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盈利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盈利模式

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1

内容摘要: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实施准入制度和实时监控与动态跟踪管理,构建具有可追溯性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加工、交易、物流配送等高效运营的基础,是北京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并就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为主导等三种具体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构建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封闭供应链管理 农产品物流模式 核心企业

自2006年首次提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概念以来,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管理一直是管理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是以农产品安全为目的,利用封闭性的生产经营渠道,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并通过管理制度规范和管理模式创新,确保农产品从原材料生产到销售终端处于多层次的监督管理和检测之中,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最终实现农产品消费安全的供应链系统。

北京市是一个特大型的农产品消费城市,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多样化、个性化、新鲜化、无害化、及时化的要求,一直是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北京市农产品物流来看,近年来,北京市初步形成了以新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超市、专卖店等为主的农产品物流网络,出现了自营、中介主导型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型等农产品物流模式,但目前仍存在着物流环节多、物流效率低、物流信息流通不畅、供应链缺乏整合等问题。现阶段解决北京市农产品物流问题,关键是创新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起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发展专业化物流配送。因此,北京市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对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价值、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效率与效益、提高北京市农产品物流的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提升北京市世界城市的形象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提出

模式是人们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演生出一种新知识。按照中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模式是某一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可使人照着样子去做的一种标准样式”。农产品物流模式是对农产品从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物流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的组织方式,是农产品物流渠道结构特征与存在形式,它包括渠道结构、物流形式、物流各个参与主体的相互关系、合作组织方式以及各主体间相互协调的手段,等等。科学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资源整合、优化供应链库存管理、提高企业响应市场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是在封闭供应链上对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的组织方式,是农产品物流模式的高级形式。国外先进的农产品物流模式都具有物流市场化、信息化、一体化、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并且每种模式的发展都与其所依托的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北京市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时,应遵循农产品物流模式演绎规律,适应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发生活方式变革的要求,符合农产品物流特性,做到物流环节精简、物流信息传递顺畅、物流环节衔接无缝、物流专业化运作。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运行,需要通过一系列运行策略来实现维护农产品物流及安全的目标,它需要核心企业发挥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并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因此,封闭供应链是围绕着核心企业建立起来的,是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一切向前的关系,以及核心企业与分销商、分销商的分销商及一切向后的关系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作为整个链条的管理者,其协调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供应链运作的好坏以及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大小。核心企业除了充当本链条的管理者之外,还要能够保持链上企业之间的信任和交易关系的稳定。任何一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增强整条供应链的价值、提高整体效率都会认真考虑本链上其它成员的利益,并通过突出核心企业的管理地位,使封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由传统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组成供应链联合体,与其他供应链相竞争,最终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运行的关键是核心企业。封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是封闭供应链的“信息交换中心”,是封闭供应链上农产品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是封闭供应链上农产品质量的“保证中心”。

北京市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总体思路

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以及消费需求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市应从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高度重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问题。在现有农产品物流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核心企业为链主构筑农产品供应链,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经济活动纳入到封闭供应链的体系之中。在封闭供应链内部形成围绕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科学的运行机制,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中,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构建有效的质量安全体系,搭建现代化的信息平台,逐步形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的、良性的、现代化的运营机制;对整个封闭供应链中各参与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可靠性,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在封闭供应链外部,通过着力于服务体系的培育,推动北京市农产品物流的良性发展,构建起柔性好、响应快、过程简洁、信息共享、运行效率高、用户满意度高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新模式。

(一) 建立封闭供应链成员的准入制度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保证整条封闭供应链的健康运行,核心企业要对封闭供应链成员实行一定的准入制度。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应依据现有政府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供应链运行的标准体系,包括信用标准、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流程标准等。企业要想加入这条封闭供应链,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封闭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出现质量安全问题,都会影响整条链的利益。在封闭供应链建立之初,就要按照规定标准对加入供应链的成员设立准入制度,并应依据现有国家标准及其他标准,进一步完善企业标准体系,从而对供应链成员进行有效的检验和监督管理。

(二)加强农产品检测和实施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是以产品质量控制和产品安全为首要目标的供应链。参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要求,在多级供应链物流节点上设立严格、可靠的流程监督和检测模式,是确保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这个多级检测节点体系中应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方权威监管机构,这个权威监管机构可以由政府部门或行业权威组织出面担当,并与封闭供应链成员企业保持利益关系上的独立。同时还应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机制。实行农产品追溯制度,可以强化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的责任,通过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不断优化整个封闭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

(三)建立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管理模式,是一种管理哲学,其精髓主要体现为:以顾客的需求为大前提,通过供应链内各企业紧密合作,有效地为顾客创造更多附加价值;强调供应链整体,以及核心企业与相关成员的协调运作;强调速度及集成,并提高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即时信息可见度,以提高效率。

在农产品物流中导入封闭供应链管理,并非只是渠道成员的简单合作,而是通过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优。要实现供应链总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供应链管理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自律机制等。

(四)实施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机制

在构建基于封闭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物流模式时,必须重视农产品物流组织创新,加强整合,提升农产品物流组织的经营能力,努力寻求合理的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并通过转换机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北京市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具体形式

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关键是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作用。核心企业是整条供应链得以维持的中坚力量,具有提升供应链的能力。作为供应链的领航者,核心企业应具有一定的规模、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强战略整合力。考虑到北京市不同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发展情况,从封闭供应链对核心企业的要求出发,研究者认为有可能发展成为核心企业的是: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因此,以上述三种主体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将是北京市未来一定时期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三种具体形式。

(一)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的模式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随着企业化批发市场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经营组织管理机构,对市场内部进行规范化管理。并通过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平台,与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相连接,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价格、供求等方面的信息服务。这些成熟、规范的批发市场运营商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承担封闭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角色。

在该模式中,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来担任,通过将前一体化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批发环节连接起来,通过将后一体化将农产品的分销和零售环节连接起来,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存储保鲜、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在这条封闭供应链中,担任核心企业的大型批发市场运营商负责组织协调整个封闭供应链,制定供应链成员的准入标准和封闭供应链流程规范,并依据第三方监测部门的行业产品质量标准订制更加严格的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并定期与合作伙伴探讨供应链合作问题,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条码、射频等)记录农产品的相关信息,以备追溯查询,负责整条供应链质量安全。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的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如图1所示。

整个封闭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农产品及其相关的加工品都在供应链内部封闭流动,并通过封闭供应链上供应商、批发市场运营商、零售商三级节点的三级检测,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不会采购非签约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经销商和专业合作社的产品,也不会销售给非签约的零售企业。

该模式供需、质量、价格等信息在链条上交流畅通,能有效提升物流功能,使得供应链整体绩效得到提高,能确保交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模式

为满足北京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产品高档化、多元化、营养化、快捷化的消费需求,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商业信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它们具有组织协调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的能力,有一定的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加工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它们的生产经营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所在的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因此,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作为封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

在该模式中,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立社区专卖店或直接进入超市,控制销售终端,组织协调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如图2所示。

该模式流通环节少,信息反馈及时,市场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冷藏、保温物流运输条件,提供及时、快速的配送服务,真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可加快物流速度,有助于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

(三)以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为主导的模式

伴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农产品安全的关注程度的上升,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通过超市购买各类农产品。超市以其商品标准化、加工化和包装化经营所具有的优势在生鲜农产品流通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北京等大城市,生鲜农产品日益广泛地进入大型超市的生鲜区,从而促进了以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的产生。实践证明,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是最短的,在以超市为核心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中,超市直接与消费者相连,对市场反应最灵活,农产品消费成为核心,以农业产业链的下游或末端的产后加工、流通和消费为主要关注对象,以消费者需要为出发点,协调农产品供应链的相关环节,建立互惠机制,有效组织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同时通过自建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实现供应链物流功能,创造和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

在该模式中,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连锁超市配送中心,超市配送中心向上游延伸和发展,形成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生鲜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平台,使其成为连结生产、零售的核心环节。以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为主导的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如图3所示。该模式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有利于实现产品标准化。

总之,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推进。为此,应明确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和核心企业的作用,积极采用现代化物流技术,建立有效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魏国辰,肖为群.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2.焦志伦.基于食品安全的封闭供应链设计初探[J].物流技术,2009(4)

3.崔彬.优化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8(2)

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2

2015年以来,“互联网+”转型趋势从传统零售企业向专业市场扩散,即专业市场通过嫁接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创新。专业市场的盈利模式也从单一的收取租金方式,升级为依托于平台,以大数据为核心,以巨量交易额、资金和物流等流转为基础的综合性盈利模式。公司依托实体批发市场,成立的电商平台拥有巨大价值;比如公司参股的中农网在食糖等大宗商品B2B领域中已具备绝对领先优势;公司全资控股前海农交所、海吉星商城则为公司进行农产品电商结合线下农批市场龙头地位进行O2O布局的重要载体。以金融为核心的供应链业务将成为公司电商业务变现的主要方式。坐拥自身千亿交易额,背靠万亿农业流通市场,实体网络体系和综合性电子交易平台结合,公司有机会成为农产品流通领域里线上线下融合的、产业链一体化、2000亿交易额流转和增值服务价值巨大的生态圈。

公司目前实体农批市场已达29家,拥有的权益土地面积近939万平米,随着核心城市中心的不断扩张,公司一切早期低价获取的仓储用地由于土地用途发生变更,地价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比如原布吉批发市场),简单测算公司已开业市场、在建市场、已拿地储备项目物业价值近500亿元,约为公司当前市值的两倍,为公司估值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深圳国资委是公司控股股东,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32%的股份,生命人寿目前持股29.97%,是公司第二大股东。此前生命人寿的不断增持,引发其与深圳国资委的股权争夺,深圳国资委于5月初以约21.95元/股均价进行了增持。

无论是实体农批市场的重估价值,还是深圳国资委与生命人寿股权争夺的增持价格,都为公司股价提供了一定的安全边际。近期公司启动全新Logo,全面启动由传统企业向“互联网+农批市场”的升级转型,全力打造农批领域流通的平台,而平台蕴含着巨大价值,比如腾讯之于社交平台,阿里巴巴之于网购平台,未来农产品的平台价值将会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被市场认可。

股市动态分析30回顾及评价

股市动态30指数上期收1349.43点,本期收于1376.34点,上涨1.99%,其中股票组合上涨3.17%。本期上证指数上涨2.58%,中小板指上涨1.71%,创业板指上涨1.61%。股市动态30指数自2008年1月1日设立以来,上涨37.63%,同期上证指数下跌33%。本周股市动态30指数跑输、股票组合跑赢上证指数。

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3

一、行业现状

2014年03月2日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高层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指出了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依然没有摆脱当前行业内“会电不商”的特点,依旧以“营销+流量+交易”的模式为核心[1]。另一方面当前农产品电商平台普遍处于初级层次,定位并不明确,运营能力不足,缺乏差异性。缺少核心商品[2]。这也导致了农产品电商平台很难实现真正的有效盈利。同时在2014年初第一企划结合传统营销以及当前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等时代背景前提下提出影响未来营销力量的四种主要因素“real”既真实,体验,影响以及生活分享的概念。

目前有7000多家涉农电子商务企业,大部分存在亏损同时由于受到平台的乱象影响,当前在电商平台销售的商品由于其非标品的特性导致其不能进行有效地根据产品属性分类分级和进一步的监管。[3]

同时由于大部分农产品B2C平台将生鲜类商品与其他农产品采取混合管理销售的模式,使得管理和运输的边际成本额外的提升。可以看出,当前农产品电商模式大多仍以传统电商模式开展,缺乏针对性。

二、产业细分

由于农业产品隶属于非标准生产化商品,其无法根据其产品属性进行良好有效地界定。根据先期调查结果中的购买频次将农产品划分为日常购买型农产品和非日常购买型农产品。[4]其二者特点在于日常购买型单月的购买频次较高,一般要高于每周2到3次,其中购买的主要商品你多为生鲜时蔬为主,该类商品单次购买数量日均使用量相对较小,长距离小规模运输成本较高,农产品保质期较短。且产生能够购买决策多发生在商品选购的过程中,购买决策与购买决定间的时间间隔较短。同时此类商品客单价普遍较低。

而非日常购买型的农产品则大多在月购买一到两次以下,购买的农产品则包含有一定储贮藏时间的初级农产品和大部分农产品加工品。该类商品单次购买数量日均使用量相对较大。长距离小规模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且对运输环境需求不大,产品的保质期较长,且购买决策中受决策型购买比率相对较大,购买决策与购买觉得存在决策时间。同时此类商品客单价相对较高。

结合已有的文献数据,可以得出当前影响购买决策的影响因子中最大的为产品质量与安全。[5]而在针对以上两种类型农产品进行二次分析时得出结果:影响日常购买型的商品的主要因素为购买的便捷性,这一条件在电商平台存在一定的制约性。而非日常购买性则此类影响较小。

三、产业分析与电商市场的选择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日常购买型商品由于其购买频次较多等要求平均运输成本较大,线上供应链管理困难,且在当前市场模式下购买决策与行动完成时间间隔较短。寻求有效地盈利模式于要结合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以及大数据的分析运算,才能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形成有效营收,而在当前的运输及电商环境该类商品并不适合进行传统的跨区域B2C式电商模式进行发展。而以O2O社区式以及F2O新闻模式为主的发展方式受区域限制很难快速形成大规模的农产品电商平台,[6]且以此进行农产品电商的逐步发展则会对企业产生巨大的成本和负担。

而非日常购买型农产品由于其具有客单价较高,运输成本低等优势,相较于日常购买型农产品更适宜用于电商的销售。

基于此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当前电商环境下,进行日常购买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企业和行业来说都存在较大的发展压力。同时当前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接受度还不是很高。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仍处于成长期,所以在此阶段,通过发展益于进行电商销售的非日常购买型商品来提升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电商的接纳程度,之后进一步开扩日常购买型农产品市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由于农产品具有很强的生产区域性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层级,从对消费者的满足度为角度,结合电商平台的运营的产品分类方法,对于非日常型购买农产品我们将其分为日常生活型(如粮油),质量生活型(如大闸蟹,海参),以及发现型(新疆切糕,阿胶膏)三种类型。

四、新型商业模式概念

结合当前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电商的主要购买导向因素在于产品质量,产品特色等特点。能有效地结合R.E.A.L.的观点。

新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首先能满足产品具有真实性。平台上的浮现的商品与消费者拍下后所感知的商品要具有相同性。

加强平台运营建设,让消费者在购买前能够感知到产品的质量,同时将非标产品标准化运营,提升体验。与传统定位理论不同,互联网思想下更注重产品的体验感觉,新型企业中在运营文案中更注重将产品的属性和使用体验通过消费者能感知的具现化表达出来。

提升平台用户黏性,形成平台内的核心品类,保证其品类商品优势性与口碑。在电子商务上有这样一个词――爆款,同样在电商平台也需要“爆款”而这种爆款可以是引导消费的一个品类或者一类活动模式。而这类模式和品类的商品,须要保证其自身的可靠性,以此来形成用户黏性,同时依靠此来带动行业的稳定发展。

平台要具有自身差异性,包括商品选择以及平台自身与行业差异性建设。通过具有差异化的产品进行宣导,可以有效产生流量的引入,而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下因其抛开了传统货架有限理论的限制,能更好的发挥长尾理论的优势,以用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同时当前电子商务模式下有61%的需求是新创造的,[7]差异性的商品同时依靠其独特性可以更好的促进消费者产生购买兴趣,并能激发其进行生活分享。而这又促成了商品的二次传播宣传。

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4

近期,“菜贱伤农”、“暴利路桥费”等事件背后折射出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及其对通胀的推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物流业发展,说明政府对物流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随着政府对物流业的重视以及相关政策的逐步推进和落实,预期物流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将迎来快速发展和全面升级的良机,物流业的春天即将来临。

政策逐步落地 减轻物流企业负担

在所有政策中,业内最关心的政策莫过于减税减负。物流业的发展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税费政策问题,税收、土地政策等问题一直束缚着物流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腿脚”。而此次提出的八项措施中,重点强调了要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扩大试点范围,尽快全面推广。研究解决仓储、配送和货运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问题。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等。同时,降低过路过桥收费,大力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投入进一步加大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八项措施中,一方面提出放宽对物流企业资质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条件,逐步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另一方面,支持大型优势物流企业对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联盟合作;此外,对于物流技术的创新应用和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扶持,这些都体现了政策对物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和重点支持的方向。在此,我们重申,物流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于:商流驱动物流发展,物流带动资金流动,并植根于信息流。商流是动机和目的,资金流是条件,信息流是手段,物流的整合就是创造附加值的过程。未来,物流业的发展将朝着以下趋势发展:由单一功能向综合服务发展;行业整合,市场集中度增加;供应链上下游拓展,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因此,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四个关键要素:市场需求、资金支持、物流网络支持、信息化支持。在此基础之上,未来胜出者其核心竞争力将体现为三大方面:较高的进入门槛、领先的商业模式、优秀的盈利模式。

保障民生,重点关注农产品物流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提出的八项措施还重点强调了对农产品物流的支持。农产品物流,这是一个关系着百姓“菜篮子”、“米袋子”、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的重要行业,也在逐步受到政策的重点关注。由于我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多种农产品流通模式将长期并存,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如农产品经产地批发、销地批发再进入零售菜市场或农贸市场,符合现阶段生产消费水平,在一定时期仍将处于主导地位。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就提出,大力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重构农产品流通体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是解决农民卖难、居民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化零为整,建立大规模、集中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可以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物流过程安全性,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也印证了我们对于解决农产品物流的观点。我们预期,政府还将会出台更多政策支持建设改造更多的大型农批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发展,鼓励物流网络铺设,鼓励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

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5

物流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农产品物流也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好时期。但是,相比其他行业,由于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大宗低值特点以及地域广、资源分散等原因,一些现代物流供应链的理念、技术和解决方案还未能与之全方位结合,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的运用方面,还非常滞后。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挡在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面前的首先是标准化难题。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大趋势,但是要做农产品标准化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无标准化就很难实现线上交易。我国农产品标准化水平程度不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如面粉、玉米、棉花、菜籽等,经过了几十年发展,大多已经形成了工业化流通的标准体系,并借之走入生产与生活的消费中。但蔬果、鲜肉、海鲜等大多数农产品,目前仍以非标准化的状态存在,难以在电商平台上形成规模流通。

――农产品质量管控也是横亘在农产品交易平台面前的一大难题。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电子商务平台必须控制好网上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旦平台做大,企业就必须要投入大量精力保障食品安全。

――如何将多而散的农户与消费者对接好也是一大难题。虽然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农民合作社等形式,但是超过7成以上的农产品仍由散户提供,而消费市场上最末端的消费者也是数量庞大,如何对接好需求两端是一大难题。

――盈利模式也有待探究。如今,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整个农产品供应链存在流通主体多、渠道长、技术手段落后、流通成本过高等问题。要攻克这些难题,需要我们利用好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推进我国农产品信息化的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依托,构筑起基于电子商务化的农产品物流新体系,形成农产品流通的新战略新举措。同时,电子商务在我国其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无论是B2B、B2C还是C2C的运作模式都已相对成熟,对于我国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化的运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利用因特网络、电子商务等技术手段,通过对现代商务活动过程进行信息化处理,最终达成网络交易,对于构建我国新型农产品物流体系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

现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产品物流日渐成为农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的短板,专业化、个性化农产品配送服务也成为衡量农业企业物流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建立农产品现代物流管理组织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专业化配送水平,使其顺利对接网上交易过程,已成为现今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时代的当务之急。

农产品电商物流模式亟须整合

2013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类涉农网站3.1万家,其中电子商务网站3000多家,出现了多种农产品电商物流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

自营物流配送模式

自营物流配送模式是指电子商务企业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自行组建配送系统,并对整个企业内的物流运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管理,包括两种基本模式:一是有资金实力的电商公司自建物流;二是实体经济体制造企业、零售企业或者批发企业自建渠道。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也称这种模式为外包物流配送模式。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提供商主要包括一些快递公司(如顺丰、申通、圆通等)和国内邮政体系(e邮宝)两种。

“O-S-O”物流模式

这一模式与中国物流发展水平、电子商务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客户需求水平相联系,从最初的业务全部外包、到中期的选择性自建,到最后业务趋于平稳、社会化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必然会要求电商企业开放自身的物流服务渠道以供全社会使用,同时对于自建渠道的不足又会吸纳优秀供应商进入服务体系,最终形成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上升的发展模式。

生鲜电商模式

2013年以来,以顺丰优选、一号生鲜、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美味七七、甫田、菜管家等为代表的商家相继进入生鲜电商竞争。在这期间,B2C、C2C、C2B、O2O等各种模式竞相推出,越来越多的网络工具如宽带电信网、数字电视网、新一代互联风、云计算、大数据及微博、微信等为各商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工具,如电子菜箱、智能菜柜、“产地+平台+消费者”的模式、“平台+自营+直销”模式、跨境生鲜电商模式、移动农产品交易平台模式等等。

总之,农产品随着电商的融入,目前已进入群雄逐鹿时代,各种发展模式很难说孰好孰劣,期间既需要竞争亦需要整合,而竞合的过程则需要共同打造一个行业平台:即以联盟的方式,以“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为基本出发点,以做大做强我国农产品电商物流产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以整合优化全国各地优质农产品物流资源,强化新理念和新技术应用为手段,构建完善的全国性农产品电商物流网络服务平台。

抱团发展,唯有联盟可以做到

农产品电商联盟本身不是企业,正由于此,它也就能做到任何单个企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近年来,一些地区性行业联盟的实践已经证实了此言不虚。

如广东梅州市农业电商联盟今年初与广州市元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约,达成了共建农产品电商联盟合作协议, 将传统农业全产业链与农产品电商(营销)、产品包装、品牌打造、农业金融、物流配送、社区便民等独立的商业模式,融合转化为多元化互补的综合服务性的功能性平台,广州市的居民通过电话、智能手机、网站预订等就可以实现梅州安全农产品直配到家的愿望,并实现联盟内部会员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及农业企业)的互动,达到“虚(虚拟经济)实(实体经济)结合”,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创新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产业组织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带动新兴服务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广大农产品供应商提供一个最为直观和节约流通成本的营销方式,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只要进入多元化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便可实现高效的网络营销。

联盟这一平台的直接好处是可以大大降低营销成本。业内人士称,今后市民从网上购买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有望比市场便宜20%以上。对农产品供应商而言,抱团销售可以极大降低农产品大量积压和损耗的风险。与此同时,联盟将整合各农产品电商的配送体系、仓储资源,形成统一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顺利打通城市配送的“最后100米”环节。联盟还将设立专门的品牌包装、法律支持、信息拓展等平台,为有产品无销路的小微企业打造品牌化农产品体系。

变地区性联盟为全国性联盟

去年,福建泉州市泉港区组织当地20家农副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基地建立农副产品产销联盟,通过统一的采购、质量标准、运营模式、物流配送、资源整合,抱团参与电子商务。目前,该联盟在泉州地区有3000多个线下网点,“线上+线下”可一定程度上破解新鲜农产品的配送难题,但目前还仅局限于泉州地区,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主要原因是囿于地区性联盟,企业少、市场规模小,生产过剩和流通不畅。

为此,专家建议,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各个地区农产品的生产动态信息、农产品总量平衡警示,让农民通过信息手段能了解到周边地区所要种植的农产品饱和还是不饱和,从而减少农产品滞销风险;同时组织电商通过一个全国性的联盟大平台在全国各地设立直销点,甚至覆盖居民区的便民菜店,以拓宽销售渠道。

笔者综合业内专业人士的意见,认为这一依托于联盟旗下的农产品电商网络交易平台,其基本模式不外乎三大平台、五大系统:即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安全农产品大宗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进出口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安全诚信认证系统、农产品安全追溯监管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农产品物流园区管理服务系统、农产品信用交易系统。

农产品盈利模式范文6

[关键词]绿色农产品 绿色营销 农超对接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更加倾向于适度、无污染、保护环境的消费,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开发绿色农产品,实现农产品绿色营销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苏州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目前已形成了以优质稻米、蔬菜、生猪、家禽、水产等为支柱的优势产业群。本文通过对苏州市绿色农产品营销现状的研究,探讨苏州绿色农产品的营销策略。

一、当前苏州绿色农产品营销的模式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作为鱼米之乡,有很多特色农产品,至2010年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总数近1500种,如树山梨、镇湖黄桃和葡萄、碧螺春茶、枇杷、杨梅、苏太肉等都是苏州的特色农产品。

(1)“订单农业”发展加快

“订单农业”是指农产品订购合同、协议。签约的一方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另一方为农民。苏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农业,解决了农户的农产品销售流通问题,保障了产销的合理安排,不仅增加了单位产量,还能保证上市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2)农超对接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迅猛

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竞争。传统的农产品流通环节较多,导致成本增加,最终抬高零售价格。这种物流模式,在物价高涨期间暴露无疑。为此,苏州市大力发展各种“产地”到“销地”的直接配送方式,努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销组织化程度,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的“农超对接”项目让生产者和销售者直接见面,省略中间环节,有效地降低流通成本,进而降低农产品价格,是稳定“菜篮子”的有效途径。目前苏州市已形成街道、社区、超市、应急、流动、农贸、高校、网络等8种农产品平价销售模式,到2013年,农产品平价商店的规模将达到350—400家。

(3)网上营销势头迅猛

苏州市农业企业和规模经营大户通过网络平台产品信息,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网络改变了苏州农产品传统销售方式,实现跨空间、跨地域的新营销,例如,常熟配菜网是一家通过网络平台平价直销农产品的企业,运用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网上预订、冷链物流、免费配送”的销售系统,使产销对接更加便捷。该网站与8家农业生产基地结成联盟,签定长期供应协议,市民登录网站下单后,基地次日早晨下田摘菜,网站上午免费配送到家,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坐享实惠。

二、苏州绿色农产品营销困境分析

尽管苏州农业的数量规模,与几十年前相比已经缩小了很多,2010年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也仅为1.7,但对苏州社会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苏州市民喜欢本地的优质农产品,但在绿色农产品营销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1)苏州绿色农产品牌化成本偏高

虽然苏州的大多数绿色农产品有了自己的品牌和注册商标,但品牌知名度还不高,没有现代的物流和经营,另外,一些绿色农产品的包装比较简单、粗糙,仅仅是装个盒子、套个袋子,包装标准还未完全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因此品牌建设和推广工作还有待加强。

(2)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不发达

发展农产品加工,既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需要,发展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潮流。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占其生产总量的90%,加工后增值2—3倍;我国加工品只占其总量的25%。但是现有的绿色农产品以初级产品居多,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的附加值低,绿色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较少(目前苏州仅有14家),一些鲜活绿色农产品的加工率较低。

(3)绿色农产品价格策略。绿色农产品由于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同时在加工、运输等方面都要求符合绿色标准,因成本较高导致定价较高,如芬兰绿色农产品价格比一般食品高30%~50%,英国的绿色食品也比一般食品高20%~50%,我国的农产品应实施绿色食品优质优价,价格既不过高也不过于低廉。但目前苏州在绿色农产品销售中由于经营者对绿色农产品生态有价的观念宣传的不到位,在替代品较多的情况下,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绿色农产品促销尚缺乏整合策略。目前在传播形式上比较注重利用各种层次的农产品展销会和博览会来传递绿色农产品信息,短时间内易取得较好传播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播效应逐渐递减乃至于无;而其他促销形式特别是公关和广告促销的力度远远不够。

三、苏州绿色农产品营销的思路

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如果还停留在以前的老观念上,只进行生产,不顾市场的变化,就会造成产品过剩。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最大限度拓展农产品利润空间,都离不开农产品的营销。

(1)开发更多优质高品质的绿色农产品

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品种的多样化,要实现农业高效,必须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高产高效策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优价正成为新的消费动向,把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质农产品作为抢占市场的一项重要策略,逐步淘汰劣质品种和落后生产技术,以质取胜,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2)培育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以增强竞争力

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品占其生产总量的90%,加工后增值2-3倍;我国加工品只占其总量的25%,增值25%,因此我国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当前的苏州绿色农产品发展必须采用协调联动的方法,增加产品的关联性、延伸性、增值性,以降低竞争成本,形成集约优势,形成以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带动—协会协调—半成品坯料加工—农户基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链,避免恶性竞争。苏州绿色农产品企业可通过成立协会来协调规范发展,发挥集约优势,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运用现代流通方式销售绿色农产品

当前苏州绿色农产品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时,要注重原产地绿色农产品的品牌整合,提高农产品在新型业态和高端市场中的比重,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适时发展冷链配送系统,在城市开设农产品连锁专卖店,扩大对超市、大专院校、餐饮业的农产品配送业务,开展订单销售,发展以B2B为主的订单农业,订单生产,订单采购,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通过展销会、展示会等扩大对绿色农产品的宣传,积极寻找目标客户和目标市场,广泛进行网上交易,开展电子商务,降低交易成本。

(4)加快培养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营销人才队伍

目前苏州绿色农产品营销中将生产、营销策划、销售实施连为一体的复合人才非常少,要通过高校等渠道加大对苏州现代农业的宣传力度,逐步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吸引更多的营销人才参与到苏州绿色农产品的营销队伍中,加快培养能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营销队伍,一方面要培育农民经纪人、商、批发商组织,扩大营销规模,提高交易效率,另一方面还要对既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具有营销理念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促进农产品企业的发展,增强竞争力,使苏州的绿色农产品营销能更上一个台阶。

综上所述,当前苏州农产品企业面临产业结构的升级,一个高效的农产品盈利模式应既能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傅进 浅谈苏州特色农产品的保护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11期

[2]杨大蓉 创新型社会下的特色农产品营销研究——以苏州为例 北方经贸 2010年10期

[3]季辉 市场营销 科学出版社 200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