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新形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世界经济新形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世界经济新形势

世界经济新形势范文1

与此同时,被认为更易遭受打击的新兴经济体却显示出强劲的活力。随着经济增长率回到2008年前的水平,中国、印度和巴西的表现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对发达国家来说,面对即将来临的大规模结构调整,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金融稳定,能帮助其缓解压力。若按当前的模式发展下去,全球经济将永久转型。特别是用市场价格衡量,十余年后发展中国家所创造的GDP将超过世界GDP总量的50%。

因此,搞清楚这种爆发式增长是否可持续非常重要。然而,答案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新兴经济体处理其所获得的成功的能力;二是全球经济对新兴经济体成功的适应程度。第一个方面没什么问题,第二个方面就难说了。

新兴经济体仍有继续利用赶超增长方式的空间,但必须开始着手进行结构调整,改革和制度建设也要跟上。

随着政府政策的继续实施,可以预期新兴经济体的内生国内增长引擎逐渐强化,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将成为中流砥柱。

分配与增长同样重要。面对由愈演愈烈的收入不公和获得基本服务机会不均造成的内部紧张局面,新兴经济体需更好地处理,否则将严重损害国内和地区的增长动态。对这一点,新兴经济体在其政策议程中,增长战略的制定已将分配问题纳入考虑范围。

新兴经济体能应对工业化国家经济放缓的问题,但更大的挑战在于金融部门的传导机制。目前的低利率环境正使资金蜂拥流向新兴经济体,增加了通胀和资产泡沫风险。一旦西方银行有恙,贸易信贷将大受影响,从而可能殃及国内银行。

幸运的是,一些新兴经济体仍拥有缓冲垫和减震器。这些国家在2008年-2009年危机发生时状况良好,现在也没有迹象表明其财政和金融的灵活性已开始告急。

总体来说,新兴经济体状况良好,足以在世界因工业化国家危机而摇摆不定时游刃有余。然而,它们尚未完全与工业化国家脱钩。要达到最佳结果,仍需工业化国家能够并愿意接受新兴经济体的不断突起和壮大。这才是风险所在,可能导致一系列潜在问题。

新兴经济体高增长率的基础是知识、资金和技术流入,而这些都与开放、法制和全球化的经济密切相关。然而,在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金融动荡频发的环境下,这一全球结构面临沉重压力。全球经济增长正向零和博弈发展,导致产生次优反应。

结果,工业化国家市场的持续开放不再是理所当然之事。政治和政策风向正变得更狭隘、更偏向国内,而国际议程和追求全球共同利益的声音越来越小。这些挑战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将越来越大,并牵涉到全球制度和治理事宜。

更大的挑战是,在一个增长速度不一致、强弱对比正发生逆转的世界中,处理日益增长和复杂的国际关系。这样一个世界需要更好的全球治理,以使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机构中获得合理的话语权和代表权。

如果没有这些改变,全球经济只能从一个危机走向另一个危机,最终的结果是经济学家所谓的“纳什均衡”,即一系列次优的组合。

这会带来什么?

在当前增长不一致的全球经济中,工业化国家过度膨胀的资产负债表需要一个长期的修复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新兴经济体将被要求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单凭自身手段,它们是可以胜任,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世界经济新形势范文2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沈阳经济区;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P984文献标识码: A

资源型城市,是指那些以当地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作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城市。但是,当这类城市的矿产资源的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期时,就成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辽宁省阜新市就是这样的一个城市。

1.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

经过了几十年的开采挖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全市的煤炭资源就趋于枯竭,部分煤矿和矿井陆续关闭停产,大批工人失业,并随之而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诸如水资源的缺乏和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噪声污染等。其中采煤沉陷区给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生命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给经济造成了巨额的损失,人们生活苦不堪言。

对于这种“灾难”,国家和政府在2001年12月把阜新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试点。在转型过程中,阜新主要参照鲁尔的转型,着重发展第一和第三产业。

十年来,阜新的经济转型道路并不平坦,虽然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但是速度、效益和质量的增长都是相当缓慢的,与其他较发达的城市有很大差距,经济水平比较落后。

2.振翅高飞的雄鹰―沈阳经济区

最近几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沈阳经济区”这个区域性发展战略。该战略以沈阳为中心,在百公里半径范围内辐射了鞍山、辽阳、抚顺、本溪、营口、铁岭、和阜新八个城市,八城市将优势互补、共同谋求发展,打造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沈阳作为该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它拥有基础雄厚的传统产业,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基本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基础较雄厚的、产品门类齐全的、配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且基本具备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多方面要素载体和基础保障,所以沈阳可以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对于经济区范围内的其他七个城市有巨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八个城市将同心协力,致力于人口管理、产业集群、交通、电信、商贸物流、金融业、房地产、旅游业和环境治理九大领域的一体化。

3.命运的转折―加入沈阳经济区

当省委和省政府决定将阜新纳入沈阳经济区,这对阜新这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无非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对于阜新以后的发展和经济转型将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阜新借此契机,可以突破自我,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真所谓是命运的转折点。

3.1阜新市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3.2.1优势的定位

随着巴新铁路的建成及投入使用,每年可以为沈阳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上亿吨煤炭资源;另外,利用丰富的风力资源,正在大力发展风电产业,预计发电能力将达到750 万千瓦左右;与此同时,阜新大唐煤制气的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沈阳经济区提供40 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能源;全市还正在加大力度开发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这一系列的能源供给可以为沈阳经济区提供重要的能源保障。

沈阳等大城市一般工业用地供给相对不足,而阜新土地资源丰富,可供非农用地的资源量也比较大,且劳动力成本也较低,可作为沈阳等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阜新还在为沈阳经济区承担打造绿色生态屏障的特殊责任,目前也不断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一直致力于建设辽西北防风固沙边界林。

3.2.2劣势的分析

没有根本解决历史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等深层次的矛盾,如今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另外,接续替代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快,城市转型仍然具有脆弱性;城市转型对地方财力的增长作用有限,国库收支矛盾依然很突出;城市转型过渡期社会保障的收支缺口加大;转型后的接续替代产业仍然具有较大风险。

开采造成的的环境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解决,市内风沙大,空气质量不好;部分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还没得到妥善处理。

3.2阜新市的发展趋势

3.2.1空间形态的演变

目前,沈阳与阜新之间已有三条公路,其中一条高速公路为在沈阜城际连接带上的沈彰高速公路,已经初具规模。规划将建设的两条公路为沈阜开发大道和沈彰开发大道;两条铁路为京沈铁路客运专线及沈阳至彰武铁路。这些交通线路的发展,将会给阜新的空间形态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位于沈阳与阜新之间的“沈彰新城”,欲将其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林产品加工集散地和重要的家具研发、生产、物流基地。“沈彰新城”的发展,势必会不断加强阜新与沈阳之间的联系,阜新的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自然也会随之有所改变,经济中心会由向西南向转移的趋势。

依据国外学者的点-轴渐进理论来分析,沈阳处于区域的核心地位,那么它会充分发挥其集聚效应,预计阜新会沿着这几条交通轴线向沈阳方向集聚,形成区域空间连接带。阜新原本的城市空间形态是团块状,未来可能有向带状城市方向发展的趋势。

3.2.2产业布局的调整

近期,阜新启动了几个新项目。例如:阜新作为辽宁省五个采矿用地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率先启动采矿用地改革试点工作;我国北方最大的洗毛生产基地一期工程正式在阜新投产;阜新液压产业基地成功纳入沈阳经济区连接带建设体系,成为沈阳经济区连接带的主导产业园区;此外,阜新市经过积极争取,获得全省首批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

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沈阜产业经济带将会继续积极承接沈阳产业的辐射和转移,发展与沈阳经济区相关和相连的产业,实现产业链的对接。重点建设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和以火电、风电和生物质能源为重点的能源基地,为沈阳经济区的建设供给能源;发展铸造、液压、皮革、林产品和、氟化工等产业集群,为沈阳经济区装备制造业做好配套工作;阜新也可以发展具有自己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基地,有成为区域内的物流中心的潜力。区域内的产业集散和分工协作,可以使区域内的各个城市的结构更加合理,产业更加优化,实现区域内的整体发展和共同繁荣。

3.2.3基础设施的完善

阜新作为其中一员,势必会规划建设交通、水利、电信、能源等各种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这样才能逐步做到基础设施共享、区域内全方位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在交通方面:首先推进铁路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京沈客专重点控制性工程和沈彰铁路、锦阜铁路扩能项目;其次是推进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完成彰通、阜盘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阜盘、阜铁高速公路连接工程等。此外,还启动了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最后是实施城市道路畅通工程。

4.结语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要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抓住机遇,在区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勇于接受挑战,不断突破自我,积极承接区域的带动和辐射效应,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实现城市的经济转型。

参考文献

[1]范英宏,陆兆华,程建龙,周忠轩,吴钢.中国煤矿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重建技术[J].生态学报,2003,(10).

[2]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要有新思路[J].求是,2002,(12).

[3]张以诚主编. 矿业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 年.

世界经济新形势范文3

在21世纪,新兴市场出现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我们很多人都关注美国、中国,但是实际上应该看到更广泛的新兴市场;同时,在90年代末金融的放松管制以及独立中央银行的出现,也使得此次全球失衡变得更加严重。

在过去的30年里面全球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但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从10多年前,全球的增长就是由发展中国家来推动的,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比富裕国家还要高。其中主要代表是中国和其它的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来领导的。

外国直接投资给发展中国家,可以追溯到90年代初,包括非洲都有很大的增长,它的结果就是通胀,在这个时期通货膨胀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而当时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的目标就是要降低通货膨胀,首先是在新西兰,之后22个央行都把控制通胀作为他们的目标,要消除资产泡沫,使得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低利率。这样加大了这一时期的流动性。从历史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2004年到2007年,即次贷危机之前,降低了利率,在世界范围内,低利率是一个全球性趋势。低利率的结果,就产生了全球的失衡。美国国内的储蓄在下降,而东亚、中国等国家的储蓄是在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意味着在1999年之后,欧洲的银行没有办法来获得美国银行的贷款,而在此之前的30年里,德国的增长一直都是非常迅速的。但在过去的10多年中,这个经济结构的变化:亚洲的经常项目盈余很多,而美国赤字很高。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迅速、规模扩大也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在1992年的时候,中国就制定了更好的劳动力的政策,进一步降低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这样减低了成本从而提高了生产利润,财富得以积累。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也出现了这种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称这是一个双倍的效应,也就是说资本和劳动力的关系是:资本劳动力的比例下降了一半,生产的成本也下降了一半,这会扩大廉价劳动力国家的生产效率。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也重新加入到了世界经济体当中,它增加了世界上为市场上的供应,另外还出现了由于放松的货币政策所造成的技术衰退。因为资本的充足削减了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同时,因为流动性增大,很多巨额资金开始重新寻找高额回报的贷款,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信贷放松,所以出现了很多像赌场、冒险投机的金融机构。而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形成很好的金融监管机构,所以爆发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在亚洲金融危机过后,直到2002年资本才回流到遭受金融影响的国家,而这些国家非常希望能够避免下次危机,于是采取通过增加外汇储备来实现这一点。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贸,也是重新加入了世界经济体当中,实际上就把自己纳入到了一个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框架当中,和美国、日本一样都处于一个全球市场之中。就全球失衡来说中国会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我认为中国并没有从这次严重的资产泡沫当中受到非常重大的影响,必须面对出口的下降的结果。

世界经济新形势范文4

关键词:会计舞弊 经济心理 分析模式

1 概述

会计舞弊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一个世纪性的难题。说它是世界性的难题,是因为舞弊现象不仅在中国有,在世界其它国家也有;说它是世纪性的难题,是因为舞弊在过去有,在现在有,在将来还会出现,只要市场经济中的游戏规则还有创新,还有不确定性与风险,虚假会计信息就会存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从经济心理学角度研究此问题的尚未多见,而笔者想从一个新的视觉,即经济心理学的角度对会计舞弊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模式,为后续的研究寻找一个切入点。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会计舞弊是从广义上讲的,从相关者的角度看,包括会计人员的舞弊、管理层的舞弊、股东的舞弊、中介机构的舞弊等等;从舞弊的形式上看,指有预谋的、有意识的、具有欺诈性的违法行为。

2 运用综合主客观层面上的经济心理分析模式解释会计舞弊行为

2.1 客观层面上的分析模式 客观部分可以被观察到,或被独立地测量,并可由统计数字予以解释。主观部分可以通过量表或其他心理方法来从个体身上获得直接资料来了解,另外,也可从行为来间接推断。一般来讲,经济学关心的是客观层面的信息和行为。经济行为是以个体的经济状况为中心展开的,它受到三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个人情况;另一方面是受环境限制的经济行为;第三方面是与周围的一般经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会计舞弊行为也不例外,它一样存在客观部分的经济行为。

①通常讲的经济约束指证券监督委员会、财政部等部门颁布的规定、法则、制度等约束性的法律条文。这些约束被认为可以影响(限制)会计行为,可以对企业的会计舞弊行为起到起码的约束和控制的作用。②会计行为能够体现某企业的经济状况,比如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资格线采用盈余管理的手段人为的调高当期利润,但事实上公司当期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这种不实的现象会给债权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以错误的假象,从而导致决策的失误,更有甚者违反监管部门的规定做出违法性的会计舞弊。③某企业的经济状况汇总起来便构成了一般的经济环境,比如以某一行业为例,由于业务性质有共同的地方,彼此相互制约和影响,他们之间竞争的结果构成了所在行业的经济环境,如果说某企业处在经济财务状况不好的位置,那它就会有舞弊的可能性,目的是掩饰自身不好的业绩,避免债权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经济行为反过来会影响本企业的经济状况。如以某一区域为研究对象,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也会影响和带动某一企业的经济状况,若某企业的经济财务不佳,也很可能会出现会计舞弊现象,道理同上。

2.2 主观层面上的分析模式 主观部分主要涉及影响决策的心理因素,这一决策心理是这样形成的:一方面行为人的动机和人格形成决策的心理过程;另一方面从社会观念中形成的知觉到的限制影响决策,还有就是社会观念也可直接作用于心理过程,再从心理过程形成决策。

①动机和人格在儿童早期就已经形成,这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被认为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心理过程。②社会观念包括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社会主导观念,比如,习惯、传统、伦理、预期和有关人与公司的公共形象都是社会观念的表现。社会观念形成了模型殊的一部分,并构成了群体中的综合个人观念。沟通过程、传媒和研究机构,这些都在社会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心理过程中,人们认为这些社会观念是可以与个体目标、动机和态度相提并论的。③心理过程最终导致形成决策,但并不必然如此。就会计舞弊而言,有舞弊动机的人存在舞弊心理,但由于人格和社会观念等主观因素束缚这些人,他们不一定作出会计舞弊的决策。④知觉到的限制属于影响决策的内化因素。一些知觉到的限制来自社会观念,比如社会规范,人们认为主观限制和心理过程都可以影响决策。决策时,人们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并对备择的行为进行比较和评价。我们会计上经常说的会计准则有灵活性和真空地带就属于这种知觉到的限制,这种主观上的认识(或说知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固有的估计和专业判断会引起会计核算上的决策;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中规定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也会引起会计核算上的决策;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中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也会引起会计核算上的决策;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滞后性会引起会计核算上的决策。

2.3 综合分析模式 ①一方面,各利益相关者情况影响动机和人格,由于各利益相关者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有的是企业内部的,有的是企业外部的,导致他们有为企业利益着想的,有为整个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考虑的等等,他们之间经济利益博弈相争体现了各自的动机和人格(当然这里的人格并不是当事人纯粹的人格,它是以所处的工作职位为载体的一种背景化的人格)。另一方面,动机和人格影响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博弈战略。②客观限制可以由主观的限制来进行知觉和补充。主观限制包括诸如心理努力、精力(内化的)和社会规范等,这些规范受到社会观念的强烈影响,也就是说外部监管部门限制的程度可以由对会计准则等法规的理解来进行知觉和补充。因为监管部门不同时期所颁布的法规和条例等也是根据会计准则等法规来制定和加以控制的,对会计准则等法规理解的越深刻,监管的力度就越强,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③社会观念除了是个体观念的总和外,也受到所处行业的经济环境的影响。由于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某一行业处于低迷时期时,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会影响股票交易市场的指数,我们说这种指数体现了一种社会观念,而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者为了保持自身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就可能产生舞弊的心理动机,通过会计上的造假包装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给投资者以假象。

2.4 分析模式的适用性以及应用的现实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此结合会计行为的主客观因素在内的综合模式,有效的解释了会计舞弊产生的内在机理,它将分析的范围扩大到社会、心理等各个层面上,合理并且细致地解释了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为寻找治理会计舞弊现象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线索。笔者认为,虽然本模型是建立在影响会计舞弊行为各因素基础之上的,但其对于研究一些其他经济行为,如消费行为等,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有它的现实应用价值。

2.5 分析模式的局限性 该模型并不是对现实世界或人类心理的完美表述,它只是一个综合不同类型研究的研究范式。值得指出的是,这一范式也仍然缺少一个关于人们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应包括人际关系的内容,即人们的行为如何相互依赖和人际沟通。这一范式可以予以扩展,比如包括关于个体的第三维度,然而其代价是失去了简洁性。

3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人类经济心理与会计舞弊行为关系的模式,该分析模式从经济心理学角度更深层次地分析了主客观因素在内的会计舞弊行为,该模式在除了保持传统经济学研究的客观关系的基础上,还加上了主观关系。毫无疑问,一个包括这两类关系的结构模式提供了研究经济学和心理学相互关系的范式。该模式揭示了这样一个经济心理过程,客观因素影响主观舞弊的心理,主观是否存在舞弊的心理可以反映到客观的层面上,进而这种主客观互动式的循环经济结构体现了会计这一行为真实与否的内在机理,为研究会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寻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从而对探索会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文钊,鲁直,唐为民.经济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阿尔布著,符锦勇译.经济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

[3]王艳平.会计舞弊的经济理论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2011,

2:9-11.

[4]Pjing,M.J.Investment Psychology Explained.John Wiley &Sons,Inc.1993.

[5]G.Antonides.Psychology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Kluwer,Academic Publishers. 1991.

世界经济新形势范文5

关键词:新常态;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宿迁

在2014年河南考察时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随着我国人口结构以及发展进入拐点期,增长趋势放缓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常态,我国未来经济将进入发展换挡期,将出现常态化的中高速发展阶段,这就是要倒逼中国走上真正的改革创新、富国强民的发展正道,更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唯一正确选择。

一、充分认识当前宿迁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挑战

从1996年7月建市以来,凭借着持之以恒走改革之路的独特精气神,宿迁发展迅速,但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宿迁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要及时转换思路,主动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

一是初步实现了跨越发展之势,但经济总量差距明显:从建市以来,宿迁从“一穷二白”发展到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由2008年的135位上升至2013年的91位,2015年排名93名。2015年宿迁经济总量大幅攀升,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增长近一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000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地区)水平。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但从全国排名可以看出,宿迁经济总量在全省13个地级市中排名最后,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差距明显。二是初步走上了生态发展之路,但环保能力还需提升;“到宿迁来,可以做深呼吸,洗肺养心”是宿迁生态发展的标语,“宜居宜业”是宿迁发展始终坚持的原则。目前宿迁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了共识,那就是“什么条件都可以降低,惟独环保的门槛、标准一点都不能降低。绝不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换取短期的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增长,绝不以牺牲宿迁未来发展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利益。”虽然宿迁生态发展好,但最大的制约瓶颈就是空气质量提升,此外,垃圾、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设备不足,消除污染、等有待增强。三是初步进行了结构调整努力,但三次产业发展仍不合理;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宿迁三产结构其中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全部工业占GDP的比重达40.4%,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贡献逐步提升。全市服务业增速比GDP增速快0.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8.0%,拉动全市增速4.1个百分点。三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全年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01.2亿元,比上年增长31.3%。但宿迁还是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产值占比较高,存在第一产业生产水平不高,发展缺乏后劲,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比较低,层次偏低,对产业整体发展的推动力不足。

二、经济“新常态”下走出宿迁特色的转型升级与经济发展新路径

在目前宿迁经济发展取得成绩基础上和面临的挑战前,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立足市情,在宿迁经济发展上要按照“以扩总量上台阶为首,边扩总量边调结构”为辅,做好全力推进宿迁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世界经济新形势范文6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1.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7217(2011)05-0002-06

一、量化宽松政策的措施及效果

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不断采取多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美国这种极端货币政策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日本和英国等国也纷纷效仿。

1.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措施。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面对经济增长缓慢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在低利率条件下,美联储便决定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危机。在2009年3月~2011年1月期间,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在2008年10月~2011年4月期间,日本也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几乎同时,英国也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现阶段,全球经济目前正处复苏阶段,美日英三国最近采取的极端量化宽松措施(具体措施及其实施时间见表1)必将对新兴经济体产生冲击。因此,各新兴经济体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应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保持本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各国央行不仅通过购买债券方式直接介入实体经济债务链条,改善企业和民众资产负债表,还拓宽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购买范围和注资范围。一方面,积极改善企业和民众资产负债表,降低其融资成本,提高其消费和信贷需求;另一方面,使金融机构流动性增强,提高其放贷意愿,继而使信贷市场复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见图1。

2.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从2008年发生经济危机以来,美国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速也不容乐观,为了稳定和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积极推动者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他力主实施量化宽松理论的因素主要包括通胀、失业率、出口和GDP。继美国之后,日本和英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宽松措施,虽然各国实施的效果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效果是对本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都不明显。

根据2011年1月《世界经济展望更新》公布的数据,美国2008年的失业率是5.8%,2009年全年和2010年前三个季度的失业率都在9%以上;2009年出口同比下降9.5%;2009~2011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0.3%、1.1%和1.0%;2009年经济增长下降2.6%,预测2010年和2011年将分别增长3.0%和2.2%。日本2009年和2010年失业率都在5%以上,预计2011年失业率在5.0%;2008年出口比上年下降了约67.3%;2009~2011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4%、-1.0%和-1.3%;2008年和2009年经济分别下降1.2%和5.2%,2010年和2011年将分别增长2.8%和1.5%。英国2009年和2010年失业率都在7.5%以上,预计2011年失业率在7.4%;2009年英国的出口仅占发达经济体的5.9%、世界的3.8%;2009~2011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1%、3.1%和2.5%;2008年和2009年经济分别下降0.1%和4.9%,2010年和2011年经济将分别增长1.7%和2.0%。由此可见,美日英三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并未降低本国的失业率、扩大出口总量,降低通货膨胀率效果也不是很明显,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从根源上看,美日英三国经济的复苏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美日英三国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最终能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多大积极影响,至今仍无共识,如果全球消费持续停滞,企业继续悲观,经济持续低迷,那么,美日英的量化宽松注定失败。

二、量化宽松政策对世界新兴经济体的影响

虽然新兴经济体经济基本面普遍强劲,但新兴经济体对美元依赖程度较深,遭受的打击也更大,无法避免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的负面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美元是全球储币,在世界外汇储备中占有绝对的比重。2009~2010年的前三个季度中,美元储备都占世界总储备的35%左右,占世界分配储备的60%以上。在同期,英镑和日元储备仅占世界总储备的1%~2.5%,欧元也仅占世界总储备的15%左右。美元变化对世界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可想而知。

1.降低新兴经济体债券收益率。

2003年1月~2010年6月,机构投资者累计投向新兴经济体的债券和股票基金约1050亿美元(BNY Mellon Flows data,2010)。非机构投资者累积投向新兴经济体的债券和股票资金在1650亿美元(EPFR,2010)。这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在风险调整基础上,逐渐从发达经济体中撤出,转向新兴经济体。从2003年开始,流向经济体的债券和股票份额增长,到2010年末翻了3番。2009年以后,发达国家债券回报率下降的同时,也降低了新兴经济体债券回报率。2010年4~5月,新兴经济体债券、股票和贷款发行量急速下降后的一个反弹反映了这种趋势。现在,机构投资者投入新兴经济体的欲望仍然强劲,尤其是投向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资本。另外,由于利差的原因,非机构投资者投向新兴市场债券基金也大幅上升,这些都将降低新兴经济体债券收益率。

2011年,美银美林在调查了总共掌握4920亿美元的283名基金经理发现,49%的基金经理都重仓持有新兴市场的股票,达到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仅仅有3%的人重仓欧洲股票。几乎所有的基金经理都在减仓美国和日本股票。良好的经济前景和诱人的汇差将新兴市场变成了流动性逐利的战场。新兴经济体纷纷拧紧“阀门”,以免使本国债券收益率进一步降低。2011年3月18日,巴西政府宣布将固定收益证券的外国投资税由4%提高到6%,这也是巴西政府在两周内再次上调。2011年3月19日,中国央行将银行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泰国政府也宣布将以预扣税的形式对外资投资债券收益按15%课税。韩国央行称如果外资增长过快,银行将有可能限制外币借贷。印尼政府则强行为外资投资规定了不少于3个月的期限。

2.促使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

2010年后,受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预期影响,美元持续走低,国际资本流入,引发其他非美货币纷纷“被升值”。从2010年开始,在过去的一年内巴西雷亚尔和南非兰特对美元已经上涨了37%和36%,亚洲地区由于经济复苏势头较好,所受到的冲击也就越大。在2010 年一年的时间内,泰国铢和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涨幅也接近10%,韩元的涨幅已经超过7.6%,印度卢比在2010 年9 月单月的涨幅就高达5%[1]。另外,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不断加大。2011年4月29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990,一举突破6.5重要关口,创汇改以来新高。从外部来看,本币升值将提高本国在国际市场对上游原材料的购买能力和市场并购力;从内部来看,本币升值将提高本国居民商品购买力,进而扩大内需。但是,升值过快将大大削弱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尤其是出口导向战略国家,削弱力度将更大。比如,越南在其本币越南盾升值后,在2010年1~8月的连续7个月时间内都是贸易逆差,逆差总额达74亿美元,是2009年同期的2倍。最重要的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旦结束,资本将逆转,新兴经济体货币必然贬值,进而陷入深度的金融危机之中。

3.加大新兴经济体流动性过剩压力。

美国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是为了使美元贬值, 刺激本国产品出口和经济增长, 在其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同时, 也造成了新兴经济体流动性泛滥。美国2010年实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经给市场注入了很大的流动性,2011年这种非常规货币政策仍可能继续,将给新兴经济体带来更大的流动性。良好的经济前景和诱人的汇差将新兴经济体变成了流动性逐利的战场。

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趋势得以强化,仅2010年第三季度即有115亿美元流向印度、印尼、韩国、菲律宾、中国台湾、泰国和越南等地的股市,是第二季度 20亿美元净流入的5倍还多。根据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0 月13 日,全球新兴股票市场共吸纳41 亿美元国际资金,占同期全球股票市场吸纳的76.3 亿美元的50%以上。EPFR 称,2010年全球新兴股票市场将累计吸纳600 亿美元国际资金,仅9 月初就流入233 亿美元,新兴债券市场则出现410 亿美元国际资金净流入[2]。据IMF估计,从2009年10月~2010年9月,来自美国的流入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际资本增加了4倍。而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统计,2010 年全年新兴市场国家资金流入净额为8250 亿,比2009 年增加了40%[3]。流动资金投资占比最大的是债券,其次是直接投资和股票投资。“热钱”的大量流入使新兴经济体流动性压力持续加大。

4.加大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

在美国利率走低、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美元投放的持续增加,将造成大量国际游资流向经济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显著增大。另外,伴随着国际能源、大宗商品的提高, 将进一步加大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美元贬值所产生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加大了新兴经济体价格压力。据布鲁克斯(Brooks)估计,2010 年上半年进入新兴经济体的78.6%的国际游资流入亚洲国家,埋下了通货膨胀隐患。2011年1月,在世界金属市场、粮食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等价格都显著上涨,已经造成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在国际石油市场,由于美元贬值和国际游资的双重冲击,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据《越南经济时报》2011年4月25日报道,越南统计总局称,4月份越南CPI环比上涨3.32%,前4个月上涨9.64%,同比上涨17.6%。交通类商品涨至6.04%,食品和饮食服务类商品上涨了4.5%。其中,食品上涨5.6%,酒店饮食上涨3.31%,住房和建材上涨4.38%。报道称,今年前4个月越南通胀率已接近10%,高出国会规定的3个百分点。2011年3月份,巴西的CPI约为6.3%,俄罗斯为9.5%,印度的数据预计在9%左右。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成为推动新兴经济体此轮物价攀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韩国的食品通胀率皆超过10%[4]。现在,20个新兴经济体中有近2/3 的国家实际利率为负值,通胀压力呈上行趋势。如果加息的话,将扩大本币与美元的利差,进一步吸引国际游资更大规模流入,美元贬值所产生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将继续加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 年3~5月,中国CPI 同比增速分别为5.4%、5.3%、5.5%,连续三个月处于5%之上,6月份更是飙升至6.4%的高位。由此可见,2011年的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5.压缩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空间。

现在新兴经济体面临着汇率稳定、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三难”境地,货币政策空间被大大压缩。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值新兴经济体国家面临为控制通货膨胀、提高国内利率的政策决定期。在新兴经济体中,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度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些国家面对游资的大量流入和通胀预期不断加强,一方面,要阻止本币过快升值,就必须在控制资本流动和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做出选择。此时,可以提高利率应对流动性过剩,但将进一步迫使本币升值。另外,若对国际资本流动实行管制,在短期内虽然可以维持汇率稳定,但又会加大本币升值预期,还将承担游资突然撤出所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实行固定汇率的新兴经济体,美元是其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主要储备货币。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使这些国家本币投放增加,流动性加大,进而导致本国货币内生性供给增加,从而改变货币政策作用机制,削弱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压缩本国货币政策空间。

6.催生新兴经济体资产泡沫。

中国人民银行在《2010 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由于全球流动性持续过剩和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套利资本大量流入经济增长形势看好、利差较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加剧了新兴市场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压力”。因此,对于那些资本市场资本管制较少或完全开放的国家或者地区,像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部分东亚的一些国家,由于资产泡沫聚集快、通胀高,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剧这些地区的资产泡沫。随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更多的资金将流入香港,资产泡沫更趋严重。香港房价在2009年反弹29%的基础上,2010年1月~10月再涨15%,升幅已与1997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前的情况相似[2]。恒生指数则从2010年5月下旬至11月上旬猛涨30%。除香港以外,对于一些资本管制较严的部分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等,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主力,也受到输入型通胀与资产泡沫的不利影响,本币不断升值,更加剧了本国资产泡沫的形成。

三、中国应对之策

(一)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在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我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通货膨胀。要治理通胀,就必须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中,提高利率是一个被经常使用的政策工具。2011年4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央行在2011年的第二次加息。央行在这样一个时点做出加息决定,是意在应对可能再度创出新高的物价压力。如果加息扩大国内外利差,确实可能增加热钱的流入,但如果加息把资产价格压住了,热钱也可能减少。另外,根据不抵补的利率平价(UIP)理论,若某国货币利率相对较高,那么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该货币的预期汇率趋向下跌,从而使资本流入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或预期的贬值损失。相反,若汇率不实行浮动,缺乏弹性,那么,外国资本在投资期满撤离该国时,将不会面临显著的货币贬值风险,从而变相提高了其投资收益。为了积极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未来某个时刻,中国仍可以考虑实行加息政策,缓解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

(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为了缓解对外贸易失衡、扩大内需、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过程中,首要面对的问题是人民币升值。若人民币长期不升值,就会造成经济结构失衡,货币政策独立性部分丧失。虽然中国面临着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但是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兑其他货币却有可能是贬值的,这样就会产生抵消作用。比如,从2010年11月美国决定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但兑欧元、英镑和俄罗斯卢布却是贬值的,而兑日元呈现出上下震荡趋势。因此,人民币汇率机制要坚定地走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样才能应对和分散国际金融市场风险。

(三)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

要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入手:(1)短期内加强资本管制。一是打击热钱流入。中国人民银行应把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关注对象,并协同银监会、证监会、外管局等监管部门加强对热钱的监控,提高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成本,降低短期资本动能。这样,即使不能完全消除热钱,也可以增加其流动成本。二是限制短期资本流动。一些临时性的管制,待汇率稳定下来时应迅速放弃,并加快资本项目开放。(2)长期内加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管理。一是加大对经常项目的管理和审查力度,通过各种手段进一步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入管制,特别是严控国际游资进行人民币升值套利交易。二是加强对直接投资入境后实际用途的监管。尤其是要加强企业银行账户监控,对账上存有大量现金、基金和股票的外企以及资金用途明显与申报项目不符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控。

(四)央行票据发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常态化,抑制通胀压力

面对资源价格上涨以及资本流入带来的通胀风险,中国CPI和PPI上升压力加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削弱了美元资产对短期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下,大量国际资本的涌入更加重了通货膨胀的压力。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加大对冲操作力度,累计发行央行票据1.32万亿元,平均每周对冲超过1000亿元。2010年2月末,人民币贷款增加5356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1.31万亿元,存贷款差额7744亿元。2010年3月末,基础货币增长幅度大大低于上年同期,对抑制通胀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中国广义货币(M2)供给量缓慢增加,经济企稳回升之后,通胀压力也逐渐显现, 2011年2月中国CPI同比上涨4.9%。

2011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2011年2月9日,中国央行突然宣布加息。通过持续加息,消灭负利率,让部分游资回归银行, 让普通民众存款保值。这样,银行体内资金可以通过信贷导入实体经济。2011年3月25日起,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0.0%的历史高位,此次上调将冻结约3500亿元资金[5]。为保持基础货币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在2011年3月15日,发行1年期100亿元中央银行票;2011年3月17日,发行3个月(91天)期500亿元中央银行票据;2011年3月22日,发行1年期500亿元中央银行票据;2011年3月24日,发行3个月(91天)期470亿元中央银行票据。上述这些措施,回笼了资金,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抑制了通胀压力。

(五)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09 年5月,国务院决定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在时机成熟时让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截止到2009年7月23日,为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加强外界对区域内金融稳定的信心,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冰岛、新加坡八个经济体的货币当局签署总额8035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同时,积极探讨其他货币合作方式,建立双边本币结算机制。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审定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和云南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67359家企业参加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6~11月,各试点地区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3400亿元,是试点扩大前结算量的7倍多,较好地满足了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需求,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6]。

中国应在201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货币互换的范围和规模,抓紧研究有条件的资本账户开放制度,提升人民币在计价、结算、投资、储备等领域的地位。人民币在亚洲国家或其他地区国家取得区域货币的地位,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更广泛地运用人民币计价、交易和结算,是人民币走向区域化,进而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是对付“量化宽松”这一“廉价美元”政策的最好手段。

(六)遏制资产泡沫

美联储大举购买美国国债,势必会推升美国国债价格,降低其收益率,使大量热钱流入中国。注入房地产和股票的国际资本将导致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提升和股票价格上升,制造虚假的经济“暖流”,进一步加剧市场投机之风。2010年9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6.6%,销售额增长35.2%。数据并没有显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出于打压资产泡沫的考虑,央行实行了加息。同年9月末10月初,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遏制城市房地产资产泡沫。央行应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关注对象,并协同银监会、证监会、外管局等监管部门加强对巨额信贷流向和热钱的监控,防范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和道德风险,严防国内信贷资金和国际热钱大量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而催生资产价格泡沫,以此提高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流出的成本,弱化短期资本进出的动能。

参考文献:

[1]杨力,李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国际展望,2011,(1):100.

[2]吴秀波.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评析兼评中国央行本次加息的意义[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10):9.

[3]陈虹,宫照华.从经济泡沫到通货紧缩谈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影响[J].领导之友,2011,(11):41-42.

[4]吴心韬.通胀成新兴经济体不可承受之重:经济增速或下滑[N].中国证券报,2011-04-01.

[5]沈建光.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中国经济展望[J].银行家,2010,(11):30.

[6]黄建欢,尹筑.SCP分析范式在金融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应用探讨[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47-50.

The Impact of Quantitative Easing on the Emerging Economies and China's Strategy

LI Yong-gang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Shanghai 20162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