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1

患了脑卒中会有哪些后遗症

脑卒中发生后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医护重点也各有侧重。为了治疗和护理的方便,临床上常将脑卒中分为如下三期。

急性期 自脑血管病发生至第2周末。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患者病情不稳定,常有骤然变化和意外发生。治疗以挽救生命和控制病情进展为重点。

康复期 急性期过后到病后的1~6个月。此期患者病情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并渐趋稳定。这一时期患者病情进一步好转的可能性较大。病情可逆者,在这一阶段可康复至较高水平;不可逆者,则症状、体征持续下去,转入后遗症期。这一时期的治疗以理疗、针灸、运动疗法为主。

后遗症期 脑卒中患者经半年治疗后,即转入后遗症期。此期没有一定的时限,除非本病再次发作。此期特征是病情平稳,失去的功能不再有明显好转。但是经功能锻炼后,由于脑其他部分的代偿作用,亦有进一步恢复功能的可能性。这一时期主要是防止脑卒中再发、治疗基础疾病和防止并发症。医疗方式主要是功能锻炼和必要的护理。

患了脑卒中会有哪些后遗症

偏瘫 偏瘫是最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瘫患者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以上这3种症状,总称为“三偏”。

失语 失语也是脑卒中的主要后遗症,有多种不同类型。其中,运动性失语表现为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话语,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只能说一些简单而不连贯的单字,别人无法理解。感觉性失语则无语言表达障碍,但听不懂别人的话,也听不懂自己所说的话,表现为答非所问,自说白话。若同一患者存在上述两种情形,则称为混合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则表现为看到一件物品,能说出它的用途,却叫不出它的名称。较大范围或复发多次的脑卒中患者,可留有精神和智力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和计算力下降、反应迟钝、不能看书写字,最后发展为痴呆,甚至连吃饭、大小便都不能自理。还有的患者会出现胡言乱语、抑郁狂躁、哭笑无常等病态人格。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张庆俊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大量工作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或家庭中进行的。实践证明,许多脑卒中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可以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工作能力。

以往人们由于害怕再度发生脑出血,不敢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实际上,康复治疗引起再度脑出血的可能性很小,康复治疗和训练宜及早开展。一般认为,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是:脑血栓形成患者在发病后1周,神志清醒的患者在发病后第2天;脑出血患者在发病第3周后,即急性期过后。即只要神志清楚、病情平稳就可开始功能恢复训练。

第一阶段:即脑卒中后急性期(从发病后到2周),患者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没有手动运动。

第二阶段:发病2周后。患者肌张力开始增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主动运动。运动形式以基本的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为主。

第三阶段: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达到病程中的极值,共同运动的活动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内进行活动。

第四阶段:随着病程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加强而有所减轻,共同运动模式削弱,主动运动开始出现。此时的主动运动虽然困难,但逐渐开始变得容易。

第五阶段:基本的四肢共同运动失去了优势,可以从事较难的分离运动或较难的功能活动,痉挛明显减轻。

第六阶段: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内容有:

各种理疗:包括电疗、光疗、水疗、蜡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电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疗、中西药直流电导入疗法等。

作业疗法:包括日常生活基础动作、职业劳动动作及工艺劳动动作训练等。日的是让患者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

医疗体育:是康复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有现代医疗体操及中医传统体疗。

语言训练:对失语患者施行语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说话能力。

心理康复: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智力状况,运用心理疗法促使患者的心理康复。

娱乐康复:娱乐不但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改善,还可振奋患者的精神,避免其产生孤独寂寞感。方式有听音乐、练习乐器、绘画等。

下面重点介绍记忆康复、语言康复、心理康复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

记忆康复

脑卒中患者常有记忆力减退,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

短期记忆障碍:大脑对新信息的储存时间缩短,刚发生的事情,一会儿就忘了,对过去的事却记忆犹新。

长期记忆障碍:往往在近事记忆受损的基础上形成,先有近事遗忘,慢慢发展为远事记忆力也下降。

不过,记忆力的康复是有办法的,如果患者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可以鼓励其写日记,将有助于扩大思维空间和加强记忆;还可以在房间内贴一些字条,如“讲究卫生”等,提醒他洗脸、刷牙、整理床铺等,有助于唤醒记忆;还可以让患者看过去的照片,激起他对于往事的回忆;还可以把数字如电话号码拆开让患者记忆,先记前面一半,再记后面的;也可以把事情编成顺口溜来帮助记忆;等等。只要坚持训练,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语言康复

语言康复也应尽早开始,在患者意识清醒、病情平稳后就可进行。

根据不同的失语类型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运动性失语的康复锻炼应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喝”“吃”等单音字到“不行”“喝水”“吃饭”等单词,会说的词多了,再练习简单的语句,他人说上半句,患者接上半句,慢慢过渡到说整句话。熟练后再训练说复杂的句子,然后可让患者读简单的文章。训练方法可灵活多变,如看图说话、复述句子、指物说字、指字说字等。

若患者为感觉性失语,_可以存训练中反复将语言与视觉结合,如给患者盛好饭,告诉他“吃饭”;反复将于势与语言结合,如让患者洗脸,并用手做洗脸的动作,慢慢地患者就会把语言与表达的意思联系起来。

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与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密切相关,脑卒中发生后,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点:

担心自己的生命小能保全;担心自己将来的生活要别人照顾;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等等。

心理康复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首先,医护人员及患者家人对患者要热情。照料其生活起居,关心其病痛,不能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伤害患者的感情;可介绍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实例,树立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要帮助患者赶走对死亡的恐惧,向患者介绍病情的发展及需注意的问题,如脑出血患者常担心血还未止住,这时可向患者解释:出血已经停止,病情已经稳定,等血块吸收后,病情还会好转,目前主要是防止再出血,要安心休息,不要用力咳嗽和排便,避免情绪激动等;在帮助患者肢体康复的过程中,对其每一点进步,都要加以鼓励,以形成生理康复和心理康复的良性循环。

脑卒中患者偏瘫的肢体如何康复

脑卒中患者在度过危险的急性期后,应尽早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大脑的新陈代谢,增强代偿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使后遗症发生减少到最低程度,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残率。康复可以分为3个阶段:

1.病床上的肢体功能锻炼:一般指从发病到可以坐起这一阶段,脑梗死患者为1~2周,脑出血患者为3~4周。一旦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康复锻炼。首先,让患者学会自己将健侧腿放在患侧腿膝关节上,沿患侧小腿下滑到踝部;用健侧手臂拉动患侧手臂上举,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进行活动。其次,可在病床的另一头系上绳子,让患者用健侧手拉着绳子带动躯体活动,如翻身、抬腿、举臂等,尽其所能活动、锻炼。最后,对肢体瘫痪严重,不能自己锻炼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帮助他们做肢体关节的内收、外展、旋转、屈伸;为防止畸形,可用矫形装置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同时给予肌肉按摩,为患者下床活动打好基础。

2.练习坐起和站立:先抬高床头,练习坐起。床头抬高角度从30度开始,逐渐增大角度,延长时间,让患者过渡到双足下垂,坐于床边。起床动作要慢,否则患者会有头晕感。然后可在专人保护下学习站立,站立时先将身体重量集中在健侧下肢,然后慢慢移向患肢,站立时间逐步延长。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上肢的练习。

3.练习行走和锻炼生活自理能力:患者能够较长时间站立后,可以开始练习行走。先练习原地踏步,尽量抬高患肢,然后在两人的搀扶下练习行走,扶着椅背或拄拐行走。行走时应平稳缓慢,培养正确的步态,纠正八字足,防止身体过于向健侧偏斜。待患者已经能较好地独立行走后,再锻炼一些日常生活的能力,如上下楼梯、自。行穿衣、吃饭、梳洗等,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按摩对瘫痪肢体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按摩可以改变局部组织的生理反应。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性地调节身体功能,使瘫痪肢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得到改善,营养局部皮肤和肌肉,增加肌肉和韧带的伸缩性,解除肢体的挛缩、畸形及肌肉痉挛。

上述3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使患者过于劳累。康复阶段需要患者及其家属投入很大的耐心和毅力。

脑卒中患者的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就是患者不动,将全身放松,特别是要将准备接受治疗的部位放松,患者利用健侧肢体或在他人的帮助下对患侧肢体进行活动。

脑卒中患者应如何进行被动运动

如果瘫痪肢体不能活动,则取仰卧位,用健侧手拿起瘫痪的上肢,缓慢地伸展和屈曲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每次被动运动5分钟,上下午各1次;如果瘫痪的肢体已恢复活动,但运动仍不灵活,健侧手可帮助瘫痪的肢体活动,如帮助屈伸关节等。健侧的肢体也应经常活动,这种活动有助于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进行被动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被活动的肢体应充分放松,置于舒适的位置,被活动的关节要充分予以支持。

2.被动运动应缓慢而柔和,要有节律性,避免做冲击性动作。被动活动范围要逐步加大。

3.做被动运动时应尽量不引起明显的疼痛。当关节明显粘连时,应避免用暴力强行运动。被动运动常用于肩、肘、腕、手指、髋、膝关节等部位。

主动运动是指患者依靠自身的能力完成的运动,其目的是通过运动来恢复肌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肢体和肌肉的协调性。

脑卒中患者如何进行主动运动

不完全性瘫痪或完全性一侧偏瘫的患者,当患侧的肌力已有恢复时,应积极地做主动运动。不能下床的患者,自己要做外展肩运动,同时还要做屈曲和伸展肘关节、腕关节、握拳和伸掌动作。下肢要坚持做外展和内旋运动,屈曲下肢,以锻炼下肢的肌力和关节的功能。每次做10分钟,上下午各1次。一般偏瘫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较上肢早。如果条件许可,应在发病后两三周开始站立行走训练。及早开始站立行走,是防止下肢萎缩畸形,特别是防止顽固足下垂的有效方法,也是改善全身生理功能的有效措施。

翻身动作

翻身能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性,是重要的治疗性动作。转换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被动翻身,并向患者交代要领,使其增加感觉,再逐渐过渡到主动翻身。

被动翻身时要注意:翻身前要求患者用健侧腿钩住患侧腿,以协助翻身,并按要求在健侧腿帮助下把患侧腿摆正;翻身训练可在病床上进行,有条件时也可在地板上进行,使患者解除从床上掉下来的恐惧感;无论向健侧还是向患侧翻身,都应注意教患者将患侧肩部放在不引起痉挛的;患者经被动翻身训练,掌握了一定的翻身技巧,躯干控制能力改善后,应逐渐减少对患者的帮助,使患者过渡到主动翻身。

主动翻身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

①患者两手十指交叉相握,然后伸肘,两手上举过肩,使患侧肩在翻过身后能维持在正确的位置上。②两膝弯曲,两脚平放在床上。③若向患侧翻身时,患侧膝可不用弯曲。这样翻过来后髋关节是伸直内旋位,可防止将来行走时髋伸不直。④若向健侧翻身,患侧膝要放在健侧膝上面。如患者自己不能做,可给予帮助,这样翻过来后可使患侧处于正确位置。⑤把头转向要翻的一边,用手引导躯干旋转,随后腿再跟上。

第二种方法:

翻向健侧:①患者用健侧手将患侧肢放在胸前。②健侧脚插到患侧腿下面,把患侧腿放在健侧小腿上。③在转颈及肩的同时,用健侧脚向患侧用力蹬床,身体跟着转过来。

翻向患侧:①将患侧臂移向身体外侧,拇指指向床头。并使健侧腿膝部立起。②抬头、颈前屈、转上半身,同时将脚稍向外移,然后向外侧蹬床,身子随着转过来。

如果患者做以上两种主动翻身活动有困难,可选做主动辅助运动。即在床的两边各同定一条带子,用手拉着协助进行翻身训练,以后逐渐放开,以适应主动翻身。

桥式运动

桥式运动就是选择性髋伸展运动,是早期床上变换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姿势像桥而得名。具体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双足底平踏在床面上,用力使臀部抬离床面。助者可用下述方法帮助患者完成该动作:用一只手掌放于患侧膝关节的稍上方,在向下按压膝部的同时向足前方牵拉大腿:另一只手帮助臀部抬起。随着患者的进步,助者可在逐渐减少帮助的同时,要求患者学会自己控制活动,不能让患侧膝关节伸展或向侧方倾倒。

桥式运动能帮助患者增加躯干的运动,一旦患者能熟练地完成,就可以随意地抬起臀部而使其处于舒适的位置,进而减少褥疮的发生,增加对关节的控制能力,为以后的坐和站打下基础,防止以后步行时伸髋困难而引起行走不便。急性期也可用此姿势放置便盆和更换衣服。

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时要注意什么

只有适当地锻炼才有好的效果。因此,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遵守以下原则:

1.持之以恒。每天至少锻炼一次,坚持不懈。否则锻炼的效果不易巩固。

2.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运动的难度和运动量。

3.因人而异。要根据各自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和活动量。

4.劳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防止心跳过快(每分钟不能超过140次)及心律紊乱,防止血压过高(不能超过26.6/16千帕);避免屏气动作及过度用力。如果运动后出现肌肉紧张,说明运动量过大,要适当减少。

5.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6.加强正常肢体及躯干功能的锻炼,以代偿残肢功能。

7.预防废用综合征,防止肩发僵、肢体挛缩畸形等后遗症。

8.装配假肢及矫形器。对截肢者装配假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对某些肢体畸形、运动异常的患者装配适当的矫形器,可以预防畸形的进一步发展,补偿功能活动。对行走不便的患者,可配备手杖。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2

关键词: 口译 记忆 技能训练

在译学领域,最难做出系统研究的恐怕就是口译了,它的科研难度远远高于笔译。因为,尽管口译与笔译在本质上相同,但两者特点仍有区别:笔译因落在可长久保留的纸张等语言传播载体上,故便于研究人员考察;口译则因其工作时的言语附着在转瞬即逝的语言声波载体上,故而难以在历史上留下大量的直观资料供后人开发、研究,甚至就连它的存在,也往往只能依据笔语对口译的记载而间接予以证实。

如何解剖口译这一复杂的智机能转换过程,解释和揭示口译的内在规律对口译的发展很重要。满足于经验之谈的口译随着口译理论研究的深入逐步转向口译的技能训练。

根据认知理论的信息处理原则,学习者作为认知活动的主体,他已有的知识结构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言语理解的认知过程中,语言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对语言输入进行感知、领会、摄入与综合。当前输入的言语信息要与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信息相整合,才能得到理解。如果缺乏相关信息,或者未能激活记忆中的有关信息,就不能或难以实现对言语的理解,更不用说用译语来进行再创造了。

从记忆运作程序层面来看,口译记忆与通常意义上的记忆概念相同,两者都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过程。其中“识记”过程在口译中表现为译员的听辨、理解,“保持”过程在口译中表现为译员对源语信息的贮存,而“回忆”或“再认”则表现为译员为译语输出所做的准备工作。

根据心理学原理,记忆的最终效果与动机呈正比例关系,亦即,译员的工作动机越强,其对原语信息的理解、组织得越好,记忆效果也就越令人满意。

口译要求学生具有把听到的词、词组或句子记住并迅速加工成意群,然后作为一个意义整体记存起来,最后用译语进行信息切换的能力。这要求口译人员适应英语的语流,善于对连贯的英语表达作出快速反应,捕捉其大意。英语单词的音、形、义是相互依赖的整体,所以在习得词汇时一定要有多种感觉器官一起参与,加强对大脑的刺激,提高记忆活动的效率,为快速听音过程中的准确理解奠定基础。

口译技能的训练方法如下:

1.记忆的训练

记忆的训练包括:源语复述练习、目的语复述练习、影子练习和逻辑整理练习。

2.视译的训练

口译时直接看着原文译成译入语。对比口译理论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口译记忆并不是对储存信息的简单恢复,而是对输入信息主动进行加工、编码之后的储存和提取。口译的记忆包括以下两个环节:对源语信息的识记和保持,在转换成目标语的同时对保持的信息进行再认或回忆。在口译中,语篇意义产生于言语分析、整合和逻辑推理之中。当言语链时,译员大脑的语言区受到刺激,译员会借助以前储存在大脑中的相关信息对语音进行辨识、阐释、推理、综合和分析,并将结果以内部言语的形式存贮起来,在短时间内完整记忆理解的内容主线和相关的补充信息。因此,口译记忆的实质应当是在理解源语的基础上对源语信息的主要意义和关键词语的记忆,而不是对源语孤立的语音代码、信息符号的机械记忆。

3.笔记是口译的关键

使用笔记,是为了补充大脑短期记忆和耐久力的不足,以保证译文的精确度,并保证其不受讲话人持续时间的影响。

影响连续口译质量好坏的一大原因是笔记得当与否。口译笔记是辅助记忆的手段,是在听讲过程中用简单的文字或符号记下讲话内容中能刺激记忆的关键词。通过关键词能够提示译员讲话人所表述的意思,掌握其表述内容的前因后果、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除此之外,数字、地点、人名容易一听就忘,所以也要及时记下这些必要的细节。

口译是借助已知知识听辨语言、分析、综合、推断、理解、意义产生、记忆和表达的过程。无论是安德森的(认知、联想和自主)程序性知识发展模式,还是他把知识的习得划分为知识编译和协调程序,以及认知学习和能力发展模式,或是吉勒的精力分配模式,都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口译过程的各个活动环节,指出认知知识自动化处理的可能性和范围。

参考文献:

[1]Anderson,John R.et al.Working Memory:Activation Limitations on Retrieval,Cognitive Psychology.Academic Press,1996:221-256,Vol30.

[2]Baddeley,Alan,Human Memory,Theory and Practice,Revised Edition,Psychology Press,1997.

[3]Baddeley,Alan,Essentials of Human Memory,Psychology Press,1999.

[4]Barsalou,Lawerence W.Cognitive Psychology-An Overview for Cognitive Scientists,Lawe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1992.

[5]蔡小红.以跨学科的视野拓展口译研究.中国翻译,2001,(2).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3

[关键词] 高压氧;脑外伤;认知障碍;康复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b)-0028-03

脑外伤是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经济负担重。认知障碍是脑外伤后最持久和严重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在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1]。临床上对认知功能的重视是从脑外伤患者研究开始的。认知康复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逐渐得到重视[2]。脑外伤认知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常规药物、认知训练、高压氧治疗、中医药治疗、社区康复、远程康复指导等。复习文献,结合个人经验,笔者对近年来高压氧治疗脑外伤认知障碍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如下:

1 脑外伤认知障碍的机制及特点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外伤患者常见的表现之一,几乎所有累及大脑的脑外伤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郭章等[1]认为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它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且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认知障碍的发生,可能的机制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脑组织结构性损伤及脑损伤部位的大小;②神经递质系统,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γ-氨基丁酸、谷氨酸盐、脑神经营养物质等的异常;③炎性反应;④自由基的作用。张皓等[3]通过检测不同部位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对125例脑外伤患者研究认为:左侧半球损伤患者,在定向和思维上明显重于右侧,双侧大脑半球或弥漫性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更为广泛。蓝健枫等[4]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120例脑外伤认知障碍患者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认知功能障碍与损伤的部位有关,但与左右侧没有相关性。额业损害与定向力、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相关,颞叶损害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语言功能相关,顶叶损害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相关,基底节区损害与视空间与执行、记忆、语言相关,小脑枕叶损伤与认知障碍的发生无相关。

2 认知功能的评定方法

大脑的认知功能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等。认知功能障碍是认知过程一方面或多方面的损害。认知评估指对患者大脑行为先做出评估后进行统计、功能定向。认知功能评定已成为认知康复的的重要环节。认知康复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治疗,目的在于改善患者在家庭和社会活动中各方面的功能。认知功能的评定贯穿康复始终,其评定可分为综合评定与单项评定。

陈雪丽等[5]认为,神经心理量表在认知功能评价中的作用被普遍认可,如将其与多种脑功能成像技术相结合,则对认知功能的康复将具有指导意义。以下一些量表均是较常用的成套或单项的评定方法:我国修订的H·R成人成套神经心理测验[HRB(A)-RC]、Lueia-Nebraska神经心理学成套测验(LNNB)、MoCA、Loewenstein作业治疗认知评定(LOTCA)、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等;记忆测验的量表有:临床记忆量表、韦氏记忆量表(WMS)、Rivermead行为记忆试验(RBMT)、单项记忆测验;智力测验的量表有:Wechsler成人智力测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SPM)、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等。一般来说,成套的测验具有全面性、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的特点,可以防止遗漏心理功能障碍的发现;缺点是测验所需要的时间长,有些躯体障碍的患者难以坚持。单项测验的优点是项目单一,重点突出,需要的时间短,患者较易接受;缺点是测验项目的选择主要依靠的是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一般可根据测验的目的选择,也可以根据病变的性质选择,还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6]。其中MMSE是最具影响力的认知功能筛查工具,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其检测痴呆的敏感性多在80%~90%,特异性为70%~80%,其优点是简便有效、实用、有助于标准化,无需专业人员操作,但也有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较大等缺点[7]。

3 脑外伤认知障碍的治疗

目前对脑外伤认知障碍的治疗中,康复训练被认为是常规的治疗手段,并且被认为应及早进行。何成松等[8]对75例脑外伤患者分为常规物理治疗组和训练组,后者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认知训练,包括定向力训练、注意力训练、手-眼协调力训练等,治疗3个月,采用LOTCA评分显示训练组的认知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 < 0.01),且优于物理组(P < 0.01)。方文等[9]对38例脑外伤认知障碍患者实施3个月的家庭认知训练,训练后1、3个月,其MMSE和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曹瑜[10]报道40例脑外伤认知障碍的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包括记忆力训练、注意力训练、感知力等训练),结果表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P < 0.01),认知障碍和平衡能力障碍明显轻于对照组(P < 0.05)。窦祖林等[11]通过对155名神经科医生、康复科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4%的调查对象认为在中国有必要开展脑外伤后的认知障碍康复;需要优先考虑的4个问题为:语言能力、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脑外伤后康复场所的重要性依次为:家庭、医院、社会;3种康复训练方法的重要性依次为:面对面式、电脑辅助式、网上远程指导方式。基于电脑辅助的认知康复即远程康复在国外发展迅速[12],中药、针灸、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及各种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是目前脑外伤认知障碍的常用治疗手段[13-17]。王敏等[17]认为高压氧综合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外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对高压氧治疗脑外伤认知障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实践。

4 高压氧治疗脑损伤认知障碍的实验研究

高压氧对脑损伤认知障碍的实验研究较少,台湾有学者[18]的研究显示,每天1次,每次1 h,2.0 ATA的高压氧治疗连续5 d,可以通过HSP-70的超表达,显著减轻大鼠在模拟高空环境(9.7%氧浓度,0.47 ATA)下停留3 d后的脑水肿、海马回的过氧化损伤及认知功能的损害,因而认为高压氧对此种脑损害有保护作用。Peng等[19]的研究显示2.5 ATA,每日1次,连续5 d的高压氧预处理可以通过硫氧还原蛋白还原酶的超表达来改善PTSD大鼠的焦虑行为与认知损害。

5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王敏等[17]将60例脑外伤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降低颅内压、颅脑保护、促醒、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40次(2.0 ATA,5次/周,连续8周),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和B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1)。丁新华等[15]以电针不同穴位配合高压氧(2.2 ATA,1次/日,连续10~20次)治疗脑损害患者认知障碍50例,采用NCSE和MMSE评定显示治疗前后评分有明显提高,电针内关、神门穴配合高压氧对改善脑损害的认知障碍有明显促进作用。贺美燕[13]将60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高压氧治疗)与对照组(仅高压氧治疗)各30例,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记忆商(MQ)、MMSE评分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记忆、认知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 < 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外伤认知障碍(P < 0.05)。王文春等[14]将210例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头针刺激组、高压氧组、高压氧+头针刺激组,经过连续40~60 d的治疗,采用NCSE评分显示高压氧+头针刺激组疗效更好。Harch等[20]治疗16例脑外伤、脑外伤后综合征及PTSD患者,使用1.5 ATA压力下停留60 min,在30 d内经过40次高压氧治疗,在症状、神经病学检查、全面的IQ测试及认知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改进。

6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认知障碍的机制主要基于高压氧对损伤脑组织的保护和修复作用。高压氧增加血中溶解氧量,提高血氧张力和血氧弥散速度,增加有效弥散范围,克服组织的氧供障碍;通过调节血管舒缩功能,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打断缺氧-水肿的恶性循环,减轻脑细胞和脑组织的继发性的损害;能增加缺血脑组织区的血流量,从而导致高氧张力的血液流向缺血区域,使病灶区获得较多的血供和氧供;高压氧作用下椎-基底动脉的供血量增加,能增加脑干和网状激活系统的供血量,刺激上行性网状系统的兴奋性,有利于脑干的功能活动;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改善微循环;减少细胞内钙超载,保护细胞膜正常功能[21]。有些学者认为高压氧还有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22],提高Bcl-2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抑制病理性细胞凋亡的发生[23]。随着脑功能的恢复,认知功能也得到恢复。

7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认知障碍的方案选择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认知障碍的压力0.20~0.25 MPa,吸氧60~8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2~3个疗程。如病情需要继续高压氧治疗,应间歇1~2周后再进行新一轮的治疗。一般而言,总治疗次数通常需要60~80次[24-26]。

8 展望

高压氧对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逐步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同,已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因此而受益。但在临床实际运用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脑外伤所致损害的整体修复,对认知障碍的影响常被忽略或淡化。有关高压氧治疗脑外伤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还有很多工作可做、要做。值得一提的是,高压氧疗法只是脑外伤认知障碍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措施之一。脑外伤认知障碍的康复,如能采用包括高压氧疗法、传统的认知训练、常规药物、家庭训练、远程康复等多种治疗及功能促进手段在内的整体方案,临床疗效有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章,康德智.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6):637-639.

[2] 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87.

[3] 张皓,张小年,山磊,等.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及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2010,25(2):90-92.

[4] 蓝健枫,李尧,陈灿鑫.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与损伤部位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杂志,2011,17(1):20-23.

[5] 陈雪丽,吴东宇,尹岭.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评价方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2005,11(6):445-446.

[6] 南登崑,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6.

[7] 唐晓英,吕玥,张帆,等.脑认知领域中注意对视听觉感觉统合影响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0,29(2):194-197.

[8] 何成松,李卫平,杨大鉴.脑外伤患者的认知训练[J].中国康复杂志,2004,19(4):242.

[9] 方文,李春霞,谢春雷.家庭护理指导对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978-980.

[10] 曹瑜.康复训练对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恢复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9,16(3):65-66.

[11] 窦祖林,Man DWK,朱洪翔,等.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社区康复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5):266-268.

[12] 窦祖林,文伟光,谭声辉,等.认知障碍的远程康复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9):568-571.

[13] 贺美燕.中药结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记忆、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杂志,2011,9(12):399-400.

[14] 王文春,张安仁,芦莹华,等.高压氧结合头针电刺激对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9,16(3):186-187.

[15] 丁新华,韩,温新义,等.电针不同穴位结合高压氧治疗脑损害认知障碍[J].中国康复,2007,22(1):29-30.

[16] 陆少欢.多奈哌齐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后认知障碍10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杂志,2011,8(7):76-78.

[17] 王敏,冉春风,庄志坚,等.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8):553-555.

[18] Lin H,Chang CP,Lin MT,et al. Attenuating brain edema,hippocampal oxidative stress,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rats using hyperbaric oxygen preconditioning during simulated high-altitude exposure [J]. 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2,72(5):1220-1227.

[19] Peng Y,Feng SF,Wang Q, et al. Hyperbaric oxygen predonditioning ameliorates anxiety-like behavior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s via upregulation of thioredoxin reductases in stressed rats [J]. 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2010,34(6):1018-1025.

[20] Harch PG,Andrews,Fogarty EF, et al. A phase I study of low-pressure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blast-induced post-concussion syndrome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J]. J Neurosurg,2012,29(1):168-185.

[21] 杨益.高压氧治疗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61-164.

[22] 张建华,杨文东.高压氧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氧自由基和红细胞1分子表达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30(2):156-159.

[23] 陈静,尤春景.高压氧对脑外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6):361-363.

[24] 肖平田.高压氧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0-211.

[25] 王强,刘垒.高压氧医学教程[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2006:156.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4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治疗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占全部脑卒中的80%其致残率、病死率及复发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表现有肢体运动功能、言语、认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卒中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最大障碍[2]。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早期介入康复,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体征不再发展后48h康复即可开始[3]。在我国,多数医院已经形成了综合康复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笔者对康复治疗手段做一下分析和探讨。

1.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摆放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脑卒中偏瘫痉挛姿势表现为上肢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下肢外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包括健侧卧位、痪侧卧位和仰卧位。无论何种,均需要2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王静等研究了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作用,结果良肢位摆放治疗组在肢体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痛、足下垂、废用综合征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4]。王淑会等通过对18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的摆放对减少残障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

2.关节活动度训练

从早期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可以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有效防止肌肉年废用性萎缩的发生,促进全身功能恢复。刘学文等研究了关节活动度的维持对患者肌力的影响,结果使用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康复组肌力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6]。侯丽双通过对65例脑卒中患者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后观察得出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减轻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7]。对患侧肢体的关节多采用被动方式,训练时患者取舒适、肌肉放松,治疗者手法要轻柔、缓慢,由近端大关节到远端小关节依次进行。关节的活动应在正常活动范围内进行时,避免引起疼痛和组织损伤。

3.高压氧治疗配合康复训练

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及血氧含量,加速氧的弥散速度,改善脑细胞氧供,恢复部分存在重组能力的脑组织功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血液流变,提高受损脑组织区域的细胞功能;增加脑干和网状激活系统供血,促进大脑整体功能恢复,改善认知功能。王毓雯等人的研究证实高压氧+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8]。

4.神经促通技术

神经促通技术是指为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正常运动模式、姿势、控制力及平衡反应的形成,抑制和避免异常运动模式而采用的一系列训练方法,包括两方面:①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姿势反射、平衡控制能力形成;②抑制原始、异常的运动形式[9]。李莉华运用促通技术持续治疗8周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有显著提高[10]。

5.健侧代偿训练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会因老化逐渐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的改变,包括器官系统的储备能力下降;内环境调节能力下降;外环境适应能力下降;应激能力下降;产生消极的心理,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认知障碍[11]。对于患侧肢体预后不佳的老年患者应尽早采用健侧强化、代偿的训练方法,而且,我们在长期的康复工作中发现许多脑卒中偏瘫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其健侧肢体也出现一些运动障碍,这使得健侧强化、代偿训练更有必要。

6.患侧下肢负重训练

患者的平衡与步行功能脑卒中偏瘫患者常有平衡功能障碍,它影响步行等日常生活活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加跌倒发生率。以功能实用动作为目标,在常规平衡训练基础上,在负重率反馈下加强患侧下肢负重训练。金挺剑[12]等人观察了该方法对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常规平衡训练基础上,负重率反馈下强化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治疗可加速患者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能极大地发挥脑的“可塑性”,对于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萍,胡静仪,张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和纤溶的变化[J].血栓与止血学,2006,13(4):158-159.

[2]关晔,王茂斌,励建安.临床康复学[M].2006,1:36―37.

[3]李剑,袁文斌,冉春风,等.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2):144-145.

[4]王静.偏瘫早期良肢位摆放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123-125.

[5]王淑会,程晓霞,李淑萍.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良肢位的护理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2.

[6]刘学文,陈淑江,杨丽.关节活动度维持及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5:59-61.

[7]侯丽双.早期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9:63-65.

[8]黄东峰,丁明辉,陈少贞,等.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特点与早期康复干预的标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72―274.

[9]励建安.康复医学[M].科学出版社,2008:7-108.

[10]李莉华.促通技术及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J].现代康复,2001,5-7.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5

关键词: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创新体系;头脑风暴

"工业设计"狭义来说,是指“产品设计”。所谓的“产品设计”是指通过多种元素如线条、符号、数字、色彩等组合把产品的形状以平面或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1]。其价值在于让产品具有独特的识别性且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工业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如今的工业设计教育往往把重点放在了对于学生技术的培养,忽略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降低了学生的就业定位起点,同时也极大的限制其在职业中纵深发展的空间。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创造能力培养并将其贯彻至日常的教学之中。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相对于逻辑思维而言的,其特征是将问题当作出发点,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联想,在思维外延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图1)。此种思考方式的特点是外延性、非逻辑性、突破性。创造性思维不是某些人的特质,而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思考方式,偏重于逻辑思考的学生通过一定形式的锻炼完全可以调动起其创造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的组成因素

创造性思维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力、实践力等因素所组成。

洞察能力:洞察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不同的人观察同样的事物,领悟也未必相同,究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人的洞察力不同。事物往往具有变化性,随着事物的变化,有的人能发现其特殊性,这往往就是事物发展的方向,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所以洞察力强的人要更容易把握事物本质[2]。

记忆能力:记忆是指信息在大脑中的印记。记忆的内容包罗万象,书本的知识,自然界的规律,甚至人生经历等等,这些都可以间接转换成记忆内容。"创造"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于记忆碎片进行重组,因此记忆碎片越多,创造元素就越丰富,创造能力就越强。

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部分记忆内容是想象内容的前提。想象是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的,一般以现实为基点,通过各种方式来想象,来创造新的事物。不仅如此,想象和记忆之间是可以转换的,通过想象创作出的事物成为实物中的一部分,转换成为记忆内容,从而再在记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造,如此循环往复。

分析能力:人们要想对现存的事物有正确的理解,并正确运用,就必须对其进行分析。通过事物给外界呈现出的现象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分析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作用,在此基础上,预见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切都离不开分析能力。

实践能力:只有洞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这还是不够的,实践才是创造力落实的关键。没有实践,创造力就毫无价值。

三、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培养创造能力的策略

1、 培养利于创造力生成的心理

创造力的生长必须依赖于好奇心理、突破心理、开放心理以及坚定心理,这四种心理是培养创造力的沃土[3]。想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就要提高对“沃土”的重视,认识到这四种心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

好奇心理:好奇心是激发创造力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地引领学生用好奇的眼光去看每一事物,从各个角度去领悟去体验去观察。

突破心理:每一次突破都是创造的一次体验,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意突破,不受传统的限制,为自己的产品设计不断赋予新意。

开放心理:学生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不拘于前人的经验,打破原有的固定的思维方式,对原有的思维过程进行创新。

坚定心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经常会有新奇的主意出现,但很快又将自己否定,这就是缺乏坚定的心理,新奇的事物定会受到各方面质疑,因此必须具备坚定心理,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这样才能将创意实现。

2、合理利用创造力培养手段

如果没有有效的培养手段,培养发散思维将成为空谈。我们可以借鉴创造学中的一些具体方法来增强其可操作性。为了培养适合工业设计的思考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动能,使其恢复应有的活性。

广告学等创意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发散思维养成的方法,按照创造环境可以分为个人思维发散程序和集体思维发散程序。

个人思维发散的代表性程序为杨氏程序。

杨氏程序是由创意大师James Webb Young所创立,其过程大致为①搜集资料(广义资料和特指资料)。②消化吸收、创意发散。③彻底放松。④创意产生,⑤整理归纳。

杨氏程序是公认最有启发性的思维发散方式。其精华在于思维的张弛转换而带来的灵感闪现,在现实运用中效果最为明显。

集体思维发散的代表性程序为奥式程序。

奥式程序由著名广告大师Osbourn创立,其过程为①、搜集资料。②、研究分析资料并产生大量的方案。③、选择重点方案进行深化,使其具有可行性。

奥氏程序主张发挥集体的力量集中时间和人员进行思维发散以得到大量的创意,由量生质从而得到理想的方案。

将创造性的方法运用于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产品概念设计课程中需要学生对于产品的概念进行设定。在这一环节笔者设计了惯性思维突破训练。首先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能够想出的产品概念,在此阶段所产生的产品概念大多是由惯性思维所产生的,多数同学所设定的结果基本一致。这样的概念无法使产品建立起独特的识别性。

第二阶段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继续设定产品概念,要求要与第一阶段的概念设定形成区别。这一阶段是借助头脑风暴来进行深度的思维发散。事实证明能够将学生的思维解放,所设定的产品概念具有一定创新性,而且重复率比较低。

最后再通过杨氏程序或者剧本引导等方法对于所选定的产品概念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使其具有可行性。实践结果表明学生设计的质量在概念层面有显著的提升。

3、开展工作室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工作室制在国外比较盛行,经过时间验证,它显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我国高校也开始实施工作室制。所谓的工作室制就是指由教学团队组成,在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之外利用教师的项目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一般来讲,每个教学工作室还要设立校外实践基地,以供学生造型研究与实践使用。 我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初步建立了5个方向的工作室,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加入不同的工作室进行学习和实践。图(2)为学生在工作室中为玩具厂家设计的变形金刚玩具,目前已经量产投入市场。

4、改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主张:“大学生应以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无师自通、更新知识的能力。”[4]在教师教学模式中,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传递模式。引导学生培养起自学的能力,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由教学的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

此外根据创新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要明确目标。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课题形式来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课题阐释、研讨、方案制定、收集素材等环节,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最终使学生的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为产品的设计提供了素材基础和无限的创意。

四、结论

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育工作者应当基于创新能力的特点,科学的设置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将其贯彻至日程的教学工作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从而培养起创新能力。为今后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宪荣.工业设计辞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江海波.明日教育瞩望――生命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C].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恢复记忆力的训练方法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学 运用 思考

知识信息的激增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探索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教育教学平台应成为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习活动是围绕着教学进行的,要使课堂教学优化、高效,真正使每个学生能主动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正如陈至立同志指出的:“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多媒体技术,它融合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的功能,能够根据人的需要提供信息,并且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事物和宏观事物相互转化,可以跨越时空界限创设情景和再现教学内容。具有常规电教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1 当今中学英语的课程标准是。通过听、说、读、写、译全方位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具有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针对课程标准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揭内隐为外表,使教师能深入浅出地讲解词汇、语法与语言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我在讲授名词的单、复数、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以及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等这些语法知识点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媒体能充分发挥声、电、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使英语教学突出形象性,注重感染力,把抽象,枯燥的单词、短语、语法知识转化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像、视频,使动画与视听相结合,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得到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如教学鸡蛋这一单词,简单的实物固然有作用,但多媒体课件下活泼可爱的鸡蛋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因素,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以往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主要围绕升学和考试分数来进行,使得课堂教学枯燥呆板,造成许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恶学习。这部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很难发挥其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技术纳入到课堂系统后,能够充分发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的特点,一扫以往课堂紧张、沉闷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易于理解和接受,便于记忆和应用,通过动口、动脑、动手,事半功倍地获取知识,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记忆能力、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初中英语第二册第35课“The Memory Robot”时,用多媒体播放郭达和蔡明的小品《机器人》,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时时开怀大笑,接着问Boys and girls,do go know what part Cai Ming acted in the play?学生回答Robot?(有学生模仿机器人答:机一器一人,引起哄堂大笑,然后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回答两个问题:1 How many kinds of Robots do you know?2 Why are they helpful?)学生热烈交谈,有的写写画画,有的手舞足蹈,学生兴趣浓厚,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同时还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不仅可以眼看、耳听、还右以动口、动手,加深理解和记忆。通过利用图文并茂的视听学习手段,形成对学生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将新知识信息以较高的强度输入到大脑中,形成新的认识网络存贮结构,从而达到加强记忆效果的目的。

3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双向交流的多元化、多角度转换,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思维的外在形成反映为人们凭借大脑,运用自己的认识结构和有关概念对新知识和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英语教学需要一个反复、多向、多元化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因此,教师只要选择适合授课内容的视听材料。(如英文影片的歌曲、国外风土人情简介等)并适当剪接,灵活运用,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更重要的是,它使英语教学不再单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提问和学生的回答、练习便可达到交流与反馈的目的。如教学-初二英语第17课时,教学一些动物时,从Magic English--神奇英语剪接片断,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动听的歌曲,还可以看到群舞飞扬的小动物。Tiger,rabbit,cat,dog等,听到语言纯飞的美式发音。也可以在INTERNET冲浪,在国外的一些动物网站(如)中,了解网上用英语介绍关于动物的资料,下载一些相关内容,如图片、声音等,从而明确了学生学习的主题,将英语学习与实际情景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出事物的本质,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4 多媒体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世界各国的风情习俗资料只要上网就可以查阅到,学生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于不知不觉中接受和掌握了信息。字母、单词、句子的游戏设计层出不穷,花样百出,给学生目不暇接,玩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同时,教师作为指导者也倍觉轻松。

因此,英语课堂教学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语言因素造成的理解难度,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外语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现代英语教学重在加强基本功训练,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记忆力就会明显增强并且思维敏捷,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则可以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二、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思考

多媒体有如此多的优点,当我们在享受它给教学带来种种便利不同时,也要注意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1 教师的角色和作用问题

在英语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运用教 育技术手段程中,有些教师对如何发挥自身作用还存在误解。他们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上英语课,教师的作用可以退居其次,教师只要把现成的音像课件准备好、操作几下设备开关就可以了。其实,多媒体技术虽有较丰富的表现力,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充满新鲜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不仅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还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组织和驾驭。可以说教师的作用始终仍是上课质量关键性的因素。一般来说,教师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果注意课堂观察,教师可以很快通过学生的反应,得到许多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因此,如何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适当的课件内容展现出来,使之变成学生上课过程中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形式,应是教师不断探索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实际要求。教师只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注意课堂观察,及时了解学生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实际,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学课件和调控现代化教育技术媒体,才有可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课堂教学要素、教学内容之间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使用现代的媒体技术手段,不顾教学实际是否需要,不顾所用材料是否切会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只是大量堆砌投影、录像等,或制作一个课件,让计算机来唱“独角戏”,教师反倒“置身事外”了。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本师的教学风格无法体现,更重要的是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代教育技术应当成为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但不能喧宾夺主。

3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了坚持经常的问题。这两年,不少教师只重竞赛、公开课等特殊场合,而忽视在日常教学活动的应用。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竞赛、公开课的一个重要评比标准,其初衷在于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广泛应用,试图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但是,事与愿违,一些教师为了应付竞赛、公开课花费大量时间制作课件,可是到了日常教学中却又恢复到“一言堂、满堂灌”的老路上,多媒体课件根本不用,连投影都极少使用。这就违背了我们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初衷,也是不利于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