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建设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建设的概念

经济建设的概念范文1

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首要问题便是认识不足,不仅对职工的需求认识不足,并且对企业内部管理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将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实现,管理者只有对企业职工的需求及内部管理的具体状况加以充分的理解,才能够将与企业发展相切合的管理方案制定出来;其次,企业对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未提起相应的重视,各个企业均有着独特的企业文化,广大消费者均是通过企业文化来认识企业,并且企业的职工工作也是对此类企业文化加以依仗,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切实的帮助企业将企业文化迅速的加以推广,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忽视;再次,资料风险增加,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信息传播及信息共享的高效化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上企业信息的流失,其中包括客户资源、商业秘密及职工资料的流失,对企业的发展会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总体规划企业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既是城市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信息化及电子政务的不可或缺的桥梁。将企业的总体信息化规划做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应当具备较为明确的部门负责,利用集思广益做好具有可操作性及战略性总体规划。在战略层面上,企业总体信息化规划应当切合于城市发展战略,应当适应城市产业结构;在战术层面上,企业应当对整个城市企业运作所具备的结构特点充分的加以考虑;在实施层面上,企业应当合理科学将服务于企业共用基础信息资源库构建起来。开展信息化监理及咨询服务软件行业迫切希望良好的软件市场,而企业则有着其独特的信息化需求,供需双方需要纽带与桥梁。要想最大限度的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序、健康的发展,那么就应当规范管理软件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行为,促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开展的最初阶段,编能够获取最佳的信息化咨询服务。该工作先期应当免费由政府组织人力提供给企业,一旦信息化咨询服务纳入正规,则应当交由市场机制展开运作。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监理服务,以便于为软件开发企业与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之间良好合作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推动实施过程的有序进行,以实现软件业与企业双赢的目的。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及投资很多企业高层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够及认识不足,这便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不够、投资不足,特别是在企业建设信息化的最初阶段,对信息管理有着过高的期望,但凡收效不显著,再加上投资费用的增大,便会导致信息化建设信心的丧失,由此便会将建设过程中物力的投入、人力的投入减少,这必将会对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信息化的继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企业应当大力提倡信息时代的全新思维管理模式,真正的做好认识工作,使企业的决策层及管理层能够尽快的提起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以便于将资金及人才的投入加大,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经济建设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网络环境地方文献组织管理

Abstract:Theplaceliterature''''sorganizationmanagedandestablishestheplaceliteraturedatabasethesignificancetocarryontheelaborationtothenetworkenvironment,hasanalyzedthedatapoolandconstructsthestorehousethecondition,constructedthestorehousetheway,proposedestablishedtheplaceliteraturedatabasethetypeandimprovesthequalitytheponder.

keyword:Thenetworkenvironmentplaceliteratureorganizationmanages

前言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化时代,地方文献信息因独具的地方特色,需求越来越大,图书馆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开发、提炼地方文献中的精华,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即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标引著录和检索输出的自动化检索,才能更大地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满足读者的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文化发展,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享。

一、地方文献的概念

关于地方文献的概念非常多,仅在国内就多达几十种,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著名图书馆学专家杜定友先生的"地方文献是指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唱片、拓片、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摸等"。

狭义地方文献概念具有代表性的是:"地方文献是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及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凡在内容上涉及该区域并具有一定价值的软文化,均属地方文献。"(中山大学骆伟),通常国内地方文献工作遵守这一概念。

二、建立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意义

地方文献素有"一地之百科"的美誉。它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综合反映,通常这个地区的发展是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支持。因此建立具有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具体如下:

(1)地方文献可在不同时期为政府部门和各级领导制订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方针、政策、规划和措施方面提供及时、快捷、详细、可靠的咨询服务;

(2)地方文献记载着当地的杰出人物、历史事件、风情民俗等,可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建设发展服务,比如弘扬地方文化、激发当地人民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经济建设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保护;低碳技术

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共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关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需求。

一、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关系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尼古拉斯·斯特恩向英国政府提交《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从气候学的角度对当前经济进行分析,并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可见,低碳经济的概念就是由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而产生的。

国际社会对于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催生了时下逐渐流行的低碳经济概念。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发表以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成为一些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更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低碳产业和相关技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在低碳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进低碳经济建设。总体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能源消耗持续增加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稳定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与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必需推动力。能源、钢铁、汽车、交通、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比较突出和明显。由于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将同时并进,这就必然导致能源消耗快速增长。而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化工能源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对化工能源的持续消费,必然会带来碳排放物的相应增加,这是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冲突的。

2.我国的资源储备决定了碳的高排放量

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而在各种能源中,煤炭含有最高的碳含量,因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虽然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并开发出可再生能源以及各种清洁能源,但在短期内依然难以完全替代传统能源,我国以煤炭等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3.产业结构阻碍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4,第二产业仍然是主体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而我国目前又处于以高能耗为特征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大部分产业链低端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完成的,这就决定了我国需要消耗大量基础原材料,即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而工业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高碳经济特征。总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产生了严重的阻滞效应。

4.低碳技术水平低下

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严重的落后性。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其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低碳经济建设与发展能否成功。 转贴于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

1.加快产业结构改革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在所难免,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偏向工业的发展规模,而忽视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制定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改造计划。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既然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难以改变,那么要想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只能通过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来实现。比如通过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高效生产设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识制度和能效准入制度,鼓励和规范家电、建筑等行业的能源高效利用;以价格为杠杆,逐步推行阶梯能源定价,从消费者一方入手做到节约能源;加快低碳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并尽快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低碳生产。

3.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我国低碳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可以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提高能效的技术、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外,政府还应该鼓励支持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二次创新,使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拥有自己的技术特色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全球环境使然,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面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合理改善产业结构以及提高低碳技术等逐步提高我国在低碳领域的竞争力,从而健康快速的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M].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02).

[2]夏光.动员国家力量发展低碳经济[J].绿叶,2009(05).

经济建设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保护;低碳技术

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共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关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需求。

一、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关系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尼古拉斯·斯特恩向英国政府提交《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从气候学的角度对当前经济进行分析,并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可见,低碳经济的概念就是由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而产生的。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二、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低碳产业和相关技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在低碳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进低碳经济建设。总体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能源消耗持续增加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稳定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与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必需推动力。能源、钢铁、汽车、交通、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比较突出和明显。由于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将同时并进,这就必然导致能源消耗快速增长。这是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冲突的。

2.我国的资源储备决定了碳的高排放量

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而在各种能源中,煤炭含有最高的碳含量,因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虽然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并开发出可再生能源以及各种清洁能源,但在短期内依然难以完全替代传统能源,我国以煤炭等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3.产业结构阻碍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4,第二产业仍然是主体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而我国目前又处于以高能耗为特征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大部分产业链低端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完成的,这就决定了我国需要消耗大量基础原材料,即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而工业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高碳经济特征。总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产生了严重的阻滞效应。

4.低碳技术水平低下

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严重的落后性。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其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低碳经济建设与发展能否成功。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

1.加快产业结构改革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在所难免,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偏向工业的发展规模,而忽视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制定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改造计划。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既然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难以改变,那么要想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只能通过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来实现。比如通过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高效生产设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识制度和能效准入制度,鼓励和规范家电、建筑等行业的能源高效利用;以价格为杠杆,逐步推行阶梯能源定价,从消费者一方入手做到节约能源;加快低碳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并尽快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低碳生产。

3.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我国低碳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可以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提高能效的技术、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外,政府还应该鼓励支持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二次创新,使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拥有自己的技术特色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全球环境使然,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面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合理改善产业结构以及提高低碳技术等逐步提高我国在低碳领域的竞争力,从而健康快速的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M].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02)

经济建设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低碳城市,能源消耗

目前而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新的转型时期,受深化改革的影响,“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战略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显得愈加明显。其在给中国现代化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相应地给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发展的困境。针对于这样的问题存在,我国需要主动地去加强对全球环境的认识水平,建立全球战略大纲,为新一轮的经济建设活动奠定良好基础。促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活动一方面能够具备较为稳定的进步速度;另一方面,也能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色,以此来全面推进城市规划活动的开展,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1对城市规划的概念定义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化建设也从传统地追求速度与广度,向着对绿色、智慧内容的追求,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创新精神,也让城市规划活动的开展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治理内容会针对于城镇的空间分布与统筹安排来将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对能源消耗与水资源短缺等具体内容的解决,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因为城市人口的激增,使得城市交通日益拥堵,而城市本身带有的文化特征日渐磨灭。所以,其需要从科学理论出发,来确保城市规划建设内容可以满足城市规划设计需求,将低碳城市建设作为核心点,确保农村与绿色交通项目得以落实到位,以此来完成对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2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定义

就低碳城市来说,其指的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通过降低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使其可以处于城市发展的较低水平线上,以此来改善温室效应,实现低碳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当然,低碳城市既包括了经济建设活动,也包括了社会发展。前者,是为了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要让经济产出得以保障;后者,主要是为了给城市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城市经济活动带来新的商机与就业机会。

3城市规划中对低碳城市建设活动的阻碍因素表现

总的来说,低碳城市这一概念作为城市规划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诸多实践活动中都有所表现,也相应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其也存在着一些改进点,城市规划部门应当加强重视。1)碳核算模式存在不足之处,其信息内容缺乏可靠性。碳核算信息是城市低碳建设活动的开展基础,其将生产活动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形成对所需误差内容的计算,从消费活动的边界内容出发,将存在的误差有效避免。其还能对社会大众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带来积极影响,使得社会大众主动地参与到低碳生活中去,但是,在我国因核算项目的开展水平较低,导致这样的工作成效无效而产出需求尚未能满足社会情况。2)低碳城市的概念较为复杂,未能做到统一表现。学术界在对低碳城市建设理论进行分析的时候,尚未能提出较为统一的标准。因此,相关学者的研究活动,主要是从城市的能源结构出发,将其与城市碳排放量、城市社会经济建设水平等相结合,来完成对整个学术探究活动的开展。其涉及的方面主要包括:首先,低碳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矛盾表现,通过对矛盾内容的处理,来确保二者得以实现共同发展;其次,低碳城市的内容定义,需要将生产建设活动、城市居民生活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进行融合探讨,将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内容,来增强其完整性与影响力。3)因地制宜的管理概念未能有效落实,缺乏建设性。许多城市在对低碳项目进行推广的时候,仅仅是对新能源产业引进,但受其技术门槛的限制,而缺乏可行性,比如,光伏产业、风电项目等。这些项目内容因为结构相近,且缺乏创新性,而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就无法帮助传统产业完成转型任务,经济社会的稳定性也就无从谈起。

4城市规划活动对低碳城市建设理论的补充

1)让企业提高低碳生产建设的开展水平。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将经营利润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使得二者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商机。同时,企业也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主动地转变经营管理模式,降低生产能耗与成本,确保低碳建设能够在整体生产运营活动中被有效地体现出来。2)政府行政改革对低碳内容的追求。政府在低碳项目中,应当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促使企业可以将低碳理念作为发展的核心内容。同时,在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规划的时候,需将产业调整与基础社会建设项目相结合,提高排放标准,加大惩治力度。3)城市规划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运用,提高对金融财政的使用水平。低碳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也就需要金融中介机构开设相关的金融项目。转变目前我国的单一业务模式,将社会资金与外国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切实地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到位。

5结语

我们认为,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以城市规划理论为指引,将扶持重点转向研发和销售环节。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围绕发展低碳核心技术,调整充实各级科技计划来推动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发挥城市内各级低碳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高端人才和设施富集优势,引导其积极参与低碳技术研发、储备与转让,积极招揽低碳核心技术人才和专门人才,促进低碳城市规划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前进 张招招 单位:霸州市城乡规划局 河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闫文静,史怀昱,王伟哲,等.陕西省低碳城市建设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6):1069-1074.

[2]邱鹏.探索低碳城市建设新路径———瑞典经验借鉴及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10):167-170.

经济建设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 节约型机关

当前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能源危机,因此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低碳经济是极为现实的社会需求,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机关办公的能源消耗都较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不仅造成了现实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无益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就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节约型机关建设进行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经济环境下政府机关的发展困境

(一)办公消耗巨大

办公消耗过大事政府机关一直存在的现实问题,中国能源信息网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包括教育等公共部门在内的政府机构全年能源消费超过800亿元,占同期社会消费的5%,而且当前仍呈上升趋势。导致巨大消耗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公车和办公材料,其中建筑消耗更是占据政府机关办公消耗的46.7%,基本上所有的办公建筑都设置有复杂的空调系统,这些系统因为盲目使用、日常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公车方面,当前全国共有公车数百万辆,每年因此产生的能源消耗高达2000亿元;办公材料方面,政府机关办公材料的利用率较低,尤其是纸质材料的使用基本是一次性的,大量的一次性文件使用不仅增加了纸张的浪费,而且跟档案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二)资源浪费严重

政府机关的资源浪费主要集中在日常办公之中,包括有结构性浪费、决策性浪费、行政时间浪费等,绝大多数的浪费都是隐性的,非身处其中的人员、非细致入微的考察无法发现。这些浪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机构组织的不合理和监督机制的缺位,组织机构不合理造成的机构重叠、审批职权重叠,衍生导致了相应资源的双向使用、重复使用;政府内部监督、问责机制的缺位导致因为人为决策失误导致的资源浪费无人承担责任,只能由政府来买单;同时政府监督、问责机制的缺位还导致了行政时间的浪费,机关工作人员没有相应的工作任务,政府机关确为其闲暇的时间支付时间和用工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新型政府机关建设策略

(一)引入低碳办公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当前技术水平下最低的碳排放量为目标的,落实这一理念不仅是要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低碳意识,更多的是要在政府机关工作中引入低碳办公概念。落实工作人员实现办公目的同时减低碳排放量的价值取向,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低碳产生的采购、低碳技术的应用。

第一,严格贯彻《政府采购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等法规的要求,真正把好政府办公材料的采购关、技术的引进关和低碳管理措施的落实关;其次,政府应该鼓励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率先引进并使用低碳技术,切实降低自身办公消耗的同时,为社会其他经济主体提供参考;第三,强化采购人员的素质建设,建立地方政府机关低碳办公的碳排放量标准,要求每年达标,并设置岗位责任制度和追责制度,保证低碳建设的落实。

(二)建立健全低碳办公的长效机制体系

当前我国政府机关的低碳办公建设,并不缺少相应制度,缺少的是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起码应包含运行机制、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三个部分。

第一、运行机制,相应政府机关领导主体应成立低碳办公领导小组,形成顶层的低碳办公建设推动力;根据机关的具体情况制定合乎单位实际的《建筑管理办法》、《公车管理办法》、《水电气节约办法》等制度,并制定相应的统计和管理机制;拓宽公众参与通道,鼓励并支持基层工作人员参与、监督低碳办公建设。

第二、评估机制,按照政府机关的编制人员和职能要求对政府机构的建筑、公车、办公用品及总能耗出台相应标准,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考核、考评;推行目标管理制度,政府机关在落实低碳办公目标的时候可以参考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管理办法,由总体低碳目标起始,低碳目标下放到每一个部门、小组和工作人员,结合岗位责任制和追责制度保证低碳目标的落实。

第三、监督机制,在政府机关内部公务处理涉及到多个部门,是立体的,因此要想实现对低碳经济建设的有效监督,监督机制也应该是立体的,以财务、审计、监察部门为主体,将高能耗、高浪费行为的作用机制割断,在从三方面角度为低碳办公建设保驾护航。

(三)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的管理模式革新

如前文所述,政府机关能源的消耗和浪费很大程度上还是产生于政府的管理模式,政府机构结构不合理,很多机构的职能和权责存在重合的问题,造成了能源的消耗和资源的浪费。同时一些政府机构存在机构臃肿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而且也造成的办公资源和行政时间的浪费。但是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的政府机关管理模式革新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因此除弊革新任重而道远。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谕,而政府机关作用低碳经济的主要推行者,其自身的低碳建设不仅具有直接作用,还有敢为社会表率的间接促进作用,本文从低碳概念的引入着手、细说低碳办公的长效机制,直指管理模式革新的政府机关低碳办公的症结,以期为低碳经济建设提供支持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谭星驰.低碳经济视角下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