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翻转课堂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翻转课堂的建议范文1
一、引言
“翻转课堂”是什么?“课堂”也能“翻转”?
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再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其策略是“先学后教”,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把“教”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
为探索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实践策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中山市火炬开发区香晖园小学选取四年级两个班,实践应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并申报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已于2014年获得立项并开题。
当前,国内的“翻转课堂”开展时间不长,社会各界对“翻转课堂”还存在一定的疑虑,实施过程中也将伴随许多不同的见解。
二、调查说明
1.调查目的
了解教师和家L对“翻转课堂”的了解程度、看法以及相关诉求,为香晖园小学乃至中山市“翻转课堂”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建议,也为其他地区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调查组织情况
调查时间:2014年12月1日~16日
调查对象:中山市在校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含两个“翻转课堂”实验班家长)。
问卷形式:网络匿名问卷。
调查方法:在中山市的若干个教师群(涵盖不同学科和镇区)、香晖园小学各班级家长群中发放问卷,随机自愿填写,通过对问卷的设计,能成功提交的即为有效问卷。
3.主要调查内容
对“翻转课堂”态度调查的主要内容
三、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1.调查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家长篇”208份,“教师篇”213份。
教师调查样本中高中教师占16%,初中教师占19.7%,小学教师占64.3%。学科分布情况:数学44%、语文36%、英语12%、其他学科8%。
2.家长和教师对“翻转课堂”的了解情况
被调查教师中知道“翻转课堂”的占90.14%,其中有28.64%已经开始实施。家长中不知道的占77.88%,知道的只占22.12%。另外,有59.13%的家长表示还不知道“微课”的概念。
3.家长和教师对“翻转课堂”的接受度
家长们的教育理念开放,对学校开展“翻转课堂”的实验也给予了高度的信任。而影响教师是否实施“翻转课堂”的因素显然有很多,但综合前两项也有79.06%的支持率。
4.家长和教师对“翻转课堂”优势的理解
“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一是学生在课前先学习“微课”,至于这一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认为“非常有利”和“比较有利”的家长比例相加达到了88.47%。对于“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给出了较多正面积极的评价。
5.家长和教师对“翻转课堂”存在的顾虑
教师认为开展“翻转课堂”存在的困难前五位依次是:教学资源不足;学生没有网络学习空间;教师不具备相关技术和翻转课堂教学能力;老师观念上不接受,觉得负担太重;家长不理解、不支持。认为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的占比达23%,这与家长的高支持率相比有较大偏差。家长对学生的视力和自控能力担心最多,占比分别达到62.98%和60.1%,其次是有无学习效果。教师和家长对于“翻转课堂”是否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担心的比率较低。
6.家长的支持预期和教师的诉求
教师当前最需要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说明大多数老师当前不具备开展翻转课堂的能力和条件,但也显示了他们对这一新教学模式较高的学习热情。对于“翻转课堂”的开展,大多数家长表明了支持的态度,但有家长表示存在客观困难。
7.家长和教师的其他问题和建议
有24位教师提交了个人意见,主要有三类:肯定与支持;提出需要的支持,如,软硬件、培训等;其中三位持谨慎和观望态度――担心增加备课量、建议不要盲目跟风、认为“翻转课堂”能否长期实行及其作用有待观察。
家长提交的23条意见也分三类:肯定与支持;提出需求,如,老师的相关指导、保护学生视力等;其中有两个比较犀利的质疑和反对声,值得注意。
例如,28号问卷提出:(1)在校由老师在课堂上讲解都不能听懂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模式是否可行?(2)能否在课件上再深入些,主要是引发一些思考?(3)这种教学是否会给学生养成上课不再专心的习惯?
另有一位家长认为会增加老师、孩子、家长的负担。
四、调查结论与启示
1.家长与教师之间信息不对称
作为专业人员,教师对教育新信息、新理念和新技术的了解必然比家长多,但如果没有及时对家长进行宣传和相关培训,家长就无法配合,难以形成教育合力,推进教学实验。要开展“翻转课堂”实验,教师需要先对家长讲解相关概念,培训一些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向家长发送一些教育类资讯,使家长的教育观念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
2.“翻转课堂”的开展有良好的民意基础
教师和家长都对“翻转课堂”表现出了较大兴趣,认同“翻转课堂”具备的优势,说明他们不再单纯依赖于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教育观念和对新生事物的态度较为开放,有勇于尝试的精神,也间接反映出他们可能产生了创新和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的需要。
支持开展“翻转课堂”的家长达到了96.15%,称能督促孩子学习微课和相信孩子能自觉学习的达到82.69%,愿意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师达到了80%以上。这个结果令人振奋,是进行“翻转课堂”实验的良好基础,但支持度能否维持和增加,取决于“翻转课堂”能否真正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必须落到实处,用事实说话,用效果证明。
3.当前存在的困难与建议
教师认为困难主要有:教学资源不足;学生没有网络学习空间;教师不具备相关技术和翻转课堂教学能力;老师观念难转变,负担太重;家长不理解不支持这五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反映出一线教师对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情况不够了解,也折射出与“翻转课堂”相适应的资源推广力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状。长久以来,国家一直都高度重视教育资源的建设,自2000年5月教育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以来,国内不少教育软件公司纷纷推出各类资源库平台产品,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开展了大量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研究,初具一定成效,形成了各类海量的资源库。近几年,随着“翻转课堂”和“微课”兴起,从国家到地方都积极投入网络学习空间和微课的资源建设,一批优秀的平台,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国资源微课网、粤教云、中山微课网等,有很多资源可供选择,并在持续丰富中。
作为一线教师,需增强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主动搜索和了解好的教学资源平台,在利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再根据自身需要制作部分数字资源,也可跟他人资源共享,减轻制作负担。同时,教师也可灵活处理“翻转课堂”与“微课”的关系,视情况不必每节课都用到微课,可让学生先通过导学案自学教材,完成针对性练习,再组织课堂活动,同样符合“翻转课堂”先学后教的本质。至于网络学习空间,教师既可以利用已开发的软件,如云平台等,也可以因地制宜,利用QQ、微信、论坛等学习和交流。
当然,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和指导,加强基础教育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不光重视硬件配备,更要重视教育资源的甄选、推广和配备,最终达到软件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并重的理想状态。
其次,教师认为自身不具备相关技术和翻转课堂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观念难转变,负担太重,前一个是能力问题,后一个是意识问题。
教师需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全球趋势,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追求高质量教育是国家战略,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跟得上时代的教育观念。利用网络资源,可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提高备课质量;利用题库和评改系统,可自动批改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把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放在课堂创新探究活动的设计上。学生则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当我们以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为后盾时,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将会越来越轻松愉快。
第三,对于教师认为家长不理解不支持这一项,前面的调查显示其实教师低估了家长的支持度,可能是在教育工作中长期感受家长的不配合而形成的固有印象,家校之间应多沟通,消除隔膜。
至于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则分别是学生的视力是否会受影响、学生面对网络的自控能力和学习效果如何。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视力保健,做好眼保健操,家校配合管理学生用眼卫生,并监测学生的视力数据;其次,通过技术手段和日常管理,使学生健康、合理地使用网络,逐步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和自控能力;再次,在“翻D课堂”的教学研究中,教师要收集和对比数据,真实记录和反映教学效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体验问卷调查、学生学习质量和能力的评估等。
4.少数家长的反对意见值得注意
少数家长的质疑有值得深思的地方。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初始应用阶段有反对的声音很正常,但既然最初它是因为教学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就应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土壤。2012年6月,美国教育咨询公司Classroom Window了一项调查报告,揭示了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报告显示:88%的受访教师表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67%的受访教师表示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得到提高;80%的受访教师声称他们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改善;99%的受访教师表示下一年将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
历史经验表明,照搬国外的做法在中国可能会水土不服,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在“电子书包”应用和“翻转课堂”实践方面的经验,倾听好的建议,再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让存疑者看到教育工作者对待教育的诚意和真实的教学效果。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继续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模式变革,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是移动互联时代的趋势,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根据本文呈现的两份问卷结果,我们应对“翻转课堂”抱有信心,并以对教育、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客观、扎实地进行实践研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0.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211):46-51.
对翻转课堂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翻转课堂;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1]。随着中小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普及率逐渐升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有所增加,教师或多或少的会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课作为一种以实践和操作为主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web2.0环境下学生学习的需要,对此,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
一、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模式的对比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操作展示,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课堂作业,根据学生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判断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由于课堂作业多为教师操作的简单重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很多情况下难以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致使学生出现了简单问题重复学习,复杂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软件层出不穷,学生的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难以匹配,这也是传统信息技术教育中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而翻转课堂模式将学习活动的时间安排在课外,通过教师提前提供相应的视频、图片、文档等教学材料,并且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翻转课堂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2]。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相应的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教学任务的评价,可以让教师清楚的了解到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并提升学生对学习成果的评价能力。同时,考虑到在课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知识掌握和操作上难免会有所欠缺及遗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教师的指导,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二、对翻转课堂模式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的建议
翻转课堂在中小学教学中还处于实验和摸索阶段,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罕有运用,通过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比,为了让翻转课堂的模式可以得到更好的运用,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注重教师身份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传授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录制教学视频、指导学习者交流、安排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组织课堂活动等都是教师承担的工作[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由于学生大多数年龄较低,心智还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教师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协作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交流环境,在保证任务展示及评价的时间基础上,增加课堂的交互性,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得到良性的互动。同时,要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学生自查、同学互查及教师检查的方式,对学生知识的欠缺进行及时的帮助,提升了学生对学习成果评价的能力,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二)注重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考虑到学生的课后时间大多数用于语数外等主要科目的学习,给予信息技术的学习时间较少。教师应该根据这一情况提前对提供的学习内容进行甄别和处理,考虑到网络课程有些内容过于冗杂或者和课堂衔接度不高,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视频制作,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延续性和创新性,在提供主要的学习方向下鼓励学生向自己喜欢及擅长的方向发展。
(三)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在翻转课堂中,由于教师在课前已经设定好了学习方向和任务,学生并不同以往预习一样,学生的身份也变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自控能力及时间安排能力,来为前期的学习提供时间保障。同时,学生除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及课堂的模式下需要对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评价能力进行培养外,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使自己逐渐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由于翻转课堂的模式引入我国不久,对于这种模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实际的教学内容与之相结合才可以将翻转课堂的优势发挥出来,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质量,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相信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政策的指导下,翻转课堂势必会对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对翻转课堂的建议范文3
翻转课堂课前活动教学模型,结合翻转课堂课前教学活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课前教学活动中各个要素与教学视屏中介工具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教学视屏的制作提供建议:首先,教学视屏难易程度的制作不应该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其次,教学视屏的内容包括监督机制、习题环节和师生及生生互动平台等一些硬件设施;最后教学视屏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短小,重点突出,可回放。
关键词:活动理论 翻转课堂 教学视屏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202
一、前言
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李凑,刘赣洪,2013)。翻转课堂的课前活动是指学生通过观看视屏结合适当的测试进行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是指教师和同伴根据课前活动中的遗留问题为学生提供支架帮助进行针对性解答,这样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了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并最终使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域,并为下一轮的翻转课堂提供了反馈和指导。
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赵兴龙,2013)。但是,翻转课堂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遭遇知识传授、知识内化以及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衔接三方面的问题。知识传授发生在课前,学生不仅要观看视频,还要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发现疑惑,并带着问题与同伴在线交流或者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强调的是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王红,赵蔚,刘红霞,2013)。然而,随着翻转课堂在我国的应用,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其提出了质疑,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作用明显下降,教师在课堂中仅仅是看着学生做作业或者解答他们的疑问;学生在家不喜欢观看枯燥的教学视频,调动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学习效果不好;教师不能监控学生是否观看了教学视频;翻转课堂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学视频,教学视频决定教学质量(张金磊,2013)。要解决翻转课堂中在实际应用的问题,尤其是在课前活动所遭遇的实际问题,翻转课堂中教学视屏的制作成为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二、研究背景
国内近几年主要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主要从教学要求(张新明, 何文涛, 2013)、或从翻转课堂的内涵结合翻转课堂中的各个要素(张金磊,2013)、或是借鉴国外已有的教学模型并与多种网络平台相结合的角度构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张新明, 何文涛, 李振云, 2013)。可以发现翻转课堂的研究在最近几年刚刚兴起,对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理论支撑不足。本文希望通过应用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活动理论的三角模型为理论框架,分析构建翻转课堂课前活动的教学模型,并以此来发现影响教学视屏制作的各个因素,从而为教学视屏的制作提供建议。
三、活动理论概述
Vygotsky(1978)的社会文化理论中最核心的思想是中介思想,维果茨基认为人类是通过一定的中介工具来改造物质世界和人们的思维,思维不是人类大脑中的生物属性,而是通过应用中介工具参加具有目的导向的活动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中介工具包括物质工具和符号工具。其中最重要的符号工具是语言。二语教学是通过文化建构的中介工具进行调节的社会活动,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中介工具对社会交互中的语言发展进行调节,在学生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Lantolf,2003;Lantolf & Thorne,2006)。教师的语言在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起到了中介和支架作用。而在翻转课堂课前活动中教师语言是以教学视屏为载体,所以教学视屏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师语言这一中介工具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支架作用。
以教学视屏为载体的教师语言在活动理论体系中,得到了体现。芬兰学者恩格斯托姆(1987)提出的活动理论三角模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框架,在这一框架中主要包括7元素组成:活动主体、调节工具、整体目标、 规则、社区、不同个体的分工。这七个要素中,中介工具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活动理论的三角模型可以作为分析翻转课堂活动的理论框架,教学视屏是翻转课堂课前活动中的主要中介工具与翻转课堂课前活动中的各个因素相互影响。所以要解决翻转课堂课前活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首先是根据活动理论三角模型设计翻转课堂课前活动模型,明确翻转课堂课前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及教学视屏的相互关系,最后对教学视屏的制作提出建议。
四、活动理论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
根据翻转课堂的定义以及借鉴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 Robert Talbert 经过多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积累,总结的翻转课堂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本文通过活动理论的三角模型理论构建翻转课堂课前教学活动模型,如图2所示。
[课前教学活动][观看教学视屏][针对性课前练习] [课堂教学活动][快速较少的测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总结反馈]
图1 Robert Talbert 的翻转课堂结构图
[教学视屏][学生]
[结果][学生]
规则 教师 分工 [规则 教师 分工 ]
图2 翻转课堂课前教学活动模型
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模型中各个因素与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对翻转课堂内的各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多媒体视屏的因素主要: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计算机能力;教师的教学理念、准确判断学生认知水平的能力和制作教学视屏的能力;课前教学活动的目标;课前活动师生及生生互动规则和分工。
学生是视屏制作对象、是制作视屏的受益者。翻转课堂在实际应用中有关学生的问题有,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所以,视屏的制作优劣可以从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出发点。而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的主要问题有两个,第一,视屏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匹配,即不符合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失去学习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第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所以针对第一个问题,视屏制作的内容必须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教师在制作视屏之前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测验。通过学生对新课程基础部分的掌握效果,教师可以据此来确定视屏制作的难易程度。针对第二个问题,引入督导机制,将学生家长的监督和教学视屏的督导模式相结合。教学视屏借助提示性画面或者警示性的声音来回笼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张弛有度,层次分明(郑军,王以宁,王凯玲,2012)。
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由主演转变为导演。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注重课堂互动和考虑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Ellis,2005)。首先,教师在制作视屏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而且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决定视屏的难易程度,突出学生的主角地位,所以教师可用试卷测验的方式及其他方法来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张区域。其次,翻转课堂中教师录制讲课视频时面对的是镜头,没有了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视屏的制作需要增加视屏互动的场面,插入难度适中的问题,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最后,教师是视屏制作的操作者,教师制作视屏的能力影响视屏质量的优劣。所以很有必要对教师的计算机能力加以培训。
课前教学活动目标。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动机是使学生最终达到知识内化的水平。而课前教学活动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前练习,这是实现知识内化的一个具体目标。在这一具体目标的要求下,视屏制作的内容还包括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在线测验功能。而练习题的难易程度成为实现课前教学目标的关键。所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域,教学视屏中设置层次不同的练习题,最大限度地使每位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域,实现个性化教学。
课前活动规则。课前活动规则包括观看视屏的时间,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规则。如果视屏制作时间太长,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学习兴趣。但如果教学视屏时间太短则会造成因学习输入不足引起的学习效果差。第一, 翻转课堂应采用教学短视频,即微视频,其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可以回放、符合学生注意规律(朱峰,2014)因为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一般在 5~8 分钟,每段的教学视屏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第二,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主要发生在完成在线测验的这一活动内,教师对学生的测验进行评分。所以课前活动师生互动规则要求教学视屏的制作包括在线评分功能。此外,对于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把QQ,微信,微博等多媒体交流工具与教学视屏的制作相结合,学生既可在微视频学习中提出问题,同时又可提出自己关于相关思考题的意见与看法,共享学习心得,解决问题。
课前活动的分工。学习共同体中各成员的劳动分工、身份地位和权力关系也会影响活动过程。翻转课堂主次地位的区别,决定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分工应该是:学生是课前活动的主要执行者,观看教学视屏,并做相关的练习。而教师则是教学视屏的制作者,并为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视屏的制作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所以,学生可参与教学视屏质量的评估,为教学视屏的制作提供反馈。教师对于学生在做练习中的错误不进行太多的讲解,错误的解决应发生在学习主体之间的小组互动过程中。在此活动中那些没有做错的学生则要为其他做错的同学提供讲解,这就要求视屏制作还要有可视功能,及镜头切换功能,让做正确的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这样做不仅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而且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学习效果显著。
四、结论
教学视屏在翻转课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视屏的质量同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所以要解决翻转课堂课前活动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首先必须要解决教学视屏的制作问题。本文首先以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活动理论的三角模型系统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翻转课堂课前活动中的因素,并与翻转课堂现有教学模型相结合,构建翻转课堂课前教学活动模型。然后,把翻转课堂课前活动模型中各个要素同翻转课堂课前活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并加以分析,发现影响教学视屏制作的主要因素,并为教学视屏的制作提供建议。
本文的贡献在于为翻转课堂视屏制作研究提供了理论视角,社会文化活动理论的应用能够较为在翻转课堂中影响教学视屏使用的因素提供了理论层面的诠释。然而,本文没有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考察教学工具的实用性,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则可完善这一缺陷。
参考文献:
[1]李凑,刘赣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SWOT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88 -89.
[2]王红,赵蔚,刘红霞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5-6.
[3]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0.
[4]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65-68.
[5]张新明,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21-25.
[6]张新明,何文涛,李振云.基于 Q Q 群 +Tablet PC 的翻转课堂[J].电化教育,2013(8):68-72.
[7]郑军,王以宁,王凯玲等.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4):27-30.
[8]朱峰. 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N].北京日报,2014-06-11.
[9] Ellis R. Principles of Instructed Language Learning[J]. System, 2005(33):209-224.
[10] Engestrom Y. Learning by Expanding:
An Activity-theoretical Approach to Developmental
Research[M]. Helsinki, Finland: Orienta-Konsultit, 1987.
[11] Lantolf J p.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A]. In Kozulin A(ed.). Vygotsky’s Educational Theory in Cultural context[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2] Lantolf J & Thorne S L(eds.).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C].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作者简介:
对翻转课堂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医学实验动物学;翻转课堂;构建
中图分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9-0163-02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被称作“颠倒课堂”(Inverted Classroom)[1],其大体做法是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定步调的学习(观看视频讲座或阅读文献),课堂时间则用来深化概念和参与合作性的问题解决[2]。2011年起源于美国,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3]。翻转课堂模式不但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4]。医学实验动物学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动物科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延伸、善待动物、动物实验常用实验技术等,课程主要介绍了一些具体技术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合这门新学科。因此,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很好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中构建与应用
1.1 教学内容 课程组教师分别从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设施及控制等章节中选取重点内容录制为微视频,建立成微视频库,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1.2 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 课程组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设计了具体实践环节,包括课前、课堂、课后,详见图1。
1.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1.3.1 应用方案 选取15级动物检疫专业班级(32人)为教学对象,“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内容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1.3.2 实施过程 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实验动物学总论和常用实验动物及其管理等内容。教师从对实验动物影响的因素中选取了温度、湿度、气流、气流速度及换气次数、噪音等作为重点,录制了一段时长近8min的微视频,并设计了思考题“归纳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在课前网络。课堂,学生通过课前微视频自学,对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有了一定了解。教师课堂授课进行的顺利,课堂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教师主要收集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课后,收集的学生学习反馈意见,整理得出结论。
1.4 应用效果
1.4.1 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68.8%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很有必要,75%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很有效,反映了学生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认可度很高,详见表1。
2 进一步加强翻转课堂模式的几点建议
2.1 制作高品质微视频,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微视频的制作。一个生动、形象、有教育意义、有创造性的视频,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这就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拥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还应该具备高水平的信息化素养和课堂管理能力,可以制作出高水准的教学微视频,并合理的组织与安排课堂教学活动。
2.2 保障学生课前学习,反馈真实 学生的课前自学是翻转课堂有效的前提,因此,需要教务部门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任课教师及时上传教学视频,同学之间利用网络平台积极互动,制定出科学的学习跟踪方案,以保障学生课前自学的完成,信息反馈的真实。
2.3 建立多元化教学平台 在目前的教学中,使用的是班级QQ群、微信群作为网络平台。从搜集的反馈信息看,学生觉得网络平台较单一,比较起来更喜欢微信群,也建议建立微信公众号或者班级论坛等。90后的学生是崇尚个性学习的一代,丰富多元的教学平台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3 结语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教学的手段也更加多样,教师主宰课堂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5]。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的引入与本土化,是一个迫切又艰巨的研究课题[6],将其引入高校专业选修课《医学实验动物学》中实践,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医学实验动物学中是一种探索性的尝试,且初期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工作实际将其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严文法,包雷,李彦花.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11):120-128.
[2]杨春梅.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16(1):59-63.
[3]胡小勇,张瑞芳,冯智慧.翻转课堂中的问题导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7):93-97.
[4]周贤波,雷霞,任国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项目课程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1):97-102.
[5]王国亮,詹建国.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学的价值及实施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2):104-110.
对翻转课堂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科学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8-0061-01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标志。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时代下衍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是自上而下的一种教育模式,为我国新课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
(1)翻转课堂的发展。我国教育在进行课改的早期就具有翻转课堂的意识,从翻转课堂发展至今,已有多种的教学模式产生,目前主要的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问题导向自主学习、三三六这四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翻转课堂比较倾重于理论,但缺乏实践性的教学。真正将翻转课堂付诸实践,是从2011年上海、广东和重庆这些区域的学校开始的。例如,深圳南山实验小学、广州海珠区第五中学、重庆聚奎中学、上海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在实施翻转课堂后,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翻转课堂实践的一面旗帜。
(2)微课的概念。经过十几年的课改,关于微课的概念仍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胡铁生认为微课就是一种微课程,主要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作为基础,针对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点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而焦建利却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精简的在线视频,是以教学应用或学习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本文中的微课主要是指微视频,就是在短时间内,为阐述某知识点或解决某问题而录制的微型教学视频,是微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设计策略
微课程孕育挑战,翻转课堂实现蜕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微课是翻转课堂的核心,在教学目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设计制作优秀的微课是成功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前提。
(1)微课的制作。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下,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已从报纸、书本拓展到网络,如今关于教育的频道和视频不计其数,在这些视频中有着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如可汗学院网站、国外的YouTube教育频道、TED视频、火星视频教育、微课教育在线、优酷教育频道及我要自学网,等等。优秀的教学视频有效地促进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发展,但与课堂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不要选择现有的微课资源,而应当先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然后再去制作微课,唯有这样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在制作微课这个问题上,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制作微课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在录制前教师应当先制定一个完整的设计策略,如PPT的制作、微课脚本的撰写、知识点的分配等。
(2)微课的适用性。微课在如今课堂教学中,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运用微课程进行教学时,不能太过于形式主义,避免出现跟风的状况,必须在微课的基础上全面实行翻转课堂教学。当前,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是一种集中于理科类的操作性课程。理科类的知识点具有操作性强、目标明确的特征,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来显示基本的原理,突出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师要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遵循学生的意愿,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还要根据学生的建议对微课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3)化解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还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缺乏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教材中的难点与重点不容易掌握。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在课堂上会出现注意力不持久或不集中的现象,接触科学的机会比较少,对科学的认识还较为模糊。小学科学教师要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将文章中的难点与重点制作成微课,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和高效。另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列举与科学相关的例子,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将实际生活的例子用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科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唯有这样,才能让微课在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的快乐。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运用微课与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先明确微课的概念,让学生认可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翻转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遵循学生的意愿,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还要根据学生的建议对微课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唯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对翻转课堂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思路
一、翻转课堂模式的意义及作用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的意义与作用体现在:首先,可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则在于组织和引导,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会逐渐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学习能力也将在锻炼中不断强化。其次,可提高教学实效。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对教学过程实施合理调整,使得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需求。所以,在应用此课堂模式的情况下,教学的有效性将会明显提高。最后,可扩充教学资源。翻转课堂使得课外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可用资源。比如,在此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下时间可结合教师制作的微型视频来复习,如此一来,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清晰,复习效率也会更高。
二、翻转课堂模式的基本原则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时,必须严格遵照以下原则:首先,三基原则,指的是课堂模式的构建必须要对三基培养有利。所谓的三基就是基础知识与操作以及基本态度、基本方法,其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效果有着巨大影响。同时,还需注意强化信息素养,保证学生能够适应技术的动态发展。其次,因材施教,指的是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应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比如,在应用此种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实际能力作为根据,在帮助学生完成基本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为他们设立不同的层级目标。在学习内容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爱好,为他们布置个性任务。再次,本土化,指的是构建翻转课堂模式的时候,教师应将地域特色纳入考虑。比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在常规教学内容之外另加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最后,可操作原则。构建翻转课堂模式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考虑措施及做法的可行性,以确保模式可操作。可操作是翻转课堂模式发挥作用的前提,如果不能满足这项要求,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都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
三、翻转课堂模式的具体思路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其一为信息传递,其二为课堂互动,其三为评价反馈。为了明确具体思路,下文围绕三个环节的要求进行分析:
首先,信息鞯荨P畔⒋递在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中属于关键环节,在实践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在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模式下,信息传递通常需借助教学视频来实现。因而,教师应将视频制作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为了使教学视频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在制作的时候,教师就必须要在保证针对性的同时兼顾层次性,使视频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此,教师首先要保证视频短小精悍,其次还要做到形式多样。以“图表制作”为例,教学时教师应以微型视频为载体,将教学难点、目标要求等制作成一个时长5分钟左右的视频。这个视频既可以充当教学依据,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为了增强视频的吸引力,教师在制作的时候可考虑融入动画或者引入游戏,以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另外,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可考虑通过社交媒体与学生交流,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实现对学生需求的全面把握,进而保证教学视频与学生需求相吻合。
其次,课堂互动。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属于核心环节,对于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考虑到信息技术课堂时间一般只有短短几十分钟,教师在对这一环节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做好衔接,确保教学能顺利从信息传递过渡到师生互动。互动实际上是教师答疑的环节,也是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学深度的重要过程。要想保证有效互动,教师在实践中就必须对学生在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就是教学难点)进行汇总。在汇总、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应从中选出代表项目,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趁机与学生互动,完成引导与答疑。为了提高学生互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的时候应坚持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数据统计”为例,教师在设计师生互动环节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安排一项贴近生活、具有一定挑战性、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任务,比如,要求他们统计运动会各个项目的比赛成绩等。数据统计涉及函数及公式的引用,对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师生互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统计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对他们知识运用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评价反馈。教学需要不断改进,而改进的契机就是解决现有问题。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评价反馈的功能和作用在于帮助教师发现不足,以优化课堂模式。所以,教师必须要增强对评价反馈的重视,并对这个环节进行科学设计。评价不应局限于结果。所以,在实际开展评价时,建议实行“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的模式,将过程也纳入评价范围。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摒弃“一切看成绩”的评价模式。为了实现公正评价与综合评价,教师应将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等作为评价依据,以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比如,在讲到“网站制作”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学生在下述两个方面的表现为依据:第一,网站的整体效果。第二,学生在制作首页、为网页添加动感效果及交互功能等过程中的表现。此种做法可保证评价结果真实可信,进而为改进教学提供指导。在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的过程中,评价反馈属于最后环节,只有将这个环节的设计与安排也做到位,才能够保证教学的完整性。所以,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评价的意义,并通过科学地设计来保证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总之,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既是对教师能力的巨大挑战,也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为了充分利用此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就要在转变自身角色、重新定位自身作用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设计,通过归还学习主动权、积极引导、有效辅助等方式,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