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综合实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继电保护综合实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继电保护综合实验总结

继电保护综合实验总结范文1

关键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可靠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作为发送、变、配以及用电各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调动自动化以及继电保护设备。由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促进自动化装置快速发展。根据目前电力系统发展情况来看,发电控制设备、电力调度设备、配电网设备以及综合变电站作为当今电力系统发展的综合保障;在无人值班的环境中照常工作。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传输、生产以及管理阶段的自动化调和、控制以及管理;通过变电厂、发电厂、用户以及输配电网络进行自动化管理,为了保障远距离传输质量,提高经济以及管理效益,必须从根本上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转换。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在大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继电保护不仅能有效节约人力、物力,同时对降低资金投入也有重要的影响,当电力系统失去有效的继电保护时,不仅会造成状态无用的现象,在大量的资金投入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牵连效应。因此,在电力系统机电保护中,必须根据运行特点以及应用要求,保障电力系统作用正常发挥。

(一)机电保护自动化装置运行特点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当电力系统出现过载运行以及短路现象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必须根据保护装置相关特点,进行信号传递;在控制其他设备以及装置的过程中,降低故障发生范围,及时切除故障。在电力系统正常的情况下,由于电力系统很少发生故障,因此,继电装置很少发挥作用。通常情况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主要分成误动以及拒动故障两种形式。拒动故障主要是电力系统故障发生时,由于继电保护装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或者不能正确处理故障,从而影响继电装置,不能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安全系数;误动主要指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机电保护装置的错误动作以及错误信号。相对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装置不仅能及时进行控制、监测各种设备参数,同时也能保障运程控制的空能,让自动化装置成为带电工作的设备。

(二)机电保护应用要求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要求

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当电力系统出现运行故障时,通过故障切除,各种信息就能恢复传递速度;当电力系统运行正常时,由于工作设备良好的监视系统,因此时常作为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为了保障电力系统机电保护装置安全运行,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确保电力系统的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以及可靠性。

选择性,主要是当电力系统出现异常时,继电保护装置通过明确故障位置,进行选择性的故障排除,从而保障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灵敏性,主要根据相关装置的保护范围,当保护区域发生故障时,不做反应,当保护区发生故障时,通过及时动作,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速动性,是当故障发生后,通过灵敏的反应釜及时作出判断,切除故障,从而降低故障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通过限制故障发展,从根本上保护系统相关区域运行通畅;可靠性,作为电力系统保护装置最重要的部分,一旦保护装置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动作以及信息传递,同时也会影响供电系统运行以及其他部分工作。

2、继电保护装置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继电保护系统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变电站以及供电系统,通过不同类型的主变保护、系统线路以及电容器保护,主要应用于线路保护、母联保护、主变保护以及电容器保护。线路保护通过三段或者两段式电流保护,将其中一段作为速断保护;母联保护,主要根据时装设限对速断以及断流进行保护;主变保护,主要有后备保护和主保护两种情况;电容器保护,主要包括零序电压、过流、过压以及失压保护。随着自动化装置以及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不同的生产厂家拥有不同的工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根据界定范围以及应用方法,保障电力系统平稳运行。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作为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载体,在实际应用中,继电保护装置必须根据科学、先进、有效的保护装置满足电力系统要求;通过不断更新、发展,保障继电保护装置整体水平。通过及时掌握继电保护装置设定以及初始状态,在使用继电保护系统前,必须根据相关要求,对电力系统技术资料、设计图纸以及数据资料进行了解。原始数据作为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必须做好数据记录工作,通过正确分析、统计运行情况,及时总结继电系统运行规律。在装置可靠性程度区分中,由于没有完善的装置,针对不同情况,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装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漏洞出现。因此,在设备检修中,除了增强自动化装置的安全性,还必须提高可靠性;通过装置监测器,有效监控数据,在离线数据结合的同时,明确电力系统运行状态;通过使用红外热成像以及变压器绕组变形等技术进行具体的测试,保障电力系统管理。

在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处理中,逆序检查法通过明确装置故障,当短时间内无法找出问题原因时,必须从结果出发,通过逆向检查的方式,找到问题出口。顺序检查法,主要是通过电力保护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具体情况,在明确根源的同时,通过绝缘监测、外部检查、电源测试以及性能检查等方式进行。运用整组试验,主要通过保护装置检查,了解装置反映时间以及动作情况,从而保障故障在短时间内进行切除。

在继电保护装置维护中,为了保证保护装置安全运行,在做好维护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对电力系统进行定期的设备审核、检修。通过核实设备标志名称以及设备开关、按钮等部件的灵敏性,保障工作顺利进行。当自动化装置出现不灵敏等状况时,通过及时检修、更换,保障控制室指示灯相关设备正常运行;通过检查电流互感器、螺丝钉加固、电压互感器以及配线整齐度,在固定卡子的同时,保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运行。

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中,主要通过MTTF、MTBF等方案进行评判,通过实验室实验、样品抽取、实验数据检测、统计失效数、累积时间统计以及结果判定,保障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统计、评估符合相关标准。

结束语:

电力系统作为国家基础性能源,对现代生活具有不可置疑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必须根据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相关特点以及存在问题,在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增强电力系统运行质量和效率;在切实解决停电事故的同时,从装置可靠性的整体进行布局完善,从而提高电力系统实际效益以及装置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侯俊勇,雷鹏涛,李涛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分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132-132.

继电保护综合实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继电保护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108-0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继电保护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桥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实践训练,不仅使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适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从内容到形式做了深入的探索和改革,近三年来的实施,得到学生及同行的欢迎和好评,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传统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给定的设计题目少,内容单一、陈旧

过去我们课程设计题目均是给定电力系统的局部接线方式和运行方式,通过改变系统参数设定,对系统中某些线路及变压器进行继电保护方案设计、整定计算、灵敏度校验、继电器元器件型号参数选择等相关设计工作。这种设计方式由于系统接线简单,许多参数需要具体给定,运行方式变化很少,这种局限性使得学生发挥的空间较小,不能使设计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对电力系统的整体概念建立不起来,对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最大、最小及正常运行方式等不能全面分析,内容相对单一。在设计过程中仅仅参考某些类似的习题及相应的设计指导书进行设计计算,难免会有学生互相抄袭。这种传统课程设计方式既不能调动学生的设计积极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形式单一

在课程设计中,指导教师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这门课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给出不同的设计题目和原始资料,为了使学生在两周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通常课程设计指导书会结合实际题目详细讲解设计方案、内容、步骤、设计规范及要求、设计报告的格式等等内容。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设计手册和设备手册,参考某些类似习题及以往学生课程设计资料进行模仿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虽然每天去教室指导,但由于多数学生不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造成提交的设计报告存在许多错误,甚至会出现一些原则性错误。另外,由于缺乏对设计计算结果及结论进行实践验证,学生既不知道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也不知道设计结论是否合理,这样就大大削弱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意义。

(三)成绩评定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

传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的方法是根据学生所提交设计报告的正确性、合理性、完整性、规范性情况,结合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出勤率、态度是否端正以及主动性等,按照不同方面的分值比例,给学生评出优、良、中、及格或不及格的成绩。往往这种成绩评定方法会造成同一小组中不同学生差别不大,甚至会出现小组中主要参与设计人员的成绩由于报告书写稍差等原因得分较低的现象,造成成绩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另外,由于缺乏对所得结论进行实际或模拟验证的手段,无法考核学生的设计动手能力及实践技能。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为适应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求,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我们结合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与综合性实验项目相结合的方法和具体措施,改革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一)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课理论和实际工程,确定合理的课程设计题目

合理的课程设计题目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相关工程设计规范,掌握有关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十分重要。设计题目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理论课程的专业知识,尽可能涵盖该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要与实际工程设计紧密结合,尽可能采用已经实际运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供配电系统的原始数据资料,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还能指明学生将来从事的专业方向。此外,设计题目还可根据相应的专业实验室实验条件,对学生设计结论进行仿真或模拟验证。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完成理论设计的基础上,在实验室能够得到验证。当验证结果正确时,可以使学生感到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考虑以上方面,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提供课程设计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既要有区别,也要适中,保证所有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又不使得一些学习稍差的同学因为题目难度或工作量较大没能够按期顺利完成设计任务而打击其积极性。例如:根据一些大型企业(如钢铁厂、炼油厂)或地区电力系统的实际接线方式,选择有2~3个发电厂(每个发电厂有2~4台发电机组)与1个无穷大电源系统,选择3~5个大型用电负荷构成的具有双回路、环路接线方式的闭式电力网络,针对该网络中的发电机、变压器及线路(架空线及电缆线路)进行保护方式选择及参数计算和装置选择。这可以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网络结构和接线方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便于学生理解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最大、最小及正常运行方式,从而更进一步理解各段保护以及上、下级之间的选择性、灵敏性、快速性、可靠性以及近后备、远后备保护的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电力系统接线方式、运行方式及继电保护作用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二)加强课程设计的指导和管理,确保设计过程的严密性和正确性

针对部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得过且过、相互抄袭现象,指导教师应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指导学生设计,除了严格审核学生设计方案是否合理、中间设计步骤及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还要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例如,对于给定的电力系统如何分析其最大、最小及正常运行方式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既要考虑线路及设备的并列及分列运行情况,又要考虑因其他线路或设备故障引起负荷电流或短路电流的变化等,让学生通过讨论全面了解系统的各种运行方式,确定系统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负荷电流、短路电流及功率流向等,另外,还要查阅相关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手册,才能确定合理的保护方案。另外,在各种保护的整定计算时,部分学生对一些公式的应用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是对公式中一些电流量的含义理解不明确。例如: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方式中的线路电流保护中,瞬时速断保护动作电流值一般应按照最大运行方式下变压器二次侧发生三相短路时流过变压器一次侧的短路电流整定,很多同学用的是变压器二次侧短路电流。在被保护范围内有变压器时,校验灵敏度既要考虑保护装置的接线方式,又要考虑变压器的绕组接线方式,在变压器差动保护的灵敏度校验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经常出错的问题,加深了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确保设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中,通常安排《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课时为两周时间,我们教研室近三年来,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利用一周时间基本完成设计课题的理论分析、方案确定、整定计算、设备选型等设计工作,第二周在实验室中,利用实验室现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计结论,设计一个与课题相近的模拟供电系统,再将课程设计中确定的各种保护装置应用到该供电系统中,并进行相应的安装调试与整定。通过改变系统的运行方式,设置多个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短路、接地等)的模拟故障,来验证上、下级各段保护动作的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及可靠性,从而确保理论设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由于系统及保护装置均比较复杂,在实际的安装、调试及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比如计算数据错误、接线错误、继电器动作值不准确等等,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在同学的相互讨论中,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兴趣,还能使学生学到一些课本上讲不到的知识,在该过程中,由于指导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安装、调试,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较全面的了解,对评定课程设计的成绩亦会更加合理,且能较公正地反映学生的能力。

继电保护综合实验总结范文3

论文摘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继电保护装置与发电厂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等密切关联。继电保护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其他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当前,该课程现行教材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表现在:理论教学内容偏多,缺少对各种电力设备保护配置和实际运行与检修方面技术的内容。因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材改革已迫在眉睫。在此对继电保护课程教材改革进行探讨,提出解决的设想和具体措施。

在高职院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专业都开设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从目前全国发行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看,其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围绕保护原理、动作整定来提出要求和进行教材编写,往往忽略了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继电保护配置,忽略了对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和检修技术的介绍。当学生毕业后,面对电厂、变电所中各种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时,不知配置有哪一种保护,感到茫然,体现出教材和教师教学偏离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学生普遍认为课堂讲授的内容很难与实际的结合起来,短时间内很难进入工作角色。摆在电专业课教师面前的工作就是要全面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让学生一走入工作单位就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在此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材改革进行探索,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更希望获得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高职培养目标和现行继电保护教材分析

由于人的认知和观念上的惯性,社会上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是比普高院校低一个层次的学生,这种看法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还会在高职教育中充分表现,并将持续较长时间,具体表现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全过程中。虽然许多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专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与层次不同的观点,比如姜大源先生提出的“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阐明从人才观的角度看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的教育的根本差别不是水平高低的差别,而是类型的不同。而且,他还进一步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涉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野的基本问题:是在“层次下谈类型”还是“在类型中谈层次”?他指出:“在谈到教育层次与教育类型之间的关系时,是以层次下的类型为基础,还是以类型中的层次为基础,涉及到两类大相径庭的教育观。”基于层次的类型观与基于类型的层次观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一种重要的理论基础。基于类型的层次观给予了各种类型教育自身发展的空间。

显然,针对人才和教育的层次观而提出的类型观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为高职学生学习生涯的发展以及高职教育发展空间的拓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具有空前的建设性。但是,这种人才类型观和教育类型观对于阐明我国确定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来说只是提出了清晰的原则,远没有明确和具体地阐明高职学生要成为能有效服务于社会、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人才,最根本之点是什么?也没有清楚地勾画出高职院校为了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其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教学过程怎样实施?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么,有没有规范统一的要求来规范职业教育活动呢?这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探索,形成全国从事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的共同认识和规范教学行为,形成能够托起我国现代化建设高技能劳动大军的合力。

从人力资源的视点来看,高职院校学生要成为能有效服务于社会、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人才,最根本点是要具备社会所需要的胜任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具备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所必备的胜任力,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观也为高职院校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有效地拓展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坚实的观念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高职教育可以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具体化为:培养企业(组织)所需要的符合相应胜任力模型要求的、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人才,这正是高职教育的目标。

另外,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廓清课程与教材的关系,即弄清教材为本,还是课程为本。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将严重地影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现代意义的教材是以不同的承载媒体、不同的使用主体与不同的装帧形式出现的教学资源的集合。教材的多样化正是教材特色化的过程,服务于职业教育特色的所有教学资源以及教室与企业生产现场相结合的开放的教学资源都应反映到教材中来。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采用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首先提出继电保护的四个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其次提出基本电路(各种滤过器)和继电器元件图形符号;最后,按保护对象分别对各种电压输配电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发电机和电动机的保护,并在各章插入微机保护。即使是精品课程教材,也难以突破这一教材编写模式,都还属于精英教育型选用教材,若老师按这样的教材去实施高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学生是否具有胜任力,可想而知。对学生而言,他们应该知道:面对各种电气设备时,该设置哪些保护;每一种保护的电路布置;每一种保护在运行和动作时信号显示情况以及根据这些信号对其进行维护;微机保护的实现形式以及动作原理(不用程序流程图)。因此,当前的高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必须进行教材改革。高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目标的达成需要有一套合适的教材、一批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和良好的实验实习设施,缺哪一样都会导致学生胜任力打折扣。这里仅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材改革作一些探讨。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材体系重构和教师实践能力培训

基于对当前广泛采用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存在问题的分析,并结合职业教育专业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基础和现实学习能力,结合实训试验条件和教师的实际经验,提出对继电保护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具体考虑如下:

1.教材重构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并达到教学目的的指南,简洁实用的教材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课程目标出发去实现学生职业胜任力。因此,必须对现用教材进行拆分、瘦身、添加和重构教材体系,以便于专业课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1)教材拆分。首先,将各种电压输配电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发电机和电动机保护以及微机保护的原理和整定的体系进行拆分,把各种保护的原理从各章节中拆分出来单列一章,专门介绍反应故障保护的大值动作原理、小值动作原理(电压保护、阻抗保护)、气体动作保护原理。在各种故障情况下,故障物理量的检测电路中的检测设备或原件(TA、TV以及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气体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及其保护动作原理和信号显示要求。并在这一章节中增加两天去发电厂和变电所认识TA、TV、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气体继电器、阻抗继电器等的安装位置以及继电保护运行信号显示情况。安排两次实验完成继电器的动作值整定实验。其次,拆分出动作值整定,只介绍整定的原则,不作复杂的理论分析计算,让高职学生从复杂、难懂的窘境中解脱出来,而把主要求精力放在继电保护的实用技术上。最后,拆分出各章节中的微机保护,并单列一章,重点介绍微机保护的实现(从故障分量的检测模数转换计算机程序实现的故障判断、指令形成,再到计算机发出控制跳闸指令到现场控制设备执行跳闸的过程)。

(2)瘦身。去掉复杂装置或元器件原理的介绍、整定计算及整定计算实例。教材篇幅减至原来的一半。

(3)添加。增加各种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配置、保护的原理图和展开图,增加去发电厂、变电所的生产现场认识实习和学校内的实验,增加对各种事故的案例分析(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和检修技术)。

(4) 教材体系重构。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重构成下列几个部分。一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础知识,重点介绍电力系统运行及继电保护的概念、主后备保护概念、保护要求、基本元件文字符号认识、保护的实现原理(反应故障保护的大值动作原理、小值动作原理、气体动作保护原理和差动保护原理。在各种故障情况下,故障物理量检测电路中的检测设备或原件:TA、TV以及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气体继电器、阻抗继电器,保护动作原理和信号显示要求)。二是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配置,主要介绍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的配置、保护的原理图和展开图识读。三是继电保护动作值整定:电流动作值整定(短路动作电流、过电流)、动作时间整定、动作阻抗值整定、差动保护动作电流值整定等。四是微机自适应保护:从故障分量的检测模数转换计算机程序实现的故障判断、指令形成,再到计算机发出控制跳闸指令到现场控制设备执行跳闸的过程。五是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和检修技术,收集编制案例,用案例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对运行和维护技术的学习。六是实验实习实训,编制去发电厂和变电所认识实习的项目、目的,在校内试验的项目和目的。

2.加强教师在电力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校企结合是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学院的规划,分期分批让电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去工作一段时间,以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增长教师对专业课教学过程的把控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取得可检验的实际效果,学院要求各系专业教研室拟出各批次教师的实习项目、目的和要求等,实习结束后由各教研室统一进行检验。电专业教研室针对继电保护课程教师提出具体目标:

(1) 必须熟悉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电气运行管理规程与维护、检修的基本技术。

(2)必须熟悉发电厂、变电所一、二次系统设计,熟悉一、二次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与检修技术。

(3) 必须熟悉一、二次设备选择、设备的布置等。

并作出相应的安排和要求如下:

(1)每年7月18日至8月18日分两组分别去发电厂和变电所实习,同运行人员同吃住,同上班;虚心请教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实习目标。

(2)学院为每名电专业教师配置电气工程相关标准汇编一套。

(3)要求实习教师了解发电厂或变电所的电气运行情况、绘制电气主接线图、各种电气设备继电保护配置图,重点了解实习厂、所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情况,并写出评价报告。

(4)了解发电厂、变电所使用新技术、新设备以及运行情况,作出书面记录。

(5)实习结束时要求教师请发电厂变电所的技术人员出来座谈和交流。

实习教师回到学校后,由教研室主任对实习教师的实习资料进行一一检查,签署意见,由系主任核实后,交资料室存档,作为教研室全体教师交流学习材料。

电专业教师到电力企业,把现代企业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和实用技能学回来,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电专业教师向着“双师型”师资队伍方向快步前进。

三、效果

经过一年的试验和探索,这种重构后的教材对高职学生学习具有明显的好处,他们感觉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是太难的事,保护原理清楚、电路原理图和展开图通过课堂教学和在企业的认识实习也容易掌握,特别是各种设备的保护配置也基本清楚;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对继电保护运行维护技术有了初步认识。在岗前实习中,现在的学生没有往届学生那种茫然感觉。另外,组织教师去电力企业工作实习,增强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大大增强了教师在课堂和实验室以及实训试验中把控能力。学生对教师更有信任感,教师对学生更有感染力、示范力。由于教师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把握得当,幽默感顿生,语言语气感染力增强,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但不足方面在于:教材中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改进,对继电保护运行和维护的实践案例还不够丰富,这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四、总结

继电保护课程教材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相关教师和实验实习教师积极参与才会更深入、到位。希望有更多有志者参与这项工作中来,使继电保护课程更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继电保护综合实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继电保护装置;现场智能测试;技术分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走向成熟,我国将进一步的推广继电保护装置,同时还采取了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我国继电保护装置逐渐向着自动化体系发展。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保证数字化电站运行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而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现场智能测试技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1 传统继电保护装置不能适应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的现场智能测试

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是由一种智能一体化的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组建而成,并且在通信范围应用上,实现继电保护装置与智能电气设备间的数据信息共享的装置。设备在一次采集数据信息后,就可以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且通过光缆来传递给继电保护装置,从而满足后台的监控。传统继电保护装置的现场智能测试都是通过模拟输入输出与外部电路相连接,测试人员则是通过继电保护装置输出的电流电压来模拟相关的信号,并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的输入路线,同时也可以控制输出保护装置的开关量,保证故障发生后跳闸指令的输出。使继电器的开口闭合,测试的输入板块可以用来监视继电保护装置,这样一来就构成了现场智能测试系统。而且测试人员可以很便捷的控制并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符合标准。随着我国信息时代化的不断创新发展,变电站中的信号可以直接就转换为自动化开关量的信号。继电保护装置可以通过网络采取电子传感器的信号,还可以采取智能操作的数字化信号源,并对信号进行监视控制。传统继电保护装置如图1无法完成对保护装置现场智能测试工作,必须要采取智能继电保护装置如图2才能实现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现场智能测试。

图1

图2

2 继电保护装置的现场智能测试技术概况

目前我国采用的大多数继电保护装置均以保护现场智能测试技术为主,还停留在单项装置的测试阶段,只能够满足单套保护装置现场智能的基本测试。却不能针对电力系统设备进行全面的测试分析,也难以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系统化的智能测试。这种测试并不能实际反映出电力系统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只能检查继电保护装置的二次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结果,可以通过检测报告进行准确的记录。通常都是用微小型的继电保护装置测试系统的软件提供相关格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继电保护装置系统的各种型号和不同地区的格式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中,都是先将测试仪器的格式转变为数字的格式,然后再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编程,或者是采用纸笔的形式进行测试结果的记录,待测试结束后,再由相关的人员进行整理。若能够直接完成测试时,就可以采用原本指定的格式自动生成测试报告,这样就可以减少劳动力消耗,并且也减少了人工整理出现误差的现象,降低整理测试报告所浪费的时间和人力,从而达到方便快捷的形式,最主要的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测试记录要远远高于人工记录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继电保护装置的现场智能测试技术的安全性,由于现场智能测试技术主要采用的保护措施是利用通信技术测试的形式,也可以说利用并支持标准的通信技术管理来测试继电保护装置的具体使用性能,采用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来测试其一系列的使用性能。通信和现场智能测试两者之间是对立的,所以在现场智能测试中是存在复杂性的,并且由于测试的效率较低,测试人员较少等问题,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现场智能测试是存在一定缺陷的,仅仅停留在单项装置的测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考虑到变电站二次设备系统中的测试与继电保护装置的接口是否正常,所以,要想提高变电站二次设备测试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必须要对变电站二次设备测试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特别针对基于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而继电保护装置的整体系统测试也要逐步完善。

3 继电保护装置的现场智能测试技术分析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现场智能测试技术的模拟实验,给电力系统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当前的继电保护装置设备的系统测试自身存在着不同型号的零件,这给测试人员的测试带来了一定难度。随着我国的变电站全部实现了自动化,通信网络规范性的数据已经成为了继电保护装置的现场智能测试技术中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要想使现场智能测试符合标准,不仅要实现各种常见的继电保护装置系统的功能,还要具备其他的特殊性需求,系统测试的维护和更新必须要方便快捷,在使用硬件时,测试功能能够实现拓展以及软件的升级。由于标准的继电保护装置自身就具备保护和对外界通讯以及数据信息输入输出的功能,在进行现场智能测试时,重视上叙功能的正确使用也是非常关键的,是测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以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现场智能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景来说,目前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测试设备中的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系统的需求,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系统的现场智能测试技术的研究,并要持续创新,研制出能够满足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系统现场智能测试的要求。根据自动化变电站内部的特点及保证装置等二次设备都必须要符合的标准需求,才能直接将变电站设备连接到局部网络中,使操作方便快捷。因此,电力系统的测试也要符合以上的规范,现场智能测试技术也会变得更加方便实用。自动化测试系统与被检测的继电保护装置都可以实现无人变电站的网络操作要求,测试系统也可以参照电力系统的故障进行模拟测试,按照规范的局部网络标准对继电保护装置发送信号,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就可以根据数据信号的反馈,向局部网络发送相关的信息,在继电保护装置收到这项数据信息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使整个环节测试系统中都有着连贯性。测试系统采用计算机网络的强大运行功能可以直接进行自动恢复系统,并且可以暂时的模拟仿真实验等功能。继电保护装置的系统在整体升级后,相关的测试项目和测试标准都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操控,自动化测试系统可以在确保传递数据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现场智能测试技术中所获取到的信息共享,同时还支持系统统计分析和处理保存记录等多种功能。

4 总结

随着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检测技术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跨越,继电保护装置系统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景也一片光明。针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现场智能测试技术的分析,要紧密的围绕着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的使用功能。切记在测试时要注重继电保护装置是否符合标准,从而形成简单、安全、可靠的测试形式。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综合实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national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the power accident causes the problems of relay protection of substation still occur, which not only brings the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to the state, but also a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relay protec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Related personnel should strictly implement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relay protection, and all kinds of equipment and apparatus for regular repair detection, to avoid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accidents.

Keywords: substation; relay protection; state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 TM77

前言

继电保护是保证变电站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可以实现电力系统安全工作。由于继电保护问题导致的电力故障有巨大的危险性,因此要想实现电力事故的少发生、不发生,就要充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1 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状态检修

1.1 状态检修的工作内容

状态检修是指以设备状态检测为基础,结合检测和分析诊断的结果,科学合理的安排检修的时间和项目,即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需要检修的项目安排其进行检修。并依据设备的实际检测结果,结合设备的实际状态,运用通信和微电子等技术对设备的状态进行综合的判断。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内容包括诸多方面如:在线监测和诊断、设备管理、故障记录、预防性的实验、设备的维护、带电检测、设备的验收及设备的检修等。

状态检修的基础是在线监测,在线监测是对检修时的设备进行连续、实时的测试,并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判断设备早期的问题,确定检修的时间。此外,状态检修需要一专多能的技术型人才,即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还具有全面综合性的知识、能准确判断的能力及很强的事故处理能力。这样的人才才能确保检修和故障处理的高效,从而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状态检修的保障是信息的有效传递。在进行状态检修策略前,应对其传输媒介的现场检测和后台分析数据及相关分析人员等及时掌握并有效处理。在线监测装置是由数据通信接口和后台分析系统的检修中心计算机局域网相连接,获取各实时监测装置的数据,发挥状态在线监测装置的作用。

状态检修的核心是分析设备的状态。状态检修的关键是对在线监测的信息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掌握有利于设备状态变化的趋势,并将更科学的检修策略梳理统计的方法运用到状态检修中,对设备的状态变化趋势和规律做出更可靠的预测。

1.2 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其设备数量的增加,变电站的建设也随之不断地完善。以预防为原则继电保护状态的检修方式不再适用当下设备过多的现状。如今,若进行大量的检验,会打乱电网的安全秩序,因此有必要对继电保护状态进行的检修。首先,传统的继电保护模式是通过定期检验来操作的,存在忽视设备实际情况的现象,盲目性的进行定期检验,没有针对性,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此外,随着检修技术的不断提高,倘若在进行继电保护中没有进行装备和技术的匹配,会使电网状态不能正常的运转,从而导致其运行的安全性降低,还会由于电网的复杂操作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在进行继电保护检验时,需要停止设备的运转,这会使的供电的停止,使得人们的利益受损,还会大幅的调动人员且其工作量也很大,会使得作业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合理加大对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极其重要。

1.3 状态检修的工作目标

通过对机电保护设备的检测和维修,实现安全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各设备状态的检修的以下工作目标:

⑴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为保障继电保护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转,在传统的检修不能满足如今的继电保护设备安全运转的需要的情况下,只有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状态检修,才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确保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而保障用户用电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⑵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进行状态检修后,确保继电保护设备状态量的实时采集,有助于对设备的健康状况进行及时的判断,并对其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了保障,降低了无故障停机检修的次数,可以使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⑶保证设备安全经济的运行。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继电保护系统中充分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使得继电保护装置能在数字化保护的技术下实现远距离运送,并实现其状态的检修。因继电保护设备实现了从计划性检修向预知性检修的转变,增强了检修的目的性,并使检修更加及时可靠的降低了故障发生的机率。

⑷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因采用了先进的状态检修技术,使得继电保护更加科学并更加贴近实际,进而使继电保护检修管理的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这对促进设备的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⑸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由于状态检修需要的先进技术,使得对技术人员的要求随着提高。技术人员只能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充分的掌握状态检修的方法并能充分利用状态检修的技术,使得继电保护的安全运行得到保障。

⑹有利于减员增效。传统定期检修的工作方式,因不了解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故障的原因,在进行检查时需进行大量的排查工作,这就需要大量的检修人员。而状态检修是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并依据监控提供的数据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找到产生故障的原因,此过程不需要大量人员的参加,并且检修人员的工作量也少,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 如何完成继电保护的状态检修

首先,通过利用继电器保护的自动检测功能。如今微机保护的广泛应用,使得多数保护装置自身都具有很强的自动检测功能,其微机的保护原理是运用编程的功能。因此可通过利用多种现代网络技术的原理,利用软件内部的逻辑关系对微机保护的各种特点进行编程,以实现其功能,也就是通过利用继电器的自检功能,实现自身保护的。

其次,通过分析保护二次的回路结构功能。在数字式类型的装置上,许多数字式类型装置本身都具备可自行监控的特征,除了继电的保护装置本身外,还存在着如控制回路和直流回路等类型功能的回路。由于这种继电保护装置内在的局限性,仅能做到保护基础性装备的功能,这使得很难得到推广,也就无法广泛的应用到实际中。对于保护装置中的不同类型的电缆和电器构成的电气二次回路,由于二次回路本身在继电器中的处理功能,致使很多的操作回路失去了自动检测或在线形式上数据线控及向外传送的功能,这样就会使设备在状态检修时,二次控制的回路无法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致使工作无法展开且机器也无法正常运转。

再次,就是通过对断路的监视。在继电器断路时,要想完成对电力设备的保护,不仅应注意保护装置自身的要求,更要注意各电路和各细节的问题。例如跳闸时断路器的监视,对首要对象进行关键的保护。这需要先对跳闸或合闸回路的解法是否正确进行判断,确保其正确时,对各个基本机构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此外注意如温度和速度等要符合自身特点。虽然此过程很可能出现过度性的检测,但是如能记录断路器全过程的动态,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定能快速的找出断路器的各种状况,为检修和维护提供的便利条件。依据实际情况对其分析并制定切合实际的方案,并在继电保护状态检修上,将继电保护技术与先进的科技相融合,使得高变电站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3 总结

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系统在继电保护方面也得到了惊人的进步。与传统的系统相比,如今的系统有着明显的不同,不论是硬件还是技术上都有着明显的改善,随着继电保护技术与现代各项高科技的融合和发展,未来我们将研究出汇聚控制、检测与数据通信等各种先进功能于一身的新一代继电保护装置,使得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水平提升到另一新层次。总之,通过运用科学的诊断技术使其更好的运行,使得状态检修技术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保障继电保护装置安全有效及电力系统稳健安全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郭新安,胡卫卫. 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状态检修问题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26-27.

继电保护综合实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电力行业;人才培养;继电保护

作者简介:王秋红(1970-),女,四川渠县人,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系,副教授。(重庆?400053)詹红霞(1971-),女,四川成都人,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副教授。(四川?成都?610039)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7-0058-01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根据国家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电网公司“一特三大”的发展战略、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2015年电力系统的规模将比现在翻一番。国家电网公司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大批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电力行业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具有浓厚的行业特色,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计划项目的主要任务是重点专业建设,作为有深厚基础的电力行业高职院校,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契机,依托电力行业,对接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重构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本文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行业标准,对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研究,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

一、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具体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培养目标和规格;二是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的教育过程;三是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四是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根据重庆经济发展趋势,以电力行业和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积极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以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借鉴兄弟职业院校经验,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工作。以重庆市电力公司各供电公司、新世纪电气有限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校企合作为平台,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共享教学资源和生产设备、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校企共同监督教学质量。共同开发“企业全程参与的“232”人才培养模式”,即“两个体系,三个阶段,两个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两个体系”是指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组“基础课程体系”;分析继电保护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个阶段”是指分阶段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第一阶段是职业能力的认知,在第一、二学期完成。要求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环境、工作环境和岗位工作任务,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职业素养。第二阶段是职业能力形成,在第三、四学期完成。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以继电保护专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聘请企业专家到生产性实训基地,采取“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三阶段是职业能力提升,在第五、六学期完成。安排进行顶岗实习。在电力生产一线对继电保护进行运行、维护和调试操作,以适应继电保护专业职业岗位。三个阶段递进地实现“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两个证书”学生经过三年培养,增强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学生毕业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应取得继电保护工、电力通信调度值班员、电气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等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二、贴近生产实际,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为适应基于企业全程参与的“232”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建设突出“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的改革思想,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调试、维护和检修生产流程,新建能满足继电保护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的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提升技术内涵,拓展服务功能,建成具有较强共享功能、辐射面广、贴近生产实际的实训基地。

该基地能按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检修现场实际生产流程,按照电力系统的工作标准,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接受封闭式强化训练,以现场调试项目为载体,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强化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会贯通,积极探索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实验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三、打造职业素质过硬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继电保护专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出去,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挂职、承接科研或工程项目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为企业举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培训和讲座。企业的生产、科研实例成为教师讲课时的活教材,将这些实践经验、掌握的高新技术、活生生的案例带进课堂,编进教材,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具体,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请进来,教师为企业服务的同时,也赢得了企业对专业建设的支持。我们在企业常年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讲授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不仅发挥了他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缓解了专业教师相对紧张的矛盾。同时,兼职教师参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对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提出指导意见。

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校企合作,互助共赢”原则,教师参加生产实践活动,不但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了职业素质,也获得了可观的报酬和事业的成就感,企业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企业员工到学校教学,有利于企业员工总结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经过多方位建设,继电保护专业逐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四、按照行业标准,引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在教学的各环节引入行业标准,以企业的规程、规范为指导,严格执行岗位责任条例,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设备与现场相同,按照标准化作业指导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题目直接采用实际工程项目。教、学、做相结合强化了学生所学技能与职业岗位的联系。通过到设备生产企业、发电厂、变电站进行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工程师现场教学,使学生切身体会继电保护装置的生产、配置、运行、安装、调试等过程。学校设有职业技能鉴定站,学生毕业前需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近三年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98%的学生参加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其中92.2%的学生取得了“电气运行工”、“变电运行工”、“继电保护工”、“变电检修工”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