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前沿知识汇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前沿知识汇总范文1
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与生物技术制药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阐述生物技术相关原理,更要强调制药学的相关内容,该课程的重点是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现代药学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现代药学专业与生物技术密切相连,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应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各种药物已超过150多种(不包括血液制品),全世界3亿多人从这些药物和疫苗中受益。近年来,传统的化学制药已经逐渐向新型的生物制药转变,而生物技术制药研究制药工业中所涉及的相关生物技术,成已为广大药学工作者关注并且发展成为一门新型学科。生物技术制药这门课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设的一门新的专业基础课,其对药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现代药学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知识的前沿性,把握生物技术知识的难点与重点,尤其要让学生透彻理解生物技术与药学之间的密切关联。
生物技术制药教学内容改革初步探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生命科学知识爆炸式的增长,生物技术制药的内容也在不断翻新,教科书的内容不断增加,因此在讲授相关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不断更新、变革,加速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药学相关学科知识生物技术制药最终目的是通过生物学方法获取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其主要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抗体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为基础,其中涉及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生物学科以及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药学学科。因此,在讲授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时,要不断更新药学相关学科与生物技术的密切联系,以及与生物技术制药相关的药学学科的内容与应用。笔者每年在讲授基因工程制药时,每次都强调最新的药剂学、药理学等药学学科知识在基因工程药物的特点、原理及应用,并且每次都增加一些新的基因工程药物及其治疗的新出现的疾病,让每届学生都能及时掌握与药学相关的新知识。2.2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最新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生物技术制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教材一般是2-3年更换一次,因此仅依靠教材很难及时把最新的生物技术制药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生物技术制药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与能力,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每次讲课都通过制作PowerPoint向同学们讲解最新的生物技术制药知识。比如2007年讲授基因芯片技术在药学的应用,2008年讲授转基因药物,2009年讲授基因条形码可视化筛选药物靶标技术等。在教学中及时更新生物技术学科前沿进展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发展迅猛,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知识引入教学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在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技术制药》为教材的基础上,每年都查阅最新文献便于扩展补充生物技术学科的最新前沿进展。如在教学内容中补充了转基因动物植物制药、基因芯片筛选药物靶点、生物信息学、药物基因组学、药学蛋白质组学等。通过在教学中对新知识的不断补充,让学生及时了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前沿,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方法改革初步探讨
生物技术制药行业发展迅速,因此教育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药学专业特点,对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理论课:签字式教学法、PBL教学法及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签字式教学法,即教师给每位学生一张项目签字单,把要讲的课程分成按教学大纲的内容分成若干个片段,每个片段都有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要掌握或要理解的知识点,学生自己找时间地点进行学习[3]。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首先以学生对该课程的某些教学难点提出问题,老师则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4]。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将现代临床微生物学中的某些难懂的、抽象的教学内容以图形、表格、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笔者在2006届药学学生中,尝试了将这三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方法。首先采用签字式教学法,把签字单及教学大纲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同时每隔一段时间检查签字单。当学期过半时,通过班长,让学生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我们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然后集中3节课把学生有问题的知识点侧重讲解,同时把难以理解的地方全部做成多媒体,让学生通过图片、图形、表格、动画、视频等加深理解知识,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研讨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再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追踪,及时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在最后的考核中,学生总体成绩相比2005届略有提升,高分学生数量减少,但大部分学生都集中在70-80分数段,而且不及格学生明显少于2005届学生,同时学生的反馈很好,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很牢固。说明这种方法利用学生对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的理解,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验课:启发互动式实验教学及推行开放型实验室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涉及大量的相关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实验,但是生物技术制药实验课教学时间太少,开放时间非常有限,因此药学学生对生物技术不能熟练掌握。而实验教学是生物技术学科培养学生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不仅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术操作水平,而且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的平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笔者在实验课上引进了启发式互动教学并在实验原理讲解中加入多媒体课件。启发式互动教学就是在实验课通过不断提问,让学生了解该实验的原理及过程。比如在讲解琼脂糖凝胶电泳时,笔者会提问为什么DNA会跑出不同的条带?为什么电压是影响因素?是不是电压越高越好?把学生引向该实验的原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实验技术。同时在讲解实验原理是时,通过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用图片、Flas等展示出来,使生物技术制药的实验教学更具直观性和形象性,可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在介绍蓝白筛选技术时,通过播放Flas,加深学生对此知识及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在每一次实验结束后,还要组织学生集体进行实验总结,让每位学生讲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遇到的问题以及经验教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实验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收到更好的成效。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开放型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环节的新形式,目前已成为我国高校实验室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5]。开放型实验室就是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同时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或者生物技术含量高的实验,比如基因芯片等技术。学生通过开展这些实验项目,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不错的综合教学效果。虽然开放型实验室由于条件的一些限制,具体实行起来会有一些困难,随着教学条件、实验条件的逐步改善,并且对现代微生物学重视程度的加深,开放型实验室教学必将在所有院校施行起来。
生物前沿知识汇总范文2
[关键词]生态学 教学模式 科研课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247-01
生态学是生物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涉及多学科领域,而且实践性较强。生态学教学改革中,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引入科研动态介绍、开展专题讲座,[1]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科研讲座是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与未来从事科研工作的起点和重要基础,是培育和发展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与提高科研意识的有效途径。[2]系统讲授与专题分析相结合,使学生及时地了解到相关的专业方向,并较快进入本学科的前沿发展领域。[3]生态学课程中应该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4]教师课余与学生交流,组织开展生态学热点专题讨论,引导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或科研活动等,促使学生专业创新与团队合作意识的增强。[5]
本文探讨教研结合模式中科研专题的设计,分析各专题的内容,评价学生的信息反馈,促进教学与科研模式的不断改善,以提高生态学的教学质量,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定参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植物的富集作用”专题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设专题“植物的富集作用”(15分钟)。首先提出超富集植物的定义,介绍超富集植物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机理。超富集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蜈蚣草、紫花苜蓿、芥菜、凤眼莲以及转基因植物花椰菜等。同时指出超富集植物应用上的局限性。专题结束后,让同学们开展自由讨论。学生对这方面内容比较感兴趣,结合自己熟悉的植物踊跃发言,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植物化感作用及应用”专题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中设“植物化感作用及应用”专题(30分钟)。首先提出植物化感作用的定义,介绍化感作用的物质、排出分泌物的途径以及影响分泌物效果的因素,还介绍了植物化感作用的实际应用意义。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汇总,重点分析百合、菖蒲、夹竹桃、美人蕉、桉树和杉树以及百里香等的化感作用,突出这些植物化感作用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专题结束后,让同学们进行总结和评价。学生提出建议,认为本次专题讲述内容详细,但是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如果由教师提供文献资料、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讨论和总结,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专题
第五章《生态系统生态学》中设“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专题(15分钟)。由教师对“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能量归还量初步研究”“滨江湿地植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与稳定性分析”和“长春南湖水生生态系统的能流特征”等文献进行概述,讲授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方法。专题结束后,学生反映讲授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记忆。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此类专题的讲授,要结合专题内容播放相关的视频材料,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害虫的生物防治”专题
第六章《应用生态学》中设“害虫的生物防治”专题(20分钟)。首先,介绍害虫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包括:人工繁殖散放天敌(赤眼蜂)、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利用植物杀虫剂和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等。重点介绍植物杀虫剂中印楝素的应用。最后介绍国际上应用比较成熟的基本防治方法:群集诱捕法、迷向法等,提出利用信息素防治害虫的优势。学生反映本专题讲授内容难度适中,加上专题中设计了大量彩色图片,能够吸引学生兴趣,课堂反映效果良好。
通过科研专题的应用,结合学生对专题的反馈,认为在专题讲授上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1)对于文献量较大、内容抽象的科研专题,可以结合图片、视频材料进行讲授。同时,在讲授前给出相关文献的目录,让学生提前检索文献、准备材料资料,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发言和讨论;(2)文献量较小、内容难易适当的科研专题,教师在专题讲授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方明,田立娟,李修平,等.生物科学专业生态学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9,35:836,846.
[2]许宏.浅析科研讲座对医学生的几点重要性[J].医学信息学,2008,21(6):805-807.
[3]王光军,田大伦,闫文德,等.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29-133.
生物前沿知识汇总范文3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促进人才成长提高
举办广西南宁市第二届学术年会。学术年会上,南宁市科协邀请了东盟工程科技院两位院士、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研究员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作特邀报告,并向全市广泛征集论文,评选出优秀论文结集出版;年会还安排海外专家到本地企业走访,突出年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共吸引了11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交流发言30多人次,评出优秀论文39篇。
广泛推广宣传萃智理论创新方法。在广西南宁市科协的积极引导下,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在全区率先导入创新方法,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甘蔗收割机等系列农机新产品,并获得6项发明专利。研发的甘蔗机械产品填补了全国甘蔗机械产品的空白,被列为国家萃智理论成功案例;联合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举办萃智理论创新方法讲座,园区企业技术主管和技术人员100多人参与学习;联合广西科协在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举办“萃智理论创新方法”研讨会。
开展乡土人才科技培训。广西南宁市科协邀请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陈明才传授马铃薯冬季种植管理技术及相关产品营销信息,广西田园生化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研发经理介绍了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新技术及新产品。来自各县区农技协负责人及协会会员、乡土人才约100人参加培训。
搭建人才“评价平台”帮助人才脱颖而出
开展市青年科技奖评选,通过评比鼓励造就一批进入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评比。2012年全市共开展“讲、比”活动企事业单位42家,参与活动的科技工作者1.8万人次,活动立项510项,收到合理化建议1210条;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经评审,3个农技协,1个科普示范基地,2个科普带头人获2012年度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搭建人才“展示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
建成广西南宁市第二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国工程院吴孔明院士、袁慧珠等五名专家成为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进站院士专家,与企业进行“高工效农药及施用技术”合作。
支持一批创新意识强、示范效应好的学会项目开展。经评审,广西南宁市科协共支持市作物学会、市中医学会等开展的《籼型三系超级杂交稻新品种特优582试验示范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31个项目。
组织科普专家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科协系统组织专家进农村、进社区132场,共邀请50多名专家参与科普活动。
生物前沿知识汇总范文4
引言
化学课程是以实验为其基石,实验是学习化学课程的精髓,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自行实践的动力来源。化学实验课程是能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型骨干、能完善自我人格的修养的科目。但是,一些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没有对化学实验课程做到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使化学课程在教授和学习工程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与不足。为了完善教育制度,迎合社会市场的需要,高职院校对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高职院校化学实验课程的作用
学习化学实验课程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化学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充足的预习工作,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结束后,学生要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撰写报告。并将实验器材仔细洗净,小心放好,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有利于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做实验时,往往需要同学之间的分工协作――记录数据,观察反应,填写结果等。化学实验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有利于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看待问题时能更深入地思考。化学实验把枯燥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同时又在这一层表象下显示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学实验在于不断的动手尝试,把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行动。
二、当前高职院校化学实验课程现状与主要问题
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课程情况不容乐观。首先是实验器材的老旧。受实验经费的影响,大批实验器材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差错。同时,实验的内容也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大部分还停滞在几十年前的水平,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要。然后,老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化学实验课程。老师是相应地走个程序,流于形式化,按照书本的条条款款进行逐一讲解,缺乏新意。而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又不够高,对于已经知道的理论结果没有热情再动手去实践操作。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考查方式过于单一,依靠出勤情况和实验报告给分。导致一些学生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没有做到真正的思考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关系。
三、高职院校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策略
1.更新化学实验内容,增加工业生产元素
化学实验一样讲求时代性。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课程更应该和当下高职学生的所学内容相匹配,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当代的科流保持一致,努力走在科学技术的前沿。另外,化学实验内容也要具有实用性,能真正的用于实处,对于解决现实生活的困难能有所帮助。在生物化学制药领域,在分辨有毒有害气体方面,在处理易燃易爆物品的时候,化学实验体现了它的职业价值实用性。
2.建立实验档案,实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
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比如,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个实验档案,每位同学以周记的形式记录所做的每一个化学实验的流程,包括实验的课前预习效果,实验的设计理念,实验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实验的结果是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猜想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每周都要上交老师考查,最后到期末汇总并返还给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一学期的努力的劳动成果,又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明白了学习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学分,是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
3.走化学实验素质教育之路
转变实验模式,改革传统的先学习理论知识,得出理论结果之后,再进行实验验证的步骤。把实验目的从检验理论知识正确性转变为以学生探究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果为主。因此,应该以学生作为主体,以探究实验反应和结果为核心,以老师为指导,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来感悟实验过程。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老师只是辅助作用,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恰当地点拨学生的实验错误,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去反思总结。当然,也可不仅仅只局限于书本的实验,老师可给出更多的实验选项,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4.加强实训教学,建立实训基地
为保证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分组分批学习,要求学生能正确并且熟练运用化学仪器。在教学过程中,建议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显得直观清晰。
实训基地的建立有助于对学生的技能,岗前素质的培训。实训基地的不断完善,让每位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练习,让学生以后能更好地融入工作岗位。
生物前沿知识汇总范文5
[关键词]医学教育;生物化学;创新路径
在医学教育教学中,生物化学是一本最基本的医学必修课程,其内容涉及到了人体的生物化学作用,以及各疾病的生物化学反应相关问题。其相关联性,对于理性相互联系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为满足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渗透作用,并依据生物化学学科的应用规范进行改良,就成为其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目的。在实施教学路径创新过程中,应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改革:
一、试验内容应与社会前沿相联系
在现代医学教育教学中,生物化学试验课程是专门针对于医学院所设置的专业类基础实验课。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课程的教学中,课时短、动手操作少、与社会前沿医学挂钩少等问题,是导致其学生无法掌握优秀操作技术的根本因素。因此在进行教学路径的革新创建过程中,应当结合社会医学前沿,并增加学期内的学习课时,让学生能够多动手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创建。
在进行现代的课程教育模式创新改革上,其创新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对教学实验课程的有效性,为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在人员的高素质培训上,通过技术上的时间能力操作创新,从而更好地保障了实践性人才的培养。
二、强化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的落实
在医学教学中,试验动手能力是教学的根本所在。动手试验需要设备材料,如学校设备不充足,就可能导致教学无法进展。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制度的改良中,需要加强对试验室设备的管理制度的落实。
在进行设备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实际试验需求进行管理,并对实际操作的管理以及使用行为进行有效的设施管理落实。如在显微镜、离心机等仪器设备的存放管理上,对整体设施的存取上都要有制度落实,以确保在实际调用试验时,能够在保证试验需求的同时,也能够保护好设备的性能安全。
根据学校的试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试验室空间得到了扩展,极大地促进了原有资料系统的合理筹建,依据不同面积环境下的预备管理,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在试验技术平台的科学化建设。在进行试验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注意课程的推广性及实用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学习到更优质的应用技能。
三、落实考核评分制度
根据实际的课程需求进行生物试验目的的科研,并通过生物化学成绩的有效探究,从而实现对试验考查效果的判断。通过实验报告、日常总结报告、试验操作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成绩汇总,从而完成对学生成绩上的最终考核。
为满足现代生物化学教学的改革创新,应加强对试验操作上的应用管理,通过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定教育建设,从而完善对学生潜力开发措施的应用建设。在教育路径的创新过程中,应了解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并通过对情感态度策略的方向调整上,完成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励。教学制度的核心反馈中,通过相应的信息测验,从而实现对考试内容的有效创建,与此同时,通过全面进度的有效创建,实现对试验室档案记录制度的创建。
于此同时,考核制度应以试验操作考核作为最终的应用目的,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对整体成绩的合理考核。考核中,应让学生明白考核制度的整体管理特征,以实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全面认识进行带动,从而完善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
通过实践证明,在应用新教学机制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机制环境下的升华教学实验课程,其重要性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依照试验的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科学性的思维教育,让学生更具备有效的发散性思维,并以此来强化个体的操作能力。
四、以考核制度结果作为创新路径改造的依据
在进行教育路径的创新领域内,应以考核制度的结果来作为最终的调节机制。课程调节以及试验的制备设置,都应以考核结果以及社会现行教育环境下的各层次问题进行调整。为满足实践工作的应用,就教学质量的提升问题上,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以通过洞察观察能力实现对理论学习能力的实际操作应用,从而完善对整体教学制度的改革落实。
在教学制度的改进中,应以发挥学生个人实践能力为主,并通过实验课考查结果进行成绩评论。如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理论与试验操作步骤的详细讲解。当实验时,学生应一边试验一边记录,以确保在操作中的各个步骤符合试验要求。从现有的教育模式来看,我国在考核制度上,医学界还没有一套有效的改良策略,而实践操作在医疗体系的实际操作作用,都明显高于其它职业。
对于创新路径的改造行为,应做好详细的分类,并通过实验提醒以确保学生对思路的明确。在这一行为的教育建设中,我们通过对课程教育制度的改良应用,从而实现对整体教学制度的有效改良,并以此作为创作教育模式的改革动力,从根本上成为路径改革的最终行为准则。
如在进行透析手术的穿刺治疗中,由于此操作属于技术性的具体操作,如不能够具有相应的实践熟练度,那么即便理论知识再精通,那么在实际的操作上,也难以得到良好的表现。做好实践考核,既是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技术指导,同时也是为医疗体系做出相应的贡献,为后续的就业提供优良的技能保障,也为就诊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资源。
五、教学路径创新的展望
从现代教学模式的形式来看,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制度改革,在于创新的思维与科学研究能力上的培养。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来看,这一领域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这也是导致我国现行医学成绩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科研环境以后,即可极大地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这一形式改良过去学生只懂理论知识,而不懂课程实践的困境。学校从教育上完成对操作技术上的改良,同时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策略进行创新模式上的有效调整,并通过教学策略上的完善深化,为我国的医疗体系提供更加全面的医学经营人才。
从我国现代医疗改革以及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形式来看,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在医学方面的研究将得到更深远的推广,其成绩也将满足我国的社会需求,同时也能够得到世界的认可。
通过对近年来的生物化学教育情况调研可以得知,新的教学机制管理,是确保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生物化学实用性的根本所在。在试验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实现对教学传统内容上改革。在实施新教学路径改善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实际需求进行课程调整,通过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其对技能熟练的掌握,以实际的操作能力作为主要的改革目标,从而达到对学生动手能力上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晓林,李晓梅,陆艳娟等.独立开设八年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课[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8):1534-1535.
[2]曲成刚,李晓梅,陆艳娟等.多站式考试在生物化学实验课考试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526-1527.
[3]张利芳,韩丽红,邢少姬等.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2012,(11):42-43.
生物前沿知识汇总范文6
1药物警戒的定义和范围
药物警戒是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药品不良反应(ADR)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1〕。药物警戒起源于ADR监测,但是与ADR相比,对象和范围更加广泛和全面,还包含了错误用药、药物滥用、假劣药品等药害事件;研究对象扩展到草药、传统药物和辅助用药、血液制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疫苗等方面。监测方法也不仅仅局限于自愿报告、集中监测、处方事件监测等,还包括主动监测、比较观察性研究、临床试验和其他研究。
2药物警戒的重要性和优势性
2.1国家重视2004年出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2〕明确了各级监管部门及监测技术机构的职责及报告主体的责任,《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3〕要求医疗机构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对所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实行评价与控制管理,必要时可以采取责令修改药品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措施;对不良反应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可撤销该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2.2医院开展药物警戒的天然优势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供应目录品种和规格的要求是:500~800床位医院,西药1000个品规,中成药200个品规;800床位以上医院,西药1200个品规,中成药300个品规。其中国家基本药物应60%,目录外临时用药不得超过总品种5%。医院处于临床用药的前沿,药品种类多,使用量大,医院不仅能有效掌控药物已知的ADR,同时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药物未知、非预期的ADR,如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氯霉素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甲基多巴易致溶血性贫血、普萘洛尔引起硬化性腹膜炎、他汀类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等。上述这些来自医院一线的药物警戒信息,及早预防和控制了ADR的发生与蔓延,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可见,医院及时收集ADR报告并进行评价,对于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合理尤为重要。
2.3医院在药物警戒工作中发挥的主导作用我国2008年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ADR数量达502份,已超出WHO的200~400份/每百万人的要求。2006~2008年,ADR报告数量分别为369000、546900、653087例,年均以18%以上的速度连年增长。其中,医疗机构报告比例分别为92.15%、91.00%、89.00%。可见,医疗机构已经成为ADR监测的主要报告来源和信号来源,同时也是ADR发现和防治的主要机构。并且,医院可开展大规模的药物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临床多中心药品再评价研究,探讨ADR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机制,进行理论与方法创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指导,保障用药安全〔4〕。近10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马兜铃酸、卡介苗多糖核酸、亮菌甲素注射剂、克林霉素磷酸酯等不良事件,给个人、单位和国家造成了严重危害。这些备受关注的药源性事件,50%以上是在临床用药实践中由医师、药师和护士及时发现〔5〕。
3警戒的实践
3.1建立三级监测网将各科室医师、护士设置为第一级,因为医师和护士处于临床工作第一线,具有发现ADR的天然优势。特别是临床护士,因为与病人的接触相对更多,发现ADR的几率更大,因此,护士是收集ADR的第一关键人。但根据目前工作的情形看,仍存在漏报率高、信息收集不完全、报表填写质量不高等问题。且有关调查也显示,临床工作人员存在不良反应认知不高;施治用药时仅考虑疗效,忽略ADR的现象〔6〕。其原因与工作繁忙、ADR知识专项培训不足、害怕ADR上报会招致医疗纠纷等不无关系。因此,医院决定委托药剂科的临床药师轮流为各科室临床医师、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并在这一过程中,向他们介绍及时汇报ADR,找出事件发生原因,辨别是否属于医院管理问题或药品本身原因,理清事件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从根本上,打消他们对医疗事故的担忧。
第二级设置为药剂科室的临床药师。具体措施为,临床药师每2d深入临床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汇总近期发生的ADR,上报到第三级的专家委员会进行讨论。临床药师定期汇总本院近期内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信息向院内通报,同时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同门诊处方分析结果、病房抗生素使用情况,总结成药讯发放给全院各个科室,多渠道、全方位地促使临床医师了解院内药品使用情况及注意事项,避免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药品。此外,临床药师还就各个病区的用药情况、病原菌耐药情况,不定期与临床医务人员进行沟通,使之及时掌握院内感染的最新动态,避免药品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继续蔓延。第三级成立药事专家委员会,由药剂科主任牵头,选择心血管科、大内科主任等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家讨论会。通过讨论,确定近期临床医师药物警戒知识宣教的主题和重点;分析最近出现的ADR,并对可改进的工作策略进行总结,促进临床工作的改进。如本院曾收到2例因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而引起局部皮疹的ADR报告。经过相关情况调查和专家委员会讨论后,怀疑是由于当时护士调节的滴速(89滴/min)过快所致。因此,要求药剂科药讯给临床各科室,建议临床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时注意将滴速控制在70滴/min以内。此后药剂科没有再收到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因滴速过快导致的局部皮疹。
3.2建立奖惩制度建立奖惩制度是为了鼓励广大医务人员上报ADR,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报告的自觉性。由药剂科每季度及时公布ADR统计报表,对ADR报告工作做得较好的科室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考虑到连续半年没有发生1例不良事件比较少见,因此,对连续两个季度均为零报告的科室给予告知和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