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学的镜子疗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学的镜子疗法范文1
北京现代舞团,一场名为舞蹈治疗的观摩课正在安静地进行。30个志愿者,跟着瑞典老师看似随意地赤脚在舞台上跳舞。他们之间的语言交流很少。老师说“感觉自己的脚跟”,每个志愿者都在按自己的理解移动,几乎都不跟老师的动作。
看起来,他们之间也不需要相互配合。舞蹈,不过是一个让身体无限接近感觉的载体。正视内心深处真实的自己,接受自己,才是舞蹈治疗的最终诉求。
倾听内在的声音
始发于上世纪40年代的舞蹈治疗,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治疗,只不过,它披了一件舞蹈的外衣。发起人玛丽安・奇思最早是跳现代舞的,1942年,她开始尝试把舞蹈和疾病治疗结合在一起。在华盛顿特区,她和圣伊丽莎白医院合作,尝试用舞蹈来治疗一些精神病患者。
60多年过后,事实证明了她的尝试有多么伟大。至少,患有多动症和遭受过犯的儿童会因为舞蹈治疗而多了恢复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希望。据美国受虐儿童预防和治疗行动中心的数据,每年美国都有906000名儿童受到虐待,在上报至司法部门的案件中有10%是待。经历过的儿童,基本上都会有心理或生理问题,如滥用药物、暴食肥胖、吸烟嗜酒、抑郁、滥交,甚至有自杀倾向。如果是在婴儿或6岁前遭遇,他们的大脑发育都会受到损伤。几乎所有被犯过的儿童都有睡眠障碍、过度惊吓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每年,美国在儿童的康复上要花费930万美元。
最初,治疗儿童更多是采用一些镇定剂加心理或催眠治疗的办法,多为语言治疗。尝试用舞蹈让孩子们学会接受自己,还是在瑞典研究者证明舞蹈对好动症儿童有效后开始的。2001年开始,瑞典卡尔斯坦德大学大众健康科学系、卡尔斯坦德儿童和少年医院与斯德哥尔摩舞蹈学院用舞蹈的办法治疗多动症儿童和少年(男孩年龄是3到7岁,女孩年龄13到17岁)。经过五年的实验,这些多动症儿童和少年开始学会安静下来,也学会了和伙伴玩耍。
受到瑞典研究者的鼓励,玛丽安・奇思创立的美国舞蹈治疗协会开始用舞蹈帮助儿童。此前,因为舞蹈治疗强调非语言治疗而被忽略,而在真正的治疗中,不让儿童开口说出自己的经历反而更有效。太多次讲述受害过程,其实就是二次伤害,而且儿童一般都会伴随有语言表达障碍。
舞蹈治疗给予受害者的自由度更大跳舞时,更多的是追随内心的声音,用自己感觉最舒服最自然的状态移动身体,没有规定动作的限制。跳舞,其实是自己和内心的一场对话,如果暂时不愿意想起经历,就不去想。重要的是,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
这样强调身体和思想不可分割的舞蹈,最终自然会达到放松的效果。而放松心理对身体的影响,也被证明是有效的。芳香和色彩疗法专家金韵蓉还是一位资深的心理专家。在3月的李宁新品会上,她接受了《新世纪周刊》的专访。在解释舞蹈治疗的确可以帮助到身体时,她提到心理学的身心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皮肤是身体的镜子,身体则是心灵的镜子。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突然辱骂我,我的肾上腺素就会大量分泌,进而影响到内分泌,最终新陈代谢和身体结构都会有感应。紧接着,我会感觉哪里都不舒服。身体和心理,互为因果,就像鸡生蛋和蛋生鸡一样。”
动,让身体静下来
北京现代舞团的艺术总监高艳津子也在尝试舞蹈疗法,虽然她还在犹豫要不要把她推进的舞蹈称为疗法。到现在为止,她并没有为她的舞蹈实验找到理想的名字,因为北京现代舞团的舞蹈实验更希望面向健康人。
现代舞团的舞蹈实验与传统的舞蹈治疗主要有两个区别。首先,传统的舞蹈疗法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治疗,人在跳舞时,得先把自己的情绪带进动作。舞蹈,更多的是为了宣泄或与思想对话。现代舞团更多强调想象,在他们的舞蹈中,人就像一种自由生长的植物,用最自在的状态舒展开来。其次,舞蹈治疗的对象是已经有精神或心理疾病的人,而现代舞团的实验者则是普通的健康人。
当然,这两种尝试也不是完全没有交集,自然是两种舞蹈尝试共同的特点。在舞蹈治疗中感觉自然和自由是治疗的必然过程之一。瑞典研究者为容易紧张的女孩专门设计了弗拉门戈(西班牙最流行的舞蹈,强调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手臂的正确使用是关键),结果证明,跳弗拉门戈的女孩都感觉到自尊,学会对别人说不。
正规的舞蹈治疗会包括放松、移动练习、跟着节奏跳舞、无意识的身体扭动和自然的舞蹈。放松和移动练习时的准备阶段,主要建立安全感,跟着节奏或韵律练习时,意识慢慢就不再能控制身体,动作也变得抽象起来(有痛苦回忆的人会有一些扭曲的动作来发泄放松,而多动症患者则要学会让动作慢下来,学会和别人互动)。进入强化阶段,心理治疗的意图会变得非常明显,这个阶段主要是让跳舞者产生积极想法,这个阶段也可能会对某些患者产生负面影响。到了最后评估阶段,治疗者会和患者一起交流舞蹈的感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学会自然自由地让身体动起来是关键,只有自然了。人才能毫无戒备地放松思想,心理治疗才能发生作用。
现代舞团的自由更强调人就像自然界的一颗植物,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姿态。由于人天生的节奏、姿态和动作速度不一样,人在舞蹈时也应该有适合自己的节奏。高艳津子说舞蹈的最高境界是“人能够回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然后在这种状态下得到关怀”。当然,她也不否认她的舞蹈也是一种心理治疗过程,因为任何一种舞蹈都是心理和身体的高度融合。
“唤醒内在的热情”,高艳津子和瑞士舞蹈治疗领头人厄娜・葛隆伦德在接受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过。在她们看来,按照自己身体舒服的节奏动起来,最终是为了静下来,自在地接受自己,享受最终的安宁。
舞蹈疗法关键词
玩 允许玩是舞蹈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允许舞蹈者任何有个性或有创意的游戏方式。尤其是对孩子。
自然 用最自由和舒服的方式跳舞。实验志愿者说自在地跳舞会让他们把注意力更集中在动作本身,更容易忘记自己,这样他们才能自然地用动作表迭出自己的情绪。
挣扎 最初开始舞蹈治疗的人都会挣扎,因为治疗是他们不熟悉的,一些人甚至还会感觉局促不安。经过文明进化的都市人更不容易放松,因为从小的教育让他们更拘谨了。解决的办法是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学会夸奖自己的身体,学会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
心理学的镜子疗法范文2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也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NLP就是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文章主要结合它的基本定义和前提假设,以及核心的检定语言模式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NLP;前提假设;检定语言模式
改变信念,尤其是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是心理咨询中常见的任务之一。对于此,认知心理咨询师们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方法与技术,那么NLP又是如何看待信念的改变呢?又会有哪些技巧呢?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讨说明。
一、NLP简介
NLP为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缩写,从其组成的单词我们不难看出它的基本意思:Neuro(神经系统),其中的含义并是单单指神经系统,还含有身心的意味。不难看出是什么联结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理活动在生理层面又是如何实现的呢?神经系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维持与周围环境的联系需要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而这些通道无疑是受到我们的神经系统支配的。通过这些不仅可以实现同外在的环境进行信息交换和交流,也可以通过我们内在记忆想象思维力来在我们自身内部进行沟通。
lnpJistic(语法或语言),顾名思义,它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我们沟通交流的需要。这通常意味着我们处在一相互关联的过程中并相互影响着,经由着无声有声语言显示我们的思考模式、行为习惯,信念系统及表达出内心种种状态。
Programming(程式),指的是借用计算机科学语言指出我们的意念、感觉和行为只不过是习惯性的程式。可以凭借改善我们思想和行为的重复程序,使得我们能在行动中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对于NLP的定义,业内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在这里我们想介绍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给NLP下的定义:NLP是关于人类行为与沟通程序的一套详细可行的模式。虽然它本身并非一套心理治疗法,NLP的重要法则可以被运用于了解人类经验和行为,和使之有所改变。NLP曾被运用于治疗方面,结果是一套效果强大、快速和含蓄的技巧,能够在人类的行为和能力方面做成广泛和长久的改变。NLP专注于修正和重新设计思维模式,以求更大的灵活和能力。通过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NLP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出了交往沟通乃至心理治疗的范畴,它扩展到了个人自身发展的范畴,它所强调的是每一个普通人为了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应用。
二、NLP的前提假设
假设是理论得以运行成立的前提。NLP也不例外,这些假设本身就可以说是一个过滤系统,如果处处使用着它们,你就会发现其实可以解决你生活中的相当一部分的问题。这些前提假设也是改变信念的一个有利的武器。
(一)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必须了解承认人和人的差异性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人。对于同一件事情也没有两人的看法能是完全一致的。这一点我们要在脑海中树立,学会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二)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个原则告诉我们,企图掌控他人这不仅不可能往往也没有任何的效果,我们能做的最多就是发挥对别人的影响从而推动促他们自己做出些事情,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上有些父母总是试图去管孩子,一不满意就发火,是违背这个原则,其结果也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三)有效用比有道理更重要
有效果使人关注结果,有道理往往使人们脱离情境,剥离生活,甚至走向偏执。有效用让人想办法,有道理往往使人死执一理,忽略变化。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会坚持一个道理而把事情带到一个不可转还的余地,我们的关注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要去解决问题。
(四)没有绝对的真实的世界,只有由感官经验组成的世界
这里讲的是一个心理现实的问题,面对同一个事物人们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和结论,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教育性格的影响人们都会有一个信念系统,客观刺激的意义取决于感官经验是如何加工它们的。因此我们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要知道他人的感官偏好,知道他人是如何进行加工的,我们借由这个原理也可以重构我们的回忆。
(五)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
你想表达什么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他人听来你的意思是什么这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常常会出现一个错误就是认为我们已经说清楚,了,为什么别人还听不懂呢?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反思我们有没有用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意思。懂得了这个原则我们避免了自说自话,而是要根据他人的反馈决定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对方的回应呢是不积极的甚至还误解了那么这个责任就只在我们自己身上。沟通的责任永远在自己身上。
(六)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有许多人想要改变,可是还是日复一日重复着昨日的行为,幻想着有一个外来的力量使得自己改变,这是不现实的。今天的处境是昨日的行为所导致的,要想改变今日的处境旧的增添新的东西。
(七)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办法
一般人的思维往往只是关注到结果和初始的状态而NLP则是关注的问题的解决,凡是有三个或者以上的解决办法就不容易陷入困境之中,始终强调办法很多则有利于激发人的主观的能动性。
(八)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这一点使得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我们的行为,之所以我们的行为会使得我们烦躁可是还是得不到改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现在的,行为满足了很大一部分的惰性需要,同时这个原则还告诉我们要重视行为的正面动机。因为我们行为是为了达到这个“最佳利益”,但是不是所有的行为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
(九)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事情,这个事情是成为你的踏脚石还是绊脚石则完全由你自己决定。我们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有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是从内而外改变自己的信念价值系统,这是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就像我们的其他的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相同的过程。
(十)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灵活是面对现实多多观察环境,较少的使用已经成形的自己的信念系统。意味着选择和能力,只要有选择就意味着有能力。理解并介绍不同的可能性存在不意味着妥协,意味着我们从自己的步伐改变,主动的适应新的情况和问题。
(十一)没有失败,只有回应信息
成功与失败,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可是仔细想想却有不合理的地方。失败只是代表所得的结果没能达到自己的预期,如果事情还要继续下去,我们就得充分的总结经验。把失败作为一面反思自己更加进步的镜子才更能成长。
(十二)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把动机和行为区分开来,理解和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并找到正面的意义,也往往会使得他人觉得自己是可以被接受的,行为之所以不被接受的原因是行为是无效果甚至于有害处。找到共同的目的进行沟通这样方能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NLP的十二条前提假设,如果能经常使用则会使得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得到很大的帮助。如果我们的信念准则能常常使用这些标准加以衡量的话我们离成功快乐就不远了。
三、检定语言模式
NLP拥有很多的方法技术,在这些技术检定语言模式是最为的核心,也是应用的比较广泛和经典的。这个方法是经由语言资料还原来发现被检定者内心中深层结构,透过这个过程了解他的身份、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等等信息,使得他看到更多的方向,同时察觉到自身的不足及可成长的空间。我们一起来看检定语言模式中各项语式的背后意义和解决的方法。
(一)扭曲类
1. 猜臆式
这个的主要特点是主观地以为知道另一个人的内心看法或感受,而其实主要可能是猜测。这种很形式容易辨认,因为说话的内容其实往往只有另一个人才能决定。那么相应的解决方案也是可以提问像“何以见得”之类的问题。
2. 因果式
因果式通常涉及想到责任之类的问题:因为有了一件事,所以会有另一件事。说话者认为一件事情的出现必然会导致另外一件事情的产生,其实这两件事情之间可能一丁点关系也没有,或者第二件事情根本不会发生。我们可以采用具体的化的策略来解开这个结,比如,这之间真的有关系吗?能具体说说是什么导致这个结果的吗?
3. 相等式
句子中有两个不同层面的表达,说话者却认为它们是相等的。往往有一个行为的表达,而另一个则是抽象的感觉或意义乃至于价值,前者是外在的环境或行为性质,而后者是内在的能力或信念价值的性质。破解这种方式的最佳的方法是提出质疑,寻找反例。
4. 假设式
句子意思的成立决定于可能没有说出的假设的基础上。假设式的语言透露说话者的一些信念(关于人生、世界、自己、别人等)。聆听假设式的语言会让我们知道说话者的人生观。我们可以找出那些没有说出的假设来化解它。
5. 虚泛词式
一句话中有一个名词,这种名词称没有实在与统一的意义,它代表一些必须面对但往往难以定义说明白的抽象事物,以至于每人都对它有不同的定义,我们可以用名词变成动词的方式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明确。
(二)归纳类
1. 以偏概全式
说话者以片面的经验去不加推测地认定所有类似情况都会同样如此。这使得说话者看不到事情有种种不同的可能性和机会。我们通过发现那些有点绝对化的字眼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2. 能力限制式
内心对事情的合理性或者可能性有值得商榷的信念,筑起框架去限制自己,在语言中表现出来。这些限制框架使说话者看不清事情可以有的解决或者突破,因而陷入思想困境之中。要打破这种樊篱,就要刨根究底,多问几个为什么。
3. 价值判断式
这种句子可以很明显地表达出一些没有来源的价值的判断,找出判断的来源,我们才能质疑语言的真实性,从而破窗。
(三)删简类
1. 名词不明确
一句之中的主词,受词或形容词(包括了名词或代名词,不包括虚泛词)不够清晰。包含的种类有主词不明确,受词不明确,身份词不明确,定义不明确,形容词不明确从而使得这句话指向不明,容易带来歧义和伤害,我们破解的方法就是使得不明确的部分明确。
2. 动词不明确式
这个模式指的是一句之中的动词所描述的行为不够清晰。中文的语法允许一句之中没有动词,往往副词便包含了动词的作用,所以这个语式包括了“副词不明确”式。
3. 简单删减式
句子的意思明显不完全,好像有一部分被删去了。找出删减了的部分,往往也就是解决的途径。
4. 比较删减式
比如采用了比较级的句子的意思明显地指出有一个比较的标准,但说话者没有把这个比较的标准说出来。
参考文献
[1] 李中莹.简快心理疗法[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