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范文1

[关键词]:高校 后勤管理体制 社会化进程 变革

高校的后勤部门,是高等院校环境育人以及服务育人的重要场所,是其重要的服务部门,是其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现如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后勤原有体制的不足也就显现了出来,从而不能够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需求。在这样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就需要积极的实施后勤管理体制社会化进程的变革。

一、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在社会化进程中变革阶段划分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在社会化进程中变革阶段,经历了起步、深化、整体突破以及调整和巩固这样的四个阶段。机制转换以及体制改革就是改革深化的阶段,其中的机制转换,就是将企业化管理制度,引入后勤服务实体内部;而体制改革,就是需要将后勤服务和管理分开,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成立“小机关”负责后勤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以经济合同相关联的甲、乙方关系,组建较多的后勤服务实体,来承担后勤服务。改革的起步阶段,后勤的职工工资实行工作实绩和奖金分配挂钩,在单项定额承包的基础之上,逐步的建立起全面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到了2003年之后,就进入了调整和巩固阶段,一些院校的后勤实体走出院校,逐渐的发展壮大服务于社会,当然,仍然有一些院校的后勤改革步伐处于缓慢的态势。而整体突破阶段,就是组建后勤服务实体,把后勤服务系统成建制的,从学校的行政系统之中分离出来,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以及自主经营。

二、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在社会化进程中变革所存在的问题

(一)效率低下,权责不明

在实践的发展中,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变革主要形成了“多实体+小机关”以及“大实体+小机关”的管理模式。“多实体”或者是“大实体”,所代表的就是承担后勤服务职能的乙方,而“小机关”所代表的就是学校对后勤进行管理的甲方。而在理论上,将高校的后勤管理的工作做好,就需要甲乙双方互相的配合。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甲乙双方有着不明确的职责,也有着不够顺畅的协调性,其中之一就是,二者在某一样的问题上相互推诿、互相扯皮,就形成了工作上的薄弱环节和真空地带,其中之二就是甲乙双方的工作内容有着重叠的现象,所造成的工作效率的低下,就是因为比较突出的“多头管理”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生活在高校的师生对学校的后勤部门不是特别的了解,很难将遇到的问题及时的解决,也无法将遇到的问题进行投诉。因为缺乏广大高校师生的监督,后勤实体的服务水平也有待提升。

(二)不到位的体制机制转变

现如今,较多的高校后勤实体实际上仍然是依附于每一个高校,后勤实体和学校的行政系统还没有完全的分离,很多高校的后勤实体也没有注册成为独立法人,并且其法人地位是不明确的,所以在很多的方面仍会受到学校的行政干预,没有办法实现真正的企业化管理。一些高校虽然在表面上成立了后勤集团,却还是依据事业单位的机制运行,仅仅是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换个牌子而已。

(三)轻服务,重盈利

通过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变革,后勤部门形成了企业组织。但是,一些高校的后勤企业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升,过分的追求经济利润,一些更甚者放弃了校园市场,是因为他们在成为了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之后,所做出的选择,所以就产生了极坏的影响。高校后勤所存在的真正目的,就是为高校进行人才培养以及教学科研服务的,是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组织的,有着公益性和社会性,而对于企业而言,其追求经济的效益是必要的选择,但是应该将高校后勤所存在的真正目的坚持下去。倘若高校的和后勤部门将自身所应当承担的育人责任忽视,盲目的追求经济的利益,单纯的为了赚钱而赚钱,不讲服务,无异于杀鸡取卵。

(四)不明晰的产权关系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变革,后勤实体所使用资产的占有权仍然在高等院校,尽管很多的高校的后勤系统的人员和经费以及学校之间实现了剥离,后勤实体所占有的仅仅是经营权以及使用权,促使二者之间产生不明晰的产权关系。因为不具有后勤资产的所有权,后勤实体就没有办法实F自负盈亏以及独立核算,也没有办法成为企业法人,从而也会致使管理人员不高的工作积极性,难以促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除此之外,因为不明晰的产权关系,所以后勤实体所管理的资产,一些进入学校的账户,一些被注入后勤账户,容易致使国有资产的无形流失以及财务管理的漏洞,后勤实体的账面难以将国有资产的情况进行反映。

三、高校推进后勤管理体制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变革,需因地因校制宜

进一步改革现行后勤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就是高校推进后勤管理体制在社会化进程中变革的关键一步。当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将相应的资源和后勤服务人员,从学校行政管理的系统中逐步的分离出来,将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经营以及自我发展的后勤实体组建,依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然而长远些思考,高校的后勤应该从事业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建立政府主导、学校选择以及社会承办的社会服务体系以及第三产业,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重组和分流的形式。

(一)高校后勤实体需向着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

高校应当建立起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需管理体制,实体需通过改制、改组,依据现代企业的方式进行运作,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自主经营以及自我约束。中心、公司以及集团等,都是高校后勤实体的形式,但是应该按照高校真实的情况决定,那些条件成熟的,能够成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每一所高校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要多多的进行体制改革,但是要切记不可盲目推进、不切实际,要因校制宜、因地制宜,稳步推进高校推进后勤管理体制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变革。假如高校目前有着较多的后勤人员,有着较大的规模形式,但是自身却没有市场开拓的实力和能力,仍处于拨款服务,所以就能够采取多实体方式;而有些学校处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却有着较弱的实力、较小的规模以及较少的后勤人员,那么其就可以采取托管的方式;有些学校的后勤实体有着一定的生产服务能力,也有着比较大的学校规模,为了促进后勤的发展,可以采取后勤集团方式,也就是大实体方式。总而言之,通过高校推进后勤管理体制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变革,可以进一步的优化配置校内后勤资源,可以充分的利用社会上后勤资源,可以提升保障能力,可以从学校办社会改变为社会办学校,改善服务质量和水平。在管理的体制中,就应该明确:1、要培育教育市场,加强联合协办;2、高校要创造积极地条件推进,高校的后勤部门应该逐步的转化成各类经济实体,学校的乙方以及甲方,需要依据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契约的方式明确利、权以及责;3、高校需要将代表学校的后勤监控部门,精干高效的部门设立;4、高校的后勤服务部门,应该实行有偿服务,当其成为经济实体之后;5、需要盘清高校所有的后勤资产,要明确后勤资产保值责任和产权关系的责任,要明确资产使用权和所有权。

(二)需要将监事会、董事会设立

学校后勤资产的代表,就是董事会,可以确保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能够负责对经济实体托管和租赁的资产进行监督检查。董事会对重大投资做出决策,也会对学校负责。

(三)甲乙双方关系需建立合同制约

通过目前的后勤服务部门作为基础组建的实体,作为乙方,可以成建制的从高校行政管理的系统之中分离出来。后勤实体和高等院校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行政隶属关系所转化成的合同制约的甲乙双方的关系。而甲方,就是高校所指定的相关的部门,代表学校行使组织项目招标、制定后勤规划、和后勤实体签订合同以及经费预算,监督管理后勤质量价格。

四、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在社会化进程中变革的建议

(一)需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为高校提供更加高效且优质化的后勤保障服务,就是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在社会化进程中变革的主要目的,并且也为高校提供人才培养服务和教学科研人物的培养。所以,高校的后勤管理体制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变革,就应该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准确将经济属性和高校后勤教育属性之间的“度”把握好,不仅发挥服务以及育人的功能,还可以依据经济规律办事,坚持为师生员工、科研以及教学服务。然而在实际中,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之间不是相悖的,应该积极地重视起社会效益的实现,不断提升和改进服务质量,赢得广大师生的青睐和信任,逐步的占领市场,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当然,每一所高校都可以合理分担高校后勤服务的相关成本,为了降低高校的后勤实体的运行成本,可以通过给予财税优惠政策等途径。

(二)需加快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推进高校后勤实体转制创新

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就应该规范后勤实体和高校之间的关系,从而将高校的后勤实体培养成为,具有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独立经济实体。但是想要实行事企分开、两权分离,就需要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所应该坚持的明确产权以及清产核资,从而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建立,还需要将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用人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建立。

(三)需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后勤外部监督内部管理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变革,就是要加强对后勤企业的监督,而并非要放弃对后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但是,监督的形式需要转变成消费者监督,而不是之初的行政监督,从而规范和引导后勤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就需要提升高校的后勤保障能力、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效益评价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以及市场监管体系,从而加强体系建设。除此之外,每一个高校的后勤服务实体,都应该加强内部的管理,就是要提升后勤服务人员的技能素质、服务意识以及工作积极性,加强后勤队伍的建设,建立工作激励机制,还需要积极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也就是推动建立充满活力以及竞争有序的后勤服务市场秩序,吸引社会优秀服务企业进校服务,提升高校后勤的运行效率。

(四)需施行归口管理,组建后勤大实体

现如今,一些高校的后勤存在着职能不清、机构臃肿、条块分割以及层次过多等严重的问题,不同的部门管理着宿舍、餐饮以及食宿,从而就肢解了后勤。有的一些学校允许在后勤之中⒏鞑棵偶尤耄但是却干扰了高校每一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有着比较严重的无序竞争的后果。所以,就会应该施行归口管理,组建后勤大实体,解决“小后勤”的问题。也就是要将属于服务性质的工作,以及教职员工和学生生活后勤的工作,统一归口到高校的后勤实体中来,按照行业的经营特点和内在规律,进行有效且系统的管理。要将有序统一的后勤服务市场建立,施行归口管理以及组建后勤大实体,切实的将高校内部“多后勤”的局面改变。

五、结语

为了积极地促进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变革,就应该在高校的后勤改革中,积极的探索多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现形式,促使高校的后勤改革逐渐的沿着市场化、专业化、商品化、企业化以及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目前,我国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已经为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条件和机遇,因此只需要明确思路,紧紧地抓住机遇,在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中不断的创新,从而缺的最终的胜利。

参考文献:

[1]李济江.现阶段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2(02):140-142.

[2]特格希.浅析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21):39+42.

[3]柴哲军,包晓明,王静峰.“后社会化”阶段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与实践――以宁波大学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06):41-44+47.

[4]施燕惠.浅谈现阶段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J].新经济,2015(26):84.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范文2

关键词 幼儿园 革新 管理制度 后勤管理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Innov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Nursery

SHEN Xiayan

(Buddhist Nursery of Haimen City, Haimen, Jiangsu 22610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lso will get a different degree, the expectations and the degree of importance of pre-school children have gradually become higher and higher.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do the nursery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 a good, effective management system, put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form the management system from early childhood and logistics staff both in order to play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proper role.

Key words nursery; innov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ogistics management; efficiency

0 前言

后勤管理在幼儿园中属于全局性和整体性兼具的一项基础工作,后勤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与幼儿园各项教育工作、安全管理等的顺利实施和开展息息相关,也与幼儿能够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幼儿园里频频发生的食物中毒、跌落受伤事件和意外事故等,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这些事故都表明了当代幼儿园对后勤工作方面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力度也不够。因此,革新后勤管理相关制度以提高幼儿园在后勤管理方面的效率,成为了当下幼儿园首要的任务。

1 革新后勤管理制度的有效措施

1.1 以幼儿为主,革新后勤工作的管理制度

1.1.1 园内环境的管理

幼儿园的园内环境管理属于后勤工作最为基本的工作内容之一,因此管理人员应积极健全园内环境的相关管理制度,用科学、有效的制度来保障园内卫生。后勤部可以实行分片承包制,划分卫生区域,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以确保责任到人、分工到人。①同时,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园内环境,保持校舍、教室、食堂、卫生间环境的整洁无异味和空气的流畅,并使用紫外线的消毒灯和消毒水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此外,对于幼儿所用的器具也应定期地清洁消毒,进而确保园内的环境卫生,将园内环境相关的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1.1.2 饮食卫生的管理

幼儿园应健全关于饮食卫生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能够在制度的要求下规范进行,同时,管理制度应尽量做到精细化,对园内食堂的工作人员展开可操作性、规范性的指导。

首先,幼儿的饮食卫生,要从管理制度上明确相关规定并提出相应要求,食谱应具有民主性,由主管领导、保健医师、炊事人员、家长代表和幼儿教师定期开展讨论会,在确保饮食干净卫生的基础上,做到营养美味。幼儿园应根据季节的转换、天气的变化、幼儿在发育阶段中不同的需求等,来科学地制定食谱,并按照保健医师提出的意见来完善幼儿饮食的营养量和进食量,做好营养搭配和供给的配比,保证饮食的营养均衡。

其次,幼儿园的食材应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质保量且当天供应,保证食材的新鲜。同时,食堂工作人员在烹饪食物时,应严格遵循食品的相关卫生加工制度,卫生、规范的加工烹饪食物。后勤部的管理人员还应定期对幼儿的饮食质量展开调查,并全面评估这段期间饮食的营养和卫生程度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科学地为幼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

最后,幼儿园应根据餐具的管理制度要求食堂的餐具和炊具,要求一餐一炊一消毒,同时食堂的工作人员应详细记录消毒工作的流程,确保餐具和炊具的卫生。

1.1.3 幼儿安全的管理

安全防护与安全教育的工作是幼儿园最为重视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后勤工作中需时刻牢记并严格执行的理念,幼儿园应将保证幼儿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来健全关于幼儿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展开有效的后勤工作。安全防护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严格执行幼儿的交接制度,幼儿在入园和离园时,应要求家长亲自接送;②幼儿在园内时,要求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均不能擅自离岗,并保证幼儿在园内的活动范围不离开教室的视线内;户外娱乐时,教师应随时点名并清查人数,避免幼儿走失和单独外出;后勤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新园内的娱乐设施,防止由于娱乐设施老旧、螺栓松动等问题而导致幼儿受伤;幼儿园的校车应符合国家颁布的关于车辆的安全技术标准规定和要求,严禁违章情况发生。

此外,还应积极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幼儿的自我防范意识并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比如:指导幼儿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幼儿的行为,使幼儿自主的做到不推人、不打人、不爬高等;随时对电器设备、班级设施和教学玩具等进行安全检查,做到发现损坏和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开展消防演练、地震逃离演戏等。

1.1.4 幼儿健康的管理

幼儿健康的管理是后勤工作的重要核心目标,因此幼儿园应健全关于幼儿健康的相关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定期体检的制度,做好幼儿身体的保健检查,预防病毒,接种疫苗,做好幼儿近视、斜视、弱视和龋齿等的矫治预防工作,再将体检报告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充分掌握幼儿的身体情况;适当增加幼儿的户外活动次数,锻炼幼儿身体,进而增强其体制,保证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③对幼儿进行卫生常识的教育,教导幼儿饭后漱口,饭前、便后都要认真洗手等,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根据疾病的预防制度相关要求,在传染病的高发期间,每日都应对幼儿仔细地展开晨检,一旦发现感染疾病的幼儿,应及时地隔离治疗,进而使患儿能够早日恢复,并防止了传染病蔓延。

1.2 以后勤工作人员为主,革新后勤工作的管理制度

1.2.1 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首先,应严格对岗位人员进行招聘及筛选,对其年龄、能力和学历等进行考察,保证其符合岗位要求;其次,幼儿园应以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养为主,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加强从业技能培训的力度。④其中,思想教育主要是增强后勤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服务意识,进而提高其业务素养;从业技能培训主要是提升后勤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其能够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阶段,给予最适合的服务,进而加强其专业能力。

1.2.2 合理安排和组织后勤管理相关的工作内容

幼儿园可以建立一个目标管理的责任制,合理安排和组织后勤管理相关的工作内容。目标管理的责任制对后勤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保证作用,其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应对自身工作成效是否达标进行负责,要求总务处应对总的工作质量是否达标进行负责等。目标管理的责任制明确了各个工作人员在岗位方面的职责,加强了工作人员对后勤管理相关工作的重视度。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奖优罚懒,以激发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和热情,进而提升后勤工作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2 结语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后勤工作的管理,并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后勤工作的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和完善,以幼儿和后勤工作人员两方面为主,多途径、多方面地提高后勤管理效率,进而提高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建设一个管理制度优良、管理方法科学、制度要求规范和环境安全舒适的幼儿园,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在接受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注释

① 刘小霞.革新管理制度,提高幼儿园后勤管理实效[J].华夏教师,2013.11(2):37.

② 颜雪,沈飞燕.革新管理制度提高幼儿园后勤管理时效[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21(5):174.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范文3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后勤管理;高校综合改革;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5-0087-02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进行社会化改革,已是人们的共识。所谓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借助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快速地建设新型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其实质就是后勤服务要实现市场化,后勤经营要实现企业化。我国高校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转变的一项重大决策,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学院作为从部队转隶到地方办学的院校,进行管理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更是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实现高效管理,其核心内容是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这是教育创新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之一。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理念和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高校后勤管理系统必须树立“后勤不后,保障先行”的观念,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传统管理方法,更新观念,在管理上大胆创新。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后勤管理工作要在进一步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不断优化机构设置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和配置后勤资源,提高保障能力,从而有力地支持学校的发展。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在模式、进程等问题上都不能照搬照抄,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无论从核心内容和具体推进方法上看,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都应属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进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职能,推行后勤企业化管理

教育部在《全面推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意见》中指出:“学校后勤及部分直属单位应以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有条件的逐步转向社会化。”高校后勤长期形成的单一行政管理体制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建国后一段历史时期对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经侪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显露出了很大的弊端,严重束缚了高校后勤的活力。因此,适应市场经济,深化后勤改革,就要建立和培育新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要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抓好职能转换,逐步推行后勤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尽快把后勤推向社会化。高校后勤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即实行事(行政管理)企(经营部门)分开,在功能上类似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的政企分开。学校任命或派出学校后勤行政管理机构,即“小机关”,代表学校对学校后勤经营服务部门实行宏观管理,落实经营权,不直接干预经营服务部门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具体事务。同时,后勤部门根据服务的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能力和条件组织经营活动。在保证校内服务和管理前提下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经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经济实力,进而使后勤办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经济实体。

(二)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层次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更要强化后勤服务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目标与要求,以确保高等学校的稳定。要规范后勤服务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确保相互之间的制约与促进关系;例如,要制定食堂饭菜等一些后勤服务项目的市场指导性价格,以保护后勤服务实体、高校与师生之间的利益。因此,改革后勤管理,消除制约因素.逐步形成与教学相一致的管理和服务层次,以适应并进而推进教学发展,这是当前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课程:首先,是管理和服务理念的创新;其次,是依据教学的发展不断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层次;再次,是服务育人,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最后是实施形象战略,提高整体素质。

(三)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努力完善各种管理和监控机制

最近几年以来,各高校依照行政管理职能和经营服务职能分开的原则,首先要选拔、配备好后勤服务集团的领导班子,强化后勤集团的内部管理,建立各项必要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充分发挥校董事会、校监事会的管理、检查、监督、领导等作用,还可选拔素质较高的学生代表参加后勤集团的管理、检查与监督。同时,在必要时。可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监控信息网络,以全面规范和协调高校的各项后勤工作。

三、创建适应高校发展、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服务产业,是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后勤管理改革的需要

(一)教育服务产业应有的特色、特点与创新

即将产生和兴起的教育服务产业的主体应是从学校行政规范剥离出来的后勤实体,如后勤管理集团等。它是基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为高等学校以及师生生活提供服务的经营服务业,教育服务产业既有高等学校的属性,也具有社会第三产业的属性。它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师生员工,服务具有多样性,即提供饮食、住宿、交通、维修等等。一般意义上讲经济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学校后勤管理集团宜采取独立经营方式,但也可以采取区域联合和联办等方式发展教育服务产业,教育服务创新重在服务方面的创新,尤其是育人功能的创新。因为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才和创造知识。所以,创新应该团绕着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营造创新氛围,使服务功能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二)教育服务产业体制的创新发展

教育服务产业脱胎于高等学校行政后勤和后勤实体,它经历了从行政组织到经济组织的转变从不计成本到全额成本的转变,从经验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转变,从垄断到竞争的转变。后勤教育产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必须要进行体制方面的创新,可以构筑多元化股本结构的企业联合体,但在股本结构中高等学校一般应占据主体地位,可以联合大型和注重中长期利益与社会效益的企业,共同发展,但应以市场动作的方式进入社会,展开竞争,并注意逐步推行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彻底改变原有的行政运作方式。

(三)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战略的创新

后勤集团要发展,必须认清改革的形势和自身的优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社会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支撑学校跨越式发展。当前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集团在制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战略时至少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即:形象创新、模式创新、标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等。

四、强化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和高校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深化后勤管理,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的是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具有职责明确、流程清晰,突出预防,持续改进的特征;倡导竞争性质量观;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在后勤服务中形成“质量文化”,规范领导权力行为,减少个人色彩;统一服务行为标准和服务质量标准,避免各方矛盾;树立并强化后勤职工的服务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服务中充分体现个性化、情感化、人性化,但不失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建立规范的工作标准体系和明确的工作质量要求,将促进进一步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合同管理,把后勤实体纳入法制化、契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范畴。

高校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建立符合本高校特点的信息化平台系统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来说是一场革命。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不仅使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和流程更加标准化和精细化,使后勤管理方更好地对学校资源进行规范、科学和有效的控制,同时对于后勤管理运作和业务流程规范化。减少管理层级,摈弃人为制约因素具有很大的作用。信息网络要把对后勤集团的日常运行情况的跟踪了解和监督,当做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好。同时,信息网络对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反馈等要尽力做到及时、准确,力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消除各种隐患,确保新组建的高校后勤服务集团稳定、健康、有序的运行,不断推进后勤社会化的进程。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范文4

关键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01

一、模式完善紧迫必要

我国计划经济主导了2000年之前的经济模式,而高校后勤又是这一经济体制下政府包办的产物,在经济模式转变的今天,原有的后勤管理模式势必将弊端和漏洞百出,也必然会拖慢整体高校教育和管理的改革步伐,是高校整改的一个重要修整项目。从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已经提出,我国的教育体制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学技术体制相结合、相促进的全新的教育体制。在2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虽然也有了一定的成效和成绩,但是就高校的后勤方面来说,还存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资金短缺严重,后勤集团小社会独立化、问题处理滞后性、科技手段运用差,甚至还有一些后勤领导干部工作理念陈旧,后勤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低等等,都是困扰着后勤管理模式改革的棘手问题,而后勤不改革,势必也将拖累了整体高校的改革进程,可见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二、管理模式构成要素

对于后勤管理模式的研究,首先就要掰清后勤管理模式中构成的要素。高校后勤又有别于其它的政府、事为单位的后勤管理,其模式有着独特性,构成要素也有着不同。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首先,管理观念。可以说,对于高校的后勤管理观念是在长时间的后勤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得以总结的。它主要是是对于高校后勤的管理内容、管理对象和管理效绩这三方面的科学的、理性的、客观的认识。这一认识也形成了后勤管理理念中的本质观、价值观和质量观。

2.其次,管理结构。结构的概念是“事物的构成形式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1],而高校的后勤管理结构,不仅仅是每一个管理方面之间的比例关系还存在着空间配置、排列顺序等,一般来说,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中的结构主要:直线制、职能制、独立制和矩阵制,以及直线职能制等组织管理模式。

3.再次,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是管理机构与管理规章制度结合体,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就是高校的后勤管理机构与高校的后勤管理规章制度的统一体。高校的后勤管理机构通常由决策、执行、监督和审计等部门构成。而高校的后勤管理规章制度或管理规范则是由保障后勤工作的一系列制度构成,主要有后勤总章程,对于工作的制度,以及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规范等。但目前的现状来看,高校的后勤管理,还主要是以领导决策为管理体制的核心,这一核心决定了后勤所有的机构和管理规章的制度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优越性,但也存在着必然的不足性。

4.最后,管理机制。管理体制就是一种动作方式,在高校的后勤工作中它主要是指协调和调整后勤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对于高校后勤管理规律的总结和表现,是高效地发挥后勤管理模式的基础,是提高后勤管理质量的必要。在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中,不同的机制有着不同的效用,不同的效用又可以决定着后勤工作的质量。这些导向、奖励和制约机制,可以保障工作部门和人员可以秩序规范、遵章守纪,积极主动地完成相关后勤工作。

三、管理模式制约因素

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在经济发展迅速又多样化的今天,不仅仅受其本身的内部结构和机制制约,也受到来自外部的因素制约,像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高校自身的教育体制。

1.政治体制。体制决定着教育,或者可以说政治体制决定着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方向和性质。我国的政治体制是影响高校教育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高校教育的改变,势必也会牵动着高校后勤的革新。它决定着高校后勤管理的机制,尤其是后勤管理领导权的调整,影响着整体后勤管理模式的观念、形式等这也势必会影响到后勤管理模式的结构、机制甚至是体制架构。

2.经济体制。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有什么样的后勤管理。在计划经济的过去,一切资源和配置,都依靠政府的手段进行调配和控制,后勤的各项机能都不能完全的发挥出来,也制约着后勤管理模式的更新,但在当今的经济体制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现在行经济的主导,这也激励了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变革,也促使着高校后勤走向社会化和相对独立化。

3.教育体制。教育体制的变革也会牵动着高校后勤体制的转变。高校的后勤管理是为高校的教育服务的,有什么样的教育体制势必也会形成什么样的高校后勤。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至今,后勤管理的改革也随之加快了步伐和革新的脚步。为了高校教育体制的革新,后勤管理也必须让其自身能够满足前勤教育的发展,而现今,高校教育的投资绝大部分都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科研之中,对于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改变,后勤也只能从自身出发,找寻出路。

四、管理模式问题剖析

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从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就开始进行改革和完善,到日今也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程,虽然在体制、程序和模式上有创新和补足,但在日新月异的当下,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和阻碍高校教育体制革新的方面。

首当其冲就是后勤的管理观念陈旧。由于我国现行的后勤管理模式,尤其是体制的原因,导致了领导层的决策起来了主要的调整和改变的指导意义的作用,而当下,我国现今的后勤管理领导者,大部分都是六十年代或是七十年代出生,他们生在红旗下,长在计划经济的春风中,这也就导致了领导层决策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也不会紧随发展,也就造成了相对的结构失衡和体制落后,结构不合理,在实践工作中就无法把实际工作有效地落实,体制落后就会拉低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后勤管理机制也不会健全,更不可能让整个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步入全新的日历。

参考文献:

[1]夏书章.高等教育学讲话[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2]陈雪峰.关于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10,4.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范文5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问题及对策高校后勤管理体制

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生活质量以及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后勤管理中存在着人员素质低下、运营体系不完善、服务意识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后勤管理体制的实施举步维艰。为了建立一个规范化、合理化、可持续性发展的后勤体制,要求我们实事求是,确保高素质人员的培养,逐步完善后勤管理。

一、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不能与时俱进

后勤管理部门由于规模较小且分散,无法进行统一管理,且缺少相应的保障措施,人员主动性不强,从而使工作效率下降,工作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高校后勤工作的进程和服务效果。目前在国内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大多采用企业管理体制,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校内市场,实行独立自主经营,这其中难免出现为了自身盈利,不惜以低价购买过期食品,再以高价卖给学生的案例。这正是部分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缩影,可见后勤部门缺乏有力的监管。

(二)后勤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随着高校后勤队伍的不断壮大,后勤队伍俨然成为了高校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如何建设一支高效的后勤精英队伍已经成为了各大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后勤队伍的建设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后勤队伍中的人员来源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社会招聘;二是随带家属;三是文化程度低下转至后勤部门。由此不难看出其中极度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受过系统训练的人才,这支队伍无法跟上时代的需求,大都出现人员知识老化、理论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后勤工作的落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能够适应后勤工作中日趋频繁的交流型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而精通软件、业务、外语等方面的人才更是屈指可数。

(三)设施陈旧,技术落后

高校是教学与研讨创新知识的前沿阵地,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十分先进,而与之对应的后勤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却不能适应高新技术,产生巨大落差。在许多高校,计算机已经得到了普及,扫描仪、刻录机等多媒体设备更是层出不穷,相对与此,后勤部门在这方面则显得相形见绌,很多后勤部门应用得是低档次的微机,更有甚者连一台微机也没有。如此巨大的落差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主要导致此问题的关键则是,领导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后勤部门看作可有可无的环节,导致资金的不合理分配。

(四)后勤管理中出现的财务混乱

造成后勤财务管理混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组织性质定位含糊不清。后勤部门究竟隶属于校方还是独立的企业法人,没有明确的定位。二是财务管理制度目标不明确。究竟是企业自负盈亏、独立发展、追求经济成果,还是优质低价、追求社会效益,由于两者的目的不同,财务管理的实施方法不一致,从而很难落实财务管理制度设计。三是财权的分散。由于后勤部门众多,包括物业、食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资的管理等,均由不同的负责人所管辖,项目经费的收支也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可见财权过于分散,条理混乱,毫无章法可言。

二、针对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进一步增强后勤人员素质

加强管理制度,做好年计划、月计划,明确人员职责范围和考核制度,改变后勤人员安于现状、不竞争、不主动、不作为的心理意识。作为领导要合理分配人员,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取长补短的高效工作模式,避免人员的浪费和流失。针对后勤部门人员学历较低、知识较差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结合实际,选取具有较高学历的专业型人才,为后勤部门的长久发展储备力量。并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专业培训,让后勤人员接受先进技术和管理观念的熏陶,从根本上改善人员素质。

(二)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网路化、现代化

在现今的高速经济时代,后勤工作也日趋复杂。大量材料延绵不断的席卷而来。文档的组卷、分类、归档等一系列工作流程,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需求。因此,后勤工作必须与现代化建设向结合,实现信息处理的网络化,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识别、分类归档等,加速后勤信息的高速化。

1.进行计算机的普及

通过计算机进行后勤信息收集、鉴定,同时对日常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和保管,避免资料丢失和由于人员主观因素导致的资源损坏,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合理化应用网络传输等功能,建立后勤管理数据库。

2.实现后勤信息的网络建设

网络以其高速性、准确性而闻名,及早建设高性能的后勤网络,将信息数字化、减少决策失误。并且通过网络实现后勤信息的网络咨询服务,为用户提供快速、高校的信息资源,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促进信息现代化建设步伐。

(三)健全的管理体制

后勤管理体制主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后勤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要符合现代管理要求,具有条理性和可实施性,机构衔接要畅通,上下关系明确。第二,健全的管理体制要遵循原则。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明确的原则规章可以避免工作中出现模糊概念,避免人员在灰色地带出现时,难以界定是非取舍。第三,建立监管部门。对后勤工作实施监督,及时有效地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反馈和处理,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责令警告,无效者上报校方。

结语:

通过对高校后勤管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可以看出提高后勤人员素质、实现后勤信息的网络化、现代化已经成为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领导者要对后勤部门给予高度的重视,采取合理的人员分配和资金投入,避免落后的后勤管理体制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

[1]吴娟.游少萍.高校工勤人员职业培训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2]刘颖.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范文6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素质

后勤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高校内部各个领域之中,涉及到师生教学科研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实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预期目标和效果,需要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后勤工作者队伍,这就给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当前,国内高校已经进入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之中,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队伍的素质要求

笔者认为,作为高校教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除了应当具备一般性的素质要求以外,还需要具备一些特殊的素质要求:1.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包括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理想、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等等。2.高度的敬业精神。与高校其他的行政管理工作相比,后勤管理工作事务繁重,头绪众多,务实性非常强。这就需要管理者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能够坚持在繁重而复杂的工作环境之下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后勤管理工作的全过程。3.强烈的服务意识。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来说,必须要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后勤管理工作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根本性原则。在强烈的服务意识指导下,将管理工作与服务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准工作定位,实现后勤管理的预期目标及效果。4.良好的协调能力。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保罗万象,不仅包括与校内的教学单位、机构、管理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进行沟通协调,还包括与校外的一些部门和机构进行协调,因此后勤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在现阶段“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后勤管理模式中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后勤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5.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模式的“社会化”,大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设施相应地被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后勤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管理效率,但是也相应地给后勤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由传统的“单一型”技能向“一专多能”型人才进行转化,需要管理者具备多样的技术能力。6.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处理复杂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来说,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突发状况多,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处理突发复杂事件的能力,及时将矛盾进行有效化解,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体现出后勤管理的功能和价值。

二、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素质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后勤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现阶段高校在后勤工作者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1.对后勤工作者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很多高校管理者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明确认识,因此与专业教师队伍素质培养相比,对于后勤工作者素质培养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很多后勤管理工作者长期得不到系统的岗位技能培训,或培训内容较为粗浅,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后勤管理工作职能转变的要求,后勤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显著提高。2.后勤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考核模式科学化程度不强。当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针对后勤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在已经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高校之中,考核指标体系也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后勤管理工作者的素质问题。实际上,很多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正是由于自身素质存在一定缺陷,才导致了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只有建立科学化的工作绩效考评体系,才能够有助于后勤管理工作者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3.后勤管理工作者队伍能力素质结构不合理。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者都是经过校内改革后人员“分流”而来,自身知识水平较差,专业能力不强。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和工作条件的影响,很多优秀的人才也不愿意从事后勤管理工作,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很多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队伍存在综合素质不强,能力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三、对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素质培养水平的建议

1.加强对现有后勤管理工作者队伍的教育和培训。高校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后勤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定期组织后勤管理工作者参加专业的业务培训。与此同时,加强对后勤管理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提高后勤管理工作者的素质。2.建立科学化的后勤管理工作者绩效考核体系。要充分结合新形势下后勤管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设立指标考核体系,突出体现素质考察的目标,要在考核后勤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绩效的同时,实现对其综合素质的考核,以此来促进后勤管理工作者主动更新自身知识结构,适应工作需要。3.全面优化后勤管理工作者队伍的素质结构。在加强现有工作者队伍日常素质培养和教育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现有的工作环境,实现后勤管理部门与教学、科研和行政部门之间的人才交流和合理流动,同时也要吸引社会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其中,实现全面优化后勤管理工作者队伍素质结构的目标。

作者:张岩 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