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情境 自主学习 心理学策略
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场所,也是学习者吮吸知识甘露的沃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变得更加重要。目前在课堂教学中,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日益丰富的教学手段,但无论是最基本的讲授法,还是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其根本宗旨均在于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有关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尽管不同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如何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尤其是初学英语的学生能在课堂情境中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并学以致用,这是许多教学工作者孜孜探究的课题。由于初中属于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作为英语教师如何让课堂这一集体学习的场所成为初学英语的孩子的乐园,为他们未来能继续学好英语创造良好的开端,这将更加突出而艰巨。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从心理学角度,谈谈这方面的实践和策略。
一、注重入门引导,激起初学者的兴趣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开始涉入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时,无不怀着两种心态:好奇和畏惧。好奇可带来兴趣、希望和成功,而畏惧则可带来退缩、失望和失败。初学英语者当然不例外,他们带着诸多的好奇在刚接触英语时,会特别认真地听课,似乎迫切想知道英语到底是什么模样,但很多的英语初学者主要通过课堂来获取知识,而课外又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担心学不好英语往往困扰着很多初学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入门引导作用将是不言而喻的。
入门阶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就笔者教学实践来看,入门引导的核心是建立在对事物产生极大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只有持续不断地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才能将学生导入缤纷的英语世界。因此教师在针对初学英语者的引导上要多下功夫,创造活泼有趣的教学情景,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提供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初学者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如果不能保持,将会前功尽弃。
二、确立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让初学者获得成功体验,让暂时性的兴趣得以保持,成为持久的学习动力,确立学习目标并使之实现,是教学的重要措施之一。学习目标是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要求他们尽可能地掌握某些新知识,以通过努力求得学业上的进步。学习目标的确定自然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对学习任务本身的兴趣和对所学知识的发展价值的关心上,学生在为发展而投入学习活动之前,无须顾虑自己的能力水平是否比别人高,也不必在乎显露无知的风险,相反会将之看作是消除无知,提高能力的机会。为了自身的发展,学生常会以跃跃欲试的态度去掌握那些他们不会或不敢确信是否能做的事情,易产生寻求挑战的学习倾向。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动机自然集中于学习任务本身,尤其是在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学识上还存在不足或缺陷时,他们更会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事积极地投入学习,取得进步。但由于学生们先天素质各不相同,个性心理又有差异,尤其是初中生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学习效果上必然不同。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引导他们确立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努力获得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激励他们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三、创设自然的课堂环境,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
学习目标的实现,需要内在动力的激发和外在环境的支持,而这一切针对初学者来说都基于学习英语持久的热情之上。心理学研究表明,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大凡在学业上取得较大成效的学生都是与他们对学习活动的满腔热情分不开的,而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这利于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学习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把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心理需要调动起来,激发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产生丰富的情感,进而热爱学习,追求更大的进步。
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初学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外在轻松课堂教学的创设,注重的是激发学习者的内在激情,但教学的落脚点和最高目标应该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道是:“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即如何去发现、收集、加工信息,如何去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即独立地、主动地学习,这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教师如何达到上述目标,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该延伸教学内涵,将教学目的扩充到课堂之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习笔记展评之类的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不仅是记忆的练习,也是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培养仔细、踏实的良好学习习惯。再次,通过阅读课让学生了解阅读规律,掌握阅读方法,并加以具体运用。另外,每次考试后及时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进度,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学习,使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以上几个方面教师都值得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这方面着手认真思考,总结经验,从而搞好初学者英语教学。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应以创设语言环境为手段,以学生主体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让课堂成为初学英语的乐园,提高英语素质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旅游学概论;教学;有效性;改革
“旅游学概论”主要以国内外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系统阐释旅游学科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经济、旅游文化、旅游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是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系统接收旅游学科基础认识、宏观认识和把握旅游活动、全面了解旅游行业,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该课程教学的指向性、目的性和有效性依然有待提高。
一、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特性
(一)、基础性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学科基础入门课程之一,它以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为主线,研究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效应。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强调基础概念,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旅游学及旅游产业的基本知识,具备现代旅游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旅游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旅游职业道德。
(二)、前位性
一般情况下,旅游学概论总是作为其它专业课的前位课程,对于学生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将起到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本课程的开设,对于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加对旅游业的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进行职业意识培养,符合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帮助职业生涯顺利发展。
二、目前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因素受制于教材因素的影响,教学内容现阶段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未能架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由于旅游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知识体系的构建包括诸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心理学、文化学、历史学、地理学、环境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旅游学概论”的知识框架是以上诸多学科理论在旅游活动这一特有主题下辐射和积淀的结果。所以“旅游学概论”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就必须全面反映旅游学科的全貌,而不能将其定位为后续专业课程的简介集合,否则会导致教学内容知识缺乏、与后续课程无谓重复等问题;二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无法满足大学生对旅游业最新发展动态与旅游热点问题的了解与分析。
(二)、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即“填鸭式”教学模式;过分重视教师的知识霸权和话语霸权,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话语权。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呆板,缺少活力,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旅游学概论”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很大程度上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所以探索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显得非常必要。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或缺乏灵活性和艺术性也是影响“旅游学概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只是简单地生搬教材,过多地采用“灌输式”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另外教师教学语言未能体现旅游审美。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非常被动,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三、紧贴特色。强调职业化改革,改善教学困境
针对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特点,改变教学思路,强调教与学的互动,提倡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培养教与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的意识。克服课时紧、借鉴少等现实困难,寻找适合学科与职业化教育改革和谐发展的路子。
(一)、教师是改革实践的主导
旅游学概论改革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与各专业知识相结合。但显然要求我们的教师对旅游学在各个专业领域的应用都有所了解是不切实际的,或者只会变成都想了解却又都不甚了了,这便达不到我们改革的真正目的,所以:
首先,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想实现多面手是困难的,必然是有所侧重。可以考虑将教师有针对性的分配,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做相应的研究和调整,实现有限资料的最大化开发与利用。
其次,加强与各个系教师的交流合作,利于融入良好的专业氛围。教师要克服惰性,灵活思路,加强自我提高的压力,勇于接受和学习陌生的专业领域的知识,深刻体会专业实践与理论的联系。
(二)、合理的教学模式是改革实践的前提
旅游学概论改革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将改革过程逐渐细化,然后一步步扎实地展开,以期达到坚实的改革成果。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专业特色。
第一种教学模式是将这两个过程并进,即将基础与应用结合起来,进行基础讲解的同时跟进相关的应用。这应该是一种最理想的模式,可作为改革的最终模式,但就目前来说还无法做到,这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
第二种教学模式是将这两个过程分开进行,即先进行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再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方向进行应用方面的学习。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在平稳方式下灵活的可操作性。
四、结语
旅游学概论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尝试,更是一个挑战。要使改革走得稳健又卓有成效,有几个问题还是要重点把握的:
第一,改革不是对基础学科的忽视或压制,而是本着为更广阔的发展而进行的。改革不能本末倒置,过分强调应用,忽略学科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改革要以学生为本位,教育的目的是学生的发展,要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活跃学生的学习。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有真正的发展。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 人本主义 课程设计 应用
人本主义教学观简析
人本主义教学观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崛起于本世纪50年代,它的主要理论思想起源于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与卡尔・罗杰斯(1902―1987)等人的心理学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由于提出了与被称为心理学第一思潮(把人描述为本能与冲突的产物的精神分析学派)及心理学第二思潮(强调人与动物的基本相似性、强调学习是解释人类行为的主要根据的行为主义学派)截然不同的观点,而被称为是心理学的第三思潮。其基本理论用之于教学理论领域而提出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成为当前西方教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派别。该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生能够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师生关系应该是真诚、接纳、相互理解的;教学过程并无固定的结构或模式;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应该因材施教;教学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罗杰斯认为,“教学方法就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教好学生,必须有适当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重视教人胜过教书,极大地突出教学中的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是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将情感作为教学活动基本动力的教学理论。
以罗杰斯的这种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为主要的理论依据,本人在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进行了尝试,和传统教学模式时的教学效果相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大为提高。
人本主义教学观在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
各环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1.入门课的设计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及正确的引导力
根据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五年多的实践教学,认为高职第一节《VB程序设计》课程意义重大,上得成功与否,不仅影响到学生今后学习程序设计的热情和进行简单程序设计的欲望,而且直接关系到本课程今后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开课前应倾注心血,精心“策划”,要有“磁性效应”,强烈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对《VB程序设计》课程产生一种“企盼心理”。另外,高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并不陌生,但是,为什么要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学生并不很清楚。对学完这门课程后,自身能有什么变化,能获得什么技能,学生则更为茫然。为了不使学生盲目地、被动地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第一节课就要有一种正确的引导力,让学生了解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为此,笔者在入门课的教学中,注重讲授、演示、学生练习的混合应用。并借助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对VB集成开发环境中的代码进行解读,展示VB程序设计的简易型和可操作性。接着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红绿灯”现象,进行编程,实现界面效果,然后再对第一次形成的界面效果进行修改,获得变化后的“红绿灯”效果,反复进行,让学生了解《VB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不是一种死记硬背、枯躁、乏味、令人厌倦的活动,而是一种生动活泼、容易理解、能体会到程序设计奥妙的活动,更让学生了解《VB程序设计》课程的这种教学方法有别于其他的传统教法,是一种形象直观、引人入胜、有丰富审美情趣的活动。然后在课程将要结束时,布置一些例程序还可能发生的变化,留下悬念,让学生在课后主动地去了解本门课程的体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的持久兴趣。
2.语言基础课的设计富有可比性及实证性
对于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的语言基础课的教学,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提出程序设计课程实际上是研究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语言工具,也可称为计算机语言。它与汉语、藏语、英语等自然语言(或称母语)有共同的地方:各有自己的一套标识体系和语法规则。对自己母语的学习,先从“模仿”中获取最基本的语法概念,然后再按“字、词、句、段、篇”的次序逐层掌握,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的境界。那么,比起其他的自然语言,计算机语言的标识体系和语法规则,则更为简化。对基本语法的学习,完全可以借助学生所熟知的“字、词、句、段、篇”去对应,如“字”对应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字符集”; “词”对应程序设计语言的“变量和关键字”; “句”对应程序设计语言的“语句”; “段”对应程序设计语言的“过程”; “篇”对应程序设计语言的“工程或工程组”等等,即容易理解,又可以形象地反映出程序设计语言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区别只是:母语或其他自然语言的学习时间更长,交流环境更丰富而已。因此,引导学生可以按照自然语言的学习方法,以“模仿”作为最基本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已知例程序的局部进行调整、变化,实现新的功能;另外,对一些功能模块的程序语句,如“加法器”、“选取最大/小数”、“排序”、“格式换行”等,可以采取“背诵”来掌握。
基本语句的设计富有新鲜感及探索性
程序设计课程,在刚接触时觉得高深莫测,但当进入状态之后,也是其乐无穷。入门课至少让一部分的学生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基本语句的教学,则采用讲授、分组学习结合课堂练习的方式,力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让他们对程序设计的新鲜感和探索性得以强化。例如:对for-next循环结构嵌套的教学,就先细讲语句的结构和各个变量参数对循环的影响,让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原理,再通过举一反三的例程序,让学生熟悉循环结构的同时思考其中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在课堂讲授部分,以教材上的例1(如下图4-1和图4-4)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表格形式的分析,让学生很容易明白“内层循环控制行内列的变化,外层循环控制行与行之间的变化。”然后给学生又演示了与此相关的两种变化(见图4-2和图4-5、图4-3和图4-6),
图4-7 for-next循环结构嵌套学生完成效果图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for-next循环结构嵌套的逻辑关系。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3-6组,小组合作完成对例程序的修改,尝试产生其他的图形效果。对完成较快的学生和小组当场给予表扬。学生完成的各种图形效果如图4-7。
最后在作业的布置上,设置等级式的题目让学生选择,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将作业标准答案(源代码)和学生的优秀作业放入群内供学生交流和参考。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性非常强,在源程序代码的编写实践中,要从多方面变化写法,比如循环变量的终值为5和为6的效果会有什么不同,为常数和为含有变量的表达式对最后的结果会有什么影响等等,这样便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程序内在的逻辑性。通过这种混合式的组织课堂教学,使活动的安排更细致,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也更充分。教师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引导和指导作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性和差异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尊重。
数组和过程的设计富有综合性、比较性及全局性
《VB程序设计》课程数组和过程部分的内容信息量大,综合性高,与选择、循环结构的结合紧密,逻辑性强。在采用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时,本人从实例入手,先实际后理论,积极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在丰富的实例中通过比较,归纳总结数组和过程应用中的逻辑性、作用域和生存期,然后结合上机操作,理论联系实例,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
复习课的设计要富有综合性、针对性及新颖性
各个阶段的复习课都非常重要,它是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复习课的这种巩固双基、培养能力的作用又容易被忽视,把复习课只看作是普通的习题处理课。这样,不仅不能发挥良好的复习效果,而且常常使复习课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这种复习方法,精心设计、避免雷同,使每节复习课不仅具有综合性、针对性,而且富有新颖性,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另外,在高职《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整个教学中,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不好的言行,也要及时否定。但要掌握“肯定回应”要远远大于“否定回应”的原则。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李太君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 普通话教学;教学容量;个别化教育;电教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050-02
伴随着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普通话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更有助于普通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普通话的丰富性、传统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以及普通话教育所担负的认知功能和育人功能,为电教媒体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施展才能的领域。电教媒体可以大大加强教与学的双边联系,学生介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网上学习,进行语音训练、文字朗读等,使阅读和朗诵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电教媒体还为扩展普通话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电教媒体在普通话教学中的运用。
1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能更好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普通话入门”一课时,笔者截取了现实生活中一些片断,包括人们坐在家里打电话拜年,乘公共汽车上班,坐飞机旅游等一些场面,然后配上几段方言土语。当笔者询问学生听懂他们说什么时,学生个个瞠目结舌,目瞪口呆。然后告诉学生,为避免语言混乱现象,国家颁布规范语言文字行为、推广使用普通话的专门文件。接着用多媒体打出“普通话的入门”这七个大字,并用闪烁的方式不间断地让其呈现。这时,教师几乎不用讲一句话,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这一课的学习中来。
实践证明,运用电教媒体进行中学教学,情景交融,视听并举,动静兼备,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口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把课本中的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电教媒体,动静交互,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会看得认真,听得仔细,从而焕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突出教材的重点
同样以“普通话入门”一课为例,结合导入片断,笔者又播放了一段关于方言土语的相声片段,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对方言土语的弊端有了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落实教学重点。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最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突破教学重点。
例如,笔者在教学普通话的应用一课时,制作了一段精彩课件,把重点、难点展示出来,一边点击鼠标一边进行讲述,这样就把过去难以讲清的音节、读音,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既直观又形象,有效地突出了教材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3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能加深学生对普通话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普通话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由于受方言影响,个别读音很难读准,如果死记硬背,往往难以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视觉、听觉并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能生动地再现普通话的原型,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全面地掌握事物的特点,理解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那些距离自己遥远的普通话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中,笔者更多地让学生进入语音聊天室,通过语音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准。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进入网上聊天室与老师、同学通过聊天的形式解决。笔者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声、光、形、色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学生大脑皮层留下很深的印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知识的效率和质量。
4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普通话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将大量的课外资料带进课堂,但这样常常会造成授课时间不足的矛盾,而运用电教媒体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普通话入门”一课不仅内容多,头绪多,而且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料进行辅助教学。为此,笔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选择了大量的与课本有关的信息制作成“普通话入门”网站。课堂上,教师只需要轻轻地点按鼠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就能将大量的资料信息呈现给学生;课下,学生还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学习。这样,通过电教媒体向学生展示信息,就会大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5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之间是存在着个性差异的,现代教学呼唤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教育。但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真正落实分层次教学。而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设置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在掌握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各取所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自己的学习。
如学习“普通话的应用”一目时,笔者设计了三类题目。一类针对差生:说说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必须使用普通话?举例加以说明。一类针对中等生: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普通话在日常交往中的作用。一类针对优等生:你认为如果不讲普通话,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会遇到哪些麻烦?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进入练习应用阶段,笔者又设计一些色彩丰富、内容多样的练习,让学生有选择地在计算机里完成,当学生做对时,计算机就会发出“棒极了,你真聪明”的鼓励声。而且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不同,笔者在练习中设计出坡度,学生通过这一关就能自然进入下一关,而这一关未通过的学生可通过按钮或进入网上聊天室寻求帮助。
普通话教学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需要、兴趣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大教育家孔子强调的“因材施教”在当代教育中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6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普通话教学能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 代数学习 心理学分析 解决措施
在代数学习中,学生通过式、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等学习内容,接触到语言的、数字的、符号的和图像的等各种数学表示,在学习这些表示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用符号语言、构造方程或函数的手段来表述各种关系、描述各种变化的方法。
一、代数学习困难的心理学分析
代数学习是在算术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从心理学角度看,代数学习要以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某些代数思想,例如用“设未知量为x”建立方程的方法解数学应用题,当然,对“未知量x”含义的了解是非常肤浅的。进入初中后,学生要学习比较系统的代数内容,学习中会产生许多困难。
1.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方面的原因。
字母代数是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转变的开端。通过有关数、式、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但要掌握各种概念、运算法则,而且要学习各种代数变形的思想方法。通过代数学习,使学生的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等思维形式都获得发展。代数学习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还要以形式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基础。研究表明,大多数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较低,掌握命题结构的能力也普遍较低。所以说学生形式逻辑思维发展水平不高是造成代数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数学学习受到这种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在数学课程、教材和教学中,对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2.自然语言、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转换能力方面的原因。
数学知识使用专门的数学语言来表述,数学思维必须借助于数学语言才能进行。因此,数学语言既是数学思维的产物,又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学会一套具有一定系统性的数学语言符号体系,并能在遇到问题时采用恰当的数学符号对问题作出表示。这种学习是建立在自然语言能力基础上的。
自然语言常常是模糊的,有不确定性。例如,“a+b=b+a”表示交换律,“y=f(x)”表示一元函数,等等。这些内容如果用自然语言来叙述的话,不仅复杂,而且不一定准确。对数学语言表述的理解,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性。
因此,心理学家认为,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句子,应从三方面进行:数学语言的句法结构、数学语言表达的实际内容、句法与语义的关系。从学生代数学习的表现看,他们在上述三个方面都存在困难。
3.数字运算不过关的原因。
小学学习的数字运算,即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等,是代数学习的必备基础。数字运算速度、运算习惯应当在小学阶段培养。显然,数字运算中内涵的这些关于运算的正确性、合理性、敏捷性、灵活性等品质,对于中学代数学习至关重要。调查表明,由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措施不当,导致许多学生错过了养成良好运算习惯、形成必备运算技能的机会,致使后续的代数运算出现困难。
4.数字记忆广度方面的原因。
数字记忆广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能够记忆的数字容量,它反映了一个人对数字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储存和检索的能力。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迅速而稳定地记忆学习材料,不仅要记住以往学过的定理、公式、法则等“结果”,而且要了解“结果”的来龙去脉、作用等。做到这些的前提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学习材料进行充分的加工,通过对数学语言的句法结构、语义及其两者之间联系的分析、对解题方案的深加工、挖掘数学思想方法等认知活动,尽量将学习材料中各种信息组合成“信息组快”,从而增加记忆容量、扩大记忆范围、延长记忆时间。
二、解决代数学习困难的措施
1.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小学算术教学已经渗透了一些代数的基础知识,不过,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识还非常肤浅。例如,许多学生认为,2x=7与2y=7的意义不同,因为它们所含的“未知数”不同。因此,初中代数入门教学,既要强调在学生已有代数知识基础上开展新的代数教学,又要注意纠正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形成的不恰当概念。
用字母表示数是从算术到代数的重要转折点,但是,对它的学习是建立在算术学习基础上的。教师应当通过具体数字运算,让学生观察,总结规律,形成对“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的认识。实际上,过去学过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行程问题等知识,都能说明用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意义:普遍性、应用的广泛性等。
初一教师还应当注意研究小学的教学方法。从思维发展角度看,初一学生的思维仍然处于直观形象思维水平,与小学生基本上处于同一阶段。教师应当充分注意这一特点,使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2.重视不同语言相互转换的训练。
首先,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语文学习中形成的自然语言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实际上,代数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代数知识的学习是从对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中的字词含义的理解开始的,因此词汇理解能力是代数学习的基础(实际上也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辨析相同的文字、符号在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中语义上的差异。
其次,应当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内涵和外延的能力,并逐渐使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思想。这里,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丰富学生数学语言的主要途径,应当要求学生不但记住数学概念的名称,而且要掌握概念的产生背景和约束条件。
再次,要加强自然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相互转换的实践。将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为自然语言(即用学生自己的语言阐述数学问题),把用符号或图形、表格形式表示的关系转化为自然语言的形式,把自然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图形、表格的表述形式,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活动,也是解决代数学习困难的重要措施。
最后,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对问题的分析过程,通过在“学习共同体”中个体思维的外化,来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理解力和表达能力,纠正“词不达意”的现象,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
3.养成代数学习的良好习惯。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6
书法是中国所特有的一门视觉艺术,它具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审美的艺术价值。两者构成了书法艺术的两重特性。小学书法教育的内容宜采取“放-收-放”三段式安排低、中、高各年级的书法教学内容,技能技巧、基础知识、欣赏三位一体。
一、总体规划
1、 低段学生的书法入门教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7至8岁儿童的知觉经验是运动感,运动感越强,能吸引儿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书法的学习兴趣。以简单,儿童易于掌握的字入手,使他们“写得像”来满足儿童“成就感”。在这一起始阶段,教学宜“放”,引导学生“放得开”,“放开写去”。发挥想象力,激发创造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对中段学生进行严格的技法训练。
中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感逐渐增强,并能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动作,如手腕的运动,手指的配合等。通过低段的书法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书法技巧,能较稳定地书写,进行严格而正规的激发训练已成为可能而且适时。
3、 尊重学生的主体选择,确定高年级的书法教学内容。
五、六年级学生的自主性更加强,学生对进一步学习书法的趋向已能根据自己的喜好作出自主性的选择。学生表现出浓烈兴趣,形成小学阶段学习书法的第二兴奋期。(第一兴奋期为一年级的入门阶段)。高年级的书法课氛围是宽松和谐的。学生已体验到了书写的情趣,享受到了精神的愉悦,书法的怡情、审美功能得到了完全的展示。
4 、 技能技巧、理论、欣赏三位一体。
书法是一门技巧性较强的艺术,但如果对书法的学习只顾技巧而不及其余,总非学艺之道。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一开始应十分注重学生书法艺术素质的全面培养。如低年段的书法理论与欣赏以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为目的,应以故事性描述为主。中高年级则逐渐指向书法艺术的本质,使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学习修养中提高整体的素质。
另外,小学书法教学要注意学以致用。可以教学生进行书法创作,以激发学习兴趣。当然,小学生的书法创作与成人特别是书法家的创作不能相提并论。指导学生进行书法创作要以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要目的,教师宜多加采用。集字,顾名思义,根据书写内容将字帖中出现过的字集起来,统一到一幅作品中。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将字帖中的字和谐统一起来成一幅作品,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根据字帖上的范例,“集”出字帖上没有的字,为以后的全面创作做准备。
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
1、转变教育观念,形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