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范文1
1.新闻编辑时效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新闻的时效性越来越重要,新闻的更新速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新闻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编辑的时效性面临着新的考验。从新闻的发展来看,新闻编辑时效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新闻编辑的时效性关系到新闻是否有效
新闻编辑的时效性关系到新闻是否能够在第一时间播出或出版,新闻与其他形式不同,讲究的就是时效性,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发挥作用,新闻的价值就无从体现。所以,新闻编辑的时效性关系到新闻是否有效。
1.2新闻编辑的时效性体现了新闻的独特属性
新闻编辑的时效性是新闻属性的集中体现,正是有了新闻这一独特的传播形式,社会生活才能表现的如此丰富多彩。因此,从作用上来讲,新闻编辑的时效性是新闻独特属性的重要体现。
1.3新闻编辑的时效性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
正是由于新闻编辑注重时效性,所以新闻的作用得以全面发挥,新闻事业得以蓬勃发展。所以,对于新闻编辑的时效性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要能够认识到其对于新闻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新闻编辑时效性对于新闻的重要影响
新闻编辑时效性对于新闻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不但体现了新闻的价值,还使新闻的内涵得到延伸和拓展,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新闻编辑的时效性进行研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闻编辑时效性对于新闻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新闻编辑时效性促进了新闻的快速发展
正是新闻编辑在工作过程中注重了时效性,新闻的时效性才得到了很好的保证,这对于新闻的快速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闻编辑对于新闻的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2新闻编辑时效性对于新闻的传播非常重要
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时效性,如果保证不了时效性,新闻也就成为了“旧闻”,不但无法发挥作用,反而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所以我们说,新闻编辑时效性对于新闻的传播非常重要。
2.3新闻编辑时效性保证了新闻能够在第一时间传播
通过新闻编辑,新闻素材得到了整理和编辑,经过制作之后的新闻具有了新闻的时效性特征,使新闻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传播,既满足了新闻的真实性需求,有很好的兼顾了时效性要求。
新闻编辑的时效性对于新闻本身非常重要,我们在理解新闻编辑时效性的同时,要与新闻的真实性统一起来,使新闻编辑同时满足时效性和真实性这两种要求。新闻编辑时效性所具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新闻编辑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具体体现
新闻价值的体现之一就是要具有时效性,而新闻在传播之前都是需要进行整理和编辑的,所以新闻编辑的时效性也就成为了新闻价值的具体体现形式,因此,我们在理解新闻编辑时效性的时候,要认识到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
3.2新闻编辑时效性与真实性构成了新闻的基本要素
对于新闻来讲,时效性与真实性是构成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认为是新闻的基本要素。考虑到新闻编辑的重要作用,新闻编辑的时效性与真实性成为了新闻价值体现的具体形式,反映了新闻的基本构成。
3.3新闻编辑时效性体现了新闻的社会属性
新闻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新闻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除了真实以外,新闻的“新”主要表现在要第一时间进行传播,这就对新闻编辑的时效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由此可见,新闻编辑的时效性体现了新闻的社会属性。
4.新闻编辑时效性保证了新闻社会效益的实现
新闻编辑时效性对于新闻的传播和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闻在传播的同时,体现了多种效益,除了本身的新闻价值之外,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某种程度上讲,新闻编辑时效性保证了新闻社会效益的实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闻编辑时效性保证了新闻在第一时间传播,起到了正面的促进作用。新闻编辑的时效性就是在对新闻素材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提炼新闻中的重点内容,使新闻能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
其次,新闻编辑时效性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发挥了新闻的重要作用。对于新闻来讲,新闻编辑是二次加工的过程,不但是对原有素材的丰富和提炼,也是赋予新闻事实一定的思想和内涵的过程,所以,新闻编辑的时效性对于新闻来讲非常重要,发挥了新闻的重要作用。
再次,新闻编辑时效性使新闻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扩大了新闻的社会效益,使新闻的传播时间和传播层面能够延长和加深,使新闻的社会效益能够集中体现出来。所以,新闻编辑的时效性对于新闻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江小萍.从获奖看广播新闻的四个趋势[J].新闻前哨,2003(7).
[2]王伊.新闻快餐:广播新闻的时代定位[J].新闻界,2003(6).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范文2
关键词:新闻摄影;图像;形象性
一、新闻摄影的主题
图像作者向受众传递一种讯息,就要使信息内容服从于传播主题。主题则代表了照片具备的意义,同时也限制了观者的阐释与回应的范围,实际上题材的选定就等于传播意义的选定。对于图像传播而言,图像意义是其根本所在,图像意义的产生依赖于:图像作者再确立图像主题时,往往是根据传播意图,使用心像去关照物像,这时会再脑海中形成许多不同的视像,此外,作者还要顾及到主题的可表现性的物质媒体特性,决定从视像中确立的形象,这个形象就会去承载主题的涵义,完成故事的叙述。
我们对新闻摄影的基本要求是满足承载新闻信息的功能,而画面各要素则构成了图像,图像又成为沟通传受双方的媒介,受众通过图像获取信息,才能完成传播过程,有效的传播依赖于图像表意的清晰程度。
二、新闻摄影报道的形象性问题
合格的新闻摄影作品必须具备三大要素:
首先,传递及时准确新闻信息;
其次,真实记录新闻现场的形象;
第三,具备必要的文字说明。
具备了这三个基本要素的摄影报道才能称之为新闻摄影作品,想要成为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后,还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强调图像传播了什么样的新闻,即新闻价值的大小和摄影
记者挖掘新闻的深度,实际上就是对新闻价值的判断;
第二,是什么样的摄影图片,即拍摄水平的高低,包括摄影手段的运用情况、信息传递总体情况的视觉效果;
第三,新闻照片传递的新闻信息量与新闻摄影图文两部分传递的全部新闻信息量的比率,这个比率越高,说明摄影手段在传递新闻信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实际上是涉及新闻信息传达的效果,是评选优秀新闻摄影作品的核心和归宿,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下转第63页)
新闻摄影抓取的真实的典型性瞬间形象,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整个新闻事件过程中多次或反复出现的瞬间形象,记者有机会可以等待、选择;另一种是突发性瞬间形象,一旦错过时机,就再也不可能拍到。这些突发性的珍贵镜头,只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新闻摄影记者,才能抢拍到手,这就是说,新闻摄影一记者既要深入生活,长期构思,又要有随即应变、当机立断的能力,对任何突发事件做出最迅速的职业反应。
照片所表现的可视的形象,强调的是真实的、对现场的抓拍,能传递准确、有效信息的,所以不是所有的照片都是真正的新闻照片。新闻形象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画面凝聚的信息量和形象的典型性。前者是就报道题材来讲的,后者是对新闻内容的提炼选择瞬间精华。具体到实践中就是用科学的手段,记录和反映的直观可视的形象,是对时间、空间、对象的三位一体的纪实。图像传播的信息可信程度更大,是文字新闻不可替代的,借用图像承载信息的新闻事实在题材特征上必须具备强烈视觉特点。在捕捉形象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决定性瞬间”将成为摄影记者关注的重点。因为形象新闻可视性强,要求内容新、立意新,摄影记者要有新闻敏感和政治敏感,不光用手照相,更要用脑照相,拍摄之前要有采访,有构思,寻找新思路,采用新手法,将形象新闻的形象价值发挥到淋漓尽致。
三、新闻报道与摄影的匹配
新闻摄影作为一种报道形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将新闻图像化,形象性就成为其最大的卖点。为了突出新闻形象,为受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图文结合的新闻摄影报道,我们还要强调新闻报道题材与摄影体裁的适宜性问题。新闻摄影报道的内容,应该是适合用摄影去表现的题材,新闻摄影的内容与摄影体裁要相适宜,不能只顾内容不顾形象,也不能只顾体裁而忽略题材。
纵观市场,对新闻摄影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高度重视新闻图片的时效性。这是构成新闻的硬标准。及时性与时效性是新闻摄影“形象价值”的时空要求所决定的。当社会步入市场经济时代,信息大量、迅速、可靠的传播,更成为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流动不仅疾速,而且有严格的时间坐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信息才会具备传递价值,有满足读者认识外界事物的效用。新闻图片在这方面有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特点。但如果仅仅满足报道时机和时效要求,新闻摄影还不足以具有夺人眼球的注目率。视觉文化的现实反映是大量的图片充斥媒介,同时形成的负面作用就是受众的接收状态渐趋麻木。新闻图片在主体表现上一旦缺乏视觉冲击力和刺激性,对受众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我们必须利用新闻摄影在报道新闻方面有独到的优势,运用技术手段,将现场拍成近景的细节展示、中景的形象描述以及全景的全方位报道来满足受众的视觉需求。还可以运用系列报道、追踪报道、对比报道等多种手法,将事件主题渲染得淋漓尽致,既有当前的现状,也有历史的回眸,还有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对新闻形象的真实再现,完成一记录历史和传承文化的功用。同时,新闻摄影在题材选择上的具有一定的广阔性,凡是能够通过图像很好表述的题材都可以被用来作图像展示。因而,我们不能将新闻内容的价值和新闻图片的价值简单地划等号,当然优秀的新闻摄影图片必然是两个价值标准的统一。
四、摄影与文字报道结合强化传播力
图像与文字共同构建了一个信息载体—新闻摄影报道,两大构成元素之间形成了互相依存、互为说明的紧密关系,通过图像的现场实证性、视觉冲击力为受众再现了新闻事件的真实面目,文字信息的补充说明填补了图像不能言说、无法叙述的内容。这种信息传播的方式吻合了当下受众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而在“读图时代”这一心理和习惯又被媒介反复强化,所以在媒介自身发展和受众的信息需求双重作用下,新闻摄影迎来了发展的契机。以报纸为例,如《东方早报》明确了使用图片新闻的三个要素:
1.说什么,是图片的内容评价原则,合格的图片必须符合报刊的新闻传播需要,有完整的信息传达。
2.怎么说,试图片的视觉评价原则,合格的图片必须符合报刊视觉个性要求,给受众愉快的视觉感受同时满足信息需求。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范文3
2012年5月28日下午的《手机报•晚报》首刊发送,每天有《早报》和《晚班》,周末为《周末版》。据笔者统计,每份手机报的信息含量到达每日11430字,可以大致计算出每个月的信息接受量为342900字。晚报的新闻栏目设置共14个,早报为16个,周末版或节日版为13个。三刊栏目设置上呈现晚报和周末版与早报新闻排列顺序趋同。经过三份手机报的细致分析,可得出《手机报》的大致特征:(1)遵循其它新闻媒介的内容排列的规律进行新闻排列:即区内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服务信息。(2)实现对的全方位社会关注与报道。与各级党报党媒相比较,时政新闻较少,纯商业传媒以贴近生活的报道为主,摆脱纸质报纸的严肃性,使手机报传播走向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满足了日益迫切的分众化需求。(3)虽然是手机报,但其深刻的报道已经逐渐凸显,引导受众对新闻深度和广度的关注和接受。(4)与读者的新闻互动在技术支持下已经得到实现,如“微内容”的刊登,对读者观点和声音的刊登,其传播已经达到了让言论发挥舆论引导的效果。(5)对民族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高原风情的报道占突出位置,如“新闻”“人文”等栏目对特色报道已经常态化。(6)对消费信息的刊载所取得的广告费,实现了“二次售卖”。如每期手机报的“生活消费”中对餐饮、汽车、购物、彩票信息的可取得较好的手机报盈利,有利于手机报实现市场化运营。同时,手机报定价和广告市场价格竞争力也很强。
2.《手机报》的缺陷分析
每一个新兴媒介在刚刚诞生之时,都面临着与生俱来的缺陷和不足,《手机报》也不能避免。现分析如下。从市场运营角度来看,《手机报》在早期的推介仍然不足,其传媒影响力尚未形成,尤其在农牧区的传播信息和农牧服务中小能发挥远未实现。从媒介技术来看,手机报的传播仅局限于以第一代彩信的形式传播,尚未实现基于JAVA技术平台的第二代手机报网页式保存和网络版的开发。这样导致手机报接收后占用大量的手机空间,删除手机报又导致无法实现历史查询。从新闻传播的分众角度来说,呈现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忽视了庞大的旅游市场的信息需求,一是对区外市场的传播还未成形。随着进藏旅游人数逐年增加和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了解的自然与人文特色,在近年形成了“旅游热”。接受简便、富有时效的手机报没有发挥其先天优势,以满足广阔的旅游传播市场所存在的巨大潜力。从新闻本体上看,虽然《手机报》的内容轻松化得到了认可,但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新闻的基本要素不够完整,表现在部分新闻要素的缺失,造成新闻失真现象的屡有发生。如2012年5月30日早报体育消息“获胜”中报道中国网球选手李娜在法国参加“法网”比赛,并以2:0击败对手,而李娜晋级几强、对手国际排名以及报到时间等重点内容均没有得到报道。(2)与受众互动话题与互动语言缺乏选择。话题设置对舆论引导意义不大。如所选话题引不起受众的“热议”;互动言论随意化,没有保持一定的舆论严肃性,影响了手机传媒的公共影响力。(3)缺少必要的舆论引导作用的评论性文章,这样限制了手机报的自身传媒水平。(4)公共服务信息不完整。如29日早报中一条公共信息“医院急需B型血救命”,虽然是一种广泛寻求社会帮助的服务信息,但此信息仅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对于重要信息哪家医院、献血地址、献血咨询电话等一概没有出现,至于此后几天对于是否有人献血,或者是否生命得到救助,都没有了下文,错过了一次宣传社会道德榜样的机会。
3.手机报促进新闻传播的发展建议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范文4
【关键词】 电视新闻;文字;画面;运用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画面、声音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的报道。作为电视新闻的两种传播符号,文字(转化为声音)和画面的复合叠加构成了电视新闻的丰富性。
一、电视新闻中画面与文字的关系
文字和画面在电视新闻中并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也不是谁为第一、谁为第二的排序问题,而是皆从属于同一创作主旨,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报道任务,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我们有必要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梳理。
1、文字搭建叙事框架
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不看电视画面,几乎听懂了全部电视新闻,相反,关掉声音能看明白的电视新闻恐怕只有很小一部分。[1]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电视新闻是以声音(文字)为主要传播手段的。
从形式上看,电视新闻的新闻事实似乎是靠“画外音”表达,可是电视新闻的“画外音”不只是断断续续的解说词,而是新闻要素齐全的完整叙述。一般来讲,在一条电视新闻中,文字主要以导播、解说词、同期声三者呈现,即能够体现在电视新闻文字稿上的内容。它能够在有限的新闻时长里,按一定的逻辑思维谋篇布局,搭建起叙事框架,完成对事件发展过程的讲述以及对有关事实的说明和介绍,还要发挥提炼新闻主旨的功能。
反观电视新闻画面,如果我们关掉声音,只借助画面来叙事,则画面本身所指对象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注定了新闻基本要素传递的不完整,必须借助文字来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大部分情况下,画面只能帮助观众把握新闻事实的现象,而不能把握其本质。
2、画面确保叙事真实
借助画面,电视实现了视觉的延伸,摄像机的镜头充当人的眼睛,眼见为实,人实现了对形象的直接感知。可以说,画面最大的功能就是真实再现新闻事实,比之声音与文字更能给人直观的真实感。而只有在真实的前提下,画面才能承担叙事功能,增强新闻的现场性、感染力,给人深刻的感受、印象和刺激。如果只是注重电视画面表现形式的追求,却不尊重新闻事实,那也就失去电视新闻之所以为新闻的全部意义。
3、文字与画面相辅相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条电视新闻中,文字和画面各司其职,可以达到两种传播符号的传播效果。但同时,画面情节的不完整性使得画面对文字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必须借助文字来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由于文字在本质上对特定场景、情节具有依附性,画面也是文字的逻辑基础,必须以画面为转移,以情境内涵为目的。所以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打个形象的比喻,文字好比是人体的骨架,支撑起人体的整个结构、框架,而画面则是血肉,使其更为真实、鲜活和生动。
二、如何实现文字与画面的功能最大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有效协调画面的具体性和文字的抽象性,使二者取长补短,有机融合,才能构建电视语言表情达意的智慧,真正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具体来说,为实现文字与画面的功能最大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前写好文字初稿
为了使自己的逻辑思维更清晰,创作意图更明确,在收集完人物、背景等相关资料后,实地采访拍摄前,我们可以写好文字初稿。初稿要能够体现新闻叙事的基本框架,交待新闻背景,并思考如何深化主题、挖掘思想,在清晰明确了一条电视新闻的发展脉络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拍摄画面。
提前打好文字初稿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自己心里有了清晰的思路,实地拍摄时就能找到明确的拍摄目标,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其次,节省时间,加快拍摄进程,也就能留下空余时间去观察现场环境,或许能够发现意外的素材,捕捉到精彩的镜头;最后,能够节省录像带,不必拍摄一些对叙事等无意义的画面,当然在拍摄完所需画面后,还要找合适的空镜头来填充画面。
2、把握意料之外的素材
基于已有文字稿雏形的条件,按要求到现场进行拍摄采访,顺利的话拿到的素材就可以剪辑成片。但有时现场会有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其故事性、戏剧性等比原有设想要强得多,或者能够在原有叙事结构基础上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时候千万不要错过用镜头记录下来。因为并不是每一次新闻拍摄都有意料之外的素材出现,如果刚巧碰到,只会是新闻记者的幸运。
3、增加画面的信息量
选择具有表意功能的画面,能够增加画面语言的叙事功能,也拓展了解说词的意义,扩大信息量。电视新闻的画面是证实电视新闻事实是否真实的客观依据,那么,真实从何而来?并不是你拍些大而空或细碎拖沓的画面就能体现的。当然,这么讲并不是说空镜头不重要,只是相比于信息量大的画面,空镜头的叙事功能就显得弱化了。
增加画面的信息量要注意两点:一是多选用那些叙事性强的镜头,能够让观众通过“看”新闻,大致“看”出新闻事实的原貌;二是少选用那些对叙事没多大帮助,还会使新闻显得冗长拖沓的镜头。
4、解说要恰到好处
画面着力于再现状态、交代环境、展示现场、描摹人物等内容,其最大的优点是形象,面对画面,再形象的描绘都是蹩脚的,所以解说首先要精炼、简洁,要注意归纳概括,即高度概括所报道的新闻,尤其是避免比喻和描述性语句在新闻稿中出现。
其次,解说词不能写得过满过长。如果稿子写得过满过长,就会削弱画面的作用,播音员不得不加快播音速度,观众又看又听必然分散注意力,收不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最后,解说的语言应该口语化,因为解说词是文字转化成声音进行传播,根据电视受众接收心理,解说词如果使用晦涩的词汇,倒装句等复杂的句子结构,会分散受众更多的注意力去倾听,花在新闻画面上的注意力就会少很多。
5、尽量用现场报道出彩
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中最受欢迎的形式,它能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现场性,在很大程度上达到声画相互映照的功效。首先,现场语言的运用,加强了真实感,防止了非现场报道中随意挪动画面而带给观众的“失实”现象。其次,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也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电视新闻声画关系的完美统一,可以形成节目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从而提高观众对新闻传播的参与性。
三、结语
画面是表现新闻思想的外在形式,新闻思想是构成电视新闻的内在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从内容与形式的这种辩证关系来看,电视新闻应努力做到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画面表现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信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共有的想法,也期待我们的电视新闻能够呈现深刻的新闻主旨和与之匹配的完美画面。
【注 释】
[1] 陈援.电视新闻的声与画.东南传播,2005.08.
【参考文献】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范文5
一、公共关系的涵义
早期的公共关系被认为是套交情,搞关系;讨好记者炒新闻;有利消息或遮掩事实摆平不利的报道等等。但现代的公共关系则发展为以与消费者(社会大众)沟通为导向,整合内外部资源,强化内外部管理功能,着重内外上下的双向沟通,与各界建立良好的关系,致力于提升企业良好的形象,预防危机的发生甚至化危机为转机,建立社会大众的信赖感和美誉度,促成整体品牌的提升和企业的成长。重视公共关系的企业皆拥有良好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不但外界对它的评价很高,内部员工的满意都也很高。
二、公共关系的六个基本要素
1、有目的的;
2、精心策划;
3、真诚表现;
4、公众利益;
5、双向沟通;
6、最高管理层决策。
三、公共关系的工作内容
1、政府关系
关注、收集有关政府决策的资讯;
与政府进行合作互惠的计划;
鼓励组织员工参与政府倡议的活动;
等等。
2、媒体关系
举行记者招待会;
安排公司高层人员与记者的访谈;
企业新闻稿的;
与新闻记者的紧密联系;
了解不同媒体的特性、新闻作业程序、发稿时间、主编等相关人员的背景等资讯;
等等。
3、消费者关系
消费者档案建立;
收集消费者建议和意见;
及时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
消费者咨询及回访;
等等。
4、员工关系
内部公告,内部通讯,内部小报、宣传小册等;
完善的制度、管理等手册;
研讨会、例会、晨会等;
员工培训;
员工竞赛活动;
文娱休闲活动;
等等。
5、股东关系(略)
6、金融关系(略)
7、社区关系
参加社区活动;
支持社区组织;
提供(产品)赞助;
组织员工参与社区服务;
主办庆典或特别活动;
关心社区建设,如认养绿地;
等等。
8、产品宣传
新产品展示会;
产品招商会;
发送产品样宣;
发行经销商通讯;
招待记者等参观工厂;
等等。
9、公关广告
企业广告:塑企业文化、风格、形象;
公益广告:表达企业对公益事业的关心;
公共焦点广告:针对社会焦点提出意见;
危机处理广告:针对危机发生后的解释和公告;
等等。
10、公益活动
慈善事业,兴教助学;
爱心捐赠,扶困济贫;
赞助文体活动、赛事;
参加环保等活动;
等等。
11、创造事件
掌握社会的脉动,善于运用社会大众关心的焦点或突发事件,透过公共关系的手法来创造事件,趁机造势。
12、危机管理(略)
由上所述,公共关系的工作包罗万象,工作的内容充满了高度的挑战。但是要做好公共关系并非单凭个人的能力、人际关系就可以达成的,还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以及有系统、有步骤的作业流程,才能发挥整体的功效。
公共关系的作业流程一般包括:研究调查、行动策划、传播宣导、效益评估等四个步骤。
在此笔者强调三点:
1、公共关系工作必须是以企业或个人的实际表现和真诚付出为基础的,若是企业本身不关心公益,仅以此作为幌子,其所推动的公共关系活动将不会得到善意的回报。
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范文6
【关键词】财经节目 网络媒体 网络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电视财经报道,如果有了网络同步实时传播,消息瞬时更新,内容充实深入,将会使财经新闻事件的传播效果更为理想,和受众的沟通反馈更为便捷。现如今,很多财经节目都和网络结合,比如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和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上海第一财经和一财网等。所以,电视财经节目如何要更好地利用网络,弥补电视媒体传播的局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网络媒体的特点
社会公众对网络新闻的需求是极大的,社会公众获取新闻的首选途径已经逐步从传统的纸质报刊和电台、电视台转向了新闻网站,由此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新闻市场,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完善、普及和融合,这个市场还将不断扩大。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6月,中国互联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了3600万人。而2010年4月6日,安徽网络电视台的正式开播,也正和眼下的传媒发展趋势相吻合。
具体来看,网络在传播新闻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首先,网络传播新闻时,可以同时调动受众的视觉、听觉,不仅可以像报纸一样实时的新闻图片、新闻文字内容,像广播一样向受众播送新闻,而且可以像电视一样播放活动的视频新闻。网络上的声音文件给网络媒体带来了勃勃生机,网站首页、各类新闻报道和flash作品的音效异彩纷呈。这样,网络媒体兼具书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几乎所有传播功能,实现多媒体传播。
其次,网络传播新闻时,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覆盖面非常广,只要在地球上有网络的地方,受众就可以上网浏览国内国际的新闻,这些新闻可以是当天的,也可以是多天前的,甚至可以是一年前的……网络将检索新闻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网络新闻也是利于保存的,只要会基本的电脑操作就可以保存感兴趣的新闻。
另外,网络传播新闻时,一个最为突出的优点是,使新闻的反馈机制真正成熟起来。受众在浏览完新闻后,只要在其后轻轻点一下鼠标,便可留言发表评论(读者意见),即使有的新闻在时没有设“读者评论”等类似的按钮,受众也可以通过发E-mail等简单的方式将意见反馈给新闻的媒体。这种快速的反馈机制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的。反馈机制的成熟在一定意义上说更有利于媒体根据反馈得来的信息进行业务方面的调整,从而更有效地传播新闻。
网络传播新闻时,其时效性也远远大于传统媒体。它以同步实时传输功能令其他传统媒体望尘莫及。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网络的信息方式是极为简洁的,无需通过常规化的有纸印刷、出版、发行及销售等过程,节约了大量的在途时间,几秒钟就可以完成一个签发,这使得网络传递新闻的速度大大强于传统媒介。
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网络在传播新闻方面,不仅吸纳了传统媒体的优点,而且还有自身独特的优点。网络传播是对现有的大众传播的发展。它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给平等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它也为受众行使自己的权利提供了可能,网络传播代表了大众传播的发展方向,因此也就备受人们青睐。
二、网络媒体对新闻时效性的拓展
网络技术平台作为信息载体的出现,并没有本质地改变新闻活动的内涵,它对“新闻”所包含的“事实”本身影响并不大,新闻仍然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报道。真实与新鲜是新闻的两块基石,是衡量一个事实有无新闻价值的主要依据。当具备了真实和新鲜两个基本要素之后,就可以从重要、显著、接近、趣味等多种要素作综合考虑,所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新闻价值就越高。这一新闻价值标准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也是不变的。网络传播没有改变新闻本身,新闻依旧需要职业记者去发现挖掘,依旧需要职业编辑的加工编排,依旧需要通过媒体传播到达信息接收者。网络新闻是指基于网络这种介质所传播的新闻,网络主要影响和改变的是新闻“事实”向外传播的传播渠道、传播速度、表现形式和接收方式。
1、即时传播、随时更新
网民对新闻网站的时效性要求一直很高。有调查显示,“‘您浏览网络新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选择‘追踪重大事件的最新动态’的网友占到87.30%”;“在题为‘您眼中网络好新闻的标准’的题目中,有53.3%的网友首选‘快速及时’”。提高时效性更重要的是打破过去印刷版的“张”的概念,改变过去更新内容一刀切的做法,对不同的新闻内容,根据事物的发展状况,进行不同频率的更新。网络记者大量使用了电子设备,在采访的同时完成编辑、,使新闻报道与新闻发生几乎可以同步,在时间上达到可即时、随时播报。新闻网站所独有的即时传播优势,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即时播出,能够把受众“未知、欲知”的新闻在第一时间传播出去,传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正是网络的这种新闻即时传播,无远弗届的特色奠定了网站的地位,使我们居住的星球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随着各种相关软、硬件技术设备的完善,网络传播速度还会进一步提高,时效性也会进一步加强。
从传统新闻学意义上说,及时性是对新闻报道追踪新闻事实的速率的度量。对于电子媒体来说,及时通常意味着刚才、当天;网络新闻时代的全时化新闻则达到以秒为单位快速,以分为单位高频度更新。如新华网在新闻标题的后面用括号表明消息的准确时间,一般都准确到秒。
快捷是时效性的精髓,这一特征在新闻网站中因滚动新闻板块、随时更新机制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滚动新闻具有更快更新(一般一分钟刷新一次),占用区域少(一行标题的宽度),短小(一句话新闻)的特点。滚动新闻是在第一时间里掌握事件发展动态最快捷的方式,它不按照内容来分先后、类别,仅仅以时间先后为序滚动,实现了对新闻的即时传播。随时更新的特点,使记者非常便于对新闻事件作连续报道。通常是将基本新闻事实上网,随后再进行跟踪报道,让网民随时关注事态的发展。
2、时效性观念的拓展
传统新闻观念十分强调新闻的“时效性”,今天该发而没有发的新闻,等到明天就成了所谓的“明日黄花”,而永远不能编发。过期的报纸无一例外地变成了“废旧报纸”,播出过的广播电视新闻也不易保存。但是网络新闻媒体似乎永远只有一份报纸,这份报纸没有边际,一切过时的新闻都不擦去,新的新闻一个劲地往上添加。于是,“明日黄花”依旧在这份报纸上。由于只有一份,也就没有所谓的废旧报纸。这样,网络新闻媒体的新闻时效性观念在传统新闻观念的基础上大大拓展:一方面要求新的“新闻”传递更快(即时传播);另一方面旧的“新闻”又不失去意义。浏览网页的受众不仅可以看到完整的新闻,而且能够了解新闻事件的进程,以及海内外政府、民众、专家学者、媒体的声音。在纵向上,各网站汇聚了所有曾经播发过的新闻信息;在横向上,它们或直接或通过协议从多种信息源获得多种多样的新闻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网站服务器上形成了“海量”的新闻信息,为满足受众需要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在财经网站方面,比较受网民关注的网站有东方财富网、和讯网、新浪和搜狐的财经网站点击率也是大众比较喜欢的网络财经媒体,2010年3月19日,东方财富网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更让人看到了财经网络在未来良好的发展趋势。
《财经特快》作为安徽电视台唯一的一档财经类节目,在保持现有的收视份额的前提下,利用网络来进一步扩大节目的影响力或许是一个有效而便捷的方式,尤其是财经报道,很多事件都是关注其背后的故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对安徽本地的财经消息和动态的报道,安徽电视台更具有其独特优势。尤其是财经新闻,由于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所以,它的传播特点一直是窄众传播,这一点,从《财经特快》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受众满意度就可窥一斑。但是,由于电视财经媒体的局限性,使得财经节目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但如果加上网络,通过多种手段和形式来表现,将会使受众能从更多的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和百姓生活联系紧密的经济事件,也将会使得财经消息的传播和报道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