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的急救技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伤的急救技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伤的急救技能

创伤的急救技能范文1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急性肾功能衰竭;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

[中图分类号] R69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1(c)-0075-04

Clinical treatment study on acute renal failure caused by upper urinary tract calculi

SHI Yunguang DUAN Dongpeng WANG Hongxia WANG Honghu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ebei Province, Handan 05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therapy for acute renal failure caused by upper urinary calculi,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future. Methods 67 cases of acute renal failure patients caused by upper urinary calculi from Nov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4 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3 cases) adopted by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with holmium laser lithotripsy and control group (34 cases) took double positioning in vitro lithotripsy according to their order of treatment and individual will. Serum creatinine and urea nitrogen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postoperative renal function and urine output recovery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surgery, serum creatinine and urea nitrogen levels in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surgery,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 < 0.05). Serum creatinine and urea nitrogen level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 > 0.05). Postoperative renal function and urine output recovery time in control group was (7.98±1.32), (7.23±1.54)d respectively, postoperative renal function and urine output recovery tim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6.14±1.99), (6.38±1.33)d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were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with holmium laser lithotripsy and double positioning in vitro lithotripsy in clinical indicator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patients with long time existence calculi or urethra narrow and there severe adhesion with relevant organization, should be preferred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with holmium laser lithotripsy, in order to improv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and to ensure maximum completely get rid of stone.

[Key words] Upper urinary tract calculi; Acute renal failur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with holmium laser lithotripsy

据研究表明,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疾病最普遍的肾后性因素是上尿路结石梗阻,临床上主要以突发性少尿、无尿,血尿素氮、肌酐升高为特征,CT影片可见明显的上尿路结石,虽然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此疾病的诊断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对于解除结石梗阻的诊治方法却没有统一的定论,尤其是对于基层医院,因其缺乏先进的技术,故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只能简单地进行输尿管逆行插管,不仅延误了手术的最佳时间,也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1-3]。针对临床上常见的急诊治疗办法[4-5],如经皮肾穿刺造瘘、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双定位体外碎石术以及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却没有统一的答案。有研究表明,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不仅具有创伤小、愈合率高的特点,还可以对阴性结石进行处理,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6-10]。双定位碎石术也被报道可以针对结石直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67例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就诊顺序和个人意愿分为采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观察组和采取双定位体外碎石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33~67岁,平均(42±2)岁,结石大小0.20 cm×0.40 cm~0.90 cm×1.70 cm;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32~68岁,平均(40±2)岁,结石大小0.25 cm×0.55 cm~0.85 cm×1.75 cm。所有患者均呈现或轻或重的身体水肿、腹胀、突发性少尿或无尿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并发有发热、畏寒、腹泻等,甚者可直接导致严重的心力衰竭。实验室检查均可见代谢性酸中毒。术前血肌酐水平>500 μmol/L,血尿素氮水平>10.7 mmol/L,CO2结合力(CO2CP)为12~17 mmol/L。排出标准:存在出血性疾病或先天性慢性肾病的患者;在实验1年内存在盆腔手术史或严重外伤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大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涉及资料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术前检查与处理 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尿常规、血常规、电解质紊乱情况、肝肾功能状态、血糖水平检查以及敏感抗生素的检查,并参照B超影像对结石大小、形状和方位进行了解,然后针对不同患者的生理情况进行抗感染以及血液透析治疗。

1.2.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主要采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在给予患者硬膜外局部麻醉后,根据其所处和影像片进行结石部位的选取,然后逆行插入输尿管导管,以保证术中尿液的排放。使患者处于俯卧位,以45°

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双定位体外碎石术进行治疗,手术医师根据多普勒超声影像图对结石的形态、大小、规格、生理部位进行判断和标记,并确定结石与皮肤的距离,经影像再次复核后,开始进行碎石手术,期间电压稳定为10 kV,连续碎石处理1~5次,持续时间为1 h,7 d后开始第2次碎石,步骤如上。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及术后尿量、肾功能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尿量和肾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尿量和肾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尿量和肾功能恢复时间比较(d,x±s)

3 讨论

按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生成原因,主要分为肾性、肾前性和肾后性三种。据调查[12-14],目前,在临床中,上尿路结石是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因素,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性的少尿或无尿,多数患者会出现肾积水,少数患者则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如短暂性高血压、脑梗死、心力衰竭以及脑水肿等。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上尿路结石所致的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预后恢复质量与手术方式有密切关系[15],但是在本次对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和采取双定位体外碎石术治疗效果的比较中,笔者发现,两组患者术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无论接受何种手术治疗,均可以有效地对上尿道结石所引发机体内紊乱进行纠正,从而改善并治愈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与李飞等[16]研究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肾功能和尿量恢复时间分别为(7.98±1.32)、(7.23±1.54)d,观察组患者术后肾功能和尿量恢复时间分别为(6.14±1.99)、(6.38±1.33)d,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果与李飞等[16]的研究相反,而与杨琦等[17]的研究一致,对其结果不同原因进行分析,排出手术技术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患者自身差异,如结石大小、结石存在时间以及患者自身免疫调节情况等。双定位体外碎石术的治疗主要适用于结石直径

通常情况下,钬激光碎石可以对上尿路结石进行有效清除,特别是对于包裹嵌顿性的结石或伴有输尿管狭窄的患者[19-21],但是当术前出现结石移位的状况时,则会对结石的清除效果有很大干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体会以及此次研究经验,对减少结石移位的方法进行归纳[22-26],现总结如下:①对于直径>15 mm的结石,可直接手动取出结石,或将结石放入膀胱,同时给予冲水处理,使结石尽快排出;②钬激光碎石光纤应设定为低频率和低能量状态,以减少结石的直接破碎力和冲击力;③碎石过程的流水冲洗程度应适宜,若流速过大,会增加碎石冲入肾盂的可能性,若流速过小,又不能起到良好的结石冲洗效果,在冲洗过程中,不提倡采用加压冲洗法;④位于肾盂输尿管交界部(UPJ)附近或输尿管上段的结石极易发生移位的现象,故进行碎石时,可采取较深的垂头仰卧进行结石击碎。

虽然钬激光碎石有很好的临床诊治效果,不仅可以对各种大小规格的结石进行处理,还可以通过准确的辨别率对较小的阴性结石进行清除,但是随着此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并发症也逐渐被报道,出血就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为减少术中的失血量,医师应注意手术操作的精准性,输尿管的开放尺度应尽可能小,以能通过患者体内最大的结石即可,而对于结石数量较多、质地较为坚硬、平均大小又较高的患者,则应采取分期进行钬激光碎石术。

泌尿系统结石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相比于下尿路疾病,上尿路疾病更容易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而针对“方便、迅速、有效”的临床治疗原则,经肾钬激光碎石术相对于传统的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更符合临床患者和医师的要求,其通过手术创伤小、临床恢复快、并发症发生少、安全系数高的优点,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首选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手术禁忌证和术中并发症,对于伴有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以及严重感染的患者,应根据其临床特点,对其手术时机和方法进行一对一的确定。此外,应实时性地对灌注液压力进行控制,以防止因灌注液反流而诱发的反流性感染。

[参考文献]

[1] Takahashi N,Vrtiska TJ,Kawashima A,et al. Detect ability of urinary stones on virtual nonenhanced images generated at pyelographic-phase dual-energy CT [J]. Radiology,2010,256(1):184-190.

[2] 李文峰,潘惟听,厉建,等.肾绞痛后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的预测性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11):806-811.

[3] 飞.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65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0):84.

[4] Rud O,Moersler J,Peter J,et al.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interobserver variability of the hydronephrosis index and the renal resistive index assonographic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the evaluation of acute hydronephrosis [J]. BJU Int,2012,110(8 Pt B):E350-E356.

[5] 张晓明,门同义.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J].山东医药,2010,50(39):107-108.

[6] 郭应禄,董诚,周四维.输尿管外科[M].北京:北大医院出版社,2010:77.

[7] Philippou P,Moraitis k,EL-Husseiny T,et al. Endovascular covered stenting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renal pseudoaneurysm,a case reports [J]. J Med Case Rep,2010,4(1):316.

[8] 缪长安,王强东,董振佳.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致急性肾后性肾衰[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3):68-69.

[9] Burgess KL,Gettman MT,Ranqel LJ,et al. Diagnosis of urolithiases and rate of spontaneous passgae during pregnancy [J]. J Urol,2011,186(6):2280-2284.

[10] Negru I,Pricop C,Costǎ chescu G. Renal colic in pregnancy [J]. Rev Med Chir Soc Med Nat lasi,2010,114(2):439-444.

[11] 白峰,李亚青.双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泌尿系结石242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3):190-191.

[12] 周冬梅,张洪敏.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诊治[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4):94.

[13] 刘宏伟,彭向荣.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J].中国当代医药,2012, 19(18):186-187.

[14] 李中兴,葛广成,冯瑞,等.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附58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1,51(22):46-47.

[15] 孟祥军,米其武,何朝辉.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微创处理[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3):207-208.

[16] 李飞,陆鲲,刘加军.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20(7):953-954.

[17] 杨琦,王养民,景德善,等.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结石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 31(4):258-260.

[18] 樊江勇,陈小俊,朱洪文,等.输尿管镜治疗结石引起的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6):534-535.

[19] 孙继建.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J].临床医学,2011,31(6):65-66.

[20] 李福平.双侧上尿路结石梗阻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2,6(12):13-14.

[21] 邓若平,夏琰,秦钢,等.输尿管镜腔内碎石的技术体会(附315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3,9(2):55-56,58.

[22] 李逊,曾国华,陈文忠,等.输尿管镜术严重并发症原因分析和处理体会[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6):431.

[23] 曾东升,徐苗,成泽民,等.双侧输尿管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3例诊治体会[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12):803.

[24] 沈军,徐鹏程,袁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体外震波碎石失败的输尿管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4):404-406.

[25] 郭文胜.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31例失败原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20.

创伤的急救技能范文2

关键词:性颅脑损伤;凝血功能;变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及交通行业飞速发展,急性路脑损伤发生率显著上升,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1,2]。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6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特点,为临床医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选取6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其中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71±2.29)岁,受伤至入院间隔时间0.5~32h,平均间隔时间(4.31±0.45)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5例、重物砸伤14例、高处坠落伤10例、其他伤3例。分组方式:按照入院时GCS评分将62例患者分为轻型颅脑损伤组(15~13分,19例)、中型颅脑损伤组(12~9分,23例)、重型颅脑损伤组(8~3分,20例);按照治疗10d后GOS评分情况将62例患者分为良好组(5~4分,恢复良好或中度残疾,43例)、不良组(3~1分,重度残疾、植物状态、死亡,19例)。另选取本时期20例前来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2.19±1.87)岁。各组之间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具有临床可比性(P

1.2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所有入选人员于本次研究前1个月内均未服用任何凝血功能药物;②无血液系统疾病;③无心脏、肝脏、肾脏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④未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⑤无多发性损伤;⑥对本次研究采用检测方法具有良好耐受性;⑦对本次研究内容具有知情权[3,4]。

1.2.2研究方法对6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与20例健康体检人群均抽取静脉血液样本,将其置于硅化试管中,加入109mmol/L枸橼酸钠(加入量与样本中血容量比值为1:9)抗凝后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所用仪器为北京普利生C2000-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指定同一名具有临床经验及专业知识的实验室检测技师完成所有样本凝血功能检测工作。

1.2.3凝血功能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凝血功能与颅脑损伤程度关系分析轻型颅脑损伤组、中型颅脑损伤组、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机体凝血功能对比分析,见表1。

注:*表示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由表1可知,各组颅脑损伤PT、APTT、D-dimer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颅脑损伤程度越重,则上述指标检测结果越高;各组颅脑损伤患者FBG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颅脑损伤程度越重,则FBG检测结果越低,对比结果据有统计学意义(P

2.2凝血功能与预后关系分析预后效果良好组、不良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机体凝血功能对比分析 见表2。

注:*表示与良好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由表2可知,急性颅脑损伤预后良好患者入院时体内PT、APTT、D-dimer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患者,而FBG检测结果则显著高于预后不良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研究表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高达80%左右,且预后效果不良,易呈现出植物状态,而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恶化几率加大,易引起脑震荡等临床综合症状群,应引起广大医护工作者高度重视[5]。有研究显示,患者发生急性颅脑损伤后,其机体凝血功能变化情况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6]。因此提示临床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必要的凝血功能检测,可为临床医师判断其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效果提供可靠依据[7,8]。

本文研究可知,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效果与PT、APTT、D-dimer检测结果呈正相关,与FBG检测结果呈反相关,即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PT、APTT、D-dimer检测结果越低、FBG检测结果越高,则其颅脑损伤程度越轻微,且经临床治疗预后效果越好,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疾病程度及预后与其机体凝血功能密切相关,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机体凝血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保障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明,朱国强.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9):37-38.

[2]叶永造,王占祥.颅脑损伤后凝血障碍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1):85-87.

[3]万菁,陈炳,郑伟明,等.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7):770-772.

[4]丁亚楠,徐格林,王冀伟.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68-69.

[5]李晓梅,田薇薇,田敏丽,等.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检测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0):1109-1110.

[6]黄学仄,黄增峰,李友军,等.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中医急症.2012,21(3):494-495.

创伤的急救技能范文3

【关键词】 硫普罗宁;急性白血病;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干预治疗

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进行化疗所应用的各类药物, 其体内的白细胞含量会出现下降, 同时患者的肝功能也会遭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这些直接影响到了患者的化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当前主要用来预防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以及肝功能损伤的药物包括瑞血新、硫普罗宁等[1,2]。为了进一步探讨硫普罗宁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以及肝功能损伤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本文对河南焦作市人民医院血液病科收治的6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 临床效果理想,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2009年9月~2012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2例需要进行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患者各31例。其中, 对照组男性14例, 女性17例, 年龄16~79岁, 平均45.4岁;胃癌患者6例, 乳腺癌患者5例, 肝癌患者5例, 恶性淋巴瘤患者4例, 肺癌患者3例, 鼻咽癌患者3例, 食管癌患者3例, 结直肠癌患者1例, 卵巢癌患者1例。对照组男性15例, 女性16例, 年龄17~77岁, 平均44.9岁;肝癌患者6例, 胃癌患者5例, 乳腺癌患者4例, 鼻咽癌患者4例, 恶性淋巴瘤患者3例, 肺癌患者3例, 食管癌患者3例, 结直肠癌患者2例, 卵巢癌患者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其中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未应用硫普罗宁进行干预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应用了硫普罗宁(河南省新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物)进行静脉滴注, 具体为将0.2 g硫普罗宁溶解于400 ml左右, 浓度约为7%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用药30 d。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首次化疗之前、首次化疗2周后以及第二次化疗前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减少状况, 患者的肝功能损伤情况以及生存质量状况。其中患者的白细胞数量下降情况采用急性、亚急性毒副反应分度标准进行评价, 0度:患者的WBC水平在4.0×109个/L及以上, Ⅰ度代表患者的WBC水平介于(3.0~3.9)×109个/L之间, Ⅱ度代表患者的WBC水平介于(2.0~2.9)×109个/L之间, Ⅲ度代表患者的WBC水平介于(1.0~1.9)×109个/L之间, Ⅳ度代表患者的WBC水平在1.0×109个/L之间及以下, 其他则为无效。

1. 3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卡方检验, 其中P

2 结果

经过治疗, 根据分度标准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程度为22.58%、25.81%、35.48%和16.13%, 对照组减少程度为12.90%、22.58%、35.48%和29.03%, 组间比较(P

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生活指标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ALP、TBIL、ALT、AST等指标的下降幅度同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化疗是指利用化学药物来杀死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或者是抑制肿瘤细胞的发展, 化疗药物的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白细胞数量下降、肝功能受损等并发症发生。而硫普罗宁作为一种含有巯基的药物, 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肝脏不受损伤或者减少损伤, 同时还能够减弱ATP酶的活性, 维持肝脏线粒体的正常结构[3]。硫普罗宁还能够起到因化疗导致白细胞减少的作用, 因此被广泛用于放疗患者。本研究中通过对研究组患者应用硫普罗宁, 使得患者的白细胞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同时还使得患者的ALP、AST、TBIL等各项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可见, 利用硫普罗宁干预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以及肝功能损伤能够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 值得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以及肝功能损伤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启荣.硫普罗宁治疗慢性肝炎108例临床疗效观察.内科, 2009(3):391-392.

创伤的急救技能范文4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已成为当今人类一大公害。院前急救作为早期处理的第一步,尤其重要。现就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08年6月急诊科救治的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特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2008年1月~2008年6月,出诊救治创伤患者1055例。男689例(65.31%)。<12岁31例,12~65岁650例>65岁28例。女性366例(34.69%),<12岁13例,12~65岁310例,>65岁43例。

1.2 方法 复习我院急诊科出诊登记记录,按病种、急救措施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致伤原因 交通伤689例(65.31%),坠落伤146例(13.84%),斗殴伤105例(9.95%),刀枪伤60例(5.69%),其它伤55例(5.21%)。

2.2 受伤部位分布 头颈部415例,颜面部66例,胸腹部127例,躯干四肢伤438例,会9例。

2.3 现场急救措施例数 包扎止血448例,骨折固定185例,输液525例,吸氧335例,转运134例,人工呼吸21例。

3 护理措施

3.1 检伤分类 院前急救护士到达事发现场后尽可能立即使伤者脱离致伤因素并积极协助医师通过望、问、听及简单查体对现场伤员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红、黄、绿、黑四色系统对伤员伤情进行分类。原则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先排险情后施救助、先救活人后处置尸体。

3.2 气道和呼吸管理 本组人工呼吸21例,吸氧335例,维持气道通畅、保证气道安全和维持足够氧合功能是创伤救治中首要步骤。严重创伤往往有吸入胃内容物、血的危险,因此首先应打开气道,清理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医师对窒息、昏迷等严重创伤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或环甲膜切开。气管插管能有效地保证气道通畅、避免误吸,方便进行辅助呼吸和给氧。

3.3 静脉液体复苏 本组输液525例,占急救人数的49.80%。创伤患者通常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甚至是未控制出血的休克。急性血容量丢失使组织灌注和氧供减少,如果持续存在则导致酸中毒和多脏器功能损害。所以院前急救输液十分重要。但院前液体复苏治疗的选择最根本上应该由患者损伤情况来决定,对无法控制的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进行常规大量液体复苏是不利的,应采取允许性低血压的补液原则,同时要尽快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止血治疗。

3.4止血、包扎 本组包扎止血448例。在对创伤患者的急救中对出血点的压迫止血是安全、可行的方法。可采用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压迫止血、填塞止血、止血钳止血等。对于严格控制止血带压迫时间和压力的专业救援者,使用止血带是比较简单和安全的方法。包扎可起到压迫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污染,固定敷料,有利于伤口愈合的作用。

3.5 固定、搬运 本组骨折固定185例。固定的目的防止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和重要器官,减少疼痛便于搬运。条件许可时,可利用各种类型夹板甚至石膏做材料,特殊情况时,应根据情况就地取材,利用木板、树枝、竹竿、木棍甚至健肢(指)来固定。当头部或颈部受伤,怀疑有颈椎损伤时必须使用颈托固定。受到严重创伤,疑有脊椎或脊髓损伤时推荐使用脊椎固定板。昏迷患者搬运时首先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气管,为防止舌后坠造成患者窒息,可用舌钳将舌头拉出。脊柱伤的搬运时应使脊柱保持在伸直姿势,严禁使颈部和躯干前屈或扭转,更不能采用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搬运方法,以免加重伤情。腹部开放伤致肠脱出的搬运,正确的方法使患者双腿屈曲,腹部肌肉放松,可以防止内脏继续脱出。搬运伤者上急救车时头朝向车头,脚向车尾,头部垫一软枕,以防车辆急刹车时伤及患者。

3.6 综合措施 救治中如有心跳呼吸停止时需立即行CPR、电除颤和复苏药物的运用等抢救措施以挽救生命。对重症创伤患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救护车上全程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动态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建立规范化的急救护理程序。在最短时间内将伤者安全送达医院做进一步治疗。有计划地做好协调工作,默契配合,形成护士围着病人转的工作模式,将坐等处置转变为主动为病人提供服务的整体护理,边救治边通知有关科室作好急救准备,以保证病人到达院内后及时得到救治。缩短辅助检查时间,使抢救节奏加快。从而缩短创伤病人在急诊科的有效时间。

4 讨论

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所造成的损伤,为动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在现代社会中各类创伤不断增加,因此加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MS)建设,特别是院前急救的建设和广大市民急救知识的培训是降低创伤致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这就对急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急救护士要有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急救现场准确地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积极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抢救伤员、安全转运等,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二次损伤,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为院内救治打好基础。

创伤的急救技能范文5

【关键词】 严重创伤;早期救治;绿色通道;急救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种原因引起的创伤日趋增加,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为了达到提高救治成功率、获得良好的救治效果,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救治过程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救治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我院急救中心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将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36例经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0年至2011年收治的34例经常规模式救治严重创伤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主要为交通伤、机械伤、刀刺火器伤、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等严重创伤。

1.2 救治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急救模式抢救,常规处理及护理,送病房做好术前准备后再送手术。观察组120调度中心接到救治电话后,3min内出警,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医务人员在前往现场的途中随时与患者或家属保持联系,对急救进行初步指导,到达现场后做出快速全面的伤情评估,迅速而果断地处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伤情或症状。经绿色通道转运,途中做好途中意外情况处理的准备,加强与院内联系并做好抢救准备,密切观察。患者送至急诊科后,迅速评估呼吸频率和心电监护,联系相关科室多科室协作抢救,各科室无条件优先检查和治疗。排除严重创伤患者基础疾病因素,对比两组患者伤后至入院平均时间、入院至确定性治疗时间、死亡及治愈例数、救治成功率。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以P

2 结 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救治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 论

创伤是急救科救治的主要病种,较为常见,具有高死亡率、高休克率、伤情变化快、处理困难等特点[1]。有关报道显示严重创伤的死亡率高达25%-100%,救治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伤员的预后,而伤后1h是挽救生命、减少致残的关键时期。缩短确定治疗时间使患者能尽早得到确定性治疗,提高医院创伤救治成功率是严重创伤早期救治工作的最终目的。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复杂涉及科室范围广,要求急诊科、放射科、康复科、血库、各专科手术室等科室相互协助,密切配合[2]。

“急诊绿色通道”是指采取行政、医疗手段,使患者得到优先检查、优先治疗,达到各个环节快速通过的目标,由此形成的一条虚拟急救通道,较为规范、有序。绿色通道急救模式要求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做出快速全面的伤情评估,掌握相关急救知识,具有娴熟的抢救技能,及时诊断强化了急救人员的急救意识,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及时救治,显著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3]。

综上所述,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本着先救命、后保肢、预防感染、再安全转移的原则,达到了挽救患者生命、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生理功能的目的。简化了患者术前中间环节,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急救模式。

参考文献

[1] 姚元章,张宇,孙士锦,等.急救绿色通道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4):268-270.

创伤的急救技能范文6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临床症状;院前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常发生在严重创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上死亡率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有较大的改善,私家车也逐渐增多,而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由于交通事故、建筑事故等原因导致的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在临床上,创伤性休克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血压降低、供氧不足,进而影响脏器的循环通畅,最终会导致患者体内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采取有效的、及时的院前急救,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伤残率或死亡率。该研究回顾研究了2008――2012年到我院治疗的4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资料,旨在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入院的急救技能,降低患者的伤残率或死亡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中,男性有29例,女性有11例;年龄区间是18-68岁,平均年龄40.3岁。引起受伤的原因有交通事故22例,建筑意外事故11例,利器致伤7例。受伤的区域为骨盆骨折7例,胸部损伤5例,颅脑损伤的13例,腹部损伤的8例,四肢以及脊柱损伤的6例。

1.2 院前急救 当接到急救的电话即刻出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求救现场。到达急救现场立即对患者伤情进行评估,准确获悉患者的致伤原因,以便为后期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1.3 急救护理

1.3.1 转运注意事项 在对患者进行转运时,才要采取合适的躺姿,一般采取平卧的躺姿。此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抬高患者的头部或下肢,以便于患者的静脉回流。再有就是实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即体温、血压、血氧、脉搏、心电等指标,并按时的给患者打阵痛针、镇定剂[1]。

1.3.2 保障呼吸顺畅 因为创伤会导致患者的口腔或鼻腔中产生呕吐物或异物,所以首先应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这些异物或呕吐物,保证呼吸道通常,此外给患者面罩或鼻导管保障患者能吸入充足的氧,应注意的是氧流量应控制在4-10L/min。如果患者的创伤严重或呼吸困难,需要采取气管插管同时借助机械来给患者通气。车内配有人工气囊简易呼吸器、简易呼吸机等设备,对于创伤性休克以及其他休要畅通呼吸的病情我院有能力进行现场机械通气设备与技术。

1.3.3 建立静脉通路 为改善患者的组织灌注,需要快速地输注晶体液体。当病情需要时可以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这时如果遇到静脉穿刺难的情况可采取静脉切开或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同时用血管活性或止血的药物。

1.3.4 液体复苏 静脉通路建立好后,要快速地进行液体复苏,目前最常用的复苏液体是平衡盐,它能够有效地补充液体的流失,还可以补充血容量。但单独使用大量的晶体溶液存在肺水或肺水肿的危险,需要配合胶体溶液一起输注,以便于患者的体液复苏以及平衡。

2 结 果

在4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有32例经过现场急救安全平稳的送到医院,另外8例受伤过重,再有在送至医院途中因失去血过多、道路堵塞等原因抢救无效死亡,综上院前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成功率达80%。

3 结 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救治的关键是院前的急救,医院应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技术培训,并提高早期治疗的意识;健全急救机制,建立完善的、快速的通讯网络。此外急救人员在院前救治的转运过程中,应本着“治疗优先”的原则[2],迅速准确地实施急救措施。

在救治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重创伤患者,该类患者常常伴有意识模糊,有窒息的危险,此时为了患者的后期治疗的顺利进行,需要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以便呼吸顺畅,避免缺氧的发生。止血是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措施的重要内容,通常采取的止血措施有间断的使用止血带或加压包扎来止血。低血容量性休克或血管源性休克是常见的严重创伤性休克,这类情况治疗的关键是止血以及补充血容量。血压的平衡也是救治该类患者的关键,及时地输注平衡盐和胶体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情况。

临床资料表明:在早期复苏时,把血压稳定在一个较大水平,并控制好液体的输入量以及输入速度能够降低对机体内环境的干扰,同时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进而使伤残率或死亡率都明显降低[3]。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占绘华.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0,24(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