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兴产业市场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兴产业市场分析范文1
1 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低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新形势下,受产业结构调整深入、节能减排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以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用电市场呈现发展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态势,该电网公司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市场经营压力。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管理战略的逐步推进实施,国网公司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管理要求向县公司全面延伸覆盖。该地区近年来也加强了县公司的上划工作。截至目前,该地区共有43个县域供电公司,县域用电市场已成为该地区用电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近14个月县公司全社会用电量占该电网公司的比例基本在60%左右。因此,加强县域用电市场分析能够辅助电网企业经营决策层在当前用电市场疲弱态势下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和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各项因素,挖掘盈利潜力,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进程,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对下一步工作做出正确决策。为了更好地掌握县域用电市场的特点,并对未来用电发展进行有效的预判,本文结合多维尺度分析法和行业用电市场细分体系,开展该地区43个县域供电公司用电市场分析研究,分析县域用电市场变化趋势,辅助该电网公司制定有效措施应对当前用电疲软态势,提高企业经营能力。
2 县域公司用电市场现状概述
该电力有限公司肩负着服务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首都北京安全可靠供电的重要使命。营业区域包括唐山、张家口、秦皇岛、承德、廊坊5市,43个县(区、市),面积10.4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277万人。以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14个月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43个县公司全社会用电量占社会用电量比例在60%左右,而且县公司用户数占全部用户数据的比例达到74%以上,可见县公司用电市场具有用户数量多、用电分布广、中小企业用户集中等特点。
当前该地区县域公司用电市场整体上呈现两类不同的变化特征:以传统高耗能行业用电为主的区域,过去由于高耗能行业粗放式发展,聚集了大量的中小型工业企业,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不断深入,产业发展大幅放缓,用电量大幅下滑;京津周边及沿海地区,受国家大力发展新型产业的利好,不断涌现以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聚集区,用电量稳定增长。
随着该地区用电市场增速的进一步放缓,迫切需要深层次、细粒度地了解该地区用电市场变化情况,传统粗放式的分析模式不能深层次、更细粒度分析用电市场变化,从而无法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无法满足企业经营辅助决策的需要。为能准确分析该地区县域用电市场变化趋势,精确把握该地区县域公司用电市场变化特征,利用MDS建立行业用电市场细分体系,并基于此开展县域公司用电市场聚类分析研究。
3 基于MDS的县域公司用电市场聚类分析研究
3.1 基于MDS的行业用电市场细分体系
传统的行业用电市场细分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为基础,结合电力企业特点,将用电市场以全社会用电总计为根节点,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各行业类型之间具有相应的从属关系,共分为99个行业类型。
一般的用电市场特征分析,是针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用电4大行业类型进行分析,由于对象不超过10类,分析结果往往针对性不足。为深入开展用电市场的行业细分研究,通过应用多维尺度分析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构建多维统计分析视图。通过行业用电体量、行业类型的产业归属、行业用电特征、行业产值特征4个维度构建行业用电市场细分的指标分析体系,对99个行业类型进行整合重组。如图2所示:
多维尺度分析法(MDS)是分析各行业用电市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多维变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可以将不同行业用电市场之间的联系直观地呈现出来,便于对各行业之间的总体联系进行深入观察。
应用MDS开展行业用电市场聚类,确定出13类用电及行业特征不同的分类,分类结果见表1:
在此基础上,以2015年1~7月的用电数据为基础,确定出不同分类的用电情况如下:
3.2 基于行业用电市场聚类模型的县域公司聚类分析
在用电市场行业细分的基础上,构建数据聚类分析模型,对43个县公司进行聚类分析,形成相应的聚类结果。聚类分析模型通过应用Clementine12.0进行建模,综合比对:K-均值聚类、两步聚类、异常聚类、Kohonen聚类4种聚类分析法的基础上,最终选择聚类效果较理想的两步聚类法。数据分析模型如图5所示:
3.3 聚类结果分析
在用电市场行业细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数据聚类分析模型,对43个县公司进行聚类分析,形成相应的聚类结果,结果如下:
第一类:高耗能行业集中分布,用电体量整体较大,第二产业用电下滑明显的县级供电单位,涉及到的供电单位包括国网遵化市供电公司、国网迁安市供电公司、国网迁西市供电公司、国网卢龙县供电分公司等11家单位。
第二类: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新型产业聚集,第三产业用电增长速度较快的县级供电单位,涉及到的供电单位包括国网唐山市曹妃甸区供电公司、国网电力有限公司张北县供电分公司等9家单位。
第三类: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第一产业用电增幅明显的县级供电单位,涉及到的供电单位包括国网电力有限公司怀来县供电分公司、国网玉田县供电公司等9家单位。
第四类: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乡居民用电增长明显的县级供电公司,涉及到的供电单位包括国网三河市供电有限公司、国网香河县供电有限公司等7家
单位。
第五类:全社会用电量下降明显的地区,涉及到的供电单位包括国网电力有限公司怀安县供电分公司、国网电力有限公司青龙县供电分公司等7家单位。
4 县域公司聚类分析启示及地区用电市场发展应对措施建议
通过开展县域公司用电市场聚类分析及用电市场特征研究,总结该地区县域用电市场未来的变化特征
如下:
第一,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以高耗能、矿采选业为主导的地区用电需求将持续低迷。受资源能源环境约束、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钢铁、建材等重化工业的调整阵痛将无法避免,短期内将增加这些行业的下行压力;唐山迁西县、遵化市、迁安市受当地企业整合的影响,用电量将持续下降。
第二,京津冀产业转移带动该地区对接区域城乡用电稳步增长。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的不断落实,该地区迎来了区域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先天的环京津地缘优势,受京津冀一体化辐射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特别是以廊坊为代表的北三县,其人口已突破70万,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另外,固安、大城、香河、三河等地随着北京服务业的疏解,大量人口也涌向该地区,人口的爆发增长促进了居民用电量的高速增长。
第三,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新型产业用电将步入高速增长期。从该地区各地市“十二五”规划及各地市“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用电情况,结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的总体基调,可以预计,未来该地区将继续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用电将步入高速增长期。例如,廊坊的电子信息产业吸引了华为、富士康、京东方、微软等一大批龙头企业齐聚廊坊。张家口张北县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2015年8月,《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规划(2015~2020年)》正式
获批。
第四,发展新型农业成为带动地区第一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张家口怀来等地区的特色食品加工业、承德丰宁等地区的绿色农业发展加快,农业发展水平居河北省前列,农业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各类农业园区数量居全省前列,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两市第一产业用电量分别增长6.09%、16.34%。
针对上述发展趋势,提出若干该地区用电市场发展应对措施建议:
第一,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市场。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重点关注新兴产业用户,提前了解新兴产业用户特性。
第二,深化用电市场分析。开展重点企业信息调查,建立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库,对于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实施标签化管理,形成常态化的市场调查机制,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趋势,利用多种途径保持与企业的顺畅交流。充分发挥电网企业的技术优势及社会责任,为重点企业提供节能增效解决方案,做到互利互赢。
第三,加大电能替代推广力度。创新电能替代设施建设模式与电能替代推广机制,探索建立电能替代激励机制。同时要强化宣传推广,扩大电能替代成效。
新兴产业市场分析范文2
村级体制改革后,村民自治制度让村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给予村民自治权利的同时,由于边疆地区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社会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信息闭塞,瓶颈制约,村民的思想意识相对落后于发达地区,资源开发虽有潜力但成本过大等因素,农村发展靠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有很大难度。一是村民整体素质和能力与农村发展需求不对称。研究发展,组织发展,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村两委待遇过低,无法得到起码生活保障,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加之整体素质偏低,组织领导能力相对较弱;二是村民自治制度造成了上级党委政府在人力配备上的断层。机关优秀干部无法调配到村民委员会任职,导致农村缺乏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政府从指导的角度无形中削弱了组织力度,导致农村领导干部人才困乏。
二、机制制约发展。
从组织结构看,各种组织结构相对健全,尤其是目前全市推行的“一体两会”联动运行机制,从理论角度相互作用结合缜密,联系实际,结构合理。可在一些激励机制上很多时候出现了政策制定出台与政策兑现落实不相符不严肃的问题。给基层在宣传贯彻中造成了无法兑现落实的被动,因诸多政策在兑现过程中与宣传口径不相符造成了政府失信于人民群众,致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威性不断降低,促成工作步步被动。
三、机关干部服务意识不到位制约发展。
机关干部尤其是基层乡镇机关干部,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主要对象是面向农村服务农民,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到农村的中心枢纽,是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小康,实现小康的主要骨干。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就目前情况看,乡镇机关还存在着思想守旧,做事不力,创新不多,素质不高,作风不实,服务意识不强的干部群体。谋求发展的问题不从解决干部的思想入手,不从强化服务意识着手,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
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交通滞后、农业水利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成本过高导致产品产出率低,造成发展缓慢;
五、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能力较弱。
由于农民收入只能保障自身基本生活,没有生产要素积累,来自任何方面的风险对他们都是致贫的因素,因病致贫、因自然灾害致贫或因市场波动致贫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没有抗御风险能力导致开发创新思想意识保守,对市场分析缺乏远见,遇有市场才“上马”,产品总在疲软后的现象比较突出,市场波动形成了越怕风险越遇风险的不良循环,造成资金短缺与浪费并存,成本短缺与昂贵并存,导致发展缓慢;
六、长期形成的经济构成模式导致对当前发展新兴产业的期望值不高。
定式的收入模式造就了农民的小富则安思想,对当前发展的新兴产业尤其是长期内才能见效的产业缺乏开发意识和管护意识,只注重短、平、快而不注重长远发展,不能形成以短养长的有效机制,促成在长时间内才能见效的产业发展被动,重建轻管现象比较突出。
七、劳动者素质偏低导致接受科学技术能力不强。
很难形成用科学技术引领发展的良好局面,传统发展方式固定了村民的思维,科技对产业发展贡献率不高,造成发展缓慢;
八、大量劳务向内地转移导致劳动力断层。
新兴产业市场分析范文3
从过来的情况看,农民谋求发展的愿望比较强烈,总体看,上级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与农民的发展愿望一致,全镇上下形成了大干产业建设热潮。可随着产业建设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一些不利发展的因素给发展前进造成的阻力也不同程度显现出来,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体制制约发展。
村级体制改革后,村民自治制度让村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给予村民自治权利的同时,由于边疆地区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社会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信息闭塞,瓶颈制约,村民的思想意识相对落后于发达地区,资源开发虽有潜力但成本过大等因素,农村发展靠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有很大难度。一是村民整体素质和能力与农村发展需求不对称。研究发展,组织发展,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村两委待遇过低,无法得到起码生活保障,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加之整体素质偏低,组织领导能力相对较弱;二是村民自治制度造成了上级党委政府在人力配备上的断层。机关优秀干部无法调配到村民委员会任职,导致农村缺乏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政府从指导的角度无形中削弱了组织力度,导致农村领导干部人才困乏。
二、机制制约发展。
从组织结构看,各种组织结构相对健全,尤其是目前全市推行的“一体两会”联动运行机制,从理论角度相互作用结合缜密,联系实际,结构合理。可在一些激励机制上很多时候出现了政策制定出台与政策兑现落实不相符不严肃的问题。给基层在宣传贯彻中造成了无法兑现落实的被动,因诸多政策在兑现过程中与宣传口径不相符造成了政府失信于人民群众,致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威性不断降低,促成工作步步被动。
三、机关干部服务意识不到位制约发展。
机关干部尤其是基层乡镇机关干部,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主要对象是面向农村服务农民,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到农村的中心枢纽,是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小康,实现小康的主要骨干。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就目前情况看,乡镇机关还存在着思想守旧,做事不力,创新不多,素质不高,作风不实,服务意识不强的干部群体。谋求发展的问题不从解决干部的思想入手,不从强化服务意识着手,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
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交通滞后、农业水利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成本过高导致产品产出率低,造成发展缓慢;
五、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能力较弱。
由于农民收入只能保障自身基本生活,没有生产要素积累,来自任何方面的风险对他们都是致贫的因素,因病致贫、因自然灾害致贫或因市场波动致贫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没有抗御风险能力导致开发创新思想意识保守,对市场分析缺乏远见,遇有市场才“上马”,产品总在疲软后的现象比较突出,市场波动形成了越怕风险越遇风险的不良循环,造成资金短缺与浪费并存,成本短缺与昂贵并存,导致发展缓慢;
六、长期形成的经济构成模式导致对当前发展新兴产业的期望值不高。
定式的收入模式造就了农民的小富则安思想,对当前发展的新兴产业尤其是长期内才能见效的产业缺乏开发意识和管护意识,只注重短、平、快而不注重长远发展,不能形成以短养长的有效机制,促成在长时间内才能见效的产业发展被动,重建轻管现象比较突出。
七、劳动者素质偏低导致接受科学技术能力不强。
很难形成用科学技术引领发展的良好局面,传统发展方式固定了村民的思维,科技对产业发展贡献率不高,造成发展缓慢;
八、大量劳务向内地转移导致劳动力断层。
新兴产业市场分析范文4
形散而神聚
在众多外媒报道“十二五”的稿件中,路透社3月7日播发的《五年经济计划充满雄心壮志,应引起全球关注》一文,看似面面俱到、形散,实则围绕一个重点展开,即导语所说的“中国社会将更加公平且更为环保,收入的增加将刺激消费,产业的科技水平也将更上层楼”。
“十二五”规划长达6万字,在解读中如何避免冗长沉闷?路透社这篇报道的启示是,先确定解读的重点,然后根据这个重点来抽取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删繁就简。
由导浯可知,路透社这篇报道将中国刺激消费和提升产业科技水平作为重点,为什么?以笔者之见,前者与全球经济的再平衡有关,后者与中国未来的产业竞争力有关,都是外界极为关注的大问题。
就前者而言,“十二五”规划将扩大消费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举措,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可望摆脱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旧有模式,也就意味着中国的贸易顺差会减少,从而为解决全球经济严重失衡做出贡献。因此,这篇报道选择了“十二五”规划中的收入分配、最低工资、城镇化等与刺激消费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报道也对中国减少国企储蓄和改革收入分配表达了将信将疑的态度。
就后者而言,向知识型和创新型经济迈进,也是中国今后五年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着眼点,事关中国能否以高附加值工业取代低附加值工业,缔造新的产业竞争力。我们看到,路透社的报道特别提到了“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有关中国教育和科研支出增长的目标,以及七类战略新兴产业,并进而指出,中国的自主创新需要外国公司,会给外国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机会。
专业解读之必要
全文在解读“十二五”规划中的举措时,贯穿了野村证券驻香港分析师木下智夫、上海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王志浩和里昂证券驻上海宏观经济策略师Andy Rothman的观点,反映出这篇报道十分注重市场机会的特征,这与路透社擅长财经报道的背景是相关的。
专家解读的意义何在?首先是专业性。市场分析师、经济策略师和经济学家等专业人士的观点为报道加重了砝码。本文第三段引用木下智夫的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国政府试图通过促进消费和调整工业结构来重新平衡经济的认真态度”,让读者清晰明了地抓住了“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在文中倒数第三段木下智夫还揭示了外国企业可以在中国探索高附加值工业的过程中赢取机会。经济学家王志浩的话也表达了他与众不同的观点。
报道以里昂证券驻上海宏观经济策略师Andy Rothman的话结尾,“在中国公布五年计划时,你可以心存偏见,可以怀疑其怎么可能实现所有这些目标?但从过去几次经验来看,多数情况下中国都成功实现目标”,向外国读者表达了一个经济观察家对中国今后五年发展所持的乐观态度。
其次,专家的直接引语能使报道变得轻松一些,独特、有色彩的引语穿插于叙述中,有助于化解经济报道的沉重感。在新闻写作中使用权威人士的直接引语作为支撑文章的有效论据,能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十二五”的外媒关注点
路透社这篇报道仅是今年两会外媒报道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众多稿件之一。总体而言,外媒对“十二五”主要的关注点包括:第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之变,这里面包含的要点又有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再平衡、扩大内需、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抑制通胀等;第二,中国经济发展与民生和社会稳定,包括稳定物价、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教育医疗体制、加大保障房建设、加强食品安全、增加人民幸福感等;第三,中国新五年规划给外部世界带来的商机和市场。
新兴产业市场分析范文5
分析这一状况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首先引用了国家宏观经济的统计数据。从中国宏观经济来看,1979年~2009年的年均增长为9.88%。而据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显示,1980年~1989年为3.46%,1990年~1999年降为3.22%,2000年~2009年进一步降为1.83%。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稳中趋缓”将成一大趋势。而纺织行业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自然也遵循了同样的发展轨迹。
行业方面,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为4310万吨,比2008年增长22.8%,年均增长7.1%,与危机之前三年(2006年~2008年)的年均增速相比较下降了3.8个百分点。2011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2541.2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34%,年均增长10.3%,增速比2006年~2008年年均增速下降7个百分点。
即便是在内忧外患加剧的2012年,纺织行业产值增长也没有跌破两位数,出口和产值仍处于正增长。
因此,孙瑞哲并不认同当前的发展趋缓是中国整体竞争力下降之突出表现的观点。他认为,这其实可以视作是行业调整的一次契机,以此来调整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而这种结构性的收缩,亦不失为是行业良性防御的一种手段。
不失时机新科技革命浪潮到来
“工程了不起、技术过得去、学术须给力、人才待培育、体系要建立”是孙瑞哲对纺织行业发展现状与愿景的精辟总结。
在他看来,纺织行业高速发展的三十年中,无论是建国之初的大棉纺,还是上个世界七十年代的大化纤,甚至是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地区的产业集聚发展,包括近年来化纤产能的不断增长,都体现了“工程了不起”。
而时至今日,中国纺织行业在整个工艺技术、质量品质方面“技术过得去”,跟过去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行业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一是“学术须给力”,学术研究不仅局限在科学方面,还涉及很多经济、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内容,这都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二是“人才待培育”,对基层企业来说,他们既面临“招工难”问题,同时又要考虑如何留住人才,并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三是“体系要建立”,这也是行业当前最关键的问题,下一步如何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纺织体系,将关系到整个行业如何整合资源、协同运作的问题。
孙瑞哲仔细分析了重构产业体系化优势的两大机遇背景。
首先是对不同阶段性优势的传承。第一阶段为结构调整促成产业链配套的相对完善,在1986年,国家把服装划归入纺织系统,使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协同配套。第二阶段为“国退民进”的体制松绑,使市场活力得以释放。其标志是1997年棉纺行业压锭、减员、增效,通过技术改造推动“国退民进”,实现了民营企业的加速发展,并使生产组织基础日趋完善,生产要素的休眠状态得以改变。第三阶段为竞争性产业集中度的提升,现代纺织工业的体系化优势亟待塑造。可以预见,今后5~10年,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不仅包括规模与利润的集中,更有创新要素与市场资源的集中),中国纺织工业将改变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转而向系统化优势转变。
其次是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到来。随着时展的加速,第六次科技革命,或者说以资源为王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到来。对于纺织行业来说,我们正处于这一大背景之下,以新的资源开发利用、节能环保技术为符号的循环经济,将成为信息技术之后最有价值的科技资源。
他表示,作为纺织行业的一个转型方向,可以定位为智能性产业、绿色产业以及跨界资源整合型产业。
孙瑞哲强调,新常态下的风险重估,是当下重构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优势时所必须做出的前期判断。“棉花问题、劳动力问题、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东南亚纺织快速发展、绿色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这种种问题都说明,纺织行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但它同时也是风险高发期,更是战略机遇期。越是在这种危机情况下,就越可能会发生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他们都经历过这种危机,并且都借此形成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孙瑞哲说道。
协同创新优势再造的现实路径
谈及纺织工业的体系化优势重构,孙瑞哲认为,第一,要完成从“个体竞争”到“系统竞争”的转变。它不是单个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而是供应链对供应链、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市场机制综合发挥作用的问题。
第二,还需要从“封闭”转变为“开放”,即从过去企业关起门来依靠自身力量创新,变为以开放的心态整合社会资源来形成集成创新的合力。
第三,在注重有形产品开发的同时,也要注重无形的营销和管理方面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
第四,如今市场竞争过程中的信用问题、社会责任问题,已经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行业的外部形象。因此,亟需我们改变无序竞争的局面,转向有序竞争,这是建立体系化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孙瑞哲看来,现在纺织行业要关注已不仅仅是某项产品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行业内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与机制,进而构建现代纺织工业体系化的新竞争优势。
具体到重构现代纺织工业体系化优势的现实路径,他阐释道,所谓现代化即要实现产业的工业化发展,劳动密集型应该成为纺织行业的一种历史,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正成为新的产业符号。产品低附加值要让它迅速成为过去,高科技内涵、时尚元素应该作为行业新的特征来出现。先进的绿色制造技术、品牌经济主导的行业生态、知识密集型的人才布局、公平开放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将是现在产业新的符号,也是纺织工业应该具有的外部形象。
科技、品牌、人才、可持续发展是纺织行业体系化优势构成的核心,这其实已经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中有了具体体现,即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内生驱动力,把人才优势作为行业成长重要资源支撑力,构筑品牌优势的消费向心力,以及可持续发展优势的未来竞争力。这是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
“改革需更加注重系统协同,但稳妥不是求稳守成的理由,渐进不是迟滞不进的借口,我们应警惕在不稳定幻想作祟下绕着问题走,最终小疾会成大患。”援引自人民日报微博上的一句话,孙瑞哲表示,面对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不能回避,更要重视与解决,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塑造不为外力所摆布的内在优势。
解读现代纺织体系关键点
体系化优势的构建
跨界思维、资源对接、开放创新、价值延伸
关键是:
1. 理顺融合过程中的内在冲突;
2. 做好需求市场分析;
3. 做好产业资源衔接。
与现代农业的融合
《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到2015年,现代农业建设要取得明显进展,棉花总产量超过700万吨。
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与现代文化产业的融合
《“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中指出: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特色产业群,建设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
《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将“十二五”期间服务业的发展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
现代化的实质
世界上众多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现代化的实质就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演化,由农业园变为工业园。因此,一个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实现工业化。——《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
什么是现代纺织工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称谓,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正成为新的产业符号;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即将成为过去,具备高科技内涵、时尚元素的新兴产业正在崛起。
新的产业符号
——先进、绿色的制造技术;
——由品牌经济主导的行业生态;
新兴产业市场分析范文6
[关键词]烧碱;市场现状;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6-0102-02
1 行业概述
烧碱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传统消费领域主要为轻工、纺织和化工行业,这三大行业每年消费的烧碱量约占总量大部分,其次是医药、冶金、稀土金属、石油、电力、水处理及军工等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烧碱主要生产国(2010年烧碱产量达2086.7万吨),商品量略有剩余,每年出口30多万吨烧碱供应国际市场。
氯碱行业是国内重要的基础化工行业,我国烧碱生产企业存在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关键技术大都是依靠进口的缺点,因此产品的竞争力弱。
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市场情况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各地氯碱发展不均衡,氯碱下游产品加工企业相对集中、对氯气需求旺盛的地区,发展速度较快。在企业做大、做强思路的指导下,近几年国内烧碱产量迅速增加,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营资本投资氯碱行业,又兴起了新一轮的氯碱投资热潮。
2 国内烧碱生产情况
2.1 国内烧碱产量及主要生产企业
1999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烧碱扩产潮,生产能力从1998年的690万吨/年增至770万吨/年。截至 2011 年年底,我国烧碱生产企业约 176 家,遍布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宜化集团、上海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是规模较大的氯碱企业。
据相关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烧碱产能变化情况和2011年国内烧碱、聚氯乙烯计划扩产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东北产能相对最低,随之华南、西南、华中、西北、华东、华北依次增高,2010年我国西北地区烧碱产能所占比例较之2009年上升最快,上涨达5%;2011年,烧碱的产能布局依然维持传统框架结构,华北、华东地区所占份额依然较大,其产能仍将继续增长。
2.2 国内烧碱生产能力及企业扩产情况
整体来看,在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国内氯碱行业产能规模快速扩张。截至2010年年底,国内烧碱产能共计3021.1万吨/年,离子膜法装置产能2546.9万吨/年,占总产能的84.3%,隔膜法装置产能474.2万吨/年,占总产能的15.7%。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拟新增烧碱装置能力784万吨/年,同时,70.5万吨/年落后装置计划淘汰。聚氯乙烯方面,449.5万吨/年PVC(含糊树脂)产能将在2011年内投产。
2.3 市场消费结构及比例
烧碱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纺织、印染、医药、冶金、石油和军工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消费增长率略低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2011 年我国烧碱表观消费量为 2251.8万吨[1],根据弹性系数法预测 2015 年我国烧碱表观消费量为 2543.0 万吨,2011—2015年我国烧碱表观消费年均增长率为 3.1%。2011 年我国烧碱消费结构为:化工占 23.5%,轻工占25.8%,纺织占14.6%,冶金占16.9%,其他占19.2%。
2.4 国内烧碱进、出口情况
2011 年我国烧碱进口量为 1.5万吨(其中固碱1.4万吨,液碱 0.1万吨),同比[2010 年的 1.7万吨(其中固碱 1.5万吨,液碱 0.2万吨)]下降 11.8%; 烧碱出口量为 216 万吨(其中固碱 54.5万吨,液碱161.5万吨),同比[2010 年的 154.3万吨(其中固碱51.7万吨,液碱 102.6万吨)]增长 40%。
3 烧碱市场分析
3.1 烧碱市场特点
在各企业不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我国烧碱市场一直处于饱和状态,价格相对稳定,波动不大,每年虽出口部分烧碱以缓解国内市场,但今后一段时间内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将存在。伴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趋向于国际化,亚太地区过剩的烧碱开始寻找出路,竞争将会空前激烈。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关耗碱项目的引进与开发、世界加工工厂的优势以及PVC等降耗产品需求旺盛的强劲带动下,烧碱产量迅速提高,市场容量也会进一步增加。
3.2 近几年烧碱市场走势分析
1999—2002年全球烧碱总体走势平稳,价格起伏不大。2011年后,新扩建装置在2010年四季度集中投产,导致烧碱产能将在 2013 年过剩,加上出口萎缩、下游需求平淡的情况下,烧碱价格上升带来较大压力,同时,在电、煤供应紧张,价格持续攀升及运输不畅的情况下,导致烧碱生产成本增加,其价格继续呈下行趋势。
4 未来中国氯碱行业发展中的主要特点及趋势
4.1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建立健全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控制行业扩张,防止落后产能的跨区域转移,引导和推动氯碱企业的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加强市场机制对于落后产能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建立适合氯碱行业的退出机制,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步伐。
4.2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提升产业集中度
优化产业布局,解决布局分散和重复建设问题。根据现有区域资源、能源条件和产能分布现状,继续支持和鼓励中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以电石法聚氯乙烯为核心产品的大型氯碱化工项目。东部地区不再新建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鼓励依托周边新建乙烯项目和港口进口乙烯基原材料便利的优势区域发展大型乙烯氧氯化装置,及配套氯资源多次利用项目。充分发挥各区域化工园区的功能优势,推动产业升级。
促进和推动行业整合,鼓励和支持优势氯碱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行业集中度。
4.3 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十二五”期间,行业、企业将继续跟踪国内外氯碱行业最新技术的发展动向,特别是关注高附加值耗氯、耗碱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研发进展,加大力度发展精细化工产品,逐步增加高技术含量的有机氯产品比例。合理的耗氯、耗碱产品结构不仅能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市场回报,更能提升行业、企业化解“碱氯失衡”等市场风险的能力。
4.4 以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氯碱行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加强干法乙炔发生技术、新型干法水泥制造技术和低汞触媒在全行业的推广,加快研究开发工业化离子膜制造技术、电石法聚氯乙烯使用的新型分子筛催化剂和无汞催化剂,密切关注烧碱离子膜电解槽阴极技术、新型制氯工艺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设备。不断开发高附加值耗氧、耗氯产品,不断精细化、专用化和系列化的PVC产品,进一步扩宽产品应用领域。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进产品创新。积极推广循环经济理念,提高氯碱行业能源利用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建设热电联产、开展直购电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盯紧新兴产业,服务新兴产业、融入新兴产业,以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氯碱行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十二五”将是中国氯碱行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抓住这一窗口时机,在“十一五”期间发展成果的基础,全方位提升行业、企业的发展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产业未来的运行轨迹以及在国内工业和全球工业领域的作用和地位。
参考文献:
[1]崔宁宁.烧碱行业:2011 年在优化中加速发展[J].化工管理,2011(6).
[2]李琼.2011 年石油化工市场行情预测之烧碱:延续回暖走势 价格波动走低[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1(3).
[3]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EB/OL]http:// cheminfo. gov. cn.
[4]中国氯碱工业协会.2010年度全国氯碱企业主要指标汇总表[R].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