家政服务的支付能力增强

 

当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人均消费支出呈明显上升趋势,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同比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864元,同比增长7.8%。对家政服务的购买需求显著增强,特别是中等收入家庭的家政服务意愿在不断加大,家政服务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调研表明,饮食方面的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小,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越来越大,说明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要求。

 

(二)家政服务的市场需求多元

 

我国已经进入了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服务社会化阶段,“421”家庭模式将成为社会主流,为家政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家庭结构规模逐渐缩小,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的比例不断增多,特殊年龄人口基数日益扩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85亿,占总人口的13.26%,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3.1%,“养老”“护老”和“陪老”的现实需求成为必然趋势;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25%,少年儿童抚养比为22.2%,儿童陪护和家庭教育的需求得到高度认可。全国家政服务业协会办公室研究预测,到2030年,对居家养老、婴幼儿养育服务需求劳动力将分别达2300万人和1675万人,这些都隐含着对家政服务的巨大需求,使家政服务的内涵深化、外延扩大,“花钱买服务”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目前,家政服务业最急需的人才是从事家政专业研究、教育和培训的人才,从事家政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从事家庭服务工作的中高端专业技能人才[1]。

 

(三)家政服务的水平层次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家政服务业初具规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家政服务业在企业数量、经营收入、从业人数都有了大幅度增加,层次水平已不止是简单的操持家务、看护孩子、照料老人、搬家、家教等基础阶段,生活指导、衣食住行服务、投资理财、教育顾问等高层次的家政服务正逐步发展起来。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50多万家,家政服务实体2100多个,家政培训基地1600多个,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万个,吸纳就业人数1500多万人,年营业额近1600亿元。家政服务人员专业性越来越强,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业务技能,良好的服务心态、精湛的服务技艺和专业的服务质量,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家庭多元化需求,提升了家庭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专业培养的不匹配

 

尽管家政学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但与家政服务人才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客观分析和掌握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学生培养之间的差异,对于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不对等

 

以全国第一个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的吉林农业大学为例,每年招生计划基本在60人左右,相比该校的其他专业,家政学专业还是冷门专业。该校人文学院针对家政学专业新入学的学生做过一个调研,发现30.7%学生希望转专业,43.1%的学生对专业不太了解,38.3%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期望值不高。然而,随着社会需求度的上升,家政学专业学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就业局面。自2006年以来,吉林农业大学毕业的家政学专业人才不过600多人,就全国而言,培养的本科层次家政服务人才总量也仅仅为4000人左右。目前,吉林省长春市有30%的家庭需要家政服务,对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量为8.3万人,还有3万多个缺口,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相对于需求明显不足。

 

(二)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结构不平衡

 

根据市场调查,家政服务业急需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服务等20多个门类200多项服务项目,特别是能够熟练掌握家政行业的市场策划、运作和预测,具备科学指导和传授家庭生活知识的高端人才更是“奇缺”。但我国仅有30余所高校开设了家政专业,进行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高校只有吉林农业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等5所,其中仅有吉林农业大学培养家政学方向的研究生,家政学教育结构总体上与家政服务业人才需求不够匹配。家政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专业课程基本涵盖了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建筑学、美学等学科领域,但就家政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而言,还存在着“大杂烩”现象,缺乏统一标准和相应教材,导致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结构不够合理,教育层次、分类不够科学,不能满足家政服务产业结构细分的需要。

 

(三)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匹配

 

以吉林省为例,在30多万家政服务人员中,上岗前接受过正规家政服务业务培训的不足30%,取得岗位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不到2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10%,受过家政高等教育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端专业人才还不到5%。从高校家政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过程来看,课程体系设置与社会实际契合度、吻合度不高,家政学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学生缺少实操实训的机会与平台,教用、学用与家政服务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呈现出学历高、综合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差,甚至出现了“有文凭没水平”的专业教育怪圈,市场认可度不尽如人意,家政服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家政学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把脉市场需求,适度调控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高等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家政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监测预警系统,定期家政服务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大力支持家政学专业特色高校统筹招生计划增量与存量,适度扩大家政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规模,通过国家奖助学金、社会捐助等资金支持,吸引更多学生攻读家政学专业。要对家政服务人才需求和高校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进行科学预测,将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定向性与目标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借助错位发展、特色培养、差异化竞争占领家政服务市场,保障高校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与家政服务产业人才需求相平衡。

 

(二)合理发展定位,积极改善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结构

 

高校要紧密围绕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遵循家政学专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研究型与教学型、管理型与服务型、实用型与技能型等人才培养标准和结构上做出理性选择,如高职高专院校家政学专业可定位于培养家庭服务技能型人才,本科高校定位于培养家政管理与家政师资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研究生以上教育定位为培养家政理论研究型人才[2],不断丰富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结构。要树立“大家政”观念,构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实训课和专题专修课的“四板块、一专题”教学体系和多证书的人才培养结构,坚持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人才培养的“无缝链接”,形成“大家政、多证书”的就业优势,实现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全方位、全过程、零距离的对接[3]。

 

(三)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要以“厚基础、宽领域、强能力、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科学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把理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结合起来,加大实操实训教学比重,指导学生搭建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必备基本知识、职业素养、工作技能培养,通过整合、交叉、渗透等方式,使课程建设成果迅速转化为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果实。要广泛联络上下游产业资源,建立完善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家政服务行业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制定对家政服务企业优先、优惠政策,找准选好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坚持“引企入校”“办校进企”“产教一体”模式,把高校家政学实验室搬进家政公司服务第一线,把公司培训基地搬到学校,使校企合作的技术链、资金链、服务链“环环相扣”,促进家政学专业产学研资源融合,为学生职业技能提升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全面提高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家政服务行业需求范文6

【关键词】家政服务业 云南省 问题与路径探究

家政服务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是因为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主要是因为我国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1983年11月,在北京注册成立我国第一家家政服务公司,[2]这也标志着我国家政服务业开始“起航”。随后,各种类型的家政服务机构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出现家政服务业迅速发展的繁荣景象,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人们的收入,增加了对生活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遵循“优胜劣汰”的社会规则,使得一些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裁员也在所难免,为此一大批城市下岗职工失去了生活来源,需要另辟蹊径,寻求“他法”;此外,一些农村中青年因为土地流转等原因[4],失去了生活保障,必须投向市场,获得生活来源,向市场寻找就业机会;还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面对巨大潜力的家政服务业市场,也投身于家政业。以上三种情况,均为家政服务市场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供给市场,为满足需求市场提供了可能。

然而,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内整体需求以及就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国家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以及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等问题,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就业工作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意见的指导下,商务部联合财政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了《关于实施“家政服务工程”的通知》,这也标志着我国家政服务工作的正式启动。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作为当前“一路一带”重要的开发地区,抓住发展的时机,以及结合国家资金的赞助与政策的指导,家政服务业开始迅猛发展。随后,按照商务部的要求,云南省以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为支撑,以企业连锁网店为主体,以人员专业培训为保障,带动云南省整个家政服务行业集约化发展,不断提升家政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云南省针对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涵盖的内容,均依照相关规定展开。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高标准地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推进企业连锁化、规模化地发展;根据《中小专业型家政服务企业建设规范》的规定,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按照《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培训家政服务人员。一系列的工作,都在相关规章制度下,有序开展。与此同时,通过几年的发展,拥有了切合实际的做法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经验及做法

(一)品牌的创立

对于低利润的家政服务业而言,没有雄厚的资金基础,无法实现广覆盖、多渠道的宣传工作。因而,更多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将企业的产品推销出去。虽然低利润的行业,但是企业还是非常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和品牌的建立。一方面,主要通过向有关部门注册商标,形成统一商标和字号,以及统一企业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以及证件等,形成统一的企业形象标识,有利于人们的辨识。另一方面,注重企业的全局,将所有的直营店或者加盟店都使用统一经营模式及统一管理制度,不仅方便管理,也有利于企业内部的整合,形成完整的一个整体,良性发展,巩固其形象与品牌。

(二)经营理念的转换

企业经营目的就是营利,而营利需要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改变并及时调整与改变。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家庭服务社会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形成更多的消费需求。为此,企业经营理念进行了2个方面的转换。

其一,服务内容的拓展。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理念,增加服务功能和内容,实现了公共服务、信息对接、运营管理、系统维护和质量保障的功能以及将服务内容逐渐扩展到家庭服务、维护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导购、房屋租售、人才招聘、法律服务、生活百事、餐饮服务、旅游服务等行业。

其二,宣传方式的转变。随着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对于宣传方式带来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家政服务企业自行研发了家政服务手机版的应用软件,方便顾客访问网站和及时得到帮助。经营理念的及时转换,使得企业抓住了商机,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供需对称的目标。

(三)规范化、职业化的管理模式

社会化分工,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人们工作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程度。云南省家政服务业非常注重规范化和职业化的管理,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点。

一是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各地州市实行专款、专账、专用,严格执行商务部和财务部对于促进服务业发展而联合《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要求,并且严格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规范使用资金。

二是服务人员的职业化。承办企业与当地的职业培训学校或者现代教育培训学校合作,对下岗工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弱势群体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培训适合市场需要的专业知识,进而增加他们的社会价值。

三是服务人员的规范化。对于一些高空工作和外墙清洗以及特种作业的人员,需通过学习考核合格,并持有由相关机构发放的《安全资格证书》或者《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上岗服务,规范了人员的操作行为,也保障了服务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家政服务企业规模较小,整体规模呈现下坡趋势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家政服务企业总体规模较小,整体规模呈现下坡趋势。一是中小企业规模相对偏小,没有雄厚的资金基础,不具备自身完善发展的实力,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使得企业存活率比较低,最终走向停产阶段。二是大型龙头企业在起初的财政补贴帮助下,发展迅猛,规模迅速扩大,但如今由于需求判断偏差等原因也难以维持发展,其网店保持率逐年降低。

(二)家政服务企业实际业务量较少,整体运营呈现低迷状态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得到财政资金补助的公司较大范围地建设了网店,基本覆盖城区,有效地实现了居民的可接近性。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由于资金运行的压力、市场竞争、不合理的规划与布局、运行成本不断增加、收费标准的欠缺、人们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等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得承办企业效益无法达到预期标准,总体运营呈现低迷的状态。

三、路径探究

基于家政服务企业规模较小和实际业务量较少等问题,结合云南省省情,针对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科学规范行业发展

任何一个行业市场的成熟,都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实践与发展过程。而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在我国依然属于起步阶段,则需要政府的逐步扶持。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和服务指导。及时把国家、省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传达给家政服务企业,引导家政服务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经营,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继续务实地指导和帮助家政服务企业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困难。二是搭建平台和促进就业。支持家政服务企业创新经营模式,鼓励单位和个人以加盟、连锁、承包、租赁的形式加入到试点企业,实行统一模式管理,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家政服务体系,使家政服务供应上档次、上质量、上水平。三是强化管理和良性发展。加强对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指导和协调,加大推进家政服务网店网点建设。四是建立家政服务的行业规范体系,包括制定家政服务人员的准入规则、技能培训体系、行业监管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等,减少服务人员的心理负担,保障服务人员的基本权益,尤其对于家政服务业的关注,规范家政服务市场,明确雇主、家政服务人员和家政服务机构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高效地完成工作与任务。

(二)扩大家政企业服务范围,满足多种需求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市场供需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只有能够敏锐感觉到市场需求变化,并且能适应市场,及时调整战略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因而,建议企业在获得政府财政资金补助的同时,还需要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较为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变化的信息,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管理模式,继而转换运转模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绍文.欠发达地区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以贵阳市为例[J].管理观察 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