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分析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设计分析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范文1

关键词:城市化;河道景观;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化建设进程在加快,生态环境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建立生态型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共识,河道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河道治理既要有水利工程的一般功效,也必须将景观生态融入当中。只有通过对传统规划设计理念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打造出环境优美、人水和谐的新型生态城市。

1、城市河道整治及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河道治理以及景观设计受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要想使期望中的设计效果在现实工程中呈现给大家,以下几条基本原则可以作为借鉴并引用。

1.1安全性:城市防洪规划最基本的要求是河道泄洪的安全性,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中也提到了防洪安全的重要性,所以不影响河道安全泄洪是任何景观工程都应考虑的前提。只有保证了上述前提的情况,美学价值和生态功能才能在河道工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才能达到河道整治完后环境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1.2生态性:能够满足河道中鱼类的生存和繁衍,同时能够维持河道中生态情况正常发展的特性即为生态性。景观设计应该建立满足生态性的基础上,即保留河道中的原生生物,保持河道中生物群的原始循环,进而达到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

1.3观赏性:在进行城市河道治理和景观设计时首先应该注重观赏性,注重设计时考虑审美效果,最终才能在仅有的空间中呈现出不平常的作品。此外在景观设计时还要注重考虑人们的观赏需求,营造出让人赏心悦目的良好环境。

1.4自然性:河道曲折蜿蜒、河床浅滩相间以及河岸植物茂密等是天然河流景观的特有形态。在进行河道治理和景观设计工作中,应该尽最大可能利用自然、回归自然、突出河流的天然性,保留河流中原始部分,使改造出的河流形态得到大众的认可。

1.5亲水性:亲水性是指人们愿意接近水体并从内心想到水边玩耍的天性。在进行河道治理和景观设计时注重在河道旁设置亲水设施,提供一个舒适的亲水空间,供人们在水边休闲娱乐的同时欣赏水景。这种亲水性的设计思想应该渗透到没一个设计人员脑海中。

2、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构思及分区

城市河道景观有很多种设计方法,但一般都离不开岸边的绿树、堤岸、护坡以及供人们行走休息的步道和休息平台。河道景观本身就是一个在狭长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的设计,一般都是以河道在城市的起点或特定的地点作为开始,以出口或特定的节点作为结束进行整体规划,在整个流域范围内设定若干个主题区域,并利用它们之间的绿化、通道等自然元素进行联通和过渡河道景观的基本结构是按照沿河道路、景观带、河岸通道、堤岸这样的顺序排列的。通过布置空间形式丰富的景观建筑群落,来重新界定景观带的分区,引导交通流向。而特色农业并不仅是种植在地面上,景观建筑群落的某些上空位置也可以作为特色农业元素的载体,这样一来,特色农业就不仅是平面的形状,也可以出现带有立体的多层次的效果。

3、基于自然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途径

3.1水域生态系统的维持与恢复

河道改造的首要任务是水域生态系统的维护与恢复。对城市河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应坚持“保持河道自然风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河流生态功能”的开发原则。(1)河道生态功能的恢复与建设应以城市水系为基础健立湿地保护区、生态公园或扩大滨水绿地范围加强完善水系和绿地的联系网络。植被覆盖良好的河岸对提高整个城市气候和局部小气候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特别能改善城市热岛效应。(2)生境的质量和物种的数量都受到廊道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岸植被的宽度至少在以上时才能有效发挥环境保护方面的功能,包括降温、过滤、控制水土流失、提高生境多样性的作用河岸植被在的宽度,则可以满足动植物迁移和生存繁衍的需要,并起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

3.2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

(1)宜弯则弯、宜宽则宽,使设计的横断面的复杂化。要造成河岸边坡有陡有缓,能缓则缓提线距水面有宽有窄,能宽则宽。在一定长度内,形成水流速度有快有慢,在岸边甚至造成滞流,回流,以便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切忌河道截弯取直,避免直线段太长用蜿蜒、蛇形、折线等代替直线,因为自然状态的河流不会是笔直的。(2)生态化护坡。天然河流岸线基本都是蜿蜒的沿线由天然植被或石块分布或镶嵌在岸边,既降低近岸流速保护了河岸又稳定了河势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河以考虑保护自然状态配合种植适合滨水且根系发达的植物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对于较陡的坡岸或中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料、木材护底以增加堤岸的抗洪能力。(3)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也应利用河道绿化带降低挡墙高度、通过设置亲水平台以增加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4)对于河道两岸空间充裕的河段宜建造斜坡防护为主。即采用斜坡植草防护在天然稳定护岸的基础上,利用斜坡造鱼巢埋大柳纸、水杨纸等同时在控制河道岸线外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避免土壤硬化和。

3.3水体净化及水污染治理

城市河道中水的质量对水域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影响,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是对水源的重要危害,而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汇入河道,也会使城市河道中的水质下降。因此,有效截流污水的工程措施是在城市河道改造整治过程中应予考虑的。

3.4河道景观中的植物设计

3.4.1植物设计手法

本次绿化设计运用美学原理和造园艺术手法,通过植物开阖收放,构成有韵律、连续性的优美种植效果。(1)坚持整体性原则。滨河沿线的植物绿化种植通过融合、渗透和延续,与盐河景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规则式布局与自然群落相结合。于地势起伏大、岸线曲折变化多的地段采用自然式布置。以树丛为主,树木种类常绿、落叶树合理搭配,高低错落,疏密相间,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地势平坦,岸线整齐,又临近宽阔道路干线时则采用规则式布置。规则式布置的绿带多以草地、花坛为主,乔木多以孤植或对称种植为主。

3.4.2植物季相设计

滨水区植物造景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色,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按季节变化选择树种,有早春开花的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棣棠、毛鹃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三角枫、五角枫、银杏和观果的西府海棠、红果冬青等;冬季翠绿的香樟、圆柏等。

4、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趋势

4.1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

在河流的治理中厂般的方法是更换河流护岸的形式和材料来降低河流水量的下渗,让小河沿着硷砌筑的水路流去。这样就会造成小河断绝了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致使生态环境明显的弱化庆去了原有的自然净化作用这样就会给自然环境和动植物带来伤害、河也就逐渐荒废。为了克服这种方法的弊端沐们逐渐把观念转向“多自然型”的河道改造并通过各种方法多多了解河流的特性尽可能保持其生态的完整性。河流不再使用混凝土铺设改变了原有的僵直的形态而是符合河流的自然姿态肩宽有窄肩小岛阿水也有落差肩浅潭深潭沐工的河流又重新变成了自然河流。

4.2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在河流景观设计中,为了彰显景观效果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景观设计。根据河流所处位置的特性来设计方案避免把根据其它河流和流经场所状况构想的护岸设计方案照搬照抄不结合实际情况。即使是参考学习池要转化成自己的角度和立场。

4.2引入历史文化背景

纵观世界汪何一个著名的城市都必有一条著名的河流。欧洲的很多国家都离不开多瑙河的孕育中国大都市上海,也离不开黄浦江和东海华南地区肩美丽的珠江三角洲。由此可见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河流是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更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人水和谐的理念技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指导和规划建设城市河道景观工程把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打造得更符合自然规律、更具有本地特色。

结束语

城市景观建设中,河道景观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加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河道景观为人们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并保证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统一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考虑的。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才能使得景观设计更加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并体现出每个城市的特有特点。

参考文献

[1]王宗侠,段渊古.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01:32-34.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范文2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原则;发展趋势

1 城市规划设计原则分析

1.1整合原则

(1)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2)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文化完整,又要科学的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3)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

1.2 经济原则

(1)要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土地是城市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不富裕,必须长期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方针。

(2)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进行经济综合论证,切忌仓促拍板,造成不良后果。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占用与能源消耗过大,建设行为过于分散,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在城市发展中要把集约建设放在首位,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加大投资密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处理好土地批租单元的改进、产权分割下成片开发的组织形式,提高对城币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为城市更新预留政府控制用地,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3安全原则

(1)编制城市规划设计应当符合城市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在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严重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防洪措施;特别注意高层建设的防火防风问题等。

(2)还要注意城市规划设计的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问题。如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有意识地消除那些有利于犯罪的局部环境和防范上的“盲点”。

(3)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协调,保护好城市中那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设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要注意体现时代精神,包括使用新材料、新工艺,让二者结合“神似”而不是“形似”。

1.4 社会原则

社会原则指的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

(1)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是环境的主角,让建筑与人对话,引人公园、广场成为市民交流联系的空间,使市民享受充分的阳光、绿地、清新的空气、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这种富有生活情趣和人情味的城市环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面向21世纪的规划和建设的目标。

(2)是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城市设施不仅要为健康成年人提供方便,而且要为老、弱、病、残、幼着想,在建筑出入口、街道商店、娱乐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体现社会高度文明。我国一直以来都是老人和残疾人较多的国家,在城市中推广无障碍设计,其意义尤为重要。

2 城市规划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2.1规划理论

2.1.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1.3人性化的规划理念

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他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所以说,不管怎样规划,我们首先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如果一个城市规划不是从人的思路出发,再完美的技术条件,再雄厚的物质投资都是微不足道的。

2.1.4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城市的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

2.2规划实施

规划的实施指的是规划由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实施的不可逆转性。城市的面貌最终是由规划的实施阶段决定的。

2.2.1强化城市规划的严肃性

加强城市规划的法制化进程,包括规划阶段和实施阶段都要注重法律的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规划的严肃性,这与城市规划的性质分不开,法制建设是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1989年国家出台《城市规划法》,该项法律的实施真正将我国城市规划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但目前地方性法规仍然需要完善。因此,要避免规划失效,使城市朝着人类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必须加大执法力度,推进执法进程,完善执法措施,强化对规划主体和客体的约束机制。

2.2.2城市规划的管理要科学化

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城市政府依据相关法规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实质上它是对城市中各项建设项目的组织、控制、协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对城市建设进行动态的管理、监测,规划部门要对反馈上来的信息进行综合考察论证,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规划方案进行及时的补充和调整,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建设的科学合理性。

2.2.3城市规划要以人为本

现代城市大多是经济和商业的附庸,抹杀个性、牺牲市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明天的城市应当服务于人,以人为核心和导向,把城市环境质量视为头等大事。城市规划要全面体现民意,切实关注民生,把落脚点放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上,创建舒适的民居环境,发展多样地方文化,培育城市的个性魅力。加强市民的城市环境意识教育,增进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突出市民在城市中的地位,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2.2.4搞好生态城市建设

由于世界工业的大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染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自然环境减少了,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界遭到了破坏,于是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大力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并注重环境的保护,他们提出,不能牺牲下代人的利益来维持今天的奢侈。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要注重借鉴并加以吸收,在城市建设中要节约保护水资源,加大环保力度,建立健全与生态城市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

结 语

我国新时期的城市发展正经历着质的飞跃,城市规划必然也要面临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跨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政策、科技和文化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将愈加强烈。因此,新世纪新时期的城市规划要善于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加强其社会调控的功能,以保证城市的发展与社会公平、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最佳平衡。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小型水利工程 建设管理 问题

济南市山丘区年降雨量比较多,如果能够利用这些雨水,就能有效解决山丘区农作物的灌溉问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所以,山丘区的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变得十分重要。完善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对此,山丘区大力发展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建设了小型水池、小型水渠等小型水利工程,有效解决了山丘区的农田灌溉问题。

1济南市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济南市山丘区一共有180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数量为1,中型数量为8,小型数量为171;水塘数量为1086;小型水窖数量为7783。而在这些水利设施当中,由于山丘区维修经费不足或者本身设计存在问题,大部分水利设施长时间没有进行维护和修理,导致这些水利设施都面临着废弃的危险;而山丘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也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建设新的水利工程,所以山丘区的水利设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处于进退两难的境界。

目前济南市与水利工程配套的服务机构有85个,包括水利站和农业服务站等。每一个乡镇都有农业服务站的设立,其作用主要是保证水利工程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证农业灌溉以及抵御自然灾害。农业服务站的各岗位基本分配到位,但是由于服务站人员普遍综合素质不高,使得许多水利工程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影响了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也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

2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模式

2.1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模式

济南市山丘区的小型水利工程包括小型水窖、小型池塘、小型塘坝、小型水渠、小型泵站等几种,其中小型水窖建设的位置位于地势陡峭、耕地不集中、集水储水不方便的山区;而小型池塘建设的位置位于耕地分布均匀、地势陡峭、集水储水不方便的山丘区;小型塘坝建设的位置位于河道不宽、河流上游河道比较平坦而且岸边自然环境比较好、总工程量比较小而且储水量比较多的地方;小型水渠和小型泵站建设的位置位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比如大型河道、水库附近等。

2.2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首先,小型水利工程相关组织需要根据相关工程申报规定向市级水利部门提出申请,在通过市级水利部门的审批以后,市级水利部门会提供一定的资金用于工程建设,然后各县、区级水利部门会再次对申报的工程项目进行批复,最后按照“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管理工作。在整个过程中,相关组织需要参与各项建设管理工作直到小型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完成以后,再交由基层水利组织工作人员管理。

3改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

3.1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各基层水利组织工作人员要积极开展水利工程宣传活动,为当地人民宣传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生产的作用,使他们深刻了解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与他们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让当地人民都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可以大大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

3.2合理选择工程建设位置

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需要先对当地的地形地势、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进行勘测,在综合分析之后,合理选择水利工程建设的位置,使得水利工程建设既不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又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实现生态化建设、科学化建设。

3.3提高对工程建设的要求

水利工程是需要L期发挥作用的工程,不能因为小问题而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所以其施工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一处关键环节,提高对工程建设的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

3.4建设智能控制系统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所以水利工程建设也要跟上信息化的步伐。建设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水利工程的全面掌控,实现精准控制、智能管理,采取科学的灌溉方式,有效提高水利工程运行效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5对建设过程严格监督

建设过程中,要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控制好工程建设的进度以及施工质量,并定期向上级汇报,如果发现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3.6奖罚分明,提高建设积极性

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要奖罚分明:经过竣工验收以后,如果水利工程质量合格而且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表现优秀,那么要给予施工单位一定的奖励;而如果工程质量不过关,则令施工单位自行整改。

3.7做好后期维护工作

要想使水利工程长期稳定运行,后期的维护工作必不可少。鉴于山丘区维护费用不足,可以让相关水利工程组织从当地筹集维护资金或者向当地政府申请维护资金,保证水利工程能得到定期的维护,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

4结语

小型水利工程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山丘区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还利用了当地的气候条件,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虽然目前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改善措施的推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将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 鲍红艳.杭州市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现状及建议[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4,26(01):39-42.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范文4

关键词: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市公共设施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服务保障系统,其反映着城市的整体发展面貌与经济实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其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城市公共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设计的意义与目的

在城市空间里,公共设施作为主要构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品位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性,也是提高城市活力、品质与生命趣味的主要环节。所以,要从塑造城市形象的主要视角进行观察,把城市公共设施给予城市在竞争力与影响力的作用等方面加以设计,这也是作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主要基点。并把城市创造出具有强烈的认知感与地域感,并逐渐培育城市影响力,这成已经成为带动城市发展建设非常重要的增长点。再通过从研究的意义方面进行分析,作为城市的公共设也已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支点,但在城市设计的领域里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审视和认识。在设计领域里的专业人才再到市政建设的保个部门都没有把对城市公共设施设入与设计提到重要位置上。而大多数人们只是把注意力集中放在了城市的绿化和修路架桥等方面,并且进行了大力的投入对景观设计建设当中。然而所形成的这种局面,其最重要的原因这一就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归根结底就是人们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与主要意义原则上没有得到明确的认识。所以,就要对现有的城市公共设施认识的误区基础上,对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原则加以总结。

二、目前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主要采取的是以规划目标为导向,依据规划标准、人口规模均匀分配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保持公共设施数量和人口之间的比例均衡,该方法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预测规划人口规模,然后根据一定标准计算出规划设施的数量,根据该数量和服务范围确定选址。该方法属于从上至下的规划通式,当规划设计和实际情况出现冲突时主要凭借实施环节,规划实效来调节,其能够确保规划预测规模的配套要求,促使规划最终结果和城市总体规划相符。但是由于缺乏和城市公共实施配套的有机融合,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不同区域内群体的实际需求,设施配套只是单方面讲究数量,并未与实际情况贴合,很容易与预先规划发生分歧,且对实施条件要求也很高,存在着计划性太强、缺乏科学性、灵活性及人文性的问题,实施效果不佳。

三、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方法

其一,需要采用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充分了解城市现状,促使规划和实际相符。规划所得结果需要有充分的根据,具有一定说服力。其二,坚持空间规划本位。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是对土地利用、各种建设活动的科学安排,本质属于对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各种公共设施领域的空间规划,它是指导城市建设的工具,需要明确详细,具有一定的可执行性。

在具体规划过程中需要以规划结果为导向设立规划目标框架,重视地方实际的技术思路,编制规划的整个技术过程必须围绕地方实际情况展开,符合地方公共设施建设的现状,以解决地方在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需要树立有利于地方长远发展的规划目标。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是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必须结合地方政策、发展需求科学编制,以有利于地方发展作为规划目标,同时还需要细化、深化各项内容,让规划变得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另外,需要密切联系城市的法规政策及上层规划,以促使规划有理有据,符合相关法规政策的要求,更好地城市发展服务。同时,构建适用于地方的统一公共设施配套体系,目前,我国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标准有很多,出现了行业交叉、自相矛盾的现象。在实施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时,必须注意密切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设立统一的建设标准。最后,需要使用量化分析方法,一个城市公共设施编制规划的成果是否科学,与其采用的规划预测方法密切相关。选用量化分析方法,可以较科学地预测、分析出规划情况。

四、无锡市公共设施规划的实践分析

具体到一所城市的公共设施规划时,如何坚持以结果为导向进行科学规划呢? 对此无锡市对此进行了初步实践。无锡市公共设施规划主要包括文化设施、体育设施、教育设施以及医疗设施等各方面的规划。

以《无锡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为例,规划总目标为将无锡市建设成为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相融合、广大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拥有先进的文化设施、高层次的文化人才、高质量的文化工程、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综合实力全省领先,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的长三角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分目标:一是完善体系,形成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街道(镇)和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覆盖全市的“市-区-街道社区(镇)-基层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二是提升品质,打造一流的市、区级文化中心,建设高水平标志性文化设施;三是服务基层,构建满足居民多样生活需求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十五分钟文化圈”)。

规划确立“三核、三轴、六园、多点”的空间结构:“三核”为中心城、环蠡湖和太湖新城三大文化核心,“三轴”为古运河、伯渎港和惠山―十八湾三条文化景观轴,“六园”为六大特色博览园,“多点”为各区级、街道级文化设施。规划按照配建标准要求,市、区级和基层级两个层级,图书阅览类、文化展示类、演出场馆类、文化活动类、文化广场类五大类,分层分类对文化设施进行规划布局,并明确近期建设重点和项目。

在以结果为导向的规划指导下,其规划从开始至结束都充分预测实施效果,进而作出符合实际的规划。

其一,运用带有明显地方规划特点的技术路线。从整体而言,该市的公共设施规划以该市的发展目标为导向,根据该市公共设施建设现状确定规划目标,设计空间布局。同时以深入详细广泛的现状调查为主要依据,剖析目前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深入地挖掘出可以利用的资源,健全各种配套设施。具体到每一个建设环节可知,将总体规划制定的城市规模作为依据,按照规划标准,建成设施的规模,构建出合理的空间布局,并制定各种设施的控制措施。

其二,突出地方与行业政策性。该市在进行公共设施规划过程中紧紧围绕地方市委政府文件精神制定规划目标,从建设各个方面思考如何落实建设文化名城的目标。除了以法规政策为编制规划的根据之外,还突出了地方性、交叉行业政策文件的作用。

其三,在规划过程中以剖析现状为基础,量化分析目标预测。按照相关规范的标准计算出公共设施配套的规模,同时采用趋势法预测规划规模,而数量分析主要是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制定的规划技术方法。该市公共设施规划采用趋势分析方法,进而预测出公众对设施的整体需求数量、空间布局、用地数量等情况,在了解实际情况后制定出各项规划指标。

其四,梳理了规划目标和具体实施条件之间的关系,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适当新增内容。依据该市的资源情况制定规划成果,以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同时依据地方公共设施的兴建条件,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规划措施。在建设公共设施的过程中以公益性为准则,确保大众受益的同时,倡导公办为主、多渠道的运营方式,这既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又能确保设施建设效果。

其五,弹性布局方法。指在某个较大范围的区域内,预留规划一定量的空位,其供应的实现形式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由多个分散的公共设施共同承担。该方法适宜较大区域的开发,区域半径一般为(500-600)米,具体规划方案完全融合于公共设施规划过程中。这种弹性布局设施的供应量宜占总供应量的(40-50)%。

结束语

众所周知,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是城市空间的要素之一,也是城市公共设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综上可知,该市在实践了以结果为导向的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方法之后,进一步促使规划成果与实际情况密切结合。同时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规划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规划成果的合理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以红.提高实效性,探索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方法――以江门市公共设施规划为例[J].中外建筑,2011.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范文5

关键词:科研教学;工程实践;竞赛融合;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2-0085-02

伟大的算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的先驱者、计算机科学家Danold E. Knuth指出 “计算机科学即是算法的研究”,算法设计与分析设计不仅是国内外大学中计算机类和信息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也是计算机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该课程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的整个课程体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课堂上讲好经典算法+实践课上做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教学效果需要了。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大学中,学生的思维和理想被最大程度的激发,一门课程和一个老师要想满足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需求是很难的。为了能够从容面对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为了让这门课在他们当前培养体系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算法课程的教师们不断的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文献[1]和[2]提出了基于ACM-ICPC模式的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文献[3]和[4]提出了将翻转教学用于算法课程中,文献[5]提出了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算法课程教学改革,还有一些教师将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用到了算法教学的课堂中,例如文献[6]提出了算法可视化的教学辅助平台,文献[7]介绍了蚁群算法的教学辅助平台和教学效果,这些改革措施都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单一的改革方式只能优化算法教学的冰山一角,最好的改革应该是立足于学生,因材施教。每个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都是寒窗苦读之后飞进象牙塔的天之骄子,没有差生,有的只是不同的兴趣,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有的思维活跃善于创新,有的思维缜密善于逻辑推理,有的思维沉静善于钻研。基于此,针对课堂教学环节、实践课环节和成绩考核环节,本文提出了科研、竞赛与工程实践相融合的三位一体的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1 课堂教学环节

由于学时限制,传统的算法分析与设计课堂一般会主讲或只讲一些经典算法,例如:基于蛮力、分治、减治、动态规划、贪心等设计技术的算法,很难抽出时间去讲解新的算法设计技术,例如回溯、分支限界法、随机算法和启发式算法等。若算法课程只关注经典算法和对经典算法的验证,就会令学生成为井底之蛙、固步自封。在现今,算法的使用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控制系统中,如果脱离具体应用,让学生学习纯算法,就令学生陷入了读死书的困局。因此,针对学生情况的不同,笔者将课堂教学的一些改革措施用到了实际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天生“学生”之才必有用,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学生分为科研型、竞赛型和工程实践性三类。教师不对学生盲目归类,在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传授他们科研、竞赛和工程实践的精神,令学生自主选择。为了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科研、竞赛和工程实践并重,教师在课堂授课时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教师选择经典中之经典的几个算法进行详细讲解,讲清楚算法原理和编程思路之后,着重分析其时间复杂度。

2)为学生讲解最新期刊上发表的(1)中的几个算法的论文,介绍其改进方案,以及在时间复杂度或其它方面的改进,带领学生将该算法学懂学精。

3)选择ACM竞赛中与(1)中几个算法相关的赛题,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析。

4)用(1)中几个算法实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算法第一时间用于工程实践。

5)讲完几个经典之经典算法之后将回溯、分支限界法、随机算法、启发式算法搬入课堂,带领学生在科研、竞赛和工程实践三方面同时强化这些算法。

做到了上述五点,就可以兼顾三种类型学生的需求,令每个学生了解什么是科研,什么是竞赛,什么是工程实践,明白自己适合向哪个方面发展。之后,在实践课阶段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向进行实验和拓展。那些被排除在经典之经典算法之外的经典算法,可以让学生用翻转教学的方式学习,教师用较短的时间进行答疑。

在科研、竞赛和工程实践并重的课堂教学环境下,每个同学都对算法设计技术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虽然比传统课堂中学的算法类型少,但是学的精,教师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

2 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全面撒网,是为了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并进行收获。所以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将每个实验内容编为三选一的题目。比如一道算法改进题,一道ACM竞赛题,一道路由资源的算法分配题,令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为了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算法的题目不能出的太难,应该每次实验兼顾各种难度的题型。令学生在攻克一道道算法问题的时候充满信心,逐步引导他们走进算法的海洋。要做到这些,教师需要做如下准备和工作:

1) 精心研读各种算法的算法改进方案,给出学生合理的引导,令他们不要误入科研的死胡同。

2) 收集ACM竞赛试题,并且按算法分类,每次实验都能拿出合适的题目来训练学生。

3) 涉及工程实践的算法源程序通常很长,让学生从读程序开始学起,读懂了之后去改变程序,实现其它的功能。

每个实验完成之后,教师需要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选出优秀的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同学们在讨论中认可自己,同时学习其它同学的算法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算法设计能力。

3 成绩考核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负责全面撒网,实践环节负责重点收获,成绩考核环节则需要检验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和精度,让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程度,然后进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成绩考核环节分为平时成绩(作业和点到)、实验成绩和期中、期末成绩。实验考察学生的编程能力,期末考察经典算法学习情况,期中考察新算法、竞赛能力和工程实践开况。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情况、实验记录和学生口头阐述为依据,要求科研型的学生做完美的推理、缜密的阐述,要求竞赛型的学生快而准,要求工程实践型的学生细心周到克服实际开发中的各种麻烦。期中考试要求学生上交小论文或科学报告来描述自己的设计或创新,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现在很多课程都喜欢设置为开卷考试,但是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对于计算机和信息专业的学生而言,就像我们小时候背的乘法律,有些内容牢记了,对于日后的学习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的。

成绩评定方式是一种督促的手段,这种手段用好了可以检验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用的不好,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因为在实验课和期中测试中,都采用学生自主选择方式,因此,要根据学生类型制定评分标准:

1)对于科研型的学生,要根据他们读科学文献的数目、对文献的理解程度和自己改进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现情况综合评定;

2)对于竞赛型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方法的灵活性来进行成绩评定,仿照ACM比赛规则,若答错一题则倒扣分;

3)对于工程实践型的学生,需要让他们将一个大问题划分为几个模块,将几个小模块实现之后再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评他们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评分标准,自然会以考试和考评为督促手段,在科研、竞赛或工程实践中养成好的习惯,提高自己算法设计的综合能力。

4结论

本文提出了科研、竞赛与工程实践三位一体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科研、竞赛和工程实践并重,经典算法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令学生可以具备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选择能力,并且在后面的实践环节和考核环节中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知识拓展方式,最终在兴趣中学习算法课程,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璐.基于ACM-ICPC模式的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5(5):65-67.

[2]李华,赵建平.基于ACM―ICPC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7):88-91.

[3]高丽萍,刘亚,彭敦陆等.翻转教学在算法设计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4(11):59-61.

[4]张铭.立足北大,放眼未来――“数据结构与算法”MOOC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9):65-73.

[5]陈翔.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18):19-22.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范文6

一、基本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是整个城市设计课程的基础环节,对于基本理论的掌握有助于学生理清概念,建立对所学知识的初步认知。

1.教学内容

城市设计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和具体的设计方法。这些是城市设计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的基本内容,也是核心内容,它是进行体验式教学与设计实践教学的基础。

2.教学目的

通过对基本理论的介绍和说明,使学生对城市设计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了解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以及现实意义,并能够理解基本概念、设计思想与方法。

3.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如果单纯依靠文字的描述很难使其产生深刻印象。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一方面应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条件,使学生对较为抽象的概念更加容易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可以在课堂上设立讨论和提问环节,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师生之间充分交流,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在课外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校园网络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二、体验式教学环节

城市设计主要研究的是城市空间环境。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具体城市空间的调研体验相结合,将课堂理论知识形象化,改变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

课程安排学生对城市空间的现场调研,将班级学生划分若干小组,并划定适宜的空间范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地块。地块调研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街区的尺寸、道路层级、建筑性质、建筑形式与高度、开敞空间、空间尺度、区域的轮廓线、主要路径、地标与重要节点等。[2]同时,要求绘制区域的意象地图,对区域空间环境的优劣能够予以综合分析评价。

2.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对于城市空间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空间的尺度感以及空间分析能力,使其能将理性的基础知识与对城市空间的感性认知相结合。3.教学方法对于具体城市空间的体验主要可采用现场踏勘、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乘坐交通工具和徒步调研,从感性层面了解不同出行方式对于城市空间的感受,认识不同空间尺度比例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走访询问生活工作在此区域的居民对空间环境的感受和需求,认真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挖掘空间内在的生活与文化属性以及其中存在的社会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力和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借助手工模型和图纸来解析城市空间环境,借此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传递其核心想法。在此应特别注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索性学习的鼓励。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不应进行过多的干预和指导,而是充当组织者和答疑者的角色。

三、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城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单纯理论课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不能完全让学生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知识,只有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设计的综合素养。因此,设计实践环节应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在相应的讲解过程中安排设计课程作业。

1.教学内容

城市设计就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城市空间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设计实践环节应选择几类较为典型并能够代表不同层次的城市空间作为设计对象。宏观层次的城市设计任务主要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分析城市整体的空间结构形态、发展战略、城市整体意象。中、微观的城市设计以城市中的局部空间环境为对象,侧重于对具体建筑实体、空间以及环境的设计安排。[3]

2.教学目的

通过城市设计绘图作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考分析能力以及对于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所学课程的认识,全面掌握各种设计要点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具体的城市空间设计中去。

3.教学方法

在设计实践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独立设计分析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在学生设计构思阶段安排方案讨论会,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提出自己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共同交流,从而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化设计方案。对学生创造性的设计方案,予以鼓励和引导,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更好地完成设计作业。在设计实践过程中,着重强调城市设计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在具体空间设计中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最终评图讲解阶段,对图纸中的优缺点予以详细说明,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分析,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与能力。

4.各教学环节的相互渗透

基本理论教学、体验式教学、设计实践教学这三个部分并非相互独立,而应将其看做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一个完整教学体系。理论教学是课程学习的基础,体验式教学和设计实践教学是对于理论教学形象化的认知与实际的应用。在相应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体验式教学与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能够调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效率,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