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1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原因;防治
森林生长周期较长,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在漫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遭到林业有害生物的侵袭,轻者造成林木生长缓慢,质量变劣,重者整株枯死,甚至大面积死亡,造成森林面积的减少。因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森林的生长成材十分重要。
我国植物种类占世界第二位,森林病虫的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害虫的多样性、环境条件的复杂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病虫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即使是一种害虫或病害,但长期防治而不能控制,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劳力,但仍有大面积的林木被吃光致死。究其原因是:
(1)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2)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可见有效地防治害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1970年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179万亩,1981年上升到675万亩,1991年高达1165万亩。面对这一严重态势,1992年我省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到1997年降低到453万亩。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我省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和国内检疫对象日本松干蚧的适生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3 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1)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2)加强营林防治为基础环节。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大面积纯林是病虫发生蔓延的温床。封山育林,保护灌木蜜源植物,把单纯林逐步改建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逐年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以护为主,护、繁结合,建立保护区,完善生物群落,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是预防工作的基础。达到有虫不成灾。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虫口密度增大,则在局部范围内、暂时地辅以其他防治措施。(3)协调化防与生防的矛盾。化防与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泡桐根颈打孔注药内吸防治大袋蛾;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4 结语
我们在对森林虫害进行治理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区治理。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遵循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严把检疫关,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人工、物理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好森林病虫害,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执中等.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2
关键词:林木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则克台镇气候条件湿润,有4667hm2森林,人工林有667hm2,主要是落叶阔叶林、落叶灌丛,全镇林业用地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41%,达到1060.37hm2,其中林地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3.6%,全镇活立木总蓄积42480m3。全镇森林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是长远的、可持续性的。这些年林业面积虽然有所增加,但病虫害的发展越来越严重,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介于此,县、镇两级提出了相应的应对防治措施,为则克台镇林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1林木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林木病虫害被比喻成不冒烟的火灾,一旦发生难以治愈,轻度发生也会影响林木的生长和结实量。中度发生会造成林木使用价值降低,甚至不可利用,果实的形状和外观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品质大打折扣。重度发生呈毁灭性,需要砍除并烧毁,防止扩散蔓延。则克台镇这几年常规性病虫害每年都要大面积发生,给防治带来一些困难,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造成林木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1气候变暖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则克台镇,数九寒冬仍像春天一样,很少下雪,最低气温只有-16℃,越冬虫卵、病毒和细菌都不能冻死,导致来年病虫害无法控制。林农对化学药品的依赖和大量使用造成病虫抗药性和耐药性,新的病虫种类也不断增多,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加快。
2.2大量营造纯林
每年只管植树造林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造林没有考虑适地适树的原则,也不进行科学的规划,盲目种植经济效益高的树种,致使林木品种和结构单一,抗病能力差,容易染上病虫害。
2.3栽植管理粗放
有的林农种植面积大,是政府落实义务植树任务,免费为农户栽植的,栽完后林农不能及时浇水、施肥和培土,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抗病力减弱。有的苗木没有办理检疫证直接在市场上销售,林农购买后直接栽植,有的苗木带有细菌、病毒和病虫害,为病虫的滋生、传播带来了隐患。栽植时不安排好株行距,没有错位栽植,不能更好地接受光照,潮湿的环境会导致病毒、细菌滋生和病虫害的发生。
2.4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
一直以来,病虫害防治都采用化学药剂来喷洒,在杀虫的过程中,很多有益的天敌也无形中被杀死,生态环境也因此遭到破坏,落后的防治手段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缺少必要的防治药械和药品,造成病虫耐药性和抗药性,越治越严重。
3林木病虫害预防措施
3.1做好苗木检疫
林管站要提前对镇区所有苗圃进行检疫,以及拉运苗木的车辆进行检查,封锁和禁运不合格的带病虫害的苗圃及调运的苗木,防止病虫害相互传播,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林业资源和促进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2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预测预报是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手段,根据全镇林木资源情况划分预测预报点,确定人选、固定地块、明确任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并除治,并坚持做到观察病虫害有无情况,详细记录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过程,避免错过防治的关键时期而大量繁殖。
3.3保证充足的病虫害防治资金
县、镇两级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有了防治经费,病虫害一旦发生才能加以控制。同时还要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多方面筹资,按照“谁栽,谁防治”的管理模式分清责任,政府也应该把病虫害防治纳入到防灾减灾计划里,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市县两级更要加大财政补助。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3
一、漕涧坝农业生产现状
据云龙县农技推广中心对漕涧坝的测产数据记载:该坝近五年的水稻平均单产为302kg,最高单产为571.6kg,最低单产为186 kg(除灭产部分外),同时,云龙县农技推广中心于2007-2008年连续两年在该坝开设水稻多点高产栽培试验,试验结果为:平均单产586.4kg,最高单产为660kg,最低单产为512.8kg。试验结果表明:只要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到位,该坝水稻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通过深入调查、综合分析,导致漕涧坝水稻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是肥、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严重跟不上,特别是近年来,在诸多病、虫害猖瘚的情况下,该坝水稻病虫害连年发生成灾,每年因病虫为害导致水稻平均减产18%左右,年平均损失稻谷57.42万kg,折合经济损失68.9万元,而且,在特殊气候年份,水稻因病虫害“暴发”而造成大面积灭产,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因此,病虫害成了严重制约漕涧坝水稻增产,农民增收的首要因素。
二、主要病虫害及危害情况
1.主要病害及危害情况
1.1稻瘟病
稻瘟病的病源为真菌半知菌中的梨孢菌。根据发病时期和受害部位的不同,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等。
1.2恶苗病
恶苗病俗称公秧,病原为真菌。恶苗病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感病的稻谷通常不发芽或出苗后早夭,染病轻的种子出苗后比健苗高而纤弱,全株淡黄绿色、叶狭长,叶片披张度大、根毛少。
1.3稻曲病
稻曲病又称黑穗病,病原属担子菌亚门,类绿菌核。
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危害个别谷粒。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稻曲”。稻曲比谷粒大数倍,近球形,表面光滑,黄色并有薄膜包被。随稻曲长大,薄膜破裂,表面因厚垣孢子形成,颜色转为黄绿色或墨绿色,表面龟裂。厚垣孢子粉状,略带粘性,不易飞散,但因风雨而脱落。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施肥水平和品种抗性有密切的关系,病菌在24~32℃时发育良好,湿度高利于病害的发生,尤以抽穗扬花期阴雨日为甚,偏施氮肥过多、过晚有利于发病,栽培迟熟品种或插秧过迟能增加感病机率。
1.4其它病害
包括青、立枯病,纹枯病及因缺磷、钾等元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但其发病率不高,没有造成明显的为害。
2.主要虫害及危害情况
2.1飞虱类
稻飞虱俗称名火蠓虫、响虫等,属同翅目,飞虱科。根据稻飞虱外观颜色的差异可分为竭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危害漕涧坝的水稻飞虱主要是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两种。稻飞虱体小,长度均在5毫米以下。触角短小、锥形,后足胫节末端有-可活动的大距,善跳。其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丛下部,吸食稻株汁液为生,并从唾液腺分泌有毒物质,引起稻株中毒萎缩。为害轻者,稻株下部叶片发黄,影响干粒重,为害重时,受害组织坏死,生长受阻,叶黄株矮,甚至苗死秆烂而倒伏。水稻严重受害后,成片枯死,群众称为“黄塘、火烧”等。稻飞虱除直接取食稻株汁液危害水稻,造成减产外,还通过传播各种病毒和细菌,引起多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2.2稻叶蝉类
稻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形状大小与飞虱差不多,但不善跳,后足胫节端部无距,容易识别。根据外观颜色的不同,可分为黑尾叶蝉和白翅叶蝉。危害漕涧坝的稻叶蝉主要是白翅叶蝉。其以取食和产卵的方式刺伤茎叶,破坏输导组织,取食寄主汁液,被害叶片初期出现零星白点,虫量大时,小白点缀连成片,导致全株干枯,如火烧状,可使稻不抽穗,或抽穗不灌浆而死。据云龙县植保多年调查分析表明:漕涧坝叶蝉常年发生程度为中等,每年因稻叶蝉为害均造成1%左右的减产,折合经济损失5.5万元左右。除直接取食稻株,造成直接危害外,稻叶蝉也因传播细菌和病毒,引起多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2.3其它虫害
除了稻飞虱和稻叶蝉外,漕涧坝常见的水稻虫害有稻螟虫、粘虫等,但其发生率不高,没有造成显明的危害。
三、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气候条件是引起该坝水稻病、虫害大量发生的主要诱因
漕涧坝气候冷凉,水稻生育期在4~9月份,全生育期气温15~30℃,多雨高湿、气温多变,极有利于各种菌源、虫源的大量繁殖,诱发各种病、虫害的兹生和蔓延。尤其是在水稻孕穗期常遇阴雨连绵的低温高湿天气,极易引起穗颈稻瘟的“暴发”。
2.主观原因
2.1长期选用自留种,种子带菌是病害发生的主要根源
农民长期种植同一品种,且连续选用自留种,致使品种抗性减弱,因选种和留种不严格,选用本身带菌籽种,加之,种子处理不严,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菌源,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菌源大量兹生繁殖,这是病害大量发生的主根源。
2.2不及时清理病株,不重视除草,为病、虫源的繁殖和越冬提供了场所
这是病虫害发生的又一重要根源。
2.3缺乏科学的田间肥、水管理
水稻的整个生育期有明显的需肥、需水规律,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肥、需水情况,适时、适量、合理施肥、合理灌溉,才能使植株生长健壮,达到增强抗性,获得高产的目的。
漕涧坝普遍存在着偏施氮肥和氮肥施用过晚,致使禾苗猛长而削弱了抗性;长期深水灌溉,土壤缺乏空气,氧化作用差,从而降低了根系的活力,并使根系呼吸作用和吸收氧分的能力减弱,导致水稻的抗病力降低,容易感病。加之,由于漕涧坝土壤普遍存在着速效磷、钾亏缺,水稻由于磷、钾肥供给不足而长势纤弱,抗性较差,容易感发病虫害,或因缺磷、钾而发生生理性病害。
2.4农民科技素质普遍较差,缺乏水稻病、虫害识别和防治的基本知识,更谈不上针对漕涧的特殊气候条件来科学种管,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没有深入人心
往往是见病发才开始行动,为时已晚。农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还处于靠天吃饭思想。
2.5漕涧镇农科人员整体素质较差,指导工作不力
据了解,漕涧镇共有8名农科人员,其中只有2人是农业中专学校毕业,2人仅为本县职高学历,3人毕业于非农业中专学校,还有1人仅为初中学历,而且,这些人员长期在不太重视农业的基层工作,自身不主动加强学习和更新知识,思想落后,知识老化,严重跟不上当地农业发展对科技指导工作的需求,可以说科技指导严重跟不上。
2.6缺乏应有的经费投入,病虫害测报,联防工作无力开展
漕涧坝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随当地年气候变化呈规律性的发生,但因缺乏基本的测报设备和经费投入,预测预报工作无法开展,更谈不上联防联治。
四、病、虫害防治对策
1.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
县、镇、村各级政府应对漕涧坝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引起高度重视,要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有专抓领导,切实加强领导。要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入到这场水稻"非典"的战争中。同时,要加大投入,设立漕涧坝水稻病、虫害防治专项经费,配备必要的病、虫害监测设备,做好超前的防备工作。
转贴于
2.充实、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其为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服务意识
要进一步吸纳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员充实到该镇的农科队伍,并加强对现有农科人员的思想教育。采取必要的奖惩机制,促使他们不断加强学习和进一步深造,切实提高其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各级政府应投入适当的科技培训经费,并由县、镇农科部门组织当地农民,开展各种科技知识培训班,要结合漕涧的客观气候条件,授予农民各生产环节上的实用科技知识,树立农民在特殊气候条件下战胜各种病、虫害夺丰收的信心。
4.加强各生育期的管理指导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种、管水平
4.1选育生育期短的适宜、丰产高抗品种
农科部门要积极开展水稻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努力为当地农民培育生育期短的适宜、丰产、高抗品种,合理优化品种布局,同时,对优良品种也要经常异地换种,避免长期选用自留种而导致品种抗性削弱,或品种退化。
4.2严格选种,做好种子处理
选用籽粒饱满、无菌种子,并用福尔马林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浸种,做好种子的消毒、灭菌处理,可有效预防稻瘟病、恶苗病、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
4.3巩固旱育稀植成果,培育无病壮秧
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有力促进了漕涧坝水稻产量的提高,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要骨干科技措施。农科部门应认真的巩固这项成果,积极指导群众,进一步规范其操作规程,杜绝"旱育水管"等一切错误的管理方式。并做好苗期的病、虫害防治,切实培育壮秧,并做到适时栽插。
4.4改进肥、水管理措施,促进禾苗健壮生长,提高抗性
农科人员要引导农民,根据水稻的需水、需肥规律,实行科学的肥水管理。针对漕涧坝的气候,土壤肥力特点,科学的水分管理应当是实行全生育期浅水管理,并于分蘖期进行适当晒田,科学的施肥应当是:减少和提早施用氮肥,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根据云龙县农技推广中心在该坝的试验结果,提倡用n∶p∶k=15∶15∶15的三元复合肥,亩施用量40kg,一次性用作基肥,即可为该坝水稻整个生育期的施肥量。这不仅有利于禾苗生长健壮,增强抗性,而且还可以避免该坝土壤因磷、钾亏缺而引起的缺素性生理病害,同时,还促进水稻早熟、谷粒饱满,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
4.5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好稻瘟病的防治工作
稻瘟病是漕涧坝极易发生,危害性最强的典型性水稻病害,要牢固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农科人员要认真发动并指导群众做好稻瘟病的防治工作。
4.5.1苗瘟
苗瘟发生在幼苗2~3叶期,可于揭膜的当天,用硫环唑进行一次预防,如有再发生可用硫环唑,三环唑等再进行一次防治。可有效控制苗瘟的发生。
4.5.2叶瘟
叶瘟发生于本田期,其发病率不高,危害不大,一般于秧苗移栽前5~7d,用硫环唑进行一次预防,便可有效控制。
4.5.3穗颈瘟
穗颈瘟是漕涧坝极易发生,危害最大的毁灭性病害,要引起高度重视,农科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摸索、总结其发病规律,及时准确地做出预测预报,拿出有效的防治方案,针对发病规律,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于拨节孕穗期用硫环唑进行1~2次预防,并尽可能有发动群众进行统防。如已发生的最好用富士一号进行防治。
4.6及时中耕薅除
及时中耕薅除,能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田间小环境,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和土壤养分的有效吸收,增强植株抗性。
4.7及时清理病株,坚决消灭周围各种杂草,并用药剂对病株和杂草进行处理,或烧毁,有效杜绝各种病菌和虫源的兹生、蔓延
5.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缓解大、小春两季矛盾,促进水稻的早栽早熟,从而达到避过低温冷害,减少病害的目的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4
关键词:病虫害;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6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2-0071-02
收稿日期:2011-11-30
作者简介:邓友梅(1971―),女,江苏宿迁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种苗引进、繁育、推广、林业生产管理、抚育、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等技术性指导工作。
1 引言
随着全市杨树产业年的活动不断深入开展,杨树资源得到快速的增长。目前全市拥有杨树成片林17.3万hm2,所有农田全部建成微型化,林网化率达100%,林木蓄积量达1 500万m3,每年可采伐利用120万m3,年林业增值达24亿元,人均林业增收超过600元。全市林木总株数已达1.25亿株;由于杨树资源量的扩涨,导致杨树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发生的面积、爆发的次数、危害的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杨树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对此,近年来笔者根据本地杨树病虫害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治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2 杨树主要病虫害
杨树主要病害为溃疡病、黑斑病、红心病、冠瘿病;主要虫害包括食叶性害虫,即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白潜叶蛾、杨黄卷叶螟、杨尺蠖、黄刺蛾、柳蓝叶甲等;枝梢害虫,即草履蚧、白杨透翅蛾;钻蛀害虫,即光肩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地下害虫,即蝼蛄、地老虎、金龟子。
3 杨树病虫害发生原因
3.1 林相不齐、树种单一
杨树资源已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杨树病虫害的发生主要表现在林相参差不齐,因杨树基地林为人工造林,由于管理不善,其次树种单一,加之经营管理措施不当,给森林病虫害创造了有利繁育和繁生的环境条件,导致重大病虫害相继发生,给林业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
3.2 防治工作不被重视
杨树生产周期较长,经济效益来得慢,致使杨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再者由于森防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病虫害发生前期一般比较隐蔽,不明显,危害轻,不能及时发现,也不引起人们足够重视。一定程度导致病虫害发生的蔓延,造成局部地区大爆发,才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此时已错过防治最佳时期,防治起来相当困难,甚至难以控制密度。
3.3 经营管理措施不到位
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不健全,人员少,测报、防治、检疫基础十分薄弱。绝大部分没有专门办公室、实验室以及开展病情虫情预测预报必须的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缺乏森防检疫专职技术人员,预测预报预见性差,无法准确掌握病虫发生的情况及规律;检疫技术措施不当,从事木材运输检疫工作上,实际是重收费轻检疫,致使病虫从一个地区携带到另一个地区,引发病虫害大爆发的原因;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采取综合防治办法,才能达到强化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多数采取化学防治,存在与森防所面临的防治工作极不相适应,严重影响杨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4 防治经费无法落实
宿迁市每年需要防治的杨树病虫害发生面积约5.3万hm2,因资金缺乏,无法购置足量防治机械和农药,导致病虫害发生逐年上升趋势。各县区均没有成立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无法实施统防统治,防治难度较大,营造林经营管理不统一,无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各县区大部采取分散防治,防治时间不统一,治一片留一片效果甚微;杨树属高大乔木用低程喷雾机,射程无法达到树高,防治效果差,用药量多,对环境污染大;对蛀干类害虫以及交通不便的地方防治病虫害,采用打孔注药法防治,因功效低,劳动量大,药液腐蚀木质部,伤口不易愈合,影响材质,且药效短而低,防治效果不明显。目前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远远不适应林业资源的发展。
4 杨树病虫害防治对策
4.1 推进杨树综合性营造林措施
营造林要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把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林业生产全过程。从种苗抓起,加快推进无检疫对象苗圃建设,科学合理选择地点建设隔离苗圃,统一引种管理,降低引种风险,以有效降低国内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同时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地实行多树种、多林种、多种形式的混交林,要结合低产林改造,有计划地将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加快林相改造力度。
4.2 加强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
加强防治体系建设既是当前病虫害防治的迫切需要,也是抓好防治工作的长久之计,在现有薄弱的基础上,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标准站和中心测报点建设力度,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建立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高效病虫害防治体系,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网络建设,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情报,为领导和林农提供病虫发生趋势信息,适时防治,做好服务。
4.3 做好防治宣传工作
宣传病虫害对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危害,提高全民对病虫害的危害性、防治的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宣传病虫要治早治小,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明确各级领导和林场经营者在病虫害防治担当的责任,及时传授科学防治的技术方法要点。
4.4 增强病虫害防治科技含量
病虫害防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不断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才能有效地提高防治效果。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做好病虫的监测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对病虫害防治技术开展研究,选一块实验林作为病虫害防治示范基地。加大各级林业人员和林农培训力度,让他们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防治技术。及时病虫害简报,作为防治指导信息。实施综合防治,一方面采用仿生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以保护人畜安全和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采用刮除清理病枝、扫除虫卵、深翻冻死越冬虫卵、捕杀成虫、胶带阻隔、灯光诱杀等人工方法清除病虫害。再者加强鸟类和天敌保护,释放赤眼蜂、黑卵蜂、肿腿蜂、寄生蝇等昆虫进行生物防治。
4.5 强化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坚持和完善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危害的程度、成灾率的面积作为相关人员的一项考核指标,把病虫害防治作为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真正把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5
关键词:病虫害;感染;原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R93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在幼林培育及人工林的发展上因没有对病虫害问题予以足够重视,所以使林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导致林业的经济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失。因此面对当前越来越复杂的病虫害形势,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保证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
1 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原因
导致树木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我国林木结构分布十分不合理。树种单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导致病虫害盛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导致新型病虫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农对病虫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对林木进行检疫,也是病虫害发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病虫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2 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病虫害的种类多种多样,对树木造成的伤害也不见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见树种的易发生的病虫害及其表现症状。
2.1 根腐病
根腐病多从植物根尖或者伤口处被感染。积水过多,生长地过于潮湿、贫瘠,或移栽时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导致树木易发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发生在树木的新生根部。发病初期会出现浅褐色,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颜色会逐渐加深。树木的皮层组织也会逐渐出现坏死的症状。这类病害初期并没有很明显的患病症状,严重会导致树叶的脱落和树木的死亡。比较大的树木患上此类病害后,患病部位依然直挺,树干底部以上会流出一些树脂类的物质。小树患病后,皮层组织会慢慢变软,然后腐烂,树木还可能出现枯萎现象。对于根腐病的预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术水平的方法。发病后也及时对植物根部浇灌瑞毒霉之类的治病药物。
2.2 蚜虫
蚜虫病一般多发生春季,最初的发生期在三月中旬,最严重的时期是四、五月份。蚜虫多发生二十代左右,蚜虫多把卵留在树木的稍部、新芽处,发生后会导致树木枯黄,虽然不会危及树木的生命,但是会严重影响树木的生命。对于蚜虫的预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带卵的纸条剪掉的方法,还可以适量喷施一定量的吡虫啉类的药剂,尽量在产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进行防治。
2.3 叶斑病
叶斑病,顾名思义,可知其经常发生在树木的叶片部位。叶斑病的病菌一般会在寄主身上过东,易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发病,在多雨的季节病情则会加重。发病初始会有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成红褐色外圈灰白色内圆的圆形癍,植物色斑周围会逐渐褪去绿色,发病严重后会导致植物身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的物质,植物逐渐枯萎。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应当采取积极去除带病的植株或纸条的方式,并要定期喷洒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
2.4 介壳虫
介壳虫每年大概发生两三代左右,最常发生在通风和透光度都比较差的条件下。此类病害一般发生在树木的枝叶上,发生后会导致树木生长状态严重不良,长势逐渐减弱,严重后,树木可能会发生死亡。对于介壳虫的防治,平时应当主意对树木进行修剪,提高通风状况,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来进行预防。在树木发病后可以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也可以在病虫害初期使用相关的药物来进行喷洒防治。
2.5 叶枯病
叶枯病也是一类已发生在树木叶片的病害,此类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过冬,通过风或者雨来传播给树木的苍老的叶子或者颓弱的树枝。发病初始,叶面会产生黄绿色的小斑点,发病严重后,斑点逐渐增大,连成一片,斑点的边缘多呈紫色状,继续发展会出现一些黑色的小点,患病叶片的边缘部分看上去类似火烧过的样貌,危害树木的生长。对叶枯病的防治,首先要从树种的选择开始,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科学栽培,在发病前喷施杀菌药剂来进行一系列预防,刚刚发病后要及时喷药防治叶枯病的进一步的发展,严重后要尽早剪掉带病叶片。
3 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多种多样,涉及树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下面提出了关于病虫害防治的其他几个方面:
3.1 预先调查
对于树木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要尽量采取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的原则。在树木种植之前应当首先对种植地区的环境进行一番调查,看看种植地区周围是否存在此类病虫害,病虫害程度严重情况及发生频率。调查结果出来后,要及时根据客观状况作出决定。比如:提前做好防治病虫害的预防计划,在植株发病前提前采取隔离措施,防治树木被感染。
3.2 树苗选择
苗木的选择直接关系着苗木成活后的健康成长,因此在选择苗木时应选择健康、抵抗力强、不带病菌的树苗,同时在运输及存贮过程中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植株之间的交叉感染。同时为了保证苗木的健康成长,在其栽植后要喷洒一定量的药剂进行病虫害的预防。
3.3 严格监测
加强对树木的病虫害的监测。定期、随机的对树木进行病害监测,密切关注树木生长地区的环境气候变化情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感染病虫害的植株要及时进行防治,必要要及时进行隔离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及时跟踪树木患病情况,及时查明患病原因,抓住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积极进行防治,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扩展。
3.4 建立档案
建立病虫害档案有利于掌握树木生长地区的病虫害状况。在病虫害发生时可以把这些档案作为经验和参考资料,便于调查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以及病虫的进化和繁殖状况,和制定相关病虫害防治计划和改善对树木的管理措施。而且有利于对第二年的病虫害状况进行预测,积极引入病虫天敌,研发新型药物,使病虫害及时控制。
3.5 改善管理技术
由于单一树种的抗病能力很差,可以丰富种植地区树木的种类,来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注意栽植间距的控制,了解植物相互搭配带来的影响,在保证树木正常成长的条件下,多种树木种植互相组合,同时互相抵抗病虫害。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尽早防治,改善树木的生长状况。
结语
对树木进行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这涉及到树木生长的每一个时期,因此,加强对树木的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还可以保证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罗亮宏,罗双辉,廖庆华.浅谈油茶在梅州的发展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广东农业大学.2010.
虫害发生的原因范文6
关键词:博白县;水稻;病虫害;新态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博白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属于玉林市。这里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21.9℃,无霜期可达350d以上,年平均降雨量约1756mm。温湿环境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这里是双季水稻主产区。由于气候出现异常,以及其他原因所致,水稻病虫害发病情况较以前有增无减,近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针对发病情况分析发病原因,对制定防治方案十分有必要。
1 博白县水稻病虫害发生新趋势
近年来,全国水稻病虫害总体呈现偏重发生态势,广西也不例外,博白县已经成为水稻病虫害的重灾区,及时掌握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才能找到水稻病虫害的发病原因。为下一步采取对应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
1.1 病害情况
博白县每年都要遭受一些病毒性水稻病害,像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特别是下半年,这些病害发生的频率更高,强度更强。纹枯病在我县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涉及面积都在20000hm2左右。早稻发生程度偏重,局部会大面积爆发,晚稻一般在9~10月份流行。稻瘟病早稻晚稻发病面积都要超过6666.7hm2,晚稻一般在8~9月流行。其他病害发生面积较小一点,危害也比较严重。
纹枯病,一般轻的可以造成10%左右的减产,严重的可达到50%~70%的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和纹枯病、白纹枯病被列为水稻3大病害。可以通过气流进行传播,对水稻生产影响极大。一般轻微病症,可使水稻减产10%~20%,严重的甚至可以造成绝收。另外,像稻曲病、黑条矮缩病,对水稻的危害也很严重,甚至可以造成大幅度减产。
1.2 虫害情况
博白县历年来都会遭受迁飞性稻飞虱的侵害,稻纵卷叶螟更是危害我县水稻的主要虫害。三化螟、稻蓟马、二化螟、稻象甲等水稻害虫,也会给水稻造成严重危害。根据晚间灯光现场对虫害情况进行观察,早稻后期虫害进入盛期。百丛稻禾有虫多的可达2600头,对水稻生长造成多大危害,真的是可想而知。
稻飞虱,俗名火蠓虫,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虫害严重时,可以造成水稻大片死秆倒伏,水稻产量急剧下降;卷叶螟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幼虫大部分钻入心叶为害。在适温高湿情况下,有利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
三化螟、稻蓟马等害虫也不可忽视,其危害也很严重。
1.3 其他情况
水稻病虫害除了病害虫害以外,还会受到来自其他方面的威胁。像鼠害、福寿螺侵害、杂草等,都会给水稻生产造成威胁。
1.3.1 鼠害
水稻田中田鼠泛滥,随意打洞不说,还咬断水稻秸秆,爵食水稻穗子。田鼠对水稻的危害也不容小觑。每年鼠害早稻面积也有6666.7hm2以上。
1.3.2 福寿螺
在江边、水渠边、沟边等地方,福寿螺会大量繁殖,咬剪水稻主蘖和有效分蘖,造成水稻减产。
1.3.3 草害
杂草也会给水稻造成麻烦。争夺地力,侵蚀水稻。每年早稻发生26666.7hm2,占早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
2 博白县水稻病虫害发生依据分析
博白县水稻病虫害之所以会愈演愈烈,有内因也有外因,有气候自然方面的,也有人为管理方面的,只有弄清发病原因,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2.1 病原体
水稻发病当然与病原体有关。不管是病害还是虫害,水稻病原体都是导致水稻发病的直接原因。纹枯病、稻瘟病都有病菌源,这些病菌源肯定与田间遗落的病菌稻草有关,因为上季水稻有病菌水稻遗禾存在,其上病菌充足,如果没有清理干净,当然会成为新的病原体。而水稻虫害的病原体,就比较复杂一些,有本地出生的,也有外来迁徙的,而且迁徙是主要病原体来源。稻纵卷叶螟早稻后期部分成虫滞留在本地,特别是在一些荒坡滩涂或沟边河渠杂草中产卵。到下半年,博白县大部分稻纵卷叶螟主要也是迁徙而来的。稻飞虱也是一样,下半年主要虫源由北向南迁徙。鼠害也有病原体的问题,就是田间有残留的鼠源。福寿螺主要是利用田间地头的河渠岸边,以及池塘边等无人防治的场所大量繁殖。
2.2 气候原因
气候变化应该是水稻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外部原因。近年来,博白县和周边地区的气候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温度偏高,湿度加大,这些都给病虫害滋生繁殖提供良好条件。春季温暖潮湿,病毒滋生迅速,幼虫繁殖顺利;夏季高温多雨,病虫害更加肆虐;秋季雾霾天气增多,有利于稻穗瘟病的发展。特别是下半年,博白县受台风影响较重,有利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粘虫迁入,也给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斑病发病创造条件。
2.3 栽培情况
水稻病虫害和耕作方式有一定关系,稻田中有病菌遗禾,致使大量害虫和病毒残留在田间,如果没有经过相应处理,这势必要成为病原体危害水稻成长。耕作不到位,对消除鼠害也不利。如果能够选择薄膜覆盖育秧,采取抛秧栽培技术,也能减少三化螟产卵的机会。
2.4 品种问题
水稻品种繁多,一些杂交稻有高产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优势也会降低,一旦抗性下降,就会造成稻瘟病的发生。因此,选育良种,增强水稻抗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2.5 天敌因素
水稻害虫有自己的天敌,像青蛙、蜻蜓、稻田蜘蛛、隐翅虫、螟绒茧蜂等,都是水稻害虫的天敌。由于缺少保护的意识,在水稻生长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对水稻害虫天敌造成损害,以至于误伤误灭,这些害虫天敌数量减少当然就会引发害虫肆虐。所以,保护水稻天敌,也是水稻种植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3 水稻病虫害防控措施
水稻病虫害防治也是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要建立病虫害预警机制,因地制宜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
3.1 农业防治
种子选育处理要科学,要选用抗病虫害的优质品种;深耕细作灭冬虫。适时改变播种方式、合理密植也能够达到防治的目的;肥水管理讲实用。底肥要足,追肥要早,适当增加磷肥钾肥的比例,能够增强水稻的抗病性,对减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有显著效果。秧苗期要防止淹苗,成熟期不能过早断水,要适时适度烤田,对减轻稻飞虱、穗瘟等病虫害有一定帮助。
3.2 物理防治
所谓物理防治就是使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像人工捕捉、采摘卵块、拔出枯心,诱杀或诱集效果也不错,就是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这样可以减少雌虫产卵量,从而减少害虫基数。
3.3 化学防治
专业防治对时机的把握要求很高。做好病情测报就成为关键节点,像三化螟要在螟蛾开始盛期后8d为最佳施药期,稻纵卷叶螟在螟蛾始盛后7~8d施药,纹枯病要在水稻分蘖末期、始穗期各施药1次,稻瘟病在破口期或发病初期施药。
要严格控制药剂药量。不管是个体农户还是大片农场施药,都要严格按照配方配置药水,尽量避免使用剧毒高毒农药,还要选用新型的施药器具,保证药液均匀,施药时稻田还要保持3.3cm深的水层1周左右。
3.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指用以虫治虫、以动物治虫、以微生物治虫的方式进行防治。农田蜘蛛、寄生蜂、蛙类、蟾蜍和生物制剂井冈霉素,都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低成本安全环保,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懿静,李春光,林英,等.博白县2007年早稻稻飞虱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广西植保,2007(B12).
[2] 朱秀秀,张政兵,尹丽,等.湖南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趋势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2(23).
[3] 王艳青.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