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人际交往的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人际交往的技巧范文1
关键词:孤独感;简述;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201-02
引言
孤独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负性情绪体验,是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孤独体验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期待能被社会或他人接纳和认可,渴望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以从中获得认同、自信和归属感,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这些需求时常难以得到满足,孤独表现得尤为明显。
事实上,孤独感也是导致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根源之一,如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发泄、恶意攻击、酗酒甚至企图自杀等不良行为都与其孤独心态有关。另外,孤独也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所以,大学生的孤独问题应当引起高校的重视,研究大学生的孤独心理,探讨其影响因素,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孤独感简述
(一)孤独感的定义
“孤独”这一术语最早起源于医学,用来描述情感表述及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的功能障碍。美国学者RobertS.Weiss[1](1973)认为孤独感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或体验,是指当个体觉知到人际关系不良,自己渴望交往,但实际的交往水平未达到预期效果时的心理体验;Perlman和Peplau[2](1982)将孤独感定性为一种不快乐体验,指出产生孤独感的前提是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络在数量上的不足和质量上的低下。我国学者也对孤独进行了描述,学者朱智贤认为孤独感是人处在某种陌生、封闭或特殊的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不愉快的情感[3]。
关于孤独感的定义,人们的理解不一,提法各异。笔者从众多的定义中总结出孤独感的三个特征:第一,来源于人际关系。孤独感源自于人际缺陷,它只有在人际关系中才会产生;第二,以人为主体。孤独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或心理感受,而非客观的社交孤立状态;第三,负性情绪状态。孤独感体验是不愉快的、令人痛苦的。因而,可将孤独感的定义概括为:一种源自人际缺陷的、不愉快的、令人痛苦的主观心理感受。
(二)孤独感的测量
由于目前对孤独感的维度划分尚未统一,所以对于孤独感的测量方法也不尽相同。首先是1983年,Scmhidt和Semalt设计了孤独感分类量表(DLS),他认为孤独感的产生与友谊、、与他人的关系(亲人关系和集体关系)密切相关;1987年,Vinenezi和Grabosky设计了情绪-社交孤独感量表(ESLI),使孤独感的测量进一步完善;Russell和Cutrona(1988)把孤独感视为单维度的情绪反应,认为是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并根据这一理论观点编制了UCLA孤独感量表,这也是目前学术界测量孤独感较为广泛使用的量表之一。
二、我国大学生孤独感的现状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25.4%的大学生经常感到孤独,13.6%的学生与同宿舍的人关系存在矛盾,40.5%的学生认为与同学之间缺乏亲密关系。另一项调查也显示:在调查的533名大学生中,有28.7%的大学生处于情绪孤立状况中,17.1%的大学生处于社交孤立状况中,13.3%和3.9%的大学生分别处于严重情绪孤立和社交孤立状况。可见,孤独感在我国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体验过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在我国,对于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孤独感的基础理论研究、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和孤独感的应对策略研究三方面。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成果集中的国外,对孤独感进行了界定、分类,还分别从不同的学派对孤独感进行解释;对于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大致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展开,并得出了相应的成果;应对策略方向研究目前尚未形成理论体系,但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也有相关的说明。
三、我国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孤独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产生的根源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与孤独有关的背景变量因素
众多研究表明,在城镇差异方面农村生源的大学生更易体验到孤独感。分析其原因,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更加敏感,常表现为缺乏自信甚至退缩行为,从而导致孤独感,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从小锻炼的机会相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较多一些,在性格和社交技巧方面都可能优于农村生源,因而不易产生孤独感。
在专业差异方面,哈尔滨师范大学的裴亮、孙德君[4]等人的研究表明:理工类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社交孤独。这是由主客观条件决定的。在客观方面,理工科学生平时的学业负担较重,加之院系里的男女比例失调,减少了与人沟通的机会;在主观方面,理工科学生更多地与物打交道,他们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相对少于文科生,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体会到更多的孤独感。
(二)大学生的个人因素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孤独感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于大学生孤独感与人格的关系以往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即孤独感与神经质和精神质成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外向性、自尊成显著的负相关。这一点在李传银、、肖新燕等人的研究中都得以证实。也有研究(Gerst,1983)表明自我评价过高也可能导致孤独。
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李玲、王站站[5]研究结果表明:与孤独感最有关系的应对方式分别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体验到高孤独感大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上呈现负相关,而在自责分量表上呈现正相关;唐民[6]也通过研究证实退避的应付方式与孤独感有正相关。
(三)家庭教养方式
积极良好的教养方式会对子女的身心健康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7]。父母对子女投入的合理关爱、尊重、理解、信任越多,就越利于他们人际关系的建立,从而更少体验到孤独。反之,如果父母对子女采用不科学甚至错误的教养方式,那么子女则可能会出现各种人格偏差,如消极的自我评价、缺乏自信等,在社交中往往表现出过分敏感,害怕负性评价和胆怯,因而回避交往,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从而体验到更多的孤独。
(四)社会因素
研究者韦耀阳[8]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领悟社会支持亦呈负相关。同时,对社会支持的领悟能力也会对大学生的孤独感产生影响,对社会支持感知过少的大学生感受到的孤独感明显高于社会支持领悟良好的学生。
人际信任度也会对人的孤独体验产生影响,研究表明,高人际信任度的人往往情绪较为稳定,性格外倾,善于交际,也易相处,反之,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低人际信任度的状态,就会产生偏激的性格特点,暴躁、多疑、羞愧、恐惧也会随之产生,从而妨碍其与其他人的交往,进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体会更多的孤独感。
四、应对大学生孤独感的策略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应对大学生孤独感的策略上,研究者主要侧重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方面给出自己的建议,笔者归纳为以下三点:(1)个人要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业余生活;(2)家庭要努力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经常与子女进行亲密而有效的沟通;(3)学校要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社交技能,适当开展心理咨询,同时为大学生提供社会支持,以帮助大学生摆脱孤独感的困扰,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孤独感产生机制和影响机制的研究,以干预和治疗大学生孤独感为目的,编制适合中国大学生自己的本土化测量量表,从而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帮助大学生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提高中国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Weiss R S.Loneliness: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al and Social Isolation[M].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 , 1973.
[2]Peplau L A ,Perlman D.Loneliness:a sourcebook of currenttheory,research and therapy[K].New york:Wiley ,1982:1-18.
[3]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K].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43.
[4]裴亮,孙德君.大学生孤独感研究综述[J].黑河学刊,2009,(3):120-121.
[5]李玲,王站站.大学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11):143-144.
[6]唐民.大学生应付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7,15(3):229-231.
简述人际交往的技巧范文2
关键词:技工学校 性格 怯懦
一、个案简述
班级里有这样一位男生,寝室同学经常向他借东西,他从来都不拒绝。同学向他借钱,只要他有,他就会借给人家,自己没钱了,也不好意思跟老师讲。从学生那里得知此事后,笔者主动找他聊,听他讲,他本来不想借给同学的,但由于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就借了,现在自己没钱吃饭了。后来,笔者还得知,除了他们寝室的,班级里还有好多男生都向他借过东西,如笔、草稿纸、牙膏、肥皂、校服、饭卡,借他的手机给家里或朋友打电话等等。只要他有的,别人向他借的时候,他从来不会拒绝。刚开始的时候,别人用他的东西还跟他打声招呼,时间一长,寝室里的同学用他的东西从来不跟他讲,就像拿自己的东西一样。这使他很苦恼。另外还发现,这个男生上课时虽能认真听讲,但只要老师望他一眼,他会立刻神情紧张,快速把头低下,也从不主动回答问题。
二、原因分析
知道了这个学生的情况之后,笔者开始对他格外关注,发现他性格胆小怯懦,从来不敢拒绝别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性格在心理学上是指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是人格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懦弱的性格也被称之为内向的性格,内向是一种用于区分人格类型的简单方法。最早由荣格所提出,他认为这是一种可能导致以自我为中心定向以及围绕个人内在世界的主观知觉与认识占优势的人格类型。现在一般认为,内向人的兴趣与注意指向自身及其主观世界,除了亲密朋友之外,不易与他人随便接触,对一般人显得冷漠,待人含蓄、沉思、严肃、敏感,缺乏自信与行动的勇气,喜好幻想,情绪活动比较稳定,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导致人际交往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经过了解,该学生出现懦弱性格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他的父母脾气暴躁,与孩子交流太少,对孩子的错误言行处理简单粗暴,更不允许孩子在大人面前辩解;二是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值太高,孩子初中毕业之后,没有进入重点高中学习,而是进入技校,令父母大失所望。不能与孩子经常交流沟通,对孩子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错误不能宽容疏导,进行实际分析、科学判断。家长过于严厉是造成孩子胆小怯懦的根本原因。该学生的父母属于较为冷漠的人,他们深信如果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从性,身为父母必须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据他说:小时候,爸妈从来不鼓励我有好奇心,他们对我的问题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叫我少管闲事,做好分内的事。也不鼓励他去结交朋友,或参加任何课余活动,他们认为这类活动会使他分心,对正常的学习失去兴趣,他的生活圈子只限于学校及家里。在这种缺乏与人沟通的环境里成长,对一般的社交技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使他不敢尝试与别人沟通,完全退缩在自己的个人世界。
2.学生信心不足、自我封闭
由于胆小,缺乏自信和勇气,所以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对别人的话过于敏感,总是担心拒绝同学的要求会得罪同学。别人的一句否定或批评可能就会让他闷闷不乐,久而久之,超出了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造成心态失衡,无法适应与同学的相互交往,形成封闭怯懦心理,造成交往障碍。
同学经常向他借用东西,有时候并不是他愿意的,但他却不愿意拒绝。这种胆小怯懦的学生虽然对别人不构成伤害,但是他自己会有不自然甚至难受的感觉。这样的性格对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是十分不利的。一旦形成怯懦性格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僻地自我封闭,由此形成了不良的人际关系,反过来又会加深怯懦。使他生活单调,平日接触人少,不爱说话,不合群,缺乏交际能力,从而失去学生应有的天真活泼的生活环境。
三、解决对策
1.对其室友,讲明道理
笔者主动到这位男生所在的寝室,跟他们寝室的同学聊天,了解情况。最后跟寝室其他同学讲,有些东西既然他可以拿出来共享,你们自己也要把东西拿来大家一起用。另外有些东西能不用别人的尽量不要用别人的,不能养成占小便宜的习惯,以免将来走向社会因此而吃大亏。
2.劝说家长,改变观念
端正父母的教育态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改善学生的性格很有帮助。家庭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化场所,在青春期这一个人生的关键时期,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的重要责任。但是,往往有一些家长不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识,或者沿袭自己的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多沟通,家长主动与学生沟通,使孩子与家长能够相互理解。
笔者注意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引导家长主要从改变行为习惯入手,促使学生彻底抛弃胆小怯懦的心理。首先给家长推荐家教书目,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使家长认识到过度胆小也是心理问题,应该通过训练积极克服。接着,明确要求家长做些具体工作。如:降低对学生过高的要求,经常带他参加多人聚会的活动,训练他招待陌生的客人,让他自主地进行一些社交活动等。同时引导家长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予以肯定,对他的失败则予以客观的评价,交给学生具体的做法并鼓励他不怕困难,让学生敞开自己封闭的心灵,变得更加自信乐观。
3.劝其自己,树立信心
培养独立精神,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尝试同困难作斗争。针对这位男生的表现,笔者首先让他明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谁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只要他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苛求自己,一切从实际出发,胆小怯懦的心理和习惯一定是可以调控和克服的。此外,胆小怯懦往往与自卑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树立信心的确是很重要的一步,但只凭借他个人的力量很难找回自信,需要教师的具体帮助。笔者试着让这位男生明白以下几点:
(1)你现在所遇到的情况,以前也有很多同学遇到,有些事情是要靠自己解决的,经常找老师帮助也不是办法;
(2)因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而婉言回绝同学的请求,或者自己帮别人时自己感到为难而停止,是善待自己的表现;
(3)与经常向你提出要求的同学说“不”,你会发现并不会因此得罪许多同学,后果也没有那么可怕;
(4)自身性格要刚强一点,开朗一点,自己高兴的事与不高兴的事也可以跟同学分享;
(5)经常这样表现得很害羞怯懦,会影响自己今后的生活。比如,将来也要交女朋友。性格开朗是人自信的表现,也容易赢得别人的信赖。
技校学生的怯懦心理不容忽视,这样的学生缺乏安全感,也缺乏对他人的信任。在自我封闭的重压之下,他们很难从周围的人身上获得乐趣。所以,胆小怯懦的学生往往不快乐,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胆小退缩的人在追求目标时,总是缺乏主动性、勇气和信心,所以可能错过原本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性格会影响人的一生,只有培养良好的性格,才能成就自己,因为没有人能在胆小怯懦的性格中获得成功。性格决定命运,克服了性格中的缺陷,也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就可以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参考文献:
[1][美]柯里.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简述人际交往的技巧范文3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课件【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及古文知识积累,体会课文大意;反复诵读,尤其读准多音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培养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学习重难点
1、积累古文词语:谓、易、其(作语气词)、虽然、虽、休、寝、错、仓等及出自《战国策》的常见成语。
2、体味文章对“士” 的作用的强调;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了《战国策》。
《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取和言论的汇编,又名《国策》、《国事》。西汉刘向编订为33卷,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读准字音
逆( ) 抢地( )
傀( ) 徒跣( )
缟素( ) 庸夫( )
色挠( )
词语解释
休祲:“休”是美好、喜庆的意思;“寝”本指阴阳二气相侵所形成的云气,被视为凶险、灾祸的征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主语是“布衣之怒”,这是由助词“之”用在主语(布衣)和谓语(怒)之间,形成的“主语·之·谓语”句式。谓语是。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由两个动词短语并列而成。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一句中,伏,流,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伏”,“使……流”。伏尸、流血均指杀人。
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灰色)
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疑问语气)
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 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经过。
(第2段) 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第三部分(第4段)
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
课文讲解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愿终守先王之地,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
3、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有恩于安陵君。
4、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
不是真心话。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是恩;粉饰欺诈而于是让安陵君扩大土地及于婉拒是逆寡人和轻寡人。
能力拓展
培养一种能力:要能够在我们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凸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
课堂小结
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之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使秦王折服,终不辱使命,这种勇气和胆识是难能可贵的。而秦王正是在这份胆识的威慑下败下阵来。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课件【2】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作者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听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本文发生时的时代背景。
秦灭韩亡魏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比较曹沫与唐雎的事迹,说说当时的“士”有什么共同之处?
简述人际交往的技巧范文4
看似简单的这一问题,却是销售中最具技巧性的方法。说到销售中说服的技巧,套用周星驰的一句名言: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而且这些传授技巧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宣称: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用到什么样的客户身上都管用。
不过我对说服技巧始终保持两种心态:努力学习之、谨慎使用之。因为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技巧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它如滔滔江水般,向着一个方向流。
说服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它是对话而不是独白。而交流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不像一支河流,而更像一个街道,双向行驶的街道。既要仰仗信息的传递,也要仰仗信息的接受,否则就会驴唇对不上马嘴。
在同一个世界里唱歌
什么是信息的接受?销售有四门功课:听、说、问、写,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就会发现,这四门功课后面,还有四个问题:
听:你虽然认真听了,何以见得客户是认真说呢?
问:你努力问了,客户凭什么一定要回答?
说:你滔滔不绝了,客户真的听进去了吗?
写:你妙笔生花了,客户真的愿意看吗?
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客户信息接受的问题?因为销售中大量的失败案例都是由于信息的提交方式与客户的接受方式存在着不对称而导致的。比如:
你的方案细致完善,无所不包,可是您的客户只关心核心利益;
你的讲标关心了客户的核心利益,但是决策人却对你能否实现疑虑重重;
你言辞恳切地和客户交流,客户却对你不理不睬,甚至根本就恶言相向;
你和客户谈好了所有的事情,可是客户就是不向前推进了,你的所有计划都束之高阁了;
………
你和客户似乎总不在一个鼓点上,你说的他没听进去,他要听的东西你没说。你俩总是在不同的世界里唱歌。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客户如何处理你给他的信息?再具体点说就是:客户对风险、责任、竞争、人际交往、情报和证据、价格等因素是持有怎样的看法?
所以,我们不但要研究说话的方式,还要研究客户在决策时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方式,这在销售中是至关重要的。一言以蔽之,你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客户听到了什么。你必须保证客户听到了他想听的部分,而不是你想让他听的部分,否则你等于没说。
作为销售员,必须要了解这种决策方式的不同,才能更好地迎合客户的决策方式,顺势而为,让客户在合同上签上“同意”二字。
客户的五种决策风格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场景,某商场的某件产品打折,一些人会趋之若鹜争相抢购;而一部分人则会先了解情况,再反复权衡;还有一部分人满腹狐疑地想:商场为什么要降价?是次品?快过期了?还是圈套?最后根本就不去。
利益当前,为什么想法还会有如此大的不同?这就是购买中决策模式的不同。在销售领域对此研究较深的首推销售大家罗伯特•米勒了,他和他的团队调研了大约1700名有采购决策权力的高管,对他们的决策风格做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米勒认为,所有人的决策风格都可以归为五个类型:
1.开创型:开创型的经理人总是不断地寻找新的思想,很容易接受大胆甚至标新立异的想法。这帮人往往富于激情、决策果断、行动迅速。但并不是草率,他会让别人谨慎对待(比如部下去谨慎的评审),他们的责任感非常强,讨厌繁文缛节,只求了解底线,善于与人交往。
2.思考型:思考型决策人思维缜密,办事谨慎(喜欢自己谨慎地评估),注重方法。在做出决策前,通常会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透彻论证,力求做到稳妥可行。这种类型的人决策时讲究方法和程序;以信息为导向;要求观点和信息尽量量化和精确,坚持对供应商提供的方案全面论证,处理问题时特别小心,喜欢平衡,善于听取大家意见。
3.怀疑型:怀疑型经理人生性多疑,对任何与其观念不符的信息都持怀疑态度,他们只信任极其可靠的信息来源。他们不信任任何人,也绝不人云亦云;说话直言不讳;自信心极强,对一切都无所畏惧;有自己个性和独立主见,不随波逐流,意志坚定,目光深远,洞察力敏锐。
4.继承型:继承型经理人主要以其信得过的经理人(也包括他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为蓝本来制定决策。这种人对经过实践检验的做法和经验深信不疑;只要别人做成过,他都觉得放心。不愿意大胆创新,对公司忠心耿耿,是优秀的企业公民。老于世故,是人际关系的高手,善于心领神会,能从别人立场出发观察和解决问题,真真假假,真面目难以辨识。
5.权力型:权力型决策人事必躬亲,对决策过程的方方面面都不放权,任何一种想法未经他们同意,就绝不能实施。这类人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把惧怕作为行动基础,强调先下手为强;刚愎自用、不受他人想法的左右,只相信自己;注重细节,一切都要求尽善尽美。但一旦出问题,通常就很不愿意承担责任。
以上分类当然只是简述,但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五种决策风格迥然不同,若只按照一种方法(往往是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破译,碰准的概率将会非常低,事实也的确如此。譬如:80%的销售方案专为怀疑型和权力型经理人设计的,可是这两类人加起来也不超过30%;而几乎没有专为开创型经理人设计的方案,但是这类人占了25%;更倒霉的还有继承型经理人,他们占了总数的1/3,可是也几乎找不到专门为他们设计的东西。
五类决策风格是统计的结果,决策风格的形成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动机,二是逻辑。动机包括对责任的承担、对风险的惧怕等,而逻辑是指遵循一种什么样的程序进行决策。如独断专行、深入认证、从善如流等。
怎样说服各种类型的客户
话题回到说服的技巧,对照决策风格的分类,我们看看大部分销售是如何进行说服的。通常的步骤是这样的:亮明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想法、对想法进行解释,对不理解的客户进行指导――这完全就是闭门造车。
就本质而言,真正的说服就是提问、聆听与讨论,而不是准确地阐述你想说的内容(因为你再准确,客户都有可能不听),你只有在让对方觉得有启发的情况下,才可能进行说服。而大部分说服不成功的原因都是由于自己的先入为主,但这种先入为主错误的几率实在太大了。只有通过聆听、提问才能发现你和客户之间的鸿沟,这就有助于讨论核心问题。所以真正的说服是五步法:询问、探查、聆听、讨论、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展开说服。
这个决策模型在实际销售工作中是非常有用的,我自己昔日做项目时遇到过几种场景,给大家描述一下,大家也可以想想,遇到这种状况应该怎样处理:
1.我和一位很成功的老板谈一个管理软件的项目,一开始就陷入到一个问题里了:老板认为,管理软件不要个性化,要像汽车一样标准。我当然不同意,但是老板个性极强,和我争论了两个多小时也绝不妥协。
2.一位大公司的老板,是位富二代,对我提出的解决方案中的一个控制方法特别感兴趣(其实那个方法只是整个方案中极小的一部分),喜欢的原因是:这个东西连行业中的老大都没用过,所以一定要用。
3.一位大公司的大佬,公司要新搞一个系列的培训,这位大佬前期积极鼓励,调研了很多的培训公司。最后的决策是:请自己和其他副总裁讲课,不请外面的人了。
4.一位主管采购的副总裁,也是老板的儿子,为了采购我们的软件,把我们和我们对手所有的软件功能研究了一个遍,把产品搞得比我们都熟。
5.还有一位大老板,最喜欢说的话是,创新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每到创新需要钱的时候,基本都是坚决不批。不批不要紧,一定要和大家开很多次会装模作样地讨论几次,虽然大家都知道结果。
以上五种情况是五种典型的决策模式,我简单说一下根据米勒的决策模型,我的处理办法:
1.这是一位典型的怀疑型决策人,他与我争论的目的其实是考察我的能力,我要做的事情就是谨慎地与他争论,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不能有情绪上的失控。
2.这是一位典型的开创型决策人,和他说话,要直接阐明利益和风险,虽然他的行动迅速,但是也经常被部下和对手左右而有多变的倾向,所以不能有丝毫懈怠,一旦他们有兴趣就要紧追不舍,否则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
3.这是一位典型的继承性决策人,我的做法是提供我们的成功案例,提供他们的东西简明扼要,因为他们本来就没主见,东西多了容易晕,提供的东西主要是和他的疑问相关的,和他们谈话不谈什么革新、巨变之类的词汇,而是把采购后带来的变化,看成他们现在工作的延伸。
简述人际交往的技巧范文5
关键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激趣教学
在技工院校的教学策略中,对于学生的培养是以实践为主的,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忽视了基础课程教学。而语文学科作为最基础的一项课程,它是实践课程顺利开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激趣教学策略,通过兴趣的引导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激趣教学简述
在现代技工院校中,随着市场人才竞争的加剧,培养综合型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逐渐成为了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语文教学中,激趣教学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策略,从它的实际应用来看,它是在师生互动中形成的,并以素质教育思想作为指导,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兴趣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这一过程中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进而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教学程序,通常情况下,它的教学程序主要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立情境,激发兴趣;(2)自主学习,合作研究;(3)交流合作,点拨建构;(4)总结升华,创新应用。
二、激趣策略在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习动机
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具有较大的分化现象,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学习文凭,学习动机较为模糊,有的学生是为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人理想而学习的,但是,这种学习更多注重的是专业实践课程,忽视了语文的基础性学习。因此,很容易导致语文课堂出现昏沉枯燥的局面,教学效率低下,而语文学科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是各个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就要从意识上入手,对语文教学在其他课程顺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予以说明,并对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进行阐述,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为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2.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在语文知识点的系统性掌握上不是很健全,尤其是在学习主体意识上。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就要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解放学生思想,尊重学生的思考和意见,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策略,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要有相应的兴趣引导方法,不能一概而论。
3.多样化教学模式
(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激趣教学的明显特征就是十分强调兴趣的作用,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而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下,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词句的含义,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的学习中,就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文中所描绘的荷塘美景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以名家朗读的方式来让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韵味,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来参与学习。
(2)鼓励性教学的应用。所谓的鼓励性教学就是教师通过采用自己的态度、语言以及教学技巧等,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技工学校的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基础并不是很好,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切实把握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多给予学生鼓励性帮助,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更加进取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
4.注重和专业课程的相融合
技工学校的办学性质要求在对学生培养时必须坚持综合化发展,强调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而语文学科作为学生所有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不仅仅是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工具课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能力训练中,就可以围绕学生的专业展开,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例如,商务专业的教学,就可以侧重于市场调查、谈判等方面的情境引入。
总之,语文教学作为技工学校人才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不仅仅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更是一门工具课程,激趣教学通过兴趣的导入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并在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云琴.中职语文课堂的“激趣”教学[J].成才之路,2010(35):46.
简述人际交往的技巧范文6
一、学校、学生情况简述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现代化学校。它的前身可追溯至1802年的佛山书院。2005年成为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是佛山市禅城区第一重点打造的名校。
我校现有学生3000多人,他们主要来自佛山市的五个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基本都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并经过严格的选拔才考入我校。学生中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同学不多,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独生子女居多,而且住宿制学校需要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学业负担较重,竞争激烈,因此学生表现出心理压力较大、情绪问题较多。
为了提升我校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以愉快、积极的心态学习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心理健康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勇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心理品格的形成。同时也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校尝试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心理健康课堂,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让师生具备更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
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一)缘起故事,直面每个人的心理健康
我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聘请了一位心理学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专家在讲座时讲了两个心理学故事。
故事一:有两个男孩觉得屋内阴暗,屋外阳光灿烂,就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收集阳光。但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阳光就全没了。如此来回数次,屋内还是没阳光。妈妈得知他们的举动后笑了:“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
故事二:一个女孩趴在窗台上看别人埋葬她心爱的小狗,泪流满面。她的祖父就把她引到另一个窗口欣赏他的玫瑰花园,女孩的心情顿时开朗起来。祖父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我们受此启发认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天然职责是引导学生“打开窗户”,并且要引导他们不要开错了“窗户”。为达此目的,我校逐步开始走上了重视和发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道路。
(二)学结,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理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是行动的向导和灵魂。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由注重个别门诊式心理辅导发展到重视团体积极健康的心理辅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他人优秀经验的学习。
在学习中我们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应做到“重全体、重教育、重预防”,而不是仅仅面对个别学生和家长的特殊需要;面向学生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渗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课程化和德育化,重视心理实践及培训体验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进而提炼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活动承载、知行合一。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齐抓共管、完善机制、提升品位、培育特色、注重实效。
(三)积极探索,推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心理辅导的技术,使团体成员自知并自助,达到消除症状,改善适应,发展健康人格为目的。团体心理辅导分为治疗性的团体辅导和发展性的团体辅导。在辅导中要充分使用心理辅导的技术。在团体中由胜任的导师(领导者)和组长(示范带领者),与团体的组员一起,创设一个有固定目标而又安全的团体环境,在导师保护着每一个组员不受心理伤害的前提下,刺激组员自我开放,互动协作,相互反馈,释放各自潜能,得到积极的自我成长。为了有效推进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适应师生心理需求,搭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平台
根据师生心理知识多元化需求,由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牵头组织举办“健康心智 健全人格”论坛。论坛有活动计划,分为主坛和分坛,有主持人等。以论坛为载体,促进师生心理常识水平提高,使师生掌握组织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操作方法。近年来我校利用论坛共举办各类讲座100余场,近万人获益。
2.对应“团辅”特殊要求,提高专业教师水平
由个别心理辅导走向团体心理辅导对专业师资队伍是一个挑战。我校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充实和丰富我校教师的团体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技巧。邀请省、市、区有关心理学专家来校给全体教师开设讲座,从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我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把脉、提建议、出主意,不断提高教师的团体心理辅导技能。我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和兼职教师学习了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编写的《团体心理辅导》一书;定期召开碰头讨论会,观看央视心理在线专题讲座等,激发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认同意识,提升理论教育队伍的总体工作水平。
3.根据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1)根据我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辅导。我们认为“团辅”取材要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要坚持创造精神,靠自己动脑筋来解决问题,不要一味模仿别人。如我们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具体活动内容:环境适应(个性名片、体验放松、寻人行动);人际交往(“变形虫”、“我说你画”最佳配图、风雨同行、三个进球);自我意识(留舍最爱、我要、“自画像”);竞争分析(“啄木鸟”、广告设计、造房子、解开“手链”、“天网”);创新实践(遵从指导、心中的塔、传球夺秒、比比谁高、畅想拼图);学习管理(时间分割、于无声处、时装秀、资源共享、一分钟价值、集思广益);意志责任(举手仪式、祝福花篮、承担责任);心灵成长(寻宝记、命运之牌、感恩父母)。
(2)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场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的,它必须以不同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需要为选择主题和内容的主要依据。如升入高中之后的适应性、学业挫折带来的自我意识的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青春期的综合征、痴迷网络游戏、厌学弃学、形形的叛逆行为、升学、就业、消费和生涯问题等,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场辅导。
(3)根据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针对辅导。学生由于所处的具体环境各不相同,表现出来的问题状况也是各不相同,但我们尝试对这些问题和学生进行大致归类,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打破行政班结构进行跨班、跨年级团体心理辅导。如我校在高三年级开展系列师生同乐活动,不同需求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游戏内容:有轻度焦虑症状的学生以“意愿行”、跳竹竿、趣味跳绳、兔子舞等活动进行“团辅”;对于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则以 “信任背摔”、龙的传人、同心圆、10人11足等活动为主。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情况,研究和探索各种有效方法。如在分享体会和感受环节中由于学生一时拘谨或没准备好等原因出现冷场时,教师可采取如下方法巧解辅导氛围:
(1)暗示鼓励法:鼓励、暗示某位平时较善于表达的学生带头发言。
(2)抽丝剥茧法:老师先谈谈自己在与家长接触中了解到的某位学生的想法,然后用“也许您讲会更清楚”来请这位同学继续表述下去。
(3)抛砖引玉法:如果教师谈谈自己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以此引出其他学生的发言,使活动开展下去。
又如当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泛泛而谈时,可采取:
(1)旁敲侧击法:老师可以有礼貌地向这位学生暗示时间,使他意识到自己发言的时间过长,从而尽快结束。
(2)承上启下法:简略表述这位学生切题部分的内容,请学生围绕主题继续开展讨论,从而避免再出现偏题现象;或者老师以“我听明白了,你是说……”的话语将谈话引入正题;也可使用转移法来对待同学在发言中的跑题现象。
再如当部分学生之间在讨论过程中观念冲突明显,且双方相持不下,出现僵局时,可采取:
(1)双向肯定法:教师对双方参与的积极性表示肯定。
(2)舍异求同法:找出双方发言中大家能够接受的观念,亦可由教师或请其他同学对争论的焦点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求得大家的认同,既调节会场气氛,又使活动按预定目标开展。
三、成效显著,继续努力
近几年,通过我们在开学时与高考前分别进行了高三学生焦虑情绪测试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高考平均成绩对照差异显著。如实验组高考成绩平均分为557.53分,对照组504.05分,P<0.05,据此,我们认为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降低考生的焦虑,使学生的高考成绩明显提高。对于高考焦虑者效果更好,尤其对于非重点班的学生,由于对自己没有信心,考试焦虑相对较高,因此“团辅”的效果尤其显著。我校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使师生心理素质明显提高,校风、学风建设更上新台阶,学校的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高考质量连年攀升,多次培养出广东省和佛山市高考状元,以绝对优势蝉联禅城区第一,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形式,强调师生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这不但能促进学生“健康心智、健全人格”的形成,也能促使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