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双师课堂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双师课堂模式范文1
新课程改革后,音乐课程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经过不断的实践表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而新型的“双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小学音乐“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实行这一模式的注意事项,促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实施“双课堂”教学模式。
一、实施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模式的重要性
学生的音乐水平与技能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上好小学音乐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仅是教师教学生唱几首歌曲,教师教学生跟着唱。这种死板的方式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开小差现象严重,让整个音乐课堂死气沉沉,不能保证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正是因为这样,转变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双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音乐课堂的质量。
“双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日常基础知识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的文化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活动是指学生在自愿的情况下,利用空余时间提升自己音乐素养的活动。课外活动对音乐课堂教学起辅的作用,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双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施小学音乐教学“双课堂”教学模式
因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双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对开展这一模式进行有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l小学音乐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处于活泼、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年纪,小学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粉刷匠》时,教师通过表演的形式带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教师在教学前将教室的墙面空出来,让学生自制刷墙面的毛刷。在教学时,教师一边教学生学唱歌谱,一边让学生有节奏地模拟刷漆的动作,创建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同时感受音乐的美感。教师的这一方式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2.设计教学活动形式多样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多采用丰富的、新颖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竞赛法、小组分工等方式来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将音乐教学融入游戏中,促使学生在轻松游戏的同时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上欣赏课《森林的歌声》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动手制作小乐器模拟森林里动物的声音。到上课时,学生带来了水杯、树叶、易拉罐等器具,在活动中,有的学生用树叶吹出动物的声音,有的学生用水杯敲出泉水的声音,有的学生用作业本模仿风的声音……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利用自己的童心围绕着教师布置活动的目标去发现、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森林歌声。这样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音乐活动中,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利用小组分工的方法来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种方式多用于课外教学活动中,将学生有机地组织起来,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同时感受活动的乐趣。例如,教师在上欣赏课《捉迷藏》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不超过六人,先让小组学生玩捉迷藏游戏,一段时间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玩游戏的心得。接着,教师让学生小组在钢琴曲《捉迷藏》的伴奏中,依据音乐的描绘进行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实践中,感知音乐的美感,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3.多样化教学评价
对教学恰当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然而教学的评价应该是多样的,例如课堂表现评价、专项技能评价等,但是这些教学评价的目的都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采用有效的、多样的教学评价,是对音乐教学的一种反思,对优异学生的鼓励,能够有效地完善教学中的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双师课堂模式范文2
/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双课堂”教学案例;《电容器的电容》;综合评析与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2(S)-0073-2
多媒体教学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物理新课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基于网络的物理“双课堂”教学应运而生。何谓基于网络的物理“双课堂”教学呢?就是将常态的现实课堂引入网络虚拟课堂,二者相结合的创新型物理课堂教学。虚拟课堂是在“教育云”网络教育平台上进行的教学课堂。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1)第一章第八节《电容器的电容》为例,赏析物理“双课堂”教学优秀案例《电容器的电容》的特色,窥视物理“双课堂”教学的新亮点,展示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
《电容器的电容》在网络平台的支撑下,采用网络学案导学法,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建立电容的概念,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大小的因素)。出色完成了三维教学目标,达到了多媒体教学所不能及的,理想的教学效果。
1 特色赏析
(1)网络平台特有的共享功能。
①资源储备功能。网络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层次与水平分类选择学习。素质教育要求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自主学习变为现实。
②交流功能。网络平台搭建了师生交流的便捷通道,学生不但提交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参阅评价别人的见解;教师及时浏览学生的回帖,批注学生提交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调整、修订教学方案,实现教学的针对性;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得到无缝落实。
③统计功能。课上练习学生完成提交后,教师、学生利用平台提供的统计功能,第一时间准确统计出掌握的情况(作业智能评定功能和课堂检测反馈功能),减轻了教师的劳动量,为学生作业交流、发现问题的及时纠错(生生互相纠错、教师引导纠错)赢得了必要的时间,保证问题不带到课后,消除了学生的思想负担与精神压力。
(2)网络学案的导学、助学作用。
在课前提前网络学案,以便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前学案(电容器的构造、概念、充放电过程特点,电容定义式及单位,电容器的识别等)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在学习资源的辅助下通过自学能够独立基本弄懂的知识,主要落实自主学习。课间学案是根据学生课前提交学习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如:充放电过程的认识等)以及课堂教学重点(理解电容定义式和探究平行板电容器决定式),通过教师点拨、引导、组织学生学习,主要落实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外学案通过三个微格课例巩固拓展重难点知识,一个思考讨论题满足了学有余力的学生:同时提供了师生间的再次教学沟通的机会:教师能及时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和不很到位的地方并进行补救,让课外辅导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主要落实独立学习。
(3)虚拟和真实巧妙结合。
①电容器放电过程,先虚拟后真实。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操作完成“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动画模拟”并解释,瞬间不可观察的过程用动画模拟再现出来,学生一目了然:接着教师用真实的演示实验验证。虚拟的动画模拟实验辅助了对疑难问题的突破,不但体现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②静电实验,先演示后虚拟。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得出实验的探究方法――变量控制法,接着播放事先录制好的“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实验录像视频”再现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推导;再让学生操作学习资源中心的“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动画模拟”,弥补演示实验(真实实验难现)的不足,同样达到实验目的,巧妙突破难点。
(4)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这节课以生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充分采用了“721”信息化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自主学习70%、合作学习20%、教师引领学习10%),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网络平台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得到真正落实。网络学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动画、微格课例等)自学,辅助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学生突破课堂时空的限制,充分自主、合作、探究成为知识的主动接受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得到提高。
(5)多种教学方式得到有效应用。电容器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定量得出定值电容器的电荷量与两极间电压的定量关系有一定难度。演示实验中增减干电池的节数给电容器充电,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格数,初步得到这个关系,实验设计巧妙。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到初步结论,老师略加引申,顺利得到电容的定义式。这样处理,老师没有强扭给学生难掌握的概念。
2 搓商质疑
(1)搓商之点。对平行版电容器大小因素的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设计了两套方案,以备条件变化(天气选择),有利有弊。利,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在亲自操作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实验能力。弊,在无形之中增重了任务,增大了难度,课堂时间更加紧张。可能会因时间不足或外界因素(天气因素等)的影响不能顺利进展,造成不成功,带来不必要的后果,影响继续学习的进展。对此应该谨慎处理。建议这样处理(不妨一试):可以让有兴趣的同学自愿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课前或课后(最好在课前)选择适宜的天气做(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成果提供全班课上分享,辅助课堂教学;再用演示实验加强。笔者身处农村贫困地区。对类似问题曾经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尝试获得了成功。
(2)物理“双课堂”教学优势显而易见,但同时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带来新的问题。网络学案限制了自主学习的路径。网络平台现成的资源的确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了便利,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造成学生学习按预先设定路线模式行走的思维定势。一旦脱离教师引导会独立行走吗?课前后网上学习得花一定时间,加重课外负担。学生回帖上传图片要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足够的时间保证、还要有一定的外部条件保证(如:网络、供电等),一旦断电断网怎么办?学生过分依赖网络,教师如何面对海量的回帖等等。只有正视不足。理性思考,才能不断改进。物理“双课堂”教学才能日趋完善,健康发展。
通过赏析这一典型课例,可以看出物理“双课堂”教学这一物理课堂教学的新生事物与现行的多媒体教学的不同之处。亮点明显、不足不可避免。优点值得继续发扬光大和供暂时没有条件实施的教师吸取可用之处;与优势相比,与之带来的问题虽然微不足道,但不可否认也不可轻视,不足之处需要大家继续实践摸索、思考、改进中不断完善。
这节课是执教老师、教研组、项目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网络课堂与现实课堂有机融合,展现了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体现出物理学科“双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理念和设计方法);值得物理教师体味网络课堂与现实课堂碰撞出的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创新的学习方式以及尽量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玄妙之处。尽管如此,《电容器的电容》是值得观摩收藏的物理“双课堂”教学优秀案例。
物理“双课堂”教学是近年来脱颖而出的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是近期课堂教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备受关注。“双课堂”教学关系到物理教学改革的前景。不单是项目组与实验校的事,更现实的是物理同仁的事。因此,物理教师不应做旁观者,都应来关心、参与、呵护。
参考文献:
双师课堂模式范文3
关键词:网络环境;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9-0068-02
一、为什么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想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禁锢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制约了学生摄取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书本或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而是靠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即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皮亚杰说:“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去获得,或由他自己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传统的课堂模式要完全做到学生自主学习,实施上有其局限性,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创造出各种高水平、高效益的学习模式,如何尽快适应和驾驭这些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值得教育者去深思。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个体和社会学习行为的研究与创新不仅成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口,而且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
事实上,面对知识领域的不断拓展,学生面对的是一个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谋求生存的社会,这个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持续的学习来支持。因此,在学校教育阶段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和终生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几十年来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亟待一种新型的模式来优化、整合,利用网络技术来协助教学是教师思考的方向。
在我国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还仅处于起始阶段,一般学校都采用鼓励式的做法去让学生自行探究,一方面没有要求与现行课堂相联系,另一方面,学生使用网络资源也呈现出无序的状态。网络信息容量大、范围广、包罗万象,学生要想结合网络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并不容易。而在网络环境下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则针对这些问题,致力于建立学校自己的学科教学网络,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二、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应如何实施
在网络环境下的双课堂教学模式由两种课堂所组成,一是教师的传统课堂,二是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第二课堂。具体操作步骤:提出学习目标;开放网络资料库;网上演示;师生在网上交流;课堂师生研讨;进入网络课堂,针对指定内容进行观看、学习;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完成检查训练。
任课教师每周一需要把本周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关教学课件、微课录像、文本资料、视频资料)上传到学科论坛供学生查阅,以便学生提前预习和自主学习。
第一课堂中,教师主要是回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学习本周的内容,最后提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在第二课堂上,学生则是利用校园网中教师针对本课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教师主要是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辅导工作。
学生在完成第一课堂的学习后,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主要就是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自主地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完成作业。遇到困难后可与同伴交流解决,也可利用网络平台与教师及时交流。教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的自动生成系统,提供学生活动的舞台,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反映学生思维活动的轨迹,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探究状态。在教师设计的专题学习网站中学生可以以发帖子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及交流研究成果,也可以就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探究和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促进有效沟通,这时教师的辅助和支持作用是通过“点拨”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在学生“碰壁”之后,“指点迷津”,“点到为止”,只“拨正思路”,不扶着他走路,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百家争鸣》一课为例,教师把蔡志忠相关题材的动画片上传到学科论坛以及ITtools3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观看。同时,教师也上传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相关的文字材料供学生阅读预习,要求学生在看完资料后在BBS讨论区上讨论两个问题。
(1)为什么百家争鸣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假设有机会穿越到那个时代,你会给国君提供什么建议呢?
(2)请观看孔子、老子、韩非子的故事,请问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你得到什么感悟呢?
其后,在课堂中,教师继续组织学生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研讨。由于学生之前观看了相应的视频及文字材料,对百家争鸣这一问题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对教师提出的话题也变得有话可说。当教师认为这一知识点学生已基本掌握后,可以组织一场知识竞赛或辩论会作为检查手段以检测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
在网络课堂开展初期时,建议使用的文字材料不宜太多,一般4-7篇足够。最好的是使用影音资料,这样学生的兴趣更浓。设问不能太难,要让学生有一些东西可以回答,也要考虑到学生输入答案的速度比较慢,故要求学生一句起两句止,减少回答难度。选取的材料应既有正式的材料,也可选择网友发表的资料或意见,让学生看别人的看法后,也能有自己的思路与见解,或许能提出比别人更好更新的答案。要注意让材料发挥作用,让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去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提供了《汉朝与罗马军队对比》的材料后,让学生根据材料与自己的见解,假设汉朝与罗马交战,谁胜谁负?学生围绕材料知识进行提炼,发表自己的想法,就有很强的思辨过程。虽然受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只能从材料中搜索信息有什么就说什么,很难有说服力,但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更多地关注材料内容,从中看到汉朝经济和科技、军事的发展,这就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即拓展学生的视野,吸纳更多的历史知识。
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只喜欢大幅复制、粘贴材料内容,没有归纳概述这一问题,可用以下方法解决。
(1)增加短小的资料,不让学生因看到大篇幅的历史资料而失去阅读兴趣。
由于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思考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选取的材料应能让学生迅速发现关键之处并进行回答,让学生较易找到答案,提高自信感,也有利于养成学生对材料的中心思想的提炼。
(2)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能整段或整句复制与粘贴,要对句子精简,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直接根据问题去提问学生,以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并随时指正与引导。
(4)开始可组织课堂小组讨论,改善学生不想思考、不想回答的习惯,以减少教学互动较少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双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应该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教师应以学生的行为、作品为基础,从多个维度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侧重评价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
双师课堂模式范文4
[关键词]安全系统工程 混合式教学 网络资源 教学质量 措施
[中图分类号] X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42-02
一、前言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组成教学的双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1]“安全系统工程”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资格考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2] [3]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课堂传输式教学,受学时较少、专业特色等限制,教师很难全面系统地讲解该课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开展双课堂混合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和更多更前沿的资源,使他们接触和学习到不同领域的安全技术及应用实例。本文结合现已在昆明理工大学开展的“安全系统工程”混合式教学实践情况,详细介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以及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安全系统工程”双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模式
为了使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效衔接和互补,在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特点和功能后,笔者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如图1所示,课程实施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多元评价四个环节。
(一)课前准备
为了保障双课堂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笔者编写了与教学配套使用的课程讲义,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对于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尤其要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任务和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学习。“安全系统工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为: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将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思考题在网络平台上,让学生提前准备和预习;学生则将遇到的问题在平台上。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只讲解重点、难点部分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剩下内容留给学生课下利用网络平台自学;每节课留有15~20分钟时间进行提问答疑、讨论交流及作品展示。网络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布置学习任务、讨论话题,学生则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提问咨询,参与交流讨论。
(二)课堂教学
本课程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课堂教学环节:1.课程部分讲授。教师只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剩余内容由学生课下自学或由学生轮流上台讲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2.案例教学。由于本课程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中建立了很多结合工程案例的教学模块,如针对某一起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让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讨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思考如何建造并化简瓦斯爆炸事故树。3.学生小组协作研究。为了推进“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研究性教学,针对课堂讲授的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重要内容,教师选取若干研究专题,如“加油站储罐区危险性分析与对策研究”、“矿山顶板跨落事故树分析”等,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科研小组,每组负责一个专题,小组成员通过课下查找资料、协作完成相关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科技论文,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由每个小组的代表介绍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4.课堂讨论。该环节融入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及学生作品展示中,教师选择有争论的且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问题,并且正确引导讨论方向和内容。讨论可先在学习小组成员内部进行,然后小组之间交叉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三)网络教学
课堂上未讲内容的学习、课程扩展资料的自主学习、提问答疑、交流讨论、模拟测试等都可在网络平台上完成。1.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课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预习、复习或拓展学习,是网络教学平台最重要的功能。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围绕学习目标开展自主性学习,也可以与学习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协作学习,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2.答疑解惑。对于课堂上不好意思提问的、课下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就业考研等问题,均可在网络平台咨询教师,教师将汇总的问答资料在平台上供其他学生参考。3.在线交流讨论。在网络教学实践中,每周由教师或学习小组发起专题讨论,讨论话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包括理论及应用问题、具有争论性的问题、答案多元的问题等。4.因材施教。为了促进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基础、活动记录、生涯规划等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并开展相应的辅导。5.作品展示。学生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研究报告、科技论文等成果到网络平台供其他学生参考学习。6.在线测试。学生通过在线测试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测试结果能够了解学生的常见错误,以用于改进教学。
(四)多元评价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应从不同方面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多次评价。[4]本课程将课堂综合能力测评、网络学习测评及期末考试测评三种方式相结合,按照3∶3∶4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分。1.课堂综合能力测评,包括课堂提问、专题讨论或演讲表现、论文宣讲及问答等方面。论文宣讲环节可由教师和其他小组的成员对宣讲小组进行评价,每个小组之间互相评价。2.网络学习测评。教师通过查看和统计学生登陆次数、浏览下载课程资源的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专题讨论中的表现、提出和解答问题的情况等内容,可以了解并评价学生平时开展网络学习的态度及效果。3.期末考试测评。“安全系统工程”的混合式教学减轻了期末考试的分量,并且重点考核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综合素质能力。
三、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措施
由于混合式教学涉及教师、学生、网络支撑平台及优质教学资源等相互影响的多个因素,只有促使各因素不断优化调整、协调发展,才能循环式地逐步提高混合式教学的质量。本文针对目前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下四条改进措施。1.提高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能力。对于初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可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混合式教学的要求和特点对其进行专题培训。教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系统地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网络互动技巧以及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互补衔接方法等。2.调研学生需求,优化网络教学资源。提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收集学生感兴趣的、希望深入了解的资料,逐渐优化网络资源,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混合式教学。3.掌握教学特点,完善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的课堂讲授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进行系统讲解,而是通过讲解课程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进行引导和呼应。这需要教师综合考虑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互补和衔接,完善教学设计,全面合理地掌控教学过程。4.加强在线交流和互动。教师应经常登录网络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并针对学生参与和表现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四、结语
混合式教学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组成双课堂,极大地完善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践表明,“安全系统工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既弥补了原有课堂教学的缺陷,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混合式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优化网络资源、改进教学设计等措施逐渐改进和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 邓奇根,牛国庆.“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教与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00-102.
[3] 樊运晓.Learning-by-doing教学模式在安全系统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7):89-92.
双师课堂模式范文5
关键词:一线双循环;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2-0008-3
1 “一线双循环”课堂教学模式
“一线双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图1)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以知识学习和练习应用为一条主线,在进行知识学习时,依次使用如图1中“循环一”所示循环完成对所授内容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进行练习应用时,同样依次使用如图1中“循环二”所示循环完成练习应用部分的习题,其总称为双循环。其中,主线中的知识学习、练习应用是一次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内容,缺一不可,但有所侧重。
双循环中的“示标”是指教师展示学生自学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该目标是整节课学习目标的分割,由多个小目标构成整节课的学习目标,该目标内容较少,因而可以不必板书。该目标也可以是整节课的学习目标,可能由于目标内容较多需要板书(副黑板展示),才能达到使学生持续关注的目的。“自学”指在教师说明阅读范围或出示某一问题后学生进行自学、思考、研究。在自学、思考、研究过程中寻找目标,并标记出自己认为值得标记的内容。“小组讨论”指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合作探究解决个人的疑问,如:目标是什么?其他成员所找的目标和自己找的目标是否有出入?或者其他疑问。“展示”指学习小组通过口述、板书等形式展示自学过程中的成果或疑问。“评价”指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或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
“一线双循环”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套有特色的指导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2 “一线双循环”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开放性。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该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前者是教师只需要备好课,然后在课堂上依照自己的备课内容,逐一向学生讲授即可。后者则是学生通过自学产生结论和问题,而学生的结论和问题可能与教师心中的结论和问题大相径庭。那么,针对每一节课学生所产生的这些情况,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处理,从而导致教师备课也要针对课堂的开放性来展开,这样无疑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课堂开放性的提高,使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任务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需要把握教学进度和“一线双循环”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需要根据不同的课型灵活采用“一线双循环”课堂教学模式。
2)自主性。“一线双循环”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培养自身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的“舞台”,这个舞台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技能、学习习惯和时间观念;在讨论过程中,逐渐学会使用最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或寻求别人的帮助,其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也收获了成就感;通过展示,表达自己通过学习所取得的收获,性格变得开朗,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在评价过程中,敢于肯定他人的成果并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增强质疑能力,学生变得更加优秀。由此,可以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灵活性。“一线双循环”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主线”和“循环”是可变的。由于各节课的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的多少及难易程度、学生特点等条件的不同,教师就要对该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修理”,使其既适应不同条件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不必拘泥于该教学模式在环节上的设置,只要能与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只要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开放、高效,都是值得使用的。
3 “一线双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小组构建策略
1)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考试成绩、日常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以学习成绩为主),将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3个层次(A、B、C)。每小组由AA、BB、CC共6人组成(应注意男女生搭配,城乡生搭配,同寝成员搭配,性格外向与内向者搭配,学科平衡发展等)。
2)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采用自荐和民主选举的方式,应尽量避免由教师指定。学习小组长要具有:①态度积极,率先垂范;②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③乐于助人,负责任;④组织管理能力强;⑤集体荣誉感强等优秀品质。学习小组长的职责是:①组织好每一节课的课堂交流、讨论、展示、评价等;②帮助B、C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检查每天学习任务的落实;③团结每一位成员,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
4 “一线双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增效技巧
1)巧用现代教育技术
熟练掌握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所具有的快速、便捷、超链接、大容量以及图文并茂、音视频共融的诸多优势,决定其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要做到与“知识”的有机结合,要坚持“实用”和“科学”的原则,将其用在该用的地方、该用的时候,用得恰到好处。
2)调整情绪、用语生动、调动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有助于课堂进程的推进,因而有助于课堂效果的增强。教师要注意调控自己的课堂情绪,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亲和力,善于在课堂上拉近和学生的感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要对学生的积极表现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不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对身边的故事、现象、流行语、流行词语提高敏感性,把这些内容合理、适时地运用到课堂中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3)课堂提问、精准有效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提问。
4)课堂容量不易过大
教学目标应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进行适当调整,为学生自学提供充足时间才是有效学习的保障。
5)练习题要精准
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要遵循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规律,练习题的选用同样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练习题按照难度差异可分为基础题、中档题、难题、高难题等,按照考查级别可以分为日常教学检测题、高考题等,按照题型可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有针对地选取不同的习题,精准训练,这样才能更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学生做过多无用的习题。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专业和以及教育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6)注重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双师课堂模式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双语教学;慕课;微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177-02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从网络获取各种各样的资源,并通过网络和各种移动终端去分享信息,而教育信息的共享也随之蓬勃生长。从2012年开始,一股以视频为主要形式的慕课教学模式逐渐席卷全球。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一种开放式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模式,人们通过点击慕课平台所提供的海量视频课程来进行在线自主学习。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慕课易于使用、丰富的学习资源、近乎免费、覆盖人群广、自主学习等特点让很多教育工作者为之称道,但是也有很多制约因素使得很多高校望而却步。首先制作成本不低,一个系列的课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次是系列课程需要长期的投入和不断改进;另外,教学时间太长,在一系列的课程中,差不多每一集课最少也有几十分钟,学生的专注度不太可能在几十分钟之内一直都非常集中,再加上是网络视频的教学,并没有其他人来监督,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大打折扣。
尽管如此,慕课还是受到很多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不同程度的热烈响应,从2012年开始,国内教育界逐渐认识到慕课的巨大潜力,并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将慕课中的几个重要部分,如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概念引入国内。微课指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1]。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容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2]。
二、传统《大学计算机基础》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2001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必须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修读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传授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是众多高校开设双语课教学的必选课程。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双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陈旧,无法适应学科发展。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传统的教材由于存在撰写、出版、发行等环节,总是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导致授课内容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双语教学来说,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教师使用英语教学,学生被动接收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较多的学生很难跟上课程进度,不能完全听懂所教授的课程。同时在课堂课后,也是采用和教师、同学进行沟通,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情况造成双语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造成不少学生对原有课程的掌握程度大大降低。
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单一。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双语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及内容安排等问题,使得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并没有完全消失,把黑板换成白板,把多媒体作为新“填鸭式”教学还在大范围流行,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消弱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3]。
4.缺少师生深层次互动。目前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完全依赖教师在课堂45分钟的教学。由于在课堂中,教师采用双语教学,因此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仅满足于听懂教师的讲课内容,而无法做到自由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深层次讨论。
三、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理念的双语教学改革策略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出现为解决以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因此,我们尝试利用微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对传统教学的补充,解决原有教学中的顽疾,大大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进行知识点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外慕课课程内容对原有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除了按照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互联网、数字媒体、办公软件应用的先后次序,依次介绍相关内容,还增加了新的内容《计算机产业:历史、职业和伦理》,将计算机伦理学和计算机历史、计算机产业发展、计算机职业等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计算机产业的相关内容。此外,增加了关于计算机学科前沿技术的介绍,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内容。与原有课程相比,双语课程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学生既能掌握基础性知识,同时对学科的前沿发展也有所了解。
2.双语教学的比例。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双语课程作为选修课,采用混合编班形式,班级里文科类、理工类和艺术类学生皆有,在开始阶段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和适应能力,一方面部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会感觉吃力,易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学生对专业术语及教师的表达方式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在课程的初期阶段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内容,采用过渡式教学(英文教材+英文PPT+少量英文授课),对难点词汇、句子及时翻译、讲解,对关键词不断重复和强调。对于较简单的内容或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如计算机发展简史、网络发展过程等则用沉浸式教学(指英文教材+英文PPT(含专业词汇的中文解释)+50%以上英文授课)。而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在用英语讲解之后,再用汉语解释一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听得懂。在学生适应后,则主要采用沉浸式教学,给出个别专业语汇或难理解部分的中文解释。
3.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梳理全课程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点的基础上,将教师日常的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点来划分,或从国外慕课上剪辑相关视频或自行制作很多小的视频片段,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在课外时间,随时利用碎片时间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回顾,将课堂教育推广延伸到课下。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与学并重,对于相关知识点,先播放精选的微课视频,每段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通过讨论、提问、反馈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关注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这样,既能给学生带来原汁原味的英语课程,引导他们进入到每一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的学习上,又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信息化技术已成为新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大学计算机基础》双语教学可将英语应用能力与计算机技能有机地整合,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存在较多顽疾,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有力支撑,慕课微视频、翻转课堂等可以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其教育价值和应用前景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