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技师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技师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企业电工;技能;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部门、各行业从事电气工作的人员讯速增长,其中尤以中青年电工居多,他们急需学习实用电工技术。技工荒,特别是高级技师荒已经有几年了,有的企业年薪十万、二十万都找不到技术精湛、技能全面、职业道德高尚的技师。这说明技术断档、技工断档这一严重事实已经危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加速企业的发展,我校近几年办了几期企业电工培训班,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浅谈一下关于企业电工技能培训的几点思考。
1、开发实用的培训教材是搞好企业电工技能培训的基础和前提。
1.1企业电工技能培训教材开发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企业电工培训教材以满足企业岗位工作需要、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为目标,专业知识要同生产相结合。(2)针对性原则。教材要从企业的实际生产出发,具有职业岗位的定向性,以提高综合技术能力为教材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实用性原则。教材应尽量减少理性分析和公式推导,多增加技术参数、经验公式、事故案例、岗位生产实际经验总结,把实际经验中的谚语口诀编入教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4)可操作性原则。教材要突出工作程序、步骤和岗位操作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5)综合性原则。教材要对本工作岗位中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6)时效性、先进性原则。教材内容应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1.2企业电工技能培训教材的内容
(1)电工常识。包括常用电工设备图形符号、计算公式、安全用电常识、电气防火、防爆、防雷措施。(2)变压器。包含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和结构,各种变压器的用途及维护。(3)三相异步电动机。内容有电动机的结构,产品型号,技术数据,电动机的维护、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4)电器。内容有常用低压电器的种类、型号、用途、常见故障及修理。(5)常用机械电气控制。包含电气控制线路中常用环节,常用机械控制线路,控制线路的故障排除。(6)室内配线安装。内容有导线的选择,配线的方法及工艺,常用照明灯具的安装与维修(7)动力配电线路。包括厂房车间动力配线的技术要求,配电方式,低压配电柜的安装与检查(8)电工常用仪表。包含常用仪表的结构、使用与维护。(9)电子线路与焊接。内容有各种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测试,焊接工艺及技术,电子线路识图。
2、合格的电工技能师资队伍是搞好企业电工技能培训的保证。
教师肩负着培养高质量、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验实践能力,掌握各方面的信息,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方向,成为应用先进科技和设备的先行者。而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有的教师比较年轻,虽然有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实践技能和经验短缺,使电工培训不能高效、顺利地进行。针对技能培训师资的现状,一是要对现任教师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组织教师下现场、下实习工厂、下实验室锻炼,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从企事业单位调入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任教,发挥他们传邦接代的作用,加速“专门技术”“技术绝活”的推广普及,这样才能使电工技能培训卓有成效地开展。
3、采用工作任务导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搞好企业电工技能培训的手段
学员在技能培训前由指导教师发工作任务引导文,指明本次培训的任务、目的、要求,学员根据引导文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收集所需的信息,拟定出工作计划,交给指导教师审核,最终决定出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
行动导向教学采取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他们创新,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下面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为例介绍一下此教学过程。
工作任务引导文:思考设计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的工作计划,绘制出控制线路的安装位置图和安装接线图,安装完毕后检查电气线路的可靠性。最后评估所完成的工作。
教师根据以上要求分几个阶段进行教学。
(1)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实训设备的数量对学员进行分组,分发工作任务引导文。(2)教师可先播放一段展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在机床电路中应用的视频,激发学员对工作任务的兴趣,使学员在开始工作前对工作任务有一个直观生动的了解。(3)学员根据引导文的要求独立收集所需的信息,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图,选择出相关的电器、导线、工具和仪表,(4)进行小组讨论,绘制出电器安装位置图和接线图。(5)小组讨论拟定出控制线路的安装步骤、检查步骤。(6)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方案,教师和学员共同讨论,对原方案进一步修订,形成工作过程的决策。(7)实施阶段。小组成员根据决策方案进一步分工,要求每个学员能够独立或共同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务,并做好工作记录。(8)任务完成后,小组成员应根据工作记录对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总结评估,合理填写评估表。(9)向教师展示评估的结果,听取教师的反馈意见。
在此项培训中,教师在现场亲自操作演示,让学员了解实际操作的全过程。要求教师做到“口到手到动作规范,技术标准一丝不苟,操作程序有条有理,重点难点反复强调,安全常识及时提醒。”教师在现场仔细观察,及时纠正错误,使学员逐步掌握要领,最终达到一定的操作水平。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提高学员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专业能力,即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提高学员的方法能力,即能根据工作任务拟定工作计划、实施步骤,在工作过程中进行记录、反思、检查,把自己的成果向别人展示,并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三是提高学员的社会能力,即培养学员主动参与工作的意识和承担工作责任的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四是提高学员的个人发展能力,即对工作中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总结工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从而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
电工技师培训总结范文2
一鼓作气攻下硕士学位
说到金德华,周围的人都说,像他这样既有理论又懂技术,既是高级技师又是高级工程师的复合型人才,实在是太少见了。
1982年金德华从上海电机制造学校毕业后,就进了上海锅炉厂设备动力科技术维修组,刚干了两年,就在职考上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业自动化专业,学习现代电气技术;1989年本科学业完成后,仍不间断地学习先进的电气技术;2000年,又考上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研究生,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
为什么这么注重学习?金德华说起一件小事。他刚工作没多久,厂里一台拉床坏了,一会儿能启动,一会就启动不了。这是一位老工程师自己设计的,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事情报到了维修部,金德华立马去修,他感觉可能设计方式有问题,大致的问题方向似乎也明白,但就是修不好。事情过后,他深思一番,发现知识远远不够,一定要继续学习。
对于技师来说,空有理论却也是无米之炊,金德华就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知识,也不断提高技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他先后参加西门子数控系统培训,德国、美国等国设备维修培训,香港地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市委党校高技能人才培训。期间两次参加上海技能大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5年,金德华获得了高级技师资格证书。
金德华还将技术经验及时进行总结:目前已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10篇论文,其中3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电气传动》、《电气应用》和《电工技术》杂志上。
可以说,30年的职业生涯中,陪伴他的就是“学习-吸收-创新-创造”,他说:“学得越多越觉得欠缺,只有理论和技能的双重提升,才能让工作真正游刃有余。”
疑难杂症问题的解决专家
30年来,金德华还有一个让人称奇的地方,那就是在一个岗位上从来没有挪过。这个岗位,之前叫上海锅炉厂设备动力科,现在叫上海锅炉厂设备动力分厂,他现在是这里的副厂长。
厂里流行一句话:遇到疑难问题,找设备动力科。多年来,即便是已经成为技能大师的金德华,在遇到大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总是随叫随到,哪怕半夜接到电话,也会立即起身来到厂里。为了维修故障,他依然会上到三四十米的高空行车,下到地下十几米的运行
设备。
2007年,上海电气金德华电工技术工作室成立以后,他常常带着自己的团队出现在各种疑难杂症的维修现场。
四米卷板机是意大利进口设备,可以将十几米的钢板卷成圆筒,在锅炉厂的运行中非常关键。然而,经过近十年的运行,原控制系统老化,故障频繁。常常将钢板的一头卷成圆筒,另一头却成了锥形,导致产品报废。问题出在了哪里?金德华花了大量的精力对该设备的工艺要求、功能要求和控制原理进行了分析,发现是控制程序的问题!经过细致的研究和大胆的尝试,他采用了现代控制技术重新建立了合理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控制系统,大大简化了系统构成;同时,他根据工艺要求,编制了相应的控制软件,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添了下辊平衡监视保护等功能,终于达到了均衡的效果,使设备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还有从美国进口的波形板生产线,由于控制系统老化,频频出现故障。可是,让美国人来修费用太高,又影响电厂发电,导致生产事故停工。该设备在控制上有两大技术难点:一是波形板打包参数控制极不方便,使得生产效率低下;二是相邻形板的波纹不重叠,控制十分复杂。金德华先通过维修让机器可以正常运转,还将机器万一出问题的“后事”安排好,以备不测。当然,最后还是要彻底解决,经过他和团队三周的奋力研究,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控制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控制系统并编制了控制软件,从而使打包参数控制极为方便,波纹不重叠控制系统大大简化。
如今,经过改造,该设备的电气故障率大大降低,甚至几乎为零,而且由于轧辊速度提高以及控制方式的合理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创新的步伐永无止境
作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在电气维修方面的领军人物和上海电气前两届的电气首席技师,金德华在设备电气控制新技术、新系统应用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创造了多项“首次”。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金德华首先将PLC控制技术应用到工厂设备的控制中。现在,该技术已在工厂广泛应用。
首次将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探伤起重机驱动,探索了起重机上不调换电机、利用原绕线式电机采用变频调速的应用技术。
首先将数字式直流调速技术应用于工厂龙门刨床驱动,替代落后的发电机-电动机系统,使设备性能大大提高,降低了能耗和噪音。现在,该控制技术已在企业全部龙门刨床上得到应用,效果极佳。
首先将伺服定位技术应用于生长线立式料架的定层控制中,提高了定层精度和生产效率。
首先在设备控制上采用触摸屏人机交互技术,提高了系统可靠性、通用性和人机友好性。
传道授业的工作从来没有停下
金德华着力将自己的技术专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人。
他与年轻员工结成培养对子,通过近一年培养辅导,其中一名员工在上海市职工技能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2006年“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五名。
他每年都要举办好几场讲座,如《变频器控制技术》、《起重机控制技术》。还为上海电气“3+3+3”技术工人培养大专班开设《工厂生产工艺研究》和《现代典型驱动系统》课程。
电工技师培训总结范文3
近日,从中国机冶建材工会传来喜讯,袁政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全国机冶建材系统“模范创新工作室”,这是继该工作室申报的《新全顺客车车轮开发项目》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工人组成果二等奖”之后取得的又一项殊荣。
袁政海技能大师工作室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成立的首批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是江西省首批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之首。工作室以领办人、技能大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袁政海为技术带头人,选拔了13名拔尖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工作室名师,并每年进行考核和充实,以期形成一支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能打硬战的高技能人才团队。工作室以模具钳工为主,同时吸纳了模具设计、夹具钳工、检具制作、机修钳工、车工、铣工、焊工、电工技术、电工维修、汽车钣金等工种和学科,是江铃组织高技能拔尖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攻关、优化作业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平台。
工作室自去年建成以来,立足企业,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团队优势,努力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动承担新全顺客车车轮开发、A4、A6全自动冲压生产线模具改造等技术攻关任务,全年共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5个,其中获公司科技进步奖的有6项,完成公司六西格玛项目10个,改善生产的合理化提案34项,为公司创造效益1 000多万元。《新全顺客车车轮开发项目》是江铃的重点攻关项目,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每年可为江铃节省资金650多万元,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我国钢制车轮制造技术,这也是迄今江铃造车史上江铃产业工人在技术创新领域所获得的最高褒奖。
工作室成员积极动手动脑,围绕公司生产积极开展发明创造,去年共有“防脱落聚氨酯弹簧固定装置”等三项发明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并在公司生产经营中得到广泛应用。工作室成员还善于总结绝技绝活和在生产实践中的巧思妙想、成功操作经验,使之成为可以推广的操作法或作业标准。工作室将大师和名师的绝技绝活采用“人名+绝技绝活”的名称,如:袁政海“一锉准”、万强“竞技术”、万仁义“调试法”、熊富强“轮辐模具技术”、赖爱萍“打磨功”。去年,工作室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钳工作业标准》,完成了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编撰的《现代装备制造业技能大师技术技能精粹》系列丛书之一《模具工》一书的编写。
作为江铃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工作室主动承担导师带徒任务,积极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以技能大师、名师为带头人,带高徒、传绝技,致力于培养技术创新团队。去年,签订师徒合同13份,培养高级技师5人,技师3人,高级工8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培养指标。组织开展了UG知识、模具制造标准、模修规范、夹具知识、仿真技术、焊接修复等知识和技能培训12次,培训200多人次。工作室大师、领办人袁政海同志光荣当选党的十代表,工作室名师万强同志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电工技师培训总结范文4
一、以标准化管理为依托,加强冶金行业自身能力建设
陕西省冶金行业目前有18个企事业单位。分布在西安、成阳、韩城、汉中、安康和商洛等地,涉及6万多名职工。这些单位现有机械加工、电力、焦炭、炼铁、炼钢、轧钢、矿山、地质、建筑等不同领域的3百多个职业工种。我站依托企业建立了6个技能鉴定考核基地:即龙钢集团基地、汉中钢铁公司基地、略钢公司基地、九冶建设公司基地、中钢西重公司基地、陕焦化工公司基地等。这些基地主要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应知应会考试考核所必须的设备、场地、考务等工作,并承担技能鉴定考试考核任务。①应知考试场地面积共计有2104平方米;②应会考核场地面积总计有2800平方米。这些都为冶金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除此之外,冶金行业还加强了对各单位职业能力与评价鉴定工作的具体指导,建立了与各基层单位联系的沟通、协调机制,对技能鉴定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提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并利用各种会议或巡视机会,对各单位技能鉴定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工作指导。各企业都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和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类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定了考务制度、回避制度、保密制度、公示制度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申报程序和考核规则等多项规章制度。明确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各部门的责任、权利、义务,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工作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陕西冶金行业自身能力建设还体现在重视专家队伍和考评员队伍建设上,多年来,冶金一直重视专家和考评员的培训,不断充实专家和考评员力量。每次应知、应会考试或论文答辩前都对专家或考评员进行相关培训,提出具体工作要求,考评工作结束后及时对专家和考评员进行评价。我站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省级考评员62人,国家质量督导员6名,中评委专家13人,高评委专家11人,聘任各工种专家60人,下属各企事业单位负责技能鉴定考务管理人员38人,确保了对各类技能鉴定等级评价工作的整体要求。
二、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确保技能鉴定工作顺利开展
在技能鉴定工作中,冶金行业面对企业地域分散、点多、线长、面广工种诸多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考评鉴定工作,特别是近年来,省中心对网络信息特别重视,所以在技能鉴定工作中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2008年4月在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上,我们就安排了建立鉴定信息传递网有关工作。经过近几年不断地完善,目前我站信息网顺利通畅,保证了与企业信息的及时传递。同时也确保了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步调一致。当日常技能鉴定工作每进行到某一个节点时,我站都能及时准确地将下一步工作计划、目标、要求下达到各企业。我站不但利用信息网对各单位鉴定管理人员进行各类培训,释疑解答,而且能及时向各单位进行信息传递,从而保证了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冶金行业已建立并形成了规范有序的职业能力评价和鉴定工作体系:以近三年的鉴定评价情况为例:①2010年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总人数为1451人,其中中级工130人,高级工313人,技师824人,高级技师184人,涉及57个工种。②2011年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总人数为1355人,其中中级工197人,高级工281人,技师718人,高级技师159人,涉及67个工种。③2012年参加技能鉴定的人数为1626人,其中:中级工362人、高级工385人、技师723人、高级技师160人。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信息化建设所打下良好的基础,没有相关管理制度的保障,要同步完成这样的考评鉴定量,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以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为目标,搭建培养高技能人才平台
为了在职业能力评价和鉴定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同时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发工作热情。省冶每年对各企业技能鉴定工作都要进行表彰评比,表彰在鉴定工作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工作中的不足限期整改,对于先进予以表彰鼓励。目的在于促进技能考评鉴定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这项工作我们已坚持了多年。
陕西省冶金企业由于设备更新换代快,产品要求质量高。所以,各企业都十分重视对职工的技能培训,同时也非常注重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形式,检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果,尤其特别重视参与全省乃至全国各种类型的职工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多年来,省冶金企业先后参加了陕西省总工会、团省委和劳动厅组织的钳工、电工、车工、电焊工、天车工等多种工种的技术比武活动,并获得诸多奖项。尤其在陕西省会计比武中,我省冶金行业一举囊括了前三名的好成绩。在省总工会、省财政厅引起强烈反响。我们还多次组队参加了全国冶金行业在上海宝钢、辽宁鞍钢、山西太钢、湖北武钢等省市举办的职工技术比武大赛。最为突出的是在上海宝钢举行的全国冶金战线职工技术比武大赛中,西北耐火材料厂牛金龙获得钳工第一名,九冶安装公司董兆军获得电焊工第一名,当时在上海引起了很大轰动。这二位同志受到部领导的接见和赞扬,被团中央授于“五四”运动奖章和“新突击手”,并连升三级工资。陕西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
陕西冶金行业不但重视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而且十分重视对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和激励,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得广大职工积极自觉地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素质。龙钢集团十分注重员工素质的提升和高技能人才的队伍建设,近两年来,该公司大力推进“三支队伍建设”即:经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职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其中职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平台和载体就是技能考评鉴定工作。龙钢集团公司以技能评价为载体,先后出台了多项激励政策,设置了“电工、钳工、焊工、仪表工、煤气工等首席工人技师和首席高级技师”。并设置了“金牌炉长、银牌炉长,金牌炼钢工、银牌炼钢工”等称号,在待遇方面,首席工人技师月津贴1000-2000元,首席高级技师,月津贴2000-3000元。金牌炼钢工月津贴2000—3000元,银牌炉长,银牌炼钢工月津贴1000—2000元。设置这称号和待遇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学专业、钻研技能的积极性。
电工技师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网络
技能人才培养
岗位群
能力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3-0046-02
1网络专业的社会需求与能力分析
1,1岗位需求状况分析
通过调查计算机网络专业在企、事业单位的应用情况,总结出适合技工院校办学层次,就业率高的网络专业职业岗位群,作为专业和课程建设的依据。网络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群)基本可确定为网络工程和网站建设两大类。网络工程重在网络构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工程设计与施工等。网站建设重在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网络数据库、网络编程等。
1,2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对企业网络应用的深入调研,综合分析各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如对网络工程岗位(群)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分解,以确定岗位核心能力及具体要求。
2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通过分析,网络专业就业不应是单一岗位,而是一个岗位群。就目前专业情况和社会的需求看,技工院校网络专业定位要准确,以培养具备网络及相关行业基本从业素质、较强动手能力,适应综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即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级网络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师。
3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开发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开发要研究职业特色和工作过程,以现场为依据,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位入手。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网络课程体系开发的程序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企业、专业调研-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计划拟定-课程大纲编写-专家论证-修订-组织教学资料。
3,1以分阶段培训和考核为特征的整体培养方案
以中职/高中毕业生为起点的网络管理师的培养,共4年,分高级工和预备技师两个阶段。高级工要完成的课程模块:文化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取证:高级网络管理员、初级维修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安装、维修电工》。预备技师要完成的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拓展能力;取证:高级网络管理预备技师、企业认证CCNA。
3,2高级工阶段课程结构
高级工阶段,以培养高技能网络人才为目标,主要依靠学校重点实施基础文化素质教育、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考虑到各方面资源的充分利用,课程仍然沿用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增加实训课程的比例。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具有电工技能,能完成一般网络项目实施中的强弱电设备、通信线路的安装维护;具有制图技能,能使用Visio和Auto CAD软件绘制系统图及施工图;具备网络设备的安装与维护,服务器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网页设计等能力。
3,3预备技师阶段课程结构
预备技师阶段,以培养高技能复合型网络人才为目标。力求达到的能力目标:能熟练调试网络设备组建企业网络,具备一定的网络工程设计、现场管理能力:能熟练安装管理Windows和Linux平台及各种应用服务;能独立完成企业网络的日常运行维护及网络安全防范;能快速排除网络运行的一般性故障;能规范地完成日常各种专业文档的编写,具备网络软件的阅读和初步开发能力;具备岗位必备的基本职业素质,能进行工艺指导和技能指导。
首先根据不同的岗位层次逐步开发达到相应岗位的能力,其次根据不同的能力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分解细化职业功能模块,确定课程。然后把课程分解成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教学项目,再把教学项目分解成为若干任务,同时要求在教学项目实施的每一教学环节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4教学后续支撑
4,1加强教材建设,确保教学质量
安排专业理论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编写教学讲义和教材,包括任务驱动式的系列教学步骤及素材文件,从而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4,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灵活的模块化、一体化、任务驱动教学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职业能力模块要求教师全部具备双师型资格,采用一体化教学。对于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以下企业积累工程经验为主,了解企业实际网络建设、管理和应用的流程,掌握更多实际技能。能按照企业网络工作的相关环节来设计课堂教学,使课程内容能与网络相关工作的实际流程紧密结合。
4,3建立过程化考核评价机制
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教学项目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任务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即在完成每个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同步进行评价,以评定职业技能的高低。为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的主体应包括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还应该包含学生实习中的同行、顾客。
4,4建设贴近企业的网络专业实训平台
培养合格的网络高技能人才,微机组装与维护、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网络安全实训室必不可少。要让学生在一个条件完善的工作环境下和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能力训练,不仅掌握网络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训练。
4,5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结合
技工院校要因地制宜多元化合作,加大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力度,拓展更多的合作企业,学生通过到企业工作岗位实践提升岗位技能。保证学生在毕业前都到过企业从事网络相关工作:
(1)学期中定期去企业参观学习;
(2)假期工作的工学交替是关键,可以到系统集成、智能化公司参与项目实施与测试,也可到IT制造企业一线当操作员;
(3)最后一学期去企业顶岗实习:
(4)以承接项目的方式参与中小软件企业的网站或软件开发;
(5)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参与学校校园网、机房的建设和维护,与校外实习形成互补。
电工技师培训总结范文6
工作室先后被授予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创新工作室”、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哈尔滨市“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称号。
合理的组织管理、完善的制度措施为工作室有效运行奠下了坚实的基础保证
创新工作室在哈电工会的统一要求下,在组织管理方面:成立了由专业条线管理人员组成的管理小组,设立了专门的活动场所及培训设备,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范、工作流程以及奖惩制度,保证了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有效、高效的运行;在运行模式方面:采取个人或工作组立项、不同专业组自由组合立项、跨部门多学科立项的方式,通过与工艺、设计等专业的专家联合,有效的提升了工作室整体的理论水平,为攻关和创新提供了有力后盾;在梯队建设方面:根据不同时期需求广泛吸收优秀人才参与项目研讨,提高了后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5个专业组由最初的12名成员扩展为目前的38名;在培养考核方面:配合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各种专业培训与考核培训班20多个,培训人次2000余人次,完成了“名师带高徒”考核、全工种考核题库编制、一专多能人才培养、岗位晋级考试、主副操重新评聘、技术派遣人员转正考核等工作,搭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在评价体系方面:制订了标准严格规范的评审流程,从创新程度、推广应用、解决问题、价值效益四个方面保证了项目评审的准确、公正、公平、公开;在效能推广方面:依托质量诊断专家组制定20多项典型质量保证措施,编制全过程成果和项目应用推广书及时应用到相关产品生产环节,制作攻关成果展示模型及获奖成果宣传板,使客人更直接感官工作成果的效果; 在资金投入方面:公司工会和分厂定期对办公环境、设备设施、培训硬件进行更新,有效地保障了工作室的工作需求。
通过合理的组织管理、完善的制度措施使工作室在职工心目中和企业发展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攻坚克难效果显著,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工作室成立以来,围绕产品加工、电站装置装配、关键工序难点重点、缩短生产工期等工作先后攻克了产品装配关、工件加工关、设备瓶颈关、项目周期关。完成攻关立项200余项,重点攻关立项20余项,为哈电攻克了大量的生产难题。其中“巨型一体式球阀的加工”攻关任务,通过8项创新成果节约加工成本近200万余元,稳固了公司在球阀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大型潮汐能电站导水机构加工”攻关通过5项创新成果节约加工成本近120万余元,使哈电潮汐能电站制造加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开发的“同步加工创新技术”解决了多个关联工件相互形位公差难以同时保证的问题,避免了加工积累误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冲击转轮数控加工刀杆改进”创新技术以及“合理选用加工方案及刀具降低转轮粗加工成本”节约生产加工成本15万余元;通过装配钳工与镗铣金工跨专业合作完成了“桐子林座环加工攻关”任务,使加工与装配组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解决了现场超大型工件铣削装配两重生产难题;卧车小组技师勇于创新,将立车加工技术改用在卧车加工,通过分析卧车加工难点并借鉴立车的加工经验,顺利完成了楚卡斯水轮机底托精车任务,与工艺部专家联合成立了攻关团队,解决处理了23项困扰生产的实际难题,为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在技术攻关过程中,积极进行创新开发,完成了多项技术成果创新,获得市级以上技术创新成果6项。由工作室牵头成立QC质量攻关小组15个,解决了15项质量疑难问题,一项成果获国家级质量管理一等奖,两项二等奖,有五项成果获公司级奖励,其中研究开发出巨型球阀主密封件的加工技术,是国内外首例成功应用于球阀主密封件加工质量保障控制技术,它打破了世界范围沿用的点焊加工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在加工中既控制主密封件质量的闭环检验方法同时实现了巨型球阀主密封生产现场加工质量“零”缺陷的目标;通过加工技术创新,完成了冲击式水轮机转轮全数控加工,保证水斗的型线和尺寸公差及其水力性能,在国内开创了大型冲击式水轮机转轮水斗的斗型由铸造成型向精密加工转变的先河;通过充分研讨完成了大型水电站超重、超长轴类由卧车改为立车加工技术,在保证生产周期的同时实现了设备资源利用最大化,加工成本最小化的目的;研究开发出的巨型工件整体吊运技术,可以大幅减少设备辅助时间,为今后百吨工件的吊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技师们发挥聪明才智研发创新的“大型立车用风动砂带机”、“大型镗床用风动打磨抛光工具”、“ 水电机组专用拔销器”、“可调节高度和长度的C型夹”四项成果获国家技术专利,大型可调铝镗头、重型立车89°切削刀具等自主研发的产品成功地应用到相关的项目工作中,实现了企业降本增效的目标,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工作室的创新成果《冲击式水轮机转轮全数控加工》获全国“创新杯”优秀成果奖;《巨型球阀主密封质量控制》获全国机械工业优秀质量管理一等奖;《巨型一体式球阀加工技术》以及《大型潮汐能电站导水机构加工技术》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同时获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金奖;《大型水电站超重、超长轴类由卧车改为立车加工创新技术》和《大型水电站主密封创新技术》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大型球阀活门整体加工轴孔工艺攻关》获黑龙江省机械工业技术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葛洲坝转轮叶片加工整体吊运技术》获哈尔滨市创新一等奖。
人才培养平台突出
工作室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了岗位技能图书馆,每年根据需求对图书及时进行更新,为了使加工实际经验共享,设立了工作室开放日,对日常工作中操作者遇到的生产疑难问题随机进行解答;针对切削过程正确使用加工参数,降低刀片损耗费用,建立了刀片使用档案、刀具适用加工参数图册,先进工具、刀具推广及展览样本;根据实际操作经验,编写了钻孔、攻丝、铰孔、以及密封槽加工操作规范流程,根据类别编写了“关键工序、部位、岗位,评审工件加工标准作业指导卡”工艺流程规范五份;建立的分厂、工段两级质量问题诊断专家组,新技术成果、新工具、新刀具展台,使攻关立项更加精细化、信息更加准确化、培养更加实用化、成果更加应用化。