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经济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经济与管理

环境经济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循环经济;旅游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3日

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具体就旅游业而言,循环经济的理论思想非常切合旅游的实践属性和发展要求,在旅游业内积极有效地发展循环经济,综合体现了科学发展我国旅游业、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论述生态经济时提出的,它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而言。它要求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将清洁生产、生态设计、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体,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使经济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使物质和能量能够在不断进行的循环和流动中得到充分、合理和持久地利用。简言之,它追求的是一种高效益、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

二、我国旅游经济管理问题分析

(一)相应法规体系及监督机制不健全。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迅速,而旅游法规建设严重不适应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现代旅游企业制度和现代旅游行业组织还没有建立,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管理机制。由于旅游经济管理涉及到旅游、财政、物价、公安、交通、文化、劳动和卫生等政府职能部门,具有综合性,要求必须通过政府牵头、部门联合行动,但是目前我国的旅游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的职能任务不明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职权相对比较薄弱,职业素养高低不同,难以形成强大的旅游经济管理合力,也就难以对旅游行业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旅游经费投入侧重不合理。旅游产业囊括了吃、住、行、旅、购、娱六大要素。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少,财政相对困难,这就间接造成了对旅游设施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建全,导致天然优良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闲置。由于旅游服务设施只有少量投资,导致旅游服务和设施不配套与落后,这就造成了花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开发的旅游资源却没有实现有效的利用。旅游景区主要通道的道路周边绿化程度低,连接游览景区的道路和景区内游览通道的建设落后,污水、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薄弱,这些都制约了旅游经济管理的高效运作。

(三)重开发、轻保护现象严重。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各种旅游经营者急功近利的盲目开发活动和游人不当的旅游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违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不仅在资源开发之初不考虑环境和资源问题,在某个已经开发的资源遭到破坏后也没有及时进行保护和弥补,致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完全破坏。这种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完全是鼠目寸光的行为,更谈不上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了。为保护而保护的纯事后行为也经常发生,即在开发旅游资源之初完全没有考虑3R原则,当造成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后果时才意识到保护,后果是以资源的破坏和高额的治理费用为代价。

(四)旅游产品不精致、无特色。产品供需错位是现在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旅游景区的产品往往没有特色,沿用的是以往的主体和方案,不能进行个性化产品设计,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导致游客数量的逐渐减少,难以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些旅游景区尤其是主题公园试图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新颖的体验,但由于缺乏独特性设计、游客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客源随之慢慢萎缩。另外,旅游产品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行业的高失败率。

(五)景区超限量接待现象严重。可持续旅游的首要标志是旅游开发与环境的协调。因此,作为旅游环境系统与旅游的环境承载力,应成为判断旅游业是否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旅游产品和大众旅游需求之间的矛盾凸现,旅游供给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许多旅游景区并没有对旅游区的承载能力进行科学的考查,特定的时期旅游景区人满为患,严重超出了环境的承载力,不但导致旅游资源破坏和退化,而且还会引起生态系统失衡和环境质量恶化。

三、循环经济视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创新

(一)系统观创新。旅游业是一个综合集成式的复合系统,不仅涉及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及相关产业,还涉及旅游管理者、开发经营者、当地社区、当地居民、旅游者等的行为,也涉及到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科技等自然与人文要素,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起系统控制、系统优化的系统观。循环经济观要求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从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牢固树立大旅游观、大资源观、大开发观、大发展观。必须从大局出发整合好旅游资源,用品牌景区、景点带动周边的旅游景点发展。通过社会化投入和市场运作,实现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增强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要对旅游发展未来状态进行科学的设想、设计,使旅游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二)经济观创新。旅游循环经济要按照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文化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充分发挥知识经济、体验经济、技术经济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环境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充分考虑旅游资源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社区承载力、旅游者心理承载力等旅游承载力体系,以保证旅游业科学、有效地发展。要做到旅游区域管理与环境容量相结合,既满足游客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旅游需求,又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这是旅游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以免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利用,实现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不能有效地控制游客数量,就可能发生游客过分拥挤、破坏生物栖息环境和天然植被的局面。

(三)环境伦理观创新。旅游循环经济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树立新的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的核心,是建立真正平等、公正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和谐发展与共存共荣。应认识到人类应与自然保持和谐相处、协调进化的关系,人以外其他生物、物种、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界所有的存在物具有其内在价值,生态系统和自然界还有其系统价值,有继续存在下去的权利;人类作为自然界进化的最高产物,对其他生命和生命支持系统负有伦理责任。实施旅游循环经济应培养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育环境的伦理情操,并将环境伦理运用于节约资源、生态恢复、环境整治、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绿色消费、护育自然等之中。遵循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尽量开发不影响或少影响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特别要根据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不同类型来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

(四)生产观创新。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其“3R”原则要求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采用清洁生产、节能生产、节约型生产、再生型生产、绿色生产等生产发展形式,树立起新的生产发展观。在旅游开发建设和产品设计过程中,在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置过程中,均要遵循生态系统平衡原理,按生物链发展要求,采用新的生产发展观来运行,以求经济、社会、生态的统筹和谐发展。在生产中尽可能利用高科技,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加快推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14001的实施,以“绿色采购”、“绿色服务”和“绿色消费”理念引导企业组织的发展方向,促进各类组织节能降耗、减轻污染、提高效益。

(五)消费观创新。旅游循环经济要求人们改变消费观念,提倡旅游的精神文化消费、适度的物质消费,尽力做到消费文明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提倡合理、健康、有限量的消费行为,努力使旅游消费行为不破坏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旅游绿色消费要求以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促进一次性产品和包装容器的再利用。完善“产、学、研、官、民”的合作体制、产品的标示制度,鼓励公众购买旅游循环经济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确定购买旅游循环经济产品的法定比例,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等。“3R”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改善要求以政府和企业为主体,鼓励支持政府、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加强社区参与,促使全社会关注旅游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宣传教育体系创新。宣传教育具有信息传递、舆论导向和监督、规范公共行为和普及知识的功能,是实现公众参与的前提。旅游循环经济需要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树立旅游循环经济的理念,才能使政府、企业和社区公众提高对规划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并将有关规定落到实处。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各种文学艺术等多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普及循环经济理念,加强舆论监督;将生态环境、循环经济的科学原理等基础知识列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循环经济法制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使社会各阶层人群了解并认可旅游循环经济,在旅游区建立各种标识系统或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等,引导游客进行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等。

四、结论

循环经济是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而采取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面对旅游业现存的种种弊端,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适合我国的国情,也是构建环境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旅游循环经济制度建设是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增强国家旅游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世界环境,2000.3.

[2]王华.我国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06.11.

环境经济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经济手段;环境会计;环境成本;环境权益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地开采、使用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长期的污染和自然资源开采已经人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现实和潜在的灾难性后果。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对环境的掠夺和破坏,意识到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保护换进过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正确的选择。如今一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和绿色化运动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2.环境问题的现状

2.1世界的环境问题

当人类的工业革命取得重大胜利时,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已经加快进展,特别是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而不断蔓延,形成了大面积乃至全球性的公害。西方国家首先步入工业化进程,最早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繁荣,也最早品尝到工业化带来的苦果。在工业发到国家,本世纪50-60年代开始,“公害事件”层出不穷,导致成千上万人生病。

2.2中国的环境问题

如果说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已经到了发人深省的地步的话,那么中国的情况可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在我国,环境污染已经远远超出了环境容量。在资源使用率方面,我过资源浪费极大,单位能耗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然而这不是最令人担忧的。整个社会群体环保、节能降耗意思的缺失和相应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本来就很严峻的形式持续恶化。

3.用经济的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3.1必要性

首先污染的治理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就是说,必须形成以治理污染为自己经营内容的治污企业,由于这些企业承担治理污染的任务,这些治污企业在治理污染中获得自己的企业利润。其次,一般的企业也应该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承担自己的责任。企业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源头,而政府的行政手段是对自己出现问题的处理办法。因此,在污染的治理中,政府的职责是制定法规及治污标准,并监督确保社会经济向循环型社会发展。

3.2国际上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手段

(1)押金: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啤酒和饮料瓶的回收工作,大都采用押金或退款制度,效果良好,而且不难管理。并且许多国家,挪威和瑞典已经建立了废旧汽车押金或退款制度。

(2)排污交易许可证:美国是排污交易制度的发源地,该制度在美国已应用于大气和水污染控制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在美国排污交易许可证计划开始实施的同时,德国实行了空气排污交易计划。

(3)加收补助金:芬兰提出对回收的破旧车辆、其他废金属、纸、玻璃和废旧织物实行铁路货运折扣。在荷兰,有10~15%的市政府对报纸收购者确保最低的固定收购价,以稳定收购业务,因为回收公司随时可能推出变化不定的价格。

(4)环境税:用税收的手段所征得的与环境有关的税金也脚“绿色税收”。“绿色税收”在当今世界上已收到相当普遍的认可和重视。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使用的收费制度中,其绝大部分都是以税收增加为其基本动力的,有些刺激手段收效是很明显的。

3.环境会计研究

3.1建立环境会计的要求与目标

3.1.1建立环境会计的要求

目前的中国,在相当多的行业中,既有高科技水平、现进管理水平的大规模企业,又有较低级的、各方面制度不完善、技术含量较低的小规模企业,且数量众多,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在账户设计上既简单又可行,又能突出重点的环境会计。建立环境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对外财务报表使用者所要求的数据和企业内部环境资源管理控制的数据。因此所需要的是计量总污染物排放量的体系,这就需要环境会计要将相关因素都考虑在内,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框架。

披露环境会计报表的目的只要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和公众,这就需要在环境会计报表中不仅要 反应污染引起的已发证的财务影响,还要披露总体的环境影响和未来由于环境问题可能带来的潜在负倩,使投资者更全面的评估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在有的观点中,环境问题被等同于污染问题,但我们要研究的是有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既然不是治理污染会计,而是环境会计,考虑的就应该是总体环境问题。既要包括污染方面,又要包括资源使用率方面。这样才能考虑全面的环境问题,才能得出综合的社会效益。

3.1.2建立环境会计的目标

环境保护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如果单从环境角度考虑,公司所要达到的目标理所当然是零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零排放。对一个生产企业来说达到污染零排放存在一种可能性。零资源、能源消耗则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在必须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如果用这个目标来衡量一个公司的环境会计状况,那就太苛刻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吧包括两点意思:一是人类需求,它包括各种环境、能源的需求;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因此,我认为环境会计目标应该以现阶段技术下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满足环境和经济发展两方面的需求。

3.2环境会计的基本原则

(1)传统会计原则:传统会计原则包括三类:

①用于从总体上指导会计信息的原则;

②用于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

③作为上述一般原则因该用中的约束条件的修订性惯例。这些诶传统会计原则在环境会计中基本都是可以继续应用的,但第二类中的一些原则,如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由于环境资本,环境权益与现实的经济资本、经济权益有本质的差别所以在处理环境账户时要谨慎地使用这些原则。

(2)社会性与法规性:企业在处理环境问题是要以环境保护主体的身份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考虑社会效益,在对外提供信息时要考虑使用人群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和信息形式。政府因该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依靠公司在法律法规规范下自主运行所带来的经济手段来达到调节环境问题的目的。

(3)以技术标准和实际测量为主要依据:在计量有关环境的财务数据时,要考虑财务工作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采用技术标准和实际测量相结合的办法。对于管理水平先进,生产企业集中的行业要以实际测量为主要依据;对于规模小,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落后,企业数量多的行业要以产品生产的技术标准为主要依据。可以比照企业增值税种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方法确定相关的标准。

3.3环境会计的实务方法

(1)已有账户中涉及的环境因素: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有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无形资产主要涉及由于环境问题所引起的商誉增减,但由于很难计算商誉,也不影响整体的社会效益,因此这不作为环境会计主要的研究问题。对于递延资产由于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罚款等会计分录一般不会产生递延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由于受资方严重环境问题二导致可能在将来出现风险时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要作为影响经济效益的部分

(2)新增环境会计的账户设置:环境资产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实际消耗的环境资源,包括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所消耗的环境资源和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落后多消耗的自然资源。环境权益由政府制定标准规定生产一定量产品时,企业可以排放的污染物与资源使用率,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政府在考虑罚款和环境税收时不把这部分作为依据。环境收入和环境利润,企业在购买单独的环境保护设备消除污染物所带来的导致企业环境资产增加的行为。环境利润是指企业在期末编制环境利润时,通过企业环境收入减去企业环境成本所得出的企业在本期环境方面总效益的货币表示。

(3)财务分析:利润表中的财务分析包括对有关环境经济收入和环境经济费用进行分析,有关环境成本的分析,有关环境效益的分析,有关改造环保工艺后盈利能力的分析等。资产负倩表中的财务分析包括总体环境账户的分析、个别财务账户的分析、对将来可能采取的政策的分析。

4.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目前已有会计体系的分析,结合中国高污染、高消耗行业的实际特点,针对中国环境会计可能的应用,从综合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我国建立环境会计的重要性、理论及实务方法,并提出了新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叶裕惠.绿色珠江建设方略.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虞孝感.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王锡桐等.建设长江生态屏障对策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李金昌.环境与经济.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5]王金南.环境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6]张兰生.实用环境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环境经济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经济手段;自然资源;环境管理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间差异大,各种资源丰富,所以,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使用传统的开发模式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然而,在使用传统的开发模式时,利用了自然资源低价甚至无价,开发利用时所消耗的成本少的特点,这样的开采模式在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也对自然资源开发企业本身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开发自然资源时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使自然资源开发企业自身得到发展,是自然资源开发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开发模式的缺陷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时间还不长,人口众多,经济与技术相对落后仍然是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由于幅员辽阔,各种资源储量丰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进行财富积累的主要方式就是对自然资源进行大量的开发。所以,我国的经济类型一直是资源开发型的发展模式。在一段时间里,我国使用压低原材料及农副产品价格的方法来刺激我国加工工业,从而带动我国的整个经济发展的办法。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的时期发生了作用,但在我国各个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后,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

首先,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对自然资源开发企业本身的发展存在着影响。如果产品的价格较低,则会对自然资源开发企业的经济利润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引起亏损。企业利润不高,就无法使自身的技术生产水平得到提高,进而也会对我国的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产生影响。

其次,掠夺式的开采方式与低效的利用率对自然资源造成了进一步的浪费。由于企业的盈利不高,导致企业缺乏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条件,在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对自然资源进行乱采滥挖,使自然环境受到破坏,进而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

最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与污染。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我国排放的污染物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酸雨等情况越来越严重,生态恶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改变我国原有的自然资源开发模式对我国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运用经济手段对环境进行管理的理论依据

(一)我国长期实行压低原材料价格的资源开发政策

实行这种政策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需要在短时间内积累起一定的经济基础,人们自然将目光投向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另一个原因是在人们的意识中,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依靠人类劳动自然形成的,是没有价值与价格的。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该设有界定,只要超过界定值,人们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二)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中,自然资源开发产品所应具有的价格应该是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与边际外部成本三者之和

通常情况下,自然资源的边际生产成本会用MPC表示,也就是产品的生产成本,自然资源的边际外部成本指的是自然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而带来的损失。边际使用成本是指人们在现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放弃了自然资源在未来可能产生的效益与价值,即一般意义上的自然资源自身存在的价值。在这里,利用环境管理经济手段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指的是通过使用各种方法,让原材料的价格中可以将这些成本反映出来,从而通过市场的作用以及价格机制,使自然资源的开发活动可以沿着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进行。

三、如何运用经济手段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与环境管理

(一)加强对自然环境资源本身所存在的价格与价值的研究

对自然环境资源自身所存在的价格与价值进行研究,这种方法是人们运用经济手段,是对自然环境资源进行开发及环境管理的基础。制定各种押金与税费的标准及对交易市场上的活动进行监督,这些活动都需要把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结果作为进行相关活动的依据。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可以专门组织有关的专家与学者,对我国的主要的自然资源的价值进行相关的评估,以便于为对其管理与决策服务。

(二)明确各种收费关系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与环境管理的过程中,经济手段会影响边际外部成本及边际使用者成本。边际外部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于生态破坏而造成的损失,这部分可以通过拟议中对于生态环境的补偿费用来收取,一部分是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这部分可以通过排污费来收取。这样,就组成了在自然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税收的相关体系,这部分费用可以由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来负责征收。边际使用者成本及部分属于边际使用者成本的公共部分共同组成了在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资源税费体系,这一部分可以由对资源产业进行管理的部门来负责征收。

(三)要强调效益与费用的分析在对自然资源开发项目评价中的作用

对此,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完善在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规范。同时,要对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在开发活动中所收到的效益及它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所产生的损失进行全方位的估算,从而为项目的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也可以为所要征收的生态环境的税费与资源税费的确定方法提供相关的依据。

(四)取消对于原材料价格的补贴等手段

使用经济手段,就是要使自然资源开发产品的价格(即原材料的价格)能够反映出在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完全成本。所以,要放松政府对于原材料价格的各种控制。合理的价格体系是可以导致生产成本下降,最终使物价水平出现下降的。在整个生产销售环节中,政府可以适当地放松之前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的价格的控制,让原材料的价格在市场的调节下,随着资源开发者及产品的利用者之间的供需关系来起到相应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从而促使原材料的价格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政府也无须担心在这个过程中会因为原材料的价格上调而造成通货膨胀现象的发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物价受原材料价格的上调影响而产生的上涨幅度并不大,这种情况下,物价的最大弹性系数大约是0.5,也就是说原材料的价格若是上涨了1%,那么物价水平总体最多会上涨0.5%。

(五)建立专门的自然资源保护基金

有关部门可以将所征收到的税费的一部分集中起来,成立专项的自然资源保护基金,可以使用这部分基金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相关的恢复工作进行一定的资助,进而使环境保护事业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对于自然环境这种比较特殊的商品,可以像经营其他普通商品那样,让自然资源不仅可以进行简单的再生产活动,还能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样一来,也能使环保产业得到持续的发展。

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经济手段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进行一定的控制,使自然资源得到更长远地使用,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天强,王荣虎.论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04).

[2]米素萍.用经济手段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3]于爽.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06(01).

[4]马文超.论用经济手段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10).

[5]祁放.浅谈用经济手段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环境经济与管理范文4

论文摘 要:概括综述环境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概念的发展情况。由于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于环境方面业务核算的规范较少,说明环境会计体系的构建,环境成本的核算,环境保护支出的计算,并且说明环境管理会计的概念和发展。

1 环境会计的发展背景

自英国2003年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人们经过一系列的宣传和教育,逐步感受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对人类生存的威胁。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的代价换取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环境会计在此背景下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长足的发展,而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中,没有对环境会计进行清晰的规范和界定,只需发生相关业务时,在“管理费用”中记录“绿化费”和“排污费”。

2 环境会计体系的构建

环境会计应为完整的逻辑体系,包括环境财务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环境财务管理和环境审计。国际财务报准则中对环境会计有相应的解释说明。

从宏观经济视角,稀缺原材料,污染物,废弃物在社会生活生产交易中没有体现出真实的成本和价格。自然界污染后果损失的承担者通常不是污染排放者而是普通大众。环境成本包括与环境污染和保护相关的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环境保护成本包括预防污染、处置废弃物(包括固体、液体、气体)、计划、控制、将废弃物转化成无污染物及损失修复等企业、政府和个人发生的全部成本。(Association of German Engineers, 2001)而环境管理会计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由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发生在外部的成本,并没有通过法律规范转变成为企业应承担的成本,并且这些外部成本也缺乏有效的评估确认,或在投资之初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管理,防止其增加其他利益主体的环境成本。在这一情况下,政府需要行使其职能制定环境污染等税收项目以及排放控制法律法规等,可以使排污企业强制承担排污费的经济运行法则,使其污染方面的外部成本,转化为必须承担的内部成本加以控制,需要环境会计的相关计量确认准则加以规范。

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 Accounting(EA)是很宽泛的概念。2005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定义就是,评估和披露与环境相关的财务信息的核算计量披露会计分支。环境管理会计主要对企业环境管理相关的实物和货币信息计量和使用,对其中涉及到外部环境影响成本,需要使用到前面成本会计Full Cost Accounting (FCA)(Bebbington et al.2001,Canadian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1997)加以核算。有关存货和自然资源的实物和货币信息核算的会计称之为自然资源会计Natural Resource Accounting(NRA),也可称之为可持续发展会计或绿色会计。

企业环境成本包括对污染场所环境管理控制的技术设备和人力物力的支出。发生的与污染场所相关的成本,排泄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和废弃物的处置需要计入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加以控制。环境会计信息的列示会对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产生影响:环境管理会计需要评估污染治理控制相关设备的价值,测算可回收的废旧材料的净收益(出售收入扣除运输成本税金等相关支出),以及使用节能或高效机器设备每年节约的现金净流入;环境财务会计计量记录会计主体的环境相关负债。环境会计还需记录环境保护的相关成本和支出。环境保护的计量包括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经济方面的影响虽然没有同意固定的标准,但减少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支出需要进行相关的记录。(Association of German Engineers,2001)企业环境保护支出包括企业环境保护,阻止,减少,控制和规范过程中不利有害影响的各项支出,也包括处理、处置、清理的公共卫生设施的支出。企业环境保护支出的金额中有些不是直接的与环境保护活动相关联的。德国工程师协会对环境保护的解释包括防范和处理的活动,但是企业内部计算环境相关的成本,环境保护的支出只是一方面的内容,德国工程师协会解释环境保护包括一些预防和处理活动。企业内部进行核算需包括环境保护相关成本,和环境保护相关支出。处理废弃物和排放物的相关成本更高,包括各种净化处理设施的成本和处置费。废弃物的概念是双重的,废弃物是购买的原材料,是需要付出采购成本的,如果不能转化成为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就转变为沉没成本。废弃物,其中有原材料,半成品,配件等低值易耗品及其它相关成本,表明生产过程的低效行为。定期进行每年的全部环境成本预算估算是未来进行核算和决策的基础工作,废弃的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成本中,必须全面的计算浪费的资本和劳动力成本。废弃物通常包括固体废弃物,废水液体废弃物,和废气气体废弃物,因此除了产品以外的产出均为废弃物。企业所采购的各种材料工具都是以产品或废弃物的方式离开企业。因此企业的环境成本可以概括为环境保护支出(用管道排放和集成处理等不同方式),材料流成本(非产出的材料,资本和人员的成本)。基于微观企业视角和宏观管理视角,是希望能够最小化环境成本的,不仅是环境管理成本,还有基于成本收益原则的环境管理活动的绩效,管道排放或集成处理等方式是否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材料流成本核算全部材料成本,包括浪费的和排放的产品与原材料,在计算生产过程中浪费的成本计算需要包括相关的资本和人力成本。材料流成本核算会计(MFCA)的实物会计方面提供核算所需要的能源,水,原材料和废弃物所需要的数量金额信息,用以核算成本。一些制造类企业的项目核算通常列示废弃物的成本通常只占总环境成本的1%-10%,而实际这些项目经审计后发现废弃材料的采购成本占环境成本的40%-70%。当计算环境保护投资时,增加材料和产品生产效率。

3 环境管理会计的概念及发展

环境管理会计列示实物和货币两方面信息。实物信息包括使用的数量,能源、水、材料和废弃物的流动和最终使用情况。环境管理会计重点关注实物信息的披露,因为能源、水、原材料的使用和废弃物、排放物的使用一样直接关

系到企业组织的环境成本;材料采购成本也是许多企业组织的主要成本动因。环境成本可以被广泛的解释为分辨、收集、分析和使用两种信息:实物信息(包括使用的数量,能源、水、材料和废弃物的流动和最终使用情况)与货币信息(环境相关成本,收益和节余)供企业内部决策人使用的会计分支。 转贴于

需要有不同种类的报表披露全部环境相关成本及相关的附注信息,需要详尽的记录研发、物流、仓储、生产、包装等所有相关环节的环境(可能会有污染的相关信息):区分不同种类的原材料,辅助工具,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建立独立的核算帐户。根据实践操作统计数据测算出损耗的数量单位,由此可以测算出生产过程中转变成为废水、废气、废料的百分率和具体的数量;生产一系列产品(包括关联产品、半成品、副产品)的过程中在存货管理体系中核算每种原材料的投入使用情况的统计表;存货(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辅助材料、工具、半成品、产成品等)差异应该在会计年度年末区分不同的类型原材料进行结转,包括原材料投入产出价格和数量的详细记录。在详尽的存货系统的记录下,存货数量逐步累积,每个相关的部门都可以从ERP系统中获取相关的数据。还需要估计水电费使用的浪费比例,可回收物资的销售情况,环境相关设施设备的价值、折旧或摊销费用的相关情况。

环境管理会计核算需要在生产基地找到适合的标杆管理工具。标杆管理需要有易于进行比较的工具,易于进行管理工作。非产品产出的其他成本需进行核算,环境管理会计是标杆管理非常有效的工具,也可以用于核算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计算信息。通常生产管理会计集中关注材料损失减少的数量和各种不同情况下产出的信息,然而与材料损失相关的环境管理会计在不必特别关注产品生产过程。同样,环境管理部门只关注环境控制相关成本,所以环境管理会计将国家宏观环境管理系统和企业环境管理责任紧密地结合成为统一的系统,可是同时披露企业管理,生产和环境方面的信息。

目前环境成本披露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还需改变完善现有环境领域的成本核算结构。环境相关的成本核算管理提供了进行环境保护和投资项目评估有效使用的核算工具。因此,企业的管理活动和国家宏观环境活动应该增加环境保护的时间经济投入,更多关注环境保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AGE.VDI3800 Determination of costs for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Berlin[J]:Association of German Engineers,2001.

[2]Canadian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CICA)[J].Full cost accounting from an environmental,perspective.Toronto:Canadian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1997.

[3]Environment Canada (EC).Introductory guide to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Environment and decision-making:An Appropriate accounting.Ottawa:Environment Canada,1997.

[4]Schaltegger,S,Bennett,M,&Burritt,R.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Dordrecht:Springer,2006.

[5]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nternational[S].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2004,19-46.

[6]IAASB.International audit practice statement1010:The consid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matters in the 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S].New York:International Auditing and Assurance Standards Board,1998.

环境经济与管理范文5

1.1整治

伴着人们的生活、劳作和商业活动,历史文脉经过长久的岁月积淀慢慢地形成了,码头建筑物、牌坊、古树等都是历史文脉的物质要素的体现.而这些外在的景观形式在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了损坏,有的甚至已经较为破烂,因此要对码头的景观环境进行合理的整治.整治的重要原则是维护码头地区的景观肌理.首先,要对城市的历史文脉的肌理进行深入的挖掘,如空间形态、建筑结构样式等,只有通过对城市文化肌理的充分了解才能在维护历史文脉的基础之上,在码头景观设计中同时融入现代生活的功能需求.其次,还要从保护及恢复历史遗产性空间的角度着重考虑,要重视已受损的历史空间在修缮和恢复中与周边建筑与空间环境的协调性.

1.2保留

文脉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它显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更好地记录时代变迁的车轮在城市中留下的痕迹,往往会选择对场地中的一些历史遗留物进行完整的保留,如房屋、寺庙、碑文、牌坊、古树、雕塑等.这些遗留下来的历史景观作为城市活动的历史痕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们认知和探究某种历史现象的重要线索.将历史遗迹的基本构筑和空间形式保留下来加以强化处理,突出形式特征,使其文化内涵不减反增,更好地传承了历史文脉.

1.3重现

对于一些遭受自然或人为损坏的空间环境,采用景观恢复的方法,复原历史文化景观,让人们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文化气息,使场所精神得以传承.这里所说的重现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原貌的重现,一般是在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段中对历史景观的再现,在手法上一般采用修缮和局部复原的方式;另一种则是意向的重现,一般指一些结合特定的自然环境而产生的文化景观,由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因为一些不可抗的因素而遭到了损毁并无法在原地点重建.为了传承历史文脉,恢复历史文化景观的意境,一般选择在具有类似自然环境的地点进行搬迁重建.

1.4借鉴

在码头环境景观的设计之中,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并进行创作表达.文化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借鉴和继承传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再创新的过程.通过借鉴一些传统建筑、构筑物以及传统艺术、传统工艺品等表达形式,营造出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观.这样的景观空间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意义,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不仅让人们从视听感触上得到愉悦的满足,也从精神上产生了共鸣.

1.5提炼

码头空间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及商业活动,也是历史遗迹容易残存的空间.而这些具有特别意义的历史遗存,是地域特色资源中代表性、典型性的元素.可以对建筑样式和民俗文化等进行符号的提取,通过艺术的加工与再创造,用景观的语言来传承表达,让历史文脉焕发出勃勃生机.

2历史文脉在码头景观设计中的表达载体

选取丹麦哥本哈根内港码头和重庆丰都港口码头作为案例.丹麦哥本哈根内港码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码头,由于其原有基础设施的破败,政府邀请景观设计师对其进行改造,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当地的著名景点.另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重庆丰都港口码头.丰都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丰都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汉墓群,还有闻名中外的“丰都鬼城”景区,其蕴含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汉代文化十分丰富.它是长江三峡旅游的第一站,丰都港是大型游轮的主要停靠点.通过哥本哈根内港码头与丰都港口码头这两个案例,从空间形态、建筑、铺地、小品等4种景观表达载体进行分析比较.借鉴国外的码头环境景观设计中对于历史文脉表达方式,为国内的码头环境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1空间形态

码头是一个集交通活动空间、商业活动空间以及休闲活动空间为一体的场所,每种功能空间都有其相应特征.交通活动空间是码头所必有的,主要指进行客运和货运所需的集散空间;商业活动空间则是随着交通的繁荣而兴盛的,主要指码头上的物品交易空间和商业街巷;休闲活动空间则是随着码头功能的多样化而发展起来的,主要指码头上的休憩活动空间以及举行各种节庆仪式及民俗活动的空间.这些特定功能的空间是码头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出布局合理的空间,才是景观规划设计成功的基础.在码头环境景观设计中,具体的空间形态应包括建筑外部空间、街巷空间、广场空间等.总的来说,码头是由城市内部空间向水系开敞空间延伸的滨水空间.在空间形态设计中,应根据具体使用功能以及地形水文条件,注重与水系空间和水系对岸空间的交流,参考优秀的传统空间形态结构,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码头景观空间形态.例如在丹麦哥本哈根内港码头的景观设计中,其空间布局主要由餐厅、台式大草坪、码头服务建筑、塔吊廊道、船亭和游船停靠岸线组成.为体现码头的场所精神,采用保留其原有空间形态的景观手法,保持其整体空间布局简洁流畅的特征,营造出视野开阔、组织有序的空间。

2.2建筑

建筑作为立面视觉中心和重要的活动承载空间,应该在形式上反映地域文化和地方特点.一些原有的老建筑被作为文化标志保存下来并继续发挥其使用功能,而一些新建筑则参照了当地建筑的常用规模和样式并运用了地域性建筑符号进行修建.它们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所处时代、地点和使用者的特征,可以帮助人们去识别和对比体验历史文化的存在和演变.

2.3铺地

地面铺装是形成码头区域的广场和道路空间底界面的重要部分,是人们行为活动的主要场所.铺装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景观载体,人们通过行走在地面上的感触从而感知空间肌理,具有特色的铺装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景观设计中,如保留场地原有的地面铺装,或是在铺地中融入历史或民俗符号、图案、色彩等,或是运用地方乡土材料表现其地域文化,会增加码头的景观特色,提高其文化内涵.铺装的细部主要体现在材料和样式的选择两个方面.为营造码头悠久的历史氛围,铺装材料应多使用当地在各个历史时期常用的乡土材料,如小青砖、卵石、石板、砾石等,常能体现出传统韵味,同时也应结合现代的使用功能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哥本哈根内港码头的地面铺装都采用砾石和石头为材料,并保留了场地原有的铁轨,不仅利于场地的排水,也重现了码头的传统铺装方式.同时,又对靠近场地内侧的路面进行了合理的整治,为方便特殊市民(婴儿车和轮椅)的使用,用较光滑的条石替代较粗糙的石块,形成2条“石轨”。

3总结与展望

环境经济与管理范文6

1.1当前我国经济环境的特点

2006年春季开始,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显现的,并在2007年8月以来的大半年时间内席卷了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我国在这一次危机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减慢,这虽然有助于我国经济由发展过快甚至于过热转向合理发展,但也给我国企业带面了发展上的制约,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结构调整的时期;其次,由于国初初级产品价格的变化,加上自2007年起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和新《劳动法》的实施,给我国企业带来了竞争上的压力,很多企业面临生存的问题。据香港贸发局统计,2007年光广东地区倒闭的企业就超过1万家;最后,国家为了应对我国国内近期所出现的通胀现象,大量采用货币政策进行控制。2007年国家连续六次调高贷款利率,截止2008年初,我国的贷款利率已上调至7.47%,给许多企业带来资金上的压力。

1.2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而我国的经济环境也较为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生存的压力增大。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其具有维持企业生存和调节企业发展速度的特殊作用,自然也应该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预算管理有助学企业认识到自身在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许多潜在问题,使企业有效的进行风险控制,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状况,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次,企业预算管理有助学企业判断自身的业绩情况。相对于传统的同比和环比的历史数据评价业绩的体系,预算管理反应的是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水平;最后,企业预算管理是以企业为单位的管理工作,其抛开了部门之间的差异,将企业预算任务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有助于促进员工与员工、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沟通。增强企业整体性,在企业面临生存压力时有促进企业各部门行动一致,共渡难关。

2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预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如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的经济环境较为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以之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线,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的看到,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在很多方面并不完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本文将这些问题归纳为预算的制定、执行和监管三个方面。

2.1企业预算制定的不科学

企业在预算指标的选定上并不合理。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生产、经营单位,其生产目的较为单一,即其是一个追求利润的经济实体。而围绕着这一单一的目的所产生的企业预算的目标却是多样的,这些目标主要包括了企业规模扩大、利润增加、资产保值增值、及其它一些经济或非经济指标。其中,最主要的目标在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利润的增加,虽然这两个指标并不能全面的反应企业对总体发展战略的执行情况,但是这两个指标可以给企业的投资者带来直接利益,因此,当前企业预算的制定基本上是包含着企业规模和利润这两个指标展开的。这样片面的将多元化的企业预算目标归属于少数几个指标上,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环境较为不利的情况下,这会使企业错失当前我国结构转型这一重要发展机会,影响企业长期利益。

预算制定缺乏科学的分析。由于预算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较为困难,很多企业便以过去的数据作为制定依据,以封闭的心态搞预算,忽视对市场的调研与预测。这种方法在经济稳定的情况下是适用的,但是我国当前经济情况较上一年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物价快速上涨使CPI居高不下、国家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不断出台、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和国内外竞争日益激励等新情况如果不规入企业预算制定的分析对象之中,对企业预算制定的正确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2企业预算执行力不足

企业预算的制定是由核心管理层来完成的,而具体的执行工作就落到中层和基层管理者身上。科学的预算也需要有足够的执行力来完成,而当在预算管理中作中,普遍存在着预算执行力不足的问题。

长期以来,企业对预算执行的重视不足,各级管理人员在这一过程中的随意性较大,影响了预算管理的质量。特别是当前企业面临较大的外界压力,各部门的部门主义再次突显出来。由于专业分工所造成的各专业部门之问的信息不对称及利益的不一致性,一些部门的管理者出于自身部门的利益考虑,并不严格的执行企业的预算,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不足。而这些部门不严格执行预算,就必然造成与其他部门的不协调,进而影响企业的全局,造成企业总体利益的损害。由于国家当前紧缩银根,贷款利率不断攀升,这种资金上的浪费对企业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

2.3企业预算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在企业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和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管是三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重视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轻视监管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容易使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使企业的预算目标无法得到实现。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符合本企业特点的考核和奖惩措施。;另一方面,考核和奖惩措施未能得到坚决贯彻。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科学的、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监管人员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无法严格执行相关考核和奖惩规定,使监管流于形式。

3 关于企业预算管理改革的建议

3.1保证企业预算制定的科学性

如上文所述,企业预算制定的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预算指标选择的不合理,其次是预算确定缺乏相关数据支持。因此,我们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解决。

首先,实现预算指标多样化。预算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目标管理,因此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关键是确定预算目标,而预算目标是否得以实现,主要靠的是预算指标。由于预算目标是一个体系,因此预算指标也不能单一化,而应该实现多样化。其包括根据企业宗旨和责任确定的指标,如报酬率、销售收入、利润、成本、质量、新产品开发等。

其次,预算确定要建立在数据支持的基础之上。企业为了确定科学的预算,就必须要有丰富的数据作为依据,为了使企业可以较快的掌握这些数据,我们在预算管理中应当注意发动员工的力量,使整个企业都投入到预算制定的工作中去。一方面,尊重企业最高领导所拥有预算的制定、实施决策权。企业最高领导者大多见证了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对企业有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使高层领导者重视和参与预算的制定,可以从企业大局出发,制定科学的预算方案。另一方面,员工是企业的细胞,对于企业的细节较为熟悉,将预算制定工作扩展到基层员工,可以掌握企业内部最为详实的数据。同时,我们也应当重视环比和同比这两种方法的作用,奖其作为辅助手段,融入企业预算制定的工作之中。

3.2提高预算的执行力

为了提高预算的执行力,企业必须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关系,使其共同执行企业的预算。由于不同部门的工作重心不同,其利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加之企业的利润有限,协调各部门的利益便显的不太容易。有学者认为“均无贫”,实现同一标准的利益分配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这种观点本人并不认同,伴随着这种平均主义的必然是低效率,这不利于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当调整各部门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关系。即企业应当制定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的预算,使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起来。各个职能部门在这一长期发展计划的不同时期分明得以体现,这样即可以解决企业资金方面的压力,也促进了各部门的共同发展,同时也平衡了各部门的利益关系,使其都能够放弃部门主义,以部门为基本单位来认真贯彻总体预算计划,提高预算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