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065-01
数学在初中课堂中占据了很大的一个比重,而初中数学的应用题又占了数学成绩中的很大比重,因此,广大的初中数学老师应当加大对应用题的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老师可以通过数学应用题来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检验,帮助他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应用题让学生不再像以往一样学习是“为了计算而计算”,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意识都有很大的改变。
1 借助于阅读理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升
初中数学的应用题一般都有较长的一段文字叙述,这其中有着很大的阅读信息量,要理解应用题的内容,就要求学生不仅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同时更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大部分初中数学应用题都会以很多的文字作为背景材料,其中掺杂着许多对应用题解题没有实质性帮助的信息。所以,数学老师要在开展应用题教学的时候对学生的信息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的关于行程的问题中,有一道课后习题如下:某校中学生郊游,沿着与笔直的铁路线并列的公路匀速前进,每小时行4500米,一列火车以每小时120千米的速度迎面开来,测得火车头与队伍首位学生相遇,到车尾与队伍末尾学生相遇共经历60秒,如果队伍长500米,那么火车长是多少米?这一道应用题的信息量偏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老师可以借助于阅读理解训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升。
2 借助应用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我们所说的数学建模指导就是将在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转变为数学类的问题,其次再借助于建立数学模型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中遇到很多的问题是需要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的,这甚至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有的时候因为学生不具备相应的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这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学生没有足够的建模能力。这样一来,就要求我们要开展应用题教学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要善于将应用题中没有实质意义的文字在脑中过滤,发现题中的关键内容,再根据内容建立数学模型,这种方式对学生解决问题产生的帮助是很大的。
比如我们在开展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超市平常的打折问题归结到应用题中。比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老师带队学生去郊游,往往车票可以与司机协商打折事宜。如该例子:殷老师带领团员同学搞社会调查,每张车票原价50元,甲车主说:“乘我的车8折。”乙车主说“学生九折,老师免费。”那么该选择哪辆?这种问题我们就可以通过建模的方式解决。
3 借助应用题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
各种各样的应用题内容虽然不同,但是它们无不是包含有很多的背景信息,这些信息多种多样,有时候涉及多个方面,如环保问题、教育问题或者科技问题等,很多学生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进行解答。可是我们要明白,虽然有诸多信息,但是每一个题目无不可以进行分类归纳,其次再进行数学建模,再次是归纳总结,这样更容易得到答案。因为很大一部分的初中生没有很强的归纳能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更要注重教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的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内容中,有这样的一道练习题:1、 在某条高速公路上依次排列着A、B、C三个加油站,A到B的距离为120千米,B到C的距离也是120千米.分别在A、C两个加油站实施抢劫的两个犯罪团伙,作案后同时以相同的速度驾车沿高速公路逃离现场,正在B站待命的两辆巡逻车接到指挥中心的命令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往A、C两个加油站驶去,结果往B站驶来的团伙,在1小时后就被其中一辆迎面而上的巡逻车堵截住,而另一团伙经过3小时后才被另一辆巡逻车追赶上。问巡逻车和犯罪团伙的车的速度各是多少?这道题就是信息量很大,但是其中有的内容对于解题来说可有可无,需要学生仔细归纳。
4 引导学生提炼思想方法,帮助学生优化解题过程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数学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应用能力;改革
本文通过分析数学类专业传统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数学类专业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意在加大力度培养数学类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项目式实验课程设计,让学生独立参与问题的提出、数学建模、算法设计、数据组织、程序设计与实现等环节,系统掌握以计算机为工具、数学模型为基础的系统开发,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就业的应用能力及应用意识,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应用开发的兴趣和学习的驱动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通过部分课程实践表明,这种改革模式能较好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数学类专业的传统实验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分析
数学类专业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是将理论课和实验课融合于一门课中,共享一个课程号,一般共用一本教材。实验内容基本上是依附于理论课内容,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时按一定比例分配,实验教师由主讲教师或助教担任,实验课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计划都是按照这种模式来设计的,多年来我校的实验课程体系也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模式。这种依附于理论课的实验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实验内容的设计一般是紧紧关联于理论课的内容,其主要优点是:
(1)学生能通过实验及时掌握和巩固理论课内容,理解所学理论及方法的应用,能逐渐掌握开发平台以及开发工具。
(2)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掌握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状况,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但是这种开课模式有一个最大缺陷,就是容易将实验项目开设为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通过多年的运行表明,传统实验课程体系在逐渐显现出其弊端,毕业生与社会应用能力需求的差距在扩大。主要是因为:
(1)传统实验课程体系基本没有独立性,实验设计综合性和创新性差,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实验项目规模小,实验任务缺乏系统性,实验内容单一,一般仅局限于教材作业内容。这样的实验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显然不是最佳模式,对培养具有扎实功底的应用型人才更有些力不从心,同时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有限,也不利于驱动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
(2)由于理论课与实验课合并,以及传统的惯性思维,在部分教师中存在重理论教学而轻实验的现象,即便开设实验,也是有流于形式的现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对数学理论教学通常比较深入,而实验教学往往是采用一些数学软件进行验证,学生能理解提出问题和建模过程,但算法设计、系统实现环节薄弱,掌握计算机开发语言不够,从而导致开发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3)部分任课教师在严密的数学思维与工程化思维之间难以切换,应用理念及应用开发经验不足,缺乏项目开发经验,对数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背景介绍不够,实验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不足,从而使学生工程化思想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有限。
(4)考核机制不被重视,由于实验课是依附于理论课中,其考试一般是以理论课的笔试为主,实验课的考核通常是作为平时成绩计算,致使学生对实验重视程度不够。
(5)由于实验内容涉及专门应用领域知识较少,教师以书本知识为主,实验内容往往较难切近实际应用问题,实验的应用性不够突出,学生对背景理论及所学知识的应用走向及需求不了解,致使毕业生在应聘某些专门领域的应用岗位时显现出能力不足。
(6)数学类专业实验课程起步较晚,很多高校的实验是在近几年才陆续开设,实验内容的项目体系设置还较为零乱,统一性、规范性较差,缺乏可参照的规范文档和支撑材料,从而导致实验效果不十分理想。
(7)教材是现行数学类专业实验课程的一个突出瓶颈,目前采用的教材基本是在书后附录一些简单实验项目,专门而系统的实验教材极少。这也是制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数学类专业新的实验课程体系设计探讨
首先必须明确数学类专业的实验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发挥数学类专业的实验课效果,首先要建设好科学的实验课程体系。本节我们将探讨数学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其设计目标、设计原则、内容体系和教学措施。
1. 实验设计目标及原则
数学类专业实验的设计目标是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及实践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就业需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其设计原则应该考虑:
(1)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支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2)以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主,要少而精,具有任务驱动式教学特征。实验任务要有一定难度,学生须通过自主研究、成员合作才能完成。
(3)实验课程体系要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能激发学生后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4)实验选题要具有前沿性、应用广泛性和可延展性,并能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
(5)实验内容既要体现模块化特点,也要具备系统性和工程性,以便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数学类专业的实验设计必须摒弃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将重点转移到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上来,通过项目式或大作业式实验,真正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2. 实验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鉴于数学类专业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参照其他学科的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模式,其核心是将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分离。通过分析当前课程,将具有相近实验内容的项目整合成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有独立的课程编号、独立的教学计划安排、独立的学时分配、独立的任课教师、独立的课程成绩和学分,其实验项目自成体系。上表是针对我校数学类专业原有培养方案所提出的新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更适用于具有扎实基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2)通过引入项目式或大作业式实验项目,能够较为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通过问题背景调研、需求分析、数学建模、算法的分析与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现、结果分析与总结等环节和步骤,系统地、完整地参与一个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体现产品化的应用研发。
(3)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往往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新的课程体系可以转变为以学生和任务为中心,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兴趣和动力。
(4)项目式实验一般需要团队分工协作才能完成,项目小组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会用模块化思想和软件工程方法来解决问题。
(5)能更好地促进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开展研究性实验,不但可以使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更好的巩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理论的应用背景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从根本上夯实基础。
三、实施新实验课程体系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事实上,这种新的课程体系模式在许多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中已实施多年,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数学类专业,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实施还处在探索阶段。我系部分教师在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数据结构实验、数据库实验上做过一些尝试,在每一门课中加入1~2个综合性强的创新性实验,以小组团队协作方式完成实验项目任务。实践表明综合性的项目式实验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较好。同时,这也是对新实验课程体系实施的一个初步摸索,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经验。归纳起来,新实验课程体系实施将面临如下的问题:
1. 观念
多年来数学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是纯理论研究的代表,部分人的印象甚至仍然停留在“一支笔、一张纸”的年代,包括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也认为数学教育就是一种抽象的理论教育,还没认识到开展实验的重要性。其实,现代数学已经在诸如信息科学、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彰显出了它的核心基础地位,可以说数学成了这些应用学科的核心本质。然而,近年来数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却越来越困难。追溯其原因,我们认为数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没有顺应时展,没有能最好地展现出数学的应用本质。因此要实施新实验课程体系,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部门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改变只重理论而轻实验的现象,切实深入地开展数学应用教学。
2. 师资
师资是新实验课程体系的关键,实验的开出率、实验教学效果、学生能力培养都与师资息息相关。新实验课程体系需要既具备理论基础又具备应用开发能力的复合型素质的教师。由于数学类专业的实验开展历史不长,很多教师有数学基础但缺乏应用研发能力,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有应用开发能力,但数学基础和素养又不够,所以师资建设和培养是一个主要问题。师资建设可以采用“送出去、引进来”模式,对现有从事数学的专业教师,送出去提升应用能力,对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送出去提高数学基础和数学建模的能力;同时,引进具有数学技术理念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尤其是同时学习过数学专业和信息类专业的人才。
3. 教材
教材对实验开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从国内范围内来说,传统实验课程体系的教材有一些,但大都不能自成体系,而是作为理论教材的附录部分,或者是习题解答和实验内容合成在一起,这样的实验内容往往写得比较简单。近年来,国内已出版过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方面的教材,对探索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教材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但对于所提出的新实验课程体系来说,教材的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实验教材的建设和出版就成了实施新实验课程体系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措施是:各高校可以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自编教材,不断使用完善,成熟后再正式出版。这种教材的内容一定要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方面着手,要加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例,改变原有验证性实验项目的模式,教材要编出特色,内容自成体系,内容包括问题背景与提出、数学建模、系统分析与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组织、代码设计和测试分析等模块。
4. 实验平台
实验平台是保障实验开出率的另一个关键,实验平台包含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数学类专业的实验平台主要是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数学类专业新的实验体系的实验平台建设主要考虑两点:第一,计算机硬件平台的建设。计算机硬件平台可以考虑三个层次:PC机平台、工作站平台、网络平台,再配置必要的外部设备。现在的PC机档次越来越高,已能胜任大多数的计算问题和图形图像处理问题。工作站平台可以用于实现更大型的科学和工程计算问题和复杂的三维图形处理;网络平台主要用于实现分布式处理和并行计算问题。第二,计算机软件平台的建设。这是数学类专业实验平台的关键,计算机软件平台的建设内容主要有:有操作系统、开发平台软件、数学软件、模拟系统软件、统计类软件、经济管理类软件和工具软件等。大型复杂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可以依托校级公共计算平台。
5. 实验项目遴选
新实验课程体系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实验项目的遴选,这关系到实验开出质量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新实验课程体系实施之前,要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其实验项目体系设置,充分调研,紧扣应用,精选项目。实验项目要综合性强,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难度,要有任务驱动式特征,同时要具有前沿性、典型性、可延展性和应用价值。特别要注意的是,实验项目的遴选要能体现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最后,要完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和实验规范等支撑文档。
数学类专业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是一种值得探索和实践的模式,对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模式,为培养应用型的数学人才提供了一种思路。近年来,我校部分课程的一些实验项目开展表明,这种模式具有很好的实际效果,从毕业生对我们采用的任务驱动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反馈情况来看,也证明了它对培养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应用拓展能力的毕业生是一种有潜力的途径。当然要完全实施一种新的课程体系改革,不是一件易事,还要面临诸多问题。要培养好数学应用型人才,除了加强数学和计算机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外,还要加强专门领域的课程学习,如经济、管理、金融、控制等方面的专门课程。我校的校级平台通识选修课程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的选课,就可以发挥正能量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大潜.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 中国大学教学, 2006(1): 9-11.
[2] 叶其孝. 把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融入高等数学课的教学中去[J]. 工程数学学报, 2003, 20(8): 3-11.
[3] 杨德庄. 灵活的应用数学技术[J]. 数学进展,2005, 34(1): 1-16.
[4] W. J?ger, H. –J. Krebs. Mathematics-Key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M]. Berlin: Springer-Verlag, 2003.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考试卷;题型分布;考试题型
中考试卷总分为150分,其中简单题目占总分80%,中等难度题目占总分10%,难度较大的题目占总分数的10%;考试范围通常也固定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基本的知识领域。笔者仅以历年中考数学的题目为例,试就中考数学的基本题型进行简单的总结与归纳。
一、中考试卷的题型分布
中考数学大致分为三个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侧重于对学生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想的考核,其考查点通常固定在相反数、绝对值、不等式解集、一次函数、概率与频率等知识点上。
较之于选择题目,填空题在考试深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但可以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想,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考查其数学阅读能力以及观察、推断、分析等能力。随着数学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众多新型的题目也是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如:阅读新知型填空、研究探索型填空、学科综合型填空等等。
解答题通常以综合压轴题的形式出现,由于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必须明确写出自己的求解过程以及解答思路,并计算出正确的结果才能拿到最终的分数,因此,相较于选择题以及填空题,解答题不管是在深度上还是难度上,都有着较大的难度。但是,解答题同时又具备较强的创新性以及开放性,不但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开阔其视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数学建模的水平与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多项数学基本能力进行了很好的审核与考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二、中考数学考试中具体的题型
中考数学试卷中涉及众多题型,现仅以几种具有特色的题型为例,对初中数学具体题型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
1.阅读材料题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与普及,数学考试不再单纯考查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而更侧重于对学生实际阅读水平的了解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基本素养的考查。在这一背景下,阅读材料题成为中考数学试卷中的一大热点。仅以2011年广西百色中考试题为例。
(2011·百色)相传古印度一座梵塔圣殿中,铸有一片巨大的黄铜板,之上树立了三米高的宝石柱,其中一根宝石柱上插有中心有孔的64枚大小两两相异的一寸厚的金盘,小盘压着较大的盘子,如图,把这些金盘全部一个一个地从1柱移到3柱上去,移动过程不许以大盘压小盘,不得把盘子放到柱子之外,移动之日,喜马拉雅山将变成一座金山,设h(n)是把个盘子从1柱移到3柱过程中移动盘子之最少次数
n=1时,h(1)=1
n=2时,小盘2柱,大盘3柱,小盘从2柱3柱,完成,即h(2)=3
n=3时,小盘3柱,中盘2柱,小盘从3柱2柱,即用h(2)种方法把中、小两盘移到2柱,大盘3柱,再用h(2)种方法把中、小两盘从2柱,3柱完成
我们没有时间去移64个盒子,但你可由以上移动过程的规律,计算n=6时,h(6)=( )
A.11 B.31 C.63 D.127
百色的这一道题目是数学材料阅读题型的典型代表,不但给了学生详尽的阅读材料与具体背景,而且还充分融合了图形变化、规律探索等众多数学知识点,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却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水平以及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两点,才能找出运算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得出最终的正确答案。
2.应用型试题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反作用于实践。”哲学观点正确道出了理论与实践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素质教育理念更是提倡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完美融合,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走进实际,并以此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数学中考题目中的应用型题型充分契合了素质教育的这一理念。如,200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数学试卷中的第23题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23.星期天,数学张老师提着篮子(篮子重0.5斤)去集市买10斤鸡蛋,当张老师往篮子里装称好的鸡蛋时,发觉比过去买10斤鸡蛋时个数少很多,于是她将鸡蛋装进篮子里再让摊主一起称,共称得10.55斤,即刻她要求摊主退1斤鸡蛋的钱,她是怎么样知道摊主少称了大约一斤鸡蛋呢(精确到1斤),请你将分析过程写出来,由此你受到什么启发?(请用一至两句话,简要叙述出来。)
济南的这一中考题目带有较强的创新性特征,不但将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正比例函数以及方程等众多知识点有效融合在一起,使得题目的综合性较强;同时,实际背景还取自于我们日常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审阅题目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熟悉感与亲切感,不但有利于学生借助生活中的部分经验顺利解决该题目,而且还可以有效推动学生自身学习观念的转变与革新,使其充分认识到初中数学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都为他们日后生活中自觉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3.实验操作题
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这一背景下实验操作题型应运而生。实验操作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图形的空间感知能力以及对几何知识的综合整理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同时兼备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及发散的创造性思维,要求初中学生在考场上能自主完成对题目的探究与总结过程,并能透过问题表面深入到其本质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以200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数学试卷中倒数第二道压轴大题为例。
这道数学题目同样是实验操作题型的典型代表之一。不但融合了基础的几何知识,更将其进一步总结、升华到了一个较高的知识平面之上;但是它的侧重点并不简单局限在对学生几何知识的考查上,而是借助几何图形这一平台对学生的读图能力、几何逻辑思维能力、推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等综合数学素质进行了考查,有利于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散思维、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完成对该题的解答过程。对于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说,实验操作题通常具有较大的难度,符合中考数学试卷中压轴大题划分学生数学水平与等级的目的。
中考数学试卷中涉及众多题型,这里不便一一展开详细解说,仅以如上阅读材料题、应用型试题、实验操作题这三种新型考试题型为例,进行粗浅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对广大数学教师以及莘莘学子的教与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杭海.中小学数学题目编制的新导向:问题解决式题型[J].中学数学杂志,2006(8).
[3]杭海,杜守才.中小学数学题型设计的新导向[J].教学与管理,2006(16).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数学 探究性教学 想象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magination in Mathematics Inquiry Teaching
Abstract Imagination is the source of innovation. No imagination, it can not produce innovation. Mathematics is a qualitative grasp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objective world, gradually abstraction forming method and theory, and an extensive application process. A math teacher,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must creat a variety of situ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exploratory process of teaching students imagination, expand the imagination and create a good classroom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Key words mathematics; inquiry teaching; imagination; cultivation
“如果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适应这种形势,要想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改革课堂教学,发掘探究内容,构建探究课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 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想象也叫想像。它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数学作为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实际上处处都强调了学生的想象力之重要。从平面图形到空间图形,从数到式,……如果离开了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数学学习也将苍白无力,困难异常了。
1.1 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中有许多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了解到数学知识中的趣味性,认识到数学美,了解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数学学习本身就包含有一些相对枯燥,甚至是一番痛苦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要想出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观地面对这些过程,使他们学习时感觉苦中有乐,充满想象与“盼望”。当一个学生用他丰富的想象力独立完成了一道相当难度的数学题时,你能体会到他内心的喜悦吗?他必将以更大的兴趣、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想象”在数学中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例如数学学习中常用的“猜想” 、“探究” 、“推理”。创造性思维又叫创新思维。它是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能超越传统的习惯思维的束缚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必须有创造性的想象的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协调好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手法、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动脑筋思考、实现常规思维的 “突破”,从而达到放射出“创造性思维”光芒的教育目的。
2 数学探究性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改变“学习方式”成了最常听到的词汇之一,这次“课改”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它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特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开展好探究性活动呢?
2.1 素材生活化,探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的功用之一就是为生活生产服务,脱离了生活的数学将是无本之木。在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就要发挥引导功能,让学生找到与该数学问题紧密相关的生活素材,搞好“数学建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到高精尖技术,小到百姓居家过日子,数学问题无孔不入,关键是要找好、找准,给人以自然的感觉。
2.2 构建教学模式,探究与想象想结合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必须建构“活动、探究、交流、反思”四位一体的数学教学模式。
活动指数学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主要有数学故事、看数学动画、做数学游戏、用尺规作图、室外测量等,数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用眼等参与教育学习活动,使他们在看、摸、量、做、测、试、想的具体活动中获得初步的感性经验。当然学生也会在活动中遇到各种新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些经验的差异性和问题的新奇性与疑惑性,将会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一步进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同时,这些经验和问题也是进一步进行探究的支撑材料。
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观察、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如果活动的设计激发起了学生继续进行探究的欲望,这时候教师无需过多地讲解,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观察、想象、思维和创造,从而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思维中去探索蕴藏着的数学本质与规律。由于学生思维水平和知识结构的限制,教师不要期望通过一次探究就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本质和规律,更不能期望学生的探究总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通过多次反复的探究,才能把握数学的本质和规律。
探究发现是一种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过程,而交流就是提炼观点、实现升华的过程,是探究的高级阶段。这里的交流不在局限在小组内,而是小组之间的群体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交流的内容是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结论和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交流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应预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主充分的讨论,做到心中有数。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发言,教室在引导的过程中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没有后顾之忧。学生的结论无论对与错,都不要给予彻底的否定,要注意鼓励和肯定学生。遇到学生出现失误,更不能在否定之后,立刻给出正确的答案,而是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分析的态度给学生指出问题所在,然后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探究教学目的。
虽然学生在活动、探究、交流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但是这些都可能还不成熟或者不系统。它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下,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梳理与总结,从而最终内化为学生自己知识和方法。
上述四个环节“活动、探究、交流、反思”只是教学模式的主线,可能经历多次循环往复,而且顺序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充分体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创造环境!
参考文献
[1] 周艳华.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08.6.
[2] 楚静.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2011.6.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总结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特点 数学概念学习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高中教育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应试教育主要以教师和知识为本体,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以及合作探索能力,因此,将高中数学的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也是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深入研究高中教学的教学特点下,本文针对构建数学教学理论课程以及数学概念学习进行实践研究,不断探讨发现适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1.新课程教学特点
新世纪发展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知识的更新与改革,随着各国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日益表现为综合国力与科技实力的综合竞争,“科教兴国”战略在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数学作为科学技术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研究地位不言而喻,因此,总结前几次的基础教育改革之后,我国正式推出新课程标准这一科学理念,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改变课堂注重知识传授的形式,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培养主动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在充分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这一学科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学好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学科,对于发展人类的智力与思维能力有着独特的魅力。数学是高中教学阶段的三大主科之一,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与各科学科有着密切的相关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能力提升。新课程教学标准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等三维目标,教师作为新时代教育的领导者,是新课程实施与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必须重点研究教师的教学特点以及其适应性。
2.高中数学教程的问题研究
学生普遍反映数学学科很困难,这在学习思维模式中存在很大的阻碍作用,不能形成“举一反三”的教学模式,而这些错误的根源在于数学理念与概念的不透彻认识。一般地,高中阶段的数学概念较为抽象与系统,学生在初次接受数学概念时会由于自身的错误观念和原有知识结构的模糊性而存在困难,不同的错误类型是由学习者在构造特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上演变而成,本文将其归结为“合理性错误”和“过程性错误”等观点。其中,合理性错误是指由于长期性学习概念形成而出现的障碍分析,具有隐蔽性质的错误理念,尽管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不能承认其正确性,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的同时,要打破原有的概念模式,层次分明,建立新的概念学习。比如:将平面平行的概念推广到空间中就存在不合理性,学生往往会把自己所认为的错误理念推广新问题的解决中,要避免此类教学理念的形成。过程性错误是在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形成的错误操作而带来的相反理论,具有通透性、短暂性。,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纠正,是可以有效预防与避免的,比如,学生在接受一个新概念时往往会加入自己的一些认识,导致术语的不相一致性,比如线面角的概念就不适用于日常生活的概念,理解存在误差,在数学概念运用与联系使用的同时会增加错误的发生率。
3.新课程内容教学模式
3.1 教学服务于全体学生
高中教学课程的学习要服务于全体学生,这就需要体现课程安排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既能让所有学生在共有基础上提升学习技能,又能奠定基础的学习理念,这对于发展每一位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重要作用。全国高中阶段数学模块主要涉及集合数列、三角函数、空间向量几何与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内容,同时新增算法、程序框图以及推理证明等基本知识,数学知识的覆盖面广泛,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用到数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数学知识的层次丰富,对于数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2 教学内容螺旋式发展
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能力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对于接收新知识的心理规律也逐渐从量变转化为质变。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促进,使得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在编排上具有连续性、层次性以及螺旋式发展的特点,最终达到深入理解的层次。比如高中课程中引入概率这一概念,为以后课程的排列组合内容打下学习的基础,因次这一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对于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高中数学阶段的教材安排正是利用这一优势,其中很多基本的数学概念都是通过前期铺垫,加强过程的学习和后期跟进的力度,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反复领会和使用。
3.3 弹性选择与个性发展
高中教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多向发展以及弹性选择,高中数学的内容编排会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动手能力,因此,高中教材逐渐引进教学选修系列内容,根据文理科学生或者特长生的不同需要,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课程。新课程的教材编排注重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多项阅读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对知识进行巩固与认知,加之教师的课堂引导,对于数学定理、概念以及结论的学习历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掌握对知识的分析、选择与更新的能力。
结语:
通过教学调查与分析,在高中教学课程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教学研究十分必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渗透数学建模与概念性学习理念,教师对新课标实施效果的认识、整体感受以及学生可接受能力都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具体实施者,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深入研究探索高中数学教育理念,此外,在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新理念下,是否发现一个有效促进概念性学习理念的可操作性教学模式仍需要进一步地探索。
【参考文献】
[1]韩际清,田明泉.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李善良.现代认知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3]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论――走向高效的数学教学理论篇[M].天津:新蕾山版社,
2011.
[4]杨春华,杨玲.素质教育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概念课、定理课教学初探[J].保山师专
学报,2010,(4):19―24.
[5]赵天书.新课改中如何处理好数学课堂教学的七种关系[J].中学数学教与学,2012,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总结范文6
朋友,新的一个学期,新的教学工作与计划。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9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师工作计划2020【一】伴随着2020年寒假的结束,八年级下学期已经开学了。为了在下学期里的工作更好地开展,现将八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期我继续授八(二)班数学,本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不少同学基础很差,问题较严重。在上学期镇组织的期末统考中,本班数学只是位列中上游,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师生需加倍努力,补缺补差,注重方法,夯实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展开的,是算术平方根概念的抽象与扩展。本章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几种特殊的四边形,通过对图形的操作或度量,让学生直观认识图形的性质,通过逆命题的猜想、操作验证和逻辑推理的证明等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几种图形的判定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函数的基本知识,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简单应用。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本章是学习函数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基础。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缩小两极分化,尽力使后进生能迎头赶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师工作计划2020【二】本学期,我要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
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完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的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同行请教
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诚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继续发扬“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
我所教的两个班中有一部分同学上课的时候不认真,不能专心听讲,课后也不能认真作业。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为此,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狠狠“奖励”抄袭作业的行为,同时,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师工作计划2020【三】一、学生基本情况:
八年级五班总人数为33人,均为男生。其中彝族学生32人,占总人数的98﹪。从上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还有所倒退。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由于缺少三角形全等与勾股定理的相应知识,学生在推理上的思维训练有所缺陷,学生对四边形中的相应的数量关系缺少更深入的认识。对很多孩子来说,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代数上现行的教材降低了孩子们在计算上的难度,对于一些较简单的计算题,讲解新课时,能又快又好的进行计算,但时间一长,学生又忘得快,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在广泛的深入的理解基础上使知识在各个方面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是最不容易忘记的,但现在的要求中,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所缺失的。在知识上学生对不等式、整式的乘法、公式、机会、平移与旋转、四边形的学习,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会这一学期孩子们在代数中无理数与实数的学习,对数的认识上一个台阶,函数的学习,比例与相似,也会使孩子们在数学的认识上来一个飞跃,前面的学习为这一期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最令人担心的是班级中的差生的学习,无论如何要尽可能的使他们跟上班级体整体前进的步伐。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所进步,也要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孩子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使孩子们在这个初中阶段这个最重要的一年中还剩下一期的时间里能更上一层楼。本学期中,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用面积来证题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只有一半的学生能认真完成,另一半的学生需要教师督促,成为老师的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大打折扣,学生的自觉性降低,学习风气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 分式 本章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扩大到全体整数,学会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并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孩子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图象,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本章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其难点是对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考方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显出其重要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为数形结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章的学习对中等与中等偏下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困难,对知识间的相互转换感到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学生多画图、多思考,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对知识要达到熟练的转换的程度,并且要求在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概念。本章要使学生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同时注重介绍数学文化。本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难点是运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其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九章 四边形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进行证明和计算。本章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章的教学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类似,推理论证的难度也不大,教学中要注意用“集合”的思想,分清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梳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数据的描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并能运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教学中要合理使用计算器,发挥计算器在处理数据中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重点集中在理解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和体会统计思想上来。
三、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上,学习分式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判定,学会描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会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能分清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会计算极差和方差。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应该要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3、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5、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课时 教学起止时间
第十六章分式 13 第一周~第三周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8 第四周~第五周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7 第六周~第七周
半期考试
第十九章 四边形 18 第九周~第十三周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5 第十四周~第十七周
期末总复习 第十七周~期末结束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师工作计划2020【四】一、新课程标准要求:
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b(k≠0 )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
这学期我任教两个班级的数学,3班有学生33人,4班学生32人。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4班进步较大,多一半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355课堂教学模式较好地适应,自学能力较强,还有部分学生缺漏知识较多,3班学生由于是新接班级, 对自己的教法还没有完全适应,师生之间的磨合还正在进行中,也处在提升的好时机。两年班的共同点是,优生不是很强势,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困学生占比例较大,自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两极分化的现象再一次增大,与我预期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通过上学期末学生的试卷分析,发现学生在知识运用上不很熟练,特别是对于解答综合性习题时欠缺灵活的应对策略,依据条件深入灵活的分析能力。
三、指导思想
依《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 40分钟要质量。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发散式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任务。
四、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相关的运算;学习一次函数图像、性质;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探究平行四边形、特殊四边形及梯形、等腰梯形性质与判定;会分析数据并从中获取总体信息。过程方法目标: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建立函数建模的思维方式;理解勾股定理的意义与内涵;提高几何说理能力及统计意识。态度情感目标:丰富学生数学经验,增加逻辑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增强学生自主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并利用所学的数学性质、定理等进行表达。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类比学习方法,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数学问题,同时形成比较牢固的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通过介绍我国过去和现在的数学家对世界数学所做出的贡献,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五、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本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 本章主要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习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会利用三边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理解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18章“平行四边形” 本章主要探究两类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关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梯形及特殊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应第19章是“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习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及其性质,学习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逐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意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理解它们所反映出的数据的本质。教学重点:求平均数、中位数与方差;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表达的含义;区别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求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根据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方差对数据作出比较准确的描述,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本书供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7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16章 二次根式(11) 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7) 16.1 二次根式(2) 18.2.1 矩形 18.2.2 菱形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3) 18.2.3 正方形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4) 实验与探究 丰富多彩的正方阅读与思考 海伦——秦九韶形
公式 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 小结(2)
小结(2) 第19章 一次函数(19)
第17章 勾股定理(11) 19.1 变量与函数(7)
17.1
勾股定理(5) 19.1.1 变量与函数 阅读与思考 勾股定理的证明 19.1.2 函数的图象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4) 阅读与思考 如何测算岩石的阅读与思考 费马大定理 年龄
数学活动 19.2 一次函数(8)
小结(2) 19.2.1 正比例函数
第18章 平行四边形(17) 19.2.2 一次函数 19.2.3一次18.1 平行四边形(8)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画函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数图象
19.3
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2) 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3) 数学活动 阅读与思考 数据波动程度的小结(2) 几种度量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14) 20.3 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7) 试中的数据分析(2)
20.1.1
平均数 20.1.2 数学活动
中位数和众数 小结(2)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做好导学案设计,认真上课,处理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做好当堂把关和改进学习工作。(最新人教八下计划)
2、培培养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尽力使学生尝试成功,使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加强有效的学习训练,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进步,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3、继续深化课改试验。
运用新课程标准及高效课堂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引导学生写学后总结,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这些习惯包括①预习的习惯。包括认真阅读数学教材和自学导学案的习惯;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③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④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⑤自主复习归纳的习惯;⑥上课在老师、学生讲解时,自己先于思考的习惯;⑦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师工作计划2020【五】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 45分钟要质量。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发散式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担任八年级一、三班的数学,一班优生稍多一些,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三班学生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两班学生成绩一般,与我预期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通过调阅学生的试卷,发现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很不熟练,特别是对于解答综合性习题时欠缺灵活性。有部分学生学习上不求上进,学习劲头不足,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导致数学基础差。因此两极分化较严重。要想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有五章。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学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什么情况下有意义;重点是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意义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难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学生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概念。本章要使学生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同时注重介绍数学文化。本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难点是运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其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进行证明和计算。本章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章的教学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类似,推理论证的难度也不大,教学中要注意用“集合”的思想,分清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梳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本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其难点是对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考方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显出其重要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为数形结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章的学习对中等与中等偏下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困难,对知识间的相互转换感到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学生多画图、多思考,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对知识要达到熟练的转换的程度,并且要求在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数据的描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平均数、中位数、
众数、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并能运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教
学中要合理使用计算器,发挥计算器在处理数据中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重点集中在理解统计量的
统计意义和体会统计思想上来。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探究平行四边形、
特殊四边形性质与判定,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判定,学会描画一次
函数的图象,会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意义,能选择
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会计算极差和方差。
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建立函数建模的思维方式;理解勾股定理的意义与内涵;提
高几何说理能力及统计意识。
情感与态度: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
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
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
生素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备好教材,备好学生。
精心设计探究问题,认真讲解,深入分析,做到重点突出,难点透彻。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教会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搞好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针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切实解决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惑。
7、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这些习惯包括①认真做作业,作业后认真检查;②课前预习的习惯;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⑤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⑥认真听课的习惯;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8、加强课后总结和对学生的课后辅导。
认真总结每一堂课的成败得失,深入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耐心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 。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特别对差生加大辅导力度,为差生以后学习数学树立信心。
六、课时安排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约11课时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约9课时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约15课时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约17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