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类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类基础知识范文1

一、中职师范类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验方法现状

在中职师范类学校中,传统的教学课堂主要包括有语言、数学等基础学科。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很多中职示范类学校都分别设立起计算机的教学模块,以加强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上升。但是,一些中职师范类学校在设立计算机课程的时候,仅仅是注重于理论知识的教育上,缺乏对实验部分的重视,更别说对于实验方法的重视了。其课程设置的现状主要有:课堂教学方式单调,学生的课堂活跃度不足。受到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影响,部分中职师范类学校的老师还是应用比较传统的“心传口教”的教学模式,即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解理论知识,搭配以文字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形式。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计算机课堂的实验方法要求了;实验方法太过于系统化,缺乏一种细化形式的教学手段。很多中职教师习惯把计算机知识的传授和课堂实验以一种比较系统化、复杂化的方式去首先呈现给学生,这种实验方式虽然可以促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到计算机知识的总体框架。但是,由于中职师范类学校的求职性较强的特点,学生更加需要的是熟练应用各种常用的课堂软件和办公软件;应用于实验方法的课程内容过于陈旧。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就导致了一方面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是应用于实验方法的课程内容的相对滞后的教学资源的错位。

二、对中职师范类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验方法改革的措施

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实验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方式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计算机技术的知识传授在实验方法方面应该是随着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的。教师可以顺应社会的这一要求,把相对单调空洞的计算机教材知识灵活化,使学生在计算机的实验课堂上可以充分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施行任务型学习带动教学方式。教学任务的要求促进着教学方式的施行,而教学方式的施行也促进着教学任务的完成,两者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而考虑到中职师范类学生是一种“应用型”的技术型人才,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方式的时候除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外,也应该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技能性的实际应用。而实行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科学有效地达到这一教学要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构建自身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在教学手法上,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为是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构建主义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始终以辅导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去指导进行学生实验,而学生也应该在此过程中得到“由内到外”的知识认知。

计算机类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等级考试 计算机 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C-0092-01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的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仍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导,操作步骤机械化,忽视了学生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机结合,注重提升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大部分学校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没有明确目标,所以许多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时较为随意,课程内容安排较为混乱。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课堂学习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缺乏教学能力,导致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实践能力不强。

(二)学生日常计算机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

因为学生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同,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城市学生从小就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学习计算机知识,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但有些来自乡镇初中的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的机会非常有限,这类学生计算机技术掌握几乎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各院校采用的是统一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无法引起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同学的学习兴趣,也兼顾不对计算机学习处于起步阶段的学生。

二、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明确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

计算机等级考试出台后,明确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也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纷纷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制定教学大纲,加大了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注和投入。

2.为考核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提供有效方法

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不同的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统一的考核体系,有利于量化各院校各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许多院校将计算机等级考试与本院校不同的专业进行组合,为计算机教师制定了教学任务,以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3.有助于提升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等级考试促进了学生认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注重对计算机技术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分看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造成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实践的忽视。等级考试中的上机考试部分让学生和教师重新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实践操作,促进学生更好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二)消极影响

1.背离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义

计算机等级考试虽然量化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但成为衡量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不少院校硬性规定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造成了部分计算机教师以等级考试内容为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变成等级考试内容教学,学生学习的是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技巧,忽视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违背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初衷。

2.等级考试内容实用性需进一步加强

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与学生及社会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的运用有一定的距离。计算机实践操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但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分重视对操作步骤的考核,对内容的实用性及具体项目应用的可行性有待改进。

三、等级考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整合实践

(一)运用“模块教学”方式

根据等级考试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这样既可以兼顾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让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继续学习。如教师可以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的教学内容按章节分成相应的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常用数制、计算机数据与编码、计算机的安全使用、Windows7系统的操作、Office2010中Word软件的使用、Excel软件的使用、PPT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知识等。

“模块教学”方式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变传统“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模块教学”方式让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能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能够有更多时间巩固已有知识。

(二)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等级考试进行有机结合

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等级考试有机结合,教师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将等级考试的模式运用在日常教学中;二是根据等级考试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巩固或考前复习;三是以等级考试的模式样板进行期中期末计算机基础知识考试。

在以等级考试为教学目的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时,要注意不要过分强调等级考试的重要性,将通过等级考试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唯一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参照等级考试的模式让学生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并习惯等级考试的过程。

计算机类基础知识范文3

摘要:本文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面临的情况,对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有益参考,便于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次教学和个性化教育。

关键词:计算机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学新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调查背景

因此,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并将其列为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时展的趋势下,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已成为必然。目前,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遇到的情况主要有:

(1) 非零起点且有较大差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口是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计算机知识都有一定的接触,了解了一些计算机相关知识,会一些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操作。同时,每年入学的大学新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学习基础和家庭情况各不相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水平相差很大。

(2) 兴趣爱好不同。对于计算机的学习,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喜好。有的对多媒体比较感兴趣,有的对网页设计与制作比较感兴趣,有的又比较偏爱程序设计与软件制作。

(3)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重点的不断调整。社会信息化进程加速,用人单位对新员工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的发展。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其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各个专业也给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与时俱进,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重点,以保证教学的科学、先进,适应时展的需求。

(4)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认识各异。一部分教师认为,大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好的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为其他课程让路,其教学内容和课时可以大大缩减。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也具有了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计算机的知识也懂得不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过于简单。而还有一些老师和学生却感觉到,大学新生的计算机知识还相当缺乏,计算机应用能力还相当薄弱,想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进行加强。

那么,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如何呢?距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知识与能力上应该达到水平有多远呢?学生对于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哪一些呢?为了充分而且深入地了解这些情况,我们对2007级的非计算机专业的新生计算机学习基础和兴趣进行了调查。

2调查设计

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依据和目标,每一个本科毕业生在计算机知识与能力方面应达到下列水平:

(1) 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具备使用计算机实用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能力。

(2) 具备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了解并能自觉遵守信息化社会中的相关法律与道德规范。

(3) 具备使用数据库等工具对信息进行管理、加工、利用的意识与能力。

(4) 具备使用典型的应用软件(包)和工具来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各非计算机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国贸、会计、中文、外语、公共管理、旅游管理、艺术设计、广告等)的2007级新生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的。

此次调查问卷中的问题结合白皮书提出的大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设置,考虑到大学新生以往学习的基础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以往的学习经历和能力基础以及学习兴趣,而非问一些专业问题。问卷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接触和学习计算机的经历和计算机使用情况的调查

(2) 硬件基础知识和软件基础知识调查

(3) 软件操作与应用能力调查

(4) 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要求

在问卷调查的同时,也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经历和计算机使用情况,听取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具体要求。

3调查结果及分析

3.1使用和学习基础

根据调查发现,大学新生接触电脑和开始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时间较早,接触电脑在初中及以前的占80%以上,入大学才接触电脑的只有3.37%;开始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时间在初中及以前的占70%以上,入大学才开始学习有14.21%。与此同时,学生感觉以前的计算机课程学习不系统(69.16%的学生有此感觉)、应用计算机的范围较窄(家庭电脑用于上网娱乐的占33.33%)、并受到家庭条件的限制(家中没有电脑的有46.99%,其中城镇家庭为31.51%,农村家庭为54.6%)。

其余一些特别设置的问题也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较薄弱。例如:有23.30%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叫CPU;有14.43%不知道自己经常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哪一种;有54.60%表示对计算机网络不太了解。

3.2能力基础

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的掌握程度较差。在不要求精通的情况下,有60.59%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会什么软件,58.97%的学生表示没有学过程序设计语言。另外有37.33%学生不知道什么是Word,56.61%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Excel,14.16%的学生没有用过Office。

另外,一些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基本操作熟练程度不是太差。例如:对键盘的快捷键不会的仅有10.33%;另外有9.24%的学生表示会一点电脑组装。

3.3对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入学前并没有掌握。表1是学生入学前对一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这些也是最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是每一个大学生需要掌握和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用到的。

3.4学习兴趣

在学生最感兴趣的计算机知识中,比例最高的为操作系统基本知识(62.69%)、计算机应用领域(48.76%)和网络基础知识(41.79%)。其余依次是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工作基本原理、计算机发展历史、计算机发展前景等。所有选项的比例如图1所示。

学生对多媒体、网页技术、程序设计这些与平时应用紧密相关的技术最感兴趣。这三项技术的感兴趣比例为48.26%、46.77%和41.29%。其余依次是文件管理、动画制作、文档排版、网络管理、数据管理、设备管理等。所有选项的比例如图2所示。

通过图表可知,学生最感兴趣的计算机知识(前5项)和最感兴趣的计算机技术(前6项)互相之间的比例差距并不大,这也说明,学生的兴趣很广泛,不同学生之间的兴趣差别较大。

3.5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虽然有一小部分基础较好,但还有较大一部分起点很低。大多数同学在进入大学前都已经接触过计算机,但对计算机基本应用掌握程度较差。根据与学生的座谈沟通,了解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 部分中小学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思想上存在种种畏难情绪,落实并不到位。再加上计算机课程并不参与会考,对升学率也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在教学当中,并未把它纳入主要课程的范围。

(2) 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投入不够。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都以中高考为主导,对他们来说没时间去深入学习这些不影响升学的课程。有学习和实践机会时,也没有很好的把握。

(3) 计算机教学和实践环境缺乏。由于经费和投入的原因,造成计算机教学设备和资源的有限性(尤其在农村地区表现比较突出),一些学生很少有上机操作实践的机会,教学和实践环境的缺乏导致很多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果较差。

(4) 师资力量薄弱。许多中小学的计算机基础课老师是其他课程的老师兼任的,他们本身可能并不具备完整、系统的计算机知识,达不到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

上述原因在农村体现尤其明显,根据我们的城乡分类调查结果,来自城镇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比例要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仍有较大一部分来自城镇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也相当欠缺。表2列出了城镇学生的相关调查结果。

4相关建议

本次调查表明,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的“非零起点”并不等于有了“好起点”,懂一些计算机基本操作并不意味着有一个良好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也充分说明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当前的形势下,不能被削弱,反而应该不断加强。通过调查有如下建议:

(1) 根据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学习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时和课程安排应该有基本的保证,不仅体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地位,也确保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

(2) 反馈调查结果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的现状有比较清醒认识。同时,也要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其所学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条件下用人单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3) 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入学测试,进行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计算机类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成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在现今社会的发展状态下,学生的成长健康问题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以计算机硬软件的组成为教育模板,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渗透成长教育,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建立健全其学生的素质和人格。

1.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

在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最先需要培养学生树立明确的课程学习目标。在现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只有培养出具备综合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在一些高职学校,可以将市场的人才要求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突出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实践性,从而加强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高校的计算机课程中,成长教育知识的学习是个贯穿始终的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技术和维护技术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成长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和道德素质,促进个人全面素质的发展,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2.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所以要在计算机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变,将原本单纯的课本理论教学转化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加强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的创新,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计算机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将以人文本的精神渗透其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讲授计算机的硬件构成,注重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中,硬件是所有实体部件和设备的总和。计算机的硬件一般包括主机、输出设备以及输入设备等。计算机的硬件可类比于人的身体,是可以衡量质量的实物。一般而言,计算机的每个硬件部分都具备独特的功能,作为一个团体,每一个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相互间的协作,才可以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转。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将计算机的硬件比作生活中的一个团队,需要每个成员都具备团队精神,共同完成任务。在真实的协作意愿和方式下产生真正的积极动力。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促进团队整体的运作和发展,进行互帮互助,培养团队主人公的责任感,从而促进团队人员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增加成员之间的亲和力,激发成员的工作积极主动性,促进全面的自我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团队做贡献。而且,加强团队精神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节约内部的资源消耗,促进团队的发展。

4.讲授计算机软件时,教育学生给自己一个适合的定位

在计算机系统中,软件设备也有分类。一般包括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也分为操作软件和支撑软件,发挥计算机的基本功能。系统软件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独立的硬件,促进他们之间进行协调工作,而且系统软件没有设定特定的应用领域。但是,对于应用软件而言,一般是为某些特定的用途而开发,提供较为单一而又高技能的服务。例如,浏览器的出现,各类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诸多数据库的系统管理等。因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都各有用途,延伸到成长教育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对于自我的学习能力和努力方向,都要选准位置和目标。学生在学习中要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

5.讲解计算机的病毒知识,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我国计算机相关法律中可以知道,对于计算机病毒有明确的定义。计算机病毒一般是指在计算机的程序编制中,人为地加入病毒程序,以此破坏计算机的正常功能,导致计算机数据的损坏和丢失,从而妨碍计算机的使用。在现今的计算机发展领域中,很多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人为的破坏行为,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进行病毒程序编写,对计算机的诸多用户带来麻烦和损失。然而,病毒制造者不管是基于何种用意,传播和编写计算机病毒是违法和不道德的行为,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现实生活中,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知识的讲解,强化学生的理解。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不传播计算机病毒,更好地完善自己,成为一个于社会有益的人。

6.讲授多媒体计算机时,引导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成为一专多能的人

计算机的功能多种多样,正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一专多能。在现今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很难实现真正的“专业对口”,不存在这么多的专业岗位需求。所以,在社会科技进步的指导下,学校要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水平,及时更新知识进行自我钻研。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其他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的应用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当网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也暴露了一些不良的信息。需要加强学生自我明辨的能力,让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的好助手。

7.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改进。成长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不仅是思想政治课的一部分,而且担任着学生监护的重任。所以,教师在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注重传播道理和知识的主体,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将成长教育的知识渗透到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计算机类基础知识范文5

科技的进步,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得以普及,我国部分地区也从小学三年级阶段开始开设计算机课。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也使计算机知识成为学习其他知识的门槛,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和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简单的操作,用于解决其他相关学科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计算机基础教学要立足需学生特点,针对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策略水平。

1 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从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上来看,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Windows、Excel、PowerPoint等,有些知识专业术语太多,枯燥无味,应用性不强,学生只有在相关工作中才能用得到,因此也没有学习的兴趣。对于那些使用比较多的知识,学习起来就很轻松。计算机知识每天都在更新,甚至学习完这本书,计算机知识已经有发展了一大段,教材缺乏最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其次,学生的个性特点决定了一些学生对于计算机非常着迷,而有些学生却如同嚼蜡。因为qq聊天工具的普及,学生对于Word应用起来较为顺手,但是如果让学生深入学习word知识,学生又觉得兴趣不大,对于那些office更是毫无兴趣。

最后,计算机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传统,一般都是分成三步走:教师讲解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学生上机操作―― 教师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讲解知识时学生觉得枯燥,学习兴趣低下,关注点在渴望上机操作上,对于教师讲解的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不能深入理解掌握。在实际上机操作时就会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教师指导起来就像重新讲解一样,浪费大量的时间,课堂效率低下。

2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每个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的问题。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是教师永恒的话题,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当前的新课改就是在研究了各种因素后提出的,教学方式从重教师讲解,到重学生自己思考;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从抽象到形象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改进。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学生的发展,并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使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2.1 详略得当,粗细结合

计算机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应用,会用才是主要的,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及的知识面广,课时量相对于其他课程却少,一般认为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才会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学科进行课程安排,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仅仅把计算机基础作为选修课程,其他学校也是把这一学科作为副科看待的,因此分配给这一学科的课时量就相对减少。而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个过程是一个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不断练习达到熟练的过程,这都需要增加课时量,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是计算机教师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详略得当,粗细结合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计算机高效课堂。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教师不能仅仅凭借课本上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学生容易形成“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爱你却不见你”是每个学生初识计算机的感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结合真正的计算机,甚至把一台计算机拆开,让学生见到真正的这些部件,从而认识深刻,很快掌握这些计算机组成部件的用途,为以后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因材施教,以点带面

由于学生个性的不同,针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一学科,呈现出分化严重的现象,一方面男生喜欢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科,也更喜欢具有一定研究难度的课程,女生偏重于感性,更倾向于形象直观的课程,因此男生在上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兴趣高涨,而女生则显得比较较被动。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的不同,也会形成一定得差距。一部分学生很早就接触计算机,因此对于计算机较为熟悉,而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到了学校才接触计算机,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基础学习时就出现了起点不同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把学生合理分组,指导那些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尽快熟练使用计算机,对那些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要认真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在时间分配上偏向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小组中,让那些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指导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效果。

2.3 立足课程特点,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媒介就是计算机,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课堂就是教师讲解教材,学生理解教材,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操作应用,这一过程仅仅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多个感官共同参与,才能使学生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受到学生欢迎,就是因为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色彩,活灵活现的画面,以及真实的声音,就有极强的直观形象性。学生在这些感官刺激下,对所学知识也就变得兴趣盎然了。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之前,教师应熟练掌握。如果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使用不数量的话就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教师如果对多媒体运用不熟练,就会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使得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创造最大的课堂效益。二是,如果多媒体技术运用不熟练,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就难以处理出现的问题,例如课件的超级链接不会打开,打开后回不到要讲的内容上来等。教师手忙脚乱的处理这些突发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反馈就会忽略,不能及时处理学生不懂得地方,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其次,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掌握讲课的速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并且多媒体课件承载的信息量大,教师如果让课件上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间过短,就会使学生没有时间做好笔记,如果做好了笔记又没有时间深入消化思考,甚至有的学生只顾了记笔记连教师的讲解都放弃听了,教师的讲解反而变得无足轻重,起不到应有的解惑作用。

第三,要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巧。因为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性,信息容量大,使得教师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张接一张的看课件,对于课件的内容一扫而过,难以重点记忆,甚至不能掌握这节课的重点,造成热热闹闹一节课,糊里糊涂记不清。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时,要给学生留白,也就是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突出重点,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要重点展示。

第四,选择适合多媒体展示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中Windows、Word、Excel的操作,就非常适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这些内容的操作,如果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如果借助多媒体展示既形象又直观。作为教师要把课件展示的内容熟悉一遍,不要出现在操作展示过程中无法短时间处理的问题,造成课堂时间的拖延,不能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2.4 提高教师素质,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绝对作用,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才有可能提高。首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计算机基础知识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使新软件和新的应用程序不断推成出新,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师,如果不能进行及时地学习,就会使专业知识滞后,不能教给学生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就会和时代脱节,不能适应科技的发展。教师要不断研究有关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题,充分参考学生的建议,因为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学生喜欢什么,渴望什么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教师就应该朝着哪个方面去研究。

2.5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重要作用

所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如果学生不配合,任何好的教学手段和策略都是毫无作用的。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很重要。首先教师要精心构建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word插入文本框时可以让学生设计属于自己的名片,或者为朋友制作一张电子贺卡,学生通过解决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学会了有关的计算机知识。

计算机类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育分层教学法

中职学生在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现在的初中甚至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因此都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因为某些学生家里很早就购置电脑和报装网络,所以这类同学使用电脑比较熟练,同时也接触比较多的计算机前沿信息。但对于一些家里较为贫困的,特别是农村学生来说,仅在学校的课堂才上能接触计算机,所以操作生疏,接受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也比较慢。针对这种情况,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分层教学实施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成绩存在差异,这是客观事实。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学习内容主体应该是不同的。如果在教学中统一内容、目标和进度,就不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分成培养优秀和培养良好及格的不同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避免一些学生因为课程较为简单,不认真听课,也避免一些学生觉得课程较难理解,出现厌学的情况。通过分层次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还可以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

1.2有利于因材施教。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定教学材料和制定教学计划,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教师可以多针对基础知识这块进行讲解,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教师可以在基础知识上拓展教学内容。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都要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教师只有因材施教,才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乐于学习,从而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2.1教学对象分层。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上课之后的一两周内,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为一两周内教师可以基本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这个时候分层就更加有利于课程的开展。教师可以把基础好的学生分成一组,基础差的学生分为另一组,但是这个分组动态的,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努力程度,随时对分组进行调整。分层教学能最大限度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其潜能,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学习到更多知识,避免学生出现自满和自卑的心理。

2.2 教学目标分层。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分层,也是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其学习的目标就是强化自身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应该在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之后,适当的布置相应的习题,来拓展学生学习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通过教学目标的分层,才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去学习计算机,更快的学习到新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2.3教学内容分层。针对中职学生,在计算机教学的时候,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分层,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来掌握基础知识。对一些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操作较为复杂的内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教师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演示,在学生演示完以后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除此之外,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整个课堂设计上应该本着“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的教学思想,低的起点是课堂的起始阶段,这样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使课堂的氛围处在一种和谐轻松的状态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变得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计算机的学习中来。

2.4课堂辅导与作业分层。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分层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的进行课堂辅导和布置作业,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多给学生自我思考问题的空间,可以多让学生做一些拓展训练,实行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的视野,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目的。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则要对他们进行重点的辅导,从基础抓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导,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多围绕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这块进行,让学生在作业中着重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学得进,跟得上。

2.5对学生分层评价。教学评价,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处于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类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对表现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和谐民主的评价氛围,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语言一定要使用得当,不要带有讽刺性的话语。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评,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不但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调节,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无论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性的评价,还是学生自我评价,都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目标的分层情况进行,这样才可以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更加乐于去学习计算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效率。

3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不但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师的教学内容,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课堂处于一种良好的氛围当中,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万琦雯. 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