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话术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沟通话术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沟通话术的重要性

沟通话术的重要性范文1

1.1调查对象

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对对湖北省荆州市范围内的三所医学院校进行了走访,其中包括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荆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共计150名教师,采用抽样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测评。调查以教研室为单位,利用课前十分钟集中进行,问卷当场收回。这三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5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1.2调查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意识,如对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字规范化的途径和态度;教师在普通话的应用与规范中所起到的作用;基本的语言文字应用常识的掌握,如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以及常用医学术语等方面,通过考题来衡量教师对语言文字的应用状况的水平。

1.3统计方法

资料采用Epi—Data3.1建库双份录入,经数据的唯一性检验和逻辑核查无误后,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

2.1教师对语言文字应用规范的态度

在对荆州地区所医学院校的教师进行语言文字应用态度调查后发现,约占89%的教师认为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十分重要;约占39.5%的教师对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不满意,在所测试的教师中普通话等级水平一级甲等18人,一级乙等33人,二级甲等128人,二级乙等l4人,三级甲等4人,三级乙等2人,无等级1人;在普通话自觉意识的调查中发现,约占74%的教师对周同人的普通话普及不敏感,遇见学生发音不标准不去纠正;66%的教师愿意使用非规范化的网络语言。大多数教师都能够认识到语言文字在医学院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与学校长期贯彻文字运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密不可分。但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推广方面不如人意,我们发现有很多年龄大的教师在上课时使用方言,导致很多外省份的学生听不懂;仍有一部分教师受当前文化氛围的影响,在非标准化网络语言的使用上采取赞成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知识传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2对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应用状况

在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应用上,调查主要从语音、词汇方面、语法方面、字义理解以及医学常用术语方面,对所院校的教师进行了测试。在语音方面,由于江汉平原大多是是平卷舌音,有一些教师不能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发音不标准;在词汇方面大部分教师可以正确的使用词语,但也有一些教师存在词汇贫乏、用词混淆的现象;在语法方面,约占26%的教师不能区分常见语病,如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在字义理解方面,很多教师不能区分错别字;在文字书写上部分教师由于过分对手机和电脑的依赖,提笔忘字,直则书写错字;对于常用医学术语方面,占总数37.5%的教师不能掌握规范的写法。

3讨论

3.1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的重要性

李岚清同志在1997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文化是民族的根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凝聚和鼓舞全国人民的巨大力量”。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的工具,它是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载体,也是教师今后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必定会深刻地影响教师的思想和思维水平,促进其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且,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神圣使命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准确地获取知识,就需要自己拥有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于广大医学院校的教师来说,由于我们培养的一大部分学生将成为战斗在临床第一线的医生或者护士,如果我们没有严谨的、标准的授业方式,这些学生便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还有,医学院校教师若能提高思想认识,具备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素质,对于提高医学教育水平,甚至促进医学学术交流,繁荣学术空气等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制约医学院校教师语言文字应用的发展的原因

由于医学院校中担任临床课和基础课的教师大多毕业于医学院校,过分强化对专业课的学习,在英语上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缺乏对中文、普通话方面的系统培训,他们在教学语言、书面文字表达等方面不如中文系毕业的教师。而且,近年来网络语言的滥用,社会上的词语的“滥造现象”,以及大街小巷的错别字等等也给汉语带来了意想不到地冲击,潜移默化地污染了人们的用语习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代教师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水平。并且,部分医学院校强调临床专业学科的建设,疏于对任课教师语文水平的培养和监管。

沟通话术的重要性范文2

(一)班风、学风、纪律建设方面:以班风、学风建设为中心,纪律建设为保障,从严管理,做到纪律建设促进班风、学风建设;班风、学风建设又带动纪律建设!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同学之间互助互爱、团结向上、多多交流,拓展同学们的文化知识面,了解各种考试信息,做到考试资源共享,共同进退,交流插本经验,做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桥梁。以加强同学们的各种教师基本功训练为重点,大力推广普通话,提高同学们的普通话水平,以英语、计算机、普通话过级考试、自考本科为突破口,加强学风建设。中文0736班全班同学全部顺利通过英语三级考试,取得开历史先例的喜人成绩!同时,我系许多班级的同学也已经通过了普通话考试!我们还抓好考勤纪律,提高同学们的自觉性、纪律性,严以律己,做到不无原旷课、早退、迟到。为了更加抓好纪律建设,我们系学生会纪检部还主办了“纪律大比拼”,在“纪律大比拼”的一个月时间内,我们大力宣传纪律建设的相关事项,强调纪律的重要性,突击检查各班上课、晚修纪律。经过这一个月来的“纪律大比拼”,同学们的纪律有了长足的进步,思想上也得到大大的提高!以及在期末考试严抓考纲考纪,做到诚信考试,绝不出现作弊现象。

(二)生活的、卫生建设方面:我们系学生会宿管部主办了“美化居室”的活动比赛,使同学们展开心思和创意来布置美化自己的宿舍,从而营造一个舒服、.洁、干净、美丽的宿舍居住环境。同时,每一次放长假大的前后,我们系卫生部也主动安排各班负责打扫好中文楼教室、宿舍、公区的卫生清洁,确保大家有一个.洁干净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的、住宿环境!在平时的日子里,我们也安排每班

轮流值日,保证系里卫生清洁。我们系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月”心里教育排查活动,密切关注每一个班的同学的心理健康情况的,并及时做好相关工作。同时也安排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让同学了解到心里健康的重要性。有一个良好的心里,对每一个同学一生的发展作用是无可估量的!

(三)特色活动方面:我们系举办了许多特色活动,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大学生活的!我们系学生会体育部举办了男子篮球赛、女子三人篮球赛,第六届女子排球赛,男子首届“蚂蚁杯”足球赛以及配合学院参加“博雅杯”女子排球赛和“信勇杯”男子足球赛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得我们的同学在平时辛苦学习当中也得到体育锻炼,认识到身体是学习奋斗的资本,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魄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同时也让同学们尝到体育比赛中的乐趣,在百忙学习中得到精神的放松,减轻精神疲劳。我们的后勤也得到坚定地保障,赛场上有体育健儿的精彩表现,背后也有我们啦啦队强劲的呐喊助威声和后勤保障人员忙碌的身影。与此同时,我们为了展示我系的办学特色,还特意举办了“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及橱窗展,中文系首届“说亮中文”语言技能展示大赛,中文系首届社区“变废为宝”DIY环保手工设计大赛以及九大社团的活动。这一切一切无不令同学们丰富大学生活的,也令同学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知识,使教师基本功得到了展示和锻炼!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

沟通话术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艺术;文化;中国当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71-01

一、文化的包容性

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社会语境下,在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下,文化的力量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各地政府都积极寻找符合本地的精神面貌的代表词汇时,北京率先提出了“爱国、包容、创新、厚道”的北京精神。可以说这既是对北京人精神面貌的形容,也是一种要求。尤其是“包容”二字,让我感触最深。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一批大都市飞速发展,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成就,单是从每年的务工人员南北大迁徙中就可以看出。现在只要一提出举例比较就是“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而这由北至南的三个城市也确实最具有代表性。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他的包容性,这点作为北京精神提出来没什么,但是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上的交流无障碍。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无论是在这座城市生活多久,只要到了公共环境中,都会说普通话与人沟通,至于是否说的标准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人们到了北京这座城市说着普通话发现自己和所有人都一样,人与人的距离感一下就减弱了。而当你在上海或是广州,可能第一时间听到的是上海话或者粤语,只有当你开口时对方才知道。哦,原来不是本地人,才会用普通话与你交流。马上你对这个城市的距离感就加强了。由此可见,包容性是需要有一定的相同性的,是需要的一种无障碍的相互的交流沟通。但是这种语言上的无差异沟通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形成的,北京早已经就是政治文化中心,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交流的力量是其他城市所不可比拟的。城市的发展尚且如此,大到一个国家,更加需要重视对外的文化交流。城市与城市之间需要交流,民族与民族之间需要交流,国家与国家需要交流,全世界的人们需要相互的交流,而只有一种语言,可以让世界人民都无障碍交流,这就是艺术。《圣经》记载人们诞生之初集合在一起造通天塔引起了耶和华的恐慌,最终让人们放弃的方法就是让大家开始说各种不同的语言,彼此交流不通,无法一起继续合作,因此人们只好各自离去组成各自的族群继生活。但是有一点,对艺术的欣赏,对美的追求,这点是不会因语言的不同而改变的。艺术作为最好的沟通交流方式,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在当今和平世界显得更加重要。

二、文化的感染力

当今世界的发展在科技领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与此同时,各个国家文化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最易于交流的艺术,各种活动更是活跃。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等各种门类的艺术,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担任着文化交流的无声使者。作为最古老并且绵延至今的中国文化,它的博大精深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来中国学习旅游,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赋予了我们国家独特的气质和魅力,它就像一个磁场散发出强大的磁力,吸引着有共性的人靠拢。在各个城市的著名景点,都能看到来自其他国家的旅游者,北京著名高校每年的留学生人数也都在逐年上升。据2011年教育部官方数据统计,截止到当年3月初,有265090个来自世界上194个国家的留学生人在中国求学,比2009年的24万人上升了8个百分点。而从1950年我国接受了第一批来自东欧国家的33名留学生,到2000年的51年里,我国有关高等学校共累计接受了来自160多个国家的约40.5万人次各类留学生。国内的高考志愿填报表上,对外汉语专业也早早地就成为了热门专业,这充分直接地说明了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导致这方面的人才需求。所有的种种现象都说明了中国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曾经一次在国家图书馆看到一名外籍人士在借阅和复印《四库全书》,我先是觉得吃惊,然后觉得骄傲,因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有其他国家的人也在研究中国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在我国唐代时,中国的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达,教育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不少人远涉重洋,来到唐朝留学,学习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古就体现出来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

三、文化“走出去”的迫切性

外来国家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向往和积极的学习,固然是好的现象,但是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更加应该利用自身条件“走出去”。中国对外文化的交流活动从来就未停止过,伴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取得的越来越重要的经济、政治等的话语权的情况下,文化上的话语权也越发的显得重要。中华民族灿烂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固然扬名在外,但现当代中国的文化成果更应当向世界展示,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中国艺术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一些贡献。以绘画艺术为例,最早的一批留学国外的艺术家们如徐悲鸿、林风眠等就将中国的绘画的带到了国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得到了国际的认可。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如何让这种关注成为积极的力量是我们所要做的事情。现在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批领军人物如张晓刚、方力均,岳敏君等,这些艺术家在国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他们的作品也能引得相对广泛的国际关注,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对外的一张张名片。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去的重要性愈加明显。

首先,中国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艺术先锋军的当代艺术在世界艺术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自然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迅速发展。世界艺术的发展需要听到各个国家的声音,因此,中国当代艺术的亟待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自己,展示中国的文化发展成果。

其次,艺术本身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它最适合担任对外交流,只有艺术这种语言无国界民族之分,只需要用心灵去交流,感受形式之外的精神。中国艺术的魅力和力量近及东亚一带如日本、缅甸、老挝、越南等,远及欧洲英法等国,日本的浮世绘,英国下午茶所用的精制中国瓷器,都是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些都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中国艺术的功劳。中国社会的新的发展需要新的展示窗口,中国当代艺术能够积极反映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现状,担任当起当今时代的文化交流重任再合适不过了。

沟通话术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大学语文 高职院校 职业性 人文性 母语性

身处于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一直以来都有着这样一种困惑:既缺乏思想政治课的“红头文件”,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的直接约束力,现在的高职教育留给大学语文的空间微乎其微并且不断缩小。课时的缩减、考核方式的随意使得语文教师连同大学语文课程被“边缘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历史的原因,也有当前的就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因。随着当前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程的改革的推行、各类人文类课程的兴起以及人文类选修课程的开设,作为人文类课程中最基础的大学语文课程却始终难以定位和革新,从而成为制约整体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高等职业学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目标、教学实施等方面存在广泛争议,迫切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其中课程的定位是对课程价值、目标的本质揭示;是研究与探讨、改革与完善我国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只有明确了这点,才能为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提供思路。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

1.高职教育课程中的大学语文――职业性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课程设置提出了与普通高等教育明显不同的要求。高职课程必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组成部分的大学语文同样面临着这一改革要求。大学语文要想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适应高职教育课程的要求,服务于高职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职业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而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当下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时所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学生的就业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领域,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具备的是良好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其中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提高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其核心都集中于人与人的沟通合作,也就是运用符号处理人与自身、自然、社会交融的能力。而在所有符号中,语文培养的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的能力,符号运用能力的强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关键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以听、说、读、写为主要手段,以语言文字的理解应用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大学语文”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高职学生由于入学时高考分数较低,因此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较弱的情况,这直接制约或影响其对其他课程包括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经常有老师有着这样的无奈,当专业课教师在讲台上大讲难点重点时,学生却连课本上基本的文字部分的含义都没有理解,自然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当外语老师分析语法难点时,学生却连基本的主、谓、宾都不清楚;当就业指导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做自我介绍时,发现很多学生连几句通顺的句子都表达不出来……诸如此类,都说明了一个现实,就是人文类课程尤其是语文教育在整个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语文教育可以提高自身的基础性、工具性、社会性,课程内容覆盖面的广泛性以及丰富的文学知识、文化常识,还可以结合当代流行文学、当下的社会生活、年轻人关心的新闻时事、热门话题等,通过案例、课堂讨论、职场情景模拟训练、演讲等多种形式延伸课堂空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拓展学生视野、提高鉴别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无形中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2.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大学语文――人文性

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包括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语文教育家徐中玉先生在他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说明中明确提到了人文性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中的重要性。徐老先生认为大学语文是一门可以起到文理渗透、科技与文化交融作用,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大学里文化氛围的基础课程。

中华民族的教育本是极富人文精神的,自古以来人文教育一直是教育的轴心。但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大量入侵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很大冲击,教育也受到了功利主义的严重冲击,从学校到学生都以是否“实用”、对择业是否有直接效用为尺度,对专业和课程做了目光短浅的取舍,这无疑使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进一步受到削弱。所以很多高职院校尤其是理工类高职院校逐步削减人文类课程,大学语文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课时比例少之又少。然而文化基础课、人文类课程逐步让位于专业技能课程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关于高校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低下、学习能力不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匮乏,班级学风普遍较差,考试过关率逐年降低等等让高职院校领导和老师感到头疼的现象,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得不思考人文素养课程中占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

职业教育将教学的重心适当地向职业能力和就业前景倾斜是无可厚非的,但就青年学生个体的整体发展和将来面对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言,如果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没有很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知识面狭窄,即使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也很难真正成为一名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课程,应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是职业性与伦理性兼顾,技术性与人文性携手,学术氛围与企业气氛相容的融合性文化。而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校园文化的培育中,大学语文无疑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

3.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大学语文――母语性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是这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教育的基础和工具。对本民族语言的重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力。母语教育意在通过内涵丰富、资源深广的母语教材,使年轻学子们能吸取母语文化的精髓,同时掌握语言技能,进而认同母语文化。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很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没有接受正规的普通话学习,普通话基础薄弱,语言文字功底缺乏,因而在大一的基础学习阶段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汉语基础,通过听说读写加强普通话的练习,与高职院校的普通话培训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大学语文课程恰恰是大学阶段众多课程中把母语教育作为专攻目标的专门课程。只有学好母语,才谈得上英语三级、四级,也才能为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针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大学语文课程文化传承和语言传承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类型定位

课程的类型定位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门课程的覆盖面以及稳定性。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类型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应当是公共基础课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将大学语文定位为基础课程或公共基础课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大学语文作为基础课程也远并没有达到全院基础课程的地位,尤其是工科类高职院校,很多系部根本就不开设大学语文,课时相对而言还是偏少。因此,将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确定下来,并适当扩大课程的开设范围是很有必要的。

2.大学语文课程也可以采用公共选修课的形式

随着目前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程的大量开设,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将大学语文以全院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可以直接设置公选课大学语文,也可以将大学语文课程进行细化或拓展,开设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现当代小说赏析、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等公选课程,这样既可以增加大学语文课程的专业覆盖面,又可以满足对语文或人文类课程感兴趣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又不至于产生与专业课程或总体课时冲突的大范围的调整,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小结

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的定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当首先思考的问题。首先,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它应当承担其职业教育的任务,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职业伦理、职业理想、职业素养上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在弥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工具化不足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再次,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是传承民族文化、母语文化的重要平台。最后,在现有条件下适当丰富和延伸大学语文课程的类型也是对整个课程体系的一种完善和对高校大学语文现状的革新和尝试之举。

一门课程的准确定位、适时变革、成长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如今这个注重实效、讲求效率的年代,广大高等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应该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尤其对于正处于课程改革浪潮中的高职院校来说,对大学语文等人文类课程的准确定位是整个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改革取向的一种体现。随着职业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逐步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和改革也将呈现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彭书雄.基于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教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汪念明.高职语文课程的学科定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沟通话术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言语艺术交流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63-01

作为语文教师,大都懂得言语的重要性,但这并不等于他们能很好的运用言语艺术。在我们的语文教师队伍中,有很多善于驾驭语言的优秀教师,但更有为数人少的语文教师不能熟练地、艺术地运用言语。把本来生动有趣的语文课上成了枯燥无味的理论课,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语文教师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或者虽有提高言语的意识,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言语水平,而且必须有一套提高自己言语水平的好办法。

1 讲究言语艺术的必要性

语文教师的言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在上课以及与学生交流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语言。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语言有两个方面的榜样:(1)以选作教材的范文为有形无声的榜样;(2)以教师运用的言语为无意识的榜样。实践证明:学生受到有序、有理、有趣、有情的语文教学言语的长期熏陶,就会逐步产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浓厚兴趣,养成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的良好习惯,掌握运用祖国语言的真正本领。反之,必然影响学生言语的健康发展。

2 语文教师言语艺术的策略

2.1 运用规范的普通话教学

普通话是我国的规范语言,语文教师必须成为使用规范语言的典范。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用浓重的方言讲课,被学生戏称为“第二门外语”。这不仅影响师生间的正常交流,而且严重地影响了语文教师的形象。

2.2 Z言要有热情,富有激励性

有些语文教师虽然讲标准的普通话,但讲课仍平淡无味,没有激情,甚至结结巴巴。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会令学生生厌。在正常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较高的言语水平,否则,“肚子里有货倒不出”,同样会招致教学上的失败。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不断提高自己的言语水平。在课堂上观点明确,语言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和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褒贬分明,饱含真情,泾渭分明;言语简明扼要,分析鞭辟入里,描绘画龙点睛,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风细雨一样把自己所在地学的知识艺术地传授给学生。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质疑问难,用语言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他们从中领悟道理。教师的语言感彩,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努力使自己“情真意切”,并善于以情动请,融情于事,融情于理。让自己的言语表达充溢着炽热的情感,字字珠玑,句句含情,去触动学生敏感的神经和精神世界,充满着激动人心的力量,就会使学生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升认知活动的效率,增强认知的动能,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相反,没有情感参与的语言,苍白无力,激不起感情的涟漪,就不是有效的语言。

2.3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驶语言的能力

语文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储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语文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帖。只会演讲而没有渊博的知识,最终必将像鹦鹉学舌一样,难以应付灵活多变的课堂。语文教师除了钻研教材,精读本专业的有关经典之外,还必须广泛阅读各方面的书籍,对其他学科的一些常识性知识必须了解,否则,就会极大地束缚自己的手脚,影响语言的发展。读的书越多,头脑就越充实,讲课的欲望就越强烈,讲课的底气就越足,讲课就越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就越能吸引学生,要把读书作为自己的必修课,要把博览群书当作提高语言修养的大事来抓。

2.4 教学语言要有特色,具有幽默感

语文教师都是各具个性的人。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知识修养、行为习惯都不可能一样,教学语言的特色也就会常常表现出教师鲜明的个性。教学言语本身是规范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它既要服从一般的、共同的要求,又应当是独特的,高度个性化的。因此,每个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秉性、气质和专长,各领,精心“酿造”自己的言语风格。可以言语流畅清晰,也可以感情充沛,也可以气势磅礴,也可以风趣幽默,也可以注重逻辑思维。

2.5 教学语言表达要联系生活实际

语文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就不能闭门读书而大门不出,而是要热爱生活、了解社会,学习生活中好的说话艺术,并把它加以消化引进课堂。语文教师还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的说话特点,在教学生学语言的同时,也不断地向学生学习那些生动活泼的语言。社会是一本教科书,一生一世读不完。对于语言来说,更是这样,任何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向生活学语言,向社会求发展,这样,教师的言语艺术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

沟通话术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消融术;护理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DSA),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为面部剧痛。目前,三叉神经痛的患病人数为182/10万人,每年发病率约3~5万人。本文对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射频消融及护理,现将结果统计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70例,男女分别为27、43例;年龄47~81岁,中位61.0岁;病程3个月~14年。其中,右侧、左侧和双侧痛分别为21、30和19例;单纯Ⅰ支、Ⅱ支、Ⅲ支分别为10、11和23例,Ⅱ和Ⅲ支共同受累者26例;通过药物或者封闭等疗法,效果不佳。

1.2方法 取患者仰卧位,DSA下分别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针对第III支患者,需取其侧卧位,经下颌切迹中点进行侧入;利用神经射频仪(购自瑞典Elekta公司),9号长约9.7cm、工作裸端2mm,并用聚四氟乙烯穿刺针进行穿刺;毕后,置入热电偶针头,分别定位行感觉和运动神经;成功后,采用模拟脉冲模式,采用温控射频进行热凝毁损(3次),温度分别为55℃、65℃和75℃,时间分别为30s、60s和60s;疼痛位置彻底丧失触觉,则治疗完毕。术后,使用1~2d止血药,3d抗生素,以防治颅内感染。

1.3临床护理

1.3.1术前指导 ①告知患者了解颜面的方位、分布情况,如上下、左右以及前后等;②向患者讲解术中摆放的重要性,消毒铺巾后需予以固定,避免干扰无菌区;③提醒患者术中多同医生交流,并如实回答医生的提问。针对文化水平低,普通话不利索的患者,术前需告知他们潜在的情况及要求,并通过手势予以表达。

1.3.2术中配合 了解射频仪的使用步骤,准确输入参数,并读出仪器上的阻抗值。①找到靶点:确认感觉神经时,需调整为高频低电流(100Hz),电流0.03~1.0MA,脉宽500 US;运动神经被排除时,调整为低频高电流(3Hz),电流0.03~2.0MA,脉宽500US;认真观察患者的反应,寻找靶点。譬如,第Ⅲ支穿刺完成后,下颌、测舌以及口角有疼痛感;第II支导致上嘴唇、鼻侧颧区出现疼痛;临床根据影像结果,可判定穿刺针靶点准确。②毁损靶点:靶点确认后设置射频程序, 温度分别为55、65、75℃,时间分别为30、60、60s 3次射频热凝毁损[1]。③检测:疼痛处已彻底丧失痛觉,患者出现触觉后完成治疗。④护士、医生以及患者间,应予以认真沟通;患者应将自身的反应、要求告知医生,并尽量予以解决。

1.3.3术后护理

1.3.3.1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4h,对患者血压和脉搏进行监测;针对高血压患者,还需遵医嘱服用降压药。检查穿刺处是否有出血、皮下瘀斑或者是渗血现象;取患者半卧位,将患者头部偏向健侧,以加快血液循环,避免头部肿胀。

1.3.3.2心理护理 积极同患者沟通,若患者术后原三叉神经痛仍存在,可再予手术,严禁热敷。

1.3.3.3基础护理 术后,提醒患者卧床休息,重视生活护理。饮食方面,需清淡为主,减少刺激性食物。术后,患者口腔触觉会逐渐减退,加上咀嚼肌伴麻痹感,有必要使用健侧咀嚼,并注重口腔护理。

1.3.3.4恶心、呕吐护理 术后,患者或可出现恶心、呕吐症状,1~2d内消退;若严重,则需肌注盐酸甲氧氯普胺。

1.3.3.5出院指导 提醒患者少抽烟、少喝酒,避免过硬食物;同时需做好面部保暖,增加有氧运动,保持愉快情致,利于康复。

1.4疗效评定 疼痛彻底消失,优;疼痛有所缓解,但不必使用镇痛药,良;疼痛减轻不明显,可。

2 结果

本研究70例射频温度,控制于55~70℃,时间2~3min左右痛觉不再;1次治疗:45例疗效优;20例患者疗效为良,术后患者部存在肿胀或者麻木感,约7d后彻底恢复;5例患者需再次进行手术;临床治疗优良率92.86%;治愈后,对患者展开1年时间的随访,无1例复况。

3 讨论

现阶段,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尚无明确的病因,药物疗效不佳,外科半月节后感觉根切断术,酒精注射等均为破坏性疗法,患者面部易麻木,甚至丧失原有的触觉、温觉。1965年Sweet提出:在70℃~75℃条件下,无髓鞘细纤维(Aδ、C纤维)易变性,而髓粗纤维(Aα、Aβ纤维)对温度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当射频电流流经神经组织,离子在高频电流影响下会震动生热,利用热敏电阻对尖端处组织进行温度监测。按照不同的输出电流、电压,局部组织可达到某种温度;于半月节内或者是神经主干处,破坏蛋白质凝固,将耐热性较好的粗纤维保留;减少患者的身体疼痛,从而较好地保存触觉、温觉[2,3]。该种方法拥有较多的适应证,效果佳,并发症率低,可在医院加以推广。本科使用神经射频仪(购自瑞典Elekta公司),不仅帮助患者减轻了神经射频过程中的痛苦,同时还可对半月神经节内或者是神经主干上的细纤维进行选择性破坏,总疗效 94.64%,进而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通过对本研究70例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提供围术期护理,笔者认为:临床护士需认真了解本病的特征和手术操作机理,并对患者开展术前指导;正确使用操作仪,术中积极配合医生、患者,提供科学到位的术后护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军,刘会春,周磊,等.原发性肝癌的射频治疗效果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