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1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审核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然而高层建筑火灾形势也不容乐观,部分高层建筑因存在安全出口数量、防排烟设施、自动消防设施等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深切感受到加强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审核工作,是从源头上避免先天性火灾隐患、减少高层建筑火灾的关键举措。

1.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1.1功能结构复杂火灾荷载大

高层建筑用途广泛,体量大,多用作旅馆、办公楼、经贸楼、邮电通信楼、金融楼、住宅楼等,建筑内部功能结构复杂,往往在同一建筑内设有办公、会议室、旅馆、餐厅、娱乐场所、商场等。高层建筑往往内部装修豪华,设施、设备齐全,易燃、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

1.2烟囱效应明显火灾蔓延快

根据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在建筑内部势必形成各种纵横交错的连通空间,横向如吊顶、空调通风管、排烟管道等,纵向如中庭、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通风井等。各种管道和竖井在火灾中极易形成火灾蔓延的途径,如果高层建筑内的管道和竖井防火分隔存在问题,火灾发生过程中,这些管道和竖井就如同一座座烟囱,产生烟囱效应,使烟火以3-5 米/秒的速度迅猛向上蔓延,仅需1分钟就可蔓延至200米左右的高度。

1.3疏散手段有限人员疏散困难

大型的高层公共建筑可容纳上万人,如同“垂直城市”。 高层建筑垂直疏散主要靠楼梯疏散,由于楼层多,疏散通道有限,疏散距离长,人们要从危险区域撤离出来,需要很长时间,且高度越高,人员越多,疏散时间就会越长。火灾发生时,人的求生本能及恐惧心理强烈暴露,大量人流汇集,极易发生拥挤堵塞,难免发生踩踏、摔伤等惨剧。此外,发生火灾后,低层的火灾向高层蔓延传播的速度较快,而处于高层的待疏散人员所需的疏散时间最长,这也大大降低了疏散的安全性。

1.4火灾扑救难度大

一是外部进攻难。由于高层建筑高度高,主体建筑周围往往设有裙房、甚至设有架空线路或绿化树木等,外部登高救人、灭火会受到限制;二是登高灭火救援难。消防员负重登高,与疏散人流对撞,影响登高灭火、救援速度;三是排烟难。受建筑结构、消防登高设备和玻璃幕墙限制,以及风向、风力的影响,难以实施破拆玻璃窗进行自然排烟,只能单纯依靠机械防排烟系统进行排烟;四是供水难。高层建筑往往需要分区供水,如果消防车工作压力达不到供水要求或消防水泵失效、故障,向上供水就极其困难。

通过高层建筑火灾特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火灾扑救及人员疏散难度较大,只有从源头上避免先天性火灾隐患的发生,才能减少高层建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我们就务必要高度重度视消防设计审核工作。

2.我国建筑消防设计审核的依据与重要性

2.1我国建筑消防设计审核的依据

建筑消防设计审核,是指公安消防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新建、扩建、改建(含室内外装修、建筑保温、用途变更)等建设工程项目的消防设计实施的技术审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负责审批该工程施工许可的部门不得给予施工许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得施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等40多部技术规范和规定对建设工程进行消防设计审核。因此,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不仅是法律赋予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权力,也是国家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和其它技术标准的要求。

2.2建筑消防设计审核的重要性

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消防设计审核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建筑消防设计审核是整个消防监督工作的一部分,是消防监督工作的基础和源头。将建筑设计图纸报消防部门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提出整改意见,将火灾隐患消除在建筑设计图纸阶段,从根本上减少火灾发生的机率。一方面做好审核工作即可以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另一方面又能更好地指导施工图的设计和工程施工,使建筑工程满足国家消防技术标准,从而可以避免先天性火灾隐患的存在。

3.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审核过程中应把握的要点

3.1总体平面布局应合理

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在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审核过程中,应重点审查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高层建筑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

3.2防火分区划分标准

所谓防火分区是指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空间单元)。在建筑物内采用划分防火分区这一措施,可以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有效地把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火灾损失,同时可以为人员安全疏散、消防扑救提供有利条件。在高层建筑消防设计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别,确定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确保防火分区划分合理。因此,在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审核过程中,要核实防火分区的设置是否符合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同时,还应注意防火分区的设置不能跨越防烟分区。

3.3安全出口和疏散距离应满足要求

高层建筑由于垂直疏散距离长、人流密集而导致疏散困难。因此,要求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才能使起火层的人员尽快脱离火灾现场。处于两个楼梯之间或是外部出口之间的人员,当其中一个出口被烟火堵住时,可利用另一处楼梯间或出口达到疏散的目的。在火灾发展到中期时,人在烟雾中的可见距离一般在30米左右,因此规定高层建筑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门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30米左右。考虑到火灾时房间里的人员疏散有可能在惊慌失措的情况下跑向走道的尽头,发现此路不通后会调转方向再找疏散楼梯口,因此,有必要缩短安全疏散的距离。按照规范将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房间的安全疏散距离,规定为最大安全疏散距离的一半。

3.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完善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为了早期发现并及时通报火灾,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使火灾得以控制和扑灭而设置在建筑内的 自动消防设施。在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审核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一是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敞开或封闭的楼梯间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并每隔2~3层设置一个火灾探测器;二是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各楼层的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应作为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首选部位。

3.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应恰当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其安全可靠、控火灭火成功率高、经济实用、适用范围广、使用期长等优点,已成为高层建筑中广泛使用的消防设备。在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审核中,应根据设置场所的火灾特点或环境条件确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系统选型,并应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经计算后确定喷淋泵的设计流量。

3.6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应规范

防烟排烟系统是建筑物内设置的用以控制烟气运动,防止火灾初期烟气蔓延扩散,确保室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和安全避难并为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的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的总称。在审核过程中,应重点核查防、排烟系统的风口、风阀、风机、风道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还应注意,防、排烟系统要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联动控制。

3.7灭火器材配备应充足

高层建筑应严格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备相应型号和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有的单位和个人错误地认为有了自动消防设施就不需要配备灭火器材。必须纠正这种错误观点。灭火器是扑灭初期火灾的必要工具,不能替代。不仅如此,还要根据高层建筑内不同种类的物质和火灾危险性,配置相应规格型号的灭火器。高层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要作为消防设计和审核的重要内容来考虑。

4.结语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消防设计审核在保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消防设施运行质量,改善消防安全环境,预防和减少高层建筑火灾危害,消防部门必须对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进行严格把关。对于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建设单位要及时改进,避免先天性消防安全隐患的存在。 [科]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2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工程;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我国人口数目庞大,且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多,传统建筑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在缓解了住房压力的同时,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一旦发生火灾,高层建筑将会比普通建筑所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更多,因此,设计、施工人员也加强了对消防工程的深入研究,力求通过有效措施提升建筑的火灾防御功能。

1高层建筑消防工程设计及施工中的问题

1.1高层建筑消防工程设计图纸不全

一些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的设计人员对防火工程的设计缺乏重视,设计经验较少,相对设施不全,再加上设计人员的设计时间有限,因此,经常会出现消防工程设计图纸不全的情况,导致工程难以满足实际要求,质量严重不合格。

1.2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水平不足

目前高层建筑建设工程多为私人建筑队承包施工。施工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普遍较低,流动性较大,而高层建筑消防工程对施工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工程很难符合规定标准。甚至一些施工队伍为了减少施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给消防工程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2高层建筑消防工程设计及施工措施探讨

2.1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的设计措施

为保证高层建筑的火灾防御功能能够真正实现,负责人员必须选择具有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工作,并要求消防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相应的消防法规,保证设计图纸符合消防设计标准。在设计文件审核阶段,需要按照相应细则,将文件交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审核,在工程师签字后,才能通过审核。在设计过程中,应着重注意防火分区的划分。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内部空间十分宽阔,范围较大,因此消防重点部位较多,一旦发生火灾,灾情极易蔓延。因此,为了阻止火势蔓延,需要对建筑进行防火分区划分和防火分隔设计。按照相关规定,我国高层建筑防火分区在划分过程中,需要按照种类不同分成不同的面积,一类高层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在1000m2以内,二类面积在1500m2以内,地下室面积在500m2以内。若建筑中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则可以在分区时较原面积增加一倍。对于不同功能的建筑需要采用不同的防火分区划分方法,例如办公楼可以利用防火卷帘进行分隔,并可以通过喷头的运用,增加阻火时间。对于高层建筑消防重点部位,如竖向管井,在进行防火分隔时设计时,应保证竖井所用材料具有较强的耐火、密封性能,检查门使用丙级防火门。同时,尽量避免楼内管道穿过防火墙,以免火灾通过管道和缝隙蔓延,若是必须要穿过防火墙,则需要在缝隙处用防火材料堵实。同时,应加强对消防给水方面的设计。高层建筑仅靠消防车的器材是无法进行全面扑救的,在设计过程中,应对消火栓、消防水池等进行合理设计。保证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m,且具有明显标注。消防水池用水应与高层建筑生活用水分离,可以与喷泉用水相连,以提升建筑的美观度。

2.2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的施工措施

在施工单位开展施工时,监理部门必须严格监督其全过程。要求施工单位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以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加强对施工安全、消防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提升施工人员对消防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在监督过程中,一旦出现工程不合格的情况,应及时阻止施工人员继续施工,有效避免施工单位不审核等违规行为。政府部门还应对施工单位和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提升其安全意识,了解自身责任的重大,从而提高工程质量。负责人员应选择具有专业资质的施工人员,要求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并在施工前对其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安排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的作业规范进行监督指导,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并予以处理。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力度,要求采购人员严格按照图纸所要求的材料进行采购,尽量选择质量最优,价格最经济的材料,并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正式入库,避免不合格材料被投入使用。要求管理人员对出入库的材料详细记录,以免材料遗失、损坏,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另外,还需加强对投入使用后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的检查,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消防设施情况进行检测,以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并提升物业管理人员、建筑消防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以便更好的发挥消防工程价值。

3结语

消防工程是高层建筑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目前,在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提升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加强对施工环节的管理,提升工程质量,以保证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安全性,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叶静东.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与施工的漫谈[J].门窗,2013,2(02):218-221.

[2]赵娜.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有关问题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3,6(06):52-54.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3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设计;设计原理;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高层建筑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层建筑设计是工程中重要的环节,虽然我国的高层建筑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对高层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高层建筑的设计原理

1.1 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个主要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形成的视觉感受,是设计师做建筑设计时十分注重的部分。建筑的整体尺度主要是强调了整体性对于建筑的重要性,目前相关的整体尺度均衡理论有很多种。在设计建筑群的整体尺度时,要注意“主体、裙房和顶部”是高层建筑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有时为了增加建筑造型的活泼生动性,也会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添入一些活跃元素。处理好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对是否能建造出一个层次鲜明,外观优美的高层建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确定这三个部分的尺度时,应该避免每一个部分独立成块,各自采用不同的尺度参考体系,而是应该遵循一个统一的尺度参考系,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整体性。

1.2 近人尺度

所谓近人尺度就是指高层建筑的进出口和最底部分的尺寸大小给人的视觉感受。由于这部分是用户每天都要接触,且最易被人们细致观察,是形成人们对该建筑直接感受的最基础的部分。建筑入口的柱子、檐口、大门、墙面的尺度划分、窗户、装饰的处理以及建筑底层,在进行近人尺度处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些部分尺度感的划分要比整体尺度部分的划分更加细致。为了营造出一个由街道到建筑体内的过渡缓冲的空间,以达到使人们心理的逐步适应的目的,我们可以在建筑的周围及入口部分对空间加以适当的限定。由于高层建筑底层部分是人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所以对于建筑的尺度设计应该以人的尺度作为参考系,不能太小或者太大,过小就会影响建筑的尺度感,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感;过大则会是建筑过于宏大而增加了与人们的距离感,缺少亲近感。

1.3 细部尺度

细部尺度主要是指建筑材料的质感,指高层建筑更细分的尺度大小。这细分尺度的设计思想主要来源于生活,我们经常通过触摸来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对于喜欢和不喜欢的事物,我们分别通过“美好”和“可恶”来形容对于它们的感受,这就形成了人的视觉质感。在建造建筑时,为了能通过质感产生一种视觉上的美好感受或者能使人们愿意用手去触摸而营造出建筑给人的亲近感,建筑设计师就是运用这一原理,采用不同质感的材料来塑造建筑物。

2、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2.1 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全新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建筑本身的生态节能。首先对于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而言,虽然其裙房的建设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是对街道的尺度以及人性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的影响都很大。高层建筑的下部门裙房在立面设计上一般跟高层建筑的上部立面不同,在建筑设计当中需要比较细致的设计,要将下部裙房设计的比较多样化,以免显得过于苍白。同时裙房还要进行一定的人性化处理,原因在于群众的视觉一般接触到的都是高层建筑的裙房部分,同时裙房对人们所产生的街道空间感的影响以较大。而对于高层建筑的中的楼顶对整个高层建筑的设计形象又起到了个性化体现的作用,虽然对生态环境的意想不到,但是它们体现的是高层建筑的标志性和独特性,因此在楼顶的设计上也不是不容忽视的。

2.2 处理手法上的巧妙运用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塔楼部分虽然在设计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余地,但是在高层建筑的底层部分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处理来实现对空间形式上的丰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一般都是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处理方法。

3、高层建筑中的分类建筑设计

3.1 底层入口

首先高层住宅的底层入口处一定要避免设在当地冬季主导风的迎风面,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比较炎热,因此底层入口可以全部或者是局部架空,避免对夏季通风的妨碍。

3.2 建筑围护

由于人们在高层建筑商居住多半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建筑维护的安装,从而给居民提供一定的安全感。同时在高层住宅的窗户设计上,由于高层的风压过大,一方面会对外窗开关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擦玻璃的同时产生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外窗的设计上应该设计为推拉的启闭方式。

3.3 服务设施

高层住宅建筑在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服务设施,要在建筑底层入口处设置大楼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在值班室中配置夜间电梯紧急呼叫装置、公用电话以及值班人员必要的生活用品;同时还要在大楼内外设计分户信箱以及车辆的存放处,在具体的分户信箱的尺寸安排上,应该大于 300mm,同时要保证对墙面面积占用较小的基础上与墙面垂直。

4、高层建筑中建筑设计要点

4.1 高层建筑采光设计

减少人工照明的能源消耗和优化日光的使用是高层建筑设计时的资源节约型目标之一。一般情况下,为了减少日光的直射对人视觉舒适度的不利影响以及减少热能的消耗来减轻高层建筑的制冷压力,往往采用被动日光技术来对建筑物中直射的光线进行控制。下面来介绍几种较为先进的日光采集系统:1)通过提高单位面积进光区域内有效日光量,来减轻对阳光辐射产生的制冷负荷,从而减少了建筑物的能耗;2)为了能在不增加窗户周围的阳光强度且能使其到达采光更深的工作区域,可以通过阳光发射到屋顶平面来完成;3)仔细设计阻挡阳光直射的系统,可以减少阳光直射导致的眩光和温度不适。设计的难度在于每天和全年阳光位置及获得的不断变化。自然采光的建筑无论设计得多好,只有在日光有效利用和代替人工照明的情况下才能节约能源。

当然,进行采光设计时,可以在人工照明节能和少量增加阳光热量获得之间寻求平衡。我们可以完善座位和工作平面规划,通过更好的窗户和立面设计来减少眩光,获得自然采光。研究表明,太阳光的适当获得和开阔视野可以提供一种舒适感。然而,为保证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使用者应该可以控制光线的数量和质量;设计者需综合考虑能耗、背景光线、屋顶灯和窗户的自然采光等因素,并为使用者提供最好的视觉环境。

4.2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1)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构造柱是否已经设置在了大厅的四角和外墙的转弯处,且位置是否正确;此外,还要注意山墙和纵墙的交界处是否设置了抗震构造柱和是否用构造柱代替了砖墙承重等问题。2)缺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或者资料不全。在缺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施工是不可取的。若没有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设计时就缺少了必要的依据,对此我们要注意以下情况:在设计方案会审后或者规划设计阶段便直接进行设计施工图;在扩初设计会审后就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3)抗震设防标准掌握不当。在高层建筑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划分的设防等级,不能任意的提高或者降低设防等级,前者会造成工程投资超支,后者则会影响整栋建筑的安全性,不利于抗震。

4.3 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设计

1)人员疏散困难设计。众所周知,高层建筑往往是人群分布密集的区域。如果发生火灾,除了消防专用电梯之外的其他电梯必须马上降至底层暂停使用,这样人员的疏散必须通过楼梯,大大延长了疏散的时间和增加了疏散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时要注重人员疏散问题。2)火灾蔓延迅速。由于超高层建筑中存在许多可燃物,它们形成了许多纵向烟筒。当火灾发生时,这些烟囱的拔风抽力效应可以促进火焰及烟气的蔓延,高度越高,抽力越大,这种效应就越强烈。超高层建筑的烟筒效应是最难防范的,虽然可在管道内设置一些防火阀,然而这些防火阀可能出现控制失灵、无法严密闭合等情况,从而导致有火溢出直至延烧。3)火灾扑灭问题。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在灭火过程中,就会遇到建筑周围场地小或者登高高度受限等具体问题。另外,高层建筑的火势蔓延迅速,也增加了扑救的难度。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超高层建筑,在设计中必须充分重视消防问题。只有全面考虑高层建筑中可能出现的消防问题,并在相关设计中消除这些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才能实现高层建筑设计的根本目标。

4.4 高层建筑的防雷击问题设计 

高层建筑防雷系统应该按照“综合治理,整体防御,突出重点,多重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做好防雷措施,进行防雷击问题上的治理。在高层建筑物的顶端以及其他容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或者避雷带、避雷网。利用结构中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整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在建筑物周围用扁钢做避雷带。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要接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设计实践中,设计人员更是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整体性、安全性、节能性等方面的要求,实现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赋予其更多的文化要素,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的设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以及人们生活,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4

关键词:防排烟系统;自然排烟;机械排烟;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

前言

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做好高层建筑防排烟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防排烟又分为防烟、排烟,也就是将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从楼道、电梯、房间等地方及时排除,防止其蔓延扩散。

1 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简介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常用的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主要有三种:自然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以及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1.1 自然排烟系统

自然排烟其中一种方式是利用建筑外墙可开启外窗等建筑设施进行自然排烟,这种排烟方式是无组织的、自由的。高层建筑自然排烟系统和其他的排烟系统的差异之处就是自然排烟系统并不需要另外加设专门的排烟设备,这一特点令自然排烟系统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当火灾发生的时候,能够便于人们疏散和救援,但是要注意的是,自然排烟系统及其相关设施并不具备排烟的功能,这并不是设备的缺陷,而是自然排烟系统在安装过程中的缺点。首先,自然排烟系统的排烟窗设计和安装的位置不恰当。从高层建筑自然排烟的效果方面考虑,自然排烟系统的排烟窗应该尽可能低接近墙体的上部,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层建筑的自然排烟系统的排烟窗并不是在墙体的上部安装,而是安装在墙体的下部,距离顶板、吊顶的距离比较大,降低自然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另外,排烟窗的面积过大或者过小也会影响其排烟效果。一般的高层建筑自然排烟系统的排烟窗有侧拉窗、平开窗、上翻窗等,其开启净面积占整窗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45%、90%、30%。一旦超出或者低于这个标准,将会严重影响自然排烟系统的工作效果。根据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分析,大部分的高层民用建筑采取自然排烟方式进行排烟的规范性十分低。举个例子,某高层公共建筑合用前室如果选择侧拉窗作为排烟窗,那么整窗面积应达6.67m2左右。但是在实际的安装和施工中,排烟窗的可开启外窗净面积并不能够符合我国相关的标准和对顶。当火灾发生的时候,排烟窗安装和施工效果欠佳将会导致高空玻璃坠落伤人以及无人轻易击碎玻璃等情况出现。最后,是自然排烟窗系统的设计结构形式不合理。

1.2 机械排烟

所谓的机械排烟,是把火灾中产生的大量烟气和热量集中传输到排烟口处,并进入排烟管道中,利用排烟风机,把烟气和热量排出室外。这种排烟系统能克服外界气象条件,排烟的效果比较稳定,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存在着问题。首先,高层建筑内部的烟分区的划分不符合规范。有些建筑面积较大的地下室的机械排烟系统有跨越防火分区的现象;防烟分区超面积的现象也较普遍,在进行火焚防烟分区的时候,不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将会严重影响机械排烟的排烟效果。而有些高层建筑的梁虽然可以充当挡烟垂壁,但规范规定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管道和排烟口应该安装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一旦以建筑的梁充当挡烟垂壁,将会令挡烟垂壁失去了应有的挡烟作用。其次,排烟口的设置不合理。当用隔墙或挡烟垂壁划分为防烟分区时,有些工程不能满足每个防烟分区分别设置排烟口,应该尽可能地在防烟分区的中心部位进行安装和施工,在安装的时候要注意,距离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米的要求。在垂直方向上,对于顶棚高度不超过3米的建筑物,排烟口未能设置在距顶棚0.8米内的高度上;3~4米的未设在距地面2.1米以上;超过4米的,未设在地面与顶棚之间1/2高度以上,中庭排烟口未按2-3层设排烟口或分段设置,不能够高效地排除烟气层化现象。最后的一个问题就是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管道设计不合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层建筑在采用机械排烟的时候,其排烟管道和排烟机都是通过法兰连接,又或者采用了非燃烧的软性连接,软性接口与管道的连接不严导致漏风,排烟效果肯定不好。还有个别单位取消了竖井到吊顶风口的分支风管,利用吊顶空间代替排烟管道,造成常有漏烟现象。

1.3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

控制系统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消耗费用低,已经成为近几年来我国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防烟方式。其设计要点是:一、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应该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二、设计时计算确定的加压风量不应小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所规定的数值,才能保证有效的防烟效果。三、每层应该设置一个前室加压送风口,送风口应该为常闭式的。但是问题是当风口和风阀不合适的时候,部分单位因为没有根据有效面积选择风口楼,导致有效面积偏小50%左右,加上局部阻力太大,风量不足,不能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部分单位盲目调口面积,导致面积过大,风速太慢,不符合规范要求。

2 高层建筑防排烟相关问题的对策

第一,要积极落实消防施工单位承担防排烟工作以改进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另外第三方单位要落实对防排烟设施监督和管理的措施,随时检查防排烟设施,平时加大施工抽查力度,及时发现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时调整纠正,进行相关整改。

第二,要提高防排烟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高层建筑防排烟相关人员的培训以及指导工作。为了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能安全及时疏散和消防的扑救,所以说在高层建筑中设置防烟、排烟是十分有必要的,并在设计环节将因防排烟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第三,要加强监督部门审查施工图,把质量把关好。消防和监督部门审查的时候要对防排烟设计、设施进行重点审查,例如排烟窗的位置、结构形式、开窗面积等操作机构的问题都要加大审查力度。竣工后也要进行严密的竣工验收环节。

第四,要及时调整并细化《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内容,在防排烟设计工作中的各个工作要点都要做到符合规范要求,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作为重要指导和依据,但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也要适时适应新时代带来的新要求,与时俱进,适时调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是高层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没有做好防排烟工作,对其他的环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没有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工程,建筑安全系统就会有弊端。所以我们要充分掌握防排烟设计的理论,充分利用相关防排烟的规范,要科学合理地设置防排烟系统。另外,加强高层建筑防排烟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这对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系统的完善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洪金男.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8).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5

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疏散到地面时间长;二是人员较多,不易疏散;三是高层建筑火势蔓延极快,增加了疏散困难,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火灾案例分析表明,在火灾中有一半人数以上是被烟熏死的。

1.1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起火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扑救十分困难。例如: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快,消防队员难以堵截;消防队使用的灭火及救护设施高度有限,因此室内消防给水设施是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设施。当火势扩大,形成大面积火宅时,室内消防水量不足,需要利用消防车向高楼供水,但消防水带耐压能力常常不能适应需要,此外,建筑物如果没有安装消防电梯,消防队员因攀登高楼体力不够,不能及时达到火层进行扑救,消防器材也不能随时补充,均会影响扑救。

1.2火险隐患多

高层建筑通常功能多元化,易燃物多,若管理不当,发生火灾可能性很大。特别是一些面积大、超高层建筑,情况更为复杂,一旦发生火宅,后果不堪设想。

2超高层防火疏散设计的措施

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必须结合各类建筑的功能要求,考虑防火安全。我国在1982年底,经国家经委和公安部联合颁发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属于国家标准,设计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防火设计,设计单位应对工程项目的防火设计负责,凡不符合设计防火规范的工程,不能上报审批或交付施工。在设计超高层建筑的防火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布局要保证安全畅通。保持与其它各类建筑的防火间距,对广场、空地和绿化做好合理规划,保证消防车可以顺利接近高层建筑。

(2)合理进行划分防火区。采取每层做水平的区分(以防火墙划分)和垂直的分区(以耐火的楼板划分),将火势控制在起火单元内加以扑灭,防止向上层和相邻单元扩散。同时,对各种管道及线路的设计要尽力消除取火及蔓延的可能性。

(3)构造设计要使建筑物的基本构件(墙、柱、防火门等)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以保证火灾时结构的耐火支持能力和分区的隔火能力。

(4)安全疏散路线要简明直接。在靠近防火单元的两端布置疏散楼梯,控制最远房间到安全疏散出口的距离,做好疏散楼梯的防火封闭和排烟措施,以保证人员安全迅速地撤离。

(5)尽量做到建筑物内部装修、隔断、家具的不燃化或难燃化,以减少火照的发生和降低蔓延速度。

(6)做好建筑物的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保证足够的消防用水量和最不利点的灭火设备所需的水压。

(7)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并正确地处理安装位置及联动控制功能,控制和智慧报警、灭火、排烟、疏散等。

总之,高层建筑的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设计防火规范,包括各种正在制定,即将公布的有关专业规范。必须从整体考虑,包括各种正在制订,即将公布的有关专业规范。必须从整体考虑,加强建筑与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工种的配合,使防火设计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加强防火设计的同时,还必须健全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审核工作,保证《规范》的贯彻执行。防火设计审核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设计单位内部,从设计组到设计室以及院管理室都应建立防火设计审核制度,明确防火负责人。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设立消防监督机构,负责消防监督工作,各地公安消防监督机关根据此制订相应的管理规定,把高层建筑列为重点审查项目,从方案设计到最后的施工图,都须报审,未经公安消防监督机关审核批准的工程设计,不得交付施工。设计部分内部和公安消防监督机关的审核工作,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保证防火规范得到正确、前面的贯彻。防止由于建筑单位和设计人员不重视或不理解,使《规范》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留下隐患和造成难以解决的后果。

高层建筑划分的标准范文6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94-02

一、课题背景

今年,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亚洲各国持续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高层建筑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地区均有较大发展。我国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高层建筑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目前世界已建成的高层建筑的高度已突破500m,同时,高层建筑还呈现出建筑体型复杂、功能多样化、结构类型多、结构体系多样化和巨型化、施工技术高、速度快等特点。同时国内高层建筑已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直辖市或沿海发达地区向省会级城市呈全面辐射型发展,新兴直辖市重庆以及武汉、大连等均出现了很多优秀高层建筑,这就对我国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管理等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高层建筑概念

高层建筑发展到今天已超过一个世纪。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造了第一座11层的建筑,被认为是现代高层建筑的开端。但高层建筑是相对而言的,多少层的建筑或多少高度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在国际上至今尚无统一的划分标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均有不同规定。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和建筑物、高度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住宅建筑设计规定》中规定:11~16从呢个的住宅为中高层住宅,16~30层的住宅为高层住宅;《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是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来划分高层建筑[1]。

三、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繁多,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体系是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是最为传统的、广为应用的结构体系;随着层数和建筑高度的增加,利用结构空间作用,又发展了框架-筒体结构、多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和巨型结构等多种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侧移刚度、抗震性能、材料用量和造价高低,与其采用结构体系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层数、高度和功能的建筑。

1.框架结构体系。当采用梁、柱组成的结构体系作为竖向承重结构,并同时承受水平荷载时,称其为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时空间刚性连接的杆系结构,独立承担竖向、横向的荷载和作用。框架结构的承重系统有横向承重、纵向承重和双向承重三种体系。框架结构体系一般用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框架结构的主要构建是梁和柱,可以做成预制或现浇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按其施工方法的不同,有可分为:梁、板、柱全部现浇的框架;楼板预制,梁、柱现浇的框架;梁、板、柱全部预制的全装配框架。框架结构的构建截面尺寸较小,抗侧移刚度较小,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正题位移均较大,易产生震害。其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立面也可以变化。框架结构宜于多层办公楼、医院、学校、旅馆等。

框架结构应设计双向梁柱抗侧立体系,抗震设计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2]。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的楼梯、电梯间及局部突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2.剪力墙结构体系。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建筑的竖向承重和抵抗侧向力的结构,称其为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与楼盖一起组成空间结构,由于墙体截面大,整体性好,抗侧移刚度大,因此抗震性能较强。同时剪力墙也可以作为围护结构和房间分隔构件。剪力墙结构体系一般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于墙体承受全部水平作用和竖向荷载。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全部现浇的剪力墙;全部用预制板装配的剪力墙;内墙现浇、外墙为预制装配的剪力墙。

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将框架和剪力墙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种共同抵抗竖向、水平荷载作用的结构体系称其为框架-剪力墙体系结构。它利用剪力墙抗侧移刚度和承载力大的有点,弥补了框架结构柔性大和侧移大的缺点;同时只在部分位置上设剪力墙,保持了框架结构空间较大和立面易于变化等优点。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剪力墙往往承担大部分水平荷载,并使结构总体刚度增大,而侧移减小[4]。框架-剪力墙结构可采用如下的布置:框架与剪力墙分开不知;在框架结构的若干跨内嵌入剪力墙;在单片墙抗侧立结构连续分别布置框架和剪力墙;也可采用以上两种或三种形式的混合。

四、结论

高层建筑的高度和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但对于高层建筑亦应适当控制,既要与原有建筑相协调,还要与城市历史特点相协调。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结构体系,其中有巨型框架结构、悬挂和悬挑结构。目前采用这些结构体系的工程尚少,经验不多,对于这些结构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成熟,尚不能普遍推广于设计与施工中,目前的《高层规程》尚未列入。在高层结构设计中,水平力是控制的主要因素,在地震区水平力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决定因素。剪力墙结构的刚度大、周期短、地震作用大,在设计中应注意调整结构刚度。框架结构刚度小,侧移大,缺少二道防线,故在地震区框架层数应予以控制,不应超过四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FJ3-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包世华.新编高层建筑物结构.M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2001.

[3]方鄂华.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

[4]李国胜.简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