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并购的财务绩效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并购的财务绩效分析范文1
一、企业并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并购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优胜劣汰,对一些经营不善和濒临破产的企业进行收购,和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进行中取得优势,而进行企业合并,使得企业资源能够优势互补。
企业并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企业并购能够将不同企业进行重组,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和利用,使我国的有限资源能够更加充分合理利用,同时使得并购的企业优势互补,使得重组后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更有竞争力,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问题
虽然企业并购有利于我国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得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更有竞争力。但是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其中以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尤为突出。
(一)企业并购缺乏统一的战略性思维和长远的规划
企业并购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战略性思维和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合理规划。因此,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企业并购是要进行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让企业的各项资源能够更加有效地优化配置,从而增强企业的实力,使之在以后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能够更有竞争力。而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的整合是关键。但是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在企业并购之前进行多方面合理的分析与预测,只是凭着个别领导的“拍脑袋”一言而决的话,将最终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可能使得企业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使得企业并购过后,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从而影响企业原本的正常发展。纵观近年来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大多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战略性思维和长远的规划,大多是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整合有着严重的随意性,只是盲目的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好,而使得并购过后的企业的经济负担越来越严重,从而使得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二)企业并购后对财务整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企业大多将精力发展企业并购的方案和实行层面上,而使得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后的财务整合方面有所忽视。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企业并购成功,是令人喜悦的,我们却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而忽视了企业并购过后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整合。企业财务整合对整个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并购后果企业财政还是各行其是,将不利于企业的资金进行集中利用,这和企业并购之前一般无二,从而使得企业的财务并没有因为企业并购而形成更加有效的经济优势。
(三)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如果没有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那么企业的管理人员对手下的员工的考核将会有凭着个人喜好来对领导进行评价的可能。因此,员工在工作就会缺乏积极性,工作中得过且过。一些员工对于自己的付出,而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而产生不满,从而一部分人才就这样流失。另一方面,因为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对员工的工作没有一个有效地考核,员工的成绩得不到认可,是的这些员工在工作中会出现执行力不够,工作敷衍了事而不去争取做出成绩,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出现亏损。
三、企业并购中财务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企业并购过程中要建立统一的战略性思维和长远的规划
企业并购过程中要建立统一的战略性思维和长远的规划。企业并购不是一味盲目的扩大企业规模,企业并购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更好的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求,与被并购企业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使我国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更加有效地利用。因此,我们在企业并购前,应该先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避免企业管理者因为短期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使得企业并购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企业并购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有着统一的战略性思维和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保持大的方向不变,对那些能够弥补自身缺陷的企业进行企业并购,从而形成优势互补,使得企业更加有竞争力。企业并购过程中要建立统一的战略性思维和长远的规划,这需要我国企业管理者不断吸取成功管理者的经验,从而加强自身素质。这样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才能让自己的能力能够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而避免企业并购过程中一些管理者凭着自己的感觉和喜好,随意的决定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并购,从而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并购,使得企业并购之后不仅没有给企业带来好处,却反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这就得不偿失了。因此,企业并购之前应该对要与之并购的企业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确保自身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保证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这样才不至于企业因为经济问题而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
(二)加强对企业并购后对财务整合重要性的认识
财务是企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是企业优势得以发挥的关键。企业并购成功后,并不等于万事大吉,这只是开始,企业并购之后还需进行企业财务整合,保障企业的资金能够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加强对企业并购之后财务整合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并购之后的财务整合更加有效的进行,从而形成统一的管理。这样才能让企业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运用到重大项目上去,以保证企业在重大项目上不会因为资金问题而导致项目出现问题,而给企业的带来重大的经济危机。另一方面,企业并购后对财务进行有效整合,这样可以避免企业财务各自为政的现象,避免企业资金分散,而使得企业在重大项目上没有充足资金保证,这样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并购对财务整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激励企业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促使员工做出更好的成绩。首先,企业有了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让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进行合理评价,而避免企业管理者凭着个人喜欢来考核员工。这样企业员工的工作成绩在完善的考核机制下,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员工的付出也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样员工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中去,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其次,企业有了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企业能够花费较少的成本,而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样不仅使企业节约了成本,还使得企业有了更好的发展。同时这样的也更能吸引人才,使得企业的人才在企业工作中有着良好的归宿感,这样便不会出现由于企业人才的流失,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最后,企业有了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也才会更加有执行力,从而避免企业员工因为待遇问题而出现工作中敷衍了事,避免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整合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从而使得企业并购之后,能够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使得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过程中更有优势。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企业并购能够让我国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使得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优势。但是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财务问题。为了发挥企业并购的重要作用,我们在企业并购时,应该要了解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要与之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而致使企业陷入经济危机之中,使得企业原本的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问题进行合理研究,这样才能让我国企业因为企业并购而更加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落后生产设备设施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A] 2009全国木材加工技术与装备发展研讨会木工机械数控新技术培训班论文集(会刊)[C] 2009年
[2]李建超 余鑫 我国企业集团改制存在的财务问题及分析[A] 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 2007年
[3]鲁照印,李学斌,耿春来,周敬俊,周保海,李胜利,赵孟良.企业改制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A] 2006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 2006年
[4]王巧云.企业并购中财务处理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 2007年29期
[5]刘炳芳 .改进财务管理教学,培养高素质理财人才[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 2006年
[6]刘慧凤.论新经济时期的企业信誉管理[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 2002年
[7]凌东恺.企业债转股实施中的若干财务问题[A].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第十四辑[C] 2002年
企业并购的财务绩效分析范文2
关键词:并购 制造业 因子分析 绩效
一、引言
并购作为实现企业扩张和资本集中的快速有效形式,成为企业扩张的首选。纵观国际大公司发展历程,无一不是通过大规模并购来实现其在国际市场中地位的。在国内外的并购中,制造业一直是并购中热门行业,备受关注。加入WTO 后, 中国经济显著加快了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进程。我国制造业也得迅速发展,制造业总产值逐年增加。然而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比重很低,2003年仅为6.9%,而美国2003年占23.3%,此外,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了赢得高额利润,力图将我国制造业纳入全球产业链的底端,将我国制造业培养成“世界工厂”,综合分析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率虽然在逐步提高,但仍面临着行业集中度低,企业大而不强,技术、设备落后,综合竞争力不强的局面。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靠出口拉动的制造业更是一度受到影响,因此,对制造行业企业进行行业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我国制造业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积累大量资本及企业规模的扩张,从而能有充足资源对创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行投资。然而并购是否提高企业绩效,达到并购目的?本文通过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分析及绩效变化进行实证研究,探究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行为效果。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国外最早研究并购问题是从1921年Dewing的研究开始,Dewing分析了35起并购事件,研究表明,并购当年能取得较高收益,但收益不具有持续性。Magenheim、Mueller在1988年在兼并效果的配对检验中发现公司重组后的业绩有所下降。然而,Bradley、Jarrel在1988年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了Magenheim研究的样本,并没有得出公司并购后业绩下降的结果。Tim C.Opler、J.Fred Weston在1993年对美国1979年至1987年间兼并后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研究,发现企业绩效有明显提高。Bruner在2002年对发表在1971年至2001年间130篇经典研究文献做了全面的汇总分析,发现并购公司长期业务绩效会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递减趋势。由于对并购绩效研究采用的样本、研究方法的不同,国外对企业并购前后绩效变化的研究结论不尽一致。
(二)国内文献 相对于国外对并购的研究,我国对并购绩效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最早采用财务指标研究方法的是陈信元和原红旗(1998)以1997年重组公司为样本所作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组当年样本公司的绩效较重组前一年有所上升,说明重组具有一定效果。张新(2003)发现在并购前后收购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显著下降。李心丹等(2003)发现并购活动总体上提升了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同时并购后的几年内继续保持着绩效稳步提高的趋势。李志刚、陈守东和刘志强(2008)发现,并购绩效在短期内会得到改善,但长期来看,公司并购并没有带来经营效率的提高。徐丹丹(2008)认为,并购事件为目标公司的投资者带来短期的超额回报,却没有增加收购公司投资者的投资获利,信息漏损现象仍然存在。黄旭、史锐(2007)发现中国制违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总体上呈明显的波动趋势且不显著;不同并购方式获得的绩效有明显的差别以及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具有“中国特色”。郭关夫、何金国、袁钦炀(2008)发现外资并购事件中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股东在公告前获得大量显著正的超额收益,公告后的超额收益为负但不显著;样本公司股东在公告前10日至公告后30日内获得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综上所述,我国对公司并购前后绩效变化及制造业并购绩效的变化研究也未能得出一致性结论。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并购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购。本文以2007年在巨潮资讯网收购报告书的59家目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观察样本,在原始样本的基础上,剔除了并购前后数据缺失的公司15家,数据异常的公司6家及并购后退市的公司2家,最终选取了符合标准的36家样本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深圳证券交易所网、巨潮资讯网。
(二)研究方法 对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方法分为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研究法。其中事件研究法是以资本市场有效为假设前提,鉴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因此,采用财务指标法来检验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绩效的变化更为合适。在财务指标法中,常用的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比重分析法、熵值法和综合序数法等。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公共因子,然后,构造综合绩效得分模型,通过对并购企业前后综合绩效得分的变化,对并购效果进行检验。
(三)指标选取 为了全面综合考察企业并购前后绩效变化,财务指标应涉及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及偿债能力四个方面。盈利能力选取的指标有每股收益(EPS)、总资产报酬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成长能力选取的指标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IROS)、净资产增长率(IOE)、总资产增长率(IOA);营运能力选取的指标为总资产周转率(TAT);偿债能力选取的指标为资产负债率(ALR)。此外,由于不同并购类型下企业并购目的的不同,在此将选取某一财务指标对不同并购类型下企业指标变化进行比较,横向并购选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作为对比指标,纵向并购选取总资产利润率作为对比指标,混合并购中多数是面临财务危机的企业,选取资产负债率作为衡量指标,进而检验并购行为是否真正达到了并购的目的。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主要从并购类型、制造业并购二级行业分类及并购后控股股东变化情况三方面对制造业并购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1)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类型分析。根据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所属行业及所生产产品的上下游关系, 可以将企业并购活动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类。从(表1)可知,2007年我国目标制造业企业并购以混合并购为主。从(图1)可知,样本上市公司无论哪种类型的并购,均以医药、金属、石化及机械行业居多。(2)并购后控股股东情况分析。,并购后控股股东是否变化会影响企业并购后营运效率,进而影响对并购绩效的衡量。通过对样本公司进行统计发现,并购后控股股东发生变化的公司16家,实际控股股东没有发生变化的公司20家,并购后多数公司第一大股东没有发生变化。
(二)相关性检验 对选取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各财务指标的KMO and Bartlett检验分析,见(表2)。可以发现:KMO值为0.71,在0.5-1.0之间;Bartlett球形检验中卡方统计量为195.61,比较大;检验的P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这些指标适合用因子分析法。因此,使用因子分析方法来进行并购前后绩效的统计分析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三)因子分析 通过对各指标总方差的分析,得到(表3)。可以看出,前四个因子的累计的方差贡献率已经达到89.2%,说明前四个因子已经能够较好的反映所选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可以提取前四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通过SPSS软件,得到各个因子的得分系数(表4),从而构造各个因子的得分函数:
F1=0.13X1+0.28X2+0.25X3-0.20X4-0.1X5-0.24X6-0.06X7-0.67X8;
F2=0.02X1-0.002X2-0.07X3-0.24X4+0.47X5+0.79X6-0.13X7+0.19
X8;
F3=0.17X1+0.09X2+0.19X3+0.86X4-0.001X5-0.35X6-0.13X7+0.27
X8;
F4=0.12X1+0.03X2+0.02X3-0.12X4-0.17X5-0.06X6+X7+0.09X8
设F为企业的综合业绩得分,以旋转后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四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为权数与各个因子得分乘积求和,得到企业各年综合绩效得分模型:
F-1=0.31F1+0.29F2+0.24F3+0.16F4;
F0=0.37F1+0.29F2+0.18F3+0.16F4;
F1=0.42F1+0.25F2+0.18F3+0.16F4;
F2=0.39F1+0.34F2+0.14F3+0.13F4
通过构造的综合绩效得分模型,运用SPSS得到36家企业并购前后各年综合绩效得分。取所有样本企业各年综合绩效得分均值,得到综合样本各年综合绩效的变化趋势,见(图2)。可以看出,并购企业在并购当年绩效普遍提高,并购后一年呈现大幅度下降,并购后第二年又呈上升趋势,并购绩效的提升不具有持续性,但总体上并购后企业绩效得到提升。运用上述因子分析法,对不同并购类型下企业并购绩效综合得分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图3)。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并购绩效在并购当年都有大幅度提升;然而并购后第一年皆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其中横向并购绩效低于并购前的绩效,降幅最大;并购后第二年又开始呈上升趋势,其中混合并购绩效的上升的幅度超过绩效降低的幅度。(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由(图4)得出,三种并购类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纵向并购下降趋势最大,横向并购后主营业务收入有小幅度下降,混合并购前后主营业务收入基本不变。说明横向并购并未达到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这可能是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总资产净利润率。由(图5)可以看出,三种并购类型下总资产周转率在第一年均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不具有持续性。其中横向并购与混合并购在并购后第二年均低于并购当年,只有纵向并购在并购后第一年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第二年又呈大幅度上升,且超过并购当年。说明纵向并购实现了提高企业利润率及纵向一体化的目的。(3)资产负债率。由(图6)。可以看出,三种类型下的并购,资产负债率各年均变化不大,其中横向并购与纵向并购在并购后第二年均超过并购当年,混合并购的资产负债率几乎没有变化。说明混合并购并未达到解决企业财务危机的目的。由(图7)可以看出,并购后第一年绩效均呈现下滑趋势;并购后第二年经营绩效开始上升,并超过了业绩下滑前的绩效,其中控股股东变化的企业并购绩效提升更为迅速。
五、结论及启示
(一)结论 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制造业并购总体上提升了目标公司经营绩效。公司并购当年绩效大幅度提高,然而在并购后第一年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并购后第二年企业绩效又开始提升,且超过了并购前下降的幅度,说明并购整体上还是为目标公司带来了经营上的改善。混合并购方式下企业并购绩效的改善优于横向并购与纵向并购企业绩效的改善。这主要是由于选取的样本公司中发生混合并购企业多数是濒临破产的情况,这也说明并购可以使运营状况较差企业绩效得到改善。横向并购与混合并购均未达到产业整合及解决企业财务危机的目的,纵向并购实现了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控股股东发生变化下的企业并购绩效改善优于控股股东不变化的企业绩效的改善。由于控股股东占有企业股份份额较大,企业的利益直接影响到大股东的利益,因此在控股股东发生变化后,控股股东必会通过一系列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措施对公司进行整顿,这无疑会提高企业治理效率,改善企业经营效率。
(二)启示 企业并购是我国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取向,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一项必要措施。本文通过对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对制造业并购得出以下几条启示:并购前需要对企业自身现状分析,选择合适的并购类型。不同并购类型并购绩效的效应不同,企业在并购前应全面分析企业自身具备的资源优势及竞争优势,合理选取并购方,达到资源互补的效应。并购后需要加强管理层对企业的治理与监管。并购后治理整合的关键是将各企业资金、人才、技术、产品各方面资源全面整合与优化。企业通过并购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源,只有对行业内资源进行重新优化配置和深度专业化重分工,对制造业产业链中各环节重新分配,加大并购后整合力度,才能提高资源的运用效率,形成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实现并购的目的。政府需要加大对制造业并购的监管力度。应制定更加完善并购法律,监督制造业企业并购,提高并购成功率,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而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信元、原红旗:《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会计研究》1998年第10期。
[2]张新:《并购为谁创造价值? ――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
[3]李志刚、陈守志、刘志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税务与经济》2008年第5期。
[4]黄旭、史锐:《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与政策建议》,《财经科学》2007年第11期。
企业并购的财务绩效分析范文3
[关键词] 企业并购;并购动机;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3-0069-03
[作者简介] 袁建文,广东商学院经贸与统计学院统计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学。(广东 广州 510320)
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而言,成长与扩充是不可或缺的经营目标,而并购为企业追求外部成长的主要策略之一。企业并购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非常重视的问题,并购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的一种策略,企业可以借着并购进行多元化经营,利用并购取得营销渠道、原料和生产设备,快速地进入新市场,或借助并购形成经济规模,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进而获取市场占有率。
一、企业并购
所谓“并购”,指的是合并和收购的总称,为二个或二个以上企业间对于其营业、资产、股权、负债进行合并、收购的经济行为;是指企业经由合并、收购股权或资产的方式,以取得经营权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收购是指企业收买目标公司的资产或股权,故又可分为收购资产和收购股权两种。
(一)收购。依收购标的不同可以分成股权收购与资产收购两种:
1.股权收购:即收购标的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将其纳入转投资事业。其标的公司仍以独立法人继续经营,而收购者成为标的公司的股东。
2.资产收购:即收购标的公司的资产,属于一般资产买卖行为。故资产收购者无须承担标的公司的债务,而股权收购则必须承担标的公司的一切权利与义务。
(二)合并。企业合并指的是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按照法定程序结合成一个公司,可分成吸收合并及创立合并两种:
1.吸收合并:又称为存续合并,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结合,其中一家存续,其余皆消失,存续公司承担消失公司全部资产与负债。
2.创设合并:又称新设合并或设立合并,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结合,其他相关公司皆解散消失,而成立一家新公司,承担所有资产与负债。
二、企业并购的动机理论
并购动机方面的研究,大致上可分为“价值极大化”以及“非价值极大化”两部分。从理论的观点,可将其相关利益区分为:效率理论、信息理论、税赋理论以及理论。
(一)效率理论。效率理论认为并购的发生是为了达成绩效,所谓绩效是指两家公司在合并后,合并公司的价值大于合并前各公司价值的总和,一般来说绩效可以区分为财务绩效、营运绩效与市场绩效三种。
1.营运绩效:营运绩效的表现,尚可细分为规模经济、差异效率二种。
(1)规模经济:企业通过并购而使其达到最佳的生产规模,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或提高生产效率,以增强其对外竞争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效应。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购也使企业有条件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前提下,集中在一个工厂中进行单一品种生产,达到专业化水平;并购还能解决专业化生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各生产过程之间有机地配合,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企业的经营规模效应。企业通过并购可以针对不同的顾客或市场进行专门的生产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可能集中足够的经费用于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迅速推出新产品,采用新技术;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的融资相对容易。
(2)差异效率:大部分的并购理论都可用差异效率理论加以表示。如甲公司的经营效率较乙公司高时,借着并购可将乙公司的效率提升至与甲公司相同的水平,即通过并购而增加效率的利得。企业的纵向并购可以通过对大量关键原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
2.财务绩效:指公司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来降低系统性风险,以取得较低成本的资金,或是借由建立内部资金市场,利用较佳的资金操作来增加资金配置的效率。企业通过并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节约交易费用:首先,企业通过研究和开发的投入获得知识。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情况下,知识的市场价值难以实现,即使得以实现,也需要付出高昂的谈判成本。此时,如果通过并购使知识在同一企业内使用,就达到节约交易费用的目的。其次,企业的商标、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其运用也会遇到外部性的问题。因为某一商标使用者降低其产品质量,可以获得成本下降的大部分好处,而商誉损失则由所有商标使用者共同承担。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是增加监督,但会使监督成本大大增加。二是通过并购将商标使用者变为企业内部成员。作为内部成员,降低质量只会承受损失而不得利益,消除了机会主义动机。再次,有些企业的生产需要大量的中间产品投入,而中间产品的市场存在供给的不确定性、质量难以控制和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企业通过并购将合作者变为内部机构,就可以消除上述问题。最后,企业通过并购形成规模庞大的组织,使组织内部的职能相分离,形成一个以管理为基础的内部市场体系。
3.市场绩效:大规模公司的市场力量原本就比小规模公司较佳,对于产品的定价、数量的决定,有较大的掌控权。一旦并购,必然会增加市场占有率,强化市场竞争力,时机成熟时,形成垄断或寡头市场,控制产品价格及数量,获取准垄断利益,产生更大的市场力量,此种因为市场占有率提高所得到的利益,即为市场绩效。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活动,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凭借竞争对手的减少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通常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会导致企业以增强市场势力为目的的并购活动:其一,在需求下降、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并购,以取得实现本产业合理化的比较有利的地位;其二,在国际竞争使得国内市场遭受外国企业的强烈渗透和冲击的情况下,企业间可能通过并购以对抗外来竞争;其三,由于法律变得更加严格,使企业间包括合谋在内的多种联系成为非法,企业通过并购可以使一些非法的做法“内部化 ”,达到继续控制市场的目的。
(二)信息理论。此理论认为,在股票收购或合并磋商的过程中所透露出的信息,会使得投资人重新评估公司的价值,而且在评估的过程中,被并购的公司的股价往往会向上调整。由该理论产生两种假说:
1.踢一脚假说:目标公司收到股票收购要约后,将促使目标公司的经理人采行更有效率的经营策略,以使公司确有其价值,称为“踢一脚假说”。
2.坐金矿假说:股票收购或合并活动会释放出目标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信息,使得市场会对目标公司的股价重新评估,称为坐金矿假说。
(三)税赋理论。借助并购,可使公司总税赋低于合并前个别公司的加总,但前提是合并前合并的一方为亏损状态,且另一方为获利,在此情形下,税赋减少的利益才会发生。
(四)问题。此理论认为由于公司经理人仅持有公司的少部分股票,因此,经理人会倾向于非金钱性的额外支出和其他个人私利的享受,这种股东或债权人和经理人之间追求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潜在冲突,称为问题。而公司为了监督控制经理人额外支出的成本称为成本。
并购是企业追求成长及多元化经营的一项策略工具,也是外部成长的途径,企业并购寻求以下几点:
第一、寻求规模经济。企业借助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享受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减少人事及销售等费用的好处,以降低资产成本,增加竞争力。
第二、提升管理绩效。与营运状况良好的公司合并,借以吸收不同企业文化、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以期能提升绩效,创造盈余。
第三、分散风险的利益(多元化经营)。企业通过并购,扩展经营范围,利用双方的经营特色与经验,进行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风险,稳定公司经营。
第四、健全财务结构。健全的财务极为重要,若金融机构经营困难、财务不健全,就会面临挤兑或倒闭。因此,借由财务健全的机构去全部承担财务不健全的机构,盈余公司如能并购其他亏损的企业,则可实现节税效益;而亏损的企业可借此改善财务状况。
第五、合并互补性的资源。企业借并购以取得某项具有互补性的资源,将会使得合并后的价值比合并前的价值来得高。
第六、追求成长,增加市场占有率。并购是最快捷的成长方式,除了可以省去新创业所花费的时间和创业初期要承担的亏损外,还能快速取得生产设备及原厂牌的市场,在短时间内强化竞争实力,增加市场占有率。
第七、提高企业在业界形象及声誉。企业经由并购,除了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及资本额外,也提升风险承担的能力,间接将企业知名度及企业形象的竞争力传达给消费者与投资人。
三、企业并购的经营绩效
所谓“绩效”即是企业策略目标达成的效果或程度,绩效的衡量方法主要分为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两种。财务指标为最基本的评断组织绩效的方法,一般使用的指标有获利率、营业额成长率、投资报酬率、资产报酬率等,然而组织的绩效不只有财务方面的相关指标,其他一些行为相关因素也会影响组织的运作。
对于事业绩效的衡量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一)财务绩效。此为传统绩效研究者常用的衡量指标,包括每股盈余、销售额成长率等。
(二)营运绩效。俗称事业绩效,包含前述的财务性绩效与营运绩效。所谓营运绩效的衡量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等非财务性指标。
(三)组织效能。为最广泛的组织绩效定义,除包括上述财务绩效与事业绩效外,再加上组织的目标,包含声誉、员工士气等衡量指标。
适当的绩效评估准则或指标可能随着各产业特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各企业亦因其组织目标、结构、企业文化等特性,而可能采取不同的绩效评估方式。一套完善的衡量指标,必须同时考虑到确保公司能将资源作为最有效运用的“内部效率性指标”,将公司的产品作为顾客所接受的“外部效能性指标”,并针对企业本身特有的产业特性,发展不同的衡量指标,以随时验证公司整体营运或内部各项作业的实施成效。因此企业中的绩效评估或绩效衡量,亦指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而在评估系统中,运用量化标准或主观判断的非量化标准加以衡量其营运所表现的结果。
在评估模式方法方面,由于绩效评估须依据研究目的与定位而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因此评估方法的选择系依据研究需求而定。一般对于经营绩效的衡量,通常均以财务性指标为主。
有学者将22个财务比率区分为获利性、流动性、财务杠杆、周转率及成长性,利用方差分析及因素分析,探讨是否可以利用财务比率来区别并购公司、被并购公司及没有进行并购活动的公司,其实证结果为获利性是唯一具有全面显著性的区别因素,即并购公司的获利性分别较被并购公司及无进行并购活动的公司为高。
另有,以MVA(市场附加价值)、FCF(自由现金流量)等新型的指标来衡量企业并购的总体绩效。就产业、并购类型及并购地区是在国外或是国内等三个方面分类,再经过差异检验,获得以下的结论:1.MVA及FCF两指标可作为衡量并购绩效的总体指标。2.并购活动无法增加全体上市企业的市场附加价值及自由现金流量。3.并购活动可为上市产业提高其市场附加价值。4.并购的类型不会影响企业并购后的市场附加价值及自由现金流量。5.跨国并购可增加上市企业的市场附加价值。
还有学者以调整前后的营运现金流量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分别对主并与被并双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主并公司于并购后绩效显著衰退,而被并公司亦无显著改善的情况,两者依规模加权后仍比并购前差;并购绩效改善幅度受到主并被并公司间规模大小与支付方式所影响,目标规模愈小,绩效改善效果就愈大,而非股权交换的企业能由并购中获得较大的好处。
以效率理论为依据,区分营运综效、市场绩效与财务绩效探讨企业并购前绩效差异及主并公司与目标公司间相对规模、产业相关、并购支付方式、以及借壳上市等因素对并购后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1.并购的目标公司相对规模愈大,对并购后的绩效影响愈大。2.产业相关程度对经营绩效有负面但不显著的影响。3.借壳上市对并购后绩效有显著的负影响,显示借壳上市在企业的并购因素中是一项负面的并购动机。4.传统产业的并购绩效优于信息电子业。
由上述可以看出,以往对企业并购行为的绩效研究,大多数都从绩效方面着手,分别探讨并购所带来的营运、市场以及财务绩效,所使用的指标差异很大,每一种计量分析方法皆有其个别的研究目的与用途。
参考文献:
[1]袁建文.企业并购的动机假说[J].企业活力,2006,(12).
[2]王宏利.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的分类探讨[J].当代经济科学,2005,(1).
企业并购的财务绩效分析范文4
【关键词】 煤炭企业集团; 并购模式; 并购绩效; 生命周期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安全高效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河北省能源局在“2011年工作要点”中指出,“继续依托开滦集团和冀中能源集团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行一个矿区由一个投资主体开发,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煤矿企业集约化发展”。河北省大力推进煤炭企业兼并收购,而并购是把“双刃剑”,并购不当会产生负效应。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煤炭企业集团并购绩效进行分析,检验其并购过程的有效性,为煤炭企业集团并购决策提供合理化建议。
一、河北省煤炭企业集团并购状况分析
目前,河北省主要有两大煤炭企业集团——开滦集团和冀中能源集团
(一)开滦集团并购历程与并购模式
开滦集团是河北省特大型煤炭企业,其前身为开滦矿务局,自1999年改制为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型。集团从2005年开始进入并购历程,2006年收购河北省轻工业科学研究院为其全资子公司,属于混合并购;2007年开滦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开滦投资有限公司收购现在的内蒙古开滦宏丰煤炭有限公司60%的股权,属于横向并购;2007年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山西中通投资有限公司收购了山西介休倡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41%的股权,属于横向并购;2008年内蒙古开滦投资有限公司收购了准格尔旗云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67%的股权,属于横向并购;2009年收购现在的开滦德华库车高科能源公司70%的股权,属于横向并购;2009年集团下属公司加拿大中和投资有限公司收购了现在的加拿大开滦德华矿业有限公司51%的股份,属于横向并购;2009年集团新设合并内蒙古开滦化工有限公司,控股90%,属于纵向并购;2010年重组整合河北汽车集团,属于混合并购。
(二)冀中能源集团并购历程与并购模式
冀中能源集团也是河北省特大型煤炭企业,2008年6月由河北金牛能源集团与峰峰集团联合重组而成。集团自2008年成立以来进行两次大型并购重组活动。2009年冀中能源在对华北制药重组之前,收购人通过子公司华北集团间接收购华北制药27.88%的股权,收购后直接与间接合计拥有46.91%的股权,属于混合并购;2010年川航以97%的股份控股东北航空,并联合冀中能源集团,重组东北航空,成立河北航空公司,冀中能源集团占河北航空公司62%的股份,属于混合并购。
(三)两大煤炭企业集团并购时所处生命周期
收入增长率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不同生命阶段企业收入增长率并不相同:创业期(或复苏期)收入增长率较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成长期企业收入增长率较高,且逐年上升;成熟期企业收入增长率较低,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到了衰退期,收入增长率为负,且绝对值逐年增大。在确定企业生命周期的衡量指标时,以收入增长率为主,以企业寿命为辅。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标准,将两大煤炭企业集团10次并购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企业并购发生时主并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见表1。
二、基于AHP的煤炭企业集团并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评价指标的设计
企业并购绩效评价有股票市场法和财务指标法。由于我国股市发育时间短,信息完整性、分布均匀性和时效性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股票市场法不太适合我国国情。本文选取了不受样本量限制的AHP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我国2006年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和煤炭财会专家调研结果,以及结合煤炭企业集团实际情况,选取了以下4个方面和15项财务指标,构建评价指标层次模型,见表2。
B1盈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末所有者权益)、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净额)、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
B2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总额)、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净额)、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
B3偿债能力: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期末总资产)、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速动比率[(期末流动资产-期末存货)/期末流动负债]、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B4发展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增长率[(当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 /上期净利润]、总资产增长率[(年末总资产-年初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
(二)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的元素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一般采用1—9级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见表3。
(三)计算各项指标权重
根据专家评分结果构造判断矩阵,通过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计算出子准则C层各项指标相对于总目标A层的权重,见表4。
(四)不同指标的归一化处理
由于评价指标中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均为倍数形式,而其他指标均为百分数形式,加权后综合得分不易观察变化,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无纲量化处理。借鉴张卫华、赵铭军(2005)的研究,采用均值处理法对不同类别指标进行无纲量化。两大集团15项指标均值处理化后结果见表5和表6。
三、不同并购模式下的煤炭企业集团并购绩效实证分析
(一)计算煤炭企业集团各年绩效的综合得分
根据表4计算的指标权重,分别乘以表5和表6中的15项指标值均值,得到的每年期望值就是两大煤炭企业集团各年绩效的综合得分,见表7和表8。
(二)不同并购模式在不同生命周期下的并购绩效评价分析
1.横向并购绩效评价分析
对煤炭集团5次横向并购进行评价分析,分别比较不同生命周期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和并购后两年的财务绩效,见表9和表10。
从横向并购绩效可以看出:成长期并购后两年的绩效虽然不如并购当年,但均好于并购前一年,说明并购能够提升企业绩效,尽管并购后的整合不利;成熟期并购后连续两年的绩效都好于并购当年,且逐年上升,并购效果理想。综合分析结论:成长期和成熟期横向并购效果较好。
2.纵向并购绩效评价分析
对煤炭集团1次纵向并购进行评价分析,分别比较成熟期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和并购后两年的财务绩效,见表11。
从纵向并购绩效可以看出:成熟期并购后连续两年的绩效都好于并购当年,且逐年上升,并购效果理想。2009年开滦集团处于成熟期,经历2次横向并购和1次纵向并购,并购效果较好可能是由于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共同作用的结果。
3.混合并购绩效评价分析
对煤炭集团4次混合并购进行评价分析,分别比较不同生命周期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和并购后两年的财务绩效,见表12和表13。
从混合并购绩效可以看出:成长期混合并购当年绩效较差,并购后一年上升,然后又呈下降趋势;成熟期混合并购后一年内绩效均好于并购前一年和并购当年(并购后第二年暂无数据),并购效果理想;创业期混合并购后绩效低于并购前一年,效果并不理想。综合分析结论:创业期和成长期混合并购效果不理想,成熟期混合并购效果较好。
四、对煤炭企业集团并购决策的几点建议
(一)企业并购应考虑主并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煤炭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时,应当考虑其所处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与不同并购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并购活动最大程度地提高主并企业的经营绩效。经实证分析,成长期横向并购和成熟期混合并购效果较好,成熟期的混合并购为衰退期的多元化发展及重新确定主业奠定基础。准确判断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是并购决策的主要关键点,可以科学选择并购类型。
(二)企业并购可以考虑不同并购模式的组合
任何并购都会存在风险,从风险规避角度,企业并购不可能是单一的、孤立的活动,这就需要主并企业在选择并购模式时,综合考虑各种并购模式的组合,走创新发展之路。如开滦集团在成熟期时,采用纵向并购和横向并购,实现并购效应最大化。
(三)正确选择并购时机以适合并购目标
同一并购模式在不同生命周期下并购效果并不相同。如混合并购在创业后期和成长期并购效果不理想,但在成熟期并购效果较好。煤炭企业在决定并购之前,一定要对并购目标、所处生命周期等内在情况有一个全面、周密的了解,既可以避免并购草率行事,又可以抓住并购时机。
(四)主并企业应注重并购后的整合效率
并购后的资源整合是实现良好并购绩效的重要部分,通过有效资源整合可以降低整个并购过程中的经营风险、人事风险、企业文化风险等。多项研究表明,企业并购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在并购后的整合阶段。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考虑两家企业并购后如何能为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的价值,以及通过整合可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和增加模仿难度。煤炭企业在并购后应重点关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组织架构和财务五个方面的整合。
【参考文献】
[1] 蔡柏良.中国现代企业并购效应实证研究——基于多项并购效应的综合得分模型检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7(7).
企业并购的财务绩效分析范文5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从风险结果看,这的确概括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最核心部分,即“由融资决策引起的偿债风险”。但从风险来源来看,融资决策并不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唯一原因,因为,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与财务结果有关的决策行为还包括定价决策和支付决策。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1.并购前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分析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并购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如果目标企业是上市企业,由于它必须对外公布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等信息,并购企业容易取得目标企业的资料进行分析。但是由于我国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往往难以做到非常准确,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实际价值的收购价格,导致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或以更多的股权进行置换,由此可能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目标企业不能带来预期盈利而陷入财务困境。
2.并购后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分析
(1)偿债风险。偿债风险存在于企业债务收购中,特别是存在于杠杆并购中。杠杆并购中,并购企业不必拥有巨额资金,旨在通过举借债务解决收购中的资金问题,并期望在并购后获得财务杠杆利益,通常在采用这种方式下,并购企业的自有资金只占所需总金额的10%,投资银行的贷款约占资金总额的50%—70%,投资者发行高息风险债券约占收购金额的20%—40%。由于高息风险债券资金成本很高,而收购后目标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杠杆收购必须实现很高的回报率才能使收购者获益。否则,收购公司可能会因资本结构恶化、负债比例过高而无法支付本息。因此,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合后的目标企业是否有稳定足额的现金净流量。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由于采用现金收购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动能力越高,企业越能迅速、顺利地获取收购资金,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适应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3)运营风险。运营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的企业财务制度、财务运营、财务行为、财务协同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的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企业并购完成后,如果不对目标企业进行有效整合,也很难使并购后的企业产生规模经济、财务协同等效应。要实现预期的规模经济,必然要实现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事等方面的一体化,降低管理费用、固定成本费用,这种系统的、结构化的改革,会导致并购双方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企业管理效率将会受到极大影响。能否度过并购后的危险期,就取决于并购方在并购过程中能否有效地控制住这些风险。
三、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防范措施
实际上,由于被并购一方刻意隐瞒或不主动披露相关信息,财务陷阱在每一起的并购案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为了减少在并购中不慎落入财务陷阱的概率,在实际操作中,应该特别重视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包括资料的搜集、权责的划分、法律协议的签订、中介机构的聘请,它贯穿于整个收购过程,主要目的是防范并购风险、调查与证实重大信息。它是现代企业并购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并购的成功与否。但是,尽职调查在我国的并购实践中却往往被忽略,将其简单等同于资料的收集。这显然与我国国情有很大关联: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并购行为是在政府的指令与直接参与下进行的,带有很大的行政与计划色彩,与真正的市场行为相距甚远。
2.运营整合期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现金预算流转的整合。现金流转的质量关系到整个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率水平,因此需要对其有效的加以控制。并购企业应针对被并购企业实行全面预算、动态监控及内部审计,以防范和控制财务及经营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的整合。并购公司可以实行财务委派制,通过亲自对被并购企业财务负责人实施严格的选拔、任命、考核和奖惩制度,并赋予其足够的职责,能使所有者监督能够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与财务收支之中。
(3)会计核算体系的整合。会计核算体系的整合是统一财务制度体系的具体保证,也是并购公司及时、准确获取被并购企业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统一绩效评价口径的基础。
(4)业绩考核标准的整合。业绩评估考核体系的整合是指并购公司对财务运用指标体系的重新优化与组合。并购企业应针对被并购企业重新建立一整套业绩评价考核制度,这一评估考核体系是提高被并购公司经营绩效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付春娥.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与管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翟雪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5
企业并购的财务绩效分析范文6
【关键词】 并购;风险;风险抗衡
对于并购中财务风险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于其定义、度量及评价等方面看法较为一致。Jeffrey.C.Hooke(2000年)认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由于通过借债融资来收购,制约了买主的经营融资和偿债的能力引起的。Robert(2001年)认为:并购双方的战略及组织适应性差、缺乏有效的整合计划是企业并购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的研究,国外的学者P.S.Sudarsana(1998年)归纳了各国并购的情况,各国都无一例外地制定了反托拉斯制度。
在并购风险的防范方面国内学者专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防范企业并购风险重在源头。刘桂芝(2003)提出了“双赢、合作、发展”并购风险防范建议。在并购后的整合方面,魏江(2002)提出了包括成本优势、市场份额、无形资产和核心能力在内的并购绩效评估内容,分析了各种并购绩效的来源,建立基于核心能力构建企业战略并购绩效的模型,此模型难以有效地体现风险管理的效果,且在实际运用时的难度较高。对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上,陈共荣(2002)提出了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采用恰当的并购估价模型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并购中的估价风险,从时间上和数量上保证资金的取得以降低融资风险,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以降低杠杆收购偿债风险。
一、企业的并购风险定义
企业并购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并购项目的难度与复杂性,以及并购方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导致企业并购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其根本原因在于并购双方未能充分认识到并购活动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未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首先,企业要决策什么样的企业才是最适合并购的目标企业,也要对企业自身进行估计,从自身能力上考虑是否并购实施方案可行。企业从开始的目标企业的选取,到自我评估、战略目标的制定、资金的筹集等的并购前的活动,都面临着风险。如果企业很好的掌握了以上事前活动的信息,在进行并购可行性的分析时将会更准确,并购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否则,就会面临并购失败的风险。
其次,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并购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中。在对并购价格进行谈判时,目标企业可能会因为其的某个优势故意抬高价格,或者在双方不能达成一致的时候僵持不下。这样就会失去许多机会成本,加大了并购成本,降低了并购效率。
最后,企业并购后两个企业的整合也是会遇到风险。
二、企业并购面临的风险分析
按照企业并购的阶段时间的先后顺序,把企业的并购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并购之前准备阶段的计划决策风险、并购过程中实施阶段的交易风险和并购之后整合阶段整合风险,即上文中提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风险。
(一)目标企业的选择风险
企业在选择并购企业时,有时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的目标企业并非上市公司,这些企业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够完善,并购方往往对其负债多少、财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有无诉讼纷争等情况估计不足,以至无法准确的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选择了一个不合适的目标企业,为并购增加了风险。即便是上市公司,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选择目标企业,会经常看到以“强强联合”、“做大做强”为标准,实践证明单纯强调这两条标准并不能保证并购的成功。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从国内外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教训看,至少有一个因素是决策者并购前必须要考虑:合并后企业抗衡风险的能力。并购方要清楚的认识自身企业在完成并购后是否有充足的实力来应对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分析
成功的企业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高额利益,高收益通常伴随着高风险,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财务风险是各类风险中最直接、对并购活动影响最大的风险。充足的资金是企业顺利完成并购的保障,许多并购失败的企业除了没有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外,还有很多是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半路夭折。企业并购属于价值判断过程,一旦失策,其最大的风险是财务风险,特别是由于融资决策行为而引发的偿债风险。融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能否及时足额筹集并购资金以及筹集的资金对并购后企业的影响。并购的融资决策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企业通常可采用的融资渠道有: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股票和认股权证。
由于并购动机不同以及目标企业资本结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及自有资金与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根据融资风险的定义,并购中企业融资风险主要来源于目标企业的定价,定价过高企业将会面临更高的负债风险。根据资本结构相关理论,在经营环境中,运用负债是有利的。由于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以及社会不同团体利益的冲突与协调,负债的运用必须适度。随着负债的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相应增加,负债越多,企业的破产成本就越高,企业破产的概率也就越大,也增加了并购风险。
(三)并购后整合风险
企业并购将两个独立的个体融合在一起,在磨合期间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一些风险,如员工的安置的问题,员工安置是并购的重要内容,如果处理不当,一方面会影响并购企业的稳定,另一方面企业可能会因此背上沉重的包袱,增加成本,影响整个企业的稳定。
三、并购风险抗衡
1.充分重视并购前调查,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降低估价风险。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获取有关目标公司的更多信息。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调查是并购前调查的重中之重。
2.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保障并购的顺畅实施。并购企业应当合理评价自身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合理搭配自有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的比率,合理选择发债、信贷等融资方式,以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利息偿还倍数等指标引导,构建合理的资本结构。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以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为代表的长、短期财务预警系统,并结合自身的发展能力和资本结构,选择恰当的融资手段。并购融资结构中的自有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考虑择优顺序,首先是自有资本,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
3.重视并购后对目标企业文化的整合。并购整合是并购成功与否,目标企业能否迅速地创造价值的关键步骤。对文化的整合又是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文化整合就是打造一个新型的属于并购方和被并购方员工共同认同的新企业文化,建立并购双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融合到一起, 使员工能在未来企业的价值、管理模式、制度等方面达成共识。企业可以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大力宣传、对员工进行培训等形式,使员工能够细致地了解新企业的文化制度和价值观念。这对于稳定企业内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创造力起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亚涛.企业并购的绩效分析[J].会计研究.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